污染生态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有关生物对污染物吸收、迁移的几个基本 概念
• 效应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
• 超过最高允许浓度,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的浓度。 • EC50、EC70、EC80、EC90,表示该浓度下有50%、70%、80
%、90%的生物出现受害症状。
• 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污染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
• 产生的背景 • 为了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受害的原因及防治措
施,人们开始研究污染物在环境及生态系统中的 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生物受害机理、净化机制; 研究污染物沿食物链富集规律和人体受害原因; 同时研究生物抗性形成原因和生物防治污染的工 程措施。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污染生态学。
这两种解释都把污染物的作用对象仅指向于人类,而污染生 态研究的污染物作用对象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
第一节 污染物的概念、性质及分类
• 污染物的定义: • 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
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 有自然排放的,也有人类活动产生的。 • 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
污染生态学 第一章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
第一节 污染物的概念、性质及分类
一、污染物(Pollutant)的概念
• 《辞海》的定义是:进入环境后能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的 物质,如火山灰、二氧化硫、汞等。
•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 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
第二节 有关生物对污染物吸收、迁移的几个基本概念
• 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
• 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现受害症状,这种不 会发生受害症状的浓度称为安全浓度。
• 最高允许浓度(maximum allow concentration)
• 生物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内,或者是对污染物最敏感的时 期内,污染物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和生产力没有发生明 显影响的浓度,称为最高允许浓度。
少。 • 镉Cd,不同: • 在玉米幼苗根中:皮层的少,中柱的大。 • 在中柱中:导管的大,木质部薄壁细胞的少。 • 说明主动运输为主、在高浓度是镉可以通过共质体运输。
取决于植物表面积的大小和粗糙程度 2、气孔、皮孔进入。
第三节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 一、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 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 • A 水溶态污染物到达植物根(或叶)表面 • 两个途径:一条是质体流途径(mass flow)(主要途
径),即污染物随蒸腾拉力,在植物吸收水分时与水一起 到达植物根部;另一条是扩散途径,即通过扩散而到达根 表面。
• 当污染物浓度继续上升到某一定浓度,生物开始死亡,这 时的浓度称为致死浓度.也称致死阈值。
• 用LC50、LC70、Lc90、LC100分别代表毒害致死50%、70%、 90%、100%的个体的阈值。
第三节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 一、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 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粘附和吸收 • 种类:SO2、NOx光化学烟雾、飘尘、浮尘、降尘。 • 途径:1、黏附和吸收
载体为蛋白质,载体和某些物质结合.由于变构作用将离子或化合物 转移到膜内,然后吸收能量,恢复原状,卸下离子。这种作用的能量 来自ATP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第三节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 二、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 • 从根表面吸收的污染物能横穿根的中柱,被送入导管。 • 穿过根表面的无机离子到达内皮层可能有两种通路: • 1.非共质体通道,即无机离子和水在根内横向迁移,到达
染物。
第一节 污染物的概念、性质及分类
二、污染物的性质 •一种物质成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 定的数量或浓度,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性。
第一节 污染物的概念、性质及分类
三、污染物的分类 •来源: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环境因素:大气、水土、土壤 •形态:气体、液体、固体 •性质:化学、物理、生物 •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一次、二次
第三节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第三节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 一、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 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 • B 水溶性污染物进入细胞的过程 • 有的金属用以穿过细胞膜进入共质体,通过共质体迁移。 • 如镉 (Cd)容易穿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 大豆等植物中镉的亚细胞分布,大约70%的镉沉积。 • 在细胞质部分,只有8%—10%结合到细胞壁及其他细胞器中 。 • 镉的可溶性成分所占比例最大,约为45%-69%,铅则以沉积于
污染生态学
• 研究生物系统与被污染的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 的机理和规律及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环 境进行控制和修复的科学。
• 污染生态学是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 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污染生态学研究内容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富集、放大、拮抗等作用,以及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积累及其规律。
内皮层是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等质外空间; • 2. 共质体通道,即通过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和通过细胞之
间相连接的细胞质通道。
第三节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二、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
第三节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 二、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 • 进入中柱的Pd主要集中在导管的薄壁细胞中,而导管的很
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建立各类生态系统模 型,评价和预测污染状况和趋势,制定环境生态规划。
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包括绿色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 吸附、滞尘以及杀菌作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净化功能,植物 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降解、转化作用,以及生物对水体污染 的净化作用。
受污染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和生物学评价等。
细胞壁成分占绝大比例 ,可达77%-79%,可溶性成分仅占 0.2%-3.8%。
第三节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污染物穿过细胞膜的机制:
被动扩散
流动传输:水溶性、难质溶性的化合物透过空隙和微孔 脂质层受控扩散:脂溶性化合物通过脂脂膜
媒介传输:能量为浓度比(扩散) ,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载体传输) 能动载体传输:能量来自生物化学能, 主动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