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 消毒和灭菌

合集下载

清洁、消毒、灭菌

清洁、消毒、灭菌
4-13
(1)干热灭菌法
干烤法(dryheat sterilization)
➢ 注意事项
• 灭菌前处理:物品应清洁、干燥 • 物品体积:≤10cm×10cm×20cm,油剂、粉剂厚
度≤0.6cm,凡士林纱布条厚度≤1.3cm • 装载高度:不超过烤箱内腔高度的2/3 • 有机物灭菌温度:≤170℃ • 灭菌时间:从大到灭菌温度时算起 • 灭菌后:温度降到40℃以下时才能打开
4-30
4.微波消毒法
原理:
➢ 高频交流电场中,物 品中的极性分子高速 运动,频繁改变方向 和相互摩擦,温度迅 速上升,达到消毒灭 菌的目的
4-31
4.微波消毒法
适用范围
➢ 食物及餐具的消毒、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 的消毒灭菌
注意
➢ 应避免小剂量长期接触或大剂量照射 ➢ 不能以金属罐等容器盛放消毒物品 ➢ 水是微波的强吸收介质 ➢ 被消毒的物品应为小件或不太厚
部分含氯类
低效 消毒剂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和某 些真菌
新洁尔灭、氯己定
4-38
(二)化学灭菌消毒法
灭菌消毒方法
➢ 浸泡法(immersion):大多数物品 ➢ 擦拭法(rubbing):物体表面、皮肤的消毒 ➢ 喷雾法(nebulization):空气、物表的消毒 ➢ 熏蒸法(fumigation):空气、物表、精密贵重
仪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物品的消毒
4-39
(二)化学灭菌消毒法
浸泡法(immersion)
➢ 物品洗净擦干浸泡于一定浓 度的消毒液中,在一定的浓 度和时间内达到消毒作用
➢ 消毒溶液:0.2%过氧乙酸、 75%乙醇、0.1%新洁尔灭
➢ 适用大多数物品
4-40

“清洁、消毒、灭菌”傻傻分不清楚?

“清洁、消毒、灭菌”傻傻分不清楚?

“清洁、消毒、灭菌”傻傻分不清楚?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必要及关键措施。

医疗机构环境及物表的清洁,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对防止院内感染、致病微生物的交叉传播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的物品及环境,使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日常的工作及生活中,你是否会有这样的困惑?1.走进病房,你是否会闻到一股消毒剂的味道,看到保洁人员在认真地对病区内的桌椅、地面进行擦拭消毒,你会不会有疑问?他们用的是什么消毒剂,病区内物品和环境应该如何进行清洁消毒?2.病人使用后的止血带、湿化瓶、手术器械等物品,是怎样进行处理的?运到哪儿进行处理?选用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各类处理方式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科普课堂。

一、概念上的区别:《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中对以下名词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清洁是指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二、作用水平的区别:1.清洁:去除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污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

物表的清洁一般可采用湿式清洁。

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去除肉眼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清洁可能不会杀死细菌和微生物,但它会减少细菌和微生物的数量,并有助于降低传播污染性微生物的风险。

2.消毒:重点是消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消毒在方法上是讲究的有选择的,不能“一刀切”和“滥杀无辜”。

消毒不能完全杀死所有的微生物,但能有效控制微生物总量和它的生长速度,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扩散或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

物品先清洁再消毒,消毒效果会更好。

3.灭菌:不仅要求杀灭残留在物品上的难以杀灭或清除的致病微生物,还要求将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全部杀灭,重点是无差别的“不留活口”。

护理学基础清洁、消毒和灭菌

护理学基础清洁、消毒和灭菌
杆菌毒素。
床 单 位 臭 氧 消 毒
电 离
•又称“冷灭菌”,具有广谱灭 菌作用

•可用于金属、橡胶、塑料、

高分子聚合物(如一次性注

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
菌 法
精密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制 品等

波 消 毒 灭 菌
波耐3左各长0食热微-右3种微细和在物的波真0的波菌细微00及非医是菌.0电可繁菌生0餐金常疗频、00磁以殖芽物0具属用药M率病1波杀体孢,H的材于品~在毒z。灭、、包,消料及1m括毒器、械的 真消菌毒孢灭子菌等。
压力蒸汽灭菌的效果监测
物理 监测法
化学 监测法
生物 监测法
• 1、物理方法:使用留点温度计。
• 2、化学方法: (1)硫磺粉。融化后再结 晶。(2)化学指示胶带:121℃~20分, 130℃~4分变为棕黑色。
• 3、生物法:
光照消毒法
➢ 又称辐射消毒,主要利用紫外线的杀 菌作用,使菌体蛋白质发生光解、变 性而致细菌死亡。
戊二醛 环氧乙烷 含氯消毒剂
安尔碘
中效 乙醇 碘伏
低效
氯己定 (洗必泰) 苯扎溴铵 (新洁尔灭)
➢其特点对杆菌杀菌能力强,对球菌较 弱,对生长期细菌敏感,对芽孢敏感 性差。
日光曝晒法
原理
适用
热有由、放使一方干于在定物的定曝法常燥日直时品床毛衣书作的晒是用和光射翻各垫毯服籍杀6用将于紫具h阳动面菌物,外有光,均力品线下 能
方法
受等到物日品光的照消射毒。
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紫外线根据波长可分为A波、B波、C 波和真空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的波 段为250 nm ~270nm。
要求 适用 方法 注意
煮沸消毒法

清洁消毒灭菌名词解释

清洁消毒灭菌名词解释

清洁消毒灭菌名词解释清洁消毒灭菌是指对物体、环境、设备等进行清洁以去除污垢和有害微生物,并消灭或控制其它致病微生物的过程。

以下是对与清洁消毒灭菌相关的名词的解释:1. 清洁:清洁是指去除物体表面的可见污垢或杂质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使用水、洗涤剂和机械力等方法进行。

清洁的目的是为后续的消毒灭菌提供一个干净的基础。

2. 消毒: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杀灭或去除绝大部分可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可以用于不可清洁的物体表面、器具、表面或皮肤等。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使用消毒液、高温蒸汽和辐射等。

3. 灭菌:灭菌是指使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完全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过程,包括消灭或去除耐热的杆菌、孢子和病毒等。

灭菌可以使用蒸气、高压高温、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方法。

4. 消毒剂:消毒剂是指用于消毒的化学物质。

消毒剂可以杀灭或控制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

常见的消毒剂有氯化物、过氧化氢、醇类、酚类和醛类等。

5. 消毒液:消毒液是一种含有消毒剂的溶液,用于消毒物体表面、器具或皮肤等。

消毒液可以用于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常见的消毒液有含氯消毒剂、酒精和过氧化氢等。

6. 无菌:无菌是指没有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存在的状态。

无菌是在消毒灭菌后保持物体或环境的状态。

无菌条件在医疗器械制造、手术室和实验室等领域中非常重要。

7.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微生物在人类或动物之间传播的方式。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和触及污染物体等。

了解和控制传播途径可以帮助阻断疾病传播。

8. 交叉感染:交叉感染是指在医疗保健环境中,由于未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而导致疾病在患者之间蔓延的现象。

交叉感染可以通过实施严格的清洁消毒灭菌措施来预防和控制。

9. 消毒周期:消毒周期是指消毒灭菌措施根据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传播途径制定的时间间隔。

周期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进行调整,以确保细菌和病毒的有效消除。

10. 超声清洗:超声清洗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使清洁液形成云雾状气泡,利用气泡爆破产生的冲击力和微流动的力量,去除沉积在物体表面的污垢和细菌等。

清洁消毒灭菌概念的解析与重新表述

清洁消毒灭菌概念的解析与重新表述

清洁消毒灭菌概念的解析与重新表述清洁消毒和灭菌是保持环境卫生、预防传染病以及保护我们的健康的重要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清洁消毒灭菌的定义、原理、方法和重要性,并重新表述这些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清洁、消毒和灭菌是一系列步骤,用于从表面、工具或设备中去除或杀灭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可能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它们可能会引起疾病或感染。

现在让我们来详细了解这些概念。

首先,清洁是指去除表面的污垢、污染物和可见的有机物。

清洁通常可以用水、洗涤剂和物理手段(如擦拭或刷洗)来完成。

清洁的目的是减少微生物数量,预防其在表面上的增殖。

清洁是保持环境整洁的基本步骤,也是其他消毒灭菌措施的前提。

接下来,消毒是指使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或去除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但不包括细菌芽孢)的过程。

消毒可以通过高温(如蒸汽灭菌)、化学消毒剂(如漂白粉或酒精)或紫外线辐射来实现。

消毒的目的是降低微生物数量,以防止疾病传播。

最后,灭菌是指完全杀灭或去除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过程。

灭菌常用于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和药品制备过程中。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如炉灭菌)、化学灭菌(如乙烯氧化灭菌)和滤器灭菌(如微孔滤膜)。

灭菌的目的是确保从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中获得的物品或设备是无菌的,以防止交叉感染和感染传播。

清洁消毒灭菌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例如,在医院和医疗机构中,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关键措施。

此外,在家庭环境中,定期清洁和消毒常用表面(如厨房台面、洗手间和门把手)可以有效地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在重新表述上述概念时,我们可以将清洁描述为通过去除污垢、污染物和有机物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消毒可以被重新定义为使用物理或化学手段降低微生物数量,以防止疾病传播。

而灭菌则可以被解释为完全杀灭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以确保物品或设备的无菌性。

总结来说,清洁消毒灭菌是维持卫生和健康的重要步骤。

清洁、消毒、灭菌

清洁、消毒、灭菌
能杀灭传播媒介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 的化学制剂称为化学消毒剂。
用于不适合物理消毒灭菌的物品,如患者的皮肤、 粘膜、排泄物及周围环境、光学仪器、金属锐器以 及某些塑料制品的消毒。
应根据消毒对象、要达到的消毒水平以及可能影 响消毒效果的因素选择最适宜、最有效的消毒剂。
1.理想的化学消毒剂
(1)杀菌谱广; (2)有效浓度低; (3)性质稳定; (4)作用速度快; (5)作用时间长;
5.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灭菌剂
戊二醛 环氧乙烷 过氧乙酸 福尔马林
高效消毒剂
过氧化氢 含氯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乙醇 碘伏
低效消毒剂
氯已定 新洁尔灭
名称
戊二醛
使用范围及方法
常用浸泡法,2%的碱性戊 二醛,浸泡不耐热的医疗 器械、精密仪器,如内镜 等。温度20~25℃,消毒 时间为20~45min,灭菌 时间为10h

④打开器械的轴节及套盖;碗、盘子等不透水的物品 垂直放置;
⑤消毒时间从水沸之后计时,如果加入新的物品要从 第二次水沸后重新计时;
⑥高原地区应延长消毒时间,海拔每增高300m,延长 消毒时间2min。
⑦将碳酸氢钠加入水中,配成浓度为1%~2%的溶液时, 可提高沸点到105℃,既增强了杀菌效果,又起到去污防 锈的作用。
消毒效力。 (7)消毒后的无菌物品在使用前须用无菌生理盐水
冲净。 (8)熟悉消毒剂的毒副作用,做好防护。
将物品洗净、擦干后浸没在消毒液内 的方法
用化学消毒剂擦拭被污染物品表面或 皮肤黏膜的方法
用喷雾器将化学消毒剂均匀地喷洒于 空气或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方法
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产 生气体进行消毒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医院清洁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内容

医院清洁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内容

医院清洁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内容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与卫生,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清洁与消毒1. 清洁与消毒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科室应严格执行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

2. 各科室应建立清洁与消毒工作责任制,明确清洁与消毒工作的责任人,并定期对责任人进行培训和考核。

3. 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包括地面、墙壁、家具、医疗设备等的清洁与消毒。

4. 清洁与消毒工作应采用合格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使用,确保消毒效果。

5. 清洁与消毒工作应定期进行,并做好记录,包括清洁与消毒的时间、地点、责任人等。

6. 清洁与消毒工作应遵循安全原则,避免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造成伤害。

二、灭菌与无菌操作1. 灭菌与无菌操作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环节,各科室应严格执行灭菌与无菌操作制度。

2. 灭菌与无菌操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执行,并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3. 灭菌与无菌操作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包括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储存等。

4. 灭菌与无菌操作应使用合格的灭菌设备和方法,并按照说明书使用,确保灭菌效果。

5. 灭菌与无菌操作应定期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包括灭菌设备的校准、灭菌效果的监测等。

6. 灭菌与无菌操作应遵循安全原则,避免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造成伤害。

三、清洁与消毒的监督与检查1.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科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

2. 监督与检查应包括对清洁与消毒工作的程序、标准、记录等的检查,以及对清洁与消毒效果的评估。

3. 监督与检查应做好记录,包括检查的时间、地点、责任人、检查结果等。

4.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

5.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灭菌与无菌操作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灭菌与无菌操作的质量和安全。

清洁 消毒和灭菌

清洁   消毒和灭菌

(2)湿热法
压力蒸汽灭菌法 ✓ 主要利用高压饱和蒸汽的高热所释放的潜热灭菌(潜热:当1g 100℃水蒸气变成1g 100℃的水时,释放出2 255J的热能)。 ✓ 特点:温度高,穿透力强,效果可靠。 ✓ 适用:耐热、耐湿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 种类: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将压力蒸汽灭菌器分为下排气式和预排 气式两大类。根据灭菌时间的长短,压力蒸汽灭菌程序分为常规和快速两种。 ✓ 不能用于油类和粉剂灭菌!
✓ 指在没有明确感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2)疫源地消毒(disinfection for infectious focus)
✓ 指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一、基本概念
灭菌(sterilization)
✓ 指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并达到灭菌保证水平 的方法。
灭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 指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通常表示为10-6,即经灭菌处 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physical methods of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 指利用物理因素如热力、辐射、过滤等清除或杀灭病原
分类 ✓ 日光暴晒法 • 适用床垫、被服、书籍等物品的消毒。 • 暴晒6h,并定时翻动。 ✓ 紫外线消毒法 ✓ 臭氧消毒法
(1)紫外线消毒法
C波紫外线
✓ 波长200~280nm,杀菌作用最强的为 253.7nm。
紫外线主要杀菌机制 ✓ 使菌体DNA失去转换能力。 ✓ 使菌体蛋白光解变性。 ✓ 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 ✓ 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臭氧。

清洁、消毒、灭菌

清洁、消毒、灭菌

5、常用化学消毒剂
(1)甲醛 (2)戊二醛 (3)过氧乙酸 (4)含氯消毒剂 (5)碘伏 (6)乙醇
4.微波消毒灭菌法
微波是一种波长短、频率高的超高频电磁
波。在电磁波的高频交流电场中,物品中的 极性分子发生高速运动并引起互相摩擦、碰 撞,使温度迅速升高而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微波消毒多用于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医疗药 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 原微生物的方法。适用于不能用热力消 毒灭菌法进行消毒灭菌的物品,如人体 的皮肤、黏膜、排泄物及周围环境、光 学仪器、金属锐器和某些塑料制品。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物理监测法: 化学监测法: 生物监测法:为最可靠的监测法。
光照消毒法
(1)日光暴晒法: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方法、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注意问题、效果监测
(3)臭氧灭菌灯消毒法:
3.电离辐射灭菌法:
应用核素60Co发射的丙种γ射线或电子加速 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穿透物品, 杀死其中微生物的灭菌法,由于是在常温下 灭菌,又称“冷灭菌”。此法穿透力强,杀 菌效果可靠,适用于不耐高温物品的灭菌, 如橡胶、塑料、高分子聚合物(一次性注射 器、输液器、输血器等)、精密医疗器械、 生物医学制品等。
(3) 消毒物品要先洗净擦干,全部浸没在消毒 液内,并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
(4) 消毒液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因这 类物品可吸附消毒剂降低消毒效力。
(5)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 冲洗,以免药物刺激人体组织。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1)浸泡法将物品浸没于消毒液中,在标准的浓度与时 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2)喷雾法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消毒剂,使消毒剂呈微粒 气雾弥散在空间,在标准的浓度内达到消毒作用。用 于空气和物品表面(如墙壁、地面)的消毒。

清洁、消毒、灭菌

清洁、消毒、灭菌
煮沸,水沸后加入水中。
在1个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是100℃,煮沸5-10分钟,
煮沸消毒法注意事项
消毒前: 物品洗净、轴节 打开、锐器包裹、管腔注水 、没于水中。 消毒中: 煮锅加盖、水沸 计时、加物重计。 消毒后: 无菌取物、取出 即用、过时重煮(4h)、勿 泡水中。
4)压力蒸汽灭菌法
利用高压饱和蒸汽的高热所释放的潜热灭菌
特点: 物理灭菌法中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
适用: 耐高温、不怕潮湿的物品。
常用高压灭菌器: 下排气式(手提式和卧式) 和预真空
压力蒸汽灭菌器,一般高压蒸汽灭菌的压力为 103~137.30 kPa时,温度可达到121~ 1260C.经15~30 分钟可达到灭菌目的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负压作用下,压力可 达到205 kPa,温度高达1320C,维持4-5分钟即 能达到灭菌效果。
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压力蒸汽灭菌法的注意事项
包装合适: 合理摆放: 留有空隙,便于流通,布类物品 置于上层 准确记时: 柜室温度达到灭菌要求计时 灭菌后卸载: 待物品干燥后(冷却时间大于 30分钟) 安全操作: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 定期监测灭菌效果
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熏蒸法 利用消毒药品所产生气体进行消毒灭菌的方法。 手术室、换药室、病室的空气消毒。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戊二醛
• 消毒效力: 灭菌 • 浓度和用法: 强化酸性戊二醛溶液加入0.3%碳酸
氢钠PH调节剂和0.5%亚硝酸钠防锈剂充分混匀, 用于浸泡不耐热的金属器械、精密仪器的消毒、 灭菌。消毒需10~30 min,灭菌常用浸泡法需10 h.
• 1.破伤风病员用过的敷料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清洗后消毒 • B.烧毁 • C.高压灭菌 • D.煮沸消毒 • E.放弃 • (B)

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

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

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预防感染病的传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及相关工作人员。

二、清洁消毒与灭菌原则1. 清洁:先清洁后消毒,采用湿式清洁法,根据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进行室内、走廊、地面、物表等清洁或消毒。

2. 消毒:根据需要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特别是在感染爆发时或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时,应采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3. 灭菌: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三、清洁消毒与灭菌措施1. 各科室应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本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并落实相关消毒隔离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按规定洗手或手消毒、戴口罩和工作帽等。

3.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应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按要求进行相关的监测并记录。

4. 各科室应配备必要的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务必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根据不同状况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按要求进行手卫生效果监测。

5. 每周进行卫生大扫除,必须彻底擦拭地面、物表,包括冰箱、空调、壁柜、门窗、电脑等,消除卫生死角。

6. 随时整理治疗、护理用物,保持治疗室、处置室等区域整洁。

7.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8. 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择时通风至少两次,每次30分钟。

9. 擦拭各区域的毛巾及拖布应做到定室、定位使用,固定放置、标志明显。

10. 每次使用后的拖把和抹布清洗并用。

四、隔离措施1. 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清洁消毒灭菌

清洁消毒灭菌

清洁效果评价
清洁度评价
通过目视检查、称重法、残留物分析等方法,对清洁后的物体表面 进行清洁度评价,确保达到预定清洁标准。
微生物检测
对清洁后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微生物检测,如细菌总数、大肠菌 群等,以评估清洁过程的消毒效果。
持久性评估
在清洁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定期对清洁效果进行检查,以确保清洁 效果的持久性。如有需要,可对清洁方法进行优化或调整。
消毒效果验证
为确保消毒方法的有效性,需要进行 消毒效果验证,包括
物理化学指标验证:检测消毒过程中 温度、湿度、消毒剂浓度等物理化学 参数,确保消毒条件符合要求。
生物学指标验证:通过检测消毒前后 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评估消毒方法的 杀灭效果。
现场验证: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对消 毒方法进行验证,确保在实际使用条 件下能够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水及表面的消毒。
化学清洁方法
洗涤剂清洁
利用洗涤剂的润湿、乳化、分散 等作用,使污渍从物体表面分离 。需要根据污渍性质和物体材质
选择合适的洗涤剂。
溶剂清洁
利用有机溶剂溶解污渍,适用于油 脂、油漆等有机污渍的清洁。
氧化剂清洁
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通过氧 化作用破坏污渍结构,达到清洁目 的。适用于顽固污渍的处理。
清洁消毒灭菌
目录
• 清洁、消毒与灭菌概述 • 清洁方法和技巧 • 消毒方法和原理 • 灭菌方法和应用 • 清洁、消毒与灭菌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

01
CATALOGUE
清洁、消毒与灭菌概述
清洁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清洁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如刷洗、擦拭、吸尘等)或化学方法(如使用洗涤剂 )去除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可见污渍、油脂、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

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使用方法

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使用方法
②、防止飞沫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食物等。
(2)、注意事项:
①、口罩应用8-12层纱布缝制。
②、使用时应遮住口鼻,不可用已经污染的手接触口罩,口罩潮湿时,病原微生物容易透入,应立即更换,口罩用完后立即取下,将污染面向内摺,放入胸前小口袋内或存放在小塑料袋内,不应挂在胸前,每次接触严密隔离的病员后,应立即更换口罩。
2、手部的清洁
(1)、目的:避免传染和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
(2)、洗手法:
①、洗手时,用肥皂水(或洗手液)将手彻底洗擦至前臂、腕部、手掌、手指、指甲、指缝等处顺序擦洗。
②、如无洗池设备,可将双手浸泡在消毒液盘中,(0.2-0.5%过氧乙酸、1%氯胺等),浸泡2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
③、避免弄湿工作服,勿使水流入衣袖内。
(一)、隔离的种类
1、严密隔离:如鼠疫、霍乱、天花、狂犬病、爱滋病等。其病原体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传染性强,对人体健康危害大,死亡率高。
2、一般隔离:
(1)、呼吸道隔离:如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等。
(2)、消化道隔离:伤寒、痢疾、传染性肝炎。
(3)、接触隔离:破伤风,炭疽病等(细菌战者是用炭疽菌)。
(4)、昆虫隔离: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蚊子)、斑疹伤寒、回归热(由虱子传播)。
(二)、隔离区域划分
1、清洁区:不与病员直接接触的地区为清洁区,为更衣室、医护办公室、治疗室(注射室)等。
2、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地区:为走廊、大堂、楼梯等。
3、污染区:病员接触的地区:如病室、病员厕所、浴室等。
(2)、次氯酸钠:浓度为10:1(即10毫升消毒液中含次氯酸钠1毫升)。如果5000毫升消毒液中含次氯酸钠500毫升(即水4500毫升+次氯酸钠500毫升)。10,000毫升中含次氯酸钠1,000毫升(即水9,000毫升+次氯酸钠1,000毫升便可)。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制度1、认真贯彻执行《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

2、医务人员上班时不留长指甲、戴戒指、手镯、并保持手部皮肤的清洁;接触每一位病人前后、进行每一项诊疗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手消液涂擦双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及戴手套。

3、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每日开窗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Ⅰ、Ⅱ类环境应进行空气消毒。

4、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的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5、可复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统一由供应室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

特殊感染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的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6、病人使用的诊疗物品,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严禁重复使用。

7、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首选物理方法,不能使用物理方法的选用化学方法。

8、根据情况选用消毒、灭菌剂,保持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的有效浓度,并做好监测。

更换消毒、灭菌液时,必须对所用容器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9、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通气导管、雾化吸入器,呼吸机管道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

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并消毒。

10、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体液等污染物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拖洗工具应当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清洗干净,在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洗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如有特殊污染时先消毒。

11、各科室、各部门须认真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及消毒质量监测工作,各项指标须达到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12、主管部门应每季度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总结分析反馈。

13、每年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消毒灭菌原则等相关知识培训。

清洁、消毒与灭菌表格版

清洁、消毒与灭菌表格版
②4h:无菌容器(或包装)中取出的无菌物品;无菌铺盘;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
③24h: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启封后的无菌棉签;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不得超过24h。
④7天:启封后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酒精、碘伏);其盛装容器每周至少灭菌、更换2次。
4. 洁具(抹布与拖布)应分色、分区使用,用后清洗和消毒(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晾干备用;不应将用后或污染的洁具重复浸泡在清洁用水或使用中的消毒剂内。
4
含氯消毒剂(84)
配制、使用方法
1. 配制:
以原液浓度为5%,配制1000ml量为例①500mg/L浓度的配比为10:1000,即10ml“84”原液加水至1000ml②1000mg/L浓度的配比为20:1000;③2000mg/L浓度的配比为40:1000。
2. 床帘:
普通区域的床帘每季度清洗;特殊区域(如ICU)每月清洗;有污染时(包括多重耐药菌等接触隔离或其他传染病患者的终末消毒时)应随时清洗。
3. 窗帘:
常规每半年清洗1次,有污染时及时清洗;特殊区域的窗帘每季度清洗1次(如ICU)。
6
各类危险物品的概念及要求
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
2. 注意事项:
1)500mg/L“84”消毒液浓度在日常最常用,请熟记。
2)配制后、使用前应监测浓度,浓度合格方可使用。
3)盛装容器应加盖,存放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时限不得超过24h(最好现用现配)。
5
工作服、床帘、窗帘清洗频率
1. 工作服:
普通区域的工作服每周至少清洗2次;特殊区域(如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发热门诊等)的工作服应每天清洗;有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洗。

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

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
清洁、消毒、灭菌
一、概念 二、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技术 三、常用化学消毒灭菌技术
清洁、消毒、灭菌
一、概 念
清洁是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以去除和减少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
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 化的方法。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
物品刷洗干净,全部浸没在水中,加热煮沸,水沸计时。
注意事项:
①物品应洗刷干净,全部浸没于水中; ②物品放置不超过容器的3/4; ③消毒时间从水沸后开始计时,中途加入重新计时; ④轴节器械及带盖容器应打开,大小相同的碗、盆不能叠放; ⑤玻璃类物品放冷水或温水中煮沸,橡胶类物品水沸后放入,煮
沸 3~5min取出,空腔导管应在腔内充满水; ⑥海拔高度每增高300m,需延长煮沸时间2min,或用加压煮锅。
消毒剂分类: • 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和真菌孢子。 •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病毒、
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胞。 • 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病毒,不能
杀灭芽胞。 • 低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孢子和亲脂性
病毒,不能杀灭结核杆菌、亲水性病毒和芽胞。
专门用于预真空(包括脉冲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效果的检测。 不适用于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
清洁、消毒、灭菌
热力消毒灭菌法(湿热) ——低温蒸汽消毒法
方法: 控制温度在73℃~80℃,维持10~15min
效果: 可杀灭大多数致病微生物
应用: 用于不耐高温的物品的消毒
清洁、消毒、灭菌
热力消毒灭菌法(湿热) ——流通蒸汽消毒法
清洁、消毒、灭菌

消毒,灭菌,清洁的概念(一)

消毒,灭菌,清洁的概念(一)

消毒,灭菌,清洁的概念(一)消毒、灭菌、清洁概念解析•消毒:消除或杀灭物体表面、病菌或传染病源等有害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的目的在于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灭菌:完全除去、杀灭或对物体表面进行高效杀灭所有有害微生物的过程,以保证物体处于绝对无菌的状态。

•清洁: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灰尘和污染物等有机或无机物质的过程,以保持物体的整洁和卫生。

相关内容消毒方法•物理消毒:利用物理手段,如高温、高压、辐射等来达到消毒的效果。

例如,蒸汽消毒器、紫外线消毒等。

•化学消毒:通过使用化学物质,如漂白粉、酒精、过氧化氢等来杀灭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生物消毒:利用其他生物对有害微生物进行控制,常见的如使用利福平菌等。

灭菌方法•热力灭菌:使用高温(通常在121摄氏度以上)和高压来杀灭所有微生物。

常见的方法是压力锅和高压蒸汽灭菌器等。

•化学灭菌:通过使用化学物质,如过氧化氢、乙烯氧化物等,对物体进行灭菌处理。

•辐射灭菌:利用辐射能量,如γ射线、电子束辐射等来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是使用γ射线辐照灭菌器。

清洁方法•物理清洁:使用物理手段,如水、洗涤剂、刷子等来清洁物体表面的污垢和污染物。

•化学清洁:使用化学品来分解、溶解或去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和污染物。

•机械清洁:利用机械装置,如洗碗机、洗衣机等来清洁物体。

结语消毒、灭菌和清洁是保持环境卫生和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了解它们的概念和相关内容,对于选择合适的方法来保持个人和公共卫生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灭菌和清洁方法,以确保我们的环境和身体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清洁、消毒和灭菌(一)概念1.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达到无害化。

3.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以及细菌的芽胞。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1、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作用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细胞膜、导致其死亡,可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干热法是通过空气传导热力,导热较慢,因此干热灭菌所需的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湿热法是通过水、水蒸气及空气传导热力,导热较快,穿透力较强,因此湿热灭菌所需温度较低,时间较短。

燃烧法:属于干热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①用途:a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如污染的纸张,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感染的敷料等;b.金属器械及搪瓷类物品急用且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锐利刀剪除外,以免锋刃变钝。

②方法:a。

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灼20秒;b.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使之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

注意燃烧时不可中途添加乙醇,同时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2)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热力通过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进行灭菌,效果可靠。

①用途:用于油剂,粉剂,玻璃器皿,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等在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②方法:a,消毒:箱温120-140℃,时间10-20分钟。

b.灭菌:箱温160℃,时间2小时;箱温170℃,时间1小时;箱温180℃,时间30分钟。

3)煮沸消毒法:属于湿热法。

①用途:用于耐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②方法:先将物品刷洗干净,再将其全部浸没水中,然后加热煮沸,水沸开始计时,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15分钟可将多数细菌芽胞杀灭,热抗力极强的需要更长时间(如破伤风杆菌芽胞需煮沸60分钟才可以杀灭)。

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浓度为1%-2%的溶液时,沸点可达105℃,既可增强杀菌作用,又可去污防锈。

注意事项:①物品需全部浸没水中,物品盖子打开,轴结打开,空腔导管预先灌水,各种大小及形状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②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并在冷水或温水中放入;③橡胶类物品需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④如中途加入其它物品,需等再次水沸后开始计时;⑤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需适当延长煮沸时间,一般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时间延长2分钟。

4)压力蒸汽灭菌法:属于湿热法。

是一种临床应用最广、效果最为可靠地首选灭菌方法,是利、用高压下的高温饱和蒸汽杀灭所有微生物及其芽胞。

①用途: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如各种器械、敷料、搪瓷类、璃、玻璃制品、橡胶类、某些药品、溶液、细菌培养基等的灭菌。

②方法:常用的有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效果可靠,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

使用方法:a隔层内加适量桶内放入需灭菌的物品,加盖旋紧,直接加热或通电;b 打开放气阀排尽锅内冷空气后关闭放气阀;c压力大103-137kpa,温度达121-126℃,保持30分钟,可达到灭菌效果;d关闭热源,打开排气阀,待压力降至“0”时,可慢慢打开盖子,取出物品。

切忌突然打开盖子,以防冷空气大量进入,使蒸汽凝成水滴,导致物品受潮、玻璃类物品因骤然降温而发生爆裂。

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其原理结构及工作参数同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同之处在于热源的供给时直接输入蒸汽,且空间较大,可一次灭菌大量物品。

操作人员要求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利用机械抽真空,使灭菌柜内形成负压,饱和蒸汽可迅速穿透物品进行灭菌。

工作参数:压力达205kpa,温度达132℃,保持4-5分钟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③注意事项:a.物品灭菌前需洗净擦干或晾干;b.灭菌包不宜过大、过紧:卧式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包不大于30cm×30cm×25cm;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物品不大于30cm×30cm×50cm;c.灭菌物品放置合理:灭菌包之间要留有空隙,以利于蒸汽进入,布类物品放在金属、搪瓷物品上面,以免蒸汽遇冷凝成水滴而使包布潮湿;d.装物品的容器应有孔,灭菌前将孔打开,灭菌后关上;e.随时观察压力、温度情况;f.灭菌物品干燥后方可取出;g.定期检测灭菌效果。

④灭菌效果监测:a.物理监测法:将留点温度计的水银柱甩至50℃以下,放入需灭菌包内,待灭菌后检查读数是否达到灭菌温度;b.化学监测法:是临床广泛使用的常规监测手段,利用化学指示卡和化学指示胶带颜色的改变来进行,一般在121℃经20分钟或135℃经4分钟即可出现颜色或性状的改变;c.生物监测法:是最可靠的监测方法,先将热耐受力较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制成检测菌株,经灭菌后再取出培养,若全部菌片均无菌生长则表示达到灭菌效果。

光照消毒法(又称辐射消毒):主要是通过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1>日光暴晒法:利用日光的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杀菌。

用途:常用于床垫、毛毯、衣服等的消毒。

方法:将物品放在阳光下直射,暴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效果,中间要定时翻动。

<2>臭氧灭菌灯消毒法:利用臭氧强大的氧化作用进行杀菌。

(一)主要用于空气、医院污水、诊疗用水、物品表面的消毒。

(二)方法:使用时应关闭门窗,人员离开房间,消毒结束后30分钟后方可进入。

<3>电离辐射灭菌法(又称冷灭菌):利用放射性核素60Co发射的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穿透物品进行辐射灭菌。

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灭菌,如橡胶、塑料、高分子聚合物(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输血器等)、精密医疗仪器、生物医学制品、节育用具及金属等。

<4>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是一种频率高、波长短的电磁波,可使物品中的极化分子发生极化,进行高速运动,互相摩擦、碰撞,使温度迅速升高来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

微波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细菌芽孢,真菌孢子等各种微生物。

常用于食品、餐具的处理,化验单具、票证的消毒,医疗药品、耐热非金属材料及器械的消毒灭菌。

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

<5>过滤除菌:采用生物洁净技术,通过三级空气过滤器,用合理的气流方式除掉空气中0.5-5μm的尘埃,以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

用于手术室、烧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2.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细菌酶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代谢障碍而死亡;或破坏细胞膜结构,改变其通透性导致细胞膜破裂、溶解,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1)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1)待消毒的物品须先洗净、擦干。

2)根据不同物品的性能及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消毒剂3)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使用方法及消毒时间。

4)消毒液中一般不放置纱布、棉花等,以免因吸附消毒剂而降低消毒效力。

5)消毒物品应全部浸没在消毒液内,器械的轴结应打开、套盖应掀开,管腔灌满消毒液。

6)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气体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应待气体散发后,以免残留消毒剂刺激组织。

7)消毒剂应定期检测,调整浓度,进行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

(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1)浸泡法:物品洗净擦干后,完全浸没在消毒液中,在标准浓度和有效时间内即可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

常用于耐热、不耐热的物品,如锐利器械、精密器材等的消毒。

2)擦拭法:用标准浓度的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常用于桌椅、墙壁、地面等的消毒。

3)喷雾法:用喷雾器将标准浓度的消毒剂均匀的喷洒,在有效时间内达到消毒的目的。

常用于空气及墙壁、地面等物品表面的消毒。

4)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之汽化,在标准浓度和有效时间内达到消毒的目的。

常用于室内空气和不耐湿、不耐高温物品的消毒。

①空气消毒: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进行熏蒸,按规定时间关闭门窗,消毒完毕,打开门窗通气换气。

常用的消毒剂有:a.2%过氧乙酸:每立方米8ml,时间30到120分钟;b.纯乳酸:每立方米0.12ml,加等量水,时间30-120分钟;c.食醋:每立方米5-10ml,加热水1-2倍,时间30-120分钟。

②物品消毒:常用甲醛消毒箱进行。

5)环氧乙烷气体密闭消毒灭菌法:环氧乙烷气体穿透力强,具有高效广谱杀菌作用,为灭菌剂。

适用于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医疗器械、化纤织物、皮毛、塑料制品、书籍、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等的消毒灭菌。

使用方法:环氧乙烷易燃、易爆,对人体有害,消毒灭菌需密闭进行;少量物品可用丁基橡胶带,大量物品需使用专用的灭菌容器,时间6小时,需专业培训上岗。

(3)常用的化学消毒剂1)过氧乙酸:为灭菌剂。

①使用方法:可采用浸泡法、擦拭法、喷洒法。

a.0.2%溶液用于皮肤消毒;%溶液用于黏膜消毒;c.浸泡消毒用0.2%-1%溶液,时间30-60分钟;d.0.2%-0.4%溶液用于环境喷洒消毒。

②注意事项:a.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消毒后应及时冲洗干净;b.性能不稳定,须加盖保存并现用现配;c.高温易爆炸,须存放在阴凉通风处;d.溶液刺激性强,使用时需防止溅入眼中及皮肤、黏膜上,配制时需戴口罩及橡胶手套。

2)戊二醛:为灭菌剂。

①使用方法:常用浸泡法。

2%戊二醛常用于浸泡不耐热的医疗器械、精密仪器,如内镜等,消毒时间20-40分钟,灭菌时间10小时。

②注意事项:a.对碳钢类制品如手术刀等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b.加强对浓度的测定,每周过滤一次,每2-3周更换一次消毒液;c.因对皮肤有刺激性,接触时应戴橡胶手套,操作时防止溅入眼内及吸入体内d.容易氧化分解,使杀菌力降低,宜现用现配;e.灭菌后的物品在使用前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

3)37%-40%甲醛:为灭菌剂。

①使用方法:常用熏蒸法,用于物体表面、对湿热敏感、不耐高温和高压的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消毒时,甲醛用量按消毒为100g/L、灭菌为500g/L进行计算,将物品分开摊放或挂起,调节温度为52-56℃,相对湿度为70%-80%,加热产生甲醛气体,将消毒箱密闭,时间3小时以上。

②注意事项:a.消毒时,应严格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免影响消毒效果;b.消毒物品应摊开或挂起,污染面尽量暴露,物品中间应留有空隙,以便甲醛气体能充分与之接触,达到消毒目的;c.甲醛箱消毒物品时,不能用自然挥发法;d.甲醛有致癌作用,消毒后,可用抽气通风或氨水中和法q去除残留甲醛气体;e.甲醛不宜用于空气消毒,以防致癌。

4)含氯消毒剂: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为高效消毒剂,低浓度的含氯消毒剂为低效消毒剂。

常用的有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次氯酸钠及84消毒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