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原因分析
作者:王闯陶亚伟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25期
摘要: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现双增态势,这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还增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

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原因,有利于提高银行资本质量,防范金融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五级分类法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5-0064-03
引言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持续增加不利于自身发展,更加重了整个经济下行压力。

自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下滑影响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增加,在2015年不良贷款余额首次破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也达到1.67%,严重影响银行资本质量,这与《巴塞尔协议Ⅱ》对不良贷款的监管要求相违背。

因此,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和原因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在2010年和2011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现双降态势,但从2012年开始,不良贷款余额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这与宏观经济形势和银行内部经营指标有关。

由于2010年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形势不佳,导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下滑,工商业利润率下降,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而我国商业银行之前是粗放式发展,偏向追求大型国企、基础投资的贷款,以至于例如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部分企业资金紧张,进而导致贷款违约,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

下页图是关于部分商业银行2010—2015年不良贷款率图表,我们选取5家国有商业银行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为这11家银行的资产规模以及利润在所有上市银行中均占有主导地位,对这11家银行进行的分析有足够的代表性。

从中可以看出,五大行不良贷款率总体水平普遍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在这其中农行不良贷款率增长率最高。

这与农行的贷款扩张规模较大、运营成本较高、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创新活力不够、国际化商业水平较低不无关系。

面对银行利润率下滑,不良贷款率上升的严峻形势,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原因变得尤为重要。

二、不良贷款率产生的原因
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采用“五级分类法”,依据不良因素的大小及借款人还款的可能性,将银行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其中不良贷款为后三类。

本文把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主要是经济周期波动、行业发展状况;非经济因素主要为政府行政干预、银行经营及内部管理、企业自身经营及信用体系。

(一)经济因素
1.经济周期波动。

张咪(2016)认为,在短期内,经济周期与不良贷款率成负相关[1]。

随着经济过热,国家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收紧流动性,但经济过度紧缩会导致总有效需求下降,企业违约率升高,不良率在短期又会上升。

当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政府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增加,使得商业银行会扩大对盈利能力下降企业的贷款规模,但经济下行会使企业还贷能力和还贷意愿会受到一定的冲击,这就造成部分银行的信贷质量下降,不良贷款率相应上升。

2.行业发展状况。

张碧英指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滞后于经济波动3—6个月[2]。

所以行业发展状况会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水平。

贷款企业所处行业水平受经济形势波动,国家产业政策等影响,可能面临盈利能力下降,还款压力增大,容易形成不良贷款。

例如钢铁行业,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但仍是粗放式生产,是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行业之一。

铁矿石原料上涨,产能过剩造成的产品积压,利润率下滑。

同时,中小型钢铁企业还面临被淘汰、兼并的风险使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增大,加大不良贷款率的可能性。

(二)非经济因素
1.政府行政干预。

随着各大商业银行陆续上市,虽然名义上已经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做到自担风险、独立经营,但因为法律制度上的不健全,个别的政府部门依旧按照自身利益的管理方式来影响银行经营行为,导致银行的决策失误,进而形成了不良贷款。

以地方政府与银行的关系为例,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多数是按地方行政区域设计的,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就会成为银行资金的管理者或是调解人,大量的资金按照地方政府的意愿投向了效益并不是很好的国有企业,而部分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市场信用原则在此进一步被弱化。

一旦项目失败,地方政府不能及时还款,发生信用危机,这就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2.银行经营及内部管理。

张婷婷等人认为,商业银行自身管理水平的不同导致资产组合在风险和收益的侧重点也不同,商业银行自身管理水平低,导致重视短期较高收益,忽视贷款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资金用途的不良风险,由此造成不良贷款存量和不良贷款率较高。

同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设计的不合理或者内部人员执行不力也会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增加[3]。

3.企业自身经营及信用体系。

一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顾自身经营状况和承受能力,没有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管理,使得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率,甚至发生亏损的现象,无法保
证偿债能力,促使增加的贷款形成为不良资产。

另外,由于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商业银行很难掌握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运用信息,因而借款风险高的企业就从商业银行里获取贷款企业。

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一旦无法及时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就将危及到企业的正常运行,也使得银行可能无法收回贷款。

结语
对于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率,要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找到症结所在,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率。

参考文献:
[1] 张咪.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J].财会学,2016,(5):216-218.
[2] 张碧英.银行不良贷款的博弈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5):103-105.
[3] 张婷婷,彭振江.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数据的经验分析[J].海南金融,2010,(10): 69-75.
[责任编辑陈丽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