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霉剂,防霉抗菌剂,抗菌防霉剂,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防霉防腐剂

合集下载

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

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

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1. 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织物的功能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织物抗菌和防霉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抗菌和防霉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止细菌和霉菌的滋生,减少疾病的传播和物品的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2. 面料的抗菌性能抗菌性能是指面料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

常见的面料抗菌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2.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改变面料的物理结构来实现抗菌效果。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超声波杀菌、光照杀菌和高温杀菌等。

2.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抗菌剂来实现抗菌效果。

常见的抗菌剂有银离子、锌离子、氯酚等。

这些抗菌剂会与细菌的细胞膜或酶发生反应,进而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2.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来实现抗菌效果。

常见的生物方法有利用乳酸菌、益生菌等。

3. 面料的防霉性能防霉性能是指面料具有抑制霉菌滋生的能力。

常见的防霉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3.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改变面料的物理结构来实现防霉效果。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热风处理和高温处理等。

3.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防霉剂来实现防霉效果。

常见的防霉剂有氯酚、浸渍剂等。

这些防霉剂会破坏霉菌的代谢过程,从而阻止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3.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来实现防霉效果。

常见的生物方法有利用真菌菌种等。

4. 面料抗菌和防霉性能测试方法为了评估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细菌抑制率测试、霉菌抑制率测试和微生物测定等。

4.1 细菌抑制率测试细菌抑制率测试是评估面料抗菌性能的常用方法。

该测试方法通过在面料上接种细菌,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计算出细菌的抑制率。

4.2 霉菌抑制率测试霉菌抑制率测试是评估面料防霉性能的常用方法。

该测试方法通过在面料上接种霉菌,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计算出霉菌的抑制率。

道康宁防霉抗菌剂AEM5772-5

道康宁防霉抗菌剂AEM5772-5

道康宁防霉抗菌剂AEM5772-5纺织产品抗菌,一些布料,袜子,内衣等很多纺织品都会用到,为了产品抗菌我公司的纺织抗菌剂AEM5772-5它可对纺织物进行抗菌整理,可赋予纺织品对微生物独特的防护功能并具的耐久性,可以防止微生物所引起的危害,提升生活品质,提升产品的功能性。

AEM5772-5适用于各种类型织物。

可广泛的使用于多种生产方式中,能灵活结合相关工艺流程及生产条件下进行抗菌加工。

其属于非释放型的处理剂,不渗失、不游移,也不为微生物所消耗,可赋予材料表面的耐久性。

其采用特殊的机械式杀菌,不会出现抗药性,且可避免由细菌、藻类和酵母菌等引起的产品变质或变色等问题,并能防止异味产生,可反复的洗涤。

包装及储存;包装:25Kg装的白色塑料桶。

运输和仓储:遵守化学品贮运的一般卫生安全规定,不可吞服。

应避免阳光直晒,未开封之原装容器内,在干燥阴凉条件下。

使用方法;Ⅰ织物的准备1.为获得佳效果,进行抗菌加工时,织物表面应无易脱落的物质、无沾污,因此在加工前务必充份地洗净,否则无耐久性。

2.织物掉纤率小于等于1.5%,建议通过AATCC97进行测试。

3.布料呈弱酸性,含碱率小于等于0.05%,建议通过AATCC144进行测试。

4.对阴离子型的加工剂,勿用同浴加工处理,应用二浴分开加工处理,且先用AEM5772-5 进行抗菌加工。

Ⅱ抗菌加工方式一:直接添加在染缸或与其它整理加工剂同时加工1.若需同时进行柔软、手感、防水、防静电、防污整理时,为避免降低效果,考虑这些整理加工剂的离子性。

若是阳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加工剂,可以和AEM5772-5 同浴处理。

2.对阴离子型的加工剂,则不适用此方式。

3.使用前,先试用,如果无异常现象,可直接添加使用,一般使用添加比例在3%左右,具体根据抗菌要求。

Ⅲ 抗菌加工方式二:布料定型加工时进行1.工作液的调配:定型水中药剂加入量在进行纺织物抗菌整理时,我们一般按照织物吸收药剂浓度来计算,吸收药剂比例达到布重的2%-3%。

防霉整理剂,防霉防腐剂,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抗菌防霉剂,防霉抗菌剂,防霉剂,羽绒抗菌除臭剂

防霉整理剂,防霉防腐剂,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抗菌防霉剂,防霉抗菌剂,防霉剂,羽绒抗菌除臭剂

基本性状组分羧酸类衍生物及特种高分子化合物外观 MITE-1淡黄色清澈液体,MITE-2乳白色液体pH 值 5.5~7.0离子性阴离子溶解性能以任何比例分散于水中,配备的溶液能使用1天相容性可与阴离子、非离子产品等整理加工同浴进行[Property]Chemical composition Carboxylic acids derivative and special type high molecular compoundAppearance MITE-1 is light yellow liquid, MITE-2 is milky white liquid.P H 5.5-7.0Ionicity AnionSolubility Can be dispersed in water at any ratio, the solution can be stored for one day.Compatibility Compatible with non-ion or negative ion in the same bath使用方法防螨虫整理剂MITE处理织物时可采用浸轧、浸渍、涂层和喷洒工艺。

MITE 的一般用量为2~4%(o.w.f),防螨虫整理剂MITE不适宜采用170℃以上的高温工艺。

一、浸轧法:1.工艺配方:防螨虫整理剂MITE-1 10~40g/L防螨虫整理剂MITE-2 10~40g/L非离子或阴离子柔软剂适量2.溶解、稀释:先加大部分的水,快速搅拌下加入防螨虫整理剂MITE-1,再加入MITE-2,然后加入非离子或阴离子有机硅柔软剂等,继续搅拌。

制备配好的浴液应尽快使用。

3.工艺流程:漂染印花织物浸轧整理液(轧液率为60~100%)烘干(80~100℃)拉幅(130~140℃×30s,或120℃×2min)产品用途防螨虫整理剂MITE是一种针对家用纺织品具有广泛卫生保护作用的助剂。

纺织抗菌消臭剂,抗菌防螨防霉助剂,防螨虫过敏整理剂,家纺防螨.

纺织抗菌消臭剂,抗菌防螨防霉助剂,防螨虫过敏整理剂,家纺防螨.

1.2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

例如:运动装、工作服、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产品、军队用纺织品等。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是一种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

ATB980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细菌、真菌和霉菌,保持织物清洁,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

ATB9800带有的活性基团可与纤维上的羟基、胺基形成共价键,ATB9800被固定于纤维上,故具有可靠耐洗的广谱抗菌效果。

其抗菌原理是它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由于胞内渗透压是胞外渗透压的20-30倍,因此细胞膜破裂,胞浆物外泄,这样也就终止了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使微生物无法生长和繁殖(在商业宣传中有人称之为“物理抗菌”或“正电场抗菌”)。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

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

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军队与医疗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

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

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HERST公司主要产品有:防紫外整理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菌整理剂、抗菌助剂、纺织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纳米香味微胶囊整理剂、香味加工剂、织物面料抗菌剂、纳米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剂、阻燃整理剂、防火整理剂、纺织阻燃剂、阻燃涂层胶剂、阻燃助剂、甲壳素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防螨整理剂、皮革防霉抗菌剂、防霉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静电剂、防蚊加工剂、防虫加工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芦荟丝素胶原保湿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羽绒抗菌除臭剂、纺织品防霉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纳米远红外加工剂、远红外负离子发生剂、高发泡印花浆、珠光印花浆、金粉印花浆、银粉印花浆、仿活性印花粘合剂、富锗整理剂、天然物(丝素蛋白、绿茶、艾蒿、卵磷脂、仙人掌)整理剂、舒适性(凉感、调温、唐辛子暖感、自发热)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

防霉抗菌整理剂,家纺防螨剂,抗菌防螨防霉助剂,抗菌防霉剂,皮革防霉剂,面料防霉剂,布料织物面料防螨剂

防霉抗菌整理剂,家纺防螨剂,抗菌防螨防霉助剂,抗菌防霉剂,皮革防霉剂,面料防霉剂,布料织物面料防螨剂

新型抗菌剂壳聚糖双胍盐酸盐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研究李秀丽1,董朝红1,朱平1、2,翟海群1 1、青岛大学“纤维新材料及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青岛26607l;2、武汉科技学院“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郑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3收稿日期:2009-02-02作者简介:李秀丽(1982-)女,山东寿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型纺织化学品制备及应用原载:染整技术2009/8;1-4【摘要】以壳聚糖和双氰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抗菌剂——壳聚糖双胍盐酸盐,合成路线简单,成本低:用FTIR表征了其结构,同时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双胍盐酸盐具有比壳聚糖更强的抑菌性:【关键词】壳聚糖;壳聚糖双胍盐酸盐;抗菌性【中图分类号】TSl9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350(2009)08-0001-04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脱乙酰后的产物,是一种天然碱性多糖,具有优良的生物亲和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容易制成各种衍生物。

因其来源极其丰富,无毒,能溶解在醋酸和其它有机酸中,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医药领域[1]。

尤其是抗菌性,近年来,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抗菌剂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与传统的抗菌剂相比壳聚糖的抗菌活性低,且壳聚糖不溶于水,只能溶于某些稀酸溶液,因而限制其在很多方面的应用[2]。

胍盐是胍基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衍生出种类繁多的胍基衍生物,这些衍生物因其强碱性、高稳定性、较好的生物活性等优良特性,从而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

被广泛地应用在化学医疗、农产品防护、食品和日用品,纺织品等方面。

本文根据壳聚糖的反应活性,用胍基取代了壳聚糖的氨基,得到了壳聚糖双胍盐酸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其抗菌性能。

l 实验部分1.1 材料、试剂及仪器纯棉漂白布(40/40,133×72,潍坊齐荣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壳聚糖(脱乙酰度85%,粘均分子量9.5×105):双氰胺(AR,广州市南丰化工有限公司);乙醇(AR,烟台三和试剂有限公司);盐酸(AR,烟台三和试剂有限公司);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均为生化试剂。

新型抗菌防霉剂处理后纺织品的防霉特性

新型抗菌防霉剂处理后纺织品的防霉特性
关 键 词 纳 米 TO ; 聚糖 ; 织 品 ; 霉 剂 i 壳 纺 防 中图 分 类 号 : V 4 4 T 8 文献 标 志 码 : A
Fu u e it nc f t x ie r a e v l ng s r ss a e o e tl s t e t d by a no e a i c e i la d m id w e it nt a e ntba t r a n l e r ssa g nt
Q A ig n ,S a i, A in e I N Tnt g U H ia T N Ta w i i j
( e i e a oaoyo i rcs, e i nv s yo h mi l eh o g , e ig 1 0 2 ,C ia B in K y L br t B o o e B r g U i r t f C e c c n l y B rn 0 0 9 hn ) jg r f p a d y y l s wh n t se fe 4 h. I dd t n, t g n a t f r 1 lun r c c e e e td a r 2 t n a ii o he a e t h s
新 型 抗 菌 防 霉 剂 处 理 后 纺 织 品 的 防 霉 特 性
钱 婷婷 , 苏海 佳 , 天 伟 谭
( 京 化 工 大 学 北 京 市 生 物加 工 过 程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0 2 ) 北 00 9
摘 要 通 过 纳米 TO i 与 壳 聚糖 的 耦 合 , 备 了一 种 新 型 抗 菌 防 霉 剂 , 将 其 负 载 于 棉 布 表 面 , 究 其 在 日常 光 制 并 研 照 下 的 防霉 性 能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米 TO 与 壳 聚糖 复 合 后 在 防 霉 效 果 上 能 互 相 促 进 , 大 提 高 霉 菌 杀 灭 率 。 防 纳 i 极

抗菌防霉整理剂,防霉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剂,防霉防腐剂,纺织品防霉剂

抗菌防霉整理剂,防霉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剂,防霉防腐剂,纺织品防霉剂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

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

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

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

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韩笑纺织品卫生整理实际应用探讨山东纺织科学研究所刘学提要本文介绍了新近研究开发的、有机硅季胺盐类整理剂STU-AMlO1的主要性能及特点。

对其整理工艺和抗菌效果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其他类型卫生整理剂并不具有的加工质量简易检测方法,并对卫生整理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看法。

一、前言近年来,纺织品卫生整理(又称抗菌防臭整理或抗微生物整理)在国内引起重视,并取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截止八六年底,上海、江苏、河北、山东及北京等地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

可以赋予纺织品抗菌防臭(或抗微生物)性能的化学制剂品种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重金属化合物,如β-羟基喹啉酮、二甲基苯基锡乙酸酯、苯基二辛汞、三丁基醋酸铅和烷酸锌等2、一些染料及助剂,如;三苯甲烷类染料、TMM-THPC等3、一些有机钛、有机铝、有机锆化合物与四环素等抗生素合用4、芳香族卤素化合物类,如;α-溴代肉桂醛、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5-氯-2-(2,4-二氯苯氧基)苯酚等5、有机硅季胺盐类化合物,如;日本信越化学公司的Polon MF5O,美国道康宁公司的DC-5700等[1][2][3][4][5][6]。

但是,虽然一些化学制剂可使纺织品具有抗微生物的性能。

面料防霉剂,纺织防霉剂,纺织防霉助剂,防霉剂,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

面料防霉剂,纺织防霉剂,纺织防霉助剂,防霉剂,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

织物抗菌防臭整理工艺实践李亚辉赫特国际集团HerstInternationalGroup,上海200040作者简介:李亚辉(1964-)男,博士,大中华区域经理,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的合成,应用研究及管理工作。

【摘要】概述了抗菌防臭整理剂的发展、生产和应用,介绍了抗菌纺织品的生产方法,重点阐述了改性甲壳质类的抗菌防臭整理剂的应用工艺,采用AATCC lO0标准测试证明Herst ATB 抗菌整理纺织品具有高效、耐久的抗菌防臭效果,并且Herst ATB成本低廉,安全环保,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关键词】抗菌防臭整理剂;抗菌纺织品;抗菌整理工艺【中图分类号】TS195.5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9350(2006)03-0031-041 抗菌防臭整理剂微生物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致病微生物对人体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织物抗菌整理就是人们消灭这些致病微生物的方法之一。

抗菌整理在美国等被称为抗微生物整理;在日本被称为抗菌防臭加工;在国内有人称之为卫生整理。

纺织用抗菌剂可分为天然、有机和无机三大类。

每类抗菌剂各有其优缺点,有机类抗菌剂效果好,品种多,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菌剂,但存在耐高温稳定性差等问题,难以用于合成纤维纺丝工艺;天然类抗菌剂通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其应用范围窄,多数严重影响织物的色光;无机抗菌剂耐热性好,但用于纺织品后整理难以获得耐久的效果,并且大部分品种存在重金属的毒性问题。

1·1 有机抗菌整理剂有机类抗菌整理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溶出型与非溶出型。

溶出型抗菌整理剂与织物不是以化学方式相结合,因此能通过与水接触被带走,这类抗菌整理常剂主要用于用即弃类纺织品(一次性纺织品)上。

常见的溶出型抗菌剂主要有:醛类、酚类、醇类、某些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类)、有机杂环化合物(如吡唑类、嘧啶类、吡咯类)、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铜化合物、有机锌化合物、有机铅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以及一些其他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消臭抗菌剂,抗菌消臭助剂,抗菌防霉整理剂,防螨虫过敏助剂,织物防螨剂

消臭抗菌剂,抗菌消臭助剂,抗菌防霉整理剂,防螨虫过敏助剂,织物防螨剂

产品用途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200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

例如:运动装、工作服、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产品等。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200是一种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

它的主要成分为有机硅季铵盐类化合物。

它是含有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铵30%的乙醇水溶液,其化学结构式为:CH3⊕(CH3O)3SiCH2CH2CH2—N—C18H37 ClΘCH3其中—Si(O CH3)3使水溶性的季铵盐抗菌化合物可化学性地结合到织物上,又可自身缩聚成膜。

它的抗菌机理是带有正电荷或微弱正电场的ATB9200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带负电的细菌,使细胞壁破裂,细胞内物质漏泄,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用ATB9200抗菌防臭整理的织物具有很高的抗菌、防臭作用;防止织物霉变;持久耐洗涤;无毒,对皮肤无刺激,不含甲醛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符合环保要求;对预防汗臭、脚臭、皮肤骚痒有显著效果。

ATB9200处理的面料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8标准。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200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和酵母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这些有害微生物举例如下: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霉菌和酵母菌MRSA 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枯草杆菌肺炎杆菌絮状表皮癣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黑曲霉菌基本性状组分有机硅季胺盐类化合物外观淡黄色液体P H 值 6.0~7.0闪点﹥100℃密度(20℃) 1.02~1.05g/cm3离子性阳离子溶解性溶解于水相容性与阳离子、非离子产品有良好的相容稳定性,在实际大生产前须根据具体的配方进行试验牢度优异的耐洗牢度,及干洗,熨烫和汗渍牢度毒性、环保无毒、对人体安全。

不含酚类和重金属化合物。

本产品的贮藏、操作和使用应遵守化学品贮运的一般卫生安全规定,不得吞服皮肤刺激性 20%水溶液对皮肤无刺激性,商品原液对眼睛有刺激(戴护目镜)。

抗紫外线整理剂,纺织抗菌防臭剂,塑胶抗菌剂,抗菌防螨防霉助剂,壳聚糖加工剂

抗紫外线整理剂,纺织抗菌防臭剂,塑胶抗菌剂,抗菌防螨防霉助剂,壳聚糖加工剂

防紫外线整理剂HTUV100 结构或组分:三氮杂苯衍生物高效紫外线吸收材料;用途及应用方法:可用于棉、丝、毛、涤纶、锦纶及其混纺织物的高效持久型防紫外线整理及提高部分染料的日晒牢度;1、浸轧工艺:〈1〉工艺配方:防紫外线整理剂HTUV100 15〜50g/L 交链剂AF6900 15 〜50g/L〈2〉工艺流程:浸轧防紫外线溶液(轧余率70%〜80% T烘干(90〜110 C)T高温拉幅(170〜190CX 30s 或120〜130CX 3〜6min)2、浸渍工艺(只适用于纯涤纶和锦纶织物及纱线):〈1〉工艺配方:防紫外线整理剂HTUV100 2% 〜6%(o.w.f)〈2〉工艺流程:与染料同时加入到液槽,工艺与分散染料染色相同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C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织物的紫外线遮断整理研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工学院赵阿金【摘要】本文分析了织物的紫外线遮断整理原理,开发了紫外线遮断整理剂,其所整理的产品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对不同织物的工艺实验,可认为开发的整理剂适用于纯棉、涤棉、尼丝纺等织物。

【关键词】紫外线紫外线遮断加工织物0.前言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引起严重关切。

酸雨,农药污染,大气污染,森林被肆意砍伐等情况时有报导。

二氧化碳,氟氯化合物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致使地面紫外线辐射剂量大增,影响人体健康,引发皮肤红斑。

黑化和皮肤癌变。

并且引起纺织品褪色和脆化。

提高纺织品对紫外线遮断性能的研究及其工业化生产,是近年兴起的。

日本在这方面占领明显地位,各公司生产的紫外线遮断织物已大量上市。

从九二年底起,我们也进行织物的紫外线遮断剂及遮断加工整理的研究。

本文着重介绍紫外线遮断剂及影响紫外线遮断加工整理工艺研究。

1.紫外线遮断整理1.1原理和遮断剂织物的紫外线遮断加工整理原理,是在织物上施加一种能反射和/或有强烈选择性吸收紫外线,并能进行能量转换,以热能或其它无害低能辐射,将能量释放或消耗的物质。

抗菌防霉整理剂,涂料防霉剂,塑料抗菌防霉剂,皮革防霉剂,防霉抗菌剂

抗菌防霉整理剂,涂料防霉剂,塑料抗菌防霉剂,皮革防霉剂,防霉抗菌剂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高春朋,高铭,刘雁雁(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和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071)董瑛(华润纺织集团公司,上海200086)作者简介:高春朋(1980-),男,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抗菌整理剂及纺织品上应用【摘要】综述了目前应用于纺织品抗菌测试的菌种种类及其性质,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抗菌测试标准的要点、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抗菌;测试标准;纺织品【中图分类号】TS190·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07)02-0038-05抗菌纺织品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抗菌性。

测试抗菌性时,要求培养基浓度、温湿度、pH 值及试验时间与穿衣条件相一致,实验仪器应为微生物实验常用仪器,且对任何形状的纺织材料都能测试[1]。

抗菌性的测试方法中,发展较早的是日本和美国,最有代表性且应用较广的是美国的AATCC试验法100和日本的工业标准。

国内使用较多的评价方法一般都是参照AATC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美国纺织染色家和化学家协会)标准[2]和日本JAFET(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协议会)批准的"SEK"标志认证标准的方法[3]。

我国于1992年颁布了纺织行业标准FZ/T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4],1996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5]。

但是抗菌性能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还远末作到系统、统一、规范,尤其是抗菌纺织品的性能评价和产品规范在我国还有许多问题不明确,只能做到简单的定性检测。

鉴于当前我国对抗菌纺织品的全面评价还不能适应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本文对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多的抗菌测试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对比,1 测试菌种的选择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防霉剂 纺织品防霉剂

防霉剂 纺织品防霉剂

标题1:防霉剂纺织品防霉剂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抗菌防霉剂标题2:防霉抗菌剂纺织防霉剂布料面料纺织防霉抗菌剂标题3:防霉整理剂纺织防霉助剂防霉抗菌整理剂皮革防霉剂标题4:防腐防霉剂纺织品抗菌防霉防腐剂织物布料面料防霉防腐剂针织品抗菌防霉剂织物抗菌防霉剂浴帘抗菌防霉剂防霉剂橡胶抗菌防霉剂抗菌卫生整理剂纸张防霉剂涂料防霉剂防霉助剂抗菌防霉整理剂纺织防霉助剂抗菌防螨防霉助剂面料防霉剂杀菌防霉剂衣物防霉剂(注:信息发布标题字数根据不同网站要求减少或添加,每个标题可以发布一条信息,关键词选用标题中产品名称)北京洁尔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抗菌防螨整理剂专业生产厂家,我公司制定了国家标准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和FZ/T 01100-2008 《纺织品防螨性能评价》等,免费为客户提供织物防螨和抗菌效果测试.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JLSUN®防霉防腐剂SCJ-95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广谱高效的防霉、防腐效果。

SCJ-950价格低廉,使用方便,适用于纯棉、毛、麻、涤棉、化纤等织物的防霉变、防腐败整理。

此外,SCJ-950还适用于柔软剂、油剂、涂料、糊料等产品的防霉变、防腐败处理。

中国医学检验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监测中心、ITS、SGS多家国内外权威卫生单位测试证明:JLSUN®防霉抗菌织物具有明显的防霉变及抗菌作用,可以完全防止黑曲霉菌、青霉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癣菌、白色念珠菌、絮状表皮癣菌等有害菌,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对人体无毒。

主要技术指标:SCJ-950的主要成分是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外观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可溶于水,有效成分含量:50%,离子型:非离子,PH值6-7(5%溶液),不燃、不爆、对人体安全(5%溶液)。

SCJ-950能与柔软剂、油剂、涂料、糊料、防水剂、树脂、粘合剂、抗静电剂和阻燃剂等相混溶,SCJ-950对织物的白度、色光、强力、手感和透气性无不良影响,对柔软剂、防水剂、粘合剂和阻燃剂的特性也无不良影响;无毒,无致畸性,无致突变性,无潜在致癌性,不含甲醛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符合环保要求,满足Oeko-Tex stand 100的标准;。

防霉抗菌整理剂,防霉防腐剂,纺织防霉助剂,长效防霉驱螨剂,杀菌防霉剂

防霉抗菌整理剂,防霉防腐剂,纺织防霉助剂,长效防霉驱螨剂,杀菌防霉剂

壳聚糖与纤维素的结合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东华大学(200051)许莹浙江工程学院(310033) 陈建勇摘要针对壳聚糖在天然纤维织物抗菌后整理中的应用,研究了壳聚糖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对抗菌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PS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对壳聚糖在织物上的吸附状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抗微生物整理壳聚糖棉织物壳聚糖(Chitosan)由甲壳素(Chitin)脱乙酰基制得。

由于其资源丰富、无毒、无污染,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开发应用研究进展很快[1]。

早在1979年,Allan 等[2]就提出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性,此后有许多学者对壳聚糖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3]。

本文针对壳聚糖在天然纤维织物抗菌后整理中的应用,研究了壳聚糖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对抗菌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PS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对壳聚糖在织物上的吸附状态进行了分析。

1 实验1·1主要实验材料纯棉漂白布(杭州印染厂)、壳聚糖(自制,淡黄色颗粒)、醋酸(分析纯)。

1·2实验方法1·2·1棉织物的壳聚糖整理按所需加工织物的重量,以1:40的浴比计算壳聚糖的用量。

精确称取一定量的壳聚糖,并溶解在1%的醋酸溶液中,制成0.25%的壳聚糖溶液,在生化培养箱中保持溶解温度20-25℃,成熟一天后,即为抗菌整理剂。

用预先配制好的相同浓度,不同分子量和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溶液整理织物,整理工艺为:浸泡30min后二浸二轧(轧余率100%)→预烘(10O℃×5min) →焙烘(140℃×3min) →清水冲洗→80℃烘干。

1·2·2 壳聚糖与棉织物交联情况的测试分析在壳聚糖整理棉织物的过程中,壳聚糖和棉织物交联与否及其交联程度,直接影响其抗菌性能。

本文用扫描电镜、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壳聚糖与棉织物的物理吸附和化学交联情况进行测试和分析。

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

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

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一. 介绍1.1 防霉抗菌剂的定义防霉抗菌剂是一种用于抑制霉菌和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家居用品、食品加工等领域,以防止霉菌和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1.2 防霉抗菌剂的作用原理防霉抗菌剂通过影响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破坏其细胞结构或干扰其生命周期,从而使微生物无法繁殖和生存下去。

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细胞膜的合成、扰乱细胞壁的合成和破坏微生物DNA等。

1.3 防霉抗菌剂的分类根据其原理和应用领域,防霉抗菌剂可分为有机防霉抗菌剂和无机防霉抗菌剂两大类。

有机防霉抗菌剂通常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和稳定性,但对环境较为敏感;而无机防霉抗菌剂具有较好的耐候性和无毒性,但抗菌性能相对较差。

二. 主要成分2.1 有机防霉抗菌剂有机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如下: 1. 三氯生(Triclosan):广泛用于个人护理产品、医疗设备和家居用品等,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2. 氯硝柳胺(Chloronitroaniline):常用于油漆、胶黏剂等建筑材料中,对霉菌和细菌均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3. 异氟草胺(Fluorophosphate):主要用于木材和纤维制品的防腐,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 4. 苯酚类化合物(Phenolic Compounds):如邻苯酚、间苯酚等,常用于漆器和塑料制品中,能有效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繁殖。

2.2 无机防霉抗菌剂无机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如下: 1. 银离子(Silver Ions):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医疗用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等,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 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可通过光催化作用产生活性氧,对细菌和霉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3. 硫化锌(Zinc Sulfide):常用于橡胶、塑料和油漆等制品中,对霉菌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4. 氧化锌(Zinc Oxide):在建筑材料和家居用品中具有广泛应用,能有效杀灭霉菌和细菌。

三. 应用领域3.1 建筑材料防霉抗菌剂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包括: - 涂料和油漆:防霉抗菌剂被添加到涂料和油漆中,以防止墙面和家具的发霉和细菌滋生; - 塑料制品:防霉抗菌剂被添加到塑料制品中,如地板、窗帘和家居用品等,以抑制细菌的滋生; - 玻璃纤维:防霉抗菌剂被添加到玻璃纤维中,以防止墙面面板和天花板板材的霉菌感染。

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

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

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是通过添加防霉抗菌剂或使用含有防霉抗菌剂的纺织材料,在布料中形成一种抗菌抑制霉菌生长的环境。

以下我将详细说明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

防霉原理:布料防霉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抑制霉菌的生长,二是防止霉菌扩散繁殖。

首先,通过在布料中添加具有抗霉菌活性的防霉剂,可以直接抑制霉菌的生长。

防霉剂是一种能够破坏霉菌细胞结构或代谢功能的化学物质,如有机胺类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磷酸锌等。

这些防霉剂可影响霉菌的细胞膜、细胞壁、核酸或酶活性等,从而阻断霉菌的生长周期。

同时,防霉剂也可以增加霉菌细胞内的氨基酸浓度,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和新陈代谢过程,从而对霉菌产生抗菌作用。

其次,布料的结构和面料纤维的特性也会影响防霉效果。

布料的纤维结构可以影响湿度和通风情况,而霉菌适应生长的湿度通常在80%以上。

如果布料纤维结构呈现较大的表面积和表面粗糙度,那么布料上的水分会更容易散发,减少霉菌的滋生。

纤维的特性也会影响防霉效果。

纤维的尺寸和形状决定了纤维上的细菌附着面积,同时它们的亲水性和疏水性也会影响水分在纤维表面的分布。

通常来说,亲水性纤维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疏水性纤维会减少水珠与纤维表面的接触,从而减少霉菌的滋生。

抗菌原理:布料抗菌的原理是通过添加抗菌剂或使用抗菌纤维,来抑制布料上细菌的增殖。

抗菌剂的添加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抗菌剂是一种能够破坏细菌细胞结构或代谢功能的物质,如银离子、二氯苯酚等。

这些抗菌剂可以与细菌的细胞壁、膜或细胞内的酶和代谢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使用抗菌纤维也是一种常见的抗菌方法。

抗菌纤维是指通过添加抗菌剂或利用纤维本身的抗菌性能,使得纤维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

目前常用的抗菌纤维材料主要有抗菌塑料纤维、抗菌涤纶纤维、抗菌棉纤维等。

这些材料的抗菌机制主要通过释放抗菌剂或利用纤维本身的抗菌性能来抑制细菌的增殖。

抗菌剂或抗菌纤维在靠近细菌的位置释放抗菌物质,通过与细菌的细胞结构或代谢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防霉剂的成分和作用

防霉剂的成分和作用

防霉剂的成分和作用防霉剂的成分和作用【导言】防霉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它可以预防和控制发霉和腐败的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防霉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防霉剂的成分和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防霉剂。

【正文】一、防霉剂的成分防霉剂的种类繁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防霉剂成分:1. 有机防霉剂有机防霉剂是由有机化合物制成,包括一些碳氢化合物、有机酸、醇类、酚类、醛类、胺类等。

这些有机防霉剂对霉菌具有显著的杀菌和抑制作用,能够有效防止食品、纺织品等发霉。

常见的有机防霉剂有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酯、己内酰胺等。

2. 无机防霉剂无机防霉剂是由无机物质制成,包括铜、锌、汞等金属离子、含氮化合物等。

与有机防霉剂相比,无机防霉剂具有更广泛的抑菌谱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常见的无机防霉剂有氧化锌、硫酸铜等。

3. 合成防霉剂合成防霉剂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一种抗菌剂,具有高效、广谱、稳定性好等优点。

常见的合成防霉剂有异噻唑啉酮类、杂环酮类等。

二、防霉剂的作用防霉剂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霉菌的生长防霉剂中的活性成分能够破坏霉菌的细胞结构,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这些成分通过与霉菌细胞壁、膜、酶等发生反应,破坏其生理代谢过程,达到杀菌的效果。

2. 预防食品变质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防霉剂可以有效抑制霉菌和其它微生物的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防霉剂还可以阻止霉菌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如黄曲霉毒素等,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3. 保护纺织品和建筑材料防霉剂可以应用于纺织品和建筑材料中,起到抗菌和抑制霉菌生长的作用。

这样可以有效延长纺织品的使用寿命,同时保持其良好的外观和舒适性;在建筑材料中使用防霉剂,可以防止湿度导致的霉菌滋生,从而保持建筑物的结构完整和室内环境的健康。

【总结】防霉剂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学制剂,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发霉和腐败现象,保护食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不受霉菌侵害。

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

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

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一、引言防霉抗菌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化学品。

它们可以有效地防止霉菌和细菌的生长,从而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防霉抗菌剂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二、常见的防霉抗菌剂1. 有机酸类有机酸类是一种常见的防霉抗菌剂,包括丙酸、乙酸、柠檬酸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降低水分活性,使微生物无法生长繁殖。

2. 氯代异噻唑啉类氯代异噻唑啉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居清洁和消毒领域的化学品,包括三氯异噻唑啉和五氯异噻唑啉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杀死大多数细菌和真菌。

3. 二苯基氧化锡二苯基氧化锡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它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4. 咪唑类咪唑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领域的化学品,包括异丙咪唑、丙硫咪唑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溴代三甲胺溴代三甲胺是一种常见的防霉抗菌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它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DNA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三、主要成分的作用机理1. 有机酸类有机酸类能够降低水分活性,使微生物无法生长繁殖。

此外,它们还能够调节pH值,使环境不适合微生物生长。

2. 氯代异噻唑啉类氯代异噻唑啉类能够杀死大多数细菌和真菌。

它们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3. 二苯基氧化锡二苯基氧化锡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此外,它还能够抑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防止微生物繁殖。

4. 咪唑类咪唑类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它们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DNA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5. 溴代三甲胺溴代三甲胺能够通过破坏微生物DNA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此外,它还能够抑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防止微生物繁殖。

四、应用领域防霉抗菌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领域。

在食品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在医药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制造药品;在化妆品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保持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在纺织品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防止纺织品霉变;在建筑材料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保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防霉助剂,防腐剂,纺织品防霉剂,防霉剂

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防霉助剂,防腐剂,纺织品防霉剂,防霉剂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结构或组分:天然甲壳质改性高分子化合物;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的抗菌处理;1、浸轧工艺:〈1〉用量:10~40g/L〈2〉工艺流程: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轧液率60~90%,工作槽液量要小)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40~150℃×20~30s)2、浸渍工艺:〈1〉用量:2~5%(o.w.f)〈2〉浴比:1:10〈3〉处理温度:40~60℃〈4〉处理时间:30~40min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纤维用抗菌防臭整理剂杨栋梁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200042)摘要介绍抗菌整理剂的种类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审查项目,重点阐述分析主要的抗菌整理剂及其抗菌机理,包括目前最流行的天然抗菌整理剂。

叙词抗微生物剂机理种类纤维1 前言现代抗菌防臭(又名卫生)整理剂的发展史,可追溯到1935年由G.Domak使用季铵盐处理的军服,以防止负伤士兵的二次感染。

1947年美国市场上出现了由季铵盐处理的尿布、绷带和毛巾等商品,可预防婴儿得氨性皮炎症[1]。

1952年英国Engel等人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毛毯和床(坐)垫面料,但由于季铵盐活性较低,不耐水洗和皂洗。

以后,曾一度使用有机汞、有机锡等高效杀菌剂作为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剂。

但是,由于这类高效杀菌剂很容易引起人体皮肤的伤害,不久就被淘汰了。

以后抗菌防臭整理剂一直沿着安全、高效广谱抗菌和耐久性的方向开发。

直至1975年美国道康宁公司推出有机硅季铵盐(即商品名为DC-5700),可以说是现代抗菌防臭剂中最完美的代表性品种之一。

但最近十多年来,无机化合物、纤维配位结合的金属化合物和天然化合物等三方面的抗菌防臭整理剂的开发研究,其进展令人瞩目。

抗菌防臭整理剂的用途主要涉及化妆品、食品、医药、造纸和纺织品等。

SANITIZED推出纺品防霉抗菌添加剂

SANITIZED推出纺品防霉抗菌添加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SANITIZED推出纺品防霉抗菌添加剂
作为一家专为纺织品和塑料产品提供防霉抗菌卫生功能和材料防
护服务的企业,来自瑞士的SANITIZEDAG公司将于9月24日~26日在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上,与经销商伙伴登华化工有限公司一起,展出用于建筑用纺品、家用纺品和服装用纺品行业的特定防霉抗菌添加剂
产品。

在建筑用纺品中,Sanitized防霉抗菌剂为曝露在光照和湿度下且
要求耐候性和防霉抗菌保护的应用提供了耐风化特性和持久防霉抗菌保护。

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防水膜、防水帆布、屋顶衬层、帐篷和其他室外应
用品可能会遭受霉菌、真菌和藻类的有害侵蚀,这些微生物均会造成材料
毁坏并生成不雅观的斑渍。

该产品的耐候性微生物保护可延长已处理物品
的使用期限并保证它们的外观完好无损。

在家用纺品中,该霉抗菌剂可保护室内应用不受细菌、霉菌和真菌
的有害侵蚀。

使地板和墙纸、家具包覆用布、浴帘、人造革和其它室内应
用免受细菌、霉菌和真菌的感染,这些微生物会长期损坏聚合物,生成难
看斑渍,发出难闻气味并形成生物膜。

此外,细菌到处滋生且繁殖速度极快,会严重影响卫生安全。

Sanitized防霉抗菌剂可抑制污染、难闻气味、
难看斑渍和生物膜形成等现象,保证已处理物品的光学外观完好无损。

在服装用纺品中,Sanitized防霉抗菌剂可保护服装不会形成难看
斑渍和难闻气味,这些难看斑渍和难闻气味由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造成。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防护服面料生产工艺探讨
董瑛(华润轻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刘伟,李传梅,刘爱保(潍坊二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摘要:采用纯棉机织物生产卫生防护服可体现服用舒适性,将阻燃、防水、抗
菌和透湿涂层整理工艺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工艺路线和整理剂,用“轧-涂-焙”工艺可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舒适性卫生防护服面料。

关键词:卫生防护服;纯棉织物;阻燃;抗菌;防水;透湿
随着功能性纺织产品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卫生防护服面料的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已经开始由简单的防护功能逐渐向高品质、多功能的复合型防护产品过渡。

但是,若干卫生防护面料过分追求防护功能而忽略了穿着舒适性的问题,目前还难以找到一种防护和穿着舒适功能俱佳的卫生防护面料。

因此,研制开发舒适性卫生防护面料显得十分必要。

国家对卫生防护面料有一系列技术要求,如液体阻隔功能、抗静电性、阻燃性能、抗菌性能等,并规定了表面沾水、抗静水压、损毁长度、表面电荷密度、透湿量、机械强度等具体指标。

因此,卫生防护面料属于多功能复合型整理面料,可选用纯棉机织面料为基布,通过浸轧与涂层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国家卫生防护服的各项指标要求,纯棉织物经防护整理后保持其天然纤维的特性,体现卫生防护面料的穿着舒适性。

1实验材料
1.1基布:14.5/14.5 + 524/283 + 119纯棉府绸半成品
1.2 助剂:防水剂AG-480
抗菌剂AM101
阻燃剂SFR-1
抗静电剂YL-SN
涂层胶FS-800、FS-808、FS-819、FS-850B
2工艺路线的选择
A.先浸轧、后涂层
基布→浸轧防水、抗菌、阻燃剂→烘干→涂层→焙烘
此工艺采用前防水的方式,目的是经前防水的基布再进行涂层时,可有效防止涂层胶背渗,控制涂层膜的厚度,保证面料的手感和透湿量。

浸轧整理液工艺处方:
防水剂AG-480 60g
抗菌剂AM101 20g
阻燃剂SFR-1 450g/L
涂层处方:
高耐水压水性胶FS-808 100%
B.先涂层、后浸轧
基布→涂层→浸轧防水、抗菌、阻燃剂→烘干→焙烘(160℃,2 min.)
该工艺以后防水为特点,目的是保证涂层面的表面沾水测试等级符合标准要求,以解决通常采用的水性涂层胶所存在的涂层面拒水效果差、表面沾水等级不高的缺点。

浸轧整理液及涂层处方同A。

实验结果见表1。

综合分析,先浸轧的A方案略优于B方案。

但由于阻燃剂、涂层剂和抗菌剂对防水效果有抵消作用,所以防水指标仍不够理想;防水剂和涂层剂对阻燃效果也有抵消作用,故阻燃指标也需进一步提高。

3涂层胶的选择
由于卫生防护服对各类粉尘、微粒甚至细菌、病毒的阻挡要求较高,普通机织面料必须经过涂层才有可能达到相关要求。

涂层一般分为面涂和背涂两种方式,考虑到织物符样的可行性,本实验采用背涂方式。

涂层后的面料普遍存在透气、透湿性能差的缺点,因此,合理筛选涂层胶进行涂层,达到既能有效隔离,又能满足穿着舒适性的要求,是生产技术的关键内容之一。

涂层胶筛选实验选用水性聚丙稀酸酯类底涂胶FS-800、水性聚氨酯类高耐水压涂层胶FS-808、水性聚氨酯类防钻绒涂层胶FS-819、溶剂型耐水压有机硅涂层胶FS-850B,进行对比使用,结果如表2。

注:1. 工艺流程:基布→涂层→烘干→焙烘;
2. 工艺条件:120℃热风烘干,160℃焙烘2 min。

实验结果表明,所用四种涂层胶涂层后织物的抗静水压和透湿量均满足标准要求,但聚丙稀酸酯类、聚氨酯类水性胶的透湿量接近标准的下限,而溶剂型有机硅涂层胶无论抗静水压还是透湿量则远远高于标准指标,在四种涂层胶中性能最佳,应作为涂层胶的首选。

4 整理剂配伍性实验
由于各种功能整理剂结构和性能各异,易产生相互影响、相互抵消的作用,因此,应进行配伍性实验,优选最佳配方。

4.1 阻燃、防水一浴浸轧后抗菌涂层
工艺流程:浸轧→烘干→涂层→焙烘(160℃,2 min)
浸轧处方:SFR-1 450g
AG-480 80g/L
涂层处方:FS-850B 99%
AM101 1%
4.2 阻燃、防水、抗菌一浴浸轧后涂层
工艺流程:浸轧→烘干→涂层→焙烘(160℃,2min)
浸轧处方:AM101 20g
SFR-1 450g
AG-480 80g/L
涂层处方:FS-850B 100%
4.3抗菌和防水、阻燃二浴浸轧后涂层
工艺流程:浸轧→烘干→浸轧→烘干→涂层→焙烘(160℃,2min)
抗菌浸轧处方:AM101 20g/L
阻燃、防水浸轧处方:SFR-1 450g
AG-480 80g/L
涂层处方:FS-850B 100%
配伍实验结果见表3。

综合分析知,4.1方案综合效果最佳,可确定为大车生产工艺。

5.1工艺流程:丝光半成品→浸轧整理液→烘干→涂层→焙烘(160℃,2 min)→整装
5.2工艺处方:
浸轧液处方:
阻燃剂SFR-1 450 g
防水剂AG-480 80 g/L
涂层处方:
涂层胶FS-850B 99 %
抗菌剂AM101 1 %
注:表中标准值系GB19082-2003相关要求。

6 结论
1、采用阻燃、防水一浴浸轧后抗菌涂层方法生产的纯棉卫生防护面料各项性能指标优异,能够满足GB19082-2003相关技术要求。

该“轧-涂-焙”生产工艺保留了纯棉织物的穿着舒适性, 保持了较高的透湿量,测试结果见表4。

2、实验和生产表明,所用的阻燃剂与防水剂有相互功能抵消作用,阻燃剂和防水剂的用量较单独使用时大的多,尤其是防水剂的用量,其单独使用时的用量一般为30g/l,而在防护服生产中的用量高达80g/l。

整理剂的相互影响、抵消作用是复合防护整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3、水溶性涂层胶具有相对环保的优点,但水溶性涂层胶的纯棉涂层织物的防水性指标偏低, 其沾水性难以达到3级(80分)以上的卫生防护标准。

4、使用溶剂型涂层胶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卫生防护整理效果,但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可考虑选择水溶型涂层胶替代。

参考文献:
[1] 戴晋明,任玉杰. 防水透气织物舒适性[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6.
[2] H.马克等. 纺织品的化学整理[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884,5.
[3] 吕嘉枥. 轻化工产品防霉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
[4] 王永强. 阻燃材料及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
[5] 庄司光. 服装卫生学[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7,2.
[6] M.利温,S. B. 塞洛. 纺织品功能整理[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