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关于电视新闻摄像的几个要点
电视新闻摄像切记的几个要点
![电视新闻摄像切记的几个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0e2ce61ddccda38376bafc6.png)
电视新闻摄像切记的几个要点
电视新闻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活计,单纯理论学习完全无法满足现实操作的需要。
在平时的摄像经历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
现记录如下:
一,注意声道调节,特别是采访同期声和现场环境同期声,要进行不同的声道设置。
二,注意白平衡,特别是在色温变化较大的情况下。
三,一定要带好声音监听设备,如耳机等。
并随时对拍摄画面进行回看,查看是否有何不妥,回看完成后,要打回该组画面的结尾处,以免将能用的画面覆盖掉。
四,注意拍摄环境下温度的巨大差距,特别是从冷环境进入热环境,特别要注意结露现象的出现。
如果出现结露,一定要等结露完全消失后,再做采访和拍摄画面。
五,注意逆光拍摄情况下,人脸容易发白和闪光,此时,应该改变拍摄环境,到顺光环境下拍摄,实在没有办法,就得打逆光补偿。
六,拍摄过程中,注意大景、中景、特写的互相配合,切莫疏落了画面。
七,要根据被采访对象的话语内容,对拍摄画面进行增补。
八,切莫将被采访对象偏位,尽量往镜头中央聚拢,如有特殊需要,才能将镜头偏位拍摄。
九,注意采访完成后,一定要拍摄台标和反拍,并准确记录被采
访对象的身份条。
十、注意采访出发前,要借好两块电池,两盒以上磁带,话筒线,并尽量带上三脚架,话筒要试好音,电池要检查蓄电量,并检查摄像机是否有其他毛病,如磁头是否脏了、是否能正常进退带。
拍电视新闻的技巧原则
![拍电视新闻的技巧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aeef3e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9.png)
拍电视新闻的技巧原则拍摄电视新闻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原则,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则,可以帮助记者拍摄出专业水准的电视新闻。
1. 角度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拍摄新闻场景,以突出新闻的重点和故事情节。
记者可以通过采访相关人士或了解事件的背景来确定最合适的角度。
2. 稳定镜头:使用稳定的镜头拍摄新闻画面,避免晃动和不稳定的画面。
这可以通过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等设备来实现。
3. 深度和远景: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背景,记者应该尽量拍摄深度和远景。
这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拍摄位置和调整焦距来实现。
4. 光线控制:控制光线是拍摄电视新闻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记者需要根据场景的光线条件,选择合适的拍摄时间和光线设备,以确保画面明亮清晰。
5. 引导观众:在拍摄新闻时,记者需要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和镜头的切换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这可以通过平滑的移动和合适的镜头切换来实现。
6. 选取合适的镜头:记者应该根据新闻的内容和场景选择合适的镜头。
不同的镜头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信息,记者需要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7. 切勿干扰现场:记者在拍摄新闻时要尽量减少对现场的干扰,避免影响事件的正常进行。
这包括尽量不要走入镜头、不要对被采访者施加压力等。
8. 尊重被采访者:记者在采访和拍摄新闻时应尊重被采访者的权益和隐私。
记者应事先与被采访者沟通好拍摄意图,并尽量避免拍摄他们不愿意展示的内容。
9. 合理编辑:在拍摄完成后,记者需要进行合理的编辑,以保证新闻报道的流畅和连贯。
这包括删除多余的画面、调整镜头顺序和添加必要的文字说明等。
10. 播报语言清晰准确:在新闻播报时,记者需要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避免模糊和歧义的表达。
记者应事先准备好稿件,并进行必要的演练,以确保播报的流畅和专业。
拍摄电视新闻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技巧和专业知识。
通过掌握上述原则,记者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观众的满意度,为观众提供准确、严谨的新闻信息。
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摄像的要点和技巧
![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摄像的要点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a8d007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0.png)
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摄像的要点和技巧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层出不穷,我国公民接收信息的途径逐步多样化,这对于电视台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电视台必须根据时代进步的特点对自身进行优化,保障自身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本文针对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的播放和摄像技巧展开分析,并且结合实际的功能需求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推动地方电视台的发展为自身的改革提供方向。
标签: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摄像;问题与技巧一、时政新闻时政新闻也就是政治新闻是承担着地区政策宣布发展宣传的重要责任与使命的一种新闻载体,是地方新闻电视台的主要栏目内容,因此在进行时政新闻报道的时候要尤为重视,这不仅仅是政府与居民沟通的一道桥梁,也是展示政府形象的一种表达方法,只有拍好了时政新闻才能够涉及国家大计,为百姓的收获谋福利。
二、现场报道时政新闻的政治性决定了在拍摄之前就要做好完善的准备工作,任何一点差错都有可能造成较大的舆论事故,使公民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怀疑,最终形成社会动荡。
所以在拍摄之前要了解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无论是座次的安排还是人员的布置,都要与实际相关情况相切合,拍摄者也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新闻在此次报道之中占据的比例科学合理,为了应对突发事情,要提前做好电池和录制设备的备份准备,并且尽可能的拿到会议资料,在拍摄之前进行仔细的研读,保障自身所询问的问题和抓拍的时机适合准确,不会导致拍摄的进程受阻。
三、占据有力位置对于新闻拍摄而言,一个有利的位置可以让整个拍摄过程事半功倍,在拍摄领导调研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要占据正面的有力位置,争分夺秒地将典型的感人的画面及时的捕捉,无论是会议还是调研,领导们都会展现自身工作的风范,这是一次很好的宣传机会,要注意将领导背景和线条仔细的打磨,拍摄讲话的镜头时,要尽量录制领导抬头讲话的镜头,而不是低头同时要将录制的画面做好分镜处理,一旦领导脱稿讲话要全程录制,这样不仅仅能够得到同期的声音,还能够彰显领导的个人风范与魅力,为整个新闻增强信息量和时效感官性,对于烘托整个报道的气氛来说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摄影工作者还要时刻关注民生问题的发言,最好是录制现场的声音,为观众带来最新的最真实的现场感官。
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和艺术性
![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和艺术性](https://img.taocdn.com/s3/m/0ef5139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1.png)
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和艺术性电视新闻节目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而画面拍摄的技巧和艺术性是影响节目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画面拍摄不仅要传递信息,更要展现新闻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和艺术性,以及如何提升节目的质量。
一、技巧1.选择合适的机位和角度在画面拍摄中,选择合适的机位和角度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机位和角度能够呈现不同的画面效果,影响观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在新闻现场,摄像师需要根据新闻的内容和场景选择最佳的机位和角度,以呈现出最真实和生动的画面。
在报道一场火灾事件时,摄像师可以选择在火灾现场的正前方拍摄,以展现火势的猛烈和现场救援的紧张氛围;而在报道一场庆典活动时,摄像师可以选择拍摄整个场景的全景,以展现活动的热闹和欢乐氛围。
2.运用镜头语言镜头语言是指摄像师通过镜头的运动和变焦等手法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在新闻画面拍摄中,运用镜头语言能够提升画面的表现力和吸引力,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新闻事件中去。
摄像师可以通过缓慢的变焦和移动镜头的方式来突出新闻的重点,加强观众的注意力;通过镜头的晃动和快速切换来表现紧急事件的紧张氛围和争议性事件的冲突感。
3.把握节奏和节目长度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把握节奏和节目长度是画面拍摄的关键之一。
节奏的快慢和节目的长度直接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过快的节奏和过长的节目长度会让观众感到疲劳和厌倦,而过慢的节奏和过短的节目长度则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摄像师需要根据新闻的内容和节目的需要,灵活运用视觉语言和节奏感,保持画面的生动和连贯,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会感到无聊和疲惫。
二、艺术性1.表现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电视新闻节目的艺术性在于能够用最真实和生动的画面表现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摄像师需要在画面拍摄中注重捕捉事件的细节和人物的情感,以展现新闻事件的真实面貌和感染力。
在报道一场自然灾害时,摄像师可以通过拍摄受灾群众的表情和眼神,展现他们的无助和绝望;在报道一场健康教育活动时,摄像师可以选择拍摄受访者的笑容和感谢之情,展现他们对医疗工作者的感激和信任。
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和艺术性
![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和艺术性](https://img.taocdn.com/s3/m/7ad09a1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6a.png)
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和艺术性1.取景技巧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拍摄,最重要的是要选好取景点。
好的取景点不仅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还可以为观众们呈现一种新的视觉体验。
在选取取景点的时候,摄像师需要考虑到摄像机的位置和角度,以及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还需要考虑到整体的画面构图要求。
2.焦点技巧焦点是影响画面清晰度和细节的关键,对于画面的呈现十分重要。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摄像师需要根据画面的构图和主题来选择合适的焦点。
在拍摄行人和车流等快速移动的主体时,摄像师需要善于使用快门速度和焦距来控制画面的清晰度。
3.曝光技巧曝光是指摄像机打开或关闭机器的快门来控制光线进入摄像机的方式。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摄像师需要善于掌握曝光的技巧,以便将正确的图像呈现给观众。
在室内环境中,摄像师需要善用灯光,使画面达到明亮清晰的效果;在户外环境中,摄像师需要注意白平衡的调节,以达到正常色彩的效果。
4.平移和变焦技巧平移和变焦是摄像师在拍摄电视新闻节目时经常使用的技巧,它们可以使画面更加流畅和动感。
在使用平移和变焦技巧时,摄像师需要注意自己的手部稳定性和尽量减少机器震动,避免出现抖动和模糊的画面。
5.合理利用画面特效画面特效对于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观赏性和吸引力十分重要。
在使用画面特效时,摄像师需要注意特效的选择和合理性,避免出现过度夸张或冗余的效果。
在处理特效时,摄像师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完成,以达到最佳效果。
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拍摄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艺术性。
画面拍摄的艺术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纪实性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是一种纪实性的视觉艺术表现。
画面中需要反映出真实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让观众感受到“看到的就是真实的”的感觉。
2.美感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不只是要求真实的表现出现实情况,还应该具有美感。
画面的构图要合理、平衡和美观,画面的颜色、光线、角度等都要刻意达到艺术上的平衡和和谐,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3.感知性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需要通过观众的感知传达情感。
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和艺术性
![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和艺术性](https://img.taocdn.com/s3/m/6cb77c6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e.png)
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和艺术性电视新闻节目是人们获取最新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而其中的画面拍摄技巧和艺术性则是直接影响到新闻节目质量和观众体验的重要因素。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画面拍摄的技巧和艺术性如何发挥,对于呈现新闻内容和传达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和艺术性,以及其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
一、画面拍摄技巧1. 剧情构思:在拍摄电视新闻节目时,首先要明确节目的主题和内容,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合理构思每个镜头的选取和拍摄角度,使得整个节目的画面更加生动鲜活、情节连贯。
2. 摄像机运动:摄像机的移动和变焦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可以通过摄像机的运动来呈现出不同的视角,增加画面的变化和观赏性。
而镜头的变焦能够让观众聚焦在关键的事件或者人物身上,使得画面更有吸引力。
3. 光线处理:充分利用自然光线或者人工灯光,使得画面明暗对比鲜明,突出焦点,同时保持画面的适度明亮和细腻,营造出更好的观感效果。
4. 背景处理:选择合适的拍摄背景对于画面的美观和艺术性至关重要,通过精心布置和合理构图,将背景与主题相互呼应,产生更好的观赏效果。
5. 镜头语言:摄像机的镜头是信息传递的媒介,不同的镜头运用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广角镜头能够拓宽画面的视角,增加空间感,纵深感;长焦镜头则可以聚焦在远处的细节上,捕捉更为真实的画面。
二、画面拍摄的艺术性1. 艺术构图:画面的构图是影响画面艺术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构图方式,使得画面更具有美感和吸引力。
对于新闻节目而言,画面的构图需要尽可能突出新闻事件的重点,同时保持画面整体的和谐统一。
2. 节奏把握:画面的拍摄需要把握好节奏,通过适当的镜头切换和镜头的切换速度来表现出新闻事件的发展和情节的紧张感,同时注意画面的舒缓和紧张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具有戏剧性和感染力。
3. 背景音乐和音效:在画面拍摄中,背景音乐和音效的运用也是增加节目艺术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电视新闻摄像注意事项
![电视新闻摄像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6886404eff9aef8941e06c4.png)
关于电视新闻摄像的几个问题画面偏色、镜头空洞、构图失当、同期声音质差、文字稿与图像两张皮,致使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大打折扣。
现将新闻摄像的规范归纳如下:一、前期采访要求1、被采访者景别:站:肘关节处。
坐:第三个扣子角度:尽量让镜头和被采访者形成60-90度的最佳拍摄角度。
2、双人镜头站立采访——两人(采与被采)充满画面45度角由双人推到采访者,画面要干净,不能带记者任何部分。
在抓拍时尽可能由双人镜头推到单人镜头。
过肩镜头——带着采访或被采访者的半个后脑,两人充满画面。
3、三个备用镜头双人镜头,过肩镜头,记者反打镜头。
其中记者的反打要注意轴线,严禁出现跳轴反打4 、对于记者在现场的出镜a:出镜的画面一定要经过记者与摄像充分沟通,并能体现出对现场的设计,避免记者与所在环境毫无关联的万能镜头。
b:出镜的背景,应该选择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和最相关的场景,不能随意选取与新闻本身毫不相关的背景。
5、如果采访对象同意接受采访,但不愿意露脸,统一用剪影、或者用前景遮挡面部以及虚化主体的拍摄方式。
6、对于“情景再现”的拍摄手法,严禁再用全虚的镜头来表现,手法可以多元化。
7、摄像拍的每一个镜头都要求工整和规范。
8、摄像在采访时要注意对声音进行监听,以保证声音的质量。
9、所有镜头必须有同期声。
电视新闻的摄像几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确保画面的色彩还原正确(白平衡的调整)目前使用的各种型号的摄像机,都具备这样的功能,拍摄前应对白平衡、黑平衡进行调节,以保证彩色还原正确。
当环境变化时,尤其要注意调整白平衡,因此提醒摄像记者随时注意。
二、确保摄像机正确曝光拍摄中首先要确保正确曝光。
对于前期曝光不准的画面,后期往往很难校正准确。
曝光不足,电视画面发暗;曝光过度又会使电视画面产生“限幅”,高亮部分缺乏灰度层次。
采访拍摄时,要根据光源条件、拍摄对像,对摄像机进行光学和电子调整,使拍摄的信号幅度尽可能接近标准幅度,但又不超标。
(1) 曝光正确:对人物脸部的拍摄应在最佳曝光范围内。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与艺术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与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d97cb1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7.png)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与艺术电视新闻是一种以影像为主要方式,将新闻传达给观众的传媒形式。
在传达新闻的过程中,拍摄技巧和艺术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分别从拍摄技巧和艺术两个方面探讨电视新闻的制作。
一、拍摄技巧1. 稳定的画面电视新闻拍摄时,尤其要注意制作稳定的画面,以保证观众不会感到晕眩或疲劳。
稳定的画面是指摄像机不会出现抖动或震动,观众可以很舒适地看到画面上的内容。
为此,拍摄团队需要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以确保画面的稳定性。
此外,手持拍摄时,拍摄人员也要做到握稳摄像机,避免拍摄时的抖动。
2. 合理的焦距焦距是指摄像机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拍摄团队需要合理选择焦距,以保证画面中的物体在视野范围内,同时不会出现变形。
如果焦距过近,会使画面不够宽阔,不利于传递信息。
反之,如果焦距过远,会使画面不够清晰,不利于观众理解。
3. 适当的光线光线是拍摄画面的重要元素,光线过亮或过暗都会影响画面的效果。
在拍摄时,拍摄团队需要依据拍摄环境的光照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画面明亮、清晰。
例如,可以调整摄像机的曝光值,或是使用灯光设备补充光线。
4. 合适的角度和构图角度和构图是影响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
适当选择不同的角度和构图,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让画面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例如,俯视角度可以让画面更加开阔,表现出景物的雄伟;低视角度则可以突出被拍摄物体的高度和威严。
构图方面,强调主体,突出重点,可以让画面更加清晰有力,让观众对新闻内容更易理解。
二、艺术方面1. 色调处理和调色色彩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色调处理和调色在电视新闻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色彩搭配和调色可以让画面更加生动有力,突出新闻传递的信息。
例如,适当增加图像的饱和度,可以让画面更加鲜明;调整色彩的温度,可以让画面更具有氛围感。
2. 配乐配乐是电视新闻制作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它可以通过声音的融合,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配乐需要与画面内容相协调,加强意境,突出情感,引导观众进入到画面中。
电视新闻摄像的三要素
![电视新闻摄像的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0f592d1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d.png)
电视新闻摄像的三要素电视新闻摄像的三要素《转》电视新闻摄像既需要敏锐的新闻意识,又需要能动的摄像素养。
在长期的理论梳理和实践探索中,电视新闻摄像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些既有规律性又具形象性的应用要素,对这些应用要素的及时总结和深入探讨,有助于提高新闻摄像的技艺水平。
本文对电视新闻摄像所涉及的“三要素”进行了分类提取和逐条分述,以期有抛砖引玉的效用。
本体特征“三要素”电视新闻摄像的本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要素,即忠于生活的纪实性、源于声画的真实性和限于时空的单向性。
忠于生活的纪实性。
电视新闻摄像首先要遵循新闻规律,镜头反映出来的必须是现实生活本身。
客观现实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逻辑,它不以摄像机的拍摄与否而发生转移。
电视新闻摄像要充分利用摄像机的纪实优势,按照生活自身的发展逻辑,捕捉生活流程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源于声画的真实性。
真实性永远是新闻的第一属性,电视新闻也不例外,只不过跟其他新闻报道方式相比,电视新闻摄像通过视听双渠道、声画一体化的传播方式,使其携带的信息量最大、产生的真实感最强。
限于时空的单向性。
客观世界流程一去不复返的运动规律,决定了电视新闻类节目在记录表现上的一次性,同时也限制了电视新闻摄像不能采用影视剧那种导演摆布、演员扮演、组织重演的拍摄手法。
摄像采访“三要素”“身入”、“心入”、“情入”是电视新闻摄像采访的三要素。
三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共同缔造身行则动、心诚则灵、情真则美的摄像采访境界。
“身入”是摄像采访的基础工作,摄像师必须在事件发生前或发生时尽可能快地赶到现场,对新闻事件进行同步报道,这样拍出的画面才能既真实又具感染力。
“心入”是摄像采访的重要环节,在“身入”的基础上,摄像记者要尽量拉近与被采访对象的距离,用心去发现对方内心世界的闪光点,摄取充满生活气息的动人情节。
“情入”是摄像采访的根本要求,摄像记者只有把对采访对象的真情实感融贯于采访拍摄的全过程,让情感始终溢于心间,让镜头常带情感,才能拍摄出令人击节赞叹的新闻画面。
电视新闻画面中对画面镜头拍摄技术的要求
![电视新闻画面中对画面镜头拍摄技术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3d1647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3.png)
电视新闻画面中对画面镜头拍摄技术的要求电视新闻画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电子光电技术与磁记录技术来记录现实图景的。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对摄像机的熟练操作和对电视画面拍摄的基本要领的掌握是衡量电视新闻画面质量的关键环节,因为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质量始终影响和决定着节目本身的质量,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电视新闻画面中对画面镜头拍摄技术的要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电视新闻画面中对画面镜头拍摄技术的要求:注重画面的稳定性电视画面的“动”(指镜头技巧的运用等)是不可避免的,保持画面稳定并不排除镜头的移动变换,这里主要指镜头变换和画面显示时要确保画面稳定。
如果摄像时不用三脚架,要保证画面稳定,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始终保持画面基本线条“横平竖直”。
我们知道,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先是水平方向后是垂直方向这么一个逻辑习惯,因此,镜头的拍摄必须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视觉观察规律,以便观众容易接受,这才是真正的“稳”。
2、少用推、拉、摇、移等移动镜头。
电视新闻的拍摄应少用推拉摇移,多用固定镜头。
这主要是固定镜头相对于移动镜头来说,每条电视新闻长度有限,为了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含量,多用一些固定镜头能使得观众在短时间内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信息。
对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要用得恰到好处,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有目的的使用,增加新闻的表现力。
3、要保持画面的稳定,摄像员还必须熟练“驾驶”摄像机。
在没有三角架而肩扛摄像机运动拍摄时,两腿最好走直线、迈小步,腿弯曲,要尽量使摄像机与肩保持一定距离。
双臂最好展开并离开左右胸:利用三脚架拍摄时,为保证画面的稳定,首先必须选好中心机位并在试摄过程中调整机位和角度。
否则,尽管利用三脚架固定摄像机摄像,也只能保证画面不晃动(机位稳定),而无法保证画面稳定。
(二)电视新闻画面中对画面镜头拍摄技术的要求:把握画面的方向性在电视拍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拍摄方向的统一性,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镜头间的方向关系,使观众对各个镜头所表现的空间有完整、统一的感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熟练掌握“轴线”规律。
简单新闻摄像拍摄要点
![简单新闻摄像拍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943c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9.png)
简单新闻摄像拍摄要点新闻摄像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摄像机捕捉现场事件并将其记录下来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视觉形象的把握和展示,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和背后的故事。
在进行新闻摄像拍摄时,有一些要点是需要考虑和遵守的。
首先,拍摄新闻时要确保画面稳定。
摄像机的抖动会给观众带来不适,影响新闻信息的传达。
因此,摄像师应该尽量使用稳定器或三脚架来固定摄像机。
另外,保持平稳的手部动作,避免快速移动或剧烈摇动摄像机,可以帮助提高画面的稳定性。
其次,要注意光线和曝光的掌控。
光线是摄像的基础,拍摄时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来合理调整曝光和增加辅助光源。
在室内拍摄时,可以利用灯光等辅助设备来补充光线;在室外拍摄时,要注意避免直射阳光造成的过曝或阴影效果。
通过合理掌控光线和曝光,可以让画面更加明亮、清晰,并提高观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第三,摄像机的角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角度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传递不同的信息。
摄像师应该根据场景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
比如,在进行采访时,可以选择近距离的正面拍摄,以突出被采访者的表情和语言;在拍摄运动比赛时,可以选择倾斜角度或特写镜头,以突出运动员的动作和紧张氛围。
选择合适的角度可以提升画面的吸引力和表现力,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新闻事件。
第四,要注重画面的构图和画面语言的运用。
构图是指在摄影中对画面空间的布局和组织。
在新闻摄像中,合理的构图可以提高画面的吸引力和信息的传达。
一般来说,采用三分法则可以帮助构图。
同时,还要注意画面中的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与环境的对比。
另外,摄像时还要善于运用画面语言,比如运用特写、长镜头、快慢镜等技巧,以突出画面的重点和表达信息的目的。
总之,新闻摄像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方式,需要摄像师在拍摄时注重画面的稳定性、光线和曝光的掌控、角度的选择、构图和画面语言的运用等要点。
只有在这些要点的基础上,才能拍摄出更好的新闻摄像作品,为观众传递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新闻信息。
电视新闻摄像技巧
![电视新闻摄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6874e7a31b765ce0508149c.png)
参考:不同光源的色调是用色温来描述的,单位是开尔文(K)。万里无云的蓝天,色温为10000K,阴天约为7000-9000K,晴天阳光直射下的色温为6000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500K,钨丝灯(暖光源)的色温约为2600K,日出、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K,烛光下的色温约为1000K。
7、像素:指摄像机镜头传感器的有效像素数量,分动态、静态和总体像素。与DC(照相机)不同的是,DV的像素不一定越多越好。一般40多万像素就可以达到普通电视的分辨率(720×576=414720)的有效像素了。
构图原则:保持摄像机的平衡、突出被拍摄主体、注意多个主体联系、排除干扰信息、画面整洁流畅。
构图要点:立意要“准”(让镜头“说话”)、画面要“精”(力戒杂乱无章)、主体要“明”(处理好主体与陪体及环境的关系,比如领导调研。)、图像要“美”(艺术表现力)。
5、镜头长度:新闻镜头以4到6秒为宜。按下记录按钮后,心中开始数数,估计时间到再按一下停止拍摄。关机前的最后一个镜头可以稍微长些。
电视新闻摄像
(一)、摄像前的技术准备
认识摄像机:广播级摄像机和普通DV。前者更专业,技术指标更高,操作相对复杂。后者高档一些的也分手动调节和自动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傻瓜摄像机。摄像机大致由镜头、调节控制、视音频记录、取景器、液晶屏、电源等部分组成。
1、焦距:是镜头的重要性能指标。一般我们说:焦距就是透镜是中心到焦点的距离。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着拍摄的成像大小,视场角大小。当对同一距离远的同一个被摄目标拍摄时,镜头焦距长所成的像大,镜头焦距短(渐近广角)所成的像小。注意: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是两回事,新闻摄像主要看它的光学变焦。
8、存储介质:磁带、光盘、硬盘、SD卡、P2卡(数字高清)等。当下以磁带运用最为广泛。
电视新闻摄像的若干要点
![电视新闻摄像的若干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24d444dd36a32d72758105.png)
286百家论坛电视新闻摄像的若干要点王澜皓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摘要:文章围绕电视新闻摄像的三个要点,即调节色温、控制曝光、明确焦点,展开了详细分析,以期能够提升新闻摄像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我国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视;新闻摄像;要点对于电视新闻摄像行业而言,在其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要点,即偏色、曝光以及虚实不分。
作为摄像记者,需要将这三个问题加以解决,一方面要具备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掌握新闻摄像要点。
关于这一问题,文章展开了具体分析。
1.调节色温1.1 调整常规场景的白平衡展开白平衡调整,需要按照拍摄现场呈现的主体照明光源色温,挑选与之相对应的色温滤色片。
比如拍摄环境是低色温光源,在这一环境下拍摄的景物会偏红,需要选择1号片3200K 偏蓝色温滤色片,在画面中添加一些蓝色的成分;如果拍摄环境是高色温光源,那么景物偏蓝,这时则可以选择3号片5600K偏橘红色温滤色片,在画面中添加一些红色的成分[1]。
为了保证白平衡的准确性,需要将标准白纸当做白平衡标准,在操作过程中做到下面几点:(1)白纸在景框中所占比例要超过80%;(2)保证充足的照明度;(3)寻像器没有“OK”字样时不能将摄像机移走。
1.2 调整非常规场景的白平衡新闻拍摄过程中,为了保证某些画面的艺术性,一般摄像记者会对被摄影主体展开再次创作。
比如对于日出场景的拍摄会将画面偏黄,获得预期的暖色调。
实际拍摄过程中,摄像记者一般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卡纸对白平衡进行调节,达到画面色调控制的目的。
比如,可以使用橘红色卡纸形成冷色调,或者使用淡青色卡纸获得暖色调[2]。
光学知识领域内,若2种色光进行调和,会形成白色,这时所使用的两种颜色便被称作“互补色”,这种互补色还包括蓝、黄以及红、青等。
对于白平衡的调节,若在卡纸中故意掺加某一颜色,并且使用常规方式调节白平衡,这时画面颜色将会逐渐偏向于卡纸颜色的补色。
2.控制曝光2.1 逆光环境下对光圈值进行调节一般专业的摄像师都比较青睐逆光拍摄这种手法。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与艺术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与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ee0f8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c.png)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与艺术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而拍摄技巧和艺术则直接影响着新闻的质量和影响力。
在这个时代,随着社交媒体和在线视频平台的兴起,人们对新闻视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和艺术水平,已成为媒体从业者需要不断探索和提升的问题。
一、拍摄技巧1. 摄像机的运用摄像机是拍摄电视新闻的重要工具,熟练的操作和灵活的运用能够为新闻视频带来更为丰富和生动的画面。
在新闻现场,摄像机应当被设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能够捕捉到新闻事件全貌,并且要能够根据事件的发展及时调整角度和焦距,以便更好地呈现新闻的全貌和细节。
2. 光影的运用在电视新闻的拍摄过程中,光影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良好的光影可以带来更生动和有力的画面效果。
在室内拍摄时,要确保光线均匀、柔和,避免出现过度曝光或者过暗的情况;在室外拍摄时,要合理利用自然光的角度和亮度,使画面更加饱满和生动。
镜头是拍摄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它直接影响到观众对新闻的接受和理解。
在拍摄电视新闻时,要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和重点,选择合适的镜头,如长焦镜头可以聚焦细节,广角镜头可以呈现全貌,这样能够更好地将新闻事件呈现给观众。
4. 技术设备的运用在拍摄电视新闻时,摄像机、灯光等技术设备都是必不可少的,熟练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和运用,能够为新闻视频带来更为专业和高质量的呈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拍摄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涌现,掌握这些新技术,可以为电视新闻的拍摄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
二、拍摄艺术1. 角度的选择在拍摄电视新闻时,选择合适的角度能够为新闻事件带来更加生动和立体的呈现。
不同的角度能够突出不同的场景和情感,例如从高角度拍摄可以展现整体风貌,而从低角度拍摄可以突出主体的力量感。
2. 空间的构图合理的空间构图能够为新闻视频带来更为舒适和和谐的视觉效果。
在拍摄电视新闻时,要注意场景的布局和物体的摆放,使画面看起来更为自然和美观。
3. 节奏的把握在拍摄电视新闻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握,合理的镜头切换和画面呈现,能够为新闻视频带来更为生动和紧凑的效果。
电视新闻拍摄的注意事项
![电视新闻拍摄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d20c980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b.png)
电视新闻拍摄的注意事项电视新闻拍摄的注意事项电视新闻拍摄在摄影种类中要求不算很高,但作为一名主流媒体的新闻摄像,对自己的专业要求决不能低于任何同行,至少在基本功上不能有失水准。
由于,新闻摄影在构图、用光等艺术要求上受到很多客观因素限制,因此,我们在主观意识上每拍一个镜头都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基本功,只有做到这点,我们拍摄的画面才会在真实的原则上更添一份美感,甚至,让记者在写稿时,能从画面中找到一丝灵感。
新闻摄像基本功:画面够稳构图够准素材够用。
画面够稳:这是新闻摄影首要基本功,平时工作和业余时间要多练习,找到机器的重心和平衡点,保持正确的姿势。
不但固定画面要稳,运动画面也要做到平稳运动。
每拍一个镜头都要尽量平稳并无多余动作,镜头要成组拍摄,上下镜头景别尽量不重复。
这点很重要,不然,在后期剪辑上会给记者浪费很多宝贵时间。
构图够准:都说摄影是一门减法艺术,就是要用镜头里的安全框,准确地切割掉多余的背景,突出主体,让人一看就知道拍摄主题,尽量不要让任何多余的背景去干扰你的构图思想。
大家都知道,黄金分割法是摄影构图中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构图方法。
但是,平时拍摄新闻时,由于意识上偷懒,不去考虑构图,很多采访画面中被采访人都是居中构图,非常难看,显得很不专业,采访背景选择就更不被重视,往往被采访人不是随便找个角落拍摄就是背景杂乱无章与采访内容毫不相关。
当然,新闻摄影构图受限制的客观因素很多,比如场景光线限制,场景空间限制,还有被采访人配合程度限制,拍摄时间限制等,这些都是导致构图不完美的原因,但大多时候,主观意识可以帮助克服一部分客观因素,只要稍微有一点构图意识,适当调整一下机位和景别,画面至少还能中规中矩,如果在条件允许下再考虑一下主体与陪体关系,景深大小,光线角度等,拍出好的画面就不会太难。
素材够用:素材包括同期声素材和空镜素材。
同期声素材是新闻素材中最为宝贵的素材,特别是除采访外的同期声(现场声)。
电视新闻摄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电视新闻摄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bf2c5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5.png)
角度选择
视角选择
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选择合适 的视角,如主观视角、客观视角
等。
镜头运用
合理运用推拉镜头、摇镜头等技 巧,突出新闻主题,增强画面表
现力。
高度调整
根据拍摄对象的特点,调整摄像 机高度,使画面更加自然、真实
。
03
新闻内容拍摄技巧
注重细节
细节描写
背景信息
通过捕捉和突出新闻故事中的关键细 节,为观众提供更丰富、更立体的信 息。
合理使用背景音乐
在新闻中适当添加背景音乐,可以增强氛围,提高观众的关注度 。
注意声音的同步
确保画面与声音的同步,避免出现声画不同步的情况。
特效应用
适度使用特效
在新闻中适度使用特效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但过多的特效可能 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选择合适的特效
根据新闻内容选择合适的特效,如文字标题、图片注释等,使信息 传递更直观。
备用设备
准备备用摄像机和镜头, 以应对研
在拍摄前进行现场调研,了解新 闻事件的背景和环境,为拍摄提
供参考。
天气与光线
关注天气和光线条件,选择合适的 拍摄时间和角度,确保画面质量。
安全性
评估拍摄环境的安全性,采取必要 的措施确保摄像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
在拍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角度,避免画面倾斜或 失真。
合理运用光线
光线的运用
合理运用光线可以增强画面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
自然光与人造光
根据拍摄环境合理运用自然光与人造光,确保画面明亮、清晰。
调整光线强度
根据新闻内容调整光线强度,突出重点信息,增强画面效果。
04
拍摄人员素质要求
专业素养
1 2 3
掌握新闻理论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与艺术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与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688699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7.png)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与艺术一、技术要点1. 镜头选择:在电视新闻的拍摄中,常用的镜头有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
定焦镜头适用于需要固定焦段的镜头拍摄,例如人物特写或场景特写等;变焦镜头则适用于需要灵活变换焦段的拍摄,如采访、报道等场景。
2. 焦距选择:焦距的选择对画面的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影响,较长焦段可以使背景虚化突出主体,较短焦段可以扩大景深呈现更多环境信息。
3. 曝光控制:在不同光线条件下需要灵活控制曝光,使画面明亮清晰,同时避免过曝或欠曝。
4. 对焦技巧:确保拍摄对象清晰,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
5. 稳定器的运用:使用稳定器能够减少镜头抖动,使画面更加稳定和平滑。
二、构图技巧1. 画面构图:新闻摄影中,画面的构图应该简洁明了,遵循“三分法”、“黄金分割法”等构图原则,将画面分割成明确的主体、背景和辅助元素。
2. 多角度拍摄:在采访、报道等场景中可以尝试多角度拍摄,通过不同角度的镜头呈现更加生动和立体的画面效果。
3. 运动构图:运动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具活力,例如追焦、跟拍、镜头运动等技巧的运用。
4. 镜头语言:通过镜头的前后推拉、左右移动、焦外拉近等变焦和移动操作,传达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绪。
三、光影处理1. 光线选择:不同的光线条件下,需要进行灵活的光线处理,保证画面的明亮清晰。
在拍摄室内新闻时,灯光的运用也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灯光的角度和亮度控制画面的明暗和氛围。
2. 背光处理:在野外拍摄中,可以利用背光的处理手法,凸显拍摄对象的轮廓,产生剪影效果。
3. 明暗对比:合理利用光影的明暗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有立体感。
四、剪辑技巧1. 剪辑节奏:在电视新闻的剪辑中,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剪辑节奏可以增强画面的冲击力和信息传递效果。
2. 画面过渡:在画面之间的过渡中,使用合适的转场手法,如淡入淡出、擦除、切割等,能够使画面更加流畅自然。
3. 音频处理:音频的处理也是剪辑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通过音频的混响、音乐、音效等处理,增强画面的氛围和情绪。
电视新闻摄像应注意的问题
![电视新闻摄像应注意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8acd53fb90d6c85ec3ac6c9.png)
三、想象力与平稳性
画面稳定 (1)始终保持画面基本线条“横平竖直” (2)当利用摇镜头摄像时,要尽量缓慢移动 且要保持水平移动。 (3)要保持画面的稳定,摄像员还必须练习 臂力,要能“托得住”、“托得稳”摄像 机,其运动线应是水平弧线而不是水平的 波浪线。
电视新闻摄像应注意 的问题
一、前期采访要求
1、被采访者景别: 站:带风纪扣,第三个扣子,肘关节处。 坐:第三个扣子 角度:尽量让镜头和被采访者形成60-90度 的最佳拍摄角度,要求带出台标。
一、前期采访要求
2、双人镜头 站立采访-- 两人(采与被采)充满画面45度 角 由双人推到采访者,画面要干净,不能带 记者任何部分。 在抓拍时尽可能由双人镜 头推到单人镜头。 过肩镜头——带着采访或被采访者的半个 后脑,两人充满画面,出台标。
二、电视新闻拍摄技巧
1、从新闻事件中寻找富有特别意义的场景 和片断来作为角度切入
在电视新闻专题的采制过程中,比较明显 地集中再现生活富有特别的场景和片断并 不那么容易碰到,这就要求记者细心观察, 深入挖掘,一旦你捕捉到了,整部片子的 角度切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电视新闻拍摄技巧二、电视新闻拍摄技巧
6、逆向思维式角度切入 客观事物常常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我们 的宣传有时也往往是一阵风,说搞什么,大家一 窝风都搞,选题雷同,只是改一改时间地点数字 而已。事实上,在选题上搞一点逆向思维,反其 道而行,往往能新意迭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别人选择这方面的题目时,看看能不能选另一 方面的题目,别人的题目从正面选,看看能不能 从反面选,从正反两个方面做文章,选择一个逆 向思维中典型的点切入。
一、前期采访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电视新闻摄像的几个要点
电视新闻拍摄是电视节目制作的第一个技术步骤。
由于技术运用和表达要求的差异,电视摄像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纪实性)摄像和虚构(创
造性)摄像两大类。
新闻摄像侧重于新闻性,不在影像美学方面有苛刻要求,在特殊情况下,尤其是突发事件现场,有时甚至连画面稳定、亮度等基本技术要求都可以忽略,最为遗憾也是最为可贵的是,新闻摄像不能重新而来,除非是不影响新闻性的组织拍摄。
在拍摄前,一定要提前对所拍新闻的报道主题、报道角度以及相关切入点的情况了然于胸,才能理清思路;其次,在拍摄时,一定要以后期编辑的思想来构思相关的镜头。
!!!
具体就当前我国的新闻类型来说,主要分为三类:时政新闻、主题报
道、事件新闻。
一、时政新闻拍摄要求
(一)会议新闻
1.拍摄会议时必须要有以下镜头:
A.主席台:正面全景
B.领导人:副省级以上领导单人近景(讲话和听会的镜头都要有),特别注意要抓拍领导人发言时,表情和手势等营造气氛的镜头(正、
侧面多角度)。
小全画面的拍摄,要分主要领导讲话和不讲话时拍两组。
C.主席台其他人员(包括各州市主要领导):两人以上卡或者摇镜头。
D.会场:(带会议横幅的)正面全景、左右侧全景和中景。
听众分切镜头、由主席台摇到听众席的镜头、听众席的全景(站在主席台上或适当的位置拍摄固定、摇的镜头)。
若会议内容较长,应增加听众画面的拍摄。
注意:会议新闻的画面一定要饱满、整洁,尽量避免会场工作人员及服务人员等进入画面。
2. 拍摄人物时对景别的要求:
A.领导人近景画面中要避开并排坐的其他人,更不能切半个人,画面要饱满,主体突出;主要领导人要求有正面、左右侧面、讲话和不讲话时的近景。
在拍摄主要领导人时,应避免在有损领导人形象的角度拍摄(背景上的树枝、窗格,前景桌面上的话筒、花束、茶杯,领导人面部缺憾、领导人或其后排人物的小动作等)。
不需要单独给镜头的领导,可以两个或多个人分切或横摇。
(若领导职务有较大差别的,可从职务高的单人近景拉到两人或双人近景拉到三人中景落幅)。
B.听众一般不出单独镜头,有在认真记录的听众,可以出特写(从笔记本拉出的),特别要注意的是画面中不要出现打哈欠、睡觉、揉眼睛、喝水等杂乱的动作。
C.根据会议的具体情况,要把握好摇镜头和起落幅的节奏,起落幅要左右对称,并且要有足够的长度。
3.其他注意事项:
A. 整条新闻片要求清晰明亮、色温要准确。
(主席台、听众席若照明条件不同,应分别调白)
B.在会场拍摄画面时,应尽量在会议开始时拍,此时参会人员精神状态最佳。
(二)视察调研等拍摄要求
1、省领导到各州市县视察、调研的时政新闻拍摄中,省领导镜头要拍足、拍够。
尽量多拍摄体现领导工作认真、作风务实的镜头,注意抓住领导看图纸、看产品等精彩瞬间;必须拍摄到省领导与基层干部群众交谈、沟通、做指示时生动的场面。
用画面语言体现领导作风,塑造好领导形象;
2、拍摄省领导参加的活动,一定要注意突出省领导的镜头,切不可只注意拍当地陪同的领导,喧宾夺主。
3、空镜头的拍摄:空镜头需内涵丰富,要与领导调研、视察时所关注的内容相吻合。
空镜头和领导镜头之比要在3:1以上。
A.空镜要成组拍摄(包括特写、近景、中景、全景)
B.领导调研的反打镜头(包括观看事物的反打和交谈对象的反打)
C.注意拍摄转场空镜
D.对已知领导调研的地点,时政记者应该提前到达拍摄空镜。
(三)传送省台的编辑剪辑及传送要求
1、素材与成片比不低于5:1。
即,省委常委以上领导活动成片大约45秒左右,需传送的素材不低于3分45秒。
一般副省级领导活动传送素材不少于2分30秒。
2、省领导的中近景长度不少于8秒,其他的固定镜头不少于5秒,摇镜头的起幅、落幅不少于3秒。
3、整段素材中,省领导单人镜头不少于5个。
要求画面中领导表情好,整体画面干净整洁。
4、传送时当地党政一把手的镜头不能是单人的,须为两人或多人镜头,可以是书记、市长在一起的镜头,也可以是书记、市长分别和陪同省领导调研的秘书长、厅局长们在一起的镜头。
二、主题报道
(一)首先一定要深入了解报道的主题思想,用后期编辑的思想构思镜头组成。
(二)拍摄时要严格遵守稳、多、细
1、稳----要求画面一定是稳,在主题报道中,一般情况下要求所有镜头(包括采访及空镜头)都要使用脚架拍摄。
2、多----要求画面要丰富,所有镜头必须成组,景别、镜头运动和拍摄角度都要丰富(同一场景的不同镜头不能少于5个),总之,要考虑在后期编辑中的拍摄量与编辑量至少要达到5:1以上的片比,画面方能展现出美感。
3、细----在拍摄中,要着重捕捉能够贴切拍摄主题的细节,突出故事性。
三、其他拍摄注意事项
(一)被采访者景别:
站:带风纪扣,第三个扣子,肘关节处。
坐:第三个扣子
角度:尽量让镜头和被采访者形成60-90度的最佳拍摄角度,要求带出台标。
(二)双人镜头
站立采访-- 两人(采与被采)充满画面45度角
由双人推到采访者,画面要干净,不能带记者任何部分。
在抓拍时尽可能由双人镜头推到单人镜头。
过肩镜头——带着采访或被采访者的半个后脑,两人充满画面,出台标。
(三)三个备用镜头
双人镜头,过肩镜头,记者反打镜头。
其中记者的反打要注意轴线,严禁出现跳轴反打
(四)不再以台标做为剪辑点的镜头,所有剪辑点的镜头以三个备用镜头为主。
(五)对于记者在现场的出镜
a:出镜的画面一定要经过记者与摄像充分沟通,并能体现出对现
场的设计,避免记者与所在环境毫无关联的万能镜头。
b:出镜的背景,应该选择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和最相关的场景,不能随意选取与新闻本身毫不相关的背景。
(六)所有镜头必须有同期声。
(七)建议大家平时外出采访时,一定带张白纸,手动调白平衡。
如非紧急情况,不要用自动白平衡跟踪,因为这一功能是以高光点为基准自动进行白平衡校正的,但在实际中,这些高曝光点通常不是标准白色的,这就是大家为什么经常拍出来的片子色调不统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