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书中的平等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有为认为人性是“去苦求乐”的,“去苦求乐”就是追求幸福。
在这个理论基础下,他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出而偶有见焉,父子而不相养也,兄弟而不相恤也,穷民终岁勤动而无以为夜食也。
僻乡之中,老翁无衣,孺子无裳,牛宫马磨,蓬首垢而,服勤至死,而曾不饱糠核也。
被岂非与我与天生之人哉?而观其生,曾牛马之不若,予哀其同为人而至斯极也”。
在康有为描写灾难的同时机,他提出“去苦求乐”是人类的追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幸福。
要想达到幸福,就必须实现“人人平等”。
他把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在《大同书》中详细说明,宣布现实社会是充满各种痛苦的社会:“人生之苦”、“天灾之苦”、“人道之苦”、“人治之苦”等种种苦难。
其中,以大量文字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作了揭露。
人类真实痛苦在他的笔下得到真实的反映:“投胎之苦”中,他对广大人民一生下来就受奴役的命运发出深深的叹息,提出“同是天子,实为为同胞”,为什么人生下来就有贵贱差别。
在“水旱虫之苦”中,他描写农民遭受压迫剥削的惨况,“农民穷苦,胼胝手足以经营之,而终岁之勤,一粒无获”,“贫农仰天,呼泣呕血”。
在“劳动之苦”中,他诉说矿工的痛苦,“深入洞穴,潦水露肤,燃火以作”而煤矿工人更苦,“炭气重灼,身手漆黑,触鼻作恶。
常人难以忍受,矿夫终身而力作,洞穴或裂,压死不觉”。
在“压制之苦”、“阶级之苦”中,建统治者对人民的压榨,“君之专制其国,鱼肉其臣民,是若虫沙,恣其残暴”,“政权不许参预,赋税日以繁苛,摧抑民主,凌锄士气”。
现实社会其实是一个人吃人的悲惨社会。
他宣布一切现有的国家制度、传统观念都是肮脏的、非正义的。
平等才是神圣的,只有打破现存的国家制度,消除旧的观念,理性的王国就会降临,特权和压迫就会让位于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
就是康有为一直向往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不尽人意的。
当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这个所谓的理性王国,并不是原来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乐园。
资本主义宪法大书是保护的私有财产的,资本家正是凭借这一点,疯狂的掠夺财富,榨干劳动人民的每一根脉管。
他们手中的每一分钱,都滴着被剥削者的血,都隐约发出劳动者的呻吟和悲泣。
资产阶级民主制虽然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每一个人都有参与政治、管理国家的权利。
但是,由于私有制的存在,这种平等仅仅是形式
上的,带有极大的虚伪性。
康有为目睹社会的不平等,在批判和揭露社会不平等现象时,提出了自己的平等观。
“仁”是康有为平等观中对人性的假设,他以儒家思想“仁”作为平等的核心,假设人都是“博爱”的,也就是人性是“善”的,都有“不忍人之心”。
康有为总结出:“不忍人之心”既为“仁也”的结论。
康有为继承了这种思想,在他看来,人类社会进化的内在动力,在于人具有的“不忍人之心”。
有了这种“不忍人之心”,统治者便会实行“不忍人之政”,社会就将自然改良,逐渐进化到平等的社会。
只要从博爱的立场出发,就可以产生平等、自由、民主诸观念,进而实现“人人平等”。
可以看出康有为想通过统治阶级改良来达到平等的目的。
康有为平等观的核心“仁”,“仁者爱人”。
他的出发点是设想人都是“仁爱”的。
同时,“不忍之论”也表现出康有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立场:他虽然不忍见老百姓缺衣少食、颠沛流离、倒毙年沟壑,不忍见资产阶级上层被排除在政治决策之外,而要求改良封建专制制度。
但是,他也不忍完全剥夺封建君主原有的权利。
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突飞猛进之时,他便转化成保守派,坚决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了。
所以他的思想只能寄托于统治阶级的“仁”了。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描写的未来大同世界是一个消灭阶级、废除国家、没有任何束缚的绝对独立自主的个人志愿结合的共同体。
他用中西方理论完成自己平等社会的制度和人性的基础上,对平等作了大胆的探索。
他设想的平等的社会是:没有国家、没有军队、没有法律、没有私产、一切土地财产都归公有,人人平等,人人劳动的社会。
在那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已经废除,建立了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经济高度发达,人人道德高尚,视人如己。
要想达到这种平等的社会,就要彻底改造现存社会。
改造的途径是去“九界”,“九界”是人类苦难的总根源,它造成了贵贱、清浊、贫富不一、男女不平等、种族不平等。
所以,只有破除九界,才能实现世界平等。
所谓九界就是国界、极界、种界、形界、家界、产界、乱界、类界、苦界。
国界就是国家间的分界;级界就是等级间的分界;形界就是形体(性别)间的分界;家界就是家庭间的分界;产界就是财产间的分界;至于乱界、类界和苦界,都是从社会秩序和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感受等方面所作的概括。
这些是通向平等社会的障碍,康有为对此进行了说明,提出了解决办法。
其中主要包括了:
1,削除国家,建立“公政府”
削除国家是实现平等社会的最重要的基点。
康有为从古今中外的战争,特别是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中认识到国家的危害。
认为有了国家就会产生战争,国家是战争和动荡的根源,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限疾苦。
2,消灭阶级,人人平等
“夫人类之生,皆本于天,同为兄弟,实为平等,岂可妄分流品”。
康有为以“天赋人权”理论来说明人都是天所生,没有高低之分,没有等级,人人都生而平等。
阶级是私有制的产物,也是私有制的表现形式。
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来划分的。
康有为把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定为“无端立阶级”,人为的把人类分成等级,各阶级等级森严,不能僭越。
表现出现实社会的不平等,“人类之苦不平等者,莫若无端立级哉!
3,财产公有。
大同社会里不存在私有制,土地和一切生产资料都归公有。
康有为认为,现实社会中贫富对立、市场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产生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因此,在未来的大同社会里,必须废除私有制。
“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
4,大同社会实行计划经济。
消除了现实社会中的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一切生产活动都按社会的统一计划进行。
康有为设计的大同社会的最高领导机构是公政府即中央政府,它设有农、工、商部,作为统一领导和全面计划、安排整个社会的农、工、商业的最高机构。
公政府之下的“度界小政府”即各地方政府则分设农工商曹,其下还有局、分局等各级计划管理机构,基层生产经营单位则是农场、工厂和商店。
公政府通过这一生产管理系统,按全社会的需求量实行有计划的生产和分配。
这样就可以消除现存社会的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所造成的生产破坏和资源浪费,做到“地无遗利,农无误作,物无腐败,品无重复余赢”。
5,男女平等。
康有为指出“男与女虽异形,其为天民而共受天权,一也。
以公共平等论,则君与民且当平,况男子之与女子乎”,“以公理言之,女子当与男子一切同之;以实效征之,女子当与男子一切同之”。
欧美国家男女平等交往、并驾齐驱,而秩序井然。
未有什么不妥之处。
相比于欧美司空见惯的男女平等现象,我国长期的封建制度、伦理习俗却造成了女子的悲惨世界。
如何解决此问题?康有为首先从自然角度说明事物都有阴阳之分,人当然也有男女之别。
男人与女
人的智力、性情、道德、言行举止等方面相同,只让男人从事农工商贾之业是对女人的不平等待遇。
女子也能从事男子的职业,即便是“著作文词之事”,也有相当多的女子见诸经传。
所以,无论从天理还是从人道角度,男女都应一视同仁。
康有为在其著作中阐发了一系列关于男女平等的主张。
他从智力、人权、地位、婚姻等方面详细的论证了男女平等。
康有为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他提出了符合时代潮流的“平等”理论,在近代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提出“平等”理论的同时,批判了西方列强不义的侵华战争,反映了一种抗争救亡意识。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和中国封建主义彻底腐朽,致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时。
康有为在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进行斗争,从中国传统思想汲取鼓舞力量,用西方资本主义理论,幻想由大国结成同盟,逐步扩大成立全球性联邦式国家。
然后在联邦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公政府,来消除战争,消灭现实的不平等。
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平等思想是康有为一生孜孜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其救国的方法。
他以务实与幻想的双重性格表现出现实和其理想的冲突,康有为平观有两个层次,一是对待传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腐朽、愚昧等阴暗面的极力批判,二是对未来社会光明前景的无限憧憬。
通过这样一来一破一立,反映出康有为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激励人们去追求真正平等美好的社会。
康有为的平等思想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他倡导人权平等以及认为近代化的国家应该有近代化的人力为载体等思想,都具有先进性和反封建的进步性。
“平等”思想曲折地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康有为的平等思想虽然有其进步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
他的“平等”理想集中体现了康有为庞杂的理论体系,他的平等社会是建立在以“几何公理”和假设人性为“仁”的假设基础上的,他以中国儒家“仁”的思想作为其平等思想的核心。
把平等社会寄托于人道主义道德,天真的以为破除九界就可以达到“九界既去则人之诸若尽除矣,只有乐而已”的平等社会。
他想用资产阶级改良的方式达到平等,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妥协性和软弱性,缺乏“革命”精神。
这使他的平等社会带有浓厚东方乌托邦的色彩,他理解的“进化论”由于种种原因变成了与其阶级属性相适应的“渐进论”,落实到具体的政治行为中则表现为改良主义。
同时他的理想设计在具体操作上也必然处于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当然
部分原因是取决于实际条件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他规划了很遥远的消灭国家的计划,但却表明了他最现实的政治态度:既透露了其反侵略的正义要求,又在大国强国面前流露出软弱、被支配的心理。
所以说,康有为的“平等”观是带有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康有为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以拯救世界为己任的思想的结果。
在假设人性为“仁”的理论基础,以“几何公理”为制度时,已经注定其“平等”社会具有乌托邦性质,是无法实现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