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结构的三级网络技术。
它是一种把网络划分为三层的技术,其中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和要求。
首先,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分为应用层、传输层和网络层。
应用层是用于处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其中包括文件共享、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等应用服务。
传输层负责实现数据的传输,包括流量控制和数据格式的转换。
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由,它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信息来判断应该将数据发送到何处。
其次,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在网络安全性上具有显著优势。
它分层的结构使得网络安全性大大提高,可以有效地防止黑客入侵和网络攻击,保护网络中的数据安全。
最后,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的效率和性能。
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数据传输的速率,减少网络延迟,提高网络的效率和性能。
总之,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是一种高效率、安全性高的网络结构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的效率和性能,并保护网络的安全。
计算机三级_网络技术知识点
计算机三级_网络技术知识点一、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概念:网络是指不同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线路或其他传输媒介连接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系统。
2.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和网状等多种形式。
3.O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网络通信协议的参考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4. TCP/IP协议:是Internet所使用的协议集合,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等。
5.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分为IPv4和IPv6两种版本。
6.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7.路由器:用于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的设备。
8.网关:在通信网络中负责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转发。
9.DNS: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10.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信息。
二、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1. 集线器(Hub):用于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通过广播方式转发数据。
2. 网桥(Bridge):用于将不同局域网中的数据包转发。
3. 交换机(Switch):用于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包,提供更高的数据转发效率。
4. 路由器(Router):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转发,具备网络寻径的功能。
5. 防火墙(Firewall):用于保护网络安全,限制网络访问。
6. 文件服务器(File Server):用于存储和共享文件。
7. 打印服务器(Print Server):用于共享打印设备。
8.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在Web应用中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9.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
10.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邮件的发送。
11.POP3协议:邮局协议,用于邮件的接收。
三、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1.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系统,限制网络访问和控制网络流量。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12.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互连起来,通过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113. 通信子网:由通信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承担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交换、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网络节点由通信设备或具有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组成,通信链路由一段一段的通信线路构成。
114. 资源子网:由计算机网络中提供资源的终端(称为主机)和申请资源的终端共同构成。
115.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116. 计算机网络协议:是有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整套规则,或者说是为完成计算机网络通信而制订的规则、约定和标准。
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和时序三大要素组成。
117. 语法:通信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语义:对具体事件应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18. 在计算机网络中,同层通信采用协议,相邻层通信使用接口,通常把同层的通信协议和相邻层接口称做网络体系结构。
119.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指由构成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线路和节点计算机所表现出的几何关系。
它反映出计算机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120.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树型、网状型、环型、总线型和无线型等。
121. 计算机网络根据地理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根据网络传输技术划分,可以分为广播式网络、点到点网络。
122. 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各种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语音、图形、图像等统称为数据,数据经过加工后就成为信息。
123. 报文(Message):一次通信所要传输的所有数据叫报文。
124. 报文分组(Packet):把一个报文按照一定的要求划分成若干个报文,并组这些报文加上报文分组号后即形成报文分组。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1)资源共享(2)不同地理位置的自治计算机(3)计算机之间必须遵守共同的网络协议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标准很多,如按拓扑结构、应用协议、传输介质、数据交换方式等等。
如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按拓扑结构分类有总线网、树型网、星型网、环型网、网状网;按传播方式分为点对点传输和广播式传输等。
(1)按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一般用微型计算机通过高速通信线路相连,数据传输速率较快,通常在10Mbit/s以上,误码率较低。
但其覆盖范围有限,是一个小的地理区域(例如:办公室、大楼和方圆几公里远的地域)内的专用网络。
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来看可分为共享式介质和交换式局域网。
城域网: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高速计算机网络。
满足几千米范围内多个局域网互连需求广域网:是远距离、大范围的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一般是几十公里~几千公里的广阔地理区域,其主要作用是实现远距离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并且通信线路大多租用公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PSTN)。
广域网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控制器、连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和通信子网(通信控制处理器、通信线路、其他通信设备)。
其中通信子网主要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2)按拓扑结构分类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
广播式网络是指一个公共信道被多个网络结点共享,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树型、环型、总线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
点对点线路是指每个物理线路链接两个结点。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最新名词解释大全
1.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一种由英特尔(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用于定义局部总线的标准。
此标准允许在计算机内安装多达10个遵从PCI标准的扩展卡。
最早提出的PCI总线工作在33MHz频率之下,传输带宽达到133MB/s(33MHz * 32bit/s),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处理器的发展需要。
随着对更高性能的要求,后来又提出把PCI 总线的频率提升到66MHz,传输带宽能达到266MB/s。
1993年又提出了64bit的PCI总线,称为PCI-X,目前广泛采用的是32-bit、33MHz或者32-bit、66MHz的PCI 总线,64bit的PCI-X插槽更多是应用于服务器产品。
从结构上看,PCI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管理,并实现上下之间的接口以协调数据的传送。
管理器提供信号缓冲,能在高时钟频率下保持高性能,适合为显卡,声卡,网卡,MODEM 等设备提供连接接口,工作频率为33MHz/66MHz。
PCI总线系统要求有一个PCI控制卡,它必须安装在一个PCI插槽内。
这种插槽是目前主板带有最多数量的插槽类型,在当前流行的台式机主板上,ATX结构的主板一般带有5~6个PCI插槽,而小一点的MATX主板也都带有2~3个PCI插槽。
根据实现方式不同,PCI 控制器可以与CPU一次交换32位或64位数据,它允许智能PCI辅助适配器利用一种总线主控技术与CPU并行地执行任务。
PCI允许多路复用技术,即允许一个以上的电子信号同时存在于总线之上。
2.PNP是由Microsoft提出的,英文Plug and play的缩写,中译即插即用,意思是系统自动侦测周边设备和板卡并自动安装设备驱动程序,作到插上就能用,无须人工干预,是Windows自带的一项技术。
所谓即插即用是指将符合PNP标准的PC插卡等外围设备安装到电脑时,操作系统自动设定系统结构的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三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2010-07-29 18:40180.数据通信的同步:通信双方的计算机要正确地传递数据就必须把由于时钟期不同所引起的误差控制在不影响正确性的范围之内,我们称这种技术为同步技术。
181.位同步和字符同步:接收方计算机能够取得发送方计算机的时钟信号,并依据接收到的时钟周期来判读接收到的数据,我们称取得发送方时钟信号来调整接收方计算机的时钟信号的技术叫位同步技术。
182.字符同步就是每次传送一组字符,在同时开始发送――接收时,双方时钟是不存在误差的,在发送字符的这段时间内,误差的积累值不影响信号传输的准确性,这种同步技术就叫做字符同步。
同符同步技术可以分为同步式字符同步和异步式字符同步。
183.同步式字符同步:发送方计算机在每组字符之前发送一串特定格式的字符,接收方计算机利用这些信号来调整自己的时钟尽可能地接近发送时钟。
这组信号叫做同步控制符SYN。
这保证字符组的正确性,这组字符有特定的结构。
184.异步式字符同步:发送方每发送一个字符,字符之间的间隔不确定,为了正确判别每个字符的到来,线路不时保持高电来,一旦出现了一位低电平,就表示要开始数据传输了,因此这一位称为起始位,一个字符传输完毕后,再加上1、1.5或2位高电平,称为终止位。
185.内同步:时钟信号是从接收的数据中提取的,如曼彻斯特编码或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186.外同步:时钟信号是从另一条线路中传送过来的,称为外同步。
187.传输差错:信号通过信道后受噪声影响而使得接收的数据和发送的数据不相同的现象称为传输差错。
188.差错控制:有效在检测出存在于数据中的差错并进行纠正的过程。
189.纠错码和检错码:纠错码利用附加的信息在接收端能够检测和校正所有的差错,如海明码;检错码:检错码利用附加的信息在接收端能够检测出所有的或者是绝大部分的差错。
三级网络 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ADSL是在无中继的用户环路网上,使用有负载电话线提供高速数字接入的传输技术,对少量使用宽带业务的用户是一种经济快速的接入方法.其特点是可在现有任意双绞线上传输,误码率低,下行数字信道的传输速率可达6Mbps,上行数字信道的传输速率可达144kbps或384kbps;模拟用户话路独立;采用线路码.ATM:异步传输模式ATM是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ATM用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发送信息,每个信元在其头部包含一个VCI,VCI提供一种方法,以创建多条逻辑信道,并在需要时进行多路复用.因为信元长度固定,信元可能包含无用的比特.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CSMA/CD: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是Ethernet的核心技术.ENIAC:1946年在美国宾州大学问世的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FTP:文件传输服务(FTP)是因特网中最早的服务功能之一,FTP服务采用典型的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FTP服务为计算机之间双向文件传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允许用户将本地计算机中的文件上载到远端的计算机中,或将远端计算机中的文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中.IDSL:基于ISDN的数字用户线路(IDSL),ISDN从其现在的应用来说也可以算作DSL技术中的一种.IDSL可以认为是ISDN技术的一种扩充,它用于为用户提供基本速率BRI(128kbps)的ISDN业务,但其传输距离可达5km,其主要应用场合有远程通信和远程办公室连接.IEEE: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推动开放系统参考模型与网络协议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网络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它同时也面临着TCP/IP 严峻的挑战.JPEG: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的.是适合于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彩色或单色静止图像的国际标准.MFLOPS:有些机器为了考查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也用MFLOPS来表示处理速度.MIPS:表示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即每秒执行一百万条指令.MPC:多媒体计算机MPEG:MPEG是ISO/IEC委员会的第11172号标准草案,包括MPEG视频.MPEG音频和MPEG 系统三部分.MPEG要考虑到音频和视频的同步,联合压缩后产生一个电视质量的视频和音频压缩形式的位速为5Mbps的单一流.MTTR:指修复一次故障所需要的时间.OLE:是对象链接和嵌入,它是一种实现多种媒体片段集成与处理的有效技术.利用它可以在用户文件中自如地加入表格.声音.图形.图像及视频等,而且所有链接与嵌入的数据都作为一个对象来对待,并提供了文件中的对象进行显示.编辑.修改和播放的操作.OSI: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最著名的ISO标准是ISO/IEC7498,又称为X.200建议.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即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独占设备的操作,把一台低速的独占设备改造成若干台可并行操作的虚拟设备,即把独占设备变成逻辑上的共享设备.SSE:意为流式的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扩展指令.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是在在ADS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在很短的双绞铜线上传送比ADSL更高速的数据,其最大的下行速率为51Mbps~55Mbps,传输线长度不超过300m;当传输速率在13Mbps以下时,传输距离可达到5km,上行速率则为6Mbps以上.为了实时传输压缩视频信号,VDSL采用前向纠错(FEC)编码技术进行传输差错控制,并使用交换技术纠正由于脉冲噪声产生的突发误码.和ADSL相比,VDSL传输带宽更高,而且由于传输距离缩短,码间干扰小,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简化,成本将显著降低.WWW的客户程序:WWW的客户程序在因特网上被称为WWW浏览器(browser),它是用来浏览因特网上的WWW页面的软件.在WWW服务系统中,WWW浏览器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利用HTTP协议将用户的请求传送给WWW服务器.在服务器请求的页面送回到浏览器后,浏览器再将页面进行解释,显示在用户的屏幕上.WWW服务:WWW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它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为基础,为用户提供界面一致的信息浏览系统.在WWW服务系统中,信息资源以页面(也称网页或Web页)的形式存储在服务器(通常称为Web站点)中,这些页面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通过链接将一页信息接到另一页信息,这些相互链接的页面信息既可放置在同一主机上,也可放置在不同的主机上.页面到页面的链接信息由统一资源定位符URL维持,用户通过客户端应用程序,即浏览器,向WWW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请求内容将保存在服务器中的某个页面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接收到页面后对其进行解释,最终将图.文.声并茂的画面呈现给用户.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安全策略模型包括了建立安全环境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威严的法律.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安全威胁:是指某个人.物.事件或概念对某一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性所造成的危害.某种攻击就是某种威胁的具体实现.安全威胁可分为故意的和偶然的两类.故意威胁又可进一步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类.版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版本,版本序号往往能简单地反映出性能的优劣.编译程序:把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有两种类型: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编译程序是把输入的整个源程序进行全部翻译转换,产生出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然后让计算机执行从而得到计算结果.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语言就是如此.编译程序的优点是执行速度比较快.病毒:病毒是能够通过修改其他程序而.感染.它们的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修改后的程序里面包含了病毒程序的一个副本,这样它们就能够继续感染其他程序.不对称型加密算法:不对称型加密算法也称公开密钥算法,其特点是有二个密钥(即公用密钥和私有密钥),只有二者搭配使用才能完成加密和解密的全过程.由于不对称算法拥有二个密钥,它特别适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加密,在Internet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公用密钥在网上公布,为数据发送方对数据加密时使用,而用于解密的相应私有密钥则由数据的接收方妥善保管.不可剥夺方式:即一旦把CPU分配给一个进程,它就一直占用CPU,直到该进程自己因调用原语操作或等待I/O而进入阻塞状态,或时间片用完时才让出CPU,重新执行进程调度.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得用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运行.操作系统有两个重要的作用:(1)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操作系统就是资源的管理者和仲裁者,由它负责资源在各个程序之间的调度和分配,保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2)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界面.超标量(superscalar)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在经典奔腾中,它由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U指令流水线和V指令流水线)和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组成.超流水线(superpipeline)技术:超流水线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经典奔腾的每条整数流水线都分为四级流水,即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它的浮点流水线可分为八级流水,前四级与整数流水线相同,后四级则包括两级浮点操作.一级四舍五入及写回浮点运算结果和一级为出错报告.超媒体:超媒体技术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是由称为结点和表示结点之间联系的链组成的有向图(网络),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浏览.查询和修改等操作.超媒体:当信息载体不限于文本时,称之为超媒体.超文本传输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是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传输协议.HTTP协议是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协议,为了保证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通信不会产生二义性,HTTP精确定义了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的格式.HTTP会话过程包括以下4个步骤:①连接(Connection).②请求(Request).③应答(Response).④关闭(Close).超文本概念:概括地说,超文本就是收集.存储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现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传统文本都是线性的,读者必须一段接一段.一页一页顺序阅读.而超文本是非线性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阅读哪一部分的内容.从本质上讲,超文本更符合人的思维方式.人的思维本来就不总是线性的,由一事物同时可能联想到多个事物.城域网:城域网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城域网设计的目标是要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连的需求,以实现大量用户之间的数据.语音.图形与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传输功能.早期的城域网产品主要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FiberDistributedDataInterface).程序:是由指令序列组成的,告诉计算机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主要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还不能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所以还不能用自然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程序并发性:所谓程序并发性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有多个程序,宏观上看,这些程序是同时向前推进的.在单CPU环境下,这些并发执行的程序是交替在CPU上运行的.程序的并发性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用户程序与用户程序之间并发执行;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程序之间并发执行.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和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传送时间:传送时间信息在磁盘和内存之间的实际传送时间叫传送时间.唇同步:在多媒体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如果图像与语言没有同步,人物说话的口型与声音不吻合,观众就感觉很不舒服.这种相关音频流与视频流之间的同步叫做\.唇同步\..唇同步要求音频与视频之间的偏移在±80ms内,这样多数观众都不会感到偏移的存在.对于音频业务,例如打电话,允许的最大时延是0-25s,时延抖动应小于10ms,否则通话人就觉得对话不通畅.当前目录: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目前正在使用的工作目录,称为当前目录.低级语言:在编程中,人们最早使用机器语言.因为它使用最贴近机器硬件的二进制代码,所以称为低级语言.电子邮件服务:电子邮件服务(又称E-mail服务)是目前因特网上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服务,它为因特网用户之间发送和接收消息提供了一种快捷.廉价的现代化通信手段,电子邮件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断点:发生中断时被打断程序的暂停点称为断点.对称型加密:对称型加密使用单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其特点是计算量小.加密效率高.但是此类算法在分布式系统上使用较为困难,主要是密钥管理困难,从而使用成本较高,安全性能也不易保证.这类算法的代表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广泛使用的DES算法(DigitalEncryptionStandard).对等(peertopeer)网络:在局域网中,如果每台计算机在逻辑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主从关系,就称为对等(peertopeer)网络.多媒体技术:是对文本.声音.图形和图像进行处理.传输.存储和播放的集成技术.多能奔腾:所谓多能奔腾就是在经典奔腾的基础上增加了MMX(多媒体扩充技术)功能.多重处理:是指多CPU系统,它是高速并行处理技术中最常用的体系结构之一.反汇编程序:把机器语言程序\.破译\.为汇编语言程序的工具,就称为反汇编程序.防火墙: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可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防火墙总体上分为包过滤.应用级网关和代理服务器等几大类型.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限制系统资源中的信息只能流到网络中的授权个人或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也是通过通信网络将物理上分布的具有自治功能的数据处理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协作完成任务.分时系统:分时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联机地使用计算机.一台分时计算机系统连有若干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在各自的终端上向系统发出服务请求,等待计算机的处理结果并决定下一个步骤.操作系统接收每个用户的命令,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式处理用户的服务请求,即按照某个次序给每个用户分配一段CPU时间,进行各自的处理.对每个用户而言,仿佛\.独占\.了整个计算机系统.具有这种特点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系统.分支预测:在流水线运行时,总是希望预取到的指令恰好是处理器将要执行的指令.当进行循环操作时,就会遇到要不要转移的问题.一旦转移成功,而并未预取到转移后需要执行的指令,这时流水线就会断流,从而必须重新取指令,这就影响了处理速度.为此,在奔腾芯片上内置了一个分支目标缓存器,用来动态地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从而使流水线的吞吐率能保持较高的水平.服务质量:服务质量(QoS)是指用户和应用程序所看到的网络的性能指标,如延时.丢失和损坏,损坏(corruption)是指由于量化.压缩和丢失造成的能被用户感知的信息质量的降低.固定分区:是指系统将内存划分为若干大小固定的分区,当作业申请内存时,系统为其选择一个适当的分区,并装入内存运行.由于分区大小是事先固定的,因而可容纳作业的大小受到限制,而且当用户作业的地址空间小于分区的存储空间时,浪费了一些存储空间.故障:故障就是出现大量或者严重错误需要修复的异常情况.故障管理:故障管理是对计算机网络中的问题或故障进行定位的过程.管道:是连接两个进程之间的一个打开的共享文件,专用于进程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发送进程可以源源不断地从管道一端写入数据流,接收进程在需要时可以从管道的另一端读出数据.广域网: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也称为远程网.它所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广域网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哈佛结构:经典奔腾有两个8KB(可扩充为12KB)的超高速缓存,一个用于缓存指令,一个用于缓存数据,这就大大提高了访问Cache的命中率,从而不必去搜寻整个存储器,就能得到所需的指令与数据.这种把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取的结构称为哈佛结构.它对于保持流水线的持续流动有重要意义.互操作: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是指网络中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具有透明地访问对方资源的能力,互操作性是由高层软件来实现的.互连:互连(interconnection)是指在两个物理网络之间至少有一条在物理上连接的线路,它为两个网络的数据交换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但并不能保证两个网络一定能够进行数据交换,这要取决于两个网络的通信协议是不是相互兼容.互通:互通(intercommunication)是指两个网络之间可以交换数据.汇编语言:一种符号化的机器语言,用助记符代替二进制代码.由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必须经过转换,翻译成机器语言,计算机才能识别与执行.这种把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就称为汇编程序.集线器:集线器(Hub)是局域网的基本连接设备.在传统的局域网中,连网的结点通过非屏蔽双绞线与集线器连接,构成物理上的星型拓扑结构.当集线器接收到某个结点发送的广播信息,便会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发到每个端口,所以集线器是共享式的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设施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自治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互操作和协作处理的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就是在原来各自计算机操作系统上,按照网络体系结构的各个协议标准进行开发,使之包括网络管理.通信.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和多种网络应用服务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拓扑: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加密:明文被变换成另一种隐蔽形式,这种变换称为加密.加密密钥: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通常都是在一组密钥控制下进行的,加密算法所使用的密钥称为加密密钥.加密算法:对明文进行加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加密算法.交换机: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是局域网交换机,也有人把它叫做交换式集线器.对于传统的以太网来说,当连接在集线器中的一个结点发送数据时,它将用广播方式将数据传送到集线器的每个端口.因此,以太网的每个时间片内只允许有一个结点占用公用通信信道.交换式局域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介质\.的工作方式,它可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支持交换机端口结点之间的多个并发连接,实现多结点之间数据的并发传输.因此,交换式局域网可以增加网络带宽,改善局域网的性能与服务质量.接入网:所谓接入网(AN)是指交换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机线设备.接入网技术:解决最终用户接入地区宽带网络的技术就叫做接入网技术.目前,可以作为用户接入网的主要有三类:邮电通信网.计算机网络与广播电视网.结构化布线系统:是指在一座办公大楼或楼群中安装的传输线路.这种传输线路能连接所有的语音.数字设备,并将它们与电话交换系统连接起来.结构化布线系统包括布置在楼群中的所有电缆线及各种配件,如转接设备.各类用户端设备接口以及与外部网络的接口,但它并不包括各种交换设备.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结构化布线系统是使用一套标准的组网器件,按照标准的连接方法来实现的网络布线系统.解密:加密的逆过程,即从密文恢复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解密密钥: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通常都是在一组密钥控制下进行的,解密算法所使用的密钥称为解密密钥.解密算法:对密文解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解密算法.解释程序:把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有两种类型: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解释程序是把源程序输入一句.翻译一句.执行一句,并不形成整个目标程序.如BASIC语言就是这样.但解释程序的执行速度比较慢.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所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指控制多个结点利用公共传输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STP,屏蔽双绞线(STP)局域网产品中使用的双绞线中的一种.屏蔽双绞线由外部保护层.屏蔽层与多对双绞线组成.UTP,非屏蔽双绞线(UTP),局域网产品中使用的双绞线中的一种,非屏蔽双绞线由外部保护层与多对双绞线组成.进程: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从操作系统角度来看,可将进程分为系统进程和用户进程两类.系统进程执行操作系统程序,完成操作系统的某些功能.用户进程运行用户程序,直接为用户服务.系统进程的优先级通常高于一般用户进程的优先级.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进程互斥:系统中一些资源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这类资源称为临界资源.而在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一段程序称为临界区.要求进入临界区的进程之间就构成了互斥关系.为了保证系统中各并发进程顺利运行,对两个以上欲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实行互斥,系统对临界区的调度原则归纳为:当没有进程在临界区时,允许一进程立即进入临界区;若有一个进程已在临界区时,其他要求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进程进入临界区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满足.进程控制块:进程控制块PCB,系统利用PCB来描述进程的基本情况以及进程的运行变化过程.PCB 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当系统创建一个进程时,为该进程设置一个PCB,再利用PCB对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撤销进程时,系统收回它的PCB,进程也随之消亡.PCB的内容可以分成调度信息和现场信息两大部分.进程同步:进程同步是指进程之间一种直接的协同工作关系,是一些进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进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构成进程的同步.局域网:局域网LAN,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局域网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000M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与扩展;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为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局域网可分为共享式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两类.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与无线通信信道.拒绝服务:是指禁止对通信工具的正常使用或管理.可变分区:是指在作业装入内存时建立分区,使分区的大小正好与作业要求的存储空间相等.引入可变分区方法,使内存分配有较大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内存利用率.可剥夺方式:即就绪队列中一旦有优先级高于当前运行进程优先级的进程存在时,便立即进行进程调度,转让CPU.快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FastEthernet保留着传统的10Mbps速率Ethernet的所有特征,即相同的帧格式,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相同的接口与相同的组网方法,而只是把Ethernet每个比特发送时间由100ns降低到10ns.1995年9月IEEE802委员会正式批准了FastEthernet标准IEEE802.3u.IEEE802.3u标准在LLC子层使用IEEE802.2标准,在MAC子层使用CSMA/CD方法,只是在物理层作了些调整,定义了新的物理层标准100BASE-T.路由表:路由器在因特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连接两个或多个物理网络,负责将从一个网络收来的IP数据报,经过路由选择,转发到一个合适的网络中.在因特网中,需要进行路由选择的设备一般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每台需要路由选择的设备保存一张IP选路表,但需要传送IP数据报时,它就查询该表,决定把数据报发往何处.选路表就是路由表.一个路。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汇汇编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汇汇编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传输介质-数据传输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IP地址和子网掩码-子网划分和路由选择协议2.网络设备和协议:-网卡和交换机的功能和原理-路由器的功能和原理-集线器和网桥的功能和原理-TCP/IP协议族-HTTP、FTP、SMTP等应用层协议-ICMP、ARP、RARP等网络层协议-TCP和UDP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协议(IP、ICMP、ARP等)-网络管理协议(SNMP、RMON等)3.网络管理和安全:-网络拓扑规划和架构设计-网络性能监测和故障排除-网络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网络访问控制和用户认证-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VPN和远程接入技术-网络域名系统(DNS)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网络地址转换(NAT)和端口地址转换(PAT)- 网络编程和socket编程4.TCP/IP详解:-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IP、ICMP、ARP、RARP、TCP、UDP等)的功能和原理-IP地址的分配和子网划分-路由选择算法和路由表的维护-TCP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UDP的无连接传输特性-TCP连接的建立、维护和释放-TCP拥塞控制和流量管理5.网络安全:-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和防范措施-公钥和私钥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证书认证- 安全协议(SSL/TLS、IPSec等)-安全策略和访问控制列表(ACL)-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原理和配置-VPN和远程接入技术的安全性管理6.其他相关知识:-网络性能优化和带宽管理-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网络支持-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IPv6的基本特性和部署实践这些知识点涵盖了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的主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搭建和管理网络以及解决网络故障和安全问题都非常重要。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2024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一、网络基本知识1.网络的定义和概念:网络是将各种计算机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网络的分类:按作用范围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型网络。
3.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4.TCP/IP协议族:互联网协议族,包括IP、TCP、UDP、FTP、HTTP、DNS等常用协议。
二、网络设备1.网络设备的分类: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集线器、网卡等。
2.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交换机工作在二层,通过MAC地址进行数据转发;路由器工作在三层,通过IP地址进行数据转发。
3.网关的作用: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递。
4.集线器的作用:将多个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消息转发。
三、网络协议与服务1.IP协议:IP地址的分类、子网划分、子网掩码和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CIDR)等知识。
2.TCP和UDP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UDP提供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3.DNS服务:域名系统,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服务。
4.DHCP服务: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给网络设备。
四、网络安全1.防火墙:网络边界设备,用于控制网络流量的进出。
2.VPN:虚拟私有网络,通过加密方式在公网上建立安全的隧道,提供远程访问和数据传输的安全保障。
3.IDS和IPS: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用于监控网络中的安全事件和防止恶意攻击。
4.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五、网络管理1.SNMP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用于在网络中监控和管理设备。
2.VLAN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将一个局域网划分为多个虚拟局域网,实现不同虚拟局域网之间的隔离和交互。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汇总
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1. 计算机系统发展历程: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 电子计算机时代开始的标志:以美国1945年生产、1946年2月交付使用的ENIAC 计算机为标志。
3. 电子计算机分类:以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大型机、超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4.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5.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中央处理器CPU。
6. CPU的作用:取得、解释和执行指令。
7. CPU的指标:字长(指CPU中数据总线的宽度,即一次可并行传递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速度(指CPU中振荡器的主振频率,即主频。
)指令处理能力(即每秒处理百万条指令数,以MIPS表示)。
8. 总线的分类:总线可以分为传输数据的数据总线、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总线和连接各个芯片地址的地址总线。
9. 内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又可以分为ROM、PROM、EPROM、E2PROM等。
注:ROM 即Read Only Memory10. 随机存储器:指计算机运行期间,可以随时向其写入数据、也可以随时从其中读出数据的存储器。
在微型计算机中,内存储器也叫主存储器。
11. 高速缓冲存储器:为解决CPU与主存储器间速度差而在内存储器和CPU之间增加的一种存取速度远高于普通内存的特殊存储器。
12. 运算器的功能:运行器是计算机中完成数学运行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13. 常见的数据总线为ISA、EISA、VESA、PCI等。
14. 中断:指当出现需要时,CPU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和执行过程。
即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出现了一个必须由CPU立即处理的情况,此时,CPU暂时中止程序的执行转而处理这个新的情况的过程就叫做中断。
15. 中断的处理过程为:关中断(在此中断处理完成前,不处理其它中断)、保护现场、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恢复现场、开中断。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是指将网络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的网络技术。
它将网络分为接入层、核心层和拓扑层,从而使网络拓扑更加简单、可靠并且易于管理。
接入层是网络的最外层,负责接入网络的用户和终端设备。
它将数据从用户和终端设备传输到核心层。
在接入层,网络管理员可以使用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和网关,来控制接入网络的用户和设备,从而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核心层是网络的核心,负责处理网络中的所有传输数据。
它是网络的大脑,主要负责网络的路由和流量控制。
它的主要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和网关等。
拓扑层是网络的最内层,它负责管理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即网络中的计算机、服务器和路由器等。
它的主要设备包括网络服务器、集线器、交换机等。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的优点是使网络拓扑更加简单,使网络的管理更加容易,使网络的可靠性及性能更高。
同时,它也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了网络的复杂性和成本。
总的来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结构,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并且减少网络的复杂
性和成本。
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汇总)
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汇总)一、三级网络技术概述1.网络基础概念: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MAC地址等。
2.OSI参考模型:分七层,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TCP/IP协议:比较常用的网络协议,包括IP、TCP、UDP、ICMP等。
4.网络拓扑结构:例如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
5.网络设备和介质: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光纤、双绞线等。
6.网络管理与安全:包括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性能管理、网络故障排除、网络安全管理等。
7.互联网与局域网:区别、特点和应用。
8.网络服务:包括DHCP、DNS、FTP、SMTP、HTTP等常见网络服务协议。
二、路由器和交换机技术1.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学习和转发、路由表、路由选择等。
2.交换机的工作原理:MAC地址学习、转发表、广播和多播的处理等。
3.VLAN技术:虚拟局域网的划分和配置,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4.网络地址转换(NAT):公网IP与内部私网IP的转换与管理。
5.节流和排队技术:流量控制和QoS(服务质量)管理。
三、无线网络技术1.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物理层、MAC层、网络层的实现。
2.无线网络标准:如Wi-Fi、WiMAX等。
3.无线局域网(WLAN):基础设施模式、自组网模式、扩展模式等无线组网方式。
4.无线安全:WEP、WPA、WPA2等无线网络加密和认证方式。
四、网络安全技术1.防火墙:网络数据包的过滤和转发,保护网络免受攻击。
2.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安全的远程访问网络的方式。
3.IDS(入侵检测系统)和IPS(入侵预防系统):主动监测和防范网络入侵行为。
4.钓鱼和社会工程学: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和防范措施。
5.信息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安全策略、安全培训等。
五、网络规划和优化技术1.网络规划:根据需求进行网络拓扑设计、IP地址规划和设备选择等。
2.路由器优化:调整路由器参数和协议以提高网络性能。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简介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拓扑结构、数据传输方式、网络协议等内容。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对于建立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计算机和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布局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
•星型拓扑结构:所有计算机和设备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中心节点负责路由和管理网络的数据流动。
•总线型拓扑结构:所有计算机和设备都连接到一条主线上,主线上的数据可以被所有设备共享。
•环型拓扑结构:计算机和设备按照环型连接,数据按照固定的方向在网络中传输。
•树型拓扑结构:通过多级交换节点连接各个计算机和设备,形成一棵树的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需要根据网络规模、性能要求以及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
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传输方式是指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的方式。
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有单播、广播、组播和任播。
•单播:数据从源节点直接传输到目标节点。
•广播: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网络中的所有节点。
•组播: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组中的所有节点。
•任播: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距离最近的目标节点。
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网络场景和应用需求。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定义了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格式、传输顺序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等机制。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协议,包括TCP 传输协议和IP网络协议。
•HTTP协议:是用于在网络中传输超文本的协议,常用于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FTP协议:是用于在网络中传输文件的协议,允许用户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网络协议的选择需要根据网络需求和应用场景做出合适的决策。
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是网络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
网络安全主要包括对网络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计算机三级网络
计算机三级网络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由若干计算机及其网络设备,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而成的、具有数据传输功能的系统。
用一定的规则来规定通信的规范和数据格式,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和信息传输加以规范,从而实现计算机系统和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分为按照规模和使用范围划分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因特网,按照传输技术划分的有广播网、点对点网、按照使用特点划分的有申请协议服务、网络结构模式等等。
网络的选择应当根据使用的目的来进行选择。
三、网络的基本设备网络的三个必要设备是:计算机、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
计算机是网络信息交换的主要中心,通信设备是网络信息交换的重要工具,通信线路是挂接计算机和设备的支撑部分。
四、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拓扑结构分为星形结构、环形结构、总线结构、混合结构。
网络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采用适当的拓扑结构。
五、网络安全的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数据泄漏等等,网络安全的策略包括使用网络杀毒软件,加强密码管理,加强病毒防范等等。
六、网络通信协议网络通信协议是对计算机之间通信的一种规范化定义和管理。
网络协议根据使用需求,分为不同的协议类别,包括网络传输协议和网络应用协议等等。
网络的运转,依赖于协议的定义和遵守,网络的通信场景和系统的特点需要使用相应的协议进行实时调整和管理。
七、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信息保密、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四方面。
网络安全的管理首先应当确保系统数据、用户安全,其次应当控制和管理使用网络的用户与设备,最后是发现和解决网络安全的问题。
八、网络的监控和控制网络管理包括网络的监控和控制,应当按照网络使用规则和网络安全规则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
网络管理员应当随时掌握网络使用情况,及时发现网络故障和安全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
九、网络传输速率和容量网络的传输速率是指网络传输输入输出的数据量,一般以每秒的数据传输量来进行表示。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知识点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知识点计算机三级考试的网络技术部分,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结构、协议和安全等内容进行考察。
下面,我们将以这些内容为主线,详细介绍网络技术的知识点。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使用通讯设施和协议使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 数据通信:允许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
(2) 资源共享:共享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
(3) 分布式处理:利用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完成同一任务。
(4) 提高可靠性: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 按覆盖范围分类:LAN、MAN、WAN。
(2) 按使用方式分类:互联网、Intranet、Extranet。
(3) 按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二、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
通信子网又分为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两部分,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通信设备有中继器、交换机、路由器等。
资源子网则负责提供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等资源。
三、计算机网络的协议1. 协议的定义: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套规则和约定,用于确保网络中各个设备的互连互通,使得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
2. 常见的协议:(1)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协议,它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的简称。
(2) HTTP协议:是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是用于万维网(WWW)上数据传输的一种协议。
(3) FTP协议: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一种协议。
(4) SMTP协议:是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是用于在互联网上传送邮件的一种协议。
计算机三级网络 名词解释
第一章1.对等网(peer to peer):如果每台计算机从逻辑上都是平等的,我们称作对等网。
2.客户/服务网(Client/Server):如果存在主从关系,我们称作非对等网络,又叫客户/服务网。
为主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其余称为客户机。
3.ENIAC: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4.ARPANET:因特网(Internet)的前身。
5.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因特网的主要协议。
6.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7.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现已取消,是ITU-T的前身。
8.Workstation:工作站。
9.MIPS:每秒百万条定点指令。
10.MFLOPS:每秒百万条浮点数指令。
11.bps:位每秒,数据传输率的衡量指标。
12.MTBF:Mean Time Before Failure 平均无故障时间,衡量可靠性的指标之一。
13.MTTR:Mean Time To Repair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衡量可靠性的指标之一。
14.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face 外围部件接口,常用的局部总线。
15.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流式的单指令多数据扩展,多媒体指令集。
16.EPIC:Explicit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ing简明并行指令计算,安腾的主要特点。
17.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 Association 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制定的局部总线标准。
18.Inte:因特尔,全球最大的中央处理器厂商和著名的网络产品厂商。
19.Microsoft:微软,全球最大的软件厂商。
20.IBM:美国商用机器,全球著名的IT厂商,以高技术著称。
21.SUN:斯坦福大学网络公司,全球著名的网络产品软硬件厂商。
22.JPEG:由ISO和CCITT联合制定的静态图像压缩标准。
23.MPEG:由ISO制定的多媒体视音频压缩标准。
计算机网络三级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三级知识点网络的基本概念1、信息技术涉及内容: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传输与利用。
2、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如下4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2) 第二个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P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3)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4) 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资源共享。
4、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自治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协议进行互联实现共享资源信息传输。
5、早期计算机网络结构实质上是广域网的结构。
广域网的功能: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
逻辑功能上可分为: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主要包括主机和终端。
主机通过高速通信线路与通信子网的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接。
终端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通信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结构中被称为网络节点。
通信线路为通信处理机之间以及通信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
6、现代网络机构的特点:微机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
7、按传输技术分为:广播式网络(通过一条公共信道实现)点--点式网络(通过存储转发实现)。
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点式网络与广播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8、按规模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1)广域网的通信子网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互联。
(2)广域网(远程网)以下特点:1 适应大容量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
2 适应综合业务服务的要求。
3 开放的设备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
4 完善的通信服务与网络管理。
(3)几种常见的广域网的'特点:X.25、FR、SMDS、B-ISDN、N-ISDN、ATM(4)广域网扩大了资源共享的范围,局域网增强了资源共享的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266. 计算机系统安全内容:安全理论与策略、计算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评价、安全产品以及计算机犯罪与侦查、计算机安全法律、安全监察等。
267. DoD(TCSEC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是美国国防部在1985年正式颁布的,它将计算机安全等级划分为四类七级,这七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D、C1、C2、C3、B1、B2、B3、A1。
268. 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分类: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共分为三类,它们是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和政策法律安全。
269. 技术安全:指通过技术手段(硬件的和软件的可以实现的对于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保护,要求做到系统受到攻击以后,硬件、软件不受到破坏,系统正常工作,数据不泄漏、丢失和更改。
270. 管理安全:指和管理有关的安全保障,如使得软硬件不被物理破坏,非法人员进入、机密泄露等。
271. 政策法律安全是指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所制订的法律、法规、制度等。
272. 信息安全的构成:信息安全包括计算机安全和通信安全两部分。
273. 信息安全的目标: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审查性。
274. 保密性:使系统只向授权用户提供信息,对于未被授权使用者,这些信息是不可获取或不可理解的。
275. 完整性:使系统只允许授权的用户修改信息,以保证所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是完整无缺的。
276. 可用性:使被授权的用户能够从系统中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服务。
277. 可审查性:使系统内所发生的与安全有关的动作均有说明性记录可查。
278. 安全威胁:是指某个人、物、事件或概念对某一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使用所造成的危险。
基本的安全威胁包括:信息泄露、完整性破坏、业务拒绝和非法使用。
279. 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包括信息泄露、媒体废弃、人员不慎、授权侵犯、非授权访问、旁路控制、假冒、窃听、电磁/射频截获、完整性侵犯、截获/修改、物理侵入、重放、业务否认、业务拒绝、资源耗尽、业务欺骗、业务流分析、特洛伊木马、陷门等。
280. 安全攻击:所谓安全攻击,就是某种安全威胁的具体实现。
它包括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两大部分。
281. 被动攻击:是对信息的保密性进行攻击,即通过窃听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并加以分析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情报,但它并不修改信息的内容。
它的目标是获得正在传送的信息,其特点是偷听或监视信息的传递。
它包括信息内容泄露和业务流分析两大类。
282. 主动攻击:主动攻击是攻击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和系统服务的可用性。
主动攻击一般包括中断、伪造、更改等。
283. 防护措施: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要对抗各种攻击。
避免受到安全威胁,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密码技术、物理安全、人员安全、管理安全、媒体安全、辐射安全和生命周期控制。
284. 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包括安全特性、系统单元和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结构层次三大部分。
285. GB-17858-1999计算机系统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的基本准则,规定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划分为5个等级,最高等级为5级。
286. 网络安全:指分布式计算机环境中对信息传输、存储、访问等处理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信息被窃取、篡改和非法操作,而且对合法用户不发生拒绝服务,网络安全系统应提供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基本服务,在分布网络环境下还应提供认证、访问控制和抗抵赖等安全服务。
完整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应包括保护、检测、响应、恢复等四个方面。
287. 网络安全策略:就是有关管理、保护和发布敏感信息的法律、规定和细则,是指在某个安全区域中,用于所有与安全活动相关的一套规则。
这些规则上由此安全区域中设立的一个安全权力机构建立,并由安全控制机构来描述、实施和实现。
288. 安全策略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策略目标、机构安全策略、系统安全策略三个等级。
289. 安全策略目标:指某个机构对所要保护的特定资源要达到的目的所进行的描述。
290. 机构安全策略:指一套法律、规则及实际操作方法,用于规范某个机构如何来管理、保护和分配资源以达到安全策略的既定目标。
291. 系统安全策略:描述如何将某个特定的信息技术系统付诸工程实现,以支持此机构的安全策略要求。
292. 安全策略的基本组成部分:安全策略的基本组成包括授权、访问控制策略、责任。
293. 安全策略的具体内容:网络管理员的责任、网络用户的安全策略、网络资源的使用授权、检测到安全问题时的策略。
294. 安全策略的作用:定义该安全计划的目的和安全目标、把任务分配给具体部门人员、明确违反政策的行为及处理措施。
受到安全策略制约的任何个体在执行任务时,需要对他们的行动负责任。
295. 安全服务:是指提高一个组织的数据处理系统和信息传递安全性的服务,这些服务的目的是对抗安全攻击,它们一般使用一种或多种安全机制来实现。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规定了5种标准的安全服务,它们是: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服务、数据保密服务、数据完整性服务、防抵赖服务。
296. 安全机制:指用来检测、预防或从安全攻击中恢复的机制。
它分为两大类,一是与安全服务有关,二是与管理有关。
它包括: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鉴别交换机制、防业务流分析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公证机制等8种。
297. IP层安全协议:指在TCP/IP协议集的网络层上的安全服务,用于提供透明的加密信道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
它的优点在于对应用程序和终端用户是透明的,即上层的软件,包括应用程序不会受到影响,用户的日常办公模式也不用改变。
典型的网络层安全协议是IPSec协议。
298. IP安全协议,即IPSec是一个用于保证通过IP网络安全通信的开放式标准框架。
它保证了通过公共IP网络的数据通信的保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299. IPSec标准包括4个与算法无关的基本规范,它们是:体系结构、认证头、封装安全有效载荷、InterNet安全关联和密钥管理协议。
300. 认证头协议(AH:为IP数据报提供了三种服务,对整个数据报的认证、负责数据的完整性、防止任何针对数据报的重放。
301. 封装安全有效载荷协议(ESP:ESP协议为通过不可信网络传输的IP数据提供了机密性服务,包括数据内容的机密性和有限的业务流保护。
302. 安全关联(SA:指两个或多个实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是这些实体进行安全通信的所有信息的组合,包括使用的密钥、使用的保护类型以及该SA的有效期等。
303. TCP层安全协议(SSL安全套接字协议:工作在传送层,被设计成使用TCP来提供一种可靠的端到端的安全服务,它在两实体之间建立了一个安全通道,当数据在通道中时是认证过的和保密的。
SSL对于应用层协议和程序是透明的,因此,它可以为HTTP、NNTP、SMTP和FTP等应用层协议提供安全性。
304. SSL提供的服务可以规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用户和服务器的合法认证、通过对被加密的数据进行加密来提供数据的机密性服务、维护数据的完整性。
305. 应用层安全协议:应用层安全协议都是为特定的应用提供安全性服务,著名的安全协议包括S/MIME和SET。
306. 安全/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充服务(S.MIME:是一个用于保护电子邮件的规范,它基于流行的MIME标准,描述了一个通过对经数字签名和加密的对象进行MIME 封装的方式来提供安全服务的协议。
它包括:数据加密、数据签名、纯数据签名、数据签名并且加密。
307. 电子安全交易(SET:是一个开放的、用于保护InterNet电子商务中信用卡交易的加密和安全规范。
它提供在电子交易涉及的各方之间提供安全的通信信道服务和通过使用X.509v3数字证书为交易中的各参与者提供信任关系。
308. 由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变换,得到隐藏数据的信息内容的过程,称为“加密”。
一个相应的加密过程的逆过程,称为解密。
309. 明文与密文:未加密的信息称为明文,已加密的信息称为密文。
310. 密钥:控制密码变换操作的符号称为密钥。
加密和解密算法的操作一般都是在一组密钥的控制下进行的。
311. 恺撒密码:以数字0~25表示字母a~z,用C表求密文字母,用M表示明文字母,则两者间的关系为:C=M+k (MOD 26,M=C+(26-k (MOD 26;当k=0时,M=C;312. 密码体制:根据密码算法所使用的密钥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根据明文的处理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分组密码体制和序列密码体制。
313. 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对称密码体制是指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这种密码体制也称为单密钥密码体制或私钥密码体制;若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从一个密钥难以推出另一个密钥,则称为非对称的密码体制,也称为双密钥密码体制或公钥密码体制。
314. 分组密码体制和序列密码体制:分组密码是在密钥的控制下,一次变换一个分组的密码体制,它每次处理上块元素的输入,对每个输入块产生一个输出块。
序列密码是对数字数据流一次加密一个比特或一个字节的密码体制。
315. 加密模块的位置:加密模块的位置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链路加密和端到端的加密。
316. 链路加密:采用链路加密时,需要对每个通信链路的两端都装备一个加密装置,因此,通过这些链路的信息是安全的,但它有以下缺点:首先,中间的每个通信链路的两端都需安装加密设备,实施费用较高;其次,其享一条链路的每对节点,应共享唯一的密钥,而每段链路应使用不同的密钥,造成密钥的管理和分发困难。
第三,需要在每台分组交换机中进行解密,以独得路由信息,此时,最易受到攻击。
317. 端到端加密:使用端到端加密时,加密解密过程只在两个端系统上完成,相对而言,实施较为方便,但主机只能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而分组首部以未加密的方式传输,因此,易受业务流分析类的被动攻击。
318. 对称密码技术:指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中使用的密钥是发送者和接收者共享的密钥。
其加密模型为:C=Ek(M,解密模型为:M=Dk(C;其中,M表示明文,C表示密文、K 为密钥。
319. 对称密码技术的安全性:对称密码技术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安全性,而不是算法的安全性。
320. 数据加密标准DES:DES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加密方法。
DES使用一种分组乘积密码,在DES中,数据以64比特分组进行加密,密钥长度为56比特(总长64比特, 8比特为奇偶校验码。
加密算法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将64比特明文输入变换为64比特的密文输出。
除DES外,对称加密算法还包括托管加密标准(EES、高级加密标准AES等。
321. 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也叫公钥加密。
是建立在数学函数基础上的一种加密方法,它不同于以往加密中使用的替代和置换方法,它使用两个密钥,在保密通信、密钥分配和鉴别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