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7-05-17T15:44:57.26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作者:董素梅[导读] 分析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人民医院功能科湖南岳阳 414100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以本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同时,接受B超检查,分析B超诊断结果。

结果:本次研究的64例患者,经B超检查,59例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2.18%。

其中,31例腺癌,19例鳞癌,9例平滑肌肉瘤,5例误诊。

结论: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B超诊断;临床分析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是位于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病情发展迅速,且侵袭力强,早期诊断难度大,大部分患者到院就诊时,已经发展至中、晚期,预后效果差,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可见,早期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对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

基于此,本院以64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旨在分析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证实,确诊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其中,35例男性,29例女性,年龄为41-79岁,(63.5 10.07)岁为平均年龄。

所有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有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本次研究的64例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

检查前8h,需禁食,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取平卧位,设置探头频率为2.0-3.0MHz,沿着胆囊,扫描右肋缘下斜切与右肋间,对胆囊大小、形态以及异常回声等情况进行观察,查看胆道及肝门区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2结果 2.1检查结果 64例患者,经B超检查,59例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2.18%。

其中,腺癌31例,鳞癌19例,平滑肌肉瘤9例,5例误诊,分别为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2例胆囊腺瘤。

2.2分型分析 64例患者中,通过B超检查,25例胆壁有增厚现象,实性稍强回声团体,呈不规则形态,朝着囊壁方向,向囊腔突出,基底部稍宽。

21例患者胆囊形态正常,轮廓欠清晰,腔内无胆汁液暗区。

13例患者胆囊有所增厚,且内壁光滑。

3讨论胆囊肿瘤(tumor of gallblader),多表现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较少见,初期,以胆囊炎、胆石症为主要表现,后期,可伴有右上腹肿块、腹水、黄疸、发热等症状,对于高龄患者,若表现出类似胆囊炎症状时,需考虑胆囊癌。

胆囊恶性肿瘤,胆囊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而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并不常见,但近几年,该病发病率有上升的倾向。

据相关研究显示,胆囊恶性肿瘤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共存,且胆囊结石最为常见,而结石慢性刺激是诱发胆囊恶性肿瘤的重要因素。

临床上,患者以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黄疸、发热、右上腹肿块等为主要表现[2]。

目前,关于胆囊恶性肿瘤,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与放疗。

(1)手术:主要术式包括肝门部胆管癌故息性手术、中下部胆管癌切除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等。

(2)化疗:术中,经由胃网膜动脉,插管至肝动脉,留置药物泵于皮下后,经药物泵给药,5-Fu、MMC等是常用的化疗方案。

(3)放疗:包括术中放疗、术后定位放疗、分期内照射等,针对晚期癌症患者,根治性放疗剂量照射,可促使癌细胞变性坏死,抑制其生长,大大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的目的[3]。

近些年,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促使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据相关报道显示,近几年,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学习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早期,胆囊恶性肿瘤缺乏典型性症状,大部分患者因出现腹痛等症状,方才到院就诊,此时,多发展为至中、晚期,大大提高了患者死亡率。

因此,早期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显得尤为重视,对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诊断(ultrasonic diagnosis),指一种将超声检测技术,用于人体,通过测量,了解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形态,发现疾病,并作出提示的诊断方法,具有无创、方便、直观、无痛等特点,与X射线、CT、磁共振成像并称为医学影像4大技术。

其中,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以脉冲反射技术为主,包括A型、B型、D型、M型、V型等几种类型[4]。

如今,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超声诊断技术日渐成熟,在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B超,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效率。

B超(B-scan ultrasonography),伊恩?唐纳德(Ian Donald),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教授,于1950年发明。

B型超声,属于新兴学科,近几年,发展迅速,是现代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B超检查,可清晰显示各个脏器与周围器官的断面像,图像极具实体感,与解剖真实结构十分接近,临床应用价值高[5]。

其中,彩色B超(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在B超的基础上,以红蓝两色为主,面向探头表现为红色,反之,则为蓝色,该技术可辅助诊断医师掌握患者器官内部血液流动状况。

三维B超,普通B超与彩色B超,均为二维平面图像,而三维B超,采用特殊探头,利用多个二维图形,重建出一个立体图像。

四维B超,是在三维B超基础上,添加了时间维度参数,换言之,即动态3D技术,可实时获取三维图像[6]。

针对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超声诊断,可表现为4种基本类型。

(1)隆起型:早期,胆囊恶性肿瘤囊壁表现为结节状或乳头状,且伴有中等回声。

(2)实块型:晚期,胆囊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实块型,轮廓欠清晰,伴有不均匀回声,向周围浸润生长,可见肝实质浸润病灶。

(3)厚壁型:胆囊壁表现为弥散性不均匀性增厚,粘膜不够光滑,回声中断。

(4)混合型:胆囊壁呈增厚趋势,囊壁表现为结节状。

B超诊断胆囊恶性肿瘤,准确率高,难度并不大,但是,对于部分不典型病例,诊断难度大,诊断时,应予以重视,避免误诊、漏诊。

针对年龄偏大的患者,右上腹部伴有明显的放射性疼痛,B超显示,胆壁增厚明显,内部欠光滑。

对于囊腔内突出生长实性回声光团患者,需给予早期手术治疗。

对于肝门区与胆囊窝部位可见实质光团发射,经反复查找,未见正常胆囊的患者,需考虑实块型胆囊癌。

对于胆囊内伴有不规则强回声团的患者,需结合多种方式,予以诊断。

综上所述,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沈燕玲,陈镇标,蒋敏姬等.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3-34.
[2]张罡.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26-27.
[3]雷吉萍.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1):413-413,414.
[4]司学军,刘芳.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9):5512-5512.
[5]王炜璐,王海宁,张晶等.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47-48.
[6]张虹,郎胜坤.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和MRI诊断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2):300-3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