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不同时期绘画差异比较课稿
高中一年级美术教案中国与西方绘比较
![高中一年级美术教案中国与西方绘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cf30dc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6.png)
高中一年级美术教案中国与西方绘比较高中一年级美术教案:中国与西方绘画比较引言:艺术是无国界的语言,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与传统。
中国与西方的美术绘画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本教案旨在比较中国与西方绘画的差异与共性,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提供了解、欣赏和创作两种文化的机会。
一、中国绘画的特点及历史背景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绘画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水墨画、工笔画和写意画等。
1. 水墨画:中国水墨画以墨色为主,注重形神兼备的表现。
水墨画常常通过墨的浓淡、笔法的轻重来描绘形态与气氛。
2. 工笔画:工笔画强调细腻、精细的表达。
画家通常使用颜料,用细腻的笔触进行逐层上色,以达到效果的表现。
工笔画作品在细节描绘和色彩运用上极为讲究。
3. 写意画:写意画追求意境、意象的表达。
画家主要运用笔墨的韵律,通过表现形与神情来传达绘画的意境。
二、西方绘画的特点及历史背景西方绘画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发展迅速,形成了多样的流派和表现形式。
主要特点包括油画的兴起、透视绘画的发展以及现代派的诞生。
1. 油画:西方绘画最为著名的形式是油画。
油画以油彩为媒介,色彩饱满,层次丰富,可以表现出细腻的光影效果。
2. 透视绘画: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原理的运用,通过线条和色彩的处理,使画面显得更加逼真和立体。
3. 现代派:19世纪末,现代派艺术运动兴起,突破了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注重个人的表达和感受,打破了以往对真实性的追求。
三、比较分析中国与西方绘画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共性。
1. 表现方式: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更注重对自然和气氛的表现。
西方绘画则更加追求逼真、立体的效果。
2. 笔触与线条:中国绘画常使用流畅优美的笔触和线条来表现形态,而西方绘画注重准确的透视和线条的处理。
3. 绘画题材:中国绘画常以山水、花鸟等传统题材为主,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方绘画则在题材上更加多样,包括肖像、宗教、历史等。
中西绘画对比
![中西绘画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c2211c0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3.png)
中西绘画对比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是中西方绘画领域进入自觉阶段的时期,因此我们选取这两个时期的绘画进行对比。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注重“以形写神”,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是追求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写实、真实的美感。
在同一阶段,中西方绘画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中国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景物的融合而西方主张“天人相分”的哲学思考,更注重人物的表现;在空间结构上中国绘画传统追求“三远”定律以体现玄学“超世脱俗”的境界西方则重视理性写实,主张复制真实,却呈现出过于理想化的画面;在宗教方面中国绘画题材多受佛学禅宗的影响,在中国固有的儒、道思想基础上,结合印度佛教的般若空论和直接体悟等思想结合而成,西方题材则更多地取自圣经故事;在造型手段上中国写意绘画基本造型语言是“线”。
通过线的本身变化将客观物体的外形,如轮廓线条、结构线等升华为主观意念中的形,这种独特与中国书法对绘画的影响分不开,西方则注重物体的体积感向来通过对“面”的塑造来获得。
以“面”造型是西方最基本的造型手段。
因为西方传统绘画语言必须承认世界是一个有高度、宽度和深度的世界,有三维就必然有空间,有空间就必然有方向。
这种方向感的具体体现就是“面”。
我们选取了顾恺之和波提切利的人物画进行对比,这两位画家都处于中西方进入自觉阶段时期,具有相似点与不同点。
我们现在就主要从线条、色彩的运用和体积和空间的表现来介绍他们的不同点,在线条的运用上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家用高度概括和简练的线条,去描绘宇宙苍生,在线条中折射出当时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体现了时代转折的艺术风貌,追求“秀骨清像”。
在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领略到画家被称赞如“春蚕吐丝”线描的技法:轮廓紧凑而简洁,行笔连绵不断、轻巧灵便、遒劲流畅、细密而精妙。
人物的形体动态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风度,着实让人惊叹不已。
波提切利的《春》中,追求画面的真实感,线大多隐匿在色彩和光线中;他的线条是为了定形,并且依附于绘画的造型因素。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a48465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1.png)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从古至今,中西文化在绘画艺术领域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两者各自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中西绘画在视觉艺术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将就中西绘画的差异进行一番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中西绘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要理解中西绘画的差异,就必须先了解中西绘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在中国,绘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运用,追求雅致和内涵。
而西方绘画的发展则更加强调透视、光影和写实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构图、色彩和结构上都有着独特的风格。
这种不同的发展历程导致了中西绘画在表现形式、审美取向和艺术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绘画差异的一个明显体现就是在技法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中国绘画注重“写意”,强调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神韵,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画风。
而西方绘画更注重透视、光影和色彩的表现,追求写实和细致的效果,这在古典主义和写实主义绘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中国绘画强调画家的个人情感和意志,追求作品的气韵生动和意蕴悠远;而西方绘画更加注重对象的客观表现和细节的准确描绘。
这种不同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导致中西绘画在画风和艺术格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绘画的差异还体现在题材和题材处理上。
中国绘画注重山水、花鸟和人物等传统题材,强调意境和气韵的表达,追求形神兼备的效果。
而西方绘画的题材则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包括宗教题材、历史题材、风景题材等,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中国绘画注重对自然和人物的内心感悟,强调情感的抒发和心灵的交融;而西方绘画更加注重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表现,强调对对象的客观记录和分析。
这种不同的题材和题材处理方式导致中西绘画在表现内容和意义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西绘画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的差异。
中国绘画强调“意境”和“境界”,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和内在的意蕴,注重作品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思想内涵;而西方绘画更加注重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表现形式,强调作品的艺术技巧和审美形式的完美体现。
中西美学对比绘画教案
![中西美学对比绘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c0c8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3.png)
解除终止委托代理协议
尊敬的律所负责人/律师
我在此写信是为了表达我想解除我们之间的终止委托代理协议的意愿。
我认为如今解除委托是最合适的决定,并且我也希望我们能够以友好的方
式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想再次确认我对你们所提供的服务表示感谢。
在我们合作的
这段时间里,你们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都对我的事务非常有帮助。
我
对你们的工作表示钦佩,并且对你们在处理我的案件时所付出的努力表示
由衷的感激。
然而,由于一系列发展和个人变化,我认为现在不再需要你们的服务。
请理解,这并不是对你们工作质量的质疑,而是出于个人事务变化而做出
的决定。
我深信选择结束委托的决定是正确的,并且我希望您也能够理解
和尊重我的决定。
在解除委托协议之前,我希望我们能就解决手续和费用事宜达成一致。
我愿意支付与违约相关的费用。
同时,我也希望你们能提供一份最终的账单,以便我能支付所有未偿付的费用。
我希望这个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并
且能够达成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我同时请求,请您在解除委托后,立即停止所有与我相关的工作,并
将我在此之前提供给您的所有文件和资料退还给我。
我希望能够顺利收到
这些文件和资料,并且确保您对其保密。
最后,我想强调,即使我们决定解除委托,我对您和您的律所的工作
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对您的专业能力充满信心,并且愿意在需要的时候再
次寻求您的帮助和建议。
祝愿您和您的律所未来一切顺利!此致
敬礼。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046e7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b.png)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中西绘画艺术的差异是源自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差异。
中西绘画分别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这导致了它们在表现手法、题材、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区别。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西绘画艺术之间的差异,并尝试从多个角度给予论述。
我们可以从绘画的历史渊源入手,探讨中西绘画的差异。
中西绘画在历史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在中国,绘画艺术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很高的成就,如出土的古代壁画、书法作品等都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绚丽风采。
而西方绘画则主要源自古希腊和罗马艺术,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浪漫主义等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
由于历史渊源的差异,中西绘画在题材、表现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我们可以从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的差异来分析中西绘画的差异。
在中国的绘画传统中,强调意境的表现,注重画面的空灵、意象的勾勒,而笔墨的运用更加含蓄、留白更多。
这种表现手法使得中国绘画更具有内涵和意境,给人留下了许多遐想的空间。
西方绘画在表现手法上则更加注重逼真和写实,尤其是在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家们更加追求逼真和光影的表现,通过透视、明暗对比等技巧展现出丰富的现实世界。
这种写实的表现手法使得西方绘画更加接近客观世界。
审美观念的差异导致了中西绘画在表现方式和效果上的区别。
中西绘画在题材选择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的绘画传统中,山水、花鸟、人物等都是常见的题材,而且这些题材往往更注重对自然和人物的情感表达,和谐宁静的意境。
而在西方绘画中,宗教题材、历史题材等更为常见,这与西方宗教和历史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联系。
风景、风物、静物等也是西方绘画中常见的题材,这些题材更加注重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和再现。
题材选择的差异也直接导致了中西绘画在内容上的差异。
我们可以从艺术教育和制度方面来探讨中西绘画的差异。
中国古代的绘画传统,有着诸多规范和传承,如"三百篇"、"三传七法"等,这些传统使得中国绘画在技法和审美上具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df85b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f.png)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中西绘画艺术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方式,它们在表现手法、题材选择、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将从绘画传统、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对中西绘画艺术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
一、绘画传统的差异中西绘画艺术的传统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传统源远流长,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绘画艺术。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发展了透视绘画技法,使得西方绘画艺术在透视、解剖、色彩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后,欧洲出现了不少重要的绘画流派和画家,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卡拉瓦乔、巴洛克时期的雷姆布兰特、后印象派的梵高等,这些画家的作品对后世的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中国绘画传统则起源于古代的六国时期,经过汉代、魏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传统。
中国绘画强调“气韵生动”、“意象写意”,侧重于表现情感、抒发意境,注重笔墨的变化和意象的抒发。
中国绘画与诗歌、书法等艺术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由于绘画传统的差异,中西绘画艺术在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写实和色彩的表现,西方画家广泛地描绘了宗教题材、历史题材、风景和肖像等,而中国绘画则注重情感的表达、以文人画为主要题材,更注重神韵和意蕴的抒发。
这些都反映了中西两种文化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方式的差异。
二、审美观念的差异中西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西方绘画强调透视、写实和色彩的表现,注重形式美和感官享受。
在西方绘画传统中,画家追求真实感和客观性,注重对人物、风景等客观存在的再现。
艺术家们努力追求形式的完美,通过透视、色彩等技巧,使作品更具真实感和立体感。
而中国绘画则强调心境、意象和情感的表达,注重氛围的营造和意境的抒发。
中国绘画传统中,画家追求“气韵生动”,要通过笔意墨韵来创造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中国画作品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上,注重画面的意象和神韵。
初中美术教案:探究中西绘画风格的不同
![初中美术教案:探究中西绘画风格的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9584c85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6.png)
初中美术教案:探究中西绘画风格的不同导语美术是一门艺术,它源远流长,蕴藏了无尽的智慧与韵味。
同时,艺术也是无国界的,中西方的绘画文化早在古代就开始有了交流和融合,互相影响。
中西绘画风格的不同,是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思想背景等因素导致的。
一、中西绘画风格的历史背景中国绘画历史上,是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诞生和发展的。
中国绘画特点是以线条表现,注重形体、意境、笔墨和色彩的综合。
它强调的是取法于自然,致力于表现物象和精神境界。
西方绘画历史上,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这也对艺术发展产生了影响。
在欧洲的绘画艺术中,人体结构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强调透视学和光影的表现,以及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二、中西绘画风格的比较1. 线条的运用中国画重视“线”的韵律和感觉,强调线的韵律性和意境。
使用的笔触变化多样,设置着装饰、独具个性的线条,使画中的物象和精神意境更加丰富。
西方画则强调“面”的效果,使用的线条更多是为了营造出画面的整体感和视觉冲击力。
在隐蔽线条和线条的修饰上较为精细,比如运用了底纹线、渐变线等修饰线条,强化了光与色的表现。
2. 形体的表现中国画中物象的表现,呈现出一种丰富的质感和抒情意境,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表现。
外形的表现不像西方画那样精确和明确,而是具有随意和自由的油漆笔触。
人物的表现非常的朴素和自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西方画中物象的表现追求精确和真实,充分体现几何学的美感。
强调透视学和光影的表现,力求达到写实的效果。
人物的表现精细,光线和肌肉的表现也非常到位。
3. 色彩的运用中国画选色侧重于清新淡雅的基调,颜料使用较少,但各种颜色之间巧妙搭配,以产生难以名状的华丽的效果。
中国画使用的颜色倾向于使用水墨颜料,使其色调更加具有艺术感和文化传统感。
西方画色彩比中国画更为丰富明艳,使用的颜料更多。
在运用调色技艺方面更加精细,色调的表现更加真实生动,富有创意和感染力。
西方画中使用的颜料主要为油画颜料。
中西方绘画色彩在不同时期的差异
![中西方绘画色彩在不同时期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cf6d720ee06eff9aef80742.png)
中西方绘画色彩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形式的差异
2016.11.25
目录 CONTEXTS
01 原始时期 02 夏商周秦汉时期 03 魏晋南北朝时期
04 唐宋元明清时期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这些壁画已经三 千年了,发掘出 来依然色彩鲜艳, 颜料都是从植物 和矿物中提炼出 来的, 壁画的墙 壁泥浆尚未干时 作画,以使
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与灭亡,中世纪的西方绘画色彩呈现出平面化、图案化得趋势。此时色 彩同绘画的本身功能一样,成为为宗教服务的工具,为了表现上帝的光环、天国的绚丽,各 种单纯而华丽的色彩组合一起,满足装饰和代指功能彩色的需要,许多教堂镶嵌画、玻璃画 以及一些福音书的插画都反映了这一特点。
此画不仅创造了一种荒寒旷远的绘画意境,而且也将 元代的山水画的用笔技巧推向极致。将简笔淡墨运用 得出神入化他运用它创造出的空寂、荒寒的境界在画 史上再无来者。倪瓒笔下的树木往往并非佳木石也非 奇石远处的山坡更是平淡无奇然而在这些平平常常的 事物之中竟有几分缥缥缈缈的仙气后来的画家仰慕倪 瓒也争相操练倪家的简笔淡墨无奈笔墨好学仙气难得 后世的画家学习倪瓒成功者寥寥无几。
彩陶上的动物形象往往张口露齿,告诉人们它们在呼吸。彩绘的一些图像 或反映当时的渔猎、农业、驯养动物的生产活动,或表现图腾崇拜、祈求 神灵等宗教活动。这些图像象征含义丰富而神秘,艺术表现耐人寻味,引 人探微。它们的背后闪耀着我们祖先的迷人智慧。中国古代岩画遗迹极为 丰富,属于史前时期的岩画,基本上都是敲凿而成的岩刻画。例如阴山岩 画,刻划着狩猎、舞蹈、部落战争及及天文图像等,以其题材丰富,形象 古朴生动冠世。位于黄海之滨的岩画,敲凿出人面、太阳等图像,反映了 古代古夷族的宗教观念。这些大都色彩简练,主要铺以大面积的红黑黄。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dd7311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0.png)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中西绘画艺术是世界上两大不同文化传统下的代表性艺术形式。
虽然它们都是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艺术家对世界的观察和想象,但由于不同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审美观念的差异,中西绘画艺术在表现形式、题材选择、象征意义和艺术风格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中西绘画艺术的历史渊源、思想观念、审美追求、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希望能够为读者揭示中西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西绘画艺术在历史渊源上有着不同的传统。
中文绘画艺术起源于古代中国,其发展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和审美观念。
中国绘画注重山水意境、意境超然,以笔墨淡雅、意范高远见称,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枫桥夜泊图》等。
而西方绘画艺术则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不同风格的演变,形成了富有变化和多样性的发展轨迹。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构图、色彩对比,追求形式的逼真和感觉的真实,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星空下的咏叹调》等。
这种历史渊源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中西绘画艺术在审美观念、绘画语言、题材意义上的差异。
中西绘画艺术在思想观念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文绘画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追求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深刻理解和体悟。
中国古典绘画强调"意传神",追求笔墨意趣的丰富和变幻,希望通过景物的情态、风格的表达来传递对世界的独特感悟。
而西方绘画注重对客观世界的表现和再现,追求对光影、色彩、形态的准确捕捉和描绘。
西方绘画强调"形似",追求对物象的真实和逼真的再现,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结构为绘画的主要目标。
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使得中西绘画艺术在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绘画方式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中西绘画对比赏析教案初中
![中西绘画对比赏析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8de2f7b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0.png)
中西绘画对比赏析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西绘画的基本特点和差异;2. 学会欣赏和分析中西绘画作品;3. 提高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中西绘画的特点和差异;2. 欣赏和分析绘画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1. 中西绘画的特点和差异的深入理解;2. 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中西方绘画作品,包括中国山水画、人物画、油画、素描等;2. 准备幻灯片或视频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中西绘画的基本概念;2. 引导学生思考中西绘画的差异和特点。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中国绘画的特点:注重神似,以写意为主,强调构图和意境,运用色彩表现特性;2. 讲解西方绘画的特点:注重形似,以写生为主,强调比例和光影,运用色彩表现变化。
三、欣赏和分析(15分钟)1. 展示一些中西方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特点和风格;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和分析心得。
四、比较和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和相似之处;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中西方绘画的优缺点;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五、创作和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幅中西方绘画作品;2.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绘画创作和欣赏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绘画展览或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中西方绘画艺术;2. 让学生收集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赏析中西方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中西绘画的特点和差异,提高学生的绘画欣赏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西方绘画的比较课稿
![中西方绘画的比较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7c3533431126edb6f1a10d4.png)
中西方绘画的比较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
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
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画品》序-----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默写。
中国画的分类题材上分为:一、人物画二、山水画三、花鸟(卉)画四、界画等人物画: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
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
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
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
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
长沙战国楚墓出土《人物御龙图》、盛唐人物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晚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山水画;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
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
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
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南唐画院画家董源《潇湘图》(局部)、南唐画院画家巨然《万壑松风图》、北宋山水画家郭熙《早春图》、元四家——倪瓒《渔庄秋霁图》、花鸟画: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
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
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鸟画。
《鹳鱼石斧图》河南临汝庙底沟型、五代宋时期黄筌《写生珍禽图》、画面描绘龟、蝉、麻雀、蜡嘴、蚱蜢、蜜蜂等20余种昆虫、禽鸟、动物。
形象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形象刻画细致,用笔细劲,笔痕不明显,设色艳丽。
界画;界画是我国古代以描绘建筑、车船等器具为主的绘画种类。
因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得名。
唐李思训《九成宫纨扇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西方绘画一、写实派或称具象派以求严格按照物理、光学原理、科学原理,准确地再现三维空间的客观世界,并把运用和体现透视,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确程度当作衡量艺术价值的尺度。
美术教案中国与西方绘对比
![美术教案中国与西方绘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89f7d35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4.png)
美术教案中国与西方绘对比教案主题:美术教案-中西绘画对比一、引言在众多艺术形式中,绘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对世界各国的文化传承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教案旨在通过中西方绘画对比,探讨两种绘画风格的异同,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多元发展,并从中受益。
二、中西绘画的发展背景1. 中国绘画的发展a. 历史背景及传统技法b. 中国画风格与表现特点2. 西方绘画的发展a.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变革b. 西方绘画的发展流派三、线条与构图的对比1. 中式绘画的线条表现方式a. 轻重缓急的运用b. 线条的生动表现2. 西式绘画的线条表现方式a. 确定有力的线条运用b. 线条的折射和变化四、色彩运用的对比1. 中式绘画的色彩运用a. 意境与区域性的色彩组合b. 对传统颜料的运用2. 西式绘画的色彩运用a. 色彩对情感的表现b. 现代颜料的运用技巧五、表现内容与题材的对比1. 中式绘画的表现内容与题材a. 山水画与花鸟画的特点b. 中国人物肖像的表现方式2. 西式绘画的表现内容与题材a. 非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题材b. 西方人物肖像的表现方式六、艺术观念与审美差异的对比1. 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念a. 运用意境和诗性表现b. 观念与传统文化的联系2. 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a. 内容与形式的并重b. 以现实感和表现力为重要指标七、绘画教学中的启示1. 多元文化的认知与融合2. 学习借鉴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3. 开拓思维,培养创造力八、教学设计1. 导入:了解学生关于中西绘画的基本认识2. 学习与对比分析:学习中西绘画的发展历程,对比不同风格3. 实践与创作:开展中西绘画对比作品创作4. 展示与交流:学生作品展示,互相欣赏与讨论5. 总结与评价:回顾教学内容,总结学生的收获及评价九、延伸活动1. 参观艺术展览或画廊2. 了解当代中西绘画艺术家作品3. 探索其他绘画风格及其文化背景十、教学反思通过分析中西绘画的对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多元化,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力,在绘画创作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215c34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9.png)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世界上两大主要绘画艺术体系之一,两者在绘画的发展历程、理念内涵、艺术表现以及审美趣味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包括艺术形式的不同,也涉及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和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中西绘画艺术的源流、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全面深入地阐述中西绘画艺术之间的差异。
中西绘画艺术的差异源自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
在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中国绘画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意蕴的表达,注重画面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的情感抒发。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现实的再现和形式的表现,强调逼真与写实,追求光影效果的表现和色彩形式的表达。
这种差异在绘画风格、题材取向和艺术手法等方面体现得非常明显。
中西绘画艺术的差异还体现在其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上。
中国绘画历经了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传统绘画的发展时期以及现代绘画的创新时期,形成了独特的绘画体系和审美情趣。
传统中国绘画以水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强调笔墨的灵动和意境的陶冶,注重画面的空灵和虚实的结合。
而西方绘画则经历了古典绘画的盛世、文艺复兴的繁荣以及现代主义绘画的多样化,形成了以油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绘画体系。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法的运用和光影效果的表现,强调形式的精准和写实的效果。
这种差异使得中西绘画艺术在风格、技法和表现手法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中西绘画艺术在源流、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等方面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体现了不同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的影响,也反映了不同艺术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差异。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中西绘画艺术的交流和对话已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探讨中西绘画艺术之间的差异,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当代绘画艺术的多元发展和繁荣。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西绘画艺术必将在世界绘画的舞台上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风采,为人类的艺术创造和文化交流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41c713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1.png)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中西绘画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是由于中西两种文化、艺术传统、审美观念等方面
的差异所导致的。
下面将从主题、表现方式、审美观点等方面来浅析中西绘画之间的差
异。
中西绘画在主题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意境的表现,倾向于表达自然界的
景色、山水,注重描绘的是大自然的壮美、恢弘和神秘。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着重于人物的
描绘,讲究人物的形态、神态、动作等,通过人物来表达情感、思想、人生观等,强调对
人类生活的关注。
中西绘画在主题上的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中心在自然与人文上的区别。
中西绘画在表现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一般使用工笔写意的手法,偏向于用线
条勾勒和点画表现事物,追求意境的提炼和气韵的雅致。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色彩的运用,通过明暗对比、光影效果、色彩的对比和运用来表现形象和情感。
这种表现方式的差
异也反映了中西两种审美观念的不同,中式绘画注重形而上的意蕴,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形
态和感官上的表现。
中西绘画的审美观点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崇尚的是“气韵生动”的审美,主张
以抒发画家自身的情感、气质和才情,追求画中有意境、有韵致、有品位。
而西方绘画则
更加注重客观的真实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强调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再现。
中西绘画的审美
观点的差异反映了中西两种文化中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理解的不同。
中西绘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主题、表现方式、审美观点上,更反映了中西两种文化背景、艺术传统和审美观念的不同。
这种差异丰富了人类的艺术创造,也丰富了我们对世界和人类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东西方绘画的比较发言稿
![东西方绘画的比较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1d353a0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4.png)
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与认识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想就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与认识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首先,让我们从历史背景开始。
东方绘画,尤其是中国绘画,源远流长,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从最早的岩画到汉代的壁画,再到明清时期的工笔画,东方绘画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而西方绘画则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等阶段,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在表现形式上,东方绘画更注重意象的表达,以线条、墨色、留白等元素,传达出深远的意境。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写实,通过明暗、透视、色彩等手法,追求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
因此,东方绘画常常给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觉,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对现实的描绘和表现。
再者,从艺术价值来看,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各有千秋。
东方绘画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西方绘画则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多元化的风格,为世界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永恒的价值。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东西方文化也在不断地交流与融合。
在当代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尝试将东方元素与西方技法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新意和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总结来说,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各有其独特的魅力。
东方绘画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传达出深远的意境;而西方绘画则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多元化的风格,追求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我们应该尊重并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要开放包容,接纳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未来,我期待看到更多的艺术家在东西方艺术的融合中寻找灵感,创造出具有新意和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推动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第10课 中西绘画特点比较 课件-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第10课 中西绘画特点比较 课件-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98a63a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1c.png)
中西绘画语言在中国美术创作中的融合
罗浮梦景图(局部) 清 费丹旭
蒋兆和 人物作品
林风眠水墨作品
渔庄秋霁图 元 倪瓒
谢谢
教皇英诺森十世的肖像 [西班牙] 委拉斯贵支
二、空间处理
千里江山图 宋 王希孟
散点透视
乡间村道 [荷兰] 霍贝玛
焦点透视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
耳。”
---- 沈括《梦溪笔谈》
近树山 虚
若若若 实实实 ,,, 远云水
实 相 生
则则则
虚虚虚
。;;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中西绘画特点比较
牧马图 唐 韩干 拿破仑穿越阿尔卑斯山 [法国]大卫
一、造型手法
写生:是什么样子的?
体会中西“写生”之不同 花篮图 南宋 李嵩 水果篮[意大利]卡拉瓦乔
造型比较
色彩比较
随类赋彩
色彩丰富
你看到了什么颜色?
墨分五色:
焦浓 重 淡清
墨葡萄图(局部) 清 徐渭
比较两幅作品
佛像 清 金农
折枝法
静物 [法国] 夏尔丹
果熟来禽图 南宋 林椿
“马一角,夏半边”
留白
梅石溪凫图 南宋 马远
中西绘画特点比较
中
造型 色彩 构图 总体评价
பைடு நூலகம்
以线造型 以形写神 随类赋彩 墨分五色
留白 散点透视 折枝法
平面 以形写神 形神兼备
西
光影明暗 块面体积 真实再现 色彩丰富 焦点透视
几何形 写实手法 客观再现现实
中西方不同时期绘画差异比较课稿
![中西方不同时期绘画差异比较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6334a95783e0912a3162a09.png)
中西方不同期间绘画艺术风格差别比较绘画艺术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意识形态,中西方不同期间文化背景的不同,造就了绘画艺术风格在形成和表现上的相异。
所以我以为想要认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别,第一我们要知道中西方不同期间是文化背景,在这类背景下找到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内涵,并且保持一个清楚的大脑,并在此基础上更为深切的理解、赏识和学习中西方绘画艺术。
一、中西方不同期间文化背景差别关于中方文化背景而言,我感觉就我们所认识的在古代文化背景是一种乱世下的文化背景,是一种封建制度下的大一致的文化背景。
在这一背景下,艺术的实质是在一种在高度集中统治下形成,其形成的艺术性是畸形的,自然也是一种不完好的艺术意识形态。
而我们静观西方绘画艺术文化时,我们会发现西方绘画艺术是在一种在特别自由的时代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除此以外在绘画时中西方不同民族对艺术形态和审雅观点也是不相同的。
就从艺术形式的根源来说,中西方关于世界的根源说法不一。
中方以为世界事物的根源是一种“气”,因为在中国古代的道家就是这么以为的,在道家中“气”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人类从生下来就需要空气,而我们身体之中都存在一种气,所以中方在绘画时会将自己的气汇聚在此中,将山川田园之间的气度轩昂描述的绘声绘色。
而在西方的发展历史期间则多着重的是西方人自由同等的意识观点,所以绘画风格与中国截然不同,在绘画艺术上有独到的创作领域。
二、文艺中兴从前绘画关于古希腊艺术风格我自我以为是一种近乎自然的创作风格。
在古希腊期间模拟被以为是一种求知的手段,是一种人的本能。
表此刻绘画中是依靠自然科学的手段再现自然,并加以理想化。
这类精神被文艺中兴继承和弘扬,所以在艺术中产生了《命运三女神》、《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蒙娜丽莎》等高不行及的理想美的范本。
古埃及在绘画中把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同,表现了空间的四维性,他们所创建的空间形象拥有观点、图式特点。
艺术家们凭知觉以为,要在平面中表现完好的人体,一定把多方面察看到的印象联合起来构成一副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不同时期绘画艺术风格差异比较
绘画艺术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意识形态,中西方不同时期文化背景的不同,造就了绘画艺术风格在形成和表现上的相异。
所以我认为想要了解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首先我们要知道中西方不同时期是文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找到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内涵,并且保持一个清晰的大脑,并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切的理解、欣赏和学习中西方绘画艺术。
一、中西方不同时期文化背景差异
对于中方文化背景而言,我觉得就我们所了解的在古代文化背景是一种乱世下的文化背景,是一种封建制度下的大统一的文化背景。
在这一背景下,艺术的本质是在一种在高度集中统治下形成,其形成的艺术性是畸形的,当然也是一种不完整的艺术意识形态。
而我们静观西方绘画艺术文化时,我们会发现西方绘画艺术是在一种在非常自由的时代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除此之外在绘画时中西方不同民族对艺术形态和审美观念也是不一样的。
就从艺术形式的本源来说,中西方对于世界的本源说法不一。
中方认为世界事物的本源是一种“气”,因为在中国古代的道家就是这么认为的,在道家中“气”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人类从生下来就需要空气,而我们身体之中都存在一种气,所以中方在绘画时会将自身的气汇聚在其中,将山水田园之间的气宇轩昂描绘的栩栩如生。
而在西方的发展历史时期则多注重的是西方人自由平等的意识观念,所以绘画风格与中国迥然不同,在绘画艺术上
有独特的创作领域。
二、文艺复兴之前绘画
对于古希腊艺术风格我自我认为是一种近乎自然的创作风格。
在古希腊时期模仿被认为是一种求知的手段,是一种人的本能。
表现在绘画中是凭借自然科学的手段再现自然,并加以理想化。
这种精神被文艺复兴继承和发扬,所以在艺术中产生了《命运三女神》、《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蒙娜丽莎》等高不可及的理想美的范本。
古埃及在绘画中把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体现了空间的四维性,他们所创造的空间形象具有观念、图式特征。
艺术家们凭知觉认为,要在平面中表现完整的人体,必须把多方面观察到的印象结合起来组成一副画面。
他们采用“正”、“侧面混合法”,人物头部取侧面,上半身与肩取正面,下半身与双腿取侧面,这一正一侧多次观察的结果,反映了时间的变化。
这与东方绘画空间观念较为一致。
在中国,有关透视的内容最早记载是战国时期,荀况在《荀子·解蔽》中把反映近大远小关系的概念通过“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远蔽其大也;从山下望木者,千仞之木若箸,而求箸者不上拆也,高蔽其长也”表述反映出来。
公元前三四百年的《墨经》中也有“针孔成像”原理的记载。
中世纪时期,艺术家们继承了古希腊人研究线透视的成果并试图解决深远空间的表现方法,并未取得多大进展。
从空间意义上讲,历史好像回到古埃及时代。
而此时,中国山水画中有关透视的基本法则有了形象的记录。
如南北朝时期,宋宗炳的著作《画山水序》。
到了宋朝,相关的透视理论逐渐成熟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郭
熙,他在前人的理论和自己的绘画实践中总结了“三远”透视画法,即“高远”、“深远”、“平远”。
同时代的还有沈括,其“以大观小”等的透视理论同样具有代表性。
其后,元代饶自然的(绘宗十二记)和黄公望;明代的沈周、汪柯玉、唐志契;清代的笪重光、唐岱、费汉源等在他们的文章中均有透视方面的论述。
遗憾的是均一笔带过,未作详细的阐述、分析与归纳。
只是一种缺乏严谨系统理论支撑的绘画规则和理论而已。
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随着科学精神的崇高,艺术家们力图描绘出“令人信服”的绘画形象。
透视法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透视法的发明很大程度上是以数学为基础,因而它也就具有了理性的成分和科学的特征;因它展示的空间非常符合人们因错觉生成的视觉欣赏习惯,所以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感,因此,它被认为是一种更为科学、更为“真实”的绘画方式。
15世纪时期,建筑家、画家菲利普·布鲁内勒斯奇奠定了透视画法的基础,立方体可以包括视线上各种位置的多种可能性。
意大利阿尔贝蒂的画论叙述了绘画的数学基础,论述了透视的重要性。
16世纪以前,只限于消失一点的平行透视。
17~19世纪,透视理论研究已相当完善,其中包括成角与倾斜透视。
这时,幻觉艺术达到顶峰。
我们知道,透视所造成的空间,是通过物体有规律的变形实现的。
从视觉和艺术的角度来看,其实中心透视法比别的空间表现法更受局限,因其损害了事物的基本视觉概念。
人类头脑要经过漫长时间改造以后,才能适应这种结构。
在平面的画面上,表现有深度的
立体感是一种愚弄观者的手法,现代画家也看出这一透视法的破绽,纷纷放弃固定视点的空间表现手法。
这一时期中国,“远近法”是传统绘画空间主要表现手法。
由于“远近法”是在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下孕育的产物,那么它受传统哲学思维的支配,即它反映主客观之间的关系,并非与西方绘画对立与抗争,而是消解与融合,这种强调“主观体悟”与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取向,确定了“远近法”的基本内核,它适合于中国本土的审美趣味。
如宋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清朝吕学《桃源图》。
对于透视现象,古代中国画家和西方画家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而中国画所以没有发展成为集中于一个视点的透视方法,是因为古代画家深深地了解到艺术不是自然现象的翻版,他们更注重画中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关系的依存性。
依照东方绘画的传统空间观念,认为空间与宇宙相通,是无限大的,故对绘画的表现只将形态与空间的界限画出,便可以表现空间与实体的存在关系。
三、现代绘画
随着科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优秀的绘画作品也应运而生。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所描述那样,事物是相对运动的,同样地球上物体相对运动也有所不同,所以人们在观察它时,第一眼和第二眼印象也不同,变换角度观察就更不同。
人们要要表现物体的“真实”,必然寻求新的方法。
此外,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空间距离的长度,因此绘画中物体长短大小也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现代画家们采用了多视点法追求视觉的恒常性,表现一种特殊的空间感。
如塞尚作品《有水果蓝的静物》、《圣·维克多山》;毕加
索的作品《亚威农少女》;杜尚的作品《下楼梯的裸妇》。
中国现代画家张捷《园林》;林海钟《儒林》。
比较不同时期绘画空间,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在某一时期出现“返古”现象。
在空间处理上加进了时间概念。
这一时期中西方艺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现代绘画大大扩展了传统绘画空间。
多维空间也越来越被大家所认知。
绘画与现代声、光、电等技术的结合,巧妙的将五维空间呈现出来。
如2010年在中国馆展出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就是绘画与现代声、光、电等技术的结合。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记忆中,5米长的画卷《清明上河图》用成百上千、形态各异的人物,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这幅画被认为是12世纪中国城市的情景图。
观众为之惊叹的是,这幅放大了的《清明上河图》竟然会动!在长达49米的走廊,三维影像重新构建了放大版的《清明上河图》,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活动着的,或叫卖,或划船,声音也十分逼真。
中国馆里的这幅《清明上河图》,不仅被创作人员用声光电重新包装,放大了数十倍,而且还有了白天和黑夜两个版本,那些原来凝固在宣纸上的色彩变得鲜活起来,参观者似乎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八九百年前的城市。
再加上画幕的下方还有一条用光影做成的河,似乎图中的人物、牲口就在河的那边,
历史触手可及。
在比如中国宋代的《清明上河图》,当太阳升起的《清明上河图》,能听到生意人的吆喝声,船工的号子声。
这边一行轿夫抬着主人们上集市,那边是从西域回来的商人牵着一队骆驼进城来。
《清明上河图》的白天很壮观,夜景更逼真。
只见夜幕降临下的《清
明上河图》,岸边停靠的渔船点上了灯,小酒馆里传来猜拳声,还有酒保的吆喝声。
仔细听,在房前屋后还有阵阵的蛙声。
据技术人员在保证原图特征时,数百棵树和建筑都不能少,很多草木建筑之间的遮挡
关系、阴影分布,以及在晨昏不同光线下的变化,都需要调试研究。
可见,对事物的新认识、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都在改变现代艺术家对空间所持的态度,也改变着人们的观察与思维方式。
总之,绘画艺术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一种沉淀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的内涵将越来越深厚。
虽然在中西方绘画表象下的不同是不同时期大背景的不同,但是中西方的绘画都是植根于各民族深层思想文化内核,沿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不同阶段演绎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我相信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其艺术内容和形式也将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且我认为中西方各自的绘画艺术也将更加无比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