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需要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和组织学检测方法,通过利用免疫学原理,使用特异性抗体对目标分子进行检测,主要应用于分析蛋白质分子的表达,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免疫组化的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
原理:免疫组化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原理来进行的。
主要包括两种反应:免疫定位反应和信号测定反应。
-免疫定位反应:通过组织抗原表面与抗体的结合,将目标分子定位于细胞或组织的特定位置。
-信号测定反应:将已定位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颜色或荧光标记,发出可见信号,用于检测和记录。
步骤:免疫组化的主要步骤包括标本制备、抗原修复、非特异性反应阻断、一抗染色、二抗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1.标本制备:选择合适的组织样本,常用的样本有组织切片、细胞涂片和细胞悬液。
样本制备主要包括取材、固定、包埋等步骤,其中固定是关键步骤,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乙酸乙酯和交联剂等。
2.抗原修复:组织样本在固定过程中往往会导致抗原的空间结构改变和蛋白质交联,使其成为免疫组化的目标结构。
为了恢复抗原的免疫反应性,常常需要进行抗原修复,包括酶解法、消化法、热解法等。
3.非特异性反应阻断:为了减少非特异性结合,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阻断非特异性背景信号。
常用的方法包括用蛋白质阻断剂进行封闭、用牛血清白蛋白或BSA预处理等。
4.一抗染色:在经过上述步骤之后,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构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为了增强抗原-抗体的结合力,常采用多种放大手段,如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或二级抗体等。
5.二抗染色:一抗与抗原结合后,用特异性二级抗体进行检测,二级抗体上带有标记物(如荧光素、酶等),对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定位。
6.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检测特定信号的强度和位置,同时进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抗体:免疫组化的关键在于合适的抗体选择,需要选择高度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抗体。
免疫组化操作注意事项
有论文报道,修复时间过长,加重组织切片出现脱片现象。
3、过氧化氢的阻断时间
①3%过氧化氢灭活时间短点,10分钟左右。
②0.3%过氧化氢则可以适当延长封闭时间,一般30分钟。 经过脱色素的切片,在加过氧化氢阻断时,需要观察切片,防止脱片。
4、PBS缓冲液的时间问题
免疫组化操作注意事项
一、组化的基本步骤
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自来水)。 2、蒸馏水洗(浸泡)。 3、根据即用型一抗的具体要求进行分类修复: 一、修复液的种类 ①EDTA(PH8.0/9.0) ②柠檬酸 ③消化酶(胃酶、胰酶...)
④不修复
二、修复方式 ①高温高压修复 ②微波修复
③水浴修复
4、EDTA(PH8.0)高温高压修复,2分钟。 5、3%过氧化氢, 室温孵育 10 分钟,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6、PBS 浸泡 2分钟 x3次。(浸泡6分钟) 7、滴加 一抗 即用型工作液,室温孵育3小时或 4 ℃ 过夜。 8、PBS 冲洗,2分钟 x3 次。 9、滴加扩增剂工作液(即用型二抗套装,试剂2,黄色瓶), 37 ℃ 孵 育 20 分钟。
①新配置的PBS在完全溶解后1小时后再使用,PH值稳定。 ②未使用完的PBS需密时间后,PBS的水分蒸发后,盐分增高。冬季暖 气开放,湿度降低,将增加水分蒸发。注意切片上的PBS不可过少,易干 片,出现薄雾状盐渍。
2、增强剂孵育后的 PBS冲洗时间适当延长为佳,增强剂贴服切片的 能力长,易形成水膜,影响二抗的滴加。 5、一抗的孵育时间 ①温度37℃,孵育1-2小时。 ②温度4℃,恒温过夜。 ③室温(30℃),孵育3小时。(上午11时至下午2时)。 6、二抗的孵育时间 ①试剂2(黄色瓶,增强剂)室温20分钟。 ②试剂3(红色瓶,二抗)室温30分钟。
如何判定免疫组化结果的注意事项
如何判定免疫组化结果的注意事项免疫组化,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乍一看可能让你觉得好像离你很远,但它和我们生活中的小细节息息相关。
尤其在做一些疾病的检测时,这项技术的作用可不小。
而如何判定免疫组化结果呢?嘿今天我就带大家聊聊那些你应该知道的“注意事项”,免得在读结果的时候一脸懵逼。
放心,通俗易懂,绝对不让你觉得像在听天书。
一、咱得弄清楚什么是免疫组化免疫组化,说白了,就是通过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反应,找出组织或细胞里某些特定的蛋白质。
对,就是这么神奇的事儿。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大大的舞会上找一个穿红裙子的人,免疫组化就像是你手里拿的那张“红裙子”的邀请函,帮你一眼就找到了目标。
话说回来,这个“红裙子”的效果可得靠谱,免疫组化结果判定起来也是有不少“门道”的。
搞懂了基本原理,再看结果才不至于抓瞎。
二、抗体的选择真不能马虎第一条,小心选抗体!抗体,哎呦,听着就像是个神秘的生物武器。
事实上,它的作用可是至关重要的。
你选错了抗体,相当于你给了一张假票,让它去找你想要的蛋白质——结果,什么都没找着,甚至误伤无辜。
选择抗体时,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异性,这点至关重要。
别以为“抗体”这俩字好像很简单,实际上它要精准地认出那个小小的蛋白质,像侦探找证据一样,不能有一丝偏差。
只要选对了抗体,后面那一切就能顺理成章了。
三、结果的判断细节很重要就是大家最头疼的结果判断啦。
免疫组化的结果并不是看一个“是”或“不是”那么简单。
它讲究的是“阳性”还是“阴性”,而且不仅如此,还得看染色的强度、位置和分布。
比如染色的强度不够,就像灯泡发出的光太弱,想看看东西可难了;如果某个区域染得特别重,那么你得考虑这个位置的蛋白质是不是过量表达了。
哦,对了,还有染色的范围!要是染色结果只在某个小区域,可能说明目标蛋白仅在局部区域存在,结果怎么能就这么草草得出呢?然后就是分型问题。
某些时候,结果的呈现可分为多种类型:细胞质染色、细胞核染色、甚至细胞膜染色。
免疫组化检查要注意点什么
免疫组化检查要注意点什么免疫组化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化验技术,主要用于检测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情况。
免疫组化检查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样本中的分子,以达到诊断和评估疾病的目的。
在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关注。
首先,样本采集和保存非常重要。
样本采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不同的免疫组化检测项目,样本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比如,某些检测要求新鲜样本,不能冷冻,而另一些则需要冷冻保存。
因此,在采集样本前,需要了解具体检测项目的要求,并按照要求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保存。
其次,在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时,需要正确选择和识别抗原与抗体。
不同的免疫组化检测方法所用到的抗原和抗体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检测前需要准确选择所需的试剂和抗体。
同时,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进行负对照和阳性对照的设定。
负对照用于排除假阳性结果的干扰,阳性对照用于确认试剂和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第三,免疫组化检查中的标本制备和处理也非常重要。
对于不同类型的标本,如血液、组织、细胞等,其制备和处理方法也各有不同。
在制备标本时,要注意避免样本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要保证标本中目标分子的完整性。
常见的标本处理方法包括切片、固定、脱水、染色等,这些步骤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免疫组化检查中的实验条件控制也非常重要。
例如,温度、湿度、阴离子或阳离子含量、光照等因素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检测时,需要严格控制这些条件,并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对于检测结果的解读也需要谨慎。
免疫组化检查并不是绝对的诊断依据,而仅仅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来进行,必须进行全面综合分析。
总之,免疫组化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对于诊断和评估免疫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关注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正确选择和识别抗原与抗体、标本的制备和处理、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检测结果的解读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操作规程免疫组化,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一种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等)显色,从而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的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方法。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生物医学研究以及药物开发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组化的原理及操作规程。
一、免疫组化的原理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
在免疫组化中,通常将目标抗原(如某种蛋白质或多肽)作为待检测物,通过特定的抗体与之结合,再利用标记技术使抗体可视化,从而实现对目标抗原的定位、定性和定量研究。
免疫组化的标记技术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是将标记物(如荧光素、酶等)直接标记在抗体上,使其与目标抗原结合后直接显色。
间接法则是利用未标记的抗体(一抗)先与目标抗原结合,然后再通过标记的二抗(与一抗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与一抗结合,最终实现显色。
间接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灵活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常见。
二、免疫组化的操作规程免疫组化的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标本处理: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组织标本,并进行固定、脱水、包埋等处理,制备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
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或细胞的形态结构,防止抗原丢失;脱水则是为了去除组织中的水分,便于后续操作;包埋则是将组织块包裹在支持物(如石蜡)中,便于切片。
2. 抗原修复:由于固定和脱水等处理过程可能导致抗原表位的遮蔽或改变,因此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前,需要对抗原进行修复。
常用的修复方法包括热修复、酶修复和酸修复等。
具体方法应根据实验需求和抗原性质进行选择。
3. 阻断内源性酶活性:为了避免组织内源性酶对后续显色反应的干扰,需要使用相应的阻断剂(如过氧化氢)对内源性酶活性进行阻断。
免疫组化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现代生物学领域中,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它通过将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来探究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病原体、药物、激素等分子的分布和表达。
在免疫学研究中,免疫组化不仅可以用于检测细胞表面的免疫分子,还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内蛋白的分布和定位。
本文将就免疫组化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原理以及技术注意事项做一简要介绍。
一、免疫组化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可用于检测和鉴定组织和血液细胞中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中的免疫分子。
例如用于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分布和表达、肿瘤细胞中的肿瘤标志物、免疫细胞中的细胞表面分子,等等。
通过对目标分子的特异性检测,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 用于诊断和筛查肿瘤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存在许多特殊的免疫表位。
免疫组化可以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来鉴定肿瘤的类型、病情和预后,如乳腺癌、肝癌、卵巢癌等急性或慢性恶性肿瘤。
2. 研究免疫分子的分布和表达在众多免疫分子中,有许多免疫细胞特异性的表面分子,如T 细胞、B细胞的CD表位,单核细胞的共同表面抗原等。
通过检测这些免疫表位的分布和表达,可以明确更为细致的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并了解新型免疫细胞亚群的发现和鉴定。
3. 推动新药研发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来检测新型药物在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内部的分布、代谢、转运和作用机制。
这对于新型药物研发的审批和推动极为重要。
二、免疫组化原理详解免疫组化原理主要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抗原指的是一种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包括病原体、蛋白质、激素、细胞表面分子等。
抗体指的是专门结合抗原的免疫分子,大多由B淋巴细胞分泌。
抗原与抗体之间结合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多肽链上表达的氨基酸序列,这种特异性常用于用来寻找不同特异性分析。
其传统方法主要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
1. 间接法间接法使用一种一抗,辅助剂和二抗结合,利用标记的二抗制成可视化形式,常用的偶联剂如过氧化物酶、生物素和荧光素剂。
免疫组化注意事项
(四) 注意事项1. 正式试验时,应分别以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控制试验条件,待检样品应作一式二份,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有时本底较高,说明有非特异性反应,可采用羊血清、兔血清或B SA等封闭。
2. 在ELISA中,进行各项实验条件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1) 固相载体的选择:许多物质可作为固相载体,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酰胺和纤维素等。
其形式可以是凹孔平板、试管、珠粒等。
目前常用的是40孔聚苯乙烯凹孔板。
不管何种载体,在使用前均可进行筛选:用等量抗原包被,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观察其显色反应是否均一性,据此判明其吸附性能是否良好。
(2) 包被抗体(或抗原)的选择:将抗体(或抗原)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时,要求纯度要好,吸附时一般要求PH在9.0~9.6之间。
吸附温度,时间及其蛋白量也有一定影响,一般多采用4℃18~24小时。
蛋白质包被的最适浓度需进行滴定:即用不同的蛋白质浓度(0.1、1.0和10μg/ml等)进行包被后,在其它试验条件相同时,观察阳性标本的OD值。
选择OD值最大而蛋白量最少的浓度。
对于多数蛋白质来说通常为1~10μg/ml。
(3) 酶标记抗体工作浓度的选择:首先用直接ELISA法进行初步效价的滴定(见酶标记抗体部份)。
然后再固定其它条件或采取“方阵法”(包被物、待检样品的参考品及酶标记抗体分别为不同的稀释度)在正式实验系统里准确地滴定其工作浓度。
(4) 酶的底物及供氢体的选择:对供氢体的选择要求是价廉、安全、有明显地显色反应,而本身无色。
有些供氢体(如OPD等)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应注意防护。
有条件者应使用不致癌、灵敏度高的供氢体,如TMB和ABTS是目前较为满意的供氢体。
底物作用一段时间后,应加入强酸或强碱以终止反应。
通常底物作用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
底物使用液必须新鲜配制,尤其是H2O2在临用前加入。
常见问题处理:免疫组化常见问题的处理当免疫组化染色没有出现预期结果时,应系统地查找原因,而每一次只能排除一种可能的原因。
免疫组化拍片注意事项
1、
同一组织同一指标下不用分组要一次性拍完。
步骤
1、参数调整:
开机,放片子,细准焦螺旋。
选择合适的倍数(需要告诉我)
手动白平衡,找到合适的曝光时间(同一组织同一指标需要固定)方法:自动--手动
2、拍照
一张片子里面就是一个组,一个片子里面有多个组织,一般一个组织对应一只大鼠。
每个组织能多拍几张就多拍几张(细胞可以尽量多一点),拍照的位置不要有选择性,从头到尾拍完就可以。
可以拍一个低倍镜下的拍片,作为参考根据轮廓拍全所有组织,命名需要命名为相应倍数,如20*
要拍齐每一个组织
3、保存
保存前,拍一下下拉菜单,发给我,或命名为下拉菜单放在u盘里面。
保存的时候,一个组织的第一张拍片保存命名为1-1,同一个组织后面的拍片后面的可以不要命名
下一个组织第一个拍片保存为2-1类推。
免疫组化检测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检测注意事项嘿,咱今儿就来说说免疫组化检测那些事儿!这免疫组化检测啊,就像是一场对细胞的大探秘,可不能小瞧了它。
你想想,细胞那么小,要搞清楚它们的情况可不容易。
就好像在一个满是人的大广场上,要找出特定的几个人一样。
免疫组化检测就是我们的法宝啦!但要做好这个检测,可得注意好多细节呢。
首先说样本,那可是检测的基础啊!样本要是没采集好,就好比盖房子没打好地基,后面可就麻烦啦。
采集样本的时候可得小心再小心,别把不该采的采进去了,也别把该采的给弄丢了。
就跟做饭似的,食材不好,怎么能做出美味佳肴呢?然后就是实验过程啦,这可得像走钢丝一样,小心翼翼。
各种试剂就像是不同的调味料,加多加少都不行,得恰到好处。
温度、时间这些也都得把握好,不然结果能准吗?这就跟烤蛋糕一样,火候不对,蛋糕不就烤砸啦?还有啊,操作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有一丝马虎。
一个小失误可能就会让结果大不一样,那可就误大事了。
这就像绣花,一针一线都得精心,不然绣出来的花能好看吗?检测人员也得专业呀,他们就像是经验丰富的侦探,能从那些小小的线索中找出真相。
要是个新手,那能行吗?那不等于让个小孩子去破案嘛!而且做完检测后,分析结果也很重要。
不能看到个结果就随便下结论,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这就像解一道难题,得一步一步分析,不能着急。
咱可得重视免疫组化检测呀,这可是关系到健康的大事呢!只有把每个环节都做好,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才能更好地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不然,那不是白忙活一场嘛!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所以啊,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些注意事项,让免疫组化检测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免疫组化实验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免疫组化实验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实验方法,适用于研究细胞、组织和生物分子中的蛋白质、抗原、受体等成分。
由于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和仪器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必须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之前,需要对操作环境和实验材料进行准备工作,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 操作环境准备实验操作室应该保持干净、整洁,照明充足,通风良好,避免有光、霉、水等因素影响实验。
实验室的桌面、器皿、设备和工具等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避免杂质和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实验材料准备实验中需要使用的试剂、仪器和材料等应当选择高质量、纯度高、新鲜的。
对于已经开启的试剂或精制纯化的试剂,需要进行贴标签、标注到访日期及有效期等细节行政工作,并存储在恰当的环境中。
对于易燃、危险、腐蚀性等试剂,应当按照标签上的提示来使用和储存。
实验操作规程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效果。
1.1 确认工作计划。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准确确认各项工作任务及操作步骤,制定完备的计划;1.2 了解操作材料。
事先应该对实验所用材料进行充分的了解,确认试剂品牌、浓度、储存条件等;1.3 安全措施准备。
事先做好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准备好包括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实验室长袍、安全鞋等安全防护设备;1.4 操作台面准备。
在操作过程中,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皿(包括台盘、离心管等)、显微镜镜片、吸管等等。
2. 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事项:2.1 严格保持操作技能的标准. 实验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并开展专业工作前进行技能测评;2.2 实验室的基本卫生防护:实验人员每日早晚必须进行体温检测,佩戴口罩,严格按照个人防护要求操作。
实验器材的消毒和洗涤。
对于特殊实验室要求的实验操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防护措施;2.3 操作前的试剂准备.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先将需要使用的试剂进行准备、调配、稀释等操作,并严格遵守生物实验室规定的标准操作;2.4 仪器的维护。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技术,其操作规程的严谨性和标准化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免疫组化操作规程供参考:
1. 样本处理:将组织标本固定在适当的条件下,然后进行蜡包埋并切片。
注意保护好标本的完整性和质量。
2. 抗原修复:对标本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或酶处理,以修复由于固定等步骤导致的抗原构象变化。
3. 抗体选择:选择适当的一抗和二抗,确保一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二抗的来源和标记物的稳定性。
4. 标本处理:将切片标本进行脱脂、脱水和透明化处理,确保标本的透明度和形态保持完好。
5. 抗体染色:将标本与一抗和二抗分别反应,通过荧光标记或酶标记来检测靶标记的位置和强度。
6. 阅读结果:采用专业显微镜观察标本的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或者定性分析。
7. 结果验证:通过对照组和阳性对照进行染色结果的验证,确
保结果的准确性。
8. 结果分析:根据染色结果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以上是一份免疫组化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室条件和要求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化。
希望这份规程能为从事免疫组化工作的科研人员和临床检验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免疫组化操作程序
免疫组化操作程序免疫组化操作程序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的方法。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诊断中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和组织中的分子机制并在疾病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组化操作程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前准备:1.样本准备:收集并固定适当的组织样本,使用适当的方法固定样本,如福尔马林或酒精。
2.抗体选择:根据所需研究的蛋白质,选择合适的一抗和二抗。
同时,选择用于检测的标记物,如酶、荧光物质等。
3.条件优化:根据本实验的具体情况,优化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和浓度等。
二、免疫组织染色步骤:1.切片制备:将固定的组织样本切片,厚度约为4-6微米。
2.抗原修复: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抗原修复,如高温加热、酶解或酸解等。
3.阻断非特异性结合:将组织切片加入阻断液,如10%牛血清蛋白(BSA)或5%牛血清中所含的非离子阻断剂。
封闭其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4.一抗孵育:将选择的一抗溶液滴于组织切片上,孵育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让一抗与目标蛋白结合。
5.洗涤:用缓冲液清洗切片,去除未结合的一抗。
6.二抗孵育:将选择的针对一抗的二抗溶液滴于切片上,孵育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让二抗结合到一抗上。
7.洗涤:用缓冲液清洗切片,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8.标记物检测:根据选择的标记物,使用适当的方法检测其在切片上的存在,如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等。
9.涂覆封片:将固定和染色好的切片放置在玻璃片上,并用适当的封片溶液覆盖切片。
三、实验注意事项:1.样本处理:合适的样本处理和固定方法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选择适当的固定剂并注意固定时间。
2.抗原修复: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蛋白质,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
3.阻断非特异性结合:添加适当的非特异性结合阻断剂能够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4.孵育温度和时间:根据抗体和样本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孵育温度和时间,以提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免疫组化的注意事项操作要点和技巧
免疫组化的注意事项、操作要点和技巧一些教训:1、对于多甲灌注固定的标本,如要长期保存,要先脱水后冻存,此法对于采用漂片法IHC 较适合。
正确操作:多甲灌注固定一一多甲或甲醛后固定一一蔗糖梯度脱水一一负70度保存一一冰冻切片错误操作:多甲灌注固定一一多甲或甲醛后固定一一负70度保存一一蔗糖梯度脱水一一冰冻切片,结果是会有大量冰晶形成。
J2、如果能确认使用石蜡切片并使用贴片法进行下一步IHC,多甲或甲醛后固定后应尽快脱水并石蜡包埋。
要点和操作技巧:1•固定:最好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
对于冰冻切片,甲醛固定有时比冰冻丙酮好;但对于不同的组织和抗原,可选用不同的固定液。
有时候商品化的抗体会有比较适合而推荐的固定液,请于购置前注意说明书。
」Bouin S固定液:饱和苦味酸750ml,甲醛250ml,冰醋酸50ml,其对组织的穿透力较强,固定较好,结构完整,但因偏酸,对抗原有一定损害,且组织收缩明显,不适于组织标本的长期保存。
PLP液:即高碘酸钠-赖氨酸-多聚甲醛,适于固定石蜡切片。
适于富含糖类组织,对超微结构及许多抗原的抗原性保存较好。
2 •组织脱水,透明: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在切片时容易碎片,切不完整。
3 •切片时展片:有些组织在切片后难以在水中展开,这时可适当地在水中加入几滴乙醇。
4 •烤片:60 C 30分钟或37 C过夜,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抗原容易丢失。
5 .蜡块及切片的保存:最好在 4 C保存6.脱片问题:Poly-L-Lysine(多聚赖氨酸)为目前免疫组化染色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防脱片剂,6ml 的多聚赖氨酸溶液可按1:10稀释成60ml的工作液,适合于需要酶消化、微波、高温高压的防脱片处理。
如不行,可用双重处理(APES和Poly-L-Lysine )的切片。
在以上两种条件都行不通的情况下,可用如下方法:切片在脱蜡前,放在APES 1 : 50丙酮溶液中浸泡3分钟,晾干,即可进行下一步。
7 .灭活内源性酶:HRP系统:3%双氧水灭活;AP系统:3%HAc灭活。
免疫组化步骤和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步骤和注意事项免疫组化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鉴定细胞、组织或生物样本中特定抗原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它可以通过对特定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目标分子的存在和定位。
下面将介绍免疫组化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的主要步骤包括抗原脱蜡、抗体反应、显色和染色。
1. 抗原脱蜡:免疫组化的第一步是将组织样本或细胞脱脂、脱蜡和重水化,以去除蜡质,并使抗体更容易与目标抗原反应。
2. 抗体反应:将脱蜡的组织样本或细胞块通过抗原修复处理,以恢复抗原的免疫反应性。
然后,将免疫抗体与待检测的抗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
免疫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可以与组织或细胞中的特定抗原高度特异性地结合。
3. 显色:免疫复合物形成后,可以使用标记有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或荧光标记的二抗来检测免疫复合物。
在酶法中,可添加草酰胺基苯酸(DAB)或硫代硝基羟基苯并啶(NBT/BCIP)等底物以产生可见的色素沉积。
在荧光法中,免疫复合物被激光器或荧光灯激发后,会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信号。
4. 染色:完成显色后,可以通过核染色(如用伊红、伊红和伊蓝)来观察细胞核的形态特征,以配合免疫标记物的定位。
虽然免疫组化是一种有价值的技术,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1. 选择合适的抗体: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时,选择特异性高、效价好的一抗抗体非常重要。
一抗抗体的选择应基于抗原的特异性和病变的病理生理特性。
2. 优化抗体浓度:免疫组化实验中,抗体浓度的选择是关键因素。
过高的抗体浓度会导致非特异性的染色,而过低的浓度则无法检测到目标抗原。
3. 优化抗原修复处理:抗原修复处理对于免疫组化的成功非常重要。
选择合适的抗原修复方法可以增强组织或细胞中的抗原的免疫反应性。
4. 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为了验证实验的可靠性,每次免疫组化实验都应包括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不包含待检测的抗原,而阳性对照则确保抗体和显色试剂的正常工作。
5. 切片质量: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直接受到切片质量的影响。
免疫组化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技术方法,在医学、药物研发、疾病诊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实验前准备1.检查仪器和试剂: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检查使用的仪器和试剂是否正常工作,以避免实验出现错误。
2.样本处理:选择合适的样本来源,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样本处理和处理,如组织切片、蛋白抽提等操作。
3.实验区域准备:为了避免实验中的交叉污染,需要保持实验区域的清洁和干净,避免灰尘、细菌等干扰实验结果。
二、抗体处理1.抗体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抗体,包括一抗和二抗,并进行正确的防止步骤。
2.抗体稀释:需要根据实验所需稀释抗体浓度,以确保实验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透析:透析是为了去除抗体中的杂质和保持抗体的活性,可以使用多种透析方法,如葡萄糖、盐溶液透析等。
三、标记和显色1.标记:将选择好的一抗和二抗进行标记,例如利用荧光标记、酵素标记等。
2.显色:根据实验需要,将标记好的抗体显色,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荧光染色、染色素染色、酶标记染色等。
四、防止步骤1.防止非特异性结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防止多余的非特异性结合,如使用BSA、牛奶等进行防止。
2.防止地基自身活性:在实验中需要使用防止地基自身活性的方法,如将地基胶体蛋白进行处理。
3.防止非特异性染色:在实验中需要使用防止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如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染色。
五、实验数据分析1.图像采集:采用高清数码系统进行图像采集。
2.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行可靠性检测、误差范围的确定、结果的图表化呈现等等。
以上就是免疫组化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的一些基本介绍,虽然操作流程较为复杂,但是只有遵循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才能够稳定的获得实验结果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注意仪器和试剂的准备,确保实验所需的材料完整、干净,无污染。
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操作的无菌技术,避免细菌和其他微
生物的污染。
3.实验人员需要佩戴实验服和手套,以防止实验样品的污染和
交叉污染。
4.实验室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灰尘和其他杂物的干扰。
5.实验人员要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
性和可重复性。
6.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使用化学品时
要戴好防护眼镜和口罩,避免化学品溅到皮肤。
7.实验样品的处理要妥善,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实验仪器,避免
污染和交叉污染。
8.实验结果的解读要谨慎,需要参考相关文献和实验室经验,
避免误判和错误结论。
9.实验数据要及时记录和整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复
制性。
10.实验完后要将实验台和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归位整理,确保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免疫组化sp法
免疫组化SP法引言免疫组化(SP)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相较于传统的免疫组化方法,SP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免疫组化SP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并提供一些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
原理免疫组化SP法结合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的酶标系统。
HRP可以催化有机物质与底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可见光。
而AP则能够催化磷酸酯与底物间的酸碱中和反应,生成二级离子,进而酶促反应。
SP法利用这两个酶的双重酶标效应,使得染色结果更明显,背景噪音更低。
实验步骤免疫组化SP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取得标本:首先需要准备待检测的组织样本或细胞制片。
可以选择固定、冻存或石蜡包埋样本。
2.制备切片:将组织样本切割成适当的厚度,一般为4-5μm。
使用玻璃片或载玻片使切片固定在切片架上。
3.脱脂去蜡:将切片在温水中浸泡片刻,去除石蜡并暴露组织。
4.抗原修复:根据需要,在组织上施加适当的抗原修复方法,以恢复由于石蜡包埋而导致的抗原损失。
5.抗体孵育:将适当的一抗或多抗添加到切片上,使其与目标蛋白结合。
根据需要,可以在抗体孵育前进行非特异性蛋白质封闭,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6.一抗信号放大:使用HRP标记的二抗与前一步骤结合的抗体结合。
在此步骤中,HRP将抗原邻近的HRP底物转化为可见的颜色。
7.二抗信号放大:使用AP标记的二抗与前一步骤结合的一抗结合。
AP 酶可将AP底物转化为色素,产生二级离子,使染色结果更明显。
8.染色:在适当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在样本上施加适当的染色试剂,使目标蛋白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想要的颜色。
9.倒置显微镜: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根据需要进行图像拍摄记录。
实验技巧在进行免疫组化SP法实验的过程中,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提高实验效果:1.样本处理:对样本进行适当的抗原修复和封闭,以免出现非特异反应。
2.抗体选择:选择与目标蛋白有高度亲和力的特异性抗体,以提高染色的准确性。
免疫组化技术及注意事项
4、免疫组化阳性结果的统计
Image-Pro Plus的主要用途是分析测量图象
照片中的黄色部 分是免疫组化染 色的阳性表达成 分。处理目标是 通过测量图片中 黄色部分的"黄" 度来反映相应蛋 白表达的的"量"
4.1 校正光密度
图片的光强单位与测量中的光密度单位的不一致
计算机图片格式中,纯黑的点的“亮度”为零,其 灰度gray=0;纯白点的“亮度”为255,其灰度 gray=255
单克隆抗体技术
1.3 抗体的保存
抗体浓度越高(浓度大于10mg/ml),越稳定, 易保存;浓度低时,应加0.1%-1.5%的牛血清白 蛋白作保护剂;必要时需要加0.01-0.15%NaN3防 腐剂以延长保存时间。
酶标记抗体在应用防腐剂时要注意不能用NaN3, 否则会抑制酶的活性。
抗体浓缩液-20℃保存两年,融解后抗体于2-8℃ 可以保存一个月,稀释抗体在4℃下可存放1-3天, 超过7天效价显著降低。
替代对照
PVN中Fos表达
3、免疫组化正式实验
3.1 步骤
组织 固定
脱水 透明 封片
冰冻 切片
阻断内 源性酶
显色 复染
二抗 处理
封闭 处理
一抗 处理
3.2 注意事项
组织固定 保持细胞固有形态和结构,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
固定液的选择 :免疫组化技术成功与否的基础。 不同抗原稳定性各不相同,对固定液的耐受性差 异较大。可作多种固定液对比,从而选出理想的 固定液。常用中性缓冲多聚甲醛液。另有Bouin’s 液、Zanboni’s液、Karnovsky’s液
AEC显色系统的鄙端是易溶于有机溶剂,封片 以水性封片剂为主,染色切片不能久存。
免疫组化实验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实验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实验注意事项如下:
1. 样本处理:确保样本的新鲜度,避免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以防样本的退化。
同时,样本的切割要尽可能的薄,以便于抗体的渗透。
2. 抗体选择:选择特异性强、质量好的抗体,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抗体的稀释比例,过高或过低的稀释比例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3. 染色过程:染色过程中要保持湿润,避免干燥。
同时,要避免过度染色,以免背景过深,影响结果的观察。
4. 洗涤过程:洗涤过程要充分,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减少非特异性染色。
5. 对照设置:实验中应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以验证抗体的特异性和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6. 结果解读:结果的解读要结合实验设计、样本特点和染色结果,不能仅凭单一指标进行判断。
7. 实验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便于后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追溯。
8. 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和处理化学试剂,避免可能的安全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组化需注意的问题一、为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要求,组织固定越新鲜越好。
为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要求,对于离体的组织尽量快的进行固定,有条件的应将其剖开,早取材,早固定。
二、组织脱水必须彻底干净组织块取材不能太大过厚,才能较好地完成脱水的过程。
如果取材太厚,在较短的时间内脱水不完全,将可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浸蜡不彻底,切片不好完成,切不完整。
由于先天不足,导致后来切片染色的脱落,造成染色的失败,或者由此反复操作,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造成病理报告的延期发出等。
因此,对取材的要求是除了要求要有艺术性外,即平整、外观好看,还要求适中。
三、切片必须完整、均匀、平展、无邹折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切片,对切片的质量要求较高,切片必须完整,平展、无汽泡,无邹折,这样有利在染色时的冲洗,有利于切片的牢固附贴。
如果切片不平展,免疫组化染色后,可出现染色不均匀的现象,颜色深浅不一,不平。
如果切片有汽泡切片在烘烤时,由于汽泡的破裂影响了汽泡周围的组织,在其周围可观察到深浅不一的染色。
如果切片有邹折,免疫组化染色后,在邹折的地方有深浅不一的颜色,这是一种假阳性,容易引走混淆。
四、切片的附贴必须牢固,必须使用合适的粘贴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是必须对新的载玻片进行处理,新的载玻片表面看起来很干净,有人认为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处理,都能够适合使用,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新出厂的载玻片,表面复盖着开一层油脂样的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对切片的附贴是极为不利的。
我们的做法是:新的载玻片,放于玻璃清洗液中浸泡4小时甚至过夜,然后取出,经自来水彻底冲洗后,浸入酒精中达2小时以上,取出擦干备用或烘干也可。
然后再将载玻片浸入了-氨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的稀释液(1:50用丙酮或无水乙醇稀释都可以)中硅化10分钟,后经无水乙醇洗2次,烘干即可使用。
五、切片必须烘烤附贴牢固,既要经得起抗原修复时高温的作用而不使轻易脱片,又不至于破坏抗原。
应用于免疫组化染色的切片。
由于整个过程需经几个阶段的处理,如抗原修复时抗原修复液的沸腾且需持续十几分钟,PBS的反复冲洗,有的甚至于4℃冰箱中孵育达十几小时。
因此,对切片的质量要求很高,尤其是切片的附贴程度。
以往有人主张切片在60℃以下烘烤30-60分钟即可按此进行结果是切片掉片严重,切片松动率占100%。
切片究竟烘烤多长时间才合适,既不脱片和适合各项要求,又不至于破坏抗原。
几组实验[]诊断P173认为,切片在60℃的恒温干燥箱中烘烤2-5小时最为合适。
这是因为:抗原可耐受如此的温度,病理科一般使用的石蜡,其熔点在60℃左右,组织浸蜡时,浸蜡箱中的温度,一般都调在65℃左右,组织在这样温度中要浸泡2小时以上,才能达到彻底地浸蜡。
组织中的抗原已经受了65℃的温度考验,保存下来的抗原,都已具有耐热性。
另外,经上述时间烘烤出来的切片,附贴牢固,抗原保存好,染色成功率达100%,保证了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应用于诊断的切片还是研究用的切片,烘烤后应尽快进行染色。
如果切片切完后,迟迟不进行染色,存放于室温中或工作冰箱中,切片中的抗原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甚至出现假阴性。
原则上是新鲜切片,即行染色,染多少张切多少张,这样才能尽可能的保存表达更多的抗原。
六、切片脱蜡必须干净,否则将会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的最后结果。
蜡不溶于水,不与其它的临床使用的抗体相融合。
它只能靠特用的试剂,处理足够的时间,才能将其除去。
如果脱蜡不干净,少许蜡存留于切片上,将会引起许多弊病,如染色不均匀,阳性物时隐时现,真假难辨,背景染色增加等。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切片在染色前必须彻底脱蜡,目前用于脱蜡的试剂主要是二甲苯,因它脱蜡力强,脱蜡时间较短。
较受使用者的青睐。
脱蜡的时间要根据季节,室温和试剂的新鲜谋面是在不同。
如果在夏天,室温较高,脱蜡试剂也新鲜,则脱蜡时间不需很多,3-5分钟就已足够。
如果在冬天,室温较低,脱蜡试剂也较陈旧,则脱蜡时间需要延长,10-20分钟或更长。
总之,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室温,不同的试剂来决定,脱蜡的时间,原则上是要彻底,干净,完全地脱去切片上的蜡。
为了做到这一步,切片在脱蜡前的加温将有助于完成上述的要求。
比如:当天切的切片,烧烤2小时后进行染色,切片带有温度进行脱蜡这将可加速脱蜡的过程,如果预先切好烤好的切片,在染色前,还必须对切片进行加温10-20分钟,然后再行脱蜡,这样脱蜡速度加快,效果魁伟更好。
七、必须彻底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才能降低背景的染色。
在各种组织中都含有很多的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尤其在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出血的组织坏死的组织等等。
含有这种酶的各细胞和组织如果在染色前不对其进行处理和抑制,它们将会在DAB底物的显色时,与HRP一样催化底样,使之显色,使之生成与阳性物一样的黄棕色,造成混乱。
为止,在免疫组化染色前,都必须对内源性过氧化物酶进行抑制。
当然,对它们进行彻底的消除是不行的,因为抑制太厉害,对抗原也会有相同的抑制作用。
氢在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时,也要注意对抗原的保护抑制也只能对它们中的大部分在DAB显色后,显示出淡黄色,这就足以与真正阳性物的区别。
抑制剂常用的是0.3%的H2O2,也可将其称为1%H2O2,因为市售的H2O2的浓度为30%,按其净含量则为0.3%,如果按其溶液的用量则为1%。
关于H2O2的使用,有的使用是单纯的H2O2稀释溶,有的使用是H2O2甲醇混合物。
根据实验,认为H2O2甲醇较适合于大多数的情况,因为除了H2O2外,甲醇对各种酶,都有钝化的作用,因此H2O2甲醇的双重作用效果较好。
陈尚平等认为在多数情况中,用甲醇H2O2已经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八、须适当合理地使用封闭试剂为了减少背景产生的非特异性染色,在免疫组化染色的过程中,在加入一抗孵育前,常常加入非免疫动物血清,以减少背景的染色,陈尚季等认为:抗体是高度的电荷分子,可能与带有相应电荷的组织成分无特异性地结合(如胶原)。
由于这种非特异性结合,将导致标记的部分局部化(轭合物)和胶原的假阳性染色。
要用一种不相干的抗体居先处理,可能减少和标记的抗体无特异性结合。
以往,血清的使用有很多,如:小牛血清,马血清,山羊血清,绵羊血清,兔血清,浓度也有很多种,如:1%.2%.或1:5、1:10、和1:20.必须选择合适的抗体以及对作适当的保存和配制。
九、选择合适的抗体至今为止,应用于临床的常用抗体有几十种,在这当中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1.浓缩型抗体根据近几年来使用的情况认为,它有许多优点,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①可作为各种疾病检测的常备抗体。
在各单位的常规活检诊断中,有常见的病例,也有罕见的病例,尤其是后者,有时很长时间才遇到一例,这就给抗体的应用和备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除了常用的抗体外,还需备用一些较为罕见病例的抗体。
这样才能解决临床的诊断问题,如临时购买,则需较长的时间,这样就会延误诊断。
实践证明:浓缩型抗体,可作为常备检测抗体。
当购买抗体后,根据检测病例的数量,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抗体分成小包装,然后用蜡膜封起来,于-30℃的低温冰箱中保存,临用时取出一支,用指温促其回升至室温,然后用PBS稀释即可使用,这种抗体可保存3年左右。
②成本低,价格较便宜。
它与即用型的抗体相比较,价格要便宜好多,如以某公司2002年-2003年的CK为例,浓缩型的抗体0.1ml,价格260元,该抗体可稀释为5000ml,以每张切片所需抗体为50ul计,可标记100例,每例一抗体所需2.6元,而即用型抗体1.5ml,价格150元,可标记30例,每例一抗体需5元。
③需要稀释抗体,手续较为复杂。
对于新购入的浓缩型的抗体,使用时必须将稀释为工作液,才能使用,对于从未用过的抗体,还必须实验其实际的稀释度,因为各种抗体,厂家都做了相应的稀释度的实验,但这是大概的稀释度,要使抗体真正适合于本单位的稀释度,就必须对抗体的稀释度进行实验,如1:100.1:75.1:50.1:25等,如果结果在1:50上是最佳结果,这就是最佳的稀释点,如果在这范围内找不出最佳稀释点,则应继续实验直到找出最佳稀释点为止。
④需要配置各型号的微量加样器,以利于量取精确的抗体量。
⑤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因为浓缩型的抗体多为进口试剂,其使用书都以英文为主,其中涉入抗体的来源,适应让稀释对什么组织或细胞可起反应等。
2.即用型抗体。
近几年来,免疫组化技术应用的推广,即用型抗体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根据几年来的使用,认为它有许多优点和不足:①使用方便。
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是一种最好的抗体,不管什么样的病例和切片,只要有抗体,不需要自己摸索稀释度,拿起试剂瓶一滴即可,极不方便。
②对于不具备或基本不懂免疫组化技术的人,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方法使用,也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③不需要配置多种昂贵的微量加样器。
现今的微量加样器,如为进口货,贵者多达两千多元。
而即用型抗体无需再行稀释,即买即用,无需配备其余器械。
④特别适合于基层单位。
基层单位,无需多大的投资,就能开展免疫组化的工作,这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极有好处。
⑤价格较浓缩型抗体贵。
⑥即用型抗体不可作为常备贮存抗体。
即用型抗体,一般有效期为一年。
如果用量大的单位,对于3ml一个包装的抗体,一年需要用几支,这对抗体来说,不会造成浪费。
但如果为较小的单位,一年中标记的病例较少,购买抗体时也尽量选小包装的抗体,如1.5ml。
如果碰上罕见的病例,有时一年也标记不了几例,这样就应采用浓缩的了。
即用型的抗体,有效期为一年,但真正购买到的抗体使用期就不可能为一年,因为抗体从生产商到销售商的手里,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运气好的话,你购买到的抗体,是刚交到销售商的手里,那么,使用的时间可能长些,但如果在销售商的手中滞留了一段时间,抗体的有效使用期就可能不会太长,五个月、六个月或者三个月。
如果在有效的时间内不能使用完。
稍为超过一些时间还可以,如果时间过长,就应当丢弃,因为会影响标记的质量。
有人抱怨,刚买的抗体标记很好,后来就渐渐不好了。
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的活性会逐渐失去生物活性,导致了标记质量的下降。
(2)抗体的适应症。
在众多的抗体中,按它们的实际使用范围,把它们分为两个类:1.适合于冰冻切片,涂片,细胞培养片。
2.适合于石蜡切片,冰冻切片,涂片和细胞培养片。
(3)选择合适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
抗体除了分为上述的两个类外,从其克隆的高度讲,也有单克隆和多克隆之分。
1.单克隆抗体,在目前临床常用的抗体当中,大部分都是单克隆抗体。
这要归功于生物技术的不断提高。
在早些时候,应用于临床的抗体,大多数为多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