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解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先来看题目。从题目里面,你能读到反映这篇文章的关键词吗?生:从标题来看,我认为文章的关键词应该是“说”和“做”。

师:很准确!但是有一个人名不能忽视———生(齐):闻一多先生!

(屏显闻一多和作者臧克家简介。)

师:上世纪80 年代,为纪念他的老师闻一多,臧克家先生创作了这篇文章。在学生的眼中,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起来学习。

二、读清结构

1.读准四字短语。

师:同学们在读书中时找出四字短语。同学们都找了哪些?

师:这篇文章的四字短语还真不少!同学们找得都很好!老师也对这篇文章的四字短语作了一个梳理,并挑出了一些比较关键的四字短语。

(屏显。)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四字短语。开始—(生齐读,读得大声、整齐、吐字清楚。)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

2.读清课文结构。

师:刚刚大家已经提炼出反映这篇课文的关键词是———生(齐):“说”和“做”。

师:其实投影出来的这些四字短语,也都分别修饰了“说”和“做”。现在,我们不妨将它们一一归类。师:“锲而不舍”是修饰———生:做的。师:目不窥园———生。。。。。。

(分三组归类屏显。)

师:前面6 个四字短语是修饰闻一多先生的“说”还是“做”?生(齐):做。

师:是从哪个方面来修饰他的“做”?生(齐):学者方面。

师:在这方面,没有出现对于“说”的修饰的词。可见,在这方面他注重于“做”。这正好对应课文中哪一句关键句?

生(齐):“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师:这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说”和“做”的特点。按照这样的思路,下面这些短语应该是用来

形容闻一多先生哪个方面的“说”和“做”?生(齐):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师:这样的“说”和“做”有什么特点?课文中也有关键句归纳。生:他“说”了就“做”。

师:好,这些就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主要内容。对这些主内容的连缀,作者也相当善于运用关键句,诸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你们能找到吗?找找看。

(生自主活动。)

师:都找到了吧?谁来先说?

生:第7~9 自然段是过渡段。第7 自然段总结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说和做”的特点: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接着第8 和第9自然段,领起引出作为革命家方面的内容。

师:过渡段,承上启下。说得太好了!找得准还能加以分析!

生:我也找到了一处过渡的句子,首先是第5 自然段的第一句“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这一句总结了上文闻一多先生埋头研究的内容。接着是第6 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这一句引出了闻一多先生做“校补”和“古典新义”的这些成绩。

师:这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这一部分内容中的过渡句。

生:我找到的是总结句,第19和第20 自然段。这两段总结了上文,并对闻一多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师:对!这两段就是总结段,你们找对了吗?还有总起段,哪位同学找到了?

生:总起句是第1、2 自然段。“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

也不一定说。”下面就是围绕这两段展开的。

师:准确!同学们刚刚都找到了文章中的关键句。开头有总起句,总领全文;结尾有总结段,总结全文;中间不乏过渡段,第7~9 自然段就是全文的过渡段。而在小部分中,也有衔接上下文内容的过渡句。你们看,前后呼应,中间内容层层衔接,环环相扣,这样的结构就是一种非常严谨的内容结构。这种严谨的行文特点很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

三、感悟形象

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主要是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叙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在这一部分中,最细致地描述闻一多先生怎样研究学问的当属第———

生(齐):第3 自然段。

师:咱们就来精读第3 自然段。我们先齐读这一段。

(生齐读。)

师:这一段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课前预习到刚刚的认真朗读,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否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同学们就带着屏幕上的问题认真研读第3 自然段。先细读,再把想法写在课文空白的地方。

(屏显。生研读。)

这一段中哪一个词或者哪一个句子让你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印象?

师:同学们手脑并用细致研读了第3 自然段。现在咱们就一起来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成果吧!

生:“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对新知的渴望和钻研还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他对自己极其苛刻的要求。

师:渴望新知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你印象深刻。

生:“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一句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一句运用大量的四字短语把闻一多先生从研究态度的认真到生活上的习惯淋漓尽致而又简洁明了地表现了出来。闻一多先生为了研究所付出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和伟大呀!作研究的闻一多先生,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是严谨的、坚持不懈的,也是专心致志的。

师:你是透过这个句子中的词语来感悟的,表达特别清楚流畅!

生:我找的是这一句:“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句子中“贪”和“惜”两个词体现出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如饥似渴。从中,我感受到他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拯救国家的决心!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人!

师:正是这样的爱国热情,驱使着他积极作研究,努力作研究,争分夺秒作研究!

生:我找的是这一句:“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这里的“想吃尽、消化尽”有点夸张,但是却极其准确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则写出了他高瞻远瞩的爱国情怀!

师:抓住了关键词和修辞手法来感悟形象。

生:“他贪的是精神食粮”这一句让我对闻一多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为作研究而如痴如醉的学者形象。

师:这样的学者形象深入你的内心。好,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似乎感觉到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已经依稀在眼前了。下面,让我们再通过想象与还原让他的形象鲜活起来。请根据老师出示的情境,合理发挥想象,还原一次闻一多先生作研究时的情景。

师:是呀,他作研究就是为了拯救我们的国家,拯救我们的民族呀!老师也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特点作了一个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