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合集下载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摘要:传统的AC-DC 变换器的广泛应用对电网产生了大量的谐波污染。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APFC)是抑制谐波电流、提高功率因数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本文论述了单相功率因数校正APFC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Boost 型滞环控制的DC-DC 变换器采用Matlab 进行仿真,获得了最后校正的功率因数结果,说明这种PFC 方案的能获得良好的效果,适用于多种场合。

关键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Boost 电路,滞环控制1 绪论功率因数指的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

功率因数可以衡量电力被有效利用的程度,当功率因数值越大,代表其电能利用率越高。

交换式电源供电器上的功率因数校正器的运作原理是通过控制调整交流电电流输入波形,使其与直流电电压波形尽可能一致,让功率因数趋近于1.折对于电力需求量达到某一个水平的电子设备而言是很重要的,否则,电力设备系统消耗的电能可能超出其规格,极可能干扰同系统的其他电子设备。

2 功率因数的定义和校正原理根据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功率因数(PF )的定义:交流输入有功功率(P )与视在功率(S )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1111cos cos cos rms rmsU I I P PF S U I I φφγφ==== (1) 式中:1U 表示输入基波电流有效值;cos φ表示基波电压与基波电流之间的位移因数;γ表示输入电流畸变因数;rms I 表示输入电流有效值。

可见PF 由电流畸变因数γ和位移因数cos φ决定,cos φ小表示用电设备的功率大,在有功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实在功率增加,线路总电流增大,线路传输压降也将增大,倒是电气设备容量增加,利用率低,导线、变压器绕组损耗大,严重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变化快时甚至可以导致电网崩溃。

输入电流即便因数γ值低,表示输入电流谐波分量大,将造成输入电流波形畸变,对电网造成污染,使用电设备产生机械振动、噪声、过电压,损坏电子设备。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引言在电力系统中,功率因数是衡量电路有用功率和视在功率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参数。

功率因数不高会导致电网负荷增加、能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设计和实现一个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原理、实现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设计原理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主要通过引入合适的补偿电流来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控制器对负载端的电流进行采样,并通过控制信号驱动逆变器输出合适的补偿电流。

具体来说,该校正电路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负载端的电流信号。

2.控制模块:通过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生成控制信号。

3.逆变器模块:将控制信号转换为逆变器输出的补偿电流。

4.滤波模块:对逆变器输出进行滤波处理,以确保补偿电流的稳定性。

5.反馈模块:将逆变器输出的补偿电流反馈到负载端,实现功率因数校正闭环控制。

设计步骤步骤一:采集模块设计采集模块主要用于采集负载端的电流信号。

常用的采集方法有两种:传感器式采集和非传感器式采集。

1.传感器式采集:通过电流互感器或霍尔传感器等,将负载端的交流电流转化为低频信号。

然后通过滤波和放大电路,将信号处理成微弱但具有较高精度的直流电压信号。

2.非传感器式采集:利用测量负载端两个相邻导线之间的压差来计算负载端的电流值。

这种方法不需要直接接触负载线路,可以减少对系统的干扰。

步骤二:控制模块设计控制模块主要对采集到的负载端电流信号进行处理,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信号放大与滤波:对采集到的低频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以提高信号质量和减小干扰。

2.采样与比较:将处理后的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得到误差信号。

3.控制算法:利用控制算法(如PID控制)对误差信号进行处理,生成控制信号。

步骤三:逆变器模块设计逆变器模块主要将控制模块生成的控制信号转换为逆变器输出的补偿电流。

Boost单级功率因数校正与仿真毕业设计论文

Boost单级功率因数校正与仿真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Boost单级功率因数校正与仿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大功率单相完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的实现

大功率单相完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的实现

大功率单相完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的实现1 引言到目前为止,具有输入功率因数校正(pfc)能力的单相有源ac-dc 变换器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并且成功地应用到许多领域当中。

不仅能够获得非常高的输入功率因数,而且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直流输出电压。

这些非常有利于提高电源的利用率,减轻电力谐波电流污染,而且有利于后级变换器的稳定工作,提高生产质量。

针对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取得如下的成绩:(1) 已经出现了几种基本的控制原理,如传统pfc原理、跟随pfc 原理和单周期控制pfc原理;(2) 出现了大量的电路拓扑和多种工作模式,包括单级变换和多级变换、有桥pfc电路和无桥pfc电路、三种导通模式(断续dcm、临界crm和连续CCm)、两种电流检测方式(平均电流和峰值电流);(3) 出现了多种模拟控制芯片,如uc3854an/bn、l4981a/b、ncp1653d、ir1150、ucc28019、tda1688、ucc3818、l6562(固定开通时间)和l6563(固定关断时间)等等;(4) 许多控制策略都已经应用到pfc的数字控制当中,如自适应控制、d-s控制、模糊控制、遗传控制、内模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预测控制;(5) 为了有效地降低EMI水平,开关频率调制技术已经应用到pfc 中,包括双随机调制、单随机调制和正弦半波调制等;(6) 单机pfc的功率高达6kw以上,pfc并联功率可以达到12kw;(7) 由模拟pfc控制技术逐渐向数字pfc控制发展,单机pfc的功率也高达6kw以上(8) 高效率的部分pfc逐渐大量使用,在小功率应用场合和一些特殊的高频电源应用中无源pfc仍然得到应用;(9) 单相有源pfc的输出功率有增加的趋势,适用的标准包括iec61000-3-2和iec61000-3-12,后者增加了部分权重谐波畸变率(pwhd)和短路比等概念,处理与计算更加复杂。

一些pfc的控制原理本身也具有一定的emi抑制能力。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说明书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摘要 (1)1 设计任务及要求 (2)1.1初始条件 (2)1.2主要任务 (2)2 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 (3)2.1功率因数校正的必要性 (3)2.2功率因数(PF) (4)2.3功率因数和谐波的关系 (4)2.4改善开关电源功率因数及谐波问题的方法 (5)2.5 CCM Boost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5)2.6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控制方法 (6)3 UC3854芯片介绍 (9)3.1 UC3854简介 (9)3.2 UC3854引脚功能概述 (10)4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原理图 (13)5基于UC3854的PFC电路的仿真 (14)5.1仿真模型的建立 (14)5.2电路参数 (14)5.3仿真结果及分析 (15)小结思考 (17)参考文献 (18)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摘要当前单相APFC技术已完全成熟,应用到开关电源中可提高功率因数至0.98以上,成为许多开关电源的必备前级,应用日益广泛。

快速高效地设计出满足系统要求的APFC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MATLAB强大的信号分析处理能力对高效地设计APFC 及整定各个环节的参数带来了极大便利。

根据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和特点,建立了一种基于Matlab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仿真模型,详细介绍了模型的建立过程并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最后对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进行了参数仿真,并对建立的模型作了验证。

仿真结果表明,运用Matlab中的SimPowerSystems 模块对复杂的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和研究,不失为一种准确、直观有效的方法。

功率因数校正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是治理谐波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论文介绍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的工作原理。

该电路采用平均电流模型UC3854,它通过脉宽调制输出的一连串脉冲信号来控制电路中开关晶体管的导通与截止,从而将输入电流与输出电压的相位重新调整到同相状态,最终达到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

基于CCM的单相BoostPFC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CCM的单相BoostPFC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CCM的单相Boost PFC电路的设计与仿真摘要近年来,为了避免“电网污染”,如何抑制谐波电流、提高功率因数成了备受关注的问题,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尤其是在单相Boost型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是在桥式整流器与负载接一个DC-DC变换器,应用控制电路的电压电流双环反馈,使电网输入电流波形趋于正弦化且相位保持与输入电压相同,从而大幅降低THD,使得PF接近于1。

交流输入电压通过全桥后,得到全波整流电压,再经过MOS 管的开关控制使输入电流自动跟随输入电压基准的正弦化脉动,并获得稳定的升压输出,给负载提供直流电压源。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着重讨论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拓扑结构、控制方式等内容,然后对控制器UC3854进行了简单的构造分析,最后设计出基于UC3854芯片CCM工作模式的Boost PFC电路。

关键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Boost变换器,电流连续模式,平均电流控制,UC3854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avoid "grid pollution", how to suppress the harmonic current, improve the power factor has become a concern, and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technolog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Especially in single-phase Boost-type circu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t is in the bridge rectifier and the load connected to a DC-DC conver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trol circuit voltage and current double loop feedback, so that the grid input current waveform tends to be sinusoidal and phase to maintain the same with the input voltage, thereby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THD, making PF close In 1. AC input voltage through the full bridge, the full-wave rectifier voltage, and then through the MOS tube switch control so that the input current automatically follows the input voltage reference sinusoidal pulsation, and obtain a stable boost output to the load to provide DC voltage source.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technology a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 topology and control mode of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re discussed emphatically. Then, the simple structure analysis of controller UC3854 is carried out. Finally, Chip CCM operating mode Boost PFC circuit.Keywords: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Boost converter, Current Continuous Mode, Average current control, UC3854目录1绪论 (1)1.1 功率因数校正的背景意义 (1)1.2 功率因数校正的发展概述 (1)1.3功率因数校正的实现方法分类 (2)1.3.1按PFC电路使用的元器件分类 (2)1.3.2 按供电方式分类 (2)1.3.3 按PFC电路的级联方式分类 (2)1.3.4 按PFC电路的电路拓扑结构分类 (2)1.4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2)2 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4)2.1 功率因数 (4)2.1.1 功率因数的定义 (4)2.1.2 功率因数与总谐波失真系数(THD)的关系 (4)2.1.3功率因数校正的任务 (4)2.1.4电源电流波形失真原因简析 (5)2.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基本原理 (5)2.3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拓扑结构 (6)2.4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工作模式与控制方式 (7)2.4.1电流断续模式(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DCM) (8)2.4.2电流临界模式(Boundary Conduction Mode,BCM) (8)2.4.3电流连续模式(Continuous Current Mode,CCM) (9)3 PFC主电路主要元器件的参数设计 (13)3.1本PFC电路的设计指标 (13)3.2 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13)3.3主电路元器件的参数设计 (15)3.1.1开关频率的选择 (15)3.1.2升压电感的选择 (15)3.1.3输出电容的选择 (16)3.1.4开关管和二极管的选择 (16)4基于UC3854控制电路的设计 (17)4.1 UC3854控制器概述 (17)4.2 UC3854控制器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特点 (17)4.2.1 UC3854控制器的内部结构 (17)4.2.2 UC3854控制器的功能特点 (18)4.3 UC3854控制电路各参数设计 (19)4.3.1 电流感测电阻的选择 (19)4.3.2 峰值电流限制 (20)4.3.3 前馈电压信号 (20)4.3.4 乘法器的设定 (20)4.3.5 乘法器的输入电流 (21)4.3.6 乘法器的输出电流 (21)4.3.7 振荡器的频率 (21)4.3.8 电流误差放大器的补偿 (22)4.3.9 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补偿 (22)4.3.10 前馈电压滤波电容 (23)4.4 UC3854的仿真电路与仿真波形展示 (23)总结 (28)致谢 (29)参考文献 (30)1绪论1.1 功率因数校正的背景意义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市面上用电设备的样式越来越多、它们的容量也越来越大。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电话: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2013年3月5日开题报告评审意见一、研究目的与意义常规开关电源功率因数低的本源是整流电路后面的滤波电容使输出电压滑腻,但却使输入电流变成尖脉冲,产生一系列奇次谐波,对电网造成污染,可能会造成电子设备损坏。

谐波电流的危害:1) 谐波电流的“二次效应”,即电流流过线路阻抗而造成的谐波压降反过来使电网电压(正弦波)波动,发生畸变。

2) 谐波电流引发电路故障,损害设备。

比如能够使线路和配电设备过热、引发电网LC 谐振等。

3) 谐波电流对自身及同一系统中的其他电子设备产生恶劣的阻碍,如引发电子设备误操作,引发通信噪声等。

采纳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图1 单相整流电路 图2 滤波电容引发的输入电流尖脉冲二、要紧工作内容和预期达到的目标了解功率因数概念功率因数的概念是指输入有功功率(P)和视在功率(S)的比值, 线性电路功率因数可,cos-φ.用表示,φ为正弦电流与正弦电压的相位差。

可是由于整流电路中二极管的非线性,致使输入电流为严峻的非正弦波形,仅仅用用cos-φ已不能表示整流电路的功率因数。

在电力电子电路中,用PF 表示功率因数。

1112cos cos cos rms rms in in nV I P I PF S V I I I ϕϕϕγϕ=====+ (I 1——基波电流有效值;I n (n ≥2)——n 次电流谐波有效值;I in ——输入电流有效值;V rms ——电网电压有效值;cos ϕ——基波电压和基波电流的相移因数) 1I / in I = 1I / 2n I +被称为电流的畸变因数,总谐波畸变(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的概念是所有谐波分量的有效值与基波分有效值的比。

THD= 221/n I I ,THD 用来衡量电网的污染程度。

基于PSpice的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行为建模与仿真

基于PSpice的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行为建模与仿真

G =
E L= U a b D 十U( , ) 。 ( ,) 。 ac D

() 4
式中
G 、 G —— 受 控 电流源 的值 G 、 E —— 受 控 电压源 的值
— —
电感上 的 电流平 均值
D。 — 开关管 导通 占空 比 — D 。 —— 二 极管 导通 占空 比 当电路 工 作 在 连 续 导 电 模 式 时 , D。 有 + D ; 电 路 工 作 在 不 连 续 导 电 模 式 时 , 。 :1 当 有
Abtat T epic l o eaecr n— oecnrlA C)B ot o e c r o et n P C a n s c : h r i e f vrg ur t d ot ( C r np a e m o os pw r at r ci ( F )w s — f ocr o i
C E u , XUP nf n ME i H NGo i a , g I N ( e a met f lc oi E g er g Z o gh nP l eh i C l g , h n sa 2 4 4 hn ) D pr n et nc n i ei , h n sa oy cnc o ee Z o gh n5 8 0 ,C ia t oE r n n t l
电流 环补 偿 器 G 、 除法 器 、 宽 调 制 电路 乘/ 脉
和 驱动 电阻 组 成 。 图 1中 , 除 法 器 的 输 出 乘/ 作 为 电 流 反 馈 控 制 的基 准 信 号 , 检 测 信 号 / 与 / ,
( 均 电感 电流在 采样 电 阻上 的压 降 ) 比较 , 平 相 输 出 的误 差信 号 u 经 补 偿 器 G 和 P WM 电路 后 驱 动 开关 管 的 通 断 , 而使 整 流 输 入 电流 ( 电感 从 即

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的仿真研究.

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的仿真研究.

学号14051400645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仿真研究作者王任届别 2009届系别机械与电气工程系专业自动化指导教师荣军职称讲师完成时间 2009年5月21日摘要现代开关电源技术所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

在各种单相PFC电路拓扑结构中,Boost升压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由于具有主电路结构简单,变换效率高,控制策略易实现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叙述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的原理和方法,对硬开关和软开关主电路的主要元器件参数进行设计,并在软件环境下搭建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Boost变换器与Boost-ZVT变换器的仿真模型,分别对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开关管驱动波形、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点与缺点。

关键词: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校正;OrCAD/PSpice仿真ABSTRACT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in modern switching power technology is th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 Among a variety of single-phase PFC circuit, Boost boost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 result of the simplicity of the main circuit structure, high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easy control strategy achievemen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the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APFC) and designs the parameters of main circuit components of hard switching and soft switching. Meanwhile, it establishs the PFC Boost converter circuit and the Boost-ZVT converter simulation model by utilizing software. Moreover, it simulates the waveform of input voltage and current together with the drive waveform of the switch tube and the waveform of output voltage and output current respectively. At last, it analyz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n makes a comparison, pointing out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respectively.Key words: Switching Power; PFC; OrCAD/PSpice simul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目录............................................................. I II 1 绪论. (1)1.1开关电源概述 (1)1.2功率因数校正概述 (2)1.3软开关单相升压功率因数校正 (3)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应用 (3)2.1功率因数校正(PFC)的定义及意义 (3)2.1.1 功率因数校正的定义 (3)2.1.2 功率因数校正的意义 (4)2.2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研究现状 (6)2.3功率因数校正实现方法 (6)2.4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分类 (6)3 BOOST变换器功率因数硬开关校正电路的仿真 (8)3.1主电路的设计及工作波形图 (8)3.2B OOST变换器基本原理 (8)3.3主电路主要元器件的参数设计 (9)3.3.1 高功率因数校正硬开关AC/DC变换电路技术指标 (9)3.3.2 升压电感的设计 (9)的设计 (10)3.3.3 输出电容CO3.4主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11)4 BOOST型ZVT-PWM功率因数软开关校正电路的仿真 (13)4.1主电路的设计及工作波形图 (13)4.2B OOST型ZVT-PWM变换器工作原理 (14)4.3B OOST型ZVT-PWM变换器运行模式分析 (14)4.4硬开关技术的缺点 (16)4.5B OOST型ZVT-PWM变换器的优缺点 (19)4.6软开关技术的特性 (19)4.7主电路主要元器件的参数设计 (20)4.7.1 高功率因数校正软开关AC/DC变换电路技术指标 (20)4.7.2 谐振电感Lr的设计 (21)4.7.3 谐振电容Cr的设计 (22)4.8主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22)5 全文总结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7)1 绪论1.1 开关电源概述电源是所有用电设备的心脏,为设备提供动力。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摘要:传统的AC-DC 变换器的广泛应用对电网产生了大量的谐波污染。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APFC)是抑制谐波电流、提高功率因数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本文论述了单相功率因数校正APFC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Boost 型滞环控制的DC-DC 变换器采用Matlab 进行仿真,获得了最后校正的功率因数结果,说明这种PFC 方案的能获得良好的效果,适用于多种场合。

关键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Boost 电路,滞环控制1 绪论功率因数指的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

功率因数可以衡量电力被有效利用的程度,当功率因数值越大,代表其电能利用率越高。

交换式电源供电器上的功率因数校正器的运作原理是通过控制调整交流电电流输入波形,使其与直流电电压波形尽可能一致,让功率因数趋近于1.折对于电力需求量达到某一个水平的电子设备而言是很重要的,否则,电力设备系统消耗的电能可能超出其规格,极可能干扰同系统的其他电子设备。

2 功率因数的定义和校正原理根据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功率因数(PF )的定义:交流输入有功功率(P )与视在功率(S )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1111cos cos cos rms rmsU I I P PF S U I I φφγφ==== (1) 式中:1U 表示输入基波电流有效值;cos φ表示基波电压与基波电流之间的位移因数;γ表示输入电流畸变因数;rms I 表示输入电流有效值。

可见PF 由电流畸变因数γ和位移因数cos φ决定,cos φ小表示用电设备的功率大,在有功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实在功率增加,线路总电流增大,线路传输压降也将增大,倒是电气设备容量增加,利用率低,导线、变压器绕组损耗大,严重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变化快时甚至可以导致电网崩溃。

输入电流即便因数γ值低,表示输入电流谐波分量大,将造成输入电流波形畸变,对电网造成污染,使用电设备产生机械振动、噪声、过电压,损坏电子设备。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一、摘要:由于电力电子装置中的相控整流和不可控二极管整流使输入电流波形发生严重畸变,不但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功率因数,还引起了严重的谐波污染。

介绍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 UC3854芯片的一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方案。

经.. PSpice软件仿真证明电路合理可行。

关键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Booost变换器;UC3854;PSpice仿真1、引言将交流2 2 0 V电网电压经整流再提供直流是实际单相电源应用中最为广泛的变流方案,但电力电子装置中的相控整流和不可控二极管整流使输入电流波形发生严重畸变,不但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功率因数,还引起了严重的谐波污染。

另外,硬件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急剧变化,使得电力电子器材承受很大的电应力,并给周围的电气设备及电波造成严重的电磁干扰。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可将开关电源等电子负载变换成等效的纯电阻,从而提高电路功率因数,减小低频谐波。

在各种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单相B o o s t电路因具有效率高、电路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软开关技术的发展和AP F C电路的广泛应用,针对A P F C电路提出了多种软开关方法,用来降低器件的开关损耗、减小电磁干扰、提高开关频率,使电力电子装置系统在响应时间、频率范围、噪声和模块体积等方面的性能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满足其高频化、数字化、环保化和模块化的未来发展要求。

现提出了一种基于U C 3 8 5 4的零电压控制A P F C电路的控制方案,并由仿真结果证明达到了技术要求。

2、功率因数校正原理功率因数( P F ) 是指交流输入有功功率( P ) 与输入视在功率( S ) 的比值。

所以功率因数可以定义为输入电流失真系数与相移因数的乘积。

式中:输入基波电流有效值;输入电流有效值;输入电流失真系数。

可见功率因数由电流失真系数和基波电压、基波电流相移因数决定,低则表示用电电器设备的无功功率大,设备利用率低,导线、变压器绕组损耗大。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与实现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与实现

吉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设计、调研等工作基础上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作品成果。

对本人实验或设计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承诺书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年月日摘要本文在分析造成电网谐波污染原因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指标提出的220V交流输入,直流电压400V /200W的输出要求,设计了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该电路由功率变换电路、控制电路和辅助电源电路组成。

通过对升压式、降压式、升降压式和反激式拓扑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比较,选取升压拓扑作为功率变换电路,以保证较高的电源效率和功率因数;控制电路选取具有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双反馈环集成芯片UC3854,以保证稳定的输出电压和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正弦化的输入电流波形;辅助电源电路采用磁集成技术,将电感和变压器集中在一个磁芯设计,达到了减少成本、缩小体积的目的。

经测试,在220V交流输入的条件下,本文设计的电路可提供400V直流电压、200W功率输出,输入电流和电压相位相同,谐波失真率低,且功率因数在0.95以上。

长时间工作后,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保持稳定,器件温升不超过50℃,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实现了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

关键词功率因数Boost 乘法器UC3854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harmonic pollution.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200W output power, output 400V DC and 220V AC input requirements, design a single-phase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The circuit consists of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control circuit and auxiliary power circuit.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work principles of the boost, buck, buck-boost and flyback topology, we choose the boost circuit topology.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power efficiency and high power factor, control circuit selects the integrated chip UC3854 with double feedback loops of the voltage feedback and current feedback in order to guarantee a stable output voltage and sinusoidal input current waveform that phase with the input voltage. Auxiliary power supply circuit adopts the technology of integrated magnetic. Inductor and transformer focus on a core design, reducing the cost and volume . After testing, with the 220V AC input condition, this design can provide 400V DC voltage, 200W power output, input current and voltage phase same, low distortion rate of harmonic, and the power factor above 0.95. After long time work, the output voltage and input current are stable, and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devices is below 50 ℃,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design and the purposes of power factor correction.Keywords: Power Factor; Boost; Multiplier; UC3854目录1 绪论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2 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校正 (1)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4)2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方案选择 (5)2.1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总体结构 (5)2.2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拓扑选择与比较 (6)2.3连续模式和不连续模式下Boost电路对比 (8)3 功率变换电路参数设计 (11)3.1 Boost输出电感L的选择 (11)3.2 Boost电感器的制作 (12)3.3 Boost输出电容的选择 (14)3.4 功率开关管与整流二极管的选择 (16)4 控制电路参数设计 (18)4.1 功率因数校正芯片UC3854 (18)4.2 UC3854实现输入电网电流的正弦化 (19)4.3 UC3854乘法器的设定 (21)4.3.1前馈电压信号V RMS (22)4.3.2电压误差放大输出VA OUT (23)4.3.3乘法器输入电流I AC (23)4.4 UC3854芯片控制电源输出功率 (24)4.5 Boost电路开关频率的选择 (25)4.6 电流误差放大器的补偿 (26)4.7 UC3854的峰值电流控制 (28)5 辅助电源参数设计 (30)5.1 磁集成技术 (30)5.2 18V三极管串联稳压电路 (30)6 测试结果分析 (32)6.1 测试指标与测试方法 (32)6.2 电感和输出结果测试 (32)6.3 关键波形测试与分析 (33)总结 (35)参考文献 (36)1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开关电源为代表的各种电力电子设备为我国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中的不可控二极管整流器,使电源线上产生脉冲电流,导致输入电流不是正弦波,含有很高的谐波分量,结果是使输入电流流过线路阻抗时产生谐波压降,谐波压降的产生使正弦波电网电压波动进而产生畸变,最终电能质量下降,污染了电网[1]。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第27卷第7期电力自动化设备 V01.27No.7 2007年7月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 Jul.2007《黟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仿真蒋龙浩1,李岩2(1.烟台机场民航站,山东烟台264007;2.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山东烟台264001摘要: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技术成为抑制谐波电流、提高功率因数的有效方法。

研究了APFC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采用Boost型DC—DC变换器作为功率级.UC 3854芯片控制脉冲宽度调制器 (PWM的占空比,并直接驱动MOSFET,使输入电流跟踪输入电压,使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接近同相位.以提高功率因数。

根据设计目标要求对1.2kW 400V平均电流控制的单相Boost型APFC电路的主电路及UC3854外围电路参数进行了设计和计算,使功率因数达到了0.9984,并在Orcad环境下进行仿真研究.取得了理想效果。

关键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谐波;UC3854中图分类号:TM 91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047(200707一0093—02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通信及IT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大量电力电子装置投入电网.非线性整流电源迅速取代早期的电动机和变压器等,成为电网中主要的电力公害m 51。

设计的1.2kW 400V直流电源,通过采用平均电流控制的Boost变换器,使功率因数A达到了0.9984,并在Orcad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分析.达到了设计目标要求施J51。

1电路工作原理根据设计指标的要求,采用Boost型DC—DC变换器作为功率级,由Unitrode公司的UC 3854芯片控制脉冲宽度调制器(PWM的占空比,并直接驱动 MOSFET。

该电路正是通过调整占空比,使输入电流跟踪输入电压.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Z ∑ 2‰峪d鞘二‘1产中[叫见中= Z ∑ 2图1UC3854构成的APFC电路原理图Fig.1Schematic diagram of APFC with UC 3854图1中,Boost变换器直流输出电压经检测电阻 R,、兄。

基于PSpice的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行为建模与仿真_陈果

基于PSpice的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行为建模与仿真_陈果

( b) 平均等效受控源
图 2 开关集合的等效受控源电路
其中
Ga = IL
( 1)
Gb
=
IL Don Don + Doff
( 2)
Gc
=
IL Doff Don + Doff
( 3)
EL = U( a,b) Don + U( a,c) Doff
( 4)
式中 Ga 、Gb、Gc ———受控电流源的值
E L ———受控电压源的值
c 之间的平均电压。
由开关集合电路的基本关系式( 1) ~ ( 4) ,利
用 PSpice ABM 元 件 库 中 的 数 学 表 达 式 模 块
EVALUE 和 GVALUE ,可以建立 Boost 主电路等效行为 模型,如图 3 所示。
2. 2 PWM 电路的行为模型
对于最简单的 PWM 电路,锯齿波一周期的
的工作原理。利用 PSpice 模拟行为建模功能和 Boost 主电路开关电感模型相结合,建 立了平均电流模式控制单相 PFC 电路的仿真模型。通过对开关器件的等效平均,简化 了 PFC 电路的分析与建模,大大缩短了仿真时间。利用仿真模型,可以分析电路的频 域及时域特性。最后,利用 UC3854 芯片搭建了试验电路。试验结果证明了建模方法 的正确性。
DOI:10.16628/ki.2095-8188.2012.02.014
低压电器(2012No. 2)
·电能质量·
基于 PSpice 的单相功率因数校正 电路的行为建模与仿真*
陈 果, 徐平凡, 梅 妮 (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系,广东 中山 528404)
摘 要: 介绍了带输入前馈的平均电流模式控制单相功率因数校正( PFC) 变换器

基于PSpice的单相Boost功率因数控制器仿真及实现_孙立萌

基于PSpice的单相Boost功率因数控制器仿真及实现_孙立萌

图1 A PFC 结构框图基于PSpice 的单相Boost 功率因数控制器仿真及实现孙立萌,孟颖悟,但星亭(中国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8)摘 要:对以UC1854B 为核心组成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 PFC )电路进行分析,在PSp ice 平台基础上建立了UC1854B 电压环路、电流环路的数学模型,经仿真模型与实验结果的对比,PF 值的误差约为0.1%,畸变总失真THD 的误差约为2%,从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

采用该控制方式的电路能有效降低电流谐波干扰、降低电源模块的电磁干扰(E M I )。

关键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PSpice ;UC1854B中图分类号:TP 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4X (2007)02-0073-04引言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 )电路是机上AC /D C 变换器输入端必不可少的环节。

采用APFC 的电路可在较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和宽频带下工作,其目的是降低电流谐波干扰、降低机载电源模块的电磁干扰(E M I )。

APFC 电路应同时具备整流和稳压功能,即在保持输入功率因数为1的同时,输出电压应恒定。

为达到该目标,APFC 电路引入电压和电流反馈环路构成双闭环控制系统。

外环输出电压反馈构成电压环,提高了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内环为电流控制环,它通过调节功率电路的占空比迫使输入电流跟踪输入电压呈正弦波形。

由于输入电压为全波整流波形,含有丰富的谐波,为了更好地对电感电流进行控制以及获得良好的动态特性,电流环必须具有较高的增益,较宽的频带,合理的相角裕度,并具有抑制开关噪声的能力。

所以,我们针对UC1854B 功率因数控制器进行建模,分析其电压、电流环路,利用PSpice 仿真工具搭建其数学模型,并对仿真结果与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 APFC 控制原理通过对APFC 常用电流控制方式的分析与比较可知:平均电流控制型具有T HD 和E M I 小、对噪声不敏感、开关频率固定等优点。

电压跟随式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仿真与实现

电压跟随式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仿真与实现

电压跟随式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仿真与实现功率因数校正、电压跟随式、连续导电模式1 引言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网运行,电网谐波电流问题越来越严重。

谐波电流不仅引起变压器供电线路以及中线过热,而且产生较强的电磁干扰,影响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此,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限制电网中的谐波电流[1]-[5]。

许多专家学者对谐波电流的发生原理及其抑制做了大量的研究,促进了PFC技术的快速发展。

其中单相有源PFC技术逐渐成熟, 特别是BOOST 型PFC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BOOST型PFC输出电压恒定,升压电感和功率器件的体积和损耗较大。

电压跟随式PFC的输出电压随着输入电压和输出功率的变化而变化,其升压电感和功率器件的体积和损耗大大降低。

本文分析了跟随式PFC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给出仿真和实验结果。

2 电压跟随式PFC的工作原理图1 跟随式PFC变换器的控制原理图1给出了电压跟随式PFC的控制原理图。

功率电路由单相桥式整流器、Boost DC-DC变换器组成;控制电路包括锯齿波发生器、输出电压反馈调节器M1、电感电流参考信号VM调制器M2等。

与传统PFC 相比,跟随式PFC少了电压误差放大器,多了一个输出电压反馈调节器,这是因为跟随式PFC无需将输出电压控制在一个恒定的值。

图1电路的工作原理是:输出电压反馈调节器控制PFC的工作状态。

其中Iref为一电流参考量,它与RFB共同决定了PFC的最大输出电压。

当输出电压的反馈量IFB小于96%Iref时,调节器输出一个恒定的值Icontral,此时PFC工作在电压跟随状态;当IFB介于96%Iref与IFB之间时,调节器的输出随着IFB的增大逐渐减小到零,PFC工作在恒定输出状态;当IFB大于Iref时调节器的输出为零时,PFC停止工作。

电感电流iL经过检测、滤波,得到与其平均值成正比的直流量IS,VS为整流后的输入电压Vin(一个周期内为双半波正弦)的检测值。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研究(一)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研究(一)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研究(一)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研究背景
•介绍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背景和意义
•引出研究问题和目的
研究方法
•说明使用的研究方法或途径
•提及相关工具和材料
电路设计原理
•介绍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原理
•解释功率因数的概念和重要性
设计步骤
1.确定电路的输入和输出要求
2.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结构
3.计算所需的元件参数
4.绘制电路图并进行仿真
电路仿真
•详细说明所采用的仿真软件和仿真设置
•分析仿真结果并对比设计要求
结果讨论
•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比较不同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结论
•总结研究结果和结论
•提出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列举所使用的参考文献
文章编写遵守以上规则,以markdown格式呈现,使用标题和副标题的形式组织内容,生成以列点方式展示的研究报告。

在文章中不可出现HTML字符、网址、图片及电话号码等内容。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APFC)29页PPT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APFC)29页PPT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APFC)
1.谐波定义 从220V交流电网经整流供给直流是电力电子及电子
仪器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基本变流方案。例如离线式 开关电源的输入端,AC电源经全波整流后,一般接一 个大电容,如图所示。
AC/DC整流电路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APFC)
整流之后得到波形较为平直的直流电压。波形如下图所 示,输入交流电压Vi是正弦的,但是交流电流ii波形却严重 畸变,呈脉冲状。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APFC)
从上式可以看出,欲提高线路功率因数.就必须最大 限度地抑制输入电流的波形畸变,同时还必须尽可能 地使电流基波与电压基波之间的相位差趋于零。对于 未采取功率因数校正措施酌电子镇流器,由于THD一 般不低于110%, 不超过0.65。 4. 提高AC-DC电路输入端功率因数和减小输入电流谐 波的主要方法:使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同相位,减小 两者的相位差,采用A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APFC)
(三) L6561/6562芯片的应用电路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APFC)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APFC)
(四) APFC电路的参数计算 1、最低工作频率fSM 效率0.95,VI(MIN)=85V PO=80W,VO=400V, fSM不小于23K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APFC)
ST
D 国际整流 :IR1150
irf
2. 临界模式(峰值电流模式,适用于小和中等功率输出的场合
<200W)(TM—Transition mode or critical conduction mode)
3. A 意法(ST):L6562/6563 st
4. B 仙童 :FAN7529 fairchild

单相有源功率校正电路

单相有源功率校正电路

实验五:单相有源功率校正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相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工作原理,要求输出电压达到给定值,且网侧电流正弦化,功率因数为1;2.掌握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PFC)电路,是指在传统的不控整流中融入有源器件,使得交流侧电流在一定程度上正弦化,从而减小装置的非线性、改善功率因数的一种高频整流电路。

基本的单相APFC电路在单相桥式不可控整流器和负载电阻之间增加一个DC-DC功率变换电路,通常采用Boost电路。

通过适当的控制Boost电路中开关管的通断,将整流器的输入电流校正成为与电网电压同相位的正弦波,消除谐波和无功电流,将电网功率因数提高到近似为1。

其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假定开关频率足够高,保证电感L的电流连续;输出电容C足够大,输出电压u o可认为是恒定直流电压。

电网电压u i为理想正弦,即u i=U m sinωt,则不可控整流桥的输出电压u d为正弦半波,u d=u i=U m sinωt。

图1.APFC电路原理图当开关管Q导通时,u d对电感充电,电感电流i L增加,电容C向负载放电;当Q关断、二极管D导通时,电感两端电压u L反向,u d和u L对电容充电,电感电流i L减小。

电感电流满足下式。

通过控制Q的通断,即调节占空比D,可以控制电感电流i L。

若能控制i L近似为正弦半波电流,且与u d同相位,则整流桥交流侧电流i i也近似为正弦电流,且与电网电压u i同相位,即可达到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

为此需要引入闭环控制。

控制器必须实现以下两个要求:一是实现输出直流电压u o的调节,使其达到给定值;二是保证网侧电流正弦化,且功率因数为1。

即在稳定输出电压u o的情况下,使电感电流i L与u d波形相同。

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单相APFC双闭环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

电压外环的任务是得到可以实现控制目标的电感电流指令值i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摘要:传统的AC-DC 变换器的广泛应用对电网产生了大量的谐波污染。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APFC)是抑制谐波电流、提高功率因数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本文论述了单相功率因数校正APFC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Boost 型滞环控制的DC-DC 变换器采用Matlab 进行仿真,获得了最后校正的功率因数结果,说明这种PFC 方案的能获得良好的效果,适用于多种场合。

关键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Boost 电路,滞环控制1 绪论功率因数指的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

功率因数可以衡量电力被有效利用的程度,当功率因数值越大,代表其电能利用率越高。

交换式电源供电器上的功率因数校正器的运作原理是通过控制调整交流电电流输入波形,使其与直流电电压波形尽可能一致,让功率因数趋近于1.折对于电力需求量达到某一个水平的电子设备而言是很重要的,否则,电力设备系统消耗的电能可能超出其规格,极可能干扰同系统的其他电子设备。

2 功率因数的定义和校正原理根据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功率因数(PF )的定义:交流输入有功功率(P )与视在功率(S )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1111cos cos cos rms rmsU I I P PF S U I I φφγφ==== (1) 式中:1U 表示输入基波电流有效值;cos φ表示基波电压与基波电流之间的位移因数;γ表示输入电流畸变因数;rms I 表示输入电流有效值。

可见PF 由电流畸变因数γ和位移因数cos φ决定,cos φ小表示用电设备的功率大,在有功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实在功率增加,线路总电流增大,线路传输压降也将增大,倒是电气设备容量增加,利用率低,导线、变压器绕组损耗大,严重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变化快时甚至可以导致电网崩溃。

输入电流即便因数γ值低,表示输入电流谐波分量大,将造成输入电流波形畸变,对电网造成污染,使用电设备产生机械振动、噪声、过电压,损坏电子设备。

在实际的电能运用和传输中,最主要的危害是电流的畸变引起的谐波而污染电网,因此,可以说谐波的抑制电路即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不良的功率因数主要发生在整流电路中,特别是开关整流电路。

在整流电路中,AC/DC前端通常有桥式整流器和大容量滤波器组成,如图1(a),其滤波电容的设置使输出电压平滑。

但是,对电流来说,只有当线路的峰值电压大于滤波电容两端的电压时,整流元件中才有电流流过。

这样就使电流呈现尖脉冲形式,如图1(b),这种尖脉冲波中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

o(a)(b)inUinI图1 常用整流桥结构与电力电压波形3功率因数校正器拓扑及控制策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电路拓扑结构的分析,二是控制策略的研究。

3.1 功率因数校正器典型电路结构从原理上说,任何一种DC/DC变换器拓扑都可以作为PFC主电路。

DC/DC变换器包括降压式(Buck)变换器、升压式(Boost)变换器、升降压(Buck-Boost)变换器、Cuk变换器、反激式(Flyback)变换器等。

从电路拓扑结构上看,Buck电路和Boost 电路是最基本的两种变换器,其余变换器都是由这两种基本结构演化而来。

3.2 功率因数校正器控制策略电力电子电路的六种基本拓扑结构都可以构成PFC,由于Boost电路优点独特,在实际应用中最为广泛。

功率因数校正器的控制策略按输入电感电流是否连续,可分为电流连续导通模式(CCM)和电流不连续导通模式(DCM),以及介入其中的电流临界模式(BCM)。

有的电路还根据负载功率的大小使得变换器在DCM和CCM模式之间相互转换,成为混联模式(MCM)。

3.2.1 DCM 控制策略DCM 控制又称为电压跟踪法,是功率因数校正控制中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它不需要检测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功率开关管就以一定的占空比使输入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

概括起来,DCM 控制模式的特点有:1) 控制电路简单,现有开关电源PWM 控制用集成电路均可作为电压跟随型PFC 电路的控制器;2) 输入电流自动跟踪输入电压相位,且具有较小的电流畸变率;3) 功率开关管能实现零电流开通,且不许承受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4) 有较大输入输出电流纹波,要求高性能滤波电路;5) 平均电流远低于峰值电流而导致期间需承受较大的应力;6) 单相PFC 功率一般小于200W ,三相PFC 功率一般小于10Kw 。

(1) 恒频控制图2为Boost 电路的DCM 控制原理图。

恒频控制的功率开关管的频率保持恒定,工作原理是当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与输出功率恒定时,通过电压环可以保证占空比恒定,从而使得输入电流峰值与输入电压成正比,达到输入电流波形自动跟随输入电压波形,实现功率校正的目的。

为了确保稳态时输出占空比在半个工频周期保持不变,E/A 取10-20Hz 。

恒频控制时开关周期恒定,因此电感电流并不连续。

如图2所示电感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为:()2g on on don L s U T T T I LT +=(2) 式中:g U 为整流后的电压;on T 为功率开关管VS 的导通时间; don T 为二极管VD 的续流时间; s T 为开关周期。

g u图2 Boost 电路DCM 控制原理图若式(2)中二极管VD 的续流时间保持恒定,则DC/DC 变换器输入侧可效为一个阻性负载,从而使得整流器交流侧电压电流同相位。

但实际上,在半个工频周期内电感电流下降时间爱你并不恒定,导致输入平均电流发生畸变,此控制方式具有控制电路简单,功率因数的理想值不能达到1的特点,若想输入电流畸变程度变小,则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峰值的比值就应增加。

(2) 变频控制对于式(2),假设s on off T T T =+,则输入平均电流即电感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为:2g onL U T I L = (3)由式(3)可知,L I 只与功率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有关,若保持导通时间恒定,则理论上可认为输入电流无畸变,这就是恒频控制的原理。

此控制方式虽然占空比和开关周期均布恒定,但当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与输出功率恒定时,功率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可保持恒定,因而占空比也是变化的,从而使得输入电流具有大量的高频纹波分量,因而增加了EMI 滤波的设计难度。

3.2.2 CCM 控制策略CCM 控制策略有直接电流控制和坚决诶电流控制之分。

CCM 控制策略相对于DCM 控制策略来说,其优点是:1) 输出和输入电流纹波小、滤波容易;2) RMS 电流小,器件导通损耗小;3) 适用于大功率场合。

(1) 直接电流控制直接电流控制来源于DC/DC 变换器的电流控制模式。

其工作原理是将输出电压误差信号与输入电压信号相乘,得到电流控制器的电流给定信号,电流控制器控制输入电流按此信号变化,从而实现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同相位。

由于其控制结构中含有乘法器,因此也叫乘法控制器,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控制方式之一。

直接电流控制以检测到的整流器输入电流作为其反馈和被控量,因而具有系统动态响应快、电流控制精度高、限流容易等优点。

其缺点是需要宽频带的电流传感器来检测输入电流而导致成本过高。

同时乘法器的非线性失真增加了输入电流的谐波含量。

由于输入电流总带有一些开关频率文博的,因此必须据顶反馈哪一个电流,根据控制结构中检测电流的不同,直接电流控制可分为峰值电流控制、平均电流控制、滞环电流控制三种控制方式。

这三种方法的基本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三种控制方式基本特点控制方法检测电流 开关频率 工作模式 使用拓扑 对噪声 备注 峰值电流开关电流 恒定 CCM Boost 敏感 需斜坡补偿 滞环电流电感电流 变频 CCM Boost 敏感 需逻辑控制 平均电流 电感电流 恒定 任意 任意 不敏感 需电流误差放大(2) 间接电流控制间接电流控制又称为幅值相位控制,是一种基于工频稳态的控制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控制整流器输入电压基波的相位和幅值来间接的控制输入电感电流。

间接电流控制具有结构简单,开关机理清晰的优点,但也存在如下缺点:1) 需外加过流保护电路来弥补自身无限流功能的缺陷;2) 系统电流从一稳态到另一稳态过渡时会出现直流分量;3) 系统动态响应慢。

4 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工作原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PFC )电路,是指在传统的不控整流中融入有源器件,使得交流侧电流在一定程度上正弦化,从而减少装置的非线性、改善功率因数的一种高频整流电路。

基本的单相APFC 电路在单相桥式不可控整流器和负载电阻之间增加了一个DC-DC 功率变换电路,通常采用Boost 电路。

通过适当的控制Boost 电路中开关管的通断,将整流器的输入电流校正成为与电网电压同相位的正弦波,消除谐波和无功电流,将电网功率因数提高到近似为1。

其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i uD o图3 APFC 电路原理图假定开关频率足够高,保证电感L 的电流连续;输出电容C 足够大,输出电压o u 可认为是恒定直流电压。

电网电压i u 为理想正弦,即sin i m u U t ω=,则不可控整流桥的输出电压d u 为正弦半波,m |||sin |d i u u U t ω==。

当开关管Q 导通时,d u 对电感充电,电感电流L i 增加,电容C 向负载放电;当Q 关断,二极管D 导通时,电感两端电压L u 反向,d u 和L u 对电容充电,电感电流L i 减小。

电感电流满足下式:|sin |,|sin |,m k k on L L m o k on k s U t t t t t di Lu U t u t t t t T dt ωω<<+⎧==⎨-+<<+⎩ (4) 通过控制Q 的通断,即调节占空比D ,可以控制电感电流L i 。

若能控制L i 近似为正弦半波电流,且与d u 同相位,则整流桥交流侧电流i i 也近似为正弦电流,且与电网电压i u 同相位,即可达到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

为此需要引入闭环控制。

控制器必须实现以下两个要求:一是实现输出直流电压o u 的调节,使其达到给定值,而是保证网侧电流正弦化,且功率因数为1。

即在稳定输出电压o u 的情况下,使电感电流L i 与d u 波形相同。

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单相APFC 双闭环控制原理如图4所示。

i uD*o图4 APFC 控制框图电压外环的任务是得到可以实现控制目标的电感电流指令值*L i 。

给定输出电压*o u 减去测量到的实际输出电压o u 的差值,经PI 调节器后输出电感电流的幅值指令*L I 。

测量到的整流桥出口电压d u 除以其幅值m U 后,可以得到表示d u 波形的量'd u ,'d u 为幅值为1的正弦半波,相位与d u 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