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昆虫》教学反思.doc
美丽的昆虫美术教案
![美丽的昆虫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b1b96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f.png)
美丽的昆虫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美术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昆虫美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丽的昆虫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2、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3、运用多种方法用纸制作昆虫。
4、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昆虫,他们为大自然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生机,通过观察了解昆虫和画画、做做的活动,我们和大自然靠得更近。
2、欣赏美丽的昆虫图片。
二、看看说说1、看图片或者标本,观察昆虫的形态和花纹。
2、和同学说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三、欣赏佳作1、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2、在作业纸上画画你喜欢的昆虫,并涂上美丽的`颜色。
四、作品展览互相评一评、比一比,交流作画的感受和收获。
五、扩展活动1、找出几张不同颜色漂亮的纸。
2、学老师用揉、搓、剪、贴等方法,用纸做做自己熟悉的昆虫。
3、和同学玩一玩。
美丽的昆虫美术教案2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回忆对称形状,色彩绚丽的昆虫,并能把自己认识的最美丽的昆虫凭记忆画出来。
2.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昆虫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昆虫标本、作画工具一套。
学具准备:收集的'昆虫资料、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之前,老师首先给大家看样东西:(师展示蝴蝶标本),好看吗?这是二年级的小同学自己制作的昆虫标本。
说到昆虫,它可是个大家族。
早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它就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种动物了。
不管是在寒冷的南极、北极,还是炎热干旱的沙漠、赤道,不管在水里,土壤里,草地上,石缝中到处都有它们的痕迹。
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今天这节美术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进入神奇美丽的昆虫世界,去观察了解这些可爱的小生灵。
湘教版小学美术二上《美丽的昆虫》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美术二上《美丽的昆虫》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06df1b0c22590102029dda.png)
湘教版小学美术二上《美丽的昆虫》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回忆对称形状,色彩绚丽的昆虫,并能把自己认识的最漂亮的昆虫凭经历画出来。
2、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观看探究科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昆虫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
教具预备:自制课件、昆虫标本、作画工具一套。
学具预备:收集的昆虫资料、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我内心专门快乐!看看老师还带谁来了呀?我们一起见见他们吧!(课件播放虫虫特丁队)看看都有谁呀?生:毛毛虫、螳螂、七星瓢虫…一师:同学真棒,观看得真认真。
师:在花丛中、水塘边、树林里,经常能听到它们悦耳的歌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明白是什么吗?(生答)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它们都叫——昆虫。
今天,老师要同你们一起轻轻地走近《漂亮的昆虫》。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交流:第一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你都认识哪些昆虫?(出示课件)蝴蝶、蜻蜓、七星瓢虫、蟋蟀、螳螂等2、观赏:今天老师还为大伙儿预备了一些漂亮的昆虫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期望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要认真认真,最少记下一种昆虫躯体的形状、图案和颜色等特点。
(播放昆虫课件。
)讨论归纳:①昆虫的形状多和花纹美有何共性和不同特点?大伙儿说得可真棒,(关心学生认识昆虫的共性和不同特点。
)这些昆虫不管如何样千变万化,但通常都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形状各异,色彩丰富。
3、讲解示范作画步骤:A、构思:选择自己熟悉喜爱的昆虫。
B、起稿:构图要饱满,直截了当用黑彩笔画,假如画错则用修改添加法进行巧妙掩盖。
C、装饰:在昆虫身上添加图案花纹,注意两边对称。
用学过的线和差不多形来装饰。
D、涂色:色彩要鲜艳,多用对比色。
涂背景色时可多用近似色丰富画面层次。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勇于创新、大胆作画的同学予以夸奖。
《美丽的蝴蝶》教案反思6篇
![《美丽的蝴蝶》教案反思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a901b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6.png)
《美丽的蝴蝶》教案反思6篇《美丽的蝴蝶》教案反思篇1活动目标:1、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并感知不同斑纹和图案的蝴蝶。
2、学习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装饰蝴蝶。
3、帮忙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试验讲清简单的事情。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叙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已剪好外形的蝴蝶若干,记号笔每人一支,油画棒每桌一盘。
3、轻音乐和“蝴蝶飞”的音乐。
活动过程:一、猜谜引题:两根胡须头上翘,身穿五彩花袍袍,劳动辛苦我不怕,跳起舞来我最好。
(蝴蝶)二、利用课件,欣赏各种蝴蝶。
1、让我们跟着蝴蝶姑娘到蝴蝶王国去看看吧!(欣赏课件)提问,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1)蝴蝶有几对翅膀?(两对翅膀)哪对翅膀大?(前翅大,后翅小)2)蝴蝶有没有眼睛?(有一双小眼睛)头上还有什么?(还有一对触角)3)蝴蝶的.身体是怎样的?(细修长长的)4)蝴蝶有几只脚?2、老师引导:蝴蝶身上还有五颜六色的斑纹和图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美丽的蝴蝶吧!找一找,你最喜好哪一只!幼儿欣赏课件。
3、幼儿自由叙述不同图案和颜色的蝴蝶。
三、幼儿装饰画:蝴蝶。
1、利用课件出示蝴蝶姑娘的信:亲爱的小伙伴们:蝴蝶王国赶忙要举办一次化妆舞会,但是王国的蝴蝶们没有美丽的衣裳,现在想请你们小伙伴帮忙我们,你们乐意吗?同时,出示“大花园”。
2、每人一只纸蝴蝶,请幼儿装饰。
1)引导幼儿利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装饰。
2)鼓舞幼儿大胆想象不同的线条装饰,并大胆用色。
四、评价,并呈现幼儿作品。
在“蝴蝶飞”的音乐中,幼儿学做蝴蝶飞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此活动各个环节设计紧凑,符合幼儿的需要,课堂中,我试验运用了创造性教学方法(包含情境创设法、探究发现法、迁移创造法),完成了活动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强大的推动力。
在活动一开始老师利用情境创设法设置蝴蝶王国的情境导入活动,率领幼儿模仿蝴蝶飞,调动孩子学习的乐观性。
老师供应给幼儿多姿多彩的颜色和图案的蝴蝶图片,通过引导幼儿欣赏,给幼儿美的感受,使幼儿直接取得经验的有效渠道。
昆虫教学反思(精选8篇)
![昆虫教学反思(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950f9e01f69e3142329487.png)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in life is not hard work or struggle, but making the right choice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昆虫教学反思(精选8篇)昆虫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是一次有关于昆虫知识的讨论活动。
通过教师的引题,小朋友加入到对昆虫的话题的讨论中来。
主要的讨论话题是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一般平常我们会觉得昆虫有的长得不好看,有的长得太好看,它们应该不是什么益虫。
就比如屎壳郎,长得这么难看,一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是孩子原先的认识,但是通过本次活动的探讨,孩子们了解到了昆虫平常不为人知的一面——它们的清扫作用,它们在地球上扮演的另一面的角色,这对孩子来说是充满着神秘色彩的一件事情,这强烈地激发着他们的探究欲望。
所以再讨论的时候,孩子们也是兴致勃勃,群情激昂。
而且通过本次活动的讨论之后,孩子们对探索昆虫的秘密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对那些神秘的东西更感兴趣了,也许今后通过他们自己的探究,会发现更多的昆虫的秘密。
也许对将来的他们也是一种激发,这也是我们科学活动想达到的目的。
昆虫本领大,昆虫的保护色,昆虫的自救,这些都是对孩子充满着激发欲望的活动。
因此说,这也是这个主题带给孩子的很好的学习效果的一种体现。
我们也许可以更多地选择这样类型的主题活动,引发孩子来探索,来发现,来建构这一定很受孩子喜欢的。
昆虫教学反思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作用逐步蜕变成引导和交流的合作方式。
这一节实践课和以往的主题活动一样,我们经历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
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
另外,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在跨组交流中达到资源共享,达到了“双赢”目的。
此外,我把活动最终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其一,教师准备不充分,其表现是课堂语言不精炼,不优美;其二,活动组织中参与度不够,指导不得力;其三,课堂驾驭能力不强,还有待提升。
中班科学优质课精品教案《美丽的昆虫》
![中班科学优质课精品教案《美丽的昆虫》](https://img.taocdn.com/s3/m/a78206d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e.png)
中班科学优质课精品教案《美丽的昆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生物》第三节《美丽的昆虫》。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蝴蝶、蜜蜂、蜻蜓等常见昆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以及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昆虫的基本知识,认识常见昆虫,知道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昆虫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昆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昆虫标本、图片、PPT、实物(如蝴蝶、蜜蜂、蜻蜓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纸、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拿出实物昆虫,引导幼儿观察,让他们自由发表看法。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昆虫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蝴蝶、蜜蜂、蜻蜓等昆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生长过程。
结合PPT展示,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昆虫。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了解的昆虫知识。
完成观察记录表,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环节(5分钟)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实物昆虫,对比教材中的图片。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昆虫和生态环境?”六、板书设计1. 美丽的昆虫2. 内容:昆虫名称:蝴蝶、蜜蜂、蜻蜓外形特征:翅膀、触角、身体结构等生活习性:食物、活动时间、生长环境等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昆虫,并描述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蝴蝶。
它的外形特征是:有五彩缤纷的翅膀,触角细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蝴蝶的生活习性是:白天活动,喜欢在花丛中飞舞,吸食花蜜。
它的生长过程是:卵→幼虫(毛毛虫)→蛹→成虫(蝴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昆虫的兴趣浓厚,但在区分昆虫种类时存在一定难度。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美丽的昆虫》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美丽的昆虫》](https://img.taocdn.com/s3/m/b00b541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0.png)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美丽的昆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三节《美丽的昆虫》。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蝴蝶、蜜蜂、蜻蜓等常见昆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探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常见昆虫,并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常见昆虫的认识、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难点: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模型、图片、视频、实物(如蝴蝶、蜜蜂、蜻蜓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里的昆虫,让幼儿亲身感受昆虫的美丽。
(2)引导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昆虫,激发他们对昆虫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昆虫模型、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
(2)教师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等。
(3)教师介绍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昆虫。
(2)幼儿用画笔和彩泥制作昆虫,巩固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4. 课堂小结(5分钟)(2)讨论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让幼儿了解昆虫对人类的益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美丽的昆虫》2. 内容:(1)昆虫的基本特征(2)常见昆虫:蝴蝶、蜜蜂、蜻蜓(3)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4)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与家长一起探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举例说明昆虫对人类的益处。
2. 答案:(1)略(2)例如:蜜蜂可以采集花蜜,帮助植物传粉;蜻蜓可以捕食蚊虫,减少疾病传播。
小学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
![小学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https://img.taocdn.com/s3/m/31e9a4c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8.png)
小学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提高对生物的认知。
1.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2 昆虫的绘画技巧2.3 创作自己的昆虫作品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学会绘画昆虫。
3.2 难点:如何把握昆虫的结构和形态,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昆虫图片、绘画材料、参考作品。
4.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好奇心。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展示昆虫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美。
5.2 新课讲解: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讲解绘画技巧。
5.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昆虫的过程。
5.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动手绘画昆虫。
5.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第六章:教学反思6.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哪些不足之处。
6.2 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学习效果如何,有哪些建议。
第七章:拓展活动7.1 举办昆虫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7.2 邀请昆虫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昆虫的了解。
7.3 组织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发现生活中的昆虫美。
第八章:教学评价8.1 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关注昆虫特征的把握、创意和表现力。
8.2 学生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等。
8.3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谈谈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九章:教学计划9.1 下一节课内容:介绍其他昆虫种类,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9.2 教学方法:结合讲解、示范和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9.3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更多昆虫的特征,提升绘画水平。
第十章:教学资源10.1 昆虫图片素材库:提供各种昆虫的图片,方便教学使用。
10.2 绘画教材:提供绘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美丽的昆虫》的美术教案
![《美丽的昆虫》的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ef29b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2.png)
《美丽的昆虫》的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
2. 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3.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昆虫的特征和形态运用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昆虫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其特征和形态。
2. 讲解法:讲解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和制作昆虫作品。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昆虫图片和实物。
2. 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料。
4.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美。
2. 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特点。
3. 讲解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引导学生如何将昆虫的特征和形态表现出来。
4. 学生动手绘画和制作昆虫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昆虫的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昆虫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昆虫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文章。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的情况。
3. 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4.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是否需要调整。
九、评价方式:1.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2. 学生文章的逻辑性和观点鲜明程度。
3. 学生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昆虫观察,增加对昆虫的了解。
2. 开展昆虫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王桂叶《美丽的昆虫》
![王桂叶《美丽的昆虫》](https://img.taocdn.com/s3/m/80ec2312866fb84ae45c8d9a.png)
阐述
结合多媒体的应用,本节课我设计成五步:1、以国际动画大片《虫虫特工队》片段激趣导入,精彩的动画内容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2、什么是昆虫?孩子往往会把青虫、蜘蛛等也当成昆虫,美术也要符合科学常识,在这一步我用课件展示蜻蜓、蝴蝶、螳螂等常见昆虫的图片,让孩子能数清几条腿、几条触须、几个翅膀,通过观察图片找共同点总结出昆虫的特点:必须具有三对足、两条触须、一对或两对翅膀才是昆虫。3、如何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感受昆虫的美力呢?我再用课件让学生欣赏昆虫图片,大屏幕上的图片色彩艳丽、纤毫毕现,美不胜收,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细节、掌握特征、产生美感,教学重点轻松得到突破4、学生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昆虫的特征及美感是这节课的难点,我先用课件演示蜻蜓画法,强调昆虫的身体结构及细节特征,再引导学生赏析课本上的学生作品,从表现内容、画面安排、色彩搭配这些具体的绘画方法启发学生构思自己的作品,然后在学生创作时巡视指导、随时点拨,用这三步来突破教学难点5、学生作品的展示评价是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课堂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我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6、最后的课后拓展环节我还是用课件展示多种媒材表现的昆虫作品,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下节课要用的材料。
2、昆虫的姿态很多,画一个你认为最生动的
3、你画的昆虫在什么地方生活?画好背景
4、涂色时先把昆虫的颜色画好,再涂周围的背景
1、学生回答
观察大屏幕,记住画昆虫时要注意的
事项
学生欣赏书上的学生作业,从表现内容、色彩处理、画面安排等方面交流自己的体会。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在绘画时往往凭主观感受去画,忽略昆虫的胸部,不注意细节和客观真实,这样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画面表达生动自然的好习惯。
昆虫教学反思
![昆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b5fdc0bf8c75fbfc67db22c.png)
昆虫教学反思(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昆虫教学反思昆虫教学反思篇【1】:美丽的昆虫教学反思校长工作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我认为教师之所以伟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在课堂教学中的超凡魅力,智慧闪烁的光环,让孩子们沉醉。
我也特别喜欢听好老师上课,易青、柯研、黄金、林畅、张红念等老师的课,如行云流水的感觉总是让我想起自己孩提时代,激发我对老师的崇拜,对知识的向往,对生活的憧憬。
在青园小学创业阶段,为老师们提供一种怎样的新课改理念一直是我在思考的,从课堂教学入手,从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着手,便有了“青园创业先锋show课堂”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作为校长,我觉得自己也责无旁贷,必须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于是,我根据教学进度选择了《美丽的昆虫》一课的第一课时教学,我先后三次修改教案,小范围试教了两次,通过不断的修改和反思,我认为有三个方面是把握的非常好的:一、师生关系的处理。
我注重了以学生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体,能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关爱、激励、宽容每一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能保持高涨的热情,积极的参与活动,比如,他们收集了大量的昆虫图片、玩具、实物,丰富了实践活动的素材;他们了解了大量的昆虫的相关知识,他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参与热情。
二、综合知识的延伸。
我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生的美术实践,通过了解昆虫的习性,学生知道了很多科学知识,也知道很多生活常识,还丰富了语言储备和对色彩的感知。
三、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美术课给予孩子们的从来就是让孩子们自觉能动的发现美,如美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课前,我要孩子们到草丛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捉几只小昆虫,就是他们广泛的接触大自然,我自己在搜集教具的过程中,也捉到了一只蜻蜓、一只椿象、一直螳螂、一只苍蝇,我六岁的女儿和我一起养着这些小昆虫,看着她喜悦的`眼神,我知道孩子们喜欢这活泼可爱的小生灵。
《美丽的昆虫》教案
![《美丽的昆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06ed619b6648d7c1c746de.png)
《美丽的昆虫》教案授课年级:二年级教材:(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上册课例:绘画创作课教学设想:〈〈美丽的昆虫〉〉是湖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一节绘画创作课。
内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昆虫的结构、形状、色彩花纹等特征,通过对范品、图片进行概括分析,抓住昆虫的特点感知昆虫的进行大胆想象,创造出自己喜爱并有个性的昆虫形象。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对学生的观察探究的培养,把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真正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给学生说、做、画、评的空间。
3、注重学科整合,整节课融入了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内容,突出了综合性。
4、注重把“美”贯穿整节课,通过对美的观察、美的发现,从而发展到对美的表现和创造。
教师的板书设计、范画和课件的制作也努力做到“美”,让学生从感官上直接感受到“美”。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昆虫,知道更多的昆虫种类。
2、通过课余的查阅和课堂的观察,能说出昆虫的特点。
3、能根据昆虫的形状、颜色,大胆用彩色笔或油画棒来表现昆虫的美丽。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对自己喜爱的昆虫进行创作绘画。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想象创作出美丽而又可爱的昆虫。
学具准备:彩色笔、油画棒。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集体绘画长卷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你们看蔡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伙伴,谁?2、让我们随着蝴蝶来到它们的世界去吧!(CAI)你们为什么这么惊奇呀?3、是的,蝴蝶是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美丽极了!4、可美丽的蝴蝶遇到了一个麻烦,它说,你们人类是哺乳动物这个大家族的,那我呢?我们蝴蝶的家在哪里呢?(CAI)5、都知道呀!一起说出来:昆虫6、请一个同学把昆虫的特点读出来7、我们一起看一看蝴蝶是不是有这些特点。
一边贴分解后的蝴蝶一边引导学生说昆虫的特点。
《美丽的昆虫》的美术教案
![《美丽的昆虫》的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35e9f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a.png)
《美丽的昆虫》的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彩绘、剪纸等艺术手法表现昆虫的美感。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2. 昆虫的审美特点3. 彩绘昆虫的方法与技巧4. 剪纸昆虫的制作步骤与要点5. 创作与展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掌握彩绘、剪纸表现昆虫的方法与技巧。
2. 难点:如何把握昆虫的形态特征,使作品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昆虫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彩绘、剪纸等美术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昆虫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美感。
2. 讲解: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分析昆虫的审美特点。
3. 示范:教师演示彩绘和剪纸昆虫的制作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彩绘和剪纸昆虫的创作。
5.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自然、热爱生态环境的观念。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昆虫基本特征和形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彩绘、剪纸表现昆虫的技巧和创造力。
3. 学生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昆虫采集活动,加深对昆虫的了解。
2. 邀请昆虫学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
3. 组织昆虫主题的美术作品展览,提高学生的展示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
九、教学建议:1.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提供实物标本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昆虫。
2. 对于剪纸昆虫的制作,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折叠和剪切方法,提高作品的多样性。
3. 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不仅要关注技巧和美感,还要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思考。
小学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
![小学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https://img.taocdn.com/s3/m/4384f87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c.png)
小学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第一章:认识昆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如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昆虫的身体结构: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腿,一般有两对翅膀。
2. 昆虫的分类:蝴蝶、蜜蜂、蚂蚁、蚊子、苍蝇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
2. 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
作业:1. 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特点。
2. 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并加上适当的颜色。
第二章:昆虫的线条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昆虫线条的画法。
2.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
教学内容:1. 昆虫线条的画法:昆虫的身体、翅膀、触角等部分的线条画法。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昆虫线条的画法,引导学生模仿。
2. 学生练习画昆虫的线条,教师给予指导。
作业:1. 按照教师示范的线条画法,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
2. 尝试用不同的线条表现昆虫的不同质感。
第三章:昆虫的颜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颜色搭配。
2.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昆虫的颜色搭配:昆虫身体、翅膀、触角等部分的颜色搭配。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颜色搭配。
2. 学生练习给昆虫上色,教师给予指导。
作业:1. 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颜色搭配。
2. 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并加上适当的颜色。
第四章:昆虫的生活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昆虫的生活环境:昆虫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如森林、草原、湿地、农田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不同昆虫的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昆虫的生活环境。
作业:1. 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
2. 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的生活环境,并加上适当的颜色。
第五章:创作自己的昆虫作品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昆虫作品。
幼儿中班科学课教案《美丽的昆虫》
![幼儿中班科学课教案《美丽的昆虫》](https://img.taocdn.com/s3/m/1f410165e87101f69e319562.png)
幼儿中班科学课教案《美丽的昆虫》
活动目标:
能有创意的使用不同美工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昆虫。
体会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昆虫制作方法。
广告颜色、蜡笔、图画纸、筷子、粗毛线、椰子叶、陶土、剪刀、白胶、水彩笔。
日常用品:
牙刷、竹筷、叉子、汤匙、塑料袋、报纸。
活动过程:
情幼儿观看幼儿用书《昆虫大集合》,并一起讨论:
--书上有哪些昆虫?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请幼儿选出自己想做的昆虫模型,并鼓励其进行独立思考:用什么材料做?可以怎么做?
鼓励幼儿按昆虫的不同特征,尽情创作--蝴蝶、蜻蜓类细长形的昆虫:用纸或塑料袋剪出蝴蝶形或其他昆虫造型,粘贴在日常用品如牙刷、竹筷、叉子、汤匙上,即可组成昆虫造型;再画上眼睛,装上触须,将更逼真。
--运用圆形的容器如冰淇淋、果冻盒子、贴上圆点和6只脚,就是瓢虫了。
--鼓励幼儿使用不同材质进行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分享作品。
教学总结: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美丽的昆虫》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美丽的昆虫》](https://img.taocdn.com/s3/m/95e7f96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6.png)
甲虫
甲虫的形态特征
甲虫的身体外壳坚硬,呈椭圆形或圆形。它们的颜色多样, 有的鲜艳夺目,有的则黯淡无光。甲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 用来感知周围环境。
甲虫的生活习性
甲虫的生活习性各异,有的喜欢生活在土壤中,有的则栖息 在树木上。它们的食物来源也很广泛,包括植物、动物尸体 、腐殖质等。
其他美丽昆虫
蜻蜓
蜻蜓是一种飞行速度极快的昆虫,它们的翅膀宽大而透明,身体细长而灵活。 蜻蜓喜欢在水域附近活动,捕食蚊蝇等小昆虫。
课程总结与延伸
课程重点回顾
昆虫的基本特征
学生们能够准确描述昆虫的主要特征,如头、胸、腹三大部分, 以及复眼、触角、足等附属器官。
昆虫的多样性
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们了解到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且每 种昆虫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习性。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们认识到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如传粉、分解有机 物等,以及人类活动对昆虫生存环境的影响。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们能够自我评价对昆虫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是否 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种类的昆虫,是否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和生活习性等。
观察与实验技能
学生们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仔细观 察、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并提出改进意见。
合作与交流能力
学生们评价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积极参 与讨论、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等,并思考如何更好地 与同伴合作。
授粉作用
昆虫在采集花蜜的过程中,起到了 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繁殖的作用, 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有重要贡献 。
分解有机物
一些昆虫如蜣螂、蚯蚓等,能够分 解动植物尸体和有机物,促进自然 界的物质循环。
昆虫对人类的危害
小学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
![小学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https://img.taocdn.com/s3/m/c2833d3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f.png)
小学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昆虫。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2. 昆虫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学会绘画和手工制作昆虫。
2. 难点:如何表现昆虫的细节和生动形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昆虫的图片、范画作品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昆虫的特征和形态。
2. 讲解:教师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如翅膀、触角、腿等。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昆虫的方法,重点讲解如何表现昆虫的细节和生动形象。
4.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主绘画和手工制作自己喜欢的昆虫。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运用其他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昆虫,如剪纸、泥塑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昆虫主题的展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作品,关注学生在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表现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收集昆虫标本,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十、课程总结:1. 教师总结整个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昆虫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3.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中班科学优质课精品教案《美丽的昆虫》教学资料
![中班科学优质课精品教案《美丽的昆虫》教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0d46b8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0.png)
中班科学优质课精品教案《美丽昆虫》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科学》第三节《美丽昆虫》。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昆虫定义、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常见美丽昆虫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昆虫基本特征,解昆虫生活习性,认识几种美丽昆虫。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热爱,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昆虫特征及其分类。
2. 教学重点:掌握昆虫基本特征,认识几种美丽昆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标本、图片、视频等。
2. 学具:放大镜、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昆虫,让学生对昆虫产生兴趣。
2. 例题讲解:(3)昆虫生活习性: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解昆虫生活习性,如蝴蝶变态发育、蜜蜂采蜜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话描述昆虫特征。
(2)分组讨论,每组选一种美丽昆虫,介绍其生活习性。
4. 知识拓展:介绍我国特有美丽昆虫,如中华凤蝶、金斑喙凤蝶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美丽昆虫》2. 内容:(1)昆虫定义(2)昆虫特征(3)昆虫生活习性(4)常见美丽昆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种你最喜欢昆虫,并描述它特征和生活习性。
(2)收集有关昆虫资料,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例:我喜欢昆虫是蝴蝶。
它有美丽翅膀,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足等。
蝴蝶生活习性是采蜜、繁殖等。
(2)学生可根据收集到资料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昆虫兴趣较高,课堂参与度较好。
但在讲解昆虫特征时,部分学生对昆虫分类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下节课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昆虫博物馆,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昆虫,加深对昆虫解和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我特别关注昆虫定义、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常见美丽昆虫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昆虫》教学反思美术创作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但在我们的课堂40分钟里,教学一个创造内容,除去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多也只有20-30分钟的自由创作时间,若有时候想讨论的全面些、深入些,恐怕时间就更加不够了。
试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自己想要表现的作品是什么吗?能有时间按照自己的意图完美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吗?就算完成了,我想充其量也只是学生为完成任务快速地赶制应付而已。
所以在上完一堂课后,有很多学生都意犹未尽地说:“老师,我还没画完呢。
”“老师,下节要是还上美术就好了。
”“老师,我可不可以带回家画啊?”可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很难在有兴趣以后保持一个相对教长的时间,更别提在缺乏大家的集体合作以后会有更新的发展,所以,是否能提供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让学生在共同的创作中细细去体会呢?在法国,为了使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育部门提出了三条原则:⑴凡是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在室内进行;⑵凡能通过社会和自然界可以掌握的东西,绝不停留在书本上;⑶凡能观察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绝不观察停止不动的静物。
他们认为,社会和大自然就是艺术教育的课堂。
因此,他们经常鼓励教师带学生外出郊游、参观、访问,在社会实践中接受艺术教育。
在中国一节课40分钟内,这一切很难想象可以做到。
课时的宽松完全可以随时开放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直观地学习美术,将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
甚至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生自己愿意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但在教材中缺乏的实用美术内容。
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在进行英语长短课时的研发,那么,我们是否能参照这样的课时,针对艺术创作的特性,增加一个课时,将一个星期的美术课集中在一次两课时连起来上,有条件的话最好像德、美等国家一样,一上就是半天,这样,我们就有充足的机会深挖我们的教材,也有机会创造更好的艺术创作场地。
美术创作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但在我们的课堂40分钟里,教学一个创造内容,除去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多也只有20-30分钟的自由创作时间,若有时候想讨论的全面些、深入些,恐怕时间就更加不够了。
试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自己想要表现的作品是什么吗?能有时间按照自己的意图完美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吗?就算完成了,我想充其量也只是学生为完成任务快速地赶制应付而已。
所以在上完一堂课后,有很多学生都意犹未尽地说:“老师,我还没画完呢。
”“老师,下节要是还上美术就好了。
”“老师,我可不可以带回家画啊?”可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很难在有兴趣以后保持一个相对教长的时间,更别提在缺乏大家的集体合作以后会有更新的发展,所以,是否能提供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让学生在共同的创作中细细去体会呢?在法国,为了使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育部门提出了三条原则:⑴凡是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在室内进行;⑵凡能通过社会和自然界可以掌握的东西,绝不停留在书本上;⑶凡能观察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绝不观察停止不动的静物。
他们认为,社会和大自然就是艺术教育的课堂。
因此,他们经常鼓励教师带学生外出郊游、参观、访问,在社会实践中接受艺术教育。
在中国一节课40分钟内,这一切很难想象可以做到。
课时的宽松完全可以随时开放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直观地学习美术,将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
甚至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生自己愿意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但在教材中缺乏的实用美术内容。
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在进行英语长短课时的研发,那么,我们是否能参照这样的课时,针对艺术创作的特性,增加一个课时,将一个星期的美术课集中在一次两课时连起来上,有条件的话最好像德、美等国家一样,一上就是半天,这样,我们就有充足的机会深挖我们的教材,也有机会创造更好的艺术创作场地。
美术创作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但在我们的课堂40分钟里,教学一个创造内容,除去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多也只有20-30分钟的自由创作时间,若有时候想讨论的全面些、深入些,恐怕时间就更加不够了。
试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自己想要表现的作品是什么吗?能有时间按照自己的意图完美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吗?就算完成了,我想充其量也只是学生为完成任务快速地赶制应付而已。
所以在上完一堂课后,有很多学生都意犹未尽地说:“老师,我还没画完呢。
”“老师,下节要是还上美术就好了。
”“老师,我可不可以带回家画啊?”可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很难在有兴趣以后保持一个相对教长的时间,更别提在缺乏大家的集体合作以后会有更新的发展,所以,是否能提供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让学生在共同的创作中细细去体会呢?在法国,为了使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育部门提出了三条原则:⑴凡是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在室内进行;⑵凡能通过社会和自然界可以掌握的东西,绝不停留在书本上;⑶凡能观察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绝不观察停止不动的静物。
他们认为,社会和大自然就是艺术教育的课堂。
因此,他们经常鼓励教师带学生外出郊游、参观、访问,在社会实践中接受艺术教育。
在中国一节课40分钟内,这一切很难想象可以做到。
课时的宽松完全可以随时开放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直观地学习美术,将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
甚至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生自己愿意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但在教材中缺乏的实用美术内容。
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在进行英语长短课时的研发,那么,我们是否能参照这样的课时,针对艺术创作的特性,增加一个课时,将一个星期的美术课集中在一次两课时连起来上,有条件的话最好像德、美等国家一样,一上就是半天,这样,我们就有充足的机会深挖我们的教材,也有机会创造更好的艺术创作场地。
美术创作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但在我们的课堂40分钟里,教学一个创造内容,除去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多也只有20-30分钟的自由创作时间,若有时候想讨论的全面些、深入些,恐怕时间就更加不够了。
试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自己想要表现的作品是什么吗?能有时间按照自己的意图完美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吗?就算完成了,我想充其量也只是学生为完成任务快速地赶制应付而已。
所以在上完一堂课后,有很多学生都意犹未尽地说:“老师,我还没画完呢。
”“老师,下节要是还上美术就好了。
”“老师,我可不可以带回家画啊?”可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很难在有兴趣以后保持一个相对教长的时间,更别提在缺乏大家的集体合作以后会有更新的发展,所以,是否能提供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让学生在共同的创作中细细去体会呢?在法国,为了使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育部门提出了三条原则:⑴凡是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在室内进行;⑵凡能通过社会和自然界可以掌握的东西,绝不停留在书本上;⑶凡能观察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绝不观察停止不动的静物。
他们认为,社会和大自然就是艺术教育的课堂。
因此,他们经常鼓励教师带学生外出郊游、参观、访问,在社会实践中接受艺术教育。
在中国一节课40分钟内,这一切很难想象可以做到。
课时的宽松完全可以随时开放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直观地学习美术,将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
甚至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生自己愿意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但在教材中缺乏的实用美术内容。
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在进行英语长短课时的研发,那么,我们是否能参照这样的课时,针对艺术创作的特性,增加一个课时,将一个星期的美术课集中在一次两课时连起来上,有条件的话最好像德、美等国家一样,一上就是半天,这样,我们就有充足的机会深挖我们的教材,也有机会创造更好的艺术创作场地。
美术创作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但在我们的课堂40分钟里,教学一个创造内容,除去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多也只有20-30分钟的自由创作时间,若有时候想讨论的全面些、深入些,恐怕时间就更加不够了。
试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自己想要表现的作品是什么吗?能有时间按照自己的意图完美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吗?就算完成了,我想充其量也只是学生为完成任务快速地赶制应付而已。
所以在上完一堂课后,有很多学生都意犹未尽地说:“老师,我还没画完呢。
”“老师,下节要是还上美术就好了。
”“老师,我可不可以带回家画啊?”可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很难在有兴趣以后保持一个相对教长的时间,更别提在缺乏大家的集体合作以后会有更新的发展,所以,是否能提供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让学生在共同的创作中细细去体会呢?在法国,为了使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育部门提出了三条原则:⑴凡是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在室内进行;⑵凡能通过社会和自然界可以掌握的东西,绝不停留在书本上;⑶凡能观察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绝不观察停止不动的静物。
他们认为,社会和大自然就是艺术教育的课堂。
因此,他们经常鼓励教师带学生外出郊游、参观、访问,在社会实践中接受艺术教育。
在中国一节课40分钟内,这一切很难想象可以做到。
课时的宽松完全可以随时开放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直观地学习美术,将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
甚至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生自己愿意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但在教材中缺乏的实用美术内容。
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在进行英语长短课时的研发,那么,我们是否能参照这样的课时,针对艺术创作的特性,增加一个课时,将一个星期的美术课集中在一次两课时连起来上,有条件的话最好像德、美等国家一样,一上就是半天,这样,我们就有充足的机会深挖我们的教材,也有机会创造更好的艺术创作场地。
美术创作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但在我们的课堂40分钟里,教学一个创造内容,除去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多也只有20-30分钟的自由创作时间,若有时候想讨论的全面些、深入些,恐怕时间就更加不够了。
试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自己想要表现的作品是什么吗?能有时间按照自己的意图完美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吗?就算完成了,我想充其量也只是学生为完成任务快速地赶制应付而已。
所以在上完一堂课后,有很多学生都意犹未尽地说:“老师,我还没画完呢。
”“老师,下节要是还上美术就好了。
”“老师,我可不可以带回家画啊?”可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很难在有兴趣以后保持一个相对教长的时间,更别提在缺乏大家的集体合作以后会有更新的发展,所以,是否能提供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让学生在共同的创作中细细去体会呢?在法国,为了使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育部门提出了三条原则:⑴凡是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在室内进行;⑵凡能通过社会和自然界可以掌握的东西,绝不停留在书本上;⑶凡能观察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绝不观察停止不动的静物。
他们认为,社会和大自然就是艺术教育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