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1)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教师用书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教师用书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d009c80722192e4436f6b2.png)
第一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9页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2)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类型分布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3)特点①无明确的界线.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含义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错误!(2)社会因素错误!导致住宅区的分化(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
特别提示(1)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2)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1.各功能区人口密度的时间差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稠密,夜晚人口稀少;住宅区白天人口密度较小,夜晚人口密度大;工业区白天和夜晚的人口密度变化相对较小.2.楼层高度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楼房的建设成本越高,为降低生产成本,楼房就向高处发展,因而楼层越来越高.3.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等级体系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现已形成了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各具特色、多层次的城市体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0页考点一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1.城市三大功能区特点的比较城市最常见的功能分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其分布形态与特征可对比分析如下:城市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住宅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城市的外缘,与2。
2018-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高频考点试题精练单元测试含解析
![2018-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高频考点试题精练单元测试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099eeb84254b35eefd3447.png)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单选题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户籍人口)、经济(人均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时空分异特征。
下图示意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A.人均GDP波动下降B.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C.非农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D.城市建成区面积2004年达到最大值2.造成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的最可能原因是A.基础设施完善B.技术水平提高C.、生态环境改善D.国家政策实施3.根据四个特征要素年均增长率差异判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A.非农劳动力过剩B.土地供应紧张C.居民购买力停滞D.交通快速发展2007—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收缩”(下图为部分城市)。
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年或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东北地区的黑点已经连成了带状。
有专家认为收缩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多的原因是()①产业结构单一②开发时间较晚③较高的城镇化率④经济面临转型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应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现象,下列措施最适宜的是()A.在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B.优先发展制造业,大力增加劳动就业岗位C.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建设众多公共设施吸引人口迁入D.更新改造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千米以内的市内骑行。
下图为北京某用户用某手机软件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路口附近()A.办公区集中B.住宅区集中C.公交站点集中D.工业区集中7.图中所示的手机软件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RS和GPSC.GPS和GIS D.RS和GIS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7)城市与城市化训练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7)城市与城市化训练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f08b2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2.png)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7)城市与城市化训练题(含答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7)城市与城市化我国东部某市为促进城市进一步合理发展,规划建成了新的城市功能区,下图中①为该市老城区,②③④为城市新区。
据此完成1—2题。
1.城市功能区规划合理的是( )A.M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B.②为重化工业区C.③为中心商务区D.④为高新产业区2.随着该城市新功能区的建成,四个城市功能区人口平均密度增长最快的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城市常住人口不等同于户籍人口,如图示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B.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C.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不断上涨D.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4.自2014年开始,两类城镇化率差异呈减小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户籍管理趋严B.城镇内就业机会减少C.农村人均耕地增多D.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
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如图示意)。
据此完成5-6题。
5.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 )A.湘、鄂、院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B.位于阶梯交界处,山林茂密C.“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D.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6.图示“城市绿心”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 )A.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B.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C.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D.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城市首位度是用来反映地区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的指标,一般用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之比来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2010年的城市首位度(横轴)及其相对于2000年的变化(纵轴)。
据此完成7-8题。
7.根据城市首位度变化特点,对四类省份分类正确的是( )A.类组Ⅰ——高首位度扩散B.类型Ⅱ——低首位度集聚C.类型Ⅲ——高首位度集聚D.类型Ⅳ——低首位度扩散8.甲省可能是( )A.山东省B.辽宁省C.陕西省D.广东省房价收入比是指家庭住房总价与年度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这一指标衡量城市居民购买住宅的支付能力。
2018届 二轮 城镇化要素建模 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2018届 二轮 城镇化要素建模 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0673324b73f242336c5f90.png)
建模六城镇化要素建模(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2017·吉林长春三模)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法国的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导致其市区过度膨胀,市郊停滞衰落。
1965年,巴黎开始进行从市区向市郊的统一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
据此回答1~2题:1.1960年,巴黎城市发展的特征可能是( )A.城市经济发展缓慢B.郊区人口大量增加C.郊区基础设施落后D.市区交通发达畅通2.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巴黎城市规划的措施是( )A.完善市区与郊区间的交通B.市区第二产业全部转向郊区C.实行优惠政策让人才入城D.更加侧重市区基础设施建设解析:1.C 2.A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法国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由此判断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人口集中于市区,交通拥堵。
而“郊区停滞衰落”,说明郊区基础设施落后。
第2题,依据材料信息“1965年,巴黎开始进行从市区向市郊的统一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可知重点向郊区发展,所以应该加强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向郊区引入人才,并完善市区与郊区的交通运输条件,所以选项A正确。
(2016·河北唐山二模)下图是我国太行山脉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
据此回答3~4题:3.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A.沿黄河分布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C.沿山麓地带分布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4.太行山脉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中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解析:3.B 4.C 第3题,由图可知,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主要沿铁路和河谷(汾河河谷)分布。
第4题,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中西侧一线,主要沿山麓地带分布。
这里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侵害。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形成城市较早。
2018年 二轮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答案
![2018年 二轮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e373c9240c844769eaeea4.png)
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限时训练]一、选择题(2017·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1~2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东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老年人口占比高,A项正确;贵州、甘肃、云南等中西部地区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较高,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低,B项错误;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农村、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均不到7%,没进入老龄化阶段,C项错误;吉林、黑龙江、辽宁城镇老龄化现象比农村明显,D项错误。
第2题,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高。
结合我国国情可知,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经济落后,劳动力大量外迁所致,故B项正确。
答案:1.A 2.B(2017·深圳市二模)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是反映我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这一显著差异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下图示意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总量(2020、2030年为预测)。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 )A.全国范围内趋向均衡B.东南半壁趋向均衡C.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D.西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4.下列原因中,最可能导致202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的是( )A.全国人口数量减少B.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C.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D.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解析: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人口迁出较多的省份多分布在中西部的人口大省,人口迁入较多的省份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东南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答案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eb6fdc58f5f61fb7366618.png)
第一部分专题六单项选择题(2017·湖南怀化第四次模拟)2016年11月11日CCTV报道,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全国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或者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在家但是没有监护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共有9020万人,比2013年锐减5200万人。
从区域分布看,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锐减,主要原因可能是( D )A.人口出生率降低B.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C.城市化水平提高D.城乡差距缩小2.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C )A.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B.中西部地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C.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D.中西部地区资源综合开发不足3.关爱留守儿童是每个人的责任。
要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D ) A.中西部地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B.中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C.提高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D.加大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综合开发【解析】第1题,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含义可知,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扶持农民返乡创业,城乡差距缩小,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而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锐减。
第2题,我国中西部省份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人口外流数量较多,导致出现较多的农村留守儿童。
第3题,留守儿童问题是由经济原因产生的,所以只有通过发展经济才能解决问题。
结合中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大中西部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中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草的政策、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并不能很快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高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会加重留守儿童问题。
(2017·河北衡水中学信息卷二)洛伦兹曲线图中代表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分布越均衡,下图为山东省1953~2010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据此完成4~6题。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七微专题讲义试卷(23份) 人教课标版8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七微专题讲义试卷(23份) 人教课标版8](https://img.taocdn.com/s3/m/c9d3501dee06eff9aef8073a.png)
微专题18 城市化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不断增加;其中,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
3.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秩序混乱等。
(2017·张家口上学期期末)目前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使得中国的城市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
下表示意过去25年和未来25年中国城市面临的压力(以过去25年的压力为1)。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中国城市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城市化进程( )A.快于经济发展速度与工业化进程B.与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不相适应C.滞后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D.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适应2.解决中国城市化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措施是( )A.推进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型的城市化B.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C.立足资源环境优势,促进小城市快速发展D.控制大城市规模,避免城市群的形成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水、土地、能源、生态等资源压力较大,这说明中国城市化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城市化进程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适应。
第2题,通过上题分析可知,中国城市化亚健康状态主要是环境承载力过大,所以解决的有效措施应该从减轻环境承载力上下功夫,应该积极建设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型的城市。
(2017·河南百校联盟文综)“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下表示意“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数据(单位:km2)”。
据此完成3~5题。
3.清洁的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是( )A.净化各种生产污水B.形成对流净化空气C.提供居民生活用水D.释放热量降低气温4.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 )A.城市市区用地紧张B.城市内涝灾害严重C.城市发展缺少规划D.城市环境质量低下5.与表中其他城市相比,武汉市“蓝化效应”最强,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势低洼,水网密布B.降水丰富,蒸发较弱C.河道弯曲,水流缓慢D.植物茂盛,涵养水源答案 3.B 4.A 5.A解析第3题,城市中水域可能促进空气对流。
2018届二轮+城市化 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2018届二轮+城市化 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900b147cd184254b3535a4.png)
专题19城市化(2017河北沧州期末)下图示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城市化增速变化及预测。
据此完成第1~3题。
1.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与城市人口比重之间的关系是()A.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与城市人口比重呈正相关B.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减慢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变化导致城市人口比重空间差异D.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为正值,城市人口比重上升2.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业劳动力B.政府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C.改革开放促进工业化进程D.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与门槛降低3.2015年之后城市人口比重增速(预测)持续下降,说明我国()A.工业化进程放缓,农业生产比重上升B.渐次进入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社会C.工业部门以资源和资金密集型工业为主D.粮食生产地位下降,园艺业产值比重上升答案:1.D 2.C 3.B解析:第1题,只要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大于0,城市人口比重就会不断上升。
第2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促进工业化进程是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加快的直接原因。
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2015年之后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含预测)持续下降,说明我国城市化进入后期发展阶段,而城市化后期阶段与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社会相吻合。
(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地域结构变化深受经济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导致地价惊人增长,住宅建设向外蔓延;20世纪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崩溃,地价持续下跌,郊区扩张的势头停止,中心区人口增加。
另一方面,自1980年以来,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由此引发的人口问题加剧了东京都市圈的结构变化。
据此完成第4~5题。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京都市圈中心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郊区环境恶化B.中心区交通便捷C.郊区地价上涨D.中心区房价适中5.近年来“工作生活平衡”思想受到推崇,为最大限度实现职住平衡,方便居民就近工作,东京都市圈规划宜采用()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D.楔形模式答案:4.D 5.C解析:第4题,泡沫经济崩溃后东京都市圈中心区地价开始回落,由此引发了城市中心区的住宅建设,带动了诸多价格适中的商品住房供给,这些新增的公共住房和商品住房吸引了不同人群的迁入。
2018届二轮 城市化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2018届二轮 城市化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080ce505087632311212ef.png)
城市化读下表,完成1~2题。
1.甲国最有可能是( )A.美国 B.中国C.巴西 D.英国2.甲国城市化过程中突出的现象是( )A.滞后城市化 B.虚假城市化C.逆城市化 D.城市中心衰落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甲中,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非农业人口增加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C.城市规模增加D.城市等级扩大4.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A.温室效应 B.交通拥挤C.城市内涝 D.住房紧张【解析】3.C 4.C 第3题,由图甲可知,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增加,而耕地面积减少。
第4题,由图乙可知,城市化主要对降水量、径流量产生影响,由于城市化致使地表硬化面积、建筑面积增加,植被减少,降水下渗减少,使降水在短时间汇集,造成城市内涝。
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 D.后期阶段6.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D.轨道交通的发展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城市1987~2013年年平均气温增幅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发展较快的方向是 (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8.该市规划新建钢铁厂,最适宜布局在(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答案】7.A 8.D【解析】第7题,图示信息显示:该城市东北部气温增幅最大,由此判断该地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最多,城市发展最快。
第8题,图中丁处位于盛行西风的下风向,且距市区较远,避免了给城区带来大气污染。
《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研究报告中称:“从1995年到2020年,最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北京申奥的一句响亮口号是“绿色奥运”。
2018届二轮+城市化及其影响 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2018届二轮+城市化及其影响 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69870110a6f524ccbf8598.png)
常考命题点专练6城市化及其影响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广东惠州联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海市远郊人口就业增速快,是因为()A.制造业的外迁B.市区环境污染C.城郊农业发展D.城市用地不足解析:图示远郊区人口比重增加不大,但就业比重增长较快,说明远郊区有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结合城市的发展,可判断最可能是由于制造业迁到远郊,使当地人口就业率上升。
城郊农业多为种植业,其发展一般对就业增长贡献不大。
答案:A2.据图推测,1990~2010年,上海市()A.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B.近郊区失业率上升C.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D.远郊区老龄化加速解析:图示1990年中心城区就业比重最大,而2010年三个圈层就业比重差别不大,说明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
图示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变小,不能体现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无法体现城市是否空心化;从图示信息也不能判断失业率和老龄化情况。
答案:C(2016·海南卷)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
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解析:由材料可知: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可推知其数值越接近1职住越平衡。
结合图例可知四环与五环之间的地区职住比比其他地带更接近1。
2018年衡水名师原创地理专题卷:专题九《城市与城市化》(解析版)
![2018年衡水名师原创地理专题卷:专题九《城市与城市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c2f5c11ed9ad51f11df299.png)
2018衡水名师原创地理专题卷专题九城市与城市化考点27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 (1-7题,11-13题,16-19题,20-22题)考点28 城市区位与城市等级体系 (8-10题,23-24题)考点29 城市化及其影响 (14-15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考点: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易【来源】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全国大联考文综地理试题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单位:km),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现状圈层增长模式双城增长模式新城增长模式市级 3.40 3.50 3.31 6.17区级 1.86 1.95 1.84 1.87综合 2.21 2.33 2.21 2.941. 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A. 现状B. 圈层增长模式C. 双城增长模式D. 新城增长模式2. 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A. 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B. 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C. 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D. 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3. 低碳化城市发展的新建组团,应()A. 距中心城市较远B. 规模较小C. 数量较多D. 做大做强考点: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易【来源】江西省新余一中、宜春一中2017届高三7月联考地理试题图甲为“A城区平面图”,图乙为“人口、产业迁移示意图”,已知图中A、B、C三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温习第四部份考前特训篇专题二考点九城市化与城市问题检测新人教版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温习第四部份考前特训篇专题二考点九城市化与城市问题检测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d2f50a998fcc22bdd10dd5.png)
考点九城市化与城市问题(2017·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衡阳八中等十校联考)城市化进程包括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进程。
以下图是某地域T1~T4四个不同时期(时刻相同)的土地城市化(城市建成土地面积与总土地面积的比)的进程。
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域土地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T1 B.T2C.T3 D.T4[解析] 此题要紧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可知,在T1时期,该地的城市化建成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0,城市化水平为0,在T2时期,白色区域被城市化占据,而T3时期,灰色区域被城市占据,T4时期三角区域城市化,在T3时期城市土地建成区面积增加最多,速度最快,应选C。
[答案] C2.T4时期该地域土地城市化水平约为( )A.37.5% B.50%C.75% D.87.5%[解析] T4时期三角区域城市化,而只有左上角图例代表的部份仍是农业用地,约占总面积的1/4,因此城市化土地面积为75%,应选C。
[答案] C(2017·河北衡水二模)以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域和发达地域城市人口散布状况。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世界两类地域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域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B.目前发达地域城市化进程仍然专门快C.欠发达地域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域D.目前发达地域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域[解析] 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域比例愈来愈大,在发达地域比例愈来愈小,因此以后城市人口增加将要紧集中在欠发达地域的城镇,B项对。
发达地域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例下降,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仍然上升,A、C项错;目前欠发达地域城市化水平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城市人口数量欠发达地域多于发达地域,D项错。
[答案] D4.由图可知( )A.该时期内,发达地域城市化水平下降B.以后城市人口增加将要紧集中在欠发达地域的城镇C.发达地域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域多于欠发达地域[解析] 据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域城市化水平相差最大,A项错;目前发达地域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B项错;欠发达地域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80%,而届时发达国家已接近90%,C项错;目前欠发达地域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域1950年水平,D项对。
2018届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讲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讲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f3481eccbff121dd368395.png)
第二讲城市化基础题组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县的城镇发展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三题。
1.该县境内山脉的主要走向是( )A.东西向B.南北向C.东北—西南向D.西北—东南向2.图中最能反映出该地的( )A.工业化B.城市化C.老龄化D.交通现代化3.目前该地土地利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A.水土流失B.荒漠化C.盐渍化D.耕地减少2015年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7 116万人,比2014年年末增加约2 20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 346万人,减少约1 52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为56.1%。
读1949—2015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B.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远远多于城市人口数量C.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处于逆城市化阶段D.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大部分发达国家水平5.加快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途径是( )A.提高城市房租水平,鼓励农民回乡创业B.适度超前地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C.提高制造业、服务业运输流通费用D.严格限制制造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拉链马路”是指道路挖了填、填了挖,导致马路不断被挖开的现象。
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集中铺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拉链马路”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施工技术先进B.路面开挖难度低C.基础建设资金短缺D.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7.与“拉链马路”相比,综合管廊建设的目的主要是( )A.节约城市建设资金B.拉动相关产业发展C.便于管线的维修和管理D.避免道路反复填挖提升题组下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8.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D.呈减少趋势9.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10.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 )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11.(2016天津滨海六校联考)下图中,若Y表示某小流域不同阶段平均降水量的相对数值,P1—P4依次代表该流域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的各阶段,则X、Z分别表示该流域的( )A.实际平均蒸发量、平均下渗量B.实际平均下渗量、平均地下径流量C.实际平均下渗量、平均地表径流量D.实际平均蒸发量、平均径流量12.(2016北京海淀期末)城市化是对人类影响巨大的社会发展过程。
2018届 二轮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2018届 二轮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d5f6e7c8d376eeaeaa31ff.png)
二、人文地理纵横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2016·北京高考压轴卷)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提法是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
读图,回答1~2题:1.采用“大院式”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主要考虑的是( )A.便于管理B.人口密度大C.地价低廉D.地形平坦2.我国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的转变,将会( )A.增加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B.降低城市商业网点密度C.分散城市功能区布局D.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解析:1.A 2.D 第1题,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采用“大院式”布局的主要为住宅区,这样便于统一管理。
第2题,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能够增加城市中可通行的道路,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从而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
(2017·天津模拟)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在老城区、中心城区以及人流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和部分住宅小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位难求”。
停车难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发展。
据此回答3~5题:3.夜间,下列区域停车最困难的是( )A.老城区住宅小区B.高级住宅区C.医院D.中心商务区4.停车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道路停车收费,增加社会财富B.交通事故增多,影响居民安全C.占用公共空间,节约土地资源D.挤占草坪,影响生物多样性5.针对停车难问题,下列解决方法正确的是( )①提高收费标准②小区建双层停车架③单位将内部闲置车位提供给社会车辆④小区将绿化带改建车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3.A 4.B 5.B 第3题,审题干,此题强调的是夜间,应该是下班后回家“停车难”,所以是住宅区附近,由于老城区住宅小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所以停车场严重短缺,所以A项正确。
【高中地理】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练习试卷(10份) 人教课标版
![【高中地理】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练习试卷(10份)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43e626ba1aa8114431d9c4.png)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是()A.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B.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膨胀,中小城镇发展缓慢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中小城镇发展缓慢,人口增多2.在城市化过程中()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D.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3.下面几组国家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A.阿根廷、墨西哥、法国B.英国、美国、中国C.日本、美国、英国D.阿根廷、日本、英国4.下面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
读图,回答(1)~(2)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2)下列有关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5.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其原因有()①大城市中心区的环境恶化②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③大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变差④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6.下列不属于世界大城市带的是(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北美五大湖区城市带C.欧洲西部城市带D.北美西部城市带7.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人口迁移8.世界上的“城市群”“城市带”大多分布在( )A.南半球中低纬B.北半球高纬C.北半球中低纬D.赤道附近9.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这表明( )A.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B.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有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C.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是城市文明辐射农村的重要渠道D.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镇化10.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A.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加 B.郊区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C.城区与郊区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D.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参考答案:1.答案: A解析:若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则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市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018《单元检测卷》高考地理(人教全国)精练检测八城市与城市化含解析
![2018《单元检测卷》高考地理(人教全国)精练检测八城市与城市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942b2e6c85ec3a87c2c5cc.png)
单元滚动检测八城市与城市化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读“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分布示意图”,有关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B.交通运输的改善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D.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2017·厦门验收)逆风利于飞机起飞和降落。
下图示意某机场及其附近地区飞机起飞时噪声等值线分布。
读图完成2~3题。
2.机场附近盛行风向最可能为()A.西北风、东南风B.东北风、西南风C.东风、西风D.南风、北风3.图中E、F两地分别适宜布局()A.科技园区、乳畜业B.草地、高级住宅C.高级住宅、乳畜业D.科技园区、草地(2016·河南六市模拟)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题。
4.据图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读“德国和日本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图”,完成5~7题。
5.德国、日本的城市等级特点为()①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②德国以大城市为主③日本以中小城市为主④日本以大城市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日本城市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是()A.日本自然条件较为均一B.政府注意分散城市职能C.城市化发展动力不足D.海洋交通运输发达7.从德国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可知()A.高一级城市均位于低一级城市中心B.各级城市分布较为均匀C.大中城市集中分布在莱茵河流域D.德国城市化水平比较低(2017·烟台调研)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
2018-2019学年 人教版地理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高频考点试题精练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 人教版地理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高频考点试题精练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e872afe53a580217fcfe21.png)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单选题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户籍人口)、经济(人均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时空分异特征。
下图示意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A.人均GDP波动下降B.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C.非农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D.城市建成区面积2004年达到最大值2.造成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的最可能原因是A.基础设施完善 B.技术水平提高 C.、生态环境改善 D.国家政策实施3.根据四个特征要素年均增长率差异判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A.非农劳动力过剩 B.土地供应紧张 C.居民购买力停滞 D.交通快速发展2007—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收缩”(下图为部分城市)。
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年或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东北地区的黑点已经连成了带状。
有专家认为收缩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多的原因是( )①产业结构单一②开发时间较晚③较高的城镇化率④经济面临转型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应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现象,下列措施最适宜的是( )A.在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B.优先发展制造业,大力增加劳动就业岗位C.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建设众多公共设施吸引人口迁入D.更新改造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千米以内的市内骑行。
下图为北京某用户用某手机软件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路口附近( )A.办公区集中 B.住宅区集中C.公交站点集中 D.工业区集中7.图中所示的手机软件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RS和GPSC.GPS和GIS D.RS和GIS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
2018-2019学年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详解
![2018-2019学年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6e796d15ef7ba0d4a733bb7.png)
1 / 9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单元训练卷第Ⅰ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完成第1题。
1.从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看,应属( )A .同心圆模式B .扇形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条带状【解析】第1题,从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看,应属不同功能区呈扇形分布在中心区周围,城市空间结构属于扇形模式,B 对。
同心圆模式各功能区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A 错。
多核心模式城市有多个核心区,C 错。
条带状结构各功能区沿河流或交通线等呈带状分布,D 错。
【答案】1.B读北京故宫景观图(甲)、巴黎圣母院景观图(乙)。
完成2~3题。
2.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主要影响因素( )A .自然资源B .气候特征C .地域文化D .地形特点3.北京故宫附近没有形成北京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经济因素B .历史因素C .行政因素D .环境因素【解析】第2题,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其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因此,它位于巴黎市中心,是地域文化的象征。
故选C 。
第3题,北京故宫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因此是我国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所以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
故选B 。
【答案】2.C 3.B环境因素是工业区位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读甲、乙、丙、丁四幅图,完成4~5题。
4.若箭头所示为河流流向,且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则工厂可能是( ) A .电视机厂B .造纸厂C .电镀厂D .炼油厂5.若工厂可对大气产生污染,位于湖南省洞庭湖流域的城镇布局合理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解析】第4题,图中甲图居民区位于河流下游,根据图示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则工厂应不污染水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1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南雄模拟)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商业区B.住宅区
C.工业区D.行政区
2.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
A.养老院B.医院
C.职业学校D.小学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功能区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移入,说明最有可能是工业区。
第2题,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移入该地,将使得该地幼儿增加,因此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小学。
【答案】1.C 2.D
(2017·广东湛江调研)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下表是某城市四个楼盘的相关资料,据此回答3~5题。
3.城市土地开发中实施容积率、建蔽率管制的目的是()
①稳定房地产价格②控制土地使用强度③提高人口密度④增加城市开放空间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4.城市规划中,哪类功能区的建蔽率最低()
A.商业区B.工业区
C.住宅区D.风景区
5.如四个楼盘所规划的住宅单层高相同,则哪个楼盘的楼层数最多()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规划及功能分区。
第3题,由材料可知,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城市土地开发中实施容积率、建蔽率管制的目的与稳定房地产价格和提高人口密度没有什么关系。
故选项C正确。
第4题,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商业区在市中心,地价高,土地利用率高,建蔽率高,A 项错误。
工业区与住宅区,土地利用率高,建蔽率较高,B、C项错误。
而风景区要保留自然风景,建蔽率最低。
故选项D正确。
第5题,四个楼盘中,乙的用地面积最大,容积率较高,建蔽率较小,所以楼层最高,故选项B正确。
【答案】3.C 4.D 5.B
(2017·黄冈八校联考)图甲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
该城市有2 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
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线,穿过该城市多采用高路基(如图乙)或公路涵洞的方式。
读图完成6~7题。
6.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
C.铁路交通D.水运
7.在当时条件下,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A.形成立体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小
B.防城市内涝
C.阻止行人穿行
D.夯实地基,防止地面下沉
【解析】第6题,本题的思路是图文信息中铁路、汉江和2 000多年的历史。
该市位于汉江沿岸,古代水运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选址的一般规律,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7题,铁路经过城区会对城市交通形成干扰,为避免影响城市交通,铁路路基加高,与市内公路相交处建造公路涵洞。
而防城市内涝主要是做好下水道工程;铁路由防护网来阻止行人穿行;而夯实地基,不会采用这种办法。
【答案】6.D7.A
(2017·盐城模拟)下图为印度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右图中最能反映左图PQ沿线地租变化的曲线是()
A.ⅠB.Ⅱ
C.ⅢD.Ⅳ
9.对图中功能区及布局叙述正确的是()
A.化工园区的布局是合理的
B.创业园区的布局是不合理的
C.甲住宅区为高级住宅区
D.该城市的空间结构为扇形模式
【解析】第8题,自城市中心向外围,地租逐渐下降。
通过分析可知,从P到Q,从城市到郊区,先后经过住宅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地租由低到高再降低,所以地租的变化曲线Ⅲ最符合。
第9题,化工园区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段,有严重的水污染,会导致河水受到污染,从而影响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创业园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区,一般会选在邻近高
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图中布局满足这些要求,分布是合理的;甲处住宅区,靠近创业园区,环境优美,最可能为高级住宅区;该城市的空间结构为同心圆结构。
【答案】8.C9.C
(2017·吉林大学附中月考)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
B.乙的地域结构分化最明显
C.丙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甲
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乙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呈正相关
B.等级高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带
C.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有利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
D.城市规模等级模型呈倒金字塔形
【解析】本题组考查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和数目的关系。
第10题,由图例可以看出,甲属于地区中心城市,丁属于乡镇,甲的服务功能大于丁,A项错误。
乙属于县城,它的地域结构分化不如甲明显,B项错误。
丙位于沿海,某项服务功能(如旅游、渔业等)可能超过甲,C项正确。
丁作为乡镇不可能在服务范围上大于乙县城,D项错误。
故选C。
第11题,城市规模越大,数量越少,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呈负相关,A项错误。
等级高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中心地带,B项错误。
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有利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C项正确。
城市规模等级模型呈金字塔形,D项错误。
故选C。
【答案】10.C11.C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6分)(2017·河南省实验中学模拟)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读某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C地是________(功能区)。
(2)比较A、B两地地价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3)评价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规划。
第(1)问,甲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C 地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
第(2)问,两地地价差异的成因应主要从两地位置和环境差异方面分析。
第(3)问,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城市环境。
【答案】(1)住宅用地商业区
(2)B地地价较高。
原因:B地既靠近市区,又靠近风景区。
(3)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
13.(30分)(2017·德州模拟)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试简述其理由。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
【解析】第(1)题,公共事业用地主要指公共服务事业的用地,如政府、文教、医疗等;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住宅用地。
第(2)题,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广,交通要求高,一般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边缘及主要交通沿线。
第(3)题,化学工业污染水源和大气,一般布局在河流下游和盛行风下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或与季风垂直的郊外。
第(4)题,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方案都有利有弊。
从交通、基础设施、环境、用地等方面对比。
【答案】(1)文教住宅
(2)①临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
(3)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
(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方案一: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
方案二: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