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中礼貌用语和称呼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解答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一、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禁忌情况1. 礼貌用语的差异:中英两种文化中,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人在询问别人的年龄、婚姻状况等私人话题时会被认为是不禁忌的;而在英国文化中,这样的问题往往被认为是冒犯他人的。

此外,在英国文化中,先的人可以用You来称呼晚的人,但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使用您这个词。

2. 饮食习惯:中英两国的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鸡肉”通常被称为“chicken”,而在中国文化中,“鸡肉”会被称为“live chicken”,这被认为是不禁忌的。

另外,在英国文化中很常见的吃猪肉,但在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教文化中,是严格禁忌的。

3.宗教信仰:中英两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国,谈论宗教话题并没有那么敏感。

然而,在中国,由于个人宗教信仰的问题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所以谈论宗教问题往往被认为是禁忌的。

二、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的原因1.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英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导致了禁忌观念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对长辈的尊敬和关心往往是被鼓励的,而在英国文化中,过分关心他人的私人事务会被认为是冒犯的。

2.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中英两种文化中的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中文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吉利的词语,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尊重。

而在英语中,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被认为是虚伪的。

三、跨文化交际中解决中英禁忌的方法1.尊重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和理解是最重要的。

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尽量避免触碰对方的敏感点,展示对对方文化的尊重。

2.学习和批判性思考:不断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禁忌和差异,不只是表面地接受和遵循其中一种文化规范,还要批判性地思考,并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禁忌是可以变化的。

3.沟通和妥协: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学会解释自己的意图,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同时,也要学会妥协,尽量迁就对方的文化规范。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摘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被不同的民族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而礼貌用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工具,应该被学习者认识和了解。

本文列举了一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的差异,尤其是从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道歉、对赞扬语的应答五个方面的异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引起注意以运用于实践,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原则;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A Brief Talk about Different PolitenessPrinciple of Cultural ExchangeAbstract:Language as a tool for cultural exchange, has been given the different ethn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urtesy as a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particularly in the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by learner. This article lists some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f five aspects including addressing, greeting, acknowledgement, apology and response of the complim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applying practice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principle; appellation;greeting; acknowledgement;apology;response of the commendation语言学习的范围很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法学习,还要注重母语与外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在不同文化中,礼貌用语是人们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文和西方语言中的礼貌用语有许多不同之处,反映了这两种文化对礼貌和人际关系的不同理解和重视程度。

下面对中西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称呼方式。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先生”、“小姐”、“阿姨”、“师傅”等称呼方式,这种称呼方式较为尊重和礼貌。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名字来称呼对方,例如“John”、“Mary”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在对待他人称呼方面的不同习惯和文化观念。

第二,问候语。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你好”、“您好”等问候语来打招呼并表示尊重。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常用“Hello”、“Hi”等简短的问候语,这种表达方式更加直接和随意,不太关注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对问候的不同态度和方式。

道歉和感谢。

在中文中,道歉和感谢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人们常用“对不起”、“谢谢”等表达自己的道歉和感谢之情。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如“I'm sorry”、“Thank you”等。

但西方社会对于道歉和感谢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如中文社会。

这可能与中西方文化对于人际关系和台风的不同态度有关。

第四,告别语。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再见”、“回头见”等告别语来表示离开和期待再次见面。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常用“Goodbye”、“See you”等简短的告别语。

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中西方人们对待离别和见面的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

中西礼貌用语在称呼方式、问候语、道歉和感谢以及告别语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在礼貌习惯、人际关系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了解和尊重他人的礼貌用语是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好关系。

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

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

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工具,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使用英语时往往会出现语言差异,这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难题。

首先,语音和语调上的差异是英语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于发音的习惯和语调的处理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英国人倾向于使用清晰而准确的发音和抑扬顿挫的语调;而人则更加注重语速和流利度,通常发音较为模糊,语调也较为平稳。

这种差异容易导致双方在交流中产生误解和困惑。

其次,词汇和用法上的差异也是英语跨文化交际中需要面对的难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于同一个概念或者物品的称呼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英国人称电梯为“lift”,而人则称之为“elevator”。

此外,英语的用法和习惯也会因文化差异而不同。

比如,在英国人眼中,“Sorry”不仅仅是一种道歉的表达,还可以用来表示礼貌和客套;而在人的口中,用“Sorry”来表示礼貌会显得不自然。

这种差异容易让人在交流中感到困惑和尴尬。

最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会影响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表达和理解。

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观念,因此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人普遍注重“面子”和尊重上级,因此在交流中可能会使用更多的委婉语和谦虚语;而人则更加直接和坦诚,注重个人表达和自由。

这种差异容易导致双方产生误解和冲突。

为了克服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俗和礼仪。

其次,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学会接纳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最后,积极沟通和解释,及时澄清误解,以避免交流中的问题进一步扩大。

总之,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适应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沟通,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语言的语用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语言的语用差异分析

0 rg t Df rne o P i L g aei n l a dC iee .P ama c i ec f O t aU g nE g s n hns i e s le n i h d r glt cl rl o ui n rut a C mmu i t n n e u nci ao
CUIL i
乙: 干嘛这么客气啊, 你能来我就很高兴, 下次可别这么破费了!
( 称呼语的语用差异 三)
汉语称呼系统极为丰富和复杂, 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礼貌习惯。如中国文化提倡“ 尊老爱幼” 的美 德, 体现在称呼语中就是把人的年龄、 辈份带人称呼语, 老王” “ 如“ 、老先生” “ 、老师傅” 等。在许多情况 下,老” “ 字常常委婉地表示资深历练, 有威望地意思, 听来既亲切可人又文雅有礼。英美人却很避讳 “l 一词, 。” d 通常借用其它的词来婉转地表达“ 老年” 这一概念, Hm f au ( 如 oe r l 养老院)a au c - od t s 、 dl o n t m mn ( ui 老人区)s i cin( y t 、 n ri es资深公民)E eH sl老人团) eo t z 、l r o ( d t e 等等。另一种汉语的称谓形式用在人 的头衔、 管制或职位上, 如黄经理、 王处长、 陈主任、 马局长等。但人们几乎听不到西方人会称呼别人 B - u
立的英美人的饭桌上却常常遭到一句“ e y r ” 冷遇” H p os 的“ l u e r i 。在西方人看来, 中国人的宴客方式干预
了个人自由, 而他们简洁随意的招待却是真诚的友善和礼貌。
2收受馈赠 、
中国自古就注重礼尚往来。中国人送礼很有讲究, 礼物通常名目繁多且较为贵重。西方人一般不 送重礼, 多注重礼物的纪念意义和文化品位, 且包装精美。当得到了朋友精心准备的礼物的时候, 东西 方人的反应同样是截然不同的。英美人接受礼物时其话语多为表示对礼物的赞美之情。如 :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摘要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用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其涉及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在礼貌用语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例如在称呼方式、道歉方式以及感谢方式等方面。

本文首先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礼貌用语的概念以及意义,然后分别从称呼方式、道歉方式、感谢方式、客套话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礼貌用语差异进行详细比较,并分析了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最后,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礼貌用语的误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用语;英汉文化差异;称呼方式;道歉方式;感谢方式;客套话AbstractPoliteness langu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 which involv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 culture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politeness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such as the way of addressing, apologizing and expressing gratitude. This paper first explores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politeness languag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and then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politeness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in terms ofways of addressing, apologizing, expressing gratitude, and polite language. analyze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behind it. Finally, how to avoid the misuse of politeness langu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proposed.Key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language;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ways of addressing; ways of apologizing; ways of expressing gratitude;polite language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交际方式。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称谓语的对比翻译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称谓语的对比翻译

营 业 员 、 摩 师 等 , 般 后 面 加 上 同 志 一 词 , 成 尊 称 。 个 别 按 一 变
职 业 称 呼之 后 还 可 以 加 上 师 傅 一 词 。社 会 中 绝 大 多 数 人 都 有
自 己相 对 的 定 位 和 特 定 的职 衔 称 谓 英 美 人 受 “ 等 性 ” 系 平 关 影 响 较 大 , 此 英 语 中 的职 衔 称 渭 局 限 性 很 强 , 般 不 用 作 称 因 一
n p e ne e c u i , u b n , i ) 几 个 修 饰 词 ( ra , e h w, ic , o s h s a d w f 和 n e get g a d se , af f s ,e o d i— lw) 可 以 反 映 所 有 的 辈 rn , tp h l i t s c n ,n a 就 ,r 份、 同胞 、 缘 关 系 ( 榕 培 , 9 7 1 2 。 而 汉 语 的 亲 属 称 谓 血 汪 19 :0)
交 际 的产 物 , 映 着 该 民族 的 风 俗 和 文 化 。本 文 从 跨 文 化 交 反 际 的 角 度 , 过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中 称 谓 语 的对 比 , 讨 英 汉 称 谓 通 探
语“ 值” 等 翻译 的 可 行 性 。
1 跨 文 化 交 际 中英 汉 称 谓 语 的 分 类
军 职 可 单 用 。另 有 一 些 只单 用 的如 wa e ,o ,o d c r i rb y cn u t 等 t o 称 谓 , 含 一 种 卑 微 低 下 的 含 义 , 能 加 姓 或 名 。总 的 说 来 , 隐 不
汉 语 的职 衔 称 谓 比英 语 要 广 泛 复 杂 得 多 。 1 2 2 姓 名 称 谓 姓 名 称 谓 就 是 双 方 以 对 方 的 姓 名 相 称 。 ..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毕业论文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毕业论文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摘要礼貌是人类文化的普遍现象,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它不仅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准绳,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标志。

文明古国中国和西方处于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道德价值观,风土人情等等,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其礼貌用语的使用差异。

本文将从文化价值角度对中英两种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使交流顺利进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礼貌用语;英语;汉语;差异对比绪论礼貌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在人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它以巨大的力量促使人们按照本民族的习惯进行交际。

即使是许多有文化有教养,知道入乡随俗的人也难以摆脱文化习俗的羁绊,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意无意的触犯对方的禁忌,造成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人们能否冲破各自文化的约束去领略认可,或接受其他文化中多重且隐蔽的特性。

为了顺利融洽的进行交际,除了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遵守“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佛”的礼仪,规范,更重要的还应重视移情,不管是说话人还是听话人,在认知心理上都要乐于接受对方d 的不同文化,想方设法去理解对方的用意。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会轻松地发现,英汉两种语言的礼貌用语存在很大的不同,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英称呼语的文化差异中国人较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称呼要讲究“长幼尊卑贵贱”之分,体现出一种权势倾向,是垂直社会关系的标志。

而英语国家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崇尚对等式称呼,表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 。

(一)、姓名。

比如,在中国,下属不能叫上司的名字,学生不能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孩子不能直呼父母的名字。

否则就会被认定为没有礼貌,缺乏教养。

而英语文化中的称呼语注重双方亲近,表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

在英语国家,一般来说,不论对方年龄多大,地位和级别多高,人们更愿意直呼其名,以示亲近。

日常交际用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日常交际用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日常交际用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1.称谓用语称谓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关系的认定,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称谓词语的数量和指称的范围各有特色。

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称谓的使用差异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在称呼问题上,中国文化一直认为年幼的必须尊敬年老的,这可能与我们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有关。

称呼比自己年长的人时,我们常常说老王、王老、老爷爷、老奶奶等等,因为“老”字在中国代表着见多识广,足智多谋。

但在西方文化中,除了在论文范文非常正式的场合下称先生、女士、夫人之外,认识的人之间往往直呼其名,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老师和学生之间都可以这样,他们认为这样是关系亲密的表示,尤其是年长者,如果你在他们的姓之前加上“old”,他们往往会非常生气,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暗示着你认为他们身体虚弱,风烛残年,失去活力,他们更希望你称呼他们的名字。

七、八岁的孩子称呼自已的爷爷、奶奶“Tom,Susan”在西方人看来是非常亲切的,可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是不可思议。

这将会被视为没有教养,是无论如何不能被接受的。

另外,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尊称的词很多,早些时候最通用的是同志、师傅等等,不论男女,都可以这样称呼;在西方文化中,尊称的通用形式为“Mr.”、“Mrs.”、“Miss”、“Sir”、“Madam”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先生”、“女士”、“小姐”等国际通用称谓语使用逐渐频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化对我们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

2.礼貌用语不懂英语习俗的人也知道在需要表达感激之情时需要说“Thank you”。

但他们却不知道许多其它场合也该说声“Thank you”。

例如,晚会上,一位美国人用这样的话来赞美一位中国女性:“That’s a lovely dress you have on.”她可能立即回复到:“No,no,it’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而这样的答复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他会认为女士认为自己缺乏审美能力,无法鉴别漂亮裙子和普通裙子。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

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摘要:使用礼貌语是不同的社会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然而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制约,英汉礼貌用语也有所不同。

本文试从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礼貌原则入手,通过对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期望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误解和文化冲突,使说话者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礼貌语、语用差异、跨文化交际Pragmatic Discrepancies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 and Englishfrom the Poin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Abstract:The use of politenes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various societies and groups, and it is the mark of human social civilization.However, affected by different cultures, politeness ha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iming at reducing misunderstanding and cultural conflict and promoting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different principles of politeness, contrasts the pragmatic discrepancies of politeness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Key words:politeness;pragmatic discrepancie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英语礼貌原则美国语言学家Grice提出了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

跨文化角度下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研究

跨文化角度下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研究

跨文化角度下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交礼仪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跨文化交流的效果和深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国和英国,分别作为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代表,其社交礼仪差异显著。

本文旨在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中英两国在社交礼仪方面的异同,以增进对两种文化的理解,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推动中英两国在社交场合中的和谐互动。

我们将围绕见面礼仪、餐桌礼仪、礼品赠送、言谈举止等关键方面,逐一剖析两国文化中的社交规范与习惯,以期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图景。

1. 简述社交礼仪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社交礼仪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社交礼仪不仅是一套行为规范和交往准则,更是文化认同和社会和谐的体现。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差异往往成为交流中的障碍。

了解和尊重他国的社交礼仪,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减少误解和冲突至关重要。

在中英两种文化背景下,社交礼仪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

中国文化注重礼貌、谦逊和尊重长辈,而英国文化则更强调礼貌、绅士风度和个人隐私。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也影响着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表现。

对中英社交礼仪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通过比较中英社交礼仪中的具体行为、语言表达和习俗规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社交礼仪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通过对比研究中英社交礼仪,我们可以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2. 提出研究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的目的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交礼仪成为影响跨文化交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英汉礼貌用语是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合适的礼貌用语可以提高交际效果,增强交际的温馨和友好。

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和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有时在跨文化沟通中使用礼貌用语容易产生语用失误,影响交际效果。

本文将针对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进行分析和讨论。

英文中与中文中的敬语英语中,专门用于表示尊重的敬语很少,故而英语中的敬语使用比较简单。

通常的形式是将对方的姓名前缀上Mr/Ms/Miss,以示敬意。

至于更高级的敬语,就有“Your Excellency”、“Sir”、“Ma'am”等,但是具体应用时要根据情境和对方的身份来确定。

反观中文,则是相当注重敬语的使用。

中文的敬语包括“您/你”、“敬爱的”、“尊敬的”等等词语,在正式的场合,还要按照对方的职务或地位不同而有相应的称呼,如先生、女士、老师、医生、教授等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注意语用失误,误用敬语通常都会在对方听来很怪异,并可能对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当英语母语者用“You”称呼中文非敬语You或者“You guys”来称呼中国的朋友们,听起来是比较随便的。

而当中文母语者用“君”称呼外籍老板或上级时,“君”在中文中是一种古老的敬称,用在跟尊贵的人物交流时是表示崇敬之情,但在跟外国人谈话时却不见得恰当。

这就是因为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君”这样的敬语在平常的生活中是不常用的。

因此如果跨文化交流中必须使用敬语,就需要了解具体的用法及其文化背景,才能避免出现语用失误。

除了敬语之外,礼貌用语也是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之一。

在英文中,礼貌用语脱了标准的“hi”、“hello”、or“how's it going?”等。

当然,在正式的场合当然会使用其他的形式表达礼貌。

不过,总体来说,英语中的礼貌用语并不是很复杂。

相比较这点,中文礼貌用语的应用要显得更为严格,包括简单的“你好”、“谢谢”、“不好意思”、“请问”等,它们的使用基本上平常用于交际中,而且各有它们的特定情境和发音。

论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

论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

2020年第14期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换句话说,指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在交流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何兆熊2000)。

文化相异,对礼貌的要求也会有差别存在。

中西方因为文化、价值观和民族心理的差异,致使在对自己的礼貌言行进行表达的时候,会采用相异的方式。

而这种差异会对我们的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

因而,我们要对英语和汉语关于礼貌用语的不同进行比较,以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避免礼貌用语的使用失误,从而有助于交际者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一、英汉“礼貌”概念的不同渊源(一)英语中“礼貌”的历史由来在英语中,“礼貌”是不断变化、推陈出新的。

“礼貌”(politeness)与“城市”(city)、“宫廷”(court)有相近的意思。

从词根角度来看,politeness,polite 与polis,polit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polis和politeia派生出这两个词根,有着城市或者城市的管理(city or government of city)的内涵。

与此同时,单词urbane,courteous和civil是polite的同义词,最初指的都是城市中或宫廷中的人们的谈吐行为。

何兆熊(2000)认为:“诸多学者已经证明,礼貌和城市、宫廷之间也存在着必然联系。

”(二)汉语中“礼貌”的历史背景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礼貌”起源于孔子的“礼制”,属于儒家思想,是儒家推崇的重要思想。

“礼”起源于春秋末期,由于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孔子为了维护社会的等级制度及社会安定,提出“礼制”思想,此时的“礼制”并非礼貌(顾曰国1992)。

《礼记》是西汉戴申编纂的,其中有这样的语句:“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这意味着当时“礼”已经含有“敬意”“尊敬”等“礼貌”含义。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和问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和问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和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和紧密。

但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和问题常常会成为阻碍和障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和问题。

一、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核心,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词汇、语法结构、发音等都存在差异。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差异常常会成为一个问题。

比如,中国人夸奖别人时会说“你真是太好了”,而美国人可能直接说“你很棒”,如果两者沟通时不知道这些差异,就容易造成误解和不必要的尴尬。

二、行为方式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行为方式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比如,在西方国家,人们常常倾向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和独立精神,而在一些亚洲国家,人们则更倾向于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方式,就容易产生误解和隔阂。

三、时间观念差异在中国,时间观念相对比较强,人们通常会非常注重时间的守约。

而在一些东南亚国家,时间则被视为一种流动的概念,不是很注重时间的精确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能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容易产生误解和不必要的矛盾。

四、礼仪和礼节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礼仪和礼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在中国,人们通常不习惯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而更倾向于使用敬语和称呼。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随意称呼对方的名字。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对方的礼仪和礼节习惯与自己不同,很容易造成尴尬和不必要的冲突。

五、思维方式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其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中国,人们通常喜欢通过暗示和微妙的暗示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更倾向于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能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和不必要的误会。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和问题十分复杂和深刻。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矛盾,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避免将自己的文化观念强加给对方;同时,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也应该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文化适应能力和文化包容性。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差异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差异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差异中西不同文化中的礼貌原则在其内涵、方略及侧重点上大相径庭,这些差异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展开; 文章列举了一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的差异,尤其是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道歉语的异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引出注意以运用于实践,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称呼语问候语一、引言Geoff Leech(1983)提出礼貌原则是一系列解释在会话交流中如何运用礼貌的规则。

他定义礼貌是建立和保持礼让的行为模式,即在社会交流中,参与者在一种相对和谐的环境中参与互动的能力。

由于文化差异,这些原则会因内容、重点和策略而不同,并且有时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比研究礼貌原则,以便获得更有效地沟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对什么是礼貌,什么是没有礼貌作出判断。

例如,在早上,对跟你第一次见面的人问候早安是礼貌的,而询问西方人的年龄是不礼貌的; 称呼西方人的名很可以的,但直呼中国人的名则是不恰当的。

由此推断,礼貌原则称呼,问候,感谢,道歉等许多方面是不同的,有待我们探讨和研究。

二、差异调查(一)称呼语在沟通中,如何根据个人的身份、地位、社会角色来称呼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维持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重要方式。

在一种语言文化中,有些称呼是礼貌、诚信的,但是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却可能不被接受。

因此,我们必须在不同语言文化中对称呼原则加以关注和解释。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姓氏和名字?我们都知道,中西方人名都由两部分构成--姓和名。

但姓名的顺序和用法是不同的。

在中国,姓第一,名随后,但在西方,这一顺序正好相反,例如:黄(姓)立行(名); Linda Jane(名) Chapman(姓)。

因此,我们必须非常明确英文的姓和名分别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如何称呼。

在中国,对于名为李毕菽的人,最普遍的称呼有李师傅,李先生,李毕菽,毕菽或菽;在西方,对名为Andrew Lewis的人通常称为Mr. Lewis,Andrew和Andy。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doc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doc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一、前言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

学者徐一平在《英汉礼貌用语的文化迁移》中指出,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仅体现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之中,更反映了深刻的民族底蕴和民族特点。

而礼貌用语,是在人们长久以来普遍遵循的礼貌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必不可少的食粮,也是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素质。

[3]基于对礼貌用语的研究,有利于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和人们的心理特征,对言语交际活动的实际、顺利完成具有积极意义,由此人们的交际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3]他认为等级观念与平等观念、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等是文化迁移在礼貌用语上的作用因素。

另外,礼貌用语凝聚了民族的生命力,反映了民族的风俗历史、思维方式、生活背景等。

因此,跨文化背景下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具有提高交际质量和效率、避免语用失误的重要价值。

[3]孙静,肖建安在《汉英礼貌用语的文化理据探析》一文中同样指出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选择、使用礼貌用语的差异,因此针对其语用差异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根源。

他们认为,面对这种情况,应当采取适当的策略,确保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过程。

礼貌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素质,尤其在跨文化背景下,我们不自觉的会采用礼貌语言表达,所以真正懂得如何学习语言的人,不仅学习语言知识,还会自觉深入体验其背后文化。

尤其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来讲,探讨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及礼貌用语的使用具有实用价值。

[4]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随着语言学家们对于礼貌原则、礼貌规约的研究深入,中西方学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以格莱茨的合作原则、利奇的礼貌原则、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顾曰国的礼貌原则为代表。

本文基于这些原则,针对跨文化背景下关于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展开分析。

1. 西方的礼貌原则(1). “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莱茨(H.P. Grice)于1975年提出的。

1数量准则:所说的话应该满足并且不超过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礼貌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人与人之间消除抵触、融洽共处、平等合作的基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尽管每一个民族都提倡礼貌,但礼貌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认为是“礼貌”的,另一个民族也许认为是“不礼貌”的。

这在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上有着明显的体现。

本文旨在分析英汉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1. 赞誉准则上的差异。

赞誉准则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行为。

在英语中,被赞誉人礼貌的做法就是遵循Leech 的“一致原则”,迎合对方的赞誉,说声“ Tha nks! ”或“ Tha nk you!”,欣然接受恭维。

而汉语重视贬己尊人准则。

在受到别人的恭维时,总是习惯先否定对方的赞扬,再贬低自己一番,以示自谦,而接受恭维则意味着有骄傲自满的情绪或缺乏教养。

比如:中国人送礼时会说“小小薄礼,不成敬意,请笑纳。

”而西方人则会直接说:“ I hope you like it. ”或“ I think it may be useful to you. ”。

2. 称呼语的差异。

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是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

英汉语言都视见面打招呼为礼貌,而打招呼就得有合适的称呼语。

西方社会由于受平行社会关系和个人本位取向的影响,人们偏爱和崇尚对等式( reciprocal/symmetrical )的称呼类型,体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是一种平等式社会关系的标志。

非家庭成员的称呼通常只要在姓氏前加上Mr. ,Mrs. ,Ms.,Miss 就可以了。

而且在英语称呼习惯表达上,关系越是亲密,越是习惯于直呼其名。

中国人受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和传统伦理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较习惯于非对等式( nonreciprocal/asymmetrical )的称呼类型,体现出一种权势取向,是垂直式社会关系的标志。

在家庭成员中,有叔、伯、姨、姑、兄、弟、姐、妹等表示辈分的称呼语。

口译中礼貌用语和称呼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详解

口译中礼貌用语和称呼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详解

一、口译中礼貌用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对于同中国人交往的外国人来说,要弄清楚汉语的礼貌语言也是够麻烦的了。

究其原因就是英语中很少使用谦词与敬语。

下级给上级写信,可能客气一点,但也没有很多特别的谦词与敬语。

不必考虑对方的年龄、头衔、地位等。

下面是汉、英之间的一些例子:1、汉语中常用的套语刘师傅---Master... 令郎---one’s son丫头---one’s daughter 高见---a good idea贵姓---Your name 久仰大名---I’ve heard a lot about you 哪里,哪里。

---Thank you. 大作---one’s book/article,etc.府上---your home;the place you are from耽误您的时间了。

---Thank you for your time.惭愧,惭愧!---I’m flattered. I’m very much honored.2、寒暄语您好!吃了吗?——Hi! / Hello! / How have you been?上哪儿去啊?——How are you? / How are you doing?It’s a nice day, isn’t it ?回头见。

——See you later / soon.好久不见了。

——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Long time nosee.How have you been for these days?请随便。

——Be at home,please.请留步。

慢走。

走好。

慢点骑。

——Take care.不见不散。

——Be there,or be square.We won’t leave until we see each other,shall we?3、问候辛苦了。

——You’ve had such a hard time. Thank you for your time.你一定很累了。

浅析中西方口头语言交际中称呼的差异【范本模板】

浅析中西方口头语言交际中称呼的差异【范本模板】

浅析中西方口头语言交际中称呼的差异班级:09市场营销系电子商务班姓名:张哲学号:20092507310056引言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随着相互间了解的加深,中西方间的文化交流和冲突也日益增多.口头语言交流作为语言交流的重要形式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本篇文章就取口头语言交流中常见的“称呼”来做出对比和分析。

意在由此更深入的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为以后的跨文化交际铺垫道路.首先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英语中cousin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英语中的“Sir”,译成汉语既可作对老师,警察的称谓也可作为对所有男士的敬称;英语中,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如“Tom.”“John。

”;而在中国,人们喜欢在名字后加上职位词或辈分词,如:xx经理,xx总裁,xx叔叔等;英语中,“you”就是你,“I”就是我,而不像汉语有各种各样的敬语和谦辞。

由以上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汉语把亲属关系,对人的称谓都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职位,并不像英语简单笼统。

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首先看中国方面的原因1.封建等级思想的延续。

中国历经了数千年的封建统治,这种封建社会高度重视血缘关系,亲属关系亲疏,长幼和性别等万面不同,权力和义务也随着出现区别,故称亲属称谓谓区分得严格而细密。

同时由于中国的传统封建思想特别强调等级间的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因此,日常称谓中的敬语和谦辞也被分的特别细致,甚至加上职位词和辈分词,以显示尊重。

2.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影响。

由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就造就了中国富有特色和魅力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在中国,“礼"被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被延续着,同时被延续下来的还有谦虚这一美德。

这两种品质被儒家思想继承的最为淋漓尽致,我们从儒家最为经典的几部著作,四书五经中就能窥其一二,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中的《中庸》正是着重讲述了谦虚这一美德,而五经中的《礼记》更是系统的讲述了礼以及礼的重要性,因此,由于传统文化中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影响,也就早就中国人日常称谓中,敬语谦词的层出不穷和丰富多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随便。

Be at home,please.
、口译中礼貌用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对于同中国人交往的外国人来说,要弄清楚汉语的礼貌语言也是够麻 烦的了。

究其原因就是英语中很少使用谦词与敬语。

下级给上级写信, 可能客气一点,但也没有很多特别的谦词与敬语。

不必考虑对方的年 龄、头衔、地位等。

下面是汉、英之间的一些例子:
1、汉语中常用的套语
I have n 'see n you for a long time. Long time no
see.
How have you bee n for these days?
刘师傅---Master …
令郎---on e s s on 丫头---o ne 'daughter
高见---a good idea 贵姓---Your n ame 久仰大名---I 'e heard a lot about you 哪里,哪里。

---Tha nk you. 大作---o ne 'book/article,etc.
府上---your home;the place you are from
耽误您的时间了。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惭愧,惭愧! ---I'm flattered. I m very much honored.
2、寒暄语
您好!吃了吗?
Hi! / Hello! / How have you bee n? 上哪儿去啊? How are you? / How are you doing?
It 'a nice day, isn 'it ?
回头见。

See you later / soon.
好久不见了。

请留步。

慢走。

走好。

慢点骑。

------ Take care.
不见不散。

---- Be there,or be square.
We won' leave until we see each other,shall we? 3、问候
辛苦了。

----- Youve had such a hard time.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你一定很累了。

----- You must be very tired / exhausted.
辛苦了,先生。

---- (Did you have a ) Hard time,sir?
4、客套用语
劳驾。

借光。

请问。

----- Excuse me./ Can you help me?
愿意效劳。

---- It smy (a) pleasure.
请便。

---- Please yourself.
您(老)先走。

女士优先。

-------- After you./ Ladies first.
里面请。

---- Welcome ./ Come in ,please.
请随便。

---- Be at home,please.
请自己动手。

----- H elp yourself to...
还有比如“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句汉语通常表达的含义是客套、客气;英文则应该表达的是某人的工作、义务,非做不可。

这句话中英结构、表达形式都类似,但实际含义则差异很大。

如果翻译成“Its my duty”显然不合理,应该翻译成:It's a (my) pleasure.
造成中西方礼貌语言差异的原因与中西方文化背景、道德观、价
值观等方面的不同有密切联系,如果把一种文化中的语言使用规则直接搬到另一种文化中去,则往往会造成误会甚至冲突。

中国人与西方
人使用礼貌语言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从不同角度反映客观事实;
B. 从不同的方面体现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
C. 用不同手段表示自己的意图。

二、口译中称呼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一)姓名称呼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可以使用全称来称呼对方,但是值得一提的
是由于在汉语文化中直呼其姓名很多时候都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现象。

在两种语言中直呼其名的现象也是共同存在的。

例如:“李晓梅”可称“晓梅”,“Mary Lee”可称“ Mary”。

汉语中多用于比较熟悉的人之间体现一种彼此间的亲密关系。

但是在英语中直呼其名是很常
见的称呼方式,无论身份地位、亲疏关系、年龄长幼都可以直呼其名,这在中国文化中是难以接受的。

在西方人看来这却体现了彼此间平等、友好、融洽的关系。

英语中还可以直呼其姓,这在汉语中是没
有的现象,汉语中更习惯在姓氏前加上“老”表(示年长、见识广博和具有丰富经验)或“小”来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尊敬。

这正是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思想的体现,而这也是在英语中没有的现象,你决不会看到用“little/old Smith”来对被称呼着表示尊敬,相反“ old"在英语中涉及比较敏感的年龄问题.通常会给被称呼者造成“年老无用” 的感觉
(二)亲属称呼
汉语受到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按照宗亲和姻亲血缘关系及长幼顺序,
对亲属称呼进行了严格划分,以表示亲属之间的亲疏关系。

在英语中则恰恰相反,西方人更多地体现了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文观念,因此英语中的亲属称呼显得简单而且笼统化,往往一个英语中的称呼语要对应好几个汉语中的称呼语。

1.宗亲和姻亲亲属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思想突出,讲究父系传宗接代的正
统血缘关系。

具体体现在父系亲属(宗亲)和母系亲属姻(亲)都各自具有不
同的称呼语。

在汉语中,父系亲属的祖辈称呼“祖父(爷爷)” “祖母(奶
奶)”。

母系则称“外祖父(外公)” “外祖母(外婆)”, 母系亲属明显多
一个“外”字,同样讲究这种父系正统思想的称呼有
“堂兄(哥)/堂姐/堂弟/堂妹(父系同辈亲属)孙‘子/孙女孙
(辈)”,分别对应母系的“表兄(哥)/表姐/表弟/表妹母(系同辈亲
属)”和“外孙,外孙女(孙辈)”。

此外,汉语还包括对祖父母、外祖父母兄
弟姐妹及其配偶的称呼(如“伯祖父/伯祖母(父
系)”“叔祖父/叔祖母(父系)舅‘公/舅婆母(系)”等)、
父母兄弟姐妹的称呼(如父系称呼伯父一伯母,叔叔一婶婶,姑姑
一姑父;母系称呼舅舅一舅妈。

姨妈一姨父)等。

在西方国家,没有这种传统的
守旧思想,并且大家族的血缘关系观念也比较模糊,因此在英语中这类称呼就
显得比较简单.通常是一个英语称呼语对应几个汉语称呼语。

如:“祖父…外
‘祖父”都叫grandpa; “祖母”“外祖母”都叫grandma; “伯父” “叔叔”“舅舅”“姑父”
“姨父”都称为u ncle: “伯母”“婶婶” “舅妈”“姑姑”“姨妈” 都
称为aunt; “堂兄(哥)/堂姐/堂弟/堂妹”以及“表兄
(哥)/表姐/表弟/表妹”用cousin 一词表示即可。

2、中国文化中讲究长幼尊卑,西方文化中提倡人生来平等。

在英语中,亲属称呼与名字结合可以用来称呼长辈,比如“Un cle Sam”“Aunt Rose" “Father Smith”“Sister Linda’ 等。

即使是
两兄弟,也更多的是叫名字。

这在中国文化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汉语亲属称呼属于叙述式,精细、具体、复杂,英语中哥哥和弟弟都用brother英语称呼语中的表现就是称呼语显得较为简单自由。

顶多在前面加上“ old (elder)/little (younger) ”来表示长幼,但是它却
没法区分“大哥和二哥…二‘姐和三姐”等。

(三) 职业、职位及职称称呼差异
汉语中一般可以将职位职称直接用于称呼当中,一般的方式为
“姓+职位/职称”。

就职业上来讲,老师、医生、护士、工程师、律师等在人们心目中比较高尚或者被人们称之为“白领”的职业可以采
用这种称呼方式,如:张老师、王医生等,值得一提的是,像工程师这样的名称较长的职业,人们一般习惯用简化的方式进行称呼,如:李工。

另外,某些职业还可以和亲属称呼结合构成称呼语,如:警察叔叔、解放军叔叔、司机大哥、护士阿姨等等。

就职位上来讲,一般是高职位才会用于这种称呼,特别是管理者,如:王经理、刘局长、李总等,而且在称呼副职的时候常常将“副”字去掉以表示对被称呼方的尊敬,如直接称呼“李副局长”为“李局长”。

就职称上来讲,一般只有“教授”一词用来作称呼比较常见,如:李教授、王教授英语中除了“ doctor ” “ preside nt ” “ mayor ” “ judge ” “ professor”
“ manager”等少数几个职位职称词用于称呼外,一般少用这类词表示称呼,通常情况下是在姓氏前面加上Mr./Mrs./Miss/Ms.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并且在稍微熟悉之后就直呼其名了,这似乎在汉语中是很少见的。

而西方国家的人如果在听到“Teacher Smith Manager
Liu, Engineer Zhang, Boss Yan{等称呼时也同样会觉得不可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