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下—田间肥水管理)
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起作用 ; 晴天下午醮花效果较好 , 在 早 就得不 到必要 的养分 ,就 会出现落花 晨醮花 由于植株表 面结露会使药 液浓 落果 。
度发生变化 , 生药害。 产 三 、 理部 位 处
孟 鸿 菊 ( 3 7 0 重 庆 市 巫 山县 农 业局 ) 64 0
穗 ,后期巧补争大穗大粒 肥的施肥原 则。一般每亩施10 ~ 0 0 5 0 2 0 千克厩肥作 底肥 ,O 1 千克 左右 尿素 、0 1 千 克普 1~ 5 钙作 中层肥 。苗棵生长差 的黄塘弱苗
也 应及 时补 肥 , 后 一般 不 再 追 肥 。 尔 二、 幼穗 发 育 期
减少产量损 失 ,应 根据病害预测预报 及时抓好防治工作 。 在病害流行地区 , 要切实抓好发病初 期喷药防治 ,于破 肚期每亩用7 %三环唑2 ~ O 5 0 3 克或 “ 富 土一 号”0 7 毫升兑水 喷雾 预防穗瘟 , 每 亩用 5 %井 冈霉 素 10 10 升兑 水喷 0~5毫
遇低 温冷 害 天气 可适 当加深水 层 , 精 , 以 形成空粒 , 此时要求有适 宜的水层 保 护幼 穗 , 少 空秕 。 减 灌溉 ,防止脱水 。抽穗后 根系生长停 2肥料 管理 。 群 体不 足 或苗 棵 止 , . 在 活力下降 , 同时水稻最 上部三个节 有缺肥表现时 ,特别是推广精确 定量 间 通 常 无 通 气 组 织 ,后 期 根 系 呼 吸 作
力 的高低 、 肥水 平 、 施 保水性 能 、 稻株 栽培技术 的田块 ,应在抽穗前3 天左 0 长势和天气情况等 因素具 体掌握 。一 右 每 亩 施 用 5 8 克 硫 酸 钾 加 3 5 克 ~千 ~千 般来说砂土 田 、 水 田, 漏 因常有一个 干 尿素作促 花肥 ,抽 穗前 1天左右每 亩 5 干湿湿 间隙期 , 以不晒或轻晒 , 土 施用 3 5 可 而 — 千克尿素作保花肥 , 促大穗 粒 质黏重 、透水性不 良的冷 浸 田或施肥 多 , 确保高产稳产 。 施肥 时应把晒垡时 过多 、 苗棵生 长过 旺的 田则要重晒 , 一 间长短 、土壤供肥 强弱等因素纳入 考
369-教学课件-南方水稻分蘖期肥水管理(精)
早稻基肥与分蘖肥施肥时间和施肥量
表1中介绍了早稻大致的施肥时间和施肥量范围,做到测苗 施肥,即叶色深(叶色卡读数4.0以上)适当少施,叶色淡 (叶色卡读数3.5 以下)适当多施。由于目前还没有养分 缓慢释放的复合肥,生产上应当提倡复合肥既作为基肥施 用,又作为追肥施用,以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率。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根据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计算公式为:
肥料的利用率 氮肥40%~45%、磷肥约24%、钾肥45%~50% 肥料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尿素(46%N) 碳铵(17%N) 过磷酸钙( 12%~17% P2O5) 氯化钾(52% K2O)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例如:某地早稻目标产量为550千克/亩,地力产量为300千克/亩, 即目标产量比地力产量增加250千克/亩。 每亩纯氮(N)用量约为(550-300)/100×1.7/0.4=10.6千克, 折合成尿素为10.6/0.46=23千克,折合成碳酸氢铵为10.6/0.17= 62.5千克。 每亩五氧化二磷(P2O5)用量约为(550-300) /100×0.625/0.24=6.5千克,折合成过磷酸钙为6.5/0.13=50千克。 每亩钾(K2O)用量约为(550-300)/100×1.9/0.48=9.9千克, 折合成氯化钾为9.9/0.52=19千克。
4-19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2、浅水分蘖
“浅水灌溉如上粪,深水淹苗如害病”。秧苗返青后,要浅 水薄灌。深水常沤易形成僵苗不发,影响分蘖。水稻田土壤 持水量为70-80%时,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促进分蘖。 浅水勤灌,可以提高早、中稻田泥温,增加土壤氧气,促进 养分分解,根系活力强,吸收养分快,使分蘖早发、快发, 分蘖健壮。具体方法是田间灌水1次后保持3~5天浅水层,自 然落干,待田面无明水、土壤湿润时再灌水1次,如此周而 复始。南方雨水多而集中,尤其是中稻分蘖期处于梅雨季节, 一旦遇大雨要迅速排水。
新时期水稻种植与管理技术要点
新时期水稻种植与管理技术要点摘要:水稻种植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种植人员需运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科学施肥与灌溉,做好土壤管理工作,定期中耕、除草,为水稻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对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水稻种植;管理技术引言水稻产业存在米质不优,产量不高,生产上秧苗素质不高,肥水药浪费严重等问题,必须采取得力技术措施,加以改进传统的种植模式以扩大规模增效益,笔者就水稻栽培技术与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探讨,达到单产稳步提高和规模化扩大推广,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1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水稻种植的重要性在正式开始种植水稻之前,要将水稻田进行整地,要想后续水稻种植质量高产量大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保障土地的质量。
对于水稻来说,种植田的选择需要在平整又肥沃的土地上,并且种植时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载重土塘精细选哪个耕耙,结合良种的选择和处理,让水稻种植能够更加绿色高产。
为了切实巩固“三农”工作成果,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也应该极强沟通交流,让种植户更加了解优质水稻选种、栽培、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知识。
当前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带领传统农业走向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完成了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耕农种一直都是传统,其中又以水稻为代表,种植历史最为悠久,种植技术也较为成熟。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关系着居民群众的切实生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原料。
2水稻种植技术2.1种子选择在选择水稻品种前,要了解当地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综合考虑土壤肥力、栽培时间和生育周期等。
在水资源较少的地区,应选择抗旱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在土壤肥力较差的,黄土地、或沙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瘠薄田块,适宜种植分蘖能力强的中小穗型品种。
选种时要考虑水稻的成熟周期,太早或太晚均会对水稻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水稻是我们国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是提高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
一、良种选用良种的选用是决定水稻高产的第一步,选用良好的种子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营养失衡等情况。
选用的种子应该有以下要求:1. 品种优良:选用的品种需具有丰产、耐病、耐逆性等特点,如杂交水稻降低了水稻生长期,延迟衰老及重穗低在田间多年展现出优越的产量表现。
2. 一致性好:选用的种子应该外观一致,杂质少,色泽均匀,长势相当,平均水分灰分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衡。
3. 纯度高:选用的种子应该有较高的纯度,即杂质率、水分率、不完善甘粕率、不完整颗粒率等都应该比较低。
4. 生长势强:选用的种子应该生长势强,有抗促生剂、抗早衰剂、抗病抗虫的性能。
二、良田造就1. 土壤选择:水稻生长的土壤要求肥沃、疏松、透气、排水好,选择土壤要求不含盐碱,不含毒性元素,同时要保持土壤湿润度。
种植前应该根据水稻品种的特点和土地地理位置来选用稻田及配合种植。
2. 土壤改良:针对土壤肥力的不足,可以进行有机肥膜铺盖等措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
3. 排灌工程:针对水稻生长要求湿润度和排水好的特点,应该建立并维护好排灌工程,保证水稻正常生长。
三、肥水管理1. 施肥:水稻是一种高营养作物,施肥应该充分考虑水稻种类和生长期特点,循序渐进地施肥,一般分基肥、追肥、微量元素三个阶段。
应该注意施肥条件和肥料遵循科学合理、安全节约的原则,避免肥料浪费和会引起环境污染的不当施肥。
2. 浇水:水稻的水分需求很大,需要在田间遵循节约用水原则,循序渐进地浇水,学会掌握水分快慢、水力满足程度、田间水流量等因素,避免浪费和不适当浇水。
四、深耕细作1. 深翻耕作:水稻生长期不宜移植和靠拍,应该在选好田地后进行深翻耕作。
这样能增加土壤透气性,培养良好的微生物和物理性质,保证水分和肥力供给,同时也减少土地污染和提高水稻品质。
水稻种植田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水稻有着较高的产量,更是我国重要的主食来源,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大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加强水稻种植技术,可以满足人们的食品和安全需求,对促进我国农业长久、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充分利用肥料及光热资源,有利于水稻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与此同时,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经常发生病虫害,运用合理的防控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危害,还能够减小抗性的产生,有利于水稻可持续种植,因此,本文就目前水稻主要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提高水稻提供技术支持。
1.水稻田管理技术要点1.1 水稻田的选择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水稻田要选择年降水量充足、光照充足、肥力均匀、排灌条件好的地块,要求周围环境生态良好,没有任何污染。
在品种选择上要考虑当地的降雨、积温、无霜期等环境因素,以满足当地的种植条件,保证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
种植的水稻选择较强抗性、颗粒饱满、生育期适中、丰产性好的品种。
1.2 水稻田幼苗适时移栽通常情况下,秧苗最佳的移栽时间是30~32日龄之后,在这个阶段的幼苗叶龄平均都在5.5~6.5,此时的水稻幼苗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及抗盐碱能力,健壮的幼苗能够为高产提供良好的基础。
在水稻移栽时,必须确保移栽密度的合理性,合理的密度能够让田间群落结构的合理性增强,创建良好的群体结构,田间通风透光率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光照、温度等资源的充分利用,积累较多的干物质,同时,具体的定制密度还必须把水稻的品种类型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和种植形式。
一般杂交水稻的田间基本苗最少不低于3万株,最多不超过4万株。
1.3水稻田的肥水管理水稻生长过程中对养分需求量较大,需对肥料合理选择,包括肥料种类及含量的选择,对肥料进行合理配置,还应该根据水稻品种、土壤条件及水稻种植制度综合考虑肥料的选择,合理施肥,合理配比各种肥料,达到控肥、控苗、控病虫的目的。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一、选用良种再生稻区:内香6优498、龙优8号、川香优3203 ;非再生稻区:川优6203、蓉3优918、内5优16、蓉3优533、C两优华占、健优388、蓉优1808、蓉18优198、福伊优188、内5优H25、蓉18优1015.二、推广普及旱地育秧技术1、苗床选择。
在2月中旬至下旬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透气,管理方便,排灌条件好的旱地或蔬菜地作旱育秧的苗床地。
按每栽一亩大田净播苗床栽小、中苗面积需12—15平方米,大苗需20平方米以上备足苗床地。
2、培肥消毒。
按1.8米规格开厢,厢面1.2—L3米,厢高5—10厘米,厢长据地形而定,每平方米施腐熟堆肥5 —10公斤、尿素40克、过磷酸钙100—200克、氯化钾40克,多次翻耕使肥土充分均匀于5—10厘米的表土层内,每平方米用3%毒死婢4.5克颗粒剂拌成毒土均匀撒施在苗床,再细欠入土2厘米深的表土层,防治地下害虫,做到精心平整,厢平土碎。
3、旱育保姆拌种。
将精选后的种子在清水中浸泡24—30小时,然后涝出种子,沥去多余水分,以种子不滴水为准,每袋(350克)旱育保姆可拌种1—L2公斤水稻种子,将旱育保姆置于园底塑料盆中,再将浸湿的种子倒入盆中,边倒边搅拌,直到旱育保姆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现拌现用。
播种后,再撒上薄层细土盖没种子,浇水喷湿,保持土壤湿润。
4、苗床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重点是保温、保湿,一般不揭膜,但苗床温度不超过35T时应立即揭膜通气降温,如苗床土干燥发白,应及时补充水分,保持苗床土湿润。
同时在秧苗叶龄L5时,每平方米苗床用2.5克〃敌克松〃兑成1000倍液或用保福斯喷施防治立枯病和青枯病的发生。
种苗三叶期就施肥促窠,练苗控高。
播前2—3天和播后,应撒毒饵等防鼠害。
三、规范栽植积极推行〃嫩秧早植〃种植模式,旱秧早植能促进秧苗早栽快发,缩短缓苗期,提高上林成穗率。
主要采取三种栽植模式。
一是半旱式栽植:按沟填距53—60厘米开沟,填面宽20—23厘米,沟宽33—37厘米,沟深16厘米以上, 做到填平沟直,小苗秧在填面两侧错窝栽植,间窝植双株,窝距13厘米,亩植L5—2万窝;二是超高产强化栽培: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是一项充分挖掘水稻品种潜力,促进水稻增产的新型栽培技术。
开远市优质水稻高效栽培技术
1 秧 田期 管 理
11 苗床 准备 .
苗 床地 选 择排 水 方便 ,背 风 向 阳 ,土 壤 肥 沃 ,疏 松 通 气 .土壤 p 值呈 弱 酸性 或 中性 的 菜 园 地或 半 砂 H
1 . 捂种催 芽 .2 4 用 干 净 麻袋 捂种 催 芽 2 ~ 8h 4 4 ,时 间 长 短 以种 子
236 湿 润 灌 浆 ..
酸 二 氢 钾 22 对 水 7 0k .5 5 g搅 匀 后 喷雾 防治 。揭 膜
后 5 7d每公 顷用 碳 铵 6 0k 、普钙 6 0k ~ 0 g 0 g混 匀后 于 晴 天下 午进 行追 肥 ,并 注意保 持 浅水 层 。
灌 浆 期采 用 间歇灌 溉 ,方法 是 陈水 不 干 ,新 水 不 上 ,即灌水一 自然落干一再灌水 。
露 白为 准 。
1 选用 良种 。适 时播 种 . 5
选择 云 恢 2 0 9 、红 优 4号 、红 优 6号 、丰优 香 占
半 泥 的 田块 .地块无 杂 草 、地 下 害虫少 并 靠近水 源 。
12 床 土标 准 .
等 品种 。播 种 以 3月上 、中旬 为 宜 ;灌 溉条 件 差 、干
旱 秧 秧 田期 易 发病 ,除 做好 床 土 消 毒 工 作 外 ,2
叶 1 期每 平方 米秧 床用 7 %敌 克松 可溶 性粉 剂 1 心 5 .g 8 对水 1 g喷雾 防 治 。 .k 5
拌匀 后 在抄 二道 田时 均匀 撒 施 于 大 田作 底肥 。移栽 后
7 d追 施 分 蘖 肥 .每 公 顷 用 碳 铵 6 0k 、普 钙 6 0 k 0 g 0 g
23 -. 浅 水 抽 穗 5
温 稳定 时选 择在 傍 晚揭 膜 。揭 膜 后 水及 时上 墒 面并 保
水稻返青期肥水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返青期肥水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进入返青期和分蘖期,其生育特点是根系、叶片生长和发生分蘖,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根、攻蘖、争穗多。
在管理上,前期以促为主,后期以控为主,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1)查苗补苗,保证全苗:对一些浮秧、倒秧和缺窝都要进行逐田逐行查看,做好补缺匀苗工作,保证苗全苗匀。
(2)科学管水:做到“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适时晒田”。
插秧后到返青期间不能断水,缺水干旱更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
但是到分蘖终止期或茎叶总数达到预定目标时,应及时排水晒田,晒田的程度应达到:田中不陷脚,四周麻丝裂;黄根深扎下,新根多露白。
当然晒田的迟早和程度要根据田情、苗情而定,对长势旺,泥脚田、冷浸田,底肥足的应早晒、重晒,晒的时间可稍长,反之迟晒、轻晒,晒的时间要短,对长势弱或田瘦的,则晾一晾就行。
(3)早施分蘖肥:分蘖肥应在返青时及时施用,以速效氮肥为主,分蘖肥的数量应根据底肥多少和苗情来增减,分蘖肥应该注意抢晴天施,浅水施,边施边薅,以便提高肥效,减少流失。
- 1 -。
水稻高产栽培肥水管理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肥水管理要点
水稻高产中产量的高低肥水应用是核心,肥水应用中要根据品种需肥特点,土壤肥力的高低,栽插时间等来决定。
一般100公斤稻谷需纯N2公斤,纯P1.2公斤,纯K1.5公斤。
特提出肥水应用措施:
一、在水稻移栽5―10天,及时追施肥料,要求亩施用N肥占大田期的N肥85―90%,P肥占100%,钾肥占30%,确保稻苗栽25―30天,有效茎蘖数在28―32万左右。
二、生长中后期主要是施好攻穗肥,施用穗肥一般大田中栽后45―50天为宜。
施用穗肥要看品种、看土壤肥力、看前期用肥数量、看苗群群体大小、色级深浅来确定。
土壤肥力中等以下、前期用肥数量不足、群体小的田块,是施用穗肥的重点。
要求亩施尿素5―8公斤,钾肥10―15公斤。
施用穗肥要看苗施、本着生长势差的地方要重施,好处要少施或不施。
长势好、群体大、叶级深、前期施用肥料多的田块,就不施N素化肥,应用钾肥为主,亩施钾肥15―20公斤。
要及时调节稻株氮素养分代谢旺长,平衡养分,达到健壮生长。
三、水浆管理:前期本着浅水发棵,够蘖及时撤水晒田。
晒田方法:本着泥田可重晒,晒到田表皮层白根外露,色级退淡为宜。
砂皮石底只能晾晒田,待泥土稍有些硬即可。
中后期水浆管理应浅水、湿润为主,后期做到干湿交替管理。
达到养根护叶增粒增重。
水稻生长期禁止深水护苗管理,导致稻株根系发育不
良,植株早衰,粒重下降。
种稻的土肥水条件
2019/3/21
17
2、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施肥时期 ①基肥:整地时施用,及面肥; ②分蘖肥:插秧后一周内施用; ③穗肥:促花(叶余数3)肥和保花(叶余数1.8)肥; ④粒肥:抽穗前7天施用。
2019/3/21
18
施肥方法 ①攻前保后法:重施基肥(占总施肥量的80%以上),并早施、重施分蘖肥, 酌情施用穗肥。 ②前促中控施肥法:重施基肥(40—50%)和分蘖肥(30%),穗肥于颖花 分化期施用( 20 %),酌施粒肥( 5 — 10 %)。在幼穗分化前后 10 天(抽穗前 42—22天)不施肥。 ③前保中促施肥法(前轻、中重、后补):适量施基肥和分蘖肥,重施穗肥, 酌情施粒肥。
2019/3/21
19
施肥法
面肥 (%) 1 50 2(CK) 70 3 70 4 70 5 70
施肥方法对中稻产量的影响(浙江农业大学) 分蘖肥 促花肥 保花肥 粒肥 亩产 (Kg) (%) (%) (%) (%) 30 20 509.6 30 464.1 30 495.7 30 503.3 30 485.5
生产千斤稻谷吸收三要素的量(Kg) N P2O5 水稻类型 8.1 5.5 双季早籼 11.7 5.0 双季晚籼 10.7 4.6 单季中籼 12.4 5.8 单季中粳 12.7 3.8 单季粳稻
地区或国家 华南地区 长江流域 华北地区 日本
2019/3/21
K2O 15.1 13.2 13.2 10.6 11.2
氮肥利用率 (%) 33.47 64.61 67.05 61.62
2019/3/21
16
但是此规律不是确定施肥时期的主要依据,应考虑施肥时期对水稻
生长发育的影响。 虽然拔节到颖花分化期吸肥速度最快,但是拔节期施肥,增加株高 和冠层叶长,抽穗期延迟,结实率下降,因此生产中应尽量少施或不施 拔节肥,以施保花肥为好,它的利用率最高。
水稻栽培技术(下—田间肥水管理)
过计划穗数的85%时进行晒田;或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总叶片数-伸
长节间数)开始晒田,考虑到晒田效应滞后,实际晒田时间应提早一个叶
龄期。若生长过旺,还可再提前一个叶位,称“晒田够苗”。 晒田程度 要根据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
高的田应早晒、其标准为:田边开大裂口,中间开“鸡爪裂”,叶片明显 落黄;反之,应迟晒、轻晒或露田(晾田),轻晒标准为:田边开“鸡爪
2
(2)水稻的生态需水
用于调节温度、湿度、抑制杂草等生态平衡,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
环境所需要的水分为生态需水。
①水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水层条件下,造成土壤还原状态,有机质 分解慢、积累多。稻田灌水期间土壤氨化细菌增高,铵化作用旺盛,增加氮 的供给。保持水层有利于土壤中保持其铵态氮不易流失,利于根系吸收。水 层还使磷、钾、硅等养分易于释放出来,有利于水稻吸收利用。 ②水分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③水分对杂草病虫发生的影响。
苗需水量减少。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
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的以水调气, 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1.3.2 晒田的作用及技术
晒田的生理生态作用是:
增加土壤的含氧量,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促进生长中
• 采用双幅开闭式覆盖或无纺布育苗,便于通风炼苗、炼小苗;地膜覆盖床面增强保温、保 湿,有利于培育壮苗。
• 床面要少施氮肥控制旺长,增加秧苗的碳氮比值,增强抗旱能力。
• 进行全纯旱育苗和节水育苗,实行旱做床、旱找平,浇足底水,旱播种。出苗后尽量少 浇水,培育旱根,控制叶鞘的生长。
1.5 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方法
[肥水,水稻,技术]水稻肥水管理技术
水稻肥水管理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因此,水稻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栽培上可以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提高水稻对肥料和光、热、CO2(二氧化碳)等资源的利用率,进而获得高产。
但在实际生产中,因不科学的肥水管理技术而导致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体、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病虫草害加剧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严重地制约了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
本文基于水稻各生育时期的特点及栽培目标,提出不同生育时期的肥水管理技术,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一、水稻生育时期水稻的一生在栽培上是指从种子萌动开始到新种子成熟为止。
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包括两个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性质各异的生长发育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一般以稻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的起点。
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是从稻种种子开始萌动到稻穗开始分化前的一段时期,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
从种子萌动开始至稻苗三叶期,称幼苗期;从第四叶出生开始发生分蘖至稻穗分化为止,称分蘖期。
秧苗移栽后到秧苗恢复生长止,称为返青期;返青后分蘖不断发生,至拔节前15天的一段时间,称为有效分蘖期;以后至拔节期间,再发生的分蘖一般不能正常成穗,称为无效分蘖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稻株形成营养器官,包括种子发芽和根、茎、叶、蘖的生长。
它是稻株体内积累有机物质,为生殖生长奠定物质基础的阶段。
水稻生殖生长阶段是从稻穗开始分化(拔节)到稻谷成熟的一段时期,包括拔节长穗期和结实期。
从稻穗分化(拔节)开始至抽穗前为止为拔节长穗期,此期经历的时间一般较为稳定,为30天左右;从抽穗开始到谷粒成熟为结实期。
结实期经历的时间,因不同的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而有差异。
气温高,结实成熟期短,气温低,结实成熟期延长。
一般早稻为25~30天,晚稻为35~40天。
二、水稻幼苗期的肥水管理对于直播稻而言,从出苗、分蘖直到成熟收获,都处在大田环境条件下,那么在播种前,必须做到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栽培技术一、水稻“晚、大、稀”超稀植栽培技术此项技术是通过应用当地晚熟品种(第二积温带早熟品种,12片叶品种),培育大龄多蘖壮秧,进行超稀植栽培。
方法是在3月29日在室内采用钵体育秧秧盘,每穴内播芽种2粒,覆土1厘米,育中苗,4月25日左右叶龄2.3—2.5叶时,移栽到大中棚中进行第二段育苗。
到移栽前秧苗的叶龄能达到5-5.5叶,苗高、茎粗,一次蘖率100%,43%带第二次蘖。
“晚、大、稀”栽培在秧苗带1.5个以上大蘖插秧稀植,秧苗素质较好,充分发挥了水稻个体优势,同常规育苗相比,生育进程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还提前4天成熟,增加了分蘖的优势,增加了平方米有效穗数、粒数,提高了千粒重,与当地常规栽培相比亩增产91.2公斤,亩纯增收150.04元,增产、增效十分显著。
二、水稻两段式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水稻两段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适宜的晚熟品种,通过提早在室内(或温室内)育苗,两次移栽,争取更多的有效积温,培育大龄多蘖壮秧,实现超稀植栽培,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并实现增产的一项栽培技术。
其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应用晚熟品种,利用温室提前育苗,适宜时期移入大中棚内进行二次育苗,培育出大龄多蘖壮秧进行插秧,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1、应用品种:在我市中南部乡镇应选用五优稻3号;中北部乡镇选用绥粳4。
(海伦市,黑龙江省三积温带)2、播种及二次移栽时间:我市西南至东北从3月15日-3月25日开始播种,在室内采用育秧盘育苗,每平方米播芽籽150克;在温室播种,平方米播量为400-500克,当秧苗叶龄2.5-3.1叶时,移植到大棚内进行第二段育苗,第二阶段采用352孔秧盘,每个钵体两株秧苗。
3、插秧时间与常规水稻栽培时间基本相同,插秧时秧苗带1-3个分蘖。
4、其他技术与常规栽培相同,应控制无效分蘖。
采用此项技术,不但可提高水稻产量,增加收入,还能提高米质,促进优质米的发展。
两段式育苗超高产技术与常规育苗相比,可增产15—21%,每公顷增产稻谷1100—1500公斤,增收1870—2550元。
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5田 间肥水 管理
5. 1合 理 施 肥
绝对 不能 施化肥 , 每 亩施 1 7 5 0~2 0 0 0公 斤 农 家 肥 ( 但 必 须腐 熟 、 发酵) 作 底肥 , 施肥要均 匀 , 不能堆积 , 以免烧苗 。底 肥 用 量 一 般 占 总施 肥 量 的 7 0 %左 右 。追 肥 要 勤 施 少施 ,以 优 质农 家细肥 或饼肥 为主 , 根 据土壤 肥力 、 秧 苗长 势情 况和 底 肥多 少 , 合理施 追肥 , 生产 中掌握 早施 分蘖 肥 、 巧施 穗肥 、 补 施粒肥 , 以 确 保 水 稻 各 生 育期 对 营 养 元 素 的 需 求 。
~一Biblioteka 要做到 “ 浅水栽 秧 , 寸水返青 , 浅水促 蘖 , 适时晒 田” 。 绝 不能用生 活污水或工业废水 灌 田, 要用干 净的堰塘 水或 渠道 水 灌 溉 。在 生 产 中 移 栽 时 应 按 秧 龄 大 小 保 持 水 层 深 度 ; 有效 分蘖 期应保持 浅水勤 灌 , 水层 保持在 3厘米 以下 ; 在 分蘖 期 晒 田的基 础上 , 长穗期 应适 时复水 , “ 养 胎水 ” 要求每次 灌水 3 ~4 厘米 , 到 田中只有 “ 花花水 ” 时再次 灌水 ; 抽 穗 开 花 期 田 间 保 持 3~4厘 米 水 层 ,防 止 高 温 干 旱 对 抽 穗 开 花 的 不 利 影 响; 灌 浆 期 间 2~3厘 米 水 层 , 间隔 4 ~5天 再 灌 浅 水 , 落 干 湿 润, 达 到既保证灌浆 所需的水分 , 又能改 善土壤通 气状况 , 防 止长 期淹水造成根系早衰 。 6病 虫害 综合 防治 农业防治 : 结合整地拾 出稻桩 和稻草 , 清除 杂草及茭 白残 株 并集 中处理 ( 沤肥或烧掉 ) , 消 灭菌源和 越冬虫 卵 ; 搞 好 稻 田品 种合理 布 局 , 成 片 种植 , 既便 于 田间管 理 , 又 能 压 低 螟 害; 选 择抗 病 虫 品 种 、 培 育壮 秧 、 合理密植 、 科学调 控肥水 ; 通 过栽培措 施 , 既 可 以压 低 虫 口基 数 , 改善 田间小气候 , 又 能 增 强 植 株 的抗 病 虫 能 力 , 减 轻病 虫 害 的 发 生 。 物理防 治 : 利用稻纵 卷叶螟趋 嫩绿 、 趋光 和群集 习性 , 安 装 杀 虫灯 诱 杀 成 虫 。 生物防治 : 保护天敌 , 农 业 生 产 中蜘 蛛 与 黑 肩绿 盲蝽 总 数 与 飞 虱数 的 比例 为 1: 3 ~5 ; 稻 田养鸭 , 通 过 稻 鸭 共 育 来 控 制 田间 害 虫 特 别 是 飞 虱 等 中 下 部 害 虫 的 发 生 数 量 。
水稻节水高效栽培方法
水稻节水高效栽培方法(一)、稻田节水1、浇透底水。
播前浇足透水,使0~5厘米水层处于水分饱和状态。
天晴地干情况下,连片规模育秧的可改浇水为沟灌窨水。
2、盖膜保墒。
播后将芽谷用木板轻压入床土中,再均匀撒盖麦糠或细土,并及时在苗床上平铺地膜,保湿保墒出齐苗。
气温较高时,在膜上再加盖一层薄稻草,遮荫降温。
3、揭膜补水。
齐苗后及时揭膜,并喷撒一次透水以弥补土壤水分的不足。
遇高温天气可在畦面上铺一薄层麦秸秆或撒些麦糠。
4、控水旱育。
齐苗至起秧前要严格控水旱育,晴天中午叶片不卷一般不浇水,遇雨要及时排水降渍。
5、浇水拔秧。
起秧前一天傍晚可结合施送嫁肥,浇一次透水。
移栽期若遇连阴雨天气,可采取上水拔秧的应变措施,但水层不得拖过两天。
旱育机抛秧秧田水分管理齐苗前同塑盘湿润育秧,齐苗后同肥床旱育秧。
(二)大田节水灌溉栽培技术1、提高移栽质量的管水技术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实行干耕晒垡,采取浅旋旱整、浅水泡田,有利提高整地质量,降低泡田定额,减少渗漏,提高肥水利用率,提高移栽质量。
常规手栽水层深度30mm左右,抛秧抛栽时水层不大于10mm。
2、提高群体质量的管水技术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水浆管理:⑴返青期。
水层护苗3-4天,维持吸水与蒸腾的平衡,提高秧苗成活率。
护苗的水层深度,要根据苗龄和天气状况而定。
天晴一般以建立5厘左右水层为宜,并视苗大小,以最大水层不超过秧苗上部全出叶的叶耳为好。
若遇阴雨天,气温较低,则一般以建立2--5厘米的水层较好。
⑵有效分蘖期(移栽后1个叶龄至N-n叶龄期)。
采取浅水层结合适当断水落干的浅水勤灌方法,确保早发稳发适期够苗(武运粳7号10.5-11叶期达预期穗数苗,95-22、95-20穗数分别为21~23万和19~21万)。
即田间灌一次水,保持3--5天浅水层,以后让其自然落干,待田面无明水、土壤湿润时,再灌一次水,如此往复。
对于土壤通透性不良的低洼田以及有机肥足、秸秆还田多的田块,还要适当增加断水次数,脱水露田通气,以利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发生。
推荐-水稻技术管理措施 双季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双季稻在长江中下游水稻 精品
水稻技术管理措施双季晚稻高产栽培技术双季稻在长江中下游水稻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双季晚稻生产常因品种和播期选择不当、秧苗质量较差、栽插密度不足、肥水管理不合理及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产量不高不稳,要实现双季晚稻高产,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品种选择。
根据早稻茬口选择适宜长江中下游不同地区适宜生育期的高产晚稻品种,如天优华占、钱优0506、甬优8号、淦鑫688、中优161等。
2.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根据早稻茬口和晚稻品种生育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种。
亩用种量1.25~1.5公斤,采用湿润育秧或塑盘育秧,湿润育秧的秧田与本田比例以1∶7~8为宜;塑盘育秧,每亩大田需备足434孔秧盘55~60片。
秧田搭拱盖遮阳网,防雨、防晒、防鸟。
秧田适量施基肥,3叶期亩施尿素4~6公斤作分蘖肥,移栽前2~3天每亩施尿素7~10公斤左右作送嫁肥。
在1叶1心期喷多效唑,每亩150~200克,对水产75公斤,以达到控长促蘖效果。
2叶1心前保持样板湿润,以后灌浅水。
秧田病虫管理应加强稻蓟马等的防治,移栽前1~2天选择防治螟虫等农药喷施,做到秧苗带药下田。
3.合理密植、保证穗数。
早稻收获后及时移栽,尽可能在7月25日前栽插。
整地时做到田平、泥绒、水浅。
起苗时尽可能少损伤秧苗。
手插采用(22~25)×(15~17)厘米左右宽行窄株种植,每亩大田栽插1.6~2.0万丛,杂交稻每丛栽2苗,常规稻每丛栽3苗左右,浅插匀植。
抛栽提倡点抛,每亩大田抛足2.0~2.2万丛。
4.精确施肥、好气灌溉。
本田期按亩用纯氮12~14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施用。
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用,比例分别为50%、30%、20%;磷肥全部作基施,钾肥分基肥和穗肥各50%施用。
如果晚稻由于生长期间温度偏低生育期推迟,在始穗至抽穗期,每亩可用0.5~1.0克“920”加200克磷酸二氢钾对水50公斤喷施,以达到抽穗整齐,减轻“寒露风”影响和增粒增重的目的。
肥水优化管理,让水稻增产更简单
干湿 交 替 灌溉 法 ,水 稻 节 水助 增 收
我 国传 统农 民水稻种 植过捍 中长期 用深水
淹 潍的 方式进行习惯栽培管理 ,这丰要是人f 『 J 普遍 认为须长期保持水层才能满足水稻的生理需要。前 些 ,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捆继提 出了浅水勤灌 、先浅 后深、湿润 灌溉 等多种方式。
具有明显的耦合效应。
千 湿交 替的灌 溉方 式,可以使 水稻 蹲苗 稳 长,加 强根 系对养分的吸收,可以增 强氮 肥利用 效率 ,减少氮肥 的损失。而氮肥的增施能够一定 程 度上弥补施氮量不足导致的水分限制 。总之 , 合理 的氮 肥、水分管 理可 以协 同促 进水 稻对 养
增多,根表 面积增加,使 根系吸收水分养分范围扩
大,保证 了 根系营养物质对地上部分的供应。 另外,干湿交替灌溉极 大的改善了土壤的通气状 况,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有效抑制水稻根 际有
毒物质的积 累, 加快有机 物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 ,
从 而提 高养分 的利用 效率 , 促 进 产量 的形成 和 增长 。
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协 同促进 水稻的生长发育; 3 . 调 整水稻 栽培 密度 ,协调个体发育与群 体 建 成之 间的矛盾,改善群体生长环境 ,优 化全体
发育质量 ; 4 . 采 用有机 无机 配 合 施 用的 方式 ,通 过培 肥
地力保 障水稻 高产的可持续性 。
4 . 没有做 到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土壤性质施
成成分,植株对 氮素营养的需求大干其他任何一
针对 以 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
种酋养元素,其施用情况显著 影响了水稻植株的
光合作用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从而决定
来进行水稻的养分管押来达到高产增收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则影响花粉和柱头的活力,空批率增加。 一般要求有水层灌溉。在中稻出穗开花期常遇高温危害的地区,稻田保持水层,可明
显减轻高温的影响。 (5)灌浆结实期
后期断水过早,会影响稻株的吸收和运输,秕粒增加。特别是杂交稻更不能断水过早。 此期最适的水分是间隙灌水,使稻田处于渍水与落水相交替的状态。
②水分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③水分对杂草病虫发生的影响。
3
抽 水
4
1.2 稻田需水量和灌溉定额 1.2.1 稻田需水量
群体叶面蒸腾量 随着水稻生育进展和绿色叶面积的增大而增加,达高 峰期以后随叶面积的减少而降低,呈一单峰曲线。
稻田穴间蒸发量 受植株荫蔽的影响很大,移栽初期,植株幼小,蒸发 大于蒸腾;在水稻分蘖盛期以后蒸发小于蒸腾,并有随着荫蔽的增加而减小 的趋势。
2
(2)水稻的生态需水 用于调节温度、湿度、抑制杂草等生态平衡,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 环境所需要的水分为生态需水。
①水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水层条件下,造成土壤还原状态,有机质 分解慢、积累多。稻田灌水期间土壤氨化细菌增高,铵化作用旺盛,增加氮 的供给。保持水层有利于土壤中保持其铵态氮不易流失,利于根系吸收。水 层还使磷、钾、硅等养分易于释放出来,有利于水稻吸收利用。
腾发量
mm
%
渗漏量
mm
%
总计(mm)
长江以南
双季早稻 160-260 110-210 270-470 67-83 30-100 17-23 300-570 双季晚稻 210-300 140-240 350-540 77-92 30-160 8-23 380-700
长江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一季中稻 330-400 180-290 510-690 71-93 40-280 7-29 550-970
二季晚稻
深水或流水
排水
(2)分蘖期
适宜水稻分蘖的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高度饱和到有浅水之间,以促进分 蘖早生快发。
水层过深分蘖会受到抑制。 生产上多采用排水晒田的方法来抑制无效分蘖。
8
(3)幼穗发育期 稻穗发育过程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加之晒田复水后稻田渗漏量有所增大,
一般此时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30%-40%。 此期一般宜采用水层灌溉,淹水深度不宜超过l0cm,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田间肥水管理
湖南农业大学 王学华
1 稻田水分管理
1.1 水稻的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
(1)水稻的生理需水 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平衡所需 的水分为生理需水。
①随着水稻叶面积增加,蒸腾量也增加;孕穗期到出穗期,是蒸腾强度 高峰期;以后随叶面积的下降,蒸腾量减少。
②蒸腾量的变化还与栽培地区、栽培季节有关。一般单季中、晚稻在孕 穗期达到或接近最大值,此后明显下降。南方双季早稻前期气温低,蒸腾高 峰到来迟,接近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其后气温高,衰减较少。双季晚稻移栽 后前期气温高,蒸腾高峰到来早,孕穗期达到最大值,其后随温度降低而下 降。
水稻生育期如何管水
水稻生育期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 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能力大大减弱,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水分入 不敷出,轻则造成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因此,水稻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 以防生理失水,提早返青,减少死苗。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定要 适度,一般以3~4cm为宜。 浅水分蘖。水稻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就会造成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缓慢,稻 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一般以保持1.5cm深的浅水 层为宜,并要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季稻为600~860 mm。而北方稻区灌溉定额变化较大,一般 在400~1500 mm之间。
7
1.3 稻田灌溉技术
1.3.1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及灌溉
(1)返青期:因根系植伤,吸水力弱。灌水深度:晴天5-10cm,阴雨天3-4cm
。
白天
夜晚
寒潮
早稻
浅水
深水
深灌
中稻和一季晚稻ຫໍສະໝຸດ 较深水层较深水层秦岭淮河以北 一季稻 240-500 240-340 480-840 37-57 360-1440 43-63 840-2280
高产稻田要求渗漏量为:7-15mm/day
6
1.2.2 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整田用水量+大田生育期间耗水量﹣有效降水量 整田用水量与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种类、整田前
的土壤含水量,以及耕作方式有关。 我国南方稻区稻田灌溉定额:一季稻为300~420mm,双
水稻生育期如何管水
有水壮苞。水稻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 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这时如果缺水,就会造成颖花退化,穗短、粒少、 空壳多等。所以,水稻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保持田间有3cm左右的水层,以保花 增粒。 干湿壮籽。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 苗需水量减少。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 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的以水调气, 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渗漏量 因稻田的整田技术、灌水方法、地下水位高低,尤其是土壤质 地差异而有很大不同。
我国稻田需水量差异大,有由南到北逐渐增大的趋势。一般种植一季稻 的需水量为380~2280 mm,双季稻为680~1270 mm,大多数地区稻田日平均 需水强度为5-15 mm。
5
中国不同地区稻田需水量
地区
稻类
蒸腾量 蒸发量 (mm) (mm)
1.3.2 晒田的作用及技术
晒田的生理生态作用是: 增加土壤的含氧量,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促进生长中 心从蘖向穗的顺序转移,对培育大穗十分有利。
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发育,促进无效分蘖 死亡,使叶和节间变短,秆壁变厚,植株抗倒力增 强。
高产栽培中,当全田总苗数达到一定程度时, 常采取排水晒田措施,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 粒数和结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