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合集下载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及解困措施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及解困措施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及解困措施摘要: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主要表现是因自卑影响人际交往,因焦虑导致心情忧郁,因依赖限制能力发展,因妒忌引发行为失范等。

学校应采取提高贫困生的思想认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实践平台和优化校园环境等措施,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困扰,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提升他们的个人发展能力,为他们营造和谐的成才氛围。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贫困;心理解困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学校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奖、贷、助、补、减、免、缓”等较为完整的助学体系,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高校贫困生的问题并非单纯的经济解困问题,由经济贫困引发的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贫困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因此,重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解困”工作,已成为一项新的课题。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表现贫困大学生已成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各高校都把贫困生工作作为新时期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实践上看,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对贫困生的物质资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随着扶困助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该资助体系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

这些弊端集中体现为资助过程中只重视物质上的帮助,却忽略了心理上的关怀。

贫困生往往因为经济上的压力而导致心理上的重负,由此产生对环境、学业、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并产生焦虑、抑郁、紧张、孤僻、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

总的来看,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因自卑影响人际交往贫困大学生由于长期的经济拮据,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是由于意识到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体验,表现为过低评价自己的能力与品质,轻视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1]。

进入大学后,由于物质贫困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当贫困生发觉自己在穿着打扮、饮食、行为举止等方面显得“寒酸、小气”,且知识面较窄、学习能力较弱以及基本技能欠缺时,容易产生否定自我的倾向。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高校的贫困生问题也逐渐加剧。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主要是经济压力、自卑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等。

对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从教育、帮助和支持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建立完善的帮扶体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首先,经济压力是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原因之一。

由于家庭贫困,高校贫困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会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会缺乏衣物、食品、交通和住宿等方面的资源,经济上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对未来感到忧虑和不安。

对于这种情况,国家和高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助学金和补助金等帮助贫困生渡过困境。

同时,高校还可以提供各种方便贫困生的服务,如廉价食堂、生活用品的免费配给、学生助理的参考和免费的心理咨询等,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其次,自卑感和孤独感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困境的主要诱因。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其他学生相比有所不足,可能会感到自己与同学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会认为自己没有完成学业的能力和资格等。

这时,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贫困生放松心情,与同学交朋友,增强社交能力、自我认知和团体合作精神等。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活动、组织俱乐部、提供志愿者和培训等方面提供各种机会,让贫困生感受到自己在学校中也是一份子,有着许多被关注、尊重和接纳的机会。

最后,不安全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主要原因。

由于贫困生通常生活在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他们可能会面对与家庭不同的困境和文化障碍,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课程和培训,增强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教他们健康的心理调节和管理技巧。

高校还应该增强贫困生的安全意识,开设必要的课程,防范和应对种种意外事件,保障他们的身心安全。

总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各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帮助和关心,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支持和关联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保证其心理健康状况。

简析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简析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简析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他们面临更多生活和学习压力,在心理上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压力,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自卑、焦虑、孤僻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及问题(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贫困生比例占15%—30%,特困生占8%—15%。

尽管高校贫困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不算高,但由于高校的办学规模较大,贫困学生的实际人数的绝对值还是比较大。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群体已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部分贫困生在除了经济穷迫之外,常常在心理压力、学习困难、学习时间不充分、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更多的困难。

(二)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一,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他们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与那些家庭经济较好的的学生相比,不愿让同学知道自己贫困,会担心被别人看不起。

贫困生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精神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常常情绪低落,常因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对身边的人和事极为敏感,总感觉到不自在,甚至产生对立抵触情绪。

第二,学习压力大。

贫困学子常常把成绩看作是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因而要求成绩出类拔萃,但很多人学习方法不得力,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又不愿意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习效果不佳,以致学习排名和素质综合测评在班级始排名终处于最后,从而更使得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第三,和同学之间相处不融洽。

贫困生大学生自卑心理较强,常因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又不愿意同他人交往,有的甚至独来独往,不与其他人交往,内向、恐惧、多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上采取逃避方式。

第三,依赖心强,现在有些贫困大学生面对贫困,他们不是勇于去战胜贫困,自强自立,而是一味指望社会、政府、学校的资助,凡事等靠要,有些贫困生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觉得世界很不公平,于是认为自己受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论文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论文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从现存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出发,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法。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近年来,现代社会的发展加速、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不断变化,以及日益凸显的文化冲突的一系列影响,导致了人们的心理问题普遍地增多。

对于高校而言,由于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张,在校生的人口基数不断扩大,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也相对增加。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经济压力,使得他们的心理疾病的发生率远远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大学生。

因此,各高校需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精神健康辅导工作,将其作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新的重点。

1贫困大学生的判定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之前,先要确定对象,也就是贫困大学生生是如何判定的。

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解释,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教育费用,或者即使支付了教育费用却无力承担在校期间的生活开销。

评定贫困大学生的具体过程应严格依照高校学生手册上所规定: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辅导员为组长,班主任为副组长,学生代表为组员的班级贫困大学生认定评议小组。

按照工作要求,整理,调整,核实贫困大学生资料,评定贫困大学生。

2贫困大学生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2.1自卑心理,自闭心理,难以与其他人沟通。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社会环境不断刺激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各种消费热点也在学生中兴起。

大学本是为社会孕育人才的摇篮,以学习为主,随着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大学生在校园生活的同时不再满足传统的吃饱穿暖的要求。

而是追求更加潮流,时尚的生活。

科技的发展使得学习成本不断上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学习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这些现代化产品的成本也不低,贫困大学生只能望而却步。

在高校中,大学生在同样的生活,学习环境下,出生贫困的学生的生活,学习,消费与普通大学生的巨大的差别给他们带来了精神,心理很大的不平衡,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贫困学生心理辅导谈话记录内容

贫困学生心理辅导谈话记录内容

贫困学生心理辅导谈话记录内容心理辅导是一种以倾听和支持个体情感、行为及思维的专业技术,旨在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困扰,并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贫困学生由于经济条件差,常常面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压力,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

本次谈话记录内容将探讨如何进行针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压力,建立良好的自尊与自信,以此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了解学生背景首先,在进行心理辅导时,了解贫困学生的背景信息非常重要。

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或观察他们的表现,可以主动获取相关信息。

例如:1. 家庭经济状况:询问是否享受低保政策、是否有兄弟姐妹等;2. 学业成绩水平:了解学习状态、上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3. 与同伴互动:观察学生在班级中是否融洽、是否存在被孤立等问题。

二、倾听与关怀在进行谈话过程中,关键是要倾听学生的表达与抱怨,并向他们传递关怀和理解。

通过以下方式,给予贫困学生机会进行情感宣泄:1. 提问并倾听:向学生询问问题,例如“你在学校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压力?”然后耐心倾听他们的回答。

2. 理解与肯定:对于学生所描述的困扰,不做评价和指责,而是积极理解并肯定他们的感受。

三、引导积极思考贫困学生普遍面临更多挑战,在谈话过程中需要引导他们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并帮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改变现状。

1. 正视现实:帮助学生真实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并认识到拥有优点和长处。

2. 鼓励目标设定:通过明确目标和制定计划来激励他们追求进步。

3. 培养自我效能感:鼓励孩子挑战自我,强调付出努力会换来回报。

四、建立社交支持系统贫困学生常常缺乏社会资源和支持,因此,在心理辅导中建立社交支持系统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促进学生社交能力的方法:1. 提供机会参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活动,扩大他们的人际圈子。

2. 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引导学生与具有相似经历或背景的同伴建立关系。

3. 学习合作与沟通技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并提供解决问题、处理冲突的策略。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几点分析与思考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几点分析与思考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几点分析与思考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大学深造。

然而,高等教育收费也不断增加,贫困生的人数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贫困生身处于较为特殊复杂的环境下,很容易面临经济、生活、人际等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发展前途。

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积极探究其原因和解决方法,为贫困生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心理问题的现状心理健康状况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常不太好。

由于经济状况困难,这些学生往往需要面对严重的生活压力。

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情绪波动大,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人际关系。

压力来源贫困生的压力来源比普通学生要多得多。

一方面是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如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

另一方面来自于学业上的压力,这些学生有更大的压力面对各种考试和任务,而缺乏资金和资源的支持。

另外,他们还需要面对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如理解不同文化、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等问题。

影响因素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经济条件是影响贫困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压力也会加重贫困生的负担。

另外,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压力也会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策建议优化经济条件贫困生经济问题的解决是减轻他们心理负担的关键,因此,优化经济条件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关键。

国家应该为贫困生提供资金补助,减免学费等方式来减轻经济负担。

高校应该开设一些贫困生专享的项目,倡导学生们共同关注、支持并关爱这些身居困境中的同学,从加强工学结合、提升职业素养等方面出发,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调整教学体系以往的教学体系往往忽略了贫困生的实际情况,更多地关注于唯一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毕业时取得优异的成绩。

但在贫困生的案例中,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

因此,教育部门需要更多地关注贫困生的特殊需求,改进教学体系、方法和内容,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策略(3)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策略(3)

!!中国高教研究!""#年第$期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从心理上帮助贫困生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优化个性心理品质,是扶贫解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的关键。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身负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而且还承受着一定的心理负担。

研究表明,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较,贫困生有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非贫困生,人际关系敏感、心理焦虑、抑郁、内向和不稳定、自卑和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在贫困生中较为普遍。

$%人际关系敏感。

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个体的心理健康程度。

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心比一般大学生强烈得多,遇事不轻易求助,心理上敏感而又多疑,不善交流,总是认为别人对他另眼相看,受不了别人哪怕是一点点的轻视。

有的贫困大学生甚至拒绝别人真诚伸出的友善之手。

!%心理焦虑。

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物质生活贫乏,生活上的忧虑,学习上的焦虑,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张建卫等的研究表明&$’,家庭贫困往往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

问卷调查的()种应激事件中,贫困生在$#种应激事件上的压力值均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

导致焦虑的前)位应激事件分别是“父母为我上大学欠了一大笔债”,“在班级或社团中工作不如意”,“没有足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抑郁。

贫困大学生本来就是一个非常自尊自爱的群体,他们有着与其他同学一样的强烈求知欲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是经济压力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尤其是他们对市场经济中所带来的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认识不足,会让他们对大学生活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不愉快。

长时间的自卑容易使一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慢慢转向抑郁。

*%内向和不稳定。

贫困大学生过早、过多地体味到了生活的艰辛,心态漠然而又感情用事,情绪波动大,易冲动,内心往往比较脆弱,甚至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反常行为。

有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内向和明显内向、不稳定和明显不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在"%"+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教育领域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这些学生往往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佳,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面对心理健康挑战,学校和社会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将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常常面临着生活压力大、学业负担重、人际关系复杂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自卑、逃避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发展。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目前,虽然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针对这一裙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

教师和家长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问题分析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来源于物质上的困难,更源自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因为贫困而产生自卑感,也可能因为家庭纷争、冷漠而产生孤独感;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中的不公平现象也可能对这些学生产生心理压力。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一般学生或者表现明显的心理问题学生上,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

教师和家长往往缺乏对这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对于其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帮助程度还有待提高。

三、解决方案1.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应当意识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殊性,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这包括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对这部分学生的细心观察和关怀,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也包括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理态度。

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摘要:我国高校家庭贫困生数量庞大,贫困生资助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是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依然不能忽视,甚至出现了由助学金引起的过激行为。

实现教育公平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根源,贫困生的诚信和感恩意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是应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教育公平高校家庭贫困生数量较为庞大,作为一个比重较大的特殊学生群体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国家的资助政策相对完善,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到缓解,但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表现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大多数贫困生的首要心理问题。

经济的拮据让他们在穿衣吃饭方面与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

现在学生中家庭经济好的学生穿用讲究名牌,甚至奢侈品,吃饭方面讲究情调,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能一边打工一边维持生活,还要节约一部分用于交学费,甚至补贴家用。

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从小接触到更多先进思想,拥有更多的先进电子产品,熟悉更多的娱乐方式;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这些知之甚少,强烈的对比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贴上贫困的标签,产生自卑心理。

(二)敏感心理自卑心理引起他们的敏感心理,对他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过度敏感,个别学生由此引起过激行为。

有真实案例,某学生因为助学金未被评选上,对他人的话语过度敏感而走向杀人的犯罪道路。

由于经济的困扰,娱乐、社交方面的缺失,由此很容易产生别人瞧不起自己的判断,部分贫困学生会对其他同学谈及品牌等过度敏感,严重的同学会因为别人的一句玩笑、一个眼神而产生仇视情绪。

这些贫困生的自卑心理越是严重,他们就越是敏感。

(三)自闭心理自闭心理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缺乏,而人际关系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进入大学是学生开始接触社会的开始,大学生渴望友情也期待爱情。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 、应 对 高校 贫 困生 心理 问题 的对 策
1 立健 全各 种 资助体 系。贫 困生 心理 问题产 生 的根 源在 于经 . 建 济 困难 。 因此 ,要解 决贫 困生心理 问题 ,必须从 经济 问题上着 手。 首先 ,高等 院校必须 建立起 政府 、社会 、学校一 体化 的贫困生 资助
的人 际关 系 .从根 本上应 对贫 困生心理 问题 。 关键 词 :高校 ;贫 困生 ;心 理 问题 ;措施
中 图分类号 : 4 文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号 :10 — 6 12 1)2 0 8 — 1 G6 5 A 0 9 83 (0 00— 0 6 0


高 校 贫 困生 存在 的不 良心理 趋 向
论坛
西部大开发 ・ 中
210 0 . 02
高校贫 困生存在 的心理问题及解 决措施
贺 王 超
( 东技 术 师范 学 院文 学 院 ,广 东 广州 5 6 5 广 1 6) 0
摘 要 :贫困生心 理 问题是 高校 必须重视 的一 个 问题 。 当前 高校 贫 困生存在 着以 自卑、封 闭 、烦躁 、嫉 妒 、虚 荣等 心理为特 征的 不良 心理 趋 向。高校应 该通过 建立健 全各种 资助体 系,完善心 理健康 教育体 系、开展 心理辅 导教 育,加 强实施有 效干预 、促进 建立 贫 困生 良好
实 际上 的 “ 他们 ”是不 同的 。在生活 和学 习中 ,这些 人的 态度和行 为 与他们 的真实情 况完全 不符 。这是一 种极不 健康 的心理行 为 ,外
态 ,从而更好 地解 决学生 的心理 问题 。对于贫 困生 ,在为其 提供咨 询 和辅导 的过程 中 ,应该 让贫 困生正视 贫 困 ,树立 正确 的成 才观 , 引导他 们要在 贫困 中崛起 ,激励他 们艰 苦奋斗 的精 神 。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Western Education丨西部教育W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当前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

如何能让这些寒门学子以健康的心态对待高校生活,具备健康的人格,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此,本文将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改善贫困生不良心理状态提出对策。

文丨翟朝霞高校贫困生因为家境贫寒,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物质上的贫瘠,导致这些贫困生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影响,以至于他们难以积极正确地对待校园生活,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心理扭曲。

因此,高校必须要做好贫困生的关爱和帮助工作,使贫困生不再承受经济压力,享受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一)自卑心理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人的意识会被所拥有的物质所决定。

也就是说,因为缺乏物质基础,贫困生的心理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认为家里有钱的同学会看不起自己,因此产生自卑心理。

实际上,自卑心理每个人都存在,只是贫困生因为经济压力,会将自己的弱点和贫穷放大,产生消极心理,使自己难以产生有效行动,最终产生强烈的自卑。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贫困生都很焦虑和敏感,不喜欢说话,不喜欢和其他学生打交道,总觉得自己不如人。

因为一直处于贫穷状态,贫困生的思想会发生扭曲。

一来会因为贫穷,不能正确对待金钱和物质条件;二来会受学校“拜金主义”“高消费”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过重,经常害怕自己会突然间失去基础的物质保障。

(二)自闭孤独的心理贫困生进入城市社会后,会发现城市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善琴棋书画,能说会道,性格开朗,总是能很轻松地搞定一些自己很难做到的事情。

于是明白,在社会上生存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还需要很多技能,而这些恰恰是他们没有的。

所以他们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喜欢和性格开朗的学生交朋友。

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自己不但和城市生活的学生各方面素质相差很多,就连他们谈论的话题,自己也很难融入进去,那是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随着高校的普及和贫富差距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贫困的现实。

贫困生在心理上会面临诸如孤独、自卑、自我怀疑等问题,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困扰。

因此,对于高校贫困生来说,心理问题的解决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在以下的内容中,我们将讨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一、心理问题1.自我怀疑许多贫困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自我怀疑。

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出色,在学习上不能达到预期的成绩,在与人交往中不能展示自己的优点。

因此,他们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和不安的心态。

2.孤独感由于贫困而需要省吃俭用的生活会让许多学生感到孤独和无助。

贫困学生通常不能参与到富裕同学之间的消费社交活动中,这意味着他们在大学校园中缺乏社交支持,难以获得身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3.自卑感贫困学生通常会认为自己没有经济能力完成其他同学所完成的事情,这会让他们感到自卑。

在很多场合下,他们被认为是“不如人”,这使得他们缺乏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心。

4.焦虑和压力贫困学生常常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生活费用等的承受能力,这会导致他们感到异常紧张和焦虑。

同时,学业和生活上的压力也会导致他们产生无法承受的情绪。

二、干预措施1.加强心理健康宣传高校应在宣传栏、文化活动等方面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情感状态,主动探索如何解决问题。

2.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帮助贫困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3.搭建社交平台高校可以建立贫困生社交平台,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有机会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感受,搭建贫困学生之间的友情平台。

同时,学校在医疗保险方面可以为贫困学生提供额外的支持。

4.提供经济帮助在经济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帮助贫困学生,如为贫困学生提供临时奖学金、实习机会、学习教材及住房等方面的帮助。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中走 向 消沉 . 多 贫 困学 生表 现 为 情 绪 极不 稳 定 . 数人 许 少
甚 至 产 生 自杀 意 念 15 感 、 疑 心 理 。 .敏 多
困 大 学 生 的 心 理 问 题 ,帮 助 他 们 战 胜 困 难 ,摆 脱 不 良 心 境 , 养 自立 自强 的 意 识 , 利 完 成 学 业 , 为 祖 国 有 用 培 顺 成
自 己 的 经 济 负 担 . 好 面 子 ” 的 心 理 促 使 其 与 其 他 同 学 的 “ 关 系 逐 渐 疏 远 .有 些 贫 困 大 学 生 甚 至 对 家 境 富 裕 的 同 学
关 键 词 :贫 困 大 学 生
心理特点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向 。 人 际交 往 中 , 困学 生 往往 表 现 出 沉 默寡 言 、 僻 、 在 贫 孤 不 合 群 的 心 理 特 点 _ 7 。其 行 为 常 表 现 出 不 苟 言 谈 , 与 同 不 学 交 流 , 怕别 人 问及 家庭 。 少 向别 人 敞开 心 扉 。面对 害 很
! 墨
贫 困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存 在 的 问 题 与 解 决 方 法
罗伏 生 肖 祥
( 南林 业 科 技 大学 心 理健 康 教 育研 究 中心 , 南 长沙 中 湖
摘 要 : 困 大 学 生 的 心 理 健 康 水 平 相 对 较 低 是 一 贫
400 ) 1 0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贫 困 大 学 生 的 心 理 特 点 .
贫 困学 生 内心 渴 望 能 得 到 社 会 的 支 持 和 同 伴 的理 解 . 由 于 经 济 地 位 较 低 . 此 担 心 在 与 其 他 同 学 交 往 时 但 因 会 “ 面 子 ” 内在 期 望 与 外 在 要 求 的 冲 突 在 不 断 地 自我 失 。 权衡 中 , 现 出敏 感 、 疑 的心 理 。贫 困大 学 生在 人 际交 表 多 往 过 程 中 。 终 保 持较 强 的 自我 防御 意 识 . 方 面担 心 别 始 一 人 议 论 自己 的 不 足 ,另 一 方 面 担 心 与 其 他 同 学 交 往 增 加

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

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

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随着我国高校并轨招生的全面实施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人数也呈逐渐上升趋势,贫困生问题也日益突出。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使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相比较物质上的贫困,心理上的贫困更为严重。

标签: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特征对策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特征1.自卑、自尊与敏感并存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否定自我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是贫困生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

贫困生家庭的贫寒,地处偏远,享受的教育等各种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导致在许多方面与其他同学相差悬殊,感到自惭形秽,很容易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产生自卑心理。

在强烈的自卑心理阴影下,他们变得敏感多疑,很容易体验到别人话语中无意的嘲讽、戏弄,遇到打击就很容易失落,同时,过分的自尊导致自卑心理更严重,大学同学之间在物质水平上的差异,使得一些贫困大学生在自尊上感到异常脆弱和敏感,他们既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又害怕得到别人的帮助,他们将得到别人善意的物质帮助视为是对自身人格的伤害,从而人际关系冷漠。

2.焦虑与压力心理一般情况下,贫困大学生大都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经济拮据,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使得他们经常处于一种悲观、厌世和情绪不安的焦虑状态。

贫困大学生更看重大学学历,他们把取得大学学历以及就业视为自己和家庭唯一脱贫的有效途径,因此他们比非贫困生在求学过程中怀有更大期望与压力。

因为家庭常常无法提供足够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使得他们在学习、生活上没有可靠保证,他们不得不紧衣缩食,想法设法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参与勤工俭学或兼职工作,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压力,面对学习与打工的矛盾,他们往往力不从心。

3.自我封闭心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相互理解、信任,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是维持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但是,相当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因为对贫困的错误认知,在人际交往中明显表现出自我封闭现象,多数人避免参与集体活动,不愿积极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不敢上台演讲,在公共场合选择沉默寡言,将自己隔离与同学、老师、学校之外。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由于个人认知态度和社会、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高校贫困生存在着自卑、焦虑、封闭等消极心理。

矫正对策主要是:帮助贫困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广泛进行挫折教育;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氛围,创造心理健康环境。

标签: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消极心理;原因;矫正对策近年来整个社会给予了高校贫困生相当的关注,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明显成绩。

但是,当前贫困生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经济资助上,而对容易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贫困生心理的扶贫要超过物质救助,所以我们要积极去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的消极心理从总体上讲大多数贫困生心理比较积极、健康,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影响贫困生健康成长的一些消极心理因素,这些消极心理因素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这些学生的身心健康。

1、自卑敏感心理自卑和敏感是贫困生身上最常见的消极心理状态,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和坦然面对贫困,与周围同学对比下显示出的经济拮据状况,无法正常支付日常学习和生活费用的窘迫,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在面对这种现状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挫折感。

他们常常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将自己放在一个弱势的位置上,在同学的面前抬不起头来,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这种心态的继续发展容易导致贫困生自信心严重缺失。

2、焦虑、心理负荷超载由于经济上的窘迫,这些学生思想上背负的压力特别大,心理负担沉重,他们会常常考虑自己的生活来源、家庭负担和前途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常使他们产生焦虑的心理,精神上高度紧张,情绪上烦躁不安,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自我封闭大多数的贫困生在内心十分渴望与身边的人进行交往,但是基于现实的经济原因,担心过多的交往会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物质负担。

经济的落差使他们在与别人交流时出现心理的失衡,自卑的心态让他们担心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王宜娜【摘要】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经历,给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本文就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对策【作者简介】王宜娜(1984.3 ),女,陕西西安人,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陕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

这一群体不但要面对学费、生活费带来的经济压力,还要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因此都会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问题。

这对他们的学业能否顺利完成以及个人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这一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寻找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关系到学生的个人的成长,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从整体上讲,贫困大学生具有一些优于其他大学生的优良品质,如学习刻苦,生活朴素等,但是从个体上讲,他们的心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一)强烈的自卑。

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鄙视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2010年对高校贫困生的研究结果表明,35.1%的贫困生自己承认贫困使他们“常常自卑”,62%的则“偶尔自卑”。

经济上的困难使贫困生更容易在学习上、生活中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从而感到自卑。

有些贫困生会埋怨社会,埋怨父母,同时丧失自信,情绪消沉,易怒、胆小、依赖、孤僻等等,而当这些情绪超出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他们就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发泄,这样会严重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敏感且多疑。

强烈的自卑使这些贫困生的内心极度的敏感且多疑。

他们更加关注和在意和自己有关的事情,别人的看法评价成为其开心与否的缘由。

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贫困并不仅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匮乏,同时也给贫困学生带来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境,贫困学生更容易陷入焦虑、自卑和自我怀疑。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困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 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已经越来越受重视,但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资源不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贫困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家庭条件,他们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资源和支持,无法获得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

教育机构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

校园里的心理辅导师通常面对着庞大的工作量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导致无法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帮助。

缺乏全面、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也是一个问题。

通常,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只涉及到一些基本的心理问题的认知,缺乏系统性和个性化的内容。

3. 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为了解决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资源支持。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资源,并建设更多可供学生使用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2)建立多层次的支持系统。

学校可以与社区、家庭和其他机构合作,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支持系统,为贫困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等。

(3)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个性化的识别和干预。

这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评来实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和辅导方案。

4. 对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中,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全面性发展的关注。

我们不能仅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是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来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浅析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浅析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浅析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措施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高校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如何推动贫困生心理健康是高校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一、建立心理援助制度为了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健全的心理援助制度。

高校可以组建心理健康团队,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及心理咨询师组成,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公告、通讯、微信公众账号等途径宣传心理咨询的服务内容,让广大贫困生了解到这个服务。

二、加强辅导员工作辅导员是贫困生身边的重要人士,他们应该对每一位贫困生都关注,及时为他们解答各类困惑,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于那些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辅导员应该第一时间与心理专家联系,提供心理援助。

三、注重贫困生的实际需求贫困生学习压力、生活负担较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没有太多的选择。

在具体行动上,学校应该注重贫困生的实际需求,减轻他们的负担。

学校可以考虑多提供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贫困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贫困生在毕业后早日走出贫困圈。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建立和谐、温暖、有爱的校园文化。

贫困生往往在困境中感到孤独和无助,遭受挫折和困难时往往难以摆脱情绪恶劣的困扰。

建立文化体系,促进大家的和睦相处,有利于消除贫困生受困和恐惧,增强他们的心理稳定性和自信心。

五、加强家长互动高校应该积极促进高校家长与学校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贫困生的心理发展、学生问题和学习进展状态,积极推动家校合作共同解决下层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总之,高校推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整个学校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只有像上述几种措施一样,注重实际需求、提供有效心理援助,并建立和谐关系,才能有效推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进入21世纪初期以来,我国高校农村贫困生人数和比例迅速增长,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正常生活、学业,而且引发越来越多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在对当前我国高校农村贫困生问题的现状和家庭致贫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切实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高校贫困学生; 心理健康
一、高校贫困学生概述
所谓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界定标准不能等同于我国一般的贫困标准,其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从其构成可以分成固定人群和非固定人群。

固定人群一是指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在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下,高校贫困生大多数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等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还有部分从经济落后地区来到沿海等高消费地区就读的学生,收入与支出标准差距较大,使得生活更加拮据。

二是家庭收入不稳定者: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只靠土地为生,收入随着自然环境时好时坏,生活不稳定;来自城镇家庭,父母无固定工作,收入微薄且不稳定,难以承担学生的固定生活和学习开支;家庭负担沉重者,多是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弟妹要抚养,家
庭经济不堪重负。

非固定人群如家庭变故,近年来较多出现的下岗职工家庭,断了经济来源,固定开支受到冲击,无法承担高额学费支出;经济变故,家人或本人病重需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甚至负债累累,生活难以继日;婚姻变故,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攀升,部分学生因父母离异导致生活学习费用供给不正常,学习生活费用也就成问题。

另外还有由于不可抗力的天灾人祸,使一些学生失去经济来源,加入贫困生行列。

二、高校贫困生异常心理的具体表现
1、因学习压力较大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心理。

2、自卑、敏感、不稳定心理。

3、因人际交往困难而产生的抑郁、孤僻心理。

4、虚荣、嫉妒心理。

5、行骗、犯罪心理。

三、导致高校贫困生出现异常心理的原因分析
1.经济原因是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因素。

贫困生进入高校后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

中学时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差不多,上大学后,差距拉大了,心理有一种不平衡感。

存在着“为什么他有我没有,他能享受我不能享受”等攀比心理。

另外学校和社会在经济救助时方法不当或失误也是原因之一。

2.贫困生在应对方式上的不正确、不完善也导致了抑郁心理的产生。

贫困生的生活要比其他同学更艰难,遇到的困难较多,需要
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有的贫困生感到羞愧难当,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的抗拒着师生善意的同情。

贫困使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甚至有些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

3.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各级各类学校长期以来忽视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

中小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无论社会、学校、家长还是学生本人,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不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而对贫困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更是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应有的重视,导致贫困生心理上的先天不足。

另外,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很重要。

贫困生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

一些家长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火或在孩子不知道原因的情况
下发脾气,当着别人的面莫名其妙地打骂子女,并超过了孩子可接受的程度等,这些也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

根据贫困生的具体实际,高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以同样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鼓励他们在困境、逆境面前不低头,能够正视困难、积极进取。

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2.全方位的经济资助是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针对高校贫困生问题,国家为使家境贫困的学生上得起大学,从奖
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基金、困难补助和学杂费减免等五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高校在认真落实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应该提倡经济资助以“自助为主,他助为辅”,“先自助、后他助”,“有偿在先、无偿在后”,“以酬代补”的原则来建立高校学生经济资助运行机制,设法使各种补助通过劳动的方式来兑现,让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的贫困生获奖受补,以利于克服“等、靠、要”的消极依赖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以利于鼓励学生艰苦求学,勤奋上进。

3.加强典型事例的媒体宣传,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运用高校贫困生(特别是本校贫困生)中依靠自身努力,顽强拼搏而获得成功的优秀代表,抓典型,树榜样,增强贫困生发奋成才的自信心,是他们以健康和上进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4.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大力拓展高校的育人途径。

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宗旨,贫困生问题的解决也应遵循这一宗旨,高校要十分注意加强学校、班级、宿舍等育人环境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别是对服务于贫困生的社团,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使贫困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深刻地体验到社会的支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贫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管理工作,倡导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关怀、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的理念,为
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5.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高校贫困生健全人格。

首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在贫困大学生中,多数人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失衡,可以随着诱发情境的消失或经过同学的帮助或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而恢复正常,只有少数人属于心理失常或心理疾病。

因此,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种专题讲座等形式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普及活动,让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其次,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辅导,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各种教育使贫困生对贫困问题有正确的认知,并进行必要的行为指导。

另外,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就应考虑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尽早加以矫正。

6.国家应承担贫困生解困的主要责任。

政府在高等教育投资中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的发展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水平和国民素质的高低。

贫困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对象,国家理应为其分担更大比例的经费。

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国家贫困生经济资助政策,鼓励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学教学。

高校成立专门的学生助学贷款部门,设立贫困生专项奖励和扶助基金,建立健全已有的助学体系;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与帮助,增设专门的贫困生基金。

创设贫困生“以工助学”工程,组织和引导贫困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贫困生的心理救助应把思想政治工作、经济救助与心理救助结合起来。

学校不仅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介绍一些逆境成才,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奋斗拼搏、改变命运的典型人物及事例,启发、激励他们,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生活的信念;不仅要在经济上给贫困学生更多的帮助和关怀,减轻因生活贫困所带来的压力,而且要在心理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