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d0947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9.png)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历史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渐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本节课关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讲授古代西亚、北非文化时,运用了大量的地图和材料,充分体现学科融合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落地;通过学习西亚、非洲不同地域文明,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进而认识到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从而理解和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通过预设情境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新教材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世界文化的多元传统中的开篇第一课,意义重大,学好本课内容,为后面的2课内容做好铺垫。
本课主要讲述古代西亚与非洲的文化,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尼罗河孕育的古埃及文明,深刻的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
阿拉伯人继承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沟通东西文化的桥梁。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历史中简单的学习了“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等内容,也对阿拉伯文明有初步的了解,课前通过跟学生沟通,部分学生对初中所学知识有一些粗浅的印象,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同一知识往更深、更宽的方向探究的兴趣。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图片以及文字材料,能够复述古代西亚文化成就,结合《汉谟拉比法典》相关材料分析,能够归纳出《法典》的实质。
2、通过图文材料结合教材,列举古埃及文化成就,小组合作探究,说出古埃及文化的深远影响。
3、通过分享《天方夜谭》故事集,结合课本材料,能够例举阿拉伯文化的主要成就,进而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及其深远影响。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4b00217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3.png)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人类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一、案例背景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是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的第3课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古代西亚的文明成就,包括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朝、巴比伦王国等;非洲的文明成就,包括古埃及文明、Carthage文明、阿克苏姆文明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发展脉络,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我将在课堂上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魅力。
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西亚、非洲的地图、建筑、艺术品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文明的空间分布和特点。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文明的生活场景,如古代市场的交易、法庭的审判等。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导向为主线,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和内在逻辑。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特定任务,使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小组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714929a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c.png)
2.设置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3.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案例研究:通过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遗址,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希望学生能够:
1.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认识到历史对于理解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属于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通过对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导,结合“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设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立体性。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ca34cbb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12.png)
4.能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对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波斯文化:阐述波斯帝国的形成、大流士一世的改革、琐罗亚斯德教等,突出波斯文化在古代西亚的地位。
4.文化交融:分析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埃及与两河流域的贸易往来,波斯帝国对各地区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文化主题,如古埃及的宗教、两河流域的城市国家、波斯的军事改革等,进行深入探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பைடு நூலகம்,引导他们主动关注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3.强化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及其特点,特别是古埃及、两河流域、波斯等地区文化的成就。
2.能够运用历史地图、年表、文献等资料,分析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发展过程,以及各地区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c.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认识。
3.教学过程设计: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5d380be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d.png)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程标准1.了解古代西亚、非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西亚和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了解古代西亚、古埃及、阿拉伯文化发展的概况。
2..(史料实证)归纳古代西亚、古埃及、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征。
3.(唯物史观)认识古代西亚、古埃及、阿拉伯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知识导航一、古代西亚文化1.地理范围: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2.文化成果(1)文字:楔形文字①地位:苏美尔人创造的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
①特点: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
(2)文学:《吉尔伽美什》①地位: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①内容: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3)建筑和艺术成就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
①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
①雕刻: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法律:《汉谟拉比法典》①内容: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法典的正文共282条,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①意义: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二、古代埃及文化1.时间及地理范围: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古代埃及文明绵延约3000年。
2.文化成果(1)文字:象形文字①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①时间: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2)文学: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3)建筑: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①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3)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3)](https://img.taocdn.com/s3/m/7f93781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a.png)
4.家庭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明中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如汉摩拉比、法老、大流士等。在下节课上,与同学们分享这位人物的主要事迹、历史地位及影响。
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能够独立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采取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代西亚、非洲,亲身感受当时的文化氛围。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考古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趣味性。
2.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文献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降低学习难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引导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3.鼓励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4.作业完成后,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代表性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难点:深入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发展过程,挖掘其内在联系,将历史事件、人物、文化成就等融入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
2.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比较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2.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a.古埃及、两河流域、波斯等地区的文明成就。
b.这些文明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c.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学到的历史研究方法。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提醒学生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历史,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选修3文化交流
![《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选修3文化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b6d9ec6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4.png)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高中历史课程《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西亚、非洲的基本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2. 掌握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特点,包括建筑、艺术、宗教等方面。
3. 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古代西亚、非洲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表现。
2. 难点:理解古代非洲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宗教对古代非洲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以辅助教学。
2. 准备一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供学生参考。
3. 制作PPT课件,以呈现教学内容。
4. 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西亚、非洲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明的特点和影响,引出本课的主题——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2. 讲授新课(30分钟)a. 西亚文明介绍苏美尔文明、古埃及文明、腓尼基文明等,讲解这些文明的特点、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b. 非洲文明讲解古代非洲的农业文明、手工业、建筑等方面的成就,以及这些文明对现代非洲的影响。
c. 文化交流与融合分析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与周边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探讨这些文化交流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3. 学生讨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特点、影响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4.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交流与融合对于世界文明的意义。
5. 布置作业(2分钟)a. 复习本课所学内容,梳理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b. 搜集有关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对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看法。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高中历史课程《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西亚和非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273a623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0.png)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西亚、非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片土地上曾经诞生过哪些辉煌的文明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了解这些地区的文明是如何发展与传播的。”
(二)讲授新知
1.古代西亚文化
a.古埃及: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历史演变,重点讲解金字塔、法老、象形文字等代表性文化成果。
b.两河流域文明:讲述苏美尔文明、阿卡德帝国、巴比伦帝国等历史时期,着重分析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文化成就。
2.古代非洲文化
a.介绍非洲大陆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了解非洲文化的多样性。
2.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古代西亚、非洲地区的代表性文化成果。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提高文化鉴赏能力。
3.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尊重与热爱。通过学习本章节,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地的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尊重文化多样性,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练习题包括以下内容:
a.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代表性文化成果。
b.比较分析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c.文化传播的途径与影响。
3.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第3课 古代西亚2
![第3课 古代西亚2](https://img.taocdn.com/s3/m/b9eb943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6.png)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的文化,并能够从地理环境、政治、宗教等多角度理解这些文明的特点,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表格梳理等方式了解各种文化的主要成就,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史料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西亚、非洲文明多样性的学习,增进对世界文化多元传统的了解,认识到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难点:认识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的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化的贡献,理解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三、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四、课型、课时、教具新授课40分钟粉笔、黑板、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二)讲授新课科学技术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促进了埃及农业的发展。
凯撒在制定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多有建树。
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建筑艺术师:埃及的主要建筑包括金字塔和神庙,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其中大家熟知的是胡夫金字塔哦和狮身人面像。
除此之外,埃及还有大量的神庙建筑。
(出示神庙和金字塔图片,指导学生观看)生:观看图片,认真听讲师;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给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经历了从原来的石室墓到阶梯状金字塔再到角锥体金字塔最后红金字塔的发展演变过程。
请看埃及金字塔的铭文,思考埃及重视金字塔的修建反应了埃及人怎么样的观念?《金字塔铭文》: 为他(法老)造起上天的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
学生思考回答师总结:古埃及人更加注重自己的来世,相信灵魂升天,信仰来世。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6c37210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a.png)
6.总结反馈:通过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7.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课后阅读、研究,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d.小组成员的分工及心得体会。
海报要求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4.阅读拓展:推荐阅读《世界文明史》等相关书籍,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明以外的其他文明,拓展知识视野。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新课:以故事、案例等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基本情况、传播路径和相互影响。
3.课堂互动: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研究,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古代西亚、非洲文明的基本情况,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等。
2.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资源,详细讲解各个文明的主要成就,如建筑、艺术、文字、宗教等。
3.分析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传播路径和方式,如丝绸之路、红海航线等,并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强调古代文明对后世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3.提醒学生关注文化多样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简短报告。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导学案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导学案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4324794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5.png)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学习目标1.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文化,认识其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意义。
2.掌握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文化,分析其对人类文明的历史作用。
1.重点:古代西亚文化内容;古代埃及文化内容;阿拉伯文化的内容和特点及阿拉伯文明的世界价值。
2.难点:阿拉伯文化的内容和特点及阿拉伯文明的世界价值。
一、古代西亚文化1、地理范围: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2、文字: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3、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4、艺术成就: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和王陵壁画,亚述帝国的标志性雕刻人首飞牛。
5、代表性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6、宗教: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众神。
二、古代埃及文化1、地理范围: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2、文字:象形文字,使用莎草纸。
(1)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2)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在此期间,象形文字出现了多种变化。
3、文学作品:①神话: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②诗歌: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③哲理故事: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④散文故事: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4、宗教:太阳神崇拜5、建筑和艺术:(1)金字塔:①建造条件:a.古埃及的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b.法老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c.古埃及文化的基础,几何、天文等技术的发展。
②建筑的特点:a.外部:规模巨大,匀称壮观;b.内部:构造复杂,艺术精美;c.科技含量:精确度高,结构精密。
③价值: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昭示着古埃及人高超的技术与成就,承载着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神庙:卡尔纳克神庙6、科学技术:①天文学: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②医学:在医学方面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有许多埃及医生;③数学:圆周率,十进位制。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598bfe6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a.png)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本课重点:古代西亚文化;本课难点:阿拉伯文化及其特点;知识梳理一古代西亚文化1. 文字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
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使用这种文字。
2. 文学《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3. 建筑和艺术有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亚述帝国的王宫,波斯王宫等。
4. 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编撰《汉谟拉比法典》作用: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各种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5. 科技星期制度起源于古代西亚。
二古代埃及文化1. 文字使用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前4世纪末,使用到4世纪。
它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2. 文学有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3. 建筑艺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以及卡尔纳克神庙。
4. 科技(1)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目前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的基础。
(2)医学发达,防腐技术高超,“木乃伊”的制作。
波斯帝国宫廷中有埃及医生。
三阿拉伯文化1. 背景:(1)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经征服从西班牙到印度北部的地区。
(2)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等地的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 文学“悬诗”盛行,散文故事集《天方夜谭》。
影响:在中国广为流传;对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有影响。
3. 科学(1)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天文学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3)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长期被作为医学的教科书。
(4)传播古印度的数字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达标检测1.随着埃及考古的进展,古埃及的早期历史逐渐褪去神秘的面纱。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226e3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3.png)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导学案【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西亚、非洲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目标】【学习任务】1.《吉尔伽美什》的意义?(2分,P16)2.波斯王宫是如何体现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的?(3分,P16)3.《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意义?(3分,选必P17+纲要下P4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4.古代埃及创作出丰富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哪些体裁?(4分)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P175.古代埃及建筑艺术的特点?(1分)请举例说明?(2分)P176.举例说明古埃及在天文学领域的成就及意义?(1+2,P18)7.阿拉伯人是如何继承并融合它所征服地区的文化遗产的?(2分)具有怎样的意义?(2分,促进文化发展;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P198.阿拉伯人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有哪些?(2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但丁、莎士比亚都受其影响;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9.阿拉伯在数学领域的贡献?(2分,P19)10.白塔尼在天文学领域的贡献?(2分,P19)11.伊本·西那的贡献?(3分,P19正文+图片下方文字)【教材问题参考】1.教材P16学思之窗: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国王的权力来自神,神永远是正义的,所以国王颁布的法律也是正义的,所有臣民必须执行。
违背国王的法律,等同违背神的意志,违背神的意志就会受到惩罚。
2.教材P19思考点: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根据课文,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下)的内容回答即可。
首先,阿拉伯人继承和吸收了古代西亚、埃及、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区重要的文化成就,并且加以发展,创造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其次,同一时期的欧洲正处于文化衰落时期,而阿拉伯文化如中华文化一样,非常繁荣;最后,阿拉伯人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印度和西方古典文化,并将它们传入欧洲,深刻影响了欧洲文学和科学的发展。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807d0e6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8.png)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主备人:编号:3 评价: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西亚、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自学指导自学指导和检测【任务一:阅读教材自主完成问题】(10min)古代西亚文化1、地理范围:包括、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约公元前3千纪)2、成就(1)文字: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被称为“”。
(2)文学: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3)建筑: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规模宏大的王宫,体现了,以及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法典:《汉谟拉比法典》①特点:、、②性质:是古巴比伦历史上一部维护利益的法典。
③价值:是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
(5)数学:苏美尔人发明,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工人。
【即时训练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儿子打他的父亲,应砍掉他的手。
父亲无力偿还债务时,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奴隶,也可以将自己的家庭成员送给债主抵债,父亲有权力但没有义务去赎回这些家人。
由此可见,古代两河流域地区()A.家庭父权拥有绝对的权威B.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主要来源C.法律的审判相对公平公正D.通过法典保护成年男子的权益【任务二:阅读教材自主完成问题】(10min)古代埃及文化1、地理范围:北非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千纪)2、成就:(1)象形文字: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
(2)文学: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体裁多样。
(3)建筑:豪华的陵墓,丰厚的随葬品;修建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受宗教影响较大。
(4)①历法: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选择性必修3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
![选择性必修3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7d914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64.png)
第二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古代西亚、北非文化【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重难点】重点:古代西亚、非洲文化难点:1、对各古代文化的深入理解。
2、文化多样性的必然性与面临的问题。
【名词解释】文化多样性: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
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象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问题引领】任务一:1、回忆所学知识,请在地图上找到所列的古代文明产生的时间与区域。
2、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文明呈现什么特征?3、预习课文并观察本课三个子目所在的时空,试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任务二:阅读教材,整合知识,完成表格任务三:结合材料,探索地理环境与古代西亚文化的关系材料一: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也称新月沃地。
其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加喜特人和波斯人居住在新月沃地东边的伊朗附近。
1.在左图找出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并指出相比邻近地区它有何优势?右侧表格中新月沃地的政权更迭与左图地理位置有何内在联系?材料二:“从苏美尔时代残留下来、在近代被发掘出来的楔形文字文献都是抄写在泥版上的。
这些泥版中,大约90%是商业和行政记录,其余10%大致可以归入文学的范畴”。
2.楔形文字在书写方式、材料和工具方面有何特点?这种书写材料的使用受到什么影响?材料三:经营地产时需要记账,以及关于灌溉设施和计划的一切复杂的细节。
……楔形文字显然不是为了智力活动而发明的。
确切地说,这是经营管理时的一种工具。
……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29a64e4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5.png)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程标准学习重点通过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古代西亚、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核心概念: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汉谟拉比法典》、太阳历。
2.关键问题(1)古代西亚和埃及文化分别有哪些主要成就和特色?(2)阿拉伯文化有哪些主要成就和特色?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重要概念]1.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所创,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由最初的图像符号不断变化发展,走向抽象化、简化。
楔形文字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前1世纪前后,后失传,19世纪以来才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中东古史的学科——亚述学。
2.《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结语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
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教材史料]1.教材第二目“史料阅读”解读。
思路引导:(1)史料信息:史料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
只有善待母亲和妻子,才能确保家庭安稳和家族兴旺,这反映了古代埃及人的生活理想。
(2)重视家庭的原因:古代埃及处于大河流域,农耕文明发达;在农业社会,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古代农业文明都有重视家庭和睦的文化传统,重视家庭道德。
2.教材第三目“历史纵横”解读。
思路引导:(1)史料信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2)历史认知:世界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多源性特征。
[教材问答]1.教材第一目“学思之窗”:史料中的安努、恩利尔和沙马什都是两河流域重要的神灵。
想一想,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思路引导:借助神来确立法典的合法性与权威性,从而更有效地推行法律;宣扬君权神授,用神权维护王权;统一思想,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2.“问题探究”:查找资料,看看具体有哪些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85e4fa4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07.png)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2.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调研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传播途径、分析文明交流对后世的影响等,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研究能力。
3.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合作,如结合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全面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4.注重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培养他们客观评价他人和被评价的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分析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如汉摩拉比法典、宗教信仰、艺术成就等。
3.介绍非洲的印度文明,包括种姓制度、佛教、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以及它们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古代西亚、非洲文明进行深入研究。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该文明的特点、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5.作业小结:本节课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小论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拓展视野。例如,在讲解古埃及文明后,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埃及文明的小论文,阐述金字塔的建筑特点、宗教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和敬业精神,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通过人性化的教学语言和专业化的教学策略,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人类文明。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资源包(选择性必修3)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资源包(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63eb7ad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f.png)
5.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例如建筑、艺术、宗教等方面,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作业布置要求:
2.讨论问题:
a.古代西亚、非洲文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特点是什么?
b.古代西亚、非洲文明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c.你认为这些文明中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什么?
3.教师引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课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古代西亚、非洲文明知识的掌握。
1.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主要成就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教师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活动,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3.学生对古代西亚、非洲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较强,但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偏见,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不同文明,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心态。
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难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过程设计:
a.导入:通过播放与古代西亚、非洲文明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b.新课内容学习:结合课本,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古代西亚、非洲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等内容。
1.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所学知识紧密相关,旨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2.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6a1e6f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8.png)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西亚、非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内容,高一阶段的《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对此部分内容亦有涉及。
但对于学生而言,本课的时间跨度长,空间范围广,对学生仍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从繁杂的表象中认识历史现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运用史料探究历史问题,形成合理的历史解释。
三、教学目标1.从文字形成、文学作品、建筑、艺术和法典等角度全面把握古代西亚文明的发展演变,认识楔形文字和《汉漠拉比法典》在古代西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了解古代埃及文化在文字、文学作品、建筑和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的主要表现,认识宗教文化对古埃及文明的重要影响,领略古埃及科技的进步。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概述阿拉伯文化在文学和科学等领域的具体表现,理解阿拉伯1文化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四、教学重点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帝国文化的各种成果,理解文化多样性。
五、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的文化对人类文化多样性所作出的贡献。
六、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史料和文物的展示,以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和补充资料来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让学生知道不同历史现象背后不同的时空条件,并引导学生找出不同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
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前播放歌曲《阿里巴巴》,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以形象的听觉和视觉效果引起学生对古代西亚和非洲文化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学习新课】23研讨主题1:古代西亚文化 类别成就 对人类文化贡献 文字已知人类最早文字。
文学已知人类最早史诗。
法律 楔形文字法典,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研究两河流域的重要史料;艺术 雕像,壁画,人首飞牛; 略阅读教材,完成上表。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同步备课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同步备课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4085ae0dce2f0066f4332259.png)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程标椎】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代表性成就,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重点】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代表性成就【难点】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导学案】一、基础感知(一)古代西亚文化1、“楔形文字”是谁创造的?地位?2、《吉尔伽美什》的地位?内容?3、古代西亚建筑和艺术上的成就的表现?4、《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作用?(二)古代埃及文化1、古埃及的代表性文字?使用时间?古埃及文学的代表有哪些?2.古埃及建筑的特点:受宗教影响大主要体现在:陵墓和神庙上(如金字塔)3.古埃及太阳历的地位?(三)阿拉伯文化1、阿拉伯文化的贡献?(P18学习聚焦)背景?2、“悬诗”是指?故事集《天方夜谭》的影响?(P18第三段)3、科技: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的是?白塔尼的成就及其著作?其著作《萨比天文立法》的影响?《医典》的作者?地位?阿拉伯数字指的是?二、【思·议·展】1、材料若因其子年幼无承担能力,其母将获得三分之一的田地以及庭院,并且抚养幼子成人。
如果一个人领养了一个儿子,养子却对其养父母造成伤害,则这个养子将回到他原来的家庭。
——《汉谟拉比法典》第29、186条据材料,概括这两个条文的核心内容,说明这两个条文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
(6分) 保护私有财产和关于家庭和财产继承, 第一个条文对后世的影响是保护未成年人,而第二个条文则对后世子女赡养老人以及财产的继承有指导意义。
2、材料一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如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黃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 [美]菲利普. 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材料二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空观念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1.了解古代西亚文化、古代埃及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等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归纳古代西亚文化、古代埃及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代表成就,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角度理解西亚北非地区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古代西亚文化1.概况:古代西亚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2.主要成就(1)文字:楔形文字①出现: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
②地位: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③影响: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
(2)文学:《吉尔伽美什》①地位: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②内容: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美索不达米亚西南部苏美尔人的古城城名(3)建筑和艺术①苏美尔人: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②亚述帝国:修建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①内容: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的惩罚措施;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②作用: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古代埃及文化1.概况: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文明绵延约3000年。
2.成就(1)文字:象形文字①组成: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②使用时间: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指1000年的时间跨度③演变:经历多种变化。
(2)文学: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①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②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③哲理故事:传达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④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3)建筑艺术受宗教影响较大①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②法老们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
③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
指在宗教或祭祀活动中,主持祭典并在祭台上为辅祭或主祭的人员(4)科学和技术①历法: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罗马的凯撒在制定作为今天公历重要基础的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②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多有建树。
阿拉伯文化1.形成背景(1)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2)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代表成就继承和融合(1)文学①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前,各部落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体现了统治者的重视②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联在一起。
(2)科学①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②天文学: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
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③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④数字: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并不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16“学思之窗”: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提示:《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汉谟拉比为巩固统治,通过宗教欺骗和奴役人民,宣扬君权神授,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中国历代君主都自称“天子”,谎称“受命于天”,也是同样的道理。
2.阅读教材P19“思考点”: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提示:(1)阿拉伯文化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极大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2)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了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
(3)阿拉伯人在文学、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他们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起到了桥梁作用。
3.阅读教材P19“历史纵横”:在近代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呈现出什么特征?并举例说明。
提示: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西非人能够制造青铜人像和工具。
东非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有贸易往来。
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的传统文化,如大津巴布韦遗址。
4.阅读教材P20“学习拓展”: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些古文字的释读情况。
提示:释读上古文字是今人破译世界上古史的重要手段,所以古文字的释读一直备受重视,相关进展可网上搜索。
以甲骨文为例,其发现已有120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甲骨四堂”即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和郭沫若(字鼎堂)是甲骨学研究的四大泰斗,对考释甲骨文作出很大贡献,但时至今日能被识读的甲骨文字仍旧没有超过2 000字。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曾重金悬赏:释读一个甲骨文字,奖励十万元。
发掘教材·读一读1.阅读图片“人首飞牛石雕”(见教材P16)信息解读:“人首飞牛”是亚述王宫大门两侧的守护神兽的雕像。
一般是人头、狮身、公牛蹄的组合,生有飞翼。
整个雕塑姿态凛然,气宇轩昂,极其威武雄壮,是一种王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
2.阅读“那尔迈调色板”(见教材P17)信息解读:那尔迈调色板是一块盾形石板,出土于埃及的赫拉康波里斯,高63厘米,两面雕刻着纪念国王纳尔迈统治的画面。
调色板反面,纳尔迈头戴白冠,右手高举权标,左手抓起跪在地上的敌人的头发。
在国王的脚下,还有两名敌人正在狼狈逃窜。
调色板的正面,纳尔迈头戴红冠,和他的随从一起巡视战场。
他们的前面,横躺着十具被斩首的敌人的尸体。
反面最下部分,象征着国王的公牛攻破了设防的城市,正在践踏着企图逃窜的敌人。
3.阅读“卡尔纳克神庙多柱式大厅想象图”(见教材P17)信息解读:卡尔纳克神庙是古埃及最大、最壮观的神庙,因其主殿供奉着太阳神阿蒙,又称阿蒙神庙。
柱式建筑是古代埃及建筑艺术上的重大创造,对后来的古希腊建筑也有重大影响。
探究一古代西亚和北非的文化[史论要点]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古代西亚文化的特征(1)虔诚敬畏①在西亚文明中,宗教内容构成其重要部分。
除早期遍布西亚地区的多神崇拜,后来还相继出现一神教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神在古代西亚地区的公共生活与个人生活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个人从出生到死,无不与神紧紧联系在一起。
②西亚各王朝和帝国均建造了众多神庙,定期在神庙里举行宗教仪式,这是宗教在西亚文明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具体表现。
西亚文明中所体现出的对神与大自然的敬畏使得人们在大自然面前有所节制,努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公正仁爱①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保护平民和弱者利益,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中处处体现出“使强不凌弱”的公正仁爱思想。
②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居鲁士二世以“为人宽厚仁爱”著称。
他尊重各地风俗,善待被征服地区上层分子和普通居民。
还把号称“巴比伦之囚”的犹太人遣送回国,帮助他们在耶路撒冷圣地重建家园,被歌颂为犹太人的“弥赛亚(救世主)”。
③中国伦理学中最重要的仁爱原则,在犹太伦理中也有所体现。
仁爱在中国文化中被理解为爱人,没有上帝爱子民之意,犹太文化中的仁慈有上帝慈爱人民、人与人之间要慈爱两个方面。
(3)开放包容①苏美尔文明时期,盛行多神教自由信仰,王权对各种宗教信仰都不加以干涉。
②巴比伦人主导两河流域地区后,继承了苏美尔人的宗教宽容传统,并不排斥异族的神。
③亚述帝国时期,所有被征服地区在必须供奉亚述神的同时,也可以继续保留自己的地方神。
可见,在西亚地区,各种宗教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开放多元的文化特征十分鲜明。
(4)教育为本①早在古代巴比伦地区,就存在各类学校,如书吏学校、天文学校等。
学生既来自名门望族,也来自下层平民家庭。
②受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古代波斯贵族在公元前5世纪也开始接受学校教育。
③安息王朝时期,伊朗王公贵族已经具有很高的文化教育水平,其文化素养完全不亚于同时期的希腊化时代各国的文化素养。
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古代埃及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作为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的古埃及,它以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创造出独特的文化。
古代埃及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库,而且为后世西方文化的发端和繁荣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古代埃及文化的光辉成就,绝非是在孤立的环境下取得的,它是在与周边文明的交往中吸收了不少有益的养分,从而丰富、充实和壮大的结果。
这一结果又促使了古代埃及文化的外向辐射与传播。
(1)古埃及作为文明中心区之一,首先对它周边地区的文化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古代埃及文化和思想通过腓尼基人为媒介传遍了东地中海各国和岛屿。
早在前王朝时期,埃及与腓尼基之间,就有了经济和文化的接触。
(2)随着古代埃及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扩张,与东地中海的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国的商业文化交流不断扩大。
商业上的交流,促进了文化上的联系。
从拉斯舍姆拉、盖特奈和美吉索等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遗址所出土的雕像、狮身人面像和装饰图案上,都表现出了古代埃及的艺术风格。
(3)古代埃及文化除了对地中海各国的影响外,对非洲内陆也有很大的影响。
古代埃及与非洲内地的文化联系在史前和有史时期一直存在。
法老统治下的古代埃及文明渗透到邻近各国的文化中。
首先,古代埃及与西部邻居撒哈拉人和利比亚人早在新石器时代时就已发生联系。
(4)古代埃及文化不仅对周边及非洲内陆各国产生过巨大的辐射作用,而且对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起了孕育作用,并在保存、传播西方文化遗产、甚至世界文化遗产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希腊文字是在腓尼基字母的直接影响下发展的,但也可以说是在古代埃及24个象形符号的间接影响下发展的。
古代希腊的许多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史学家都曾到过埃及,有的在那里学习过,吸收了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并创造了自己的成果。
(5)古代埃及人不仅把自己的文化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类,而且也善于吸收外界的文化成果;它不仅吸收了闪族世界的许多文化要素,而且也接受了古代希腊文化,而当古代希腊文化趋于没落的时候,亚历山大城却变成了古代希腊思想和文化的中心,直到后来它又把古代希腊文化传播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把它传到西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