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地理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
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以近10年人大书报资料转载地理教育论文为例
20 年 是新 课 程 推广 的第 一 年 , 03 从课 程 的设 置 到教 学 方 法 、 式 、 略 等 方 面不 论 是 思 想 上 还 是 内容 上 都 出现 模 策 新 的 深层 次 的研 究 , 于 此变 化 也 为地 理 学科 多 领域 的研 基 究 提供 了研究 材 料 。所 以 , 一 时 期 的地理 研 究 如雨 后 春 这 笋般 涌 现 , 有对 地 理 新 课 程 标 准 的研 究 , 对 地 理 新 教 材 有
究的内容比较集 中于思维 、 方法 、 策略、 地图、 案例 、 能力等
方 面 , 么 如何评 价这 些研 究 的实 际意义 ?笔者认 为 , 注 那 在
3 地 理教育 应用 . 4 国内外 地理 教育 比较 . 5 考 试试 题研 究 .
6. 理 教 材 理 论 地
重教学理论 的细化研究同时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 如
表 1 2 0 —2O 0 1 0 2年地 理 教 育 相 关 文 献 分 类 研 究 统 计
析 具 有 重要 的指 导 意义 。笔者 从横 向( 年 论文 转载 数 量 ) 各 和纵 向 ( 年 不 同 类 别论 文 ) 载 数 量 两 个 维 度 对 当前 研 各 转 究 现 状 进 行 分 析 ,如 图 1 所示 为近 1 年 来 每 年理 论 性 和 0 实 践性 较 强论 文 转 载的数 量结 果 统计 。
5 8
3 4
1 6
2 9
3 6
2. 5
3 2
内容 的细 化研 究 : 以教 材 为例 , “ 验地 理 教 材 ( 教版 ) 有 实 人 中探 究 性 活 动 的类 型和 功 能 分 析 ” 以教 学 为 例 , “ 谈 ; 有 浅 新课 程 标 准 下 中学 地 理 教 学 中 知识 观 的转 变 ” , 地理 等 是 教 育研 究 深入性 、 丰富性 最 显著 的时期 。
医学地理学解读
于洁 201101037
6/16/2018
一、简介 二、发展简史 三、基本内容 四、研究领域 五、与相邻学科关系 六、展望 七、存在问题与建议
6/16/2018
一、简介
医学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 的地理分布规律,疾病的发生、流行和健 康状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医疗保健 机构和设施的地域配置等,其最终目的是 为创造最适于人类生活的最优美的环境, 制订合理的、因地适宜的卫生防治规划, 控制和消除疾病,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服 务。
6/16/2018
四、研究领域
谭见安 李日邦 朱文郁 我国医学地理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展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平均寿命由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 1981年的67.88岁。预期寿命在地区上有明显差异。这主 要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营养状况的影响。东部 经济发展水平高,其预期寿命也长。但百岁老人的分布则 全然不同。这可能主要反映了自然环境条件地域差异的影 响。即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区形成长寿区。当前,对长寿区 环境生命元素与寿命的关系给予特别的关注,认为长寿区 生态系中有足够的硒和锰是可能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6/16/2018
四、研究领域
2、营养地理 主要研究营养素和营养病的地理分布模式 及其与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关 系。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必需矿质营 养元素及其对健康影响的地理学问题是它 的主要研究内容。
6/16/2018
四、研究领域
3、疗养地理 又称医疗地理。研究具有一定疗养能力的 地理因素的地域分异、医学地理评价和疗 养区选择。
6/16/2018
6/16/2018
二、发展简史
此后,医学地理研究也涉及到了其他疾病与健康 问题,如地方性不孕症(伽师病)、污染健康损害, 以至营养、长寿、人口质量等等。相应地,有关 的医学地理研究文献和著作在医学、环境科学 和地学杂志上大量涌现,我国医学地理研究达到 空前繁荣。
地理学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未完,不好整理)
地理学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未完,不好整理)地理学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惜惜相关,出行要有地图为我们导航,旅游要有好山好水的介绍,研究旱涝、寒暑的变化规律离不开对天文地理的探索,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迁移也离不开对地理的研究(河流改道导致人口迁移),可见地理学与我们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那么地理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早在中国的先秦时期,中国人民已经有对自然的零星的记载,甲骨文中记录了关于地形、水文、气象、气候、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里记载的地形方面的知识应该是我们中国最早的有关地理的记载了。
春秋战国时,在《周易•系辞上》中有这么一段话:“《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地理”经常与“天文”并称,并与“天文”相区别,《说文解字》中说:“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
”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故谓之理。
”正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表示一个人的学识渊博。
所谓地理就是指我们脚下这块大地的各种不同的形态,山川、江河、万物及其形成等。
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与地理有关的文献:记载九州的区域性的地理著作《禹贡》,记载山水性质的《山海经》,,《尔雅》中的《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这些都是最早的对自然地理进行分类化的记载,同时还有《管子》、《周礼》等书,这一时期的《夏小正》是对天文历法的记载。
班固在修《汉书》时提出了“地理志”一词,他在这里所提出的“地理”就不仅仅是我们的脚下的土地了,他还描述了当时的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还有部分涉及到户口、民俗、物产等,这种情况一直为后世的地理志的典范。
在这些里面不仅记载了与自然有关的知识,同时还记载在当时的名人、名事等,如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郑樵《通志》中的《地理略》、《都邑略》等。
医学地理学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医学地理信息进医学地理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公共卫生关注的是人群的健康问题 ,而医学地理学则从空间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与地理 环境的关系。
医学地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01
疾病分布与地理因素
医学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疾病的地理分布情况以及与地理环
境的关系,如气候、地形、人口密度等。
卫生地理学
卫生地理学概述
卫生地理学主要研究卫生设施、 医疗资源的地理分布和空间规划 ,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 导。
卫生地理学的应用
卫生地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 用于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和管理 ,可以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和覆盖范围。
卫生地理学的发展
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卫生 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和深化。
1 2 3
人体地理学概述
人体地理学是医学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 要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以及生理功能的地理 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人体地理学的应用
在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等领域,人 体地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 、治疗和预防。
人体地理学的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体地理学的研究 范围和研究深度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医药地理学
医药地理学概述
医药地理学主要研究药物分布、生产和流通的地理特征及规律, 为药物研发、生产和流通提供理论支持。
医药地理学的应用
医药地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生产和流通领域 ,对于保障药品供应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药地理学的发展
随着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医药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和深化。
03
岭南医学流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岭南医学充分体现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开放性和实用性。一方面扎根于民间,应用岭南特有之生草药,以凉茶、汤醴等特有的药膳模式融入百姓生活,发挥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作用;另一方面,彰显海洋文化之优势,得风气之先,引入“海药”,取西方医学之长,衷中参西,融会贯通,并适应地方疾病谱的变化,在防治伤寒、温病、时疫以及骨伤、妇科、儿科等疾病方面传承创新,提出新的学术观点,形成新的学说,促进中医学术的进步与专科的发展。(
其三,具有实用性与世俗性商业文化。广州是中国古代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唐宋年间,广州的对外贸易已十分繁荣,是全国最大的贸易港口。因此,商务活动中灵活、务实,讲求诚信,注重实效的特点,以及善于在竞争中发展的精神亦渗透到岭南文化之中。岭南文化的特质体现在岭南医学、岭南画派、岭南园林与建筑流派、岭南戏剧、岭南茶道等领域,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1962年,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广州中医学院联合在《广东中医》发出“征集广东历代名医、现代名中医医案医话启事”通知,同年10月就有报道:广东历代较有名望的中医中药人员550多人,已知著作394人465种,1150多卷册。
1975年,广东省医药研究所中医研究室编写《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辑录潘兰坪、程康圃、易巨荪、陈伯壇、黎庇留、吕楚白、吕安卿、杨鹤龄等8位已故广州近代名医论著摘要。
岭南,五岭以南,古为百越之地。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山语》综述明代以前有关“五岭”注释,认为五岭以大庾为首,台城之峤在大庾,骑田之峤在桂阳,都庞之峤在九真,萌渚之峤在临贺,越城之峤在始安。《辞海》“岭南”条曰:“地区名。即岭表、岭外。指五岭以南地区。”“岭表”和“岭外”是从不同的地理位置来看岭南:从中原地区看,称为岭外;从珠江三角洲看,又可称为岭表。它位于祖国最南端,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四季不甚分明,南濒海洋,北靠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五条山脉自然屏障,使之与中原内地阻隔,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不仅风土人情、习俗气候不同,人的体质、饮食习惯亦不尽相同。岭南医学就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下,把中医药学的普遍原则与岭南地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逐渐形成起来的地域性医学。
(完整版)地理学发展趋势
地理学发展趋向——侧重以人文地理为例一、人文地理学获得的重要进展1、人地关系论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进一步获得提高(1)以崭新视角研究人地关系,从哲学思辩转向理性升华,是最近几年来人地关系研究出现的新动向。
(2)新式人地关系理论不停出现,正在逐渐形成理论系统。
(3)人地系统研究的新方法与生手段宽泛应用于解决国家及地区发展问题。
2、文化地理研究视线更加宽阔,并在向新文化地理学转变(1)开始进一步发掘文化景观背后的多重意义。
(2)试试解读电影、小说、建筑等“文本”所表征的地方文化特点。
(3)开始关注小尺度文化空间及文化生产的研究。
(4)展开一系列地区文化认可的研究。
最近几年来文化地理学界对很多地方文化特点的研究,既包含对地区内单个文化特质的研究,也包含对地区文化综合体的研究。
(5)探究运用 GIS 技术等新技术手段研究文化地理学识题。
3、行为地理学进入了重要的研究转向与繁华发展阶段(1)花费者行为仍旧是行为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2)要点从微观角度剖析了不一样种类城市居民的动向乔迁特点、影响机理、居住郊区化、季节性郊区化与第二住所等现象,深入商讨了乔迁行为与社会转型、空间重构的互相关系。
(3)认知地图与城市意象迎来了新的发展势头。
(4)空间行为与行为空间的研究推动了“时间地理学”时代的到来。
4、政治地理学适应地缘政治战略需要逐渐由低迷状态走向回暖迹象(1)地缘政治战略需求推动形成了一些以地缘政治为主导的研究成就。
(2)部分经典的西方地缘政治学著作被翻译和介绍到国内。
(3)有关学科开始“讲政治”,广泛重视“政治”要素的研究。
5、社会地理学陪伴城市社会空间异化与和睦社会建设蓬勃发展(1)城市社会空间构造与社会区是社会地理学研究的主阵地。
(2)质性与兴趣性研究方法在微观社会空间研究中开始应用。
二、人文地理学发展趋向及研究展望1、建立人地和睦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入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
将来人地关系研究的方向有:①增强经济全世界化与人地关系机理响应、人地系统调控机理与过程、格局与节律及模拟人地“最正确距离”的研究;②采纳RS、GIS和 GPS技术手段增强者地系统的动向模拟、综合集成与决议支持系统的研究;③增强者地系统与地区可连续发展交互关系的研究;④增强者地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全世界问题、全世界变化问题及其地区响应问题的系列研究,推感人地关系研究由地区化向全世界化方向转变;⑤增强者地系统中环境伦理与生态道德的研究,道德文明的力量将最后代替资本、技术、政策等手段成为协调人地关系的最主要力量2、适应文化强国建设与文化家产大发展的需求,建立“本地化”的文化地理学科系统。
热带医学与热带病的研究现状_挑战与展望
热带医学与热带病的研究现状、挑战与展望热带地区是指赤道为中线,在赤道两侧南北纬23~27度之间的地区,这个地带地跨非洲、亚洲、澳洲、南美洲4大洲60多个国家,覆盖人口30多亿.而毗邻热带地区的南北纬35度地区称为亚热带.据此划分,我国广东省大部、云南省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台湾省、海南省及其南海诸岛屿属于热带地区,而我国的中南、西南、华东、华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都是亚热带.许多疾病容易在热带地区发生或流行,这与热带地区气温高、日照长、雨量多、湿度大、生物群落繁多、植被茂盛多样以及病媒昆虫易于孳生繁殖等独特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仅在热带地区发生或在热点地区高发的疾病统称热带病(Tropicaldis-ease),狭义的热带病(Tropicalinfectiousdisease)则指在热带地区多发和常见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热带医学(Tropicalmedicine)由热带病和公共卫生两部分组成,是研究发生或发现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如何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的科学.它是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生物学、遗传学、寄生虫学、公共卫生学等多门交叉学科.虽然许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热带地区多发和常见,但除少数病种外,在亚热带地区甚至在温带地区也同样可以发生或流行,只是有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频率与流行强度不同而已.例如,疟疾、黑热病、绦虫病、囊虫病、阿米巴病、锥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莱姆病、麻风病、立克次体病、结核病、克雅氏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可以说热带病的地理分布相当广泛,也远远超过一般人们的传统认识范围.全世界每年死于热带病的人数比所有其它各种疾病死亡的总和还多.治疗癌症只能为人类平均寿命延长2~3a,而消灭热带病可使平均寿命延长20多年.因此,对热带医学研究不仅是为后备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并担负为随时应承担责任和挑战的贮备,更重要的是保障全人类的健康安全,促进全社会的文明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工业污染、人口增长、自然疫源地的商业开发、旅游业的发展、抗生素和杀虫剂等大量使用,促使病原物种变异和传染源、媒介昆虫活动途迁范围扩大,新发和再发的热带病给人类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有必要加强热带病防控研究.第33卷2昆明医科大学学报1热带传染病的危害热带传染病是新发传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呈现加剧化形势.当今全球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环境恶化及交通与物流的便捷,为媒介生物繁殖、传播、扩散提供了便利条件.当前明显的趋势是,一些原有的媒介生物性疾病再度暴发,新的媒介生物性疾病不断扩大.通过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传播的登革热,近10余年来明显回升,全球有25亿人受到威胁.通过蜱叮咬传播的新发媒介生物性疾病莱姆病,目前已在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有病例报告.我国于1986年首次发现莱姆病,现已证实29个省区存在感染.据估计,目前热带传染病几乎占所有人间传染病发病数的20%,每年死亡人数占传染病总数的30%~40%.当今全球热带传染病的3大流行趋势是:新的病种不断被发现,流行地域不断扩展,流行的频率不断增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老”病种登革热,近年来随着媒介生物的活跃,流行逐步加快;而最有代表性的新病种西尼罗热,自1999年首次在美国暴发以来,连年在美国流行,而且流行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已扩展到美国所有的州,每年有8000多病例出现,死亡几百人,并正在向中美和南美国家蔓延.传染病的传播没有国界,热带传染病远距离传播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我国虫媒生物种类繁多,分布情况复杂,而相关监测与控制水平与防疫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对此,公众更应重视大卫生习惯的养成.研究表明,热带传染病流行增强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人流和物流的快速、大量流动,有利于病原的传播,增加了人群的感染和疾病暴发流行的机会;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使得许多热带生物不断扩大分布范围,过去仅在热带地区出现的热带传染病,也频频出现在亚热带地区.云南是典型的立体气候分布地区,热带、亚热带地区占全省很大比例,其气候特点是全年气温较高,雨水较多,四季不太分明.气温高,湿度大,适宜微生物和有害昆虫孳生,虫媒种类多、密度大,容易导致热带传染病发生流行.有漫长的国境线,与云南接壤的国家多属热带地区,国外热带传染病容易传入,因此,云南省是热带传染病的高发区,且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历史上热带传染病如疟疾、鼠疫、立克次体病等曾经对我省人民造成村毁人亡的巨大悲剧.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疟疾、鼠疫、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等热带传染病在云南的出现和流行,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新发热带传染病有随时暴发的可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2热带传染病研究面临的挑战2.1认识有偏差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不断研制应用,抗生素和杀虫剂的广泛开发使用,使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已经维持相对稳定的低水平,于是很多人认为,传染病的问题已初步解决,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重点应该转移至位居死因前列的非传染性慢性病方面.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对自然疫源地的过度开发和对野生动物的滥杀,人类饮食习惯改变,气候、生态环境变化,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等多方面因素,促使病原物种变异,传染病疫情更加复杂,多种传染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流行趋势.病毒病和细菌病等热带疾病发病迅猛,传染源、媒介昆虫活动途迁范围扩大,热带和非热带地区的传染病已很难严格区分,原已控制的传染病如疟疾、结核病等死灰复燃,重新肆虐人类.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于人群对新发现的传染病普遍易感,且无有效防治用药和措施,使病死率均高,人类面临着热带病新的严重挑战.2003年在全球迅速扩散流行的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虽然得到了及时控制并最后扑灭,但也说明需要时刻重视,不断加强公共卫生的防御系统及对突变疾病事件控制能力.热带病的侵袭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产生极大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是当今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2.2新发和再发热带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很多老的传染病被控制和消灭,新的传染病又被发现,人类消灭传染病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新传染病出现的速度.热带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有保护全人类健康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基本防制策略,对病原体病原学持续研究,研制有效的具有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免疫疫苗,不断及时发现新传染病,不断建立更敏感、特异的诊断技术.2.3热带病的突发性难以预测随着交通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国交往甚密,每年都有数千万人出入热带病存在的地区,扩大了将热带病传播到其他地区的危险性.此外,社会、经济、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变换使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的热带病,如莱姆病、艾滋病、疯牛病、口蹄疫、SARS、埃博拉出血热、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感染等,对公共卫生防御能力和对新型热带病的防治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应提前制定相应的热带病预防、诊治应急预案.2.4检测手段尚需创新和整合在热带病的监测方面,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空间流行病学、地理信息学系统等方法,建立健全热带病监测评估体系;在热带病病原学诊治方面,应建立病原生物学、虫媒生物学等基因库,分析各种生物体基因图谱,及时发现新发和再发的热带病病原体和传播媒介;在热带病免疫工作方面,开发研制多抗原、多时相的联合疫苗和传播阻断性疫苗,是热带病免疫工作的重点;在药物研究方面,开发新型药物和对一些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已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如青蒿素以前被认为是无耐药的抗疟药,目前则有越来越多的耐药病例出现,对青蒿素耐药机制的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抗疟药物也是热带病防治的重点;在热带病诊断方面,开发操作简便、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快速诊断试剂盒,也是未来的趋势;在媒介防治方面,生物杀虫剂除了杀虫效果以外,对生物安全性和杀虫剂对媒介种群的选择压力及传播病原体的能力方面,也要展开广泛的研究.2.5人才储备亟待加强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加强热带医学的技术和人才储备.热带医学是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属于全科医学的范畴.我国由于认识的原因,目前热带医学还没有列入国家学科目录里,热带医学的人才队伍主要来自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传染病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等专业,人才队伍存在严重滑坡的现象.国家教育部应该允许自主设置热带医学二级学科进行研究生培养,旨在培养从事热带医学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3热带传染病研究展望近年来,由于全球社会政治突变、人口增长和人类行为改变,自然疫源地的商业开发和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引起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恶化,栖息范围突变,病原扩大的不确定因素增大,更易引发新人兽共患传染病和已控制传染的再度发生,加上气候、生态环境变化,全球气温变暖,促使病原物种变异和传染源、媒介昆虫活动途迁范围扩大,使新发传染病和再发传染病的发生表现出更加不确定性和不明朗性.全球任何地区发生的传染病皆有可能在其他地区发生和流行,热带和非热带地区的传染病已很难有严格的区分,对热带传染病的研究涉及了对整个传染病的研究.热带传染病控制不单是保护热带地区人群,而且是保护全人类健康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基本防制策略,需要不断查找新发传染病和修改、调整对再发传染病的控制策略及措施.例如,如何应对恶性疟及其媒介按蚊对药物的抗药性和流动人口管理;艾滋病、糖尿病继发结核菌感染的治疗;动物间鼠疫大流行可能性的控制;经空气、媒介、土源性、食源性、不良行为接触性传染病防制的策略和措施的修订等问题.因此,无论对再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还是对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应以高度发展眼光,充分认识热带病控制消除的艰巨性以及新发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的不可预料性.有关部门应根据人文、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类型等特性,立项和扶持研究前瞻性重大科研课题,获取相关基础资料和应措施等技术贮备,并制定鼓励、吸引尖端究人才加入,确保研究人才阶梯和研究内容的连续性等是当今急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热带医学涵盖的内容多,涉及面广,不仅有热带病的内容,还包括其它公共卫生学问题.21世纪,国际形势风云多变,面临自然资源不断开发、资源短缺、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一体化、物种变异和新型物种的出现等一系列问题,发展和危机并存,热带医学的研究任重而道远,热带医学的研究重要性也将更加突出显著.热带医学研究大有可为.[参考文献][1]COOKGC,ZUMLAA.Manson’sTropicalDiseases,22nded[M].London:Saunders,2008:1-1851.[2]EDDLESTONM,DAVIDSONR,BRENTA,etal.Oxfordhandbookoftropicalmedicine[M].3rd.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8:1-588.[3]艾国平.热带医学的起源于发展趋势[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8):687-691.[4]宝福凯,柳爱华,程传贤.新发虫媒传染病流行趋势因果分析和对策[J].中国热带医学,2009,9(3):559-564.(2012-09-12收稿)宝福凯.热带医学与热带病的研究现状、挑战与展望3第12期。
近30 年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的成就与展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20 年 10 月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Vol. 35,No. 4
Oct. ,2020
近 30 年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的
成就与展望
龚胜生
王无为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9;
④龚胜生:
《历史医学地理学刍议》,
《中国历史地理论
丛》1998 年第 4 辑,第 71-91 页。
的疾病与健康问题 ③ 。20 世纪 90 年代,历史地理
⑤王晓伟、李孜沫:
《中国瘟疫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
学者开始研究历史时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开创
析》,
《热带地理》2015 年第 2 期,第 186-192 页;张小敏:
女,
湖北荆州人,
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博
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健康地理学。
生命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历史既是
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
人类与疾病不断抗争的历史,也是人类为寻求健
不断涌出,逐渐发展成为历史地理学一大分支学
康不断奋斗的历史。健康与环境关系是地理学研
科 ⑤ 。最近 10 多年来,在现代健康地理学研究思
研三
究三
文三
献三
的三计
学发展似乎进入了调整阶段,发文量较之前有比
三三
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
较明显的减少,表现出一定的颓势。不过,这是
分析
三三
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
三三
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
地理信息系统在肿瘤空间流行病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理分布特征 ,探 寻肿瘤与环境危险 因素之 间的关
系。
2 . 1 G I S 技术与肿瘤分布数据的可视化
在流行病
学 上 往 往 以行 政 区划 为单 位 开 展 肿 瘤 发 病 死亡 的
挖掘 出对科学决策具有指 导意义 的信息 ,从2 0 1 3 年1 0月第 l 9卷第 5期
3l 9
危 险 因素 开展 了干 预 和监 测工 作[ 5 1 。 近 年 来
We b — G I S 技 术 的 出现 推 动 了基 于 网络 和 G I S 技术 的
的预警和防控 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 ,G I S
还 可 通 过缓 冲 区 的建 立 和 图 层 叠 加分 析 ,评 价 居
登记 的数据 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绘制成地 图,寻找
特定肿瘤 的高发 区域 ,分析区域 内肿瘤高发人群 的人 口学 特征和相关的社会经济 因素 ,为卫生决
策 和 卫生 资源 的合 理 配 置 提 供 帮 助 。 。 国 内胡 晓 抒 等 运 用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的 方 法 ,分 析 了 江 苏 省 1 9 9 6~1 9 9 8 年 主要 恶 性 肿 瘤 死 亡 情 况 的空 间分 布 特 征 ,发 现肝 癌 的高 发 区局 限 于 江 苏 省 中部 的沿 海地 区 ,据 此 ,江 苏省 在该 区域针 对 肝癌 的主要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既是 一 门学 科 , 同时 也 是 一个 技 术
2 0 世纪 6 O 年代初 ,G I S 第一次被应用于加拿 大森林 管理 系统 。最 近 2 0 年 ,G I S 的数 据处 理 和空
间分 析 技 术 开 始 运 用 到 公 共卫 生 领 域 和流 行 病 学
地理学学科15年发展回顾与展望_冷疏影
第16卷第6期2001年12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Vol.16 No.6Dec.,2001文章编号:1001-8166(2001)06-0845-07地理学学科15年发展回顾与展望冷疏影,宋长青,吕克解,赵楚年郭廷彬,彭文英,钟良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 100085)关 键 词: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中图分类号:P91 文献标识码:B 在过去的15年中,把握科学目标与国家目标双重定位的前提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学学科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瞩目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稳定了研究队伍,形成了学科发展特色。
1 地理学学科发展状况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管理的角度地理学学科(包括土壤学和遥感)分为以下5个方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土壤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及环境地理。
地理学目前主要发展趋势是研究陆地表层各界面间的物理、化学、生物及人文过程,探讨多种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探求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律。
地理学研究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总体而言,在地表过程、人地关系相互作用机理、城市地理、区域环境资源演变与可持续利用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不难看出,涉及的主要研究方向面向当前世界性的人口、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问题。
重点研究领域如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地球表层系统的地理过程和环境效应、水土资源形成的理论及其合理利用、环境演变、灾害形成与污染防治、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均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能够为国家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地理学学科受理的申请逐年增加。
自1995年以来,学科面上项目申请数量占学部比例始终保持在30%左右(图1),2001年达到最高,共受理面上项目735项,占学部面上项目申请总数的34.62%,居地球科学部6个学科之首,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学科受理面上项目数排名第8位。
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国 自然条件 、 自然资源 、 农业发展方面的调查研究任务 , 包括大规 模的地区综合考察 、 综合 自然区划 、 农业区划 、 黄淮海平原的综合 治理 、 国土规划和发展研究等。 在这个过程 中, 大大提 高了地理学 应用价值和科学 水平 ,也是大量分 支学科发展和形 成的基本动 力 。相应地 为政 府和社会提供 了大量的建议和科学资料 , 在生产 理教育正在第三次崛起 。 目前的?x” + 高考科 目改革方案 , 将促使 学校和学生 恢复对地理学的重视 。 实践 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今天 , 以肯 定地 说 , 可 我国地理学的影响力在扩大 , 而且已经 1 、 . 理论研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3 地理学 的决策应 用价值大大加强了 。地理学 上世纪 5 0至 6 0年代 , 提出了水热平 衡 、 学元素地表迁移 超 出了专业的 界限 , 化
许多部 门得到广泛的应用 ,推动了地球信息科学在我 国的发展 , 初步建 立起—个地理信息科学基本体系 。 地理学研究机构和地理 研究的发展 , 使地理学在为国家 目标服 务和科学 问题的研究方面 发挥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 1 、以任务带学科 ”提 高了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 2 , “ 以任务带学科” 是我 国 5 0年来地理学取得蓬勃发展的一条 基本经验。 地理学家组织与参与完成了国家一系列重大的关于我
1 高等地理教育和高级地 理学人才培 养的形 势较好 . 6 现在地理 学一级学科 的博士 点在全 国已有 8个 , 二级学科 自 然地理 的博士 点 9个 , 人文地 理 3 , 个 区域经 济 的 3个 , 图和 地 G S的 3个 。 自然地理 、 文地理 、 I 人 区域经济 、 地图和 G S的硕士 I 点共有 9 2个 。地理学培养的人才活跃在国家的规划 、 计划 、 环境
医学地理学课件
医学地理学课件xx年xx月xx日•医学地理学概述•医学地理学研究内容•医学地理学研究方法•医学地理学展望目•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案例•自然灾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案例录01医学地理学概述1定义与概念23医学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因素与人类疾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医学、地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
医学地理学旨在揭示疾病分布的地理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地理学的重要性通过研究疾病的地理分布,可以找出环境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支持。
医学地理学对于了解疾病的分布和传播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地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为改善医疗资源配置和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提供依据。
医学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已经开始观察和记录疾病的地理分布情况。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统计方法和现代地理学的兴起,医学地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代医学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疾病种类和地理因素越来越多,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医生们开始对环境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医学地理学的发展历程02医学地理学研究内容03地理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通过对地理环境因素的分析,评估不同地区的健康风险,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依据。
地理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01地理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地理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健康影响。
02地理环境与疾病的分布探讨地理环境因素与疾病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理环境因素对疾病传播和流行的影响。
疾病地理分布与影响因素疾病地理分布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疾病地理分布的各种因素,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人口行为等对疾病分布的影响。
疾病地理分布的变化趋势分析疾病地理分布的变化趋势,如随着时间推移和地理环境变化疾病分布的变化情况。
疾病地理分布特征研究不同疾病的地理分布特点,如地方性疾病、流行病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医学地理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
医学地理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作者:袁超罗勇军刘运胜李婵娟吴玉李维民来源:《地理教育》2013年第12期医学地理(medical geography简称MG),主要研究一定地理区域内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地区生活习惯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是由医学、地理学、电子工程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其研究内容极具科学性与应用性,故此学科研究目前在全球迅速发展,在科技发达国家已成为现代预防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一、国外研究进展概况国外医学地理研究开展较早,有资料记载“医学地理”这个术语是由德国学者Leondard Ludwig Finke于1792年首先提出,他把医学地理定义为“对世界所有人口居住地区的特征进行医学描述”,并于1795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普通医学实用地理学总结》。
19世纪,较多的学者开始进行医学地理调查研究工作,并撰写有关地理因素影响疾病的著作,到19世纪90年代中叶,西方医学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基本形成。
进入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由于军事需求,医学地理研究在有关国家得到长足发展。
美国学者Rodenwaldt和德国学者H. Jusaz分别在战前和战中完成出版了“世界医学地理图”和“世界流行病地图集”。
冷战开始后,世界政治军事形势走向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流。
在此情况下,于1949年里斯本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地理学代表大会上,世界“医学地理问题研究会”宣告成立。
从70年代开始,医学地理研究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导下,在“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的大目标推动下,各国医学地理学者经联合作战,在防治世界“六大”热带流行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锥虫病、麻风、利什曼病),以及“癌症与地理关系研究”等方面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1977年英国医学地理专家G. Melvyn Howe的专著《人类疾病世界地理学》问世;1979年美国学者Pyle主编出版专著《医学地理学:技术与病例研究》;英国学者McGlashan出版《应用医学地理学》;1986年英国学者G.Melvyn Howe又出版专著《世界人类癌症地理学》;国际地理学会为推动全球医学地理研究,在匈牙利指导创刊了《医学地理》这份国际性医学地理科研杂志。
中国的地理学科建设与发展
中国的地理学科建设与发展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空间分布与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奥秘以及解决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近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地理学科的历史背景、学科建设与发展、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展望中国地理学科的未来。
一、地理学科的历史背景中国的地理学科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经》及《禹贡》等古代文献中的地理记载。
古代地理学注重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地理知识的积累,对于中国古代农业、水利等实用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中国古代地理学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后世的航海、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地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地理学科在近代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20世纪以前,中国的地理学研究主要以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方面为主,并且以地理学教育为主要目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地理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地理学科得到了政策和资源的大力支持,各个高校相继开始设置地理学专业,并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地理学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地理研究的需求日益增加。
中国的地理学家开始从传统的自然地理学研究转向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发展规划等新兴领域的研究。
在学科建设方面,各地理学科研究机构和高校成立了一系列地理学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加强了地理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三、中国地理学科的影响力中国的地理学科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一方面,在文化和历史的纬度上,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很多国际地理学学者都来中国进行考察和研究,促进了中外地理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另一方面,中国在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球地理学界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四、中国地理学科的未来展望未来,中国的地理学科将继续向纵深发展。
地理与未来展望地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地理与未来展望地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地理与未来展望未来的地理学将继续处于发展和变革的前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地理学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将在未来发展得更加成熟和广泛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我们可以获取和处理大量的地理数据,进而实现对地球表面的全面监测和分析。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在未来,地理学将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问题。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地理学正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未来地理学将更加关注环境的生态平衡和保护,探索人类与环境协同发展的路径。
通过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地理学可以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方案,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支持。
三、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规划与管理未来的地理学将注重城市与区域的规划与管理。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们对优质生活环境的需求不断增长,由此带来的城市与区域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
地理学将通过研究城市与区域的空间组织、土地利用和交通等要素,提供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区域管理策略。
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和区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城市化进程提供科学指导。
四、地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地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是未来地理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这些资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地理学通过研究资源的地理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技术和资源管理政策,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地理学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资源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模式,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总之,未来地理学在技术手段、生态保护、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等方面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地理学将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临床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因突变与疾病关系
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基因突变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预防 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个性化治疗方案
基于患者的基因组信息,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免疫疗法与细胞治疗
1 2 3
03
临床医学的未来趋势
个性化医疗的普及
精准诊断
通过基因测序、蛋白质组 学等技术,实现疾病的精 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 的制定。
个性化药物
根据患者的基因、生活方 式等因素,开发适合个体 的定制化药物,提高治疗 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个性化预防
基于个体的遗传背景、生 活习惯等,制定针对性的 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发生 风险。
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医疗中的应用
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
01
运用工程学原理和技术,改进医疗器械、提高手术精度和效率
。
医学与生物学的交叉
02
通过生物学研究,深入了解疾病发生机制,为临床医学提供新
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医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03
结合社会科学理论,关注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等对疾病的影响
,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04
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与机 遇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与可及性问题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全球范围内,医疗资源在城乡、地区间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地区 医疗服务匮乏。
可及性问题
部分患者由于经济、地理等因素,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解决策略
通过政策引导、医疗资源下沉、远程医疗等手段,提高医疗资源 的可及性和均等化。
医学模式的转变
全球化与健康问题
现代医学正逐渐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对临床医生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状、挑战和展望:中国卒中急救地图
现状、挑战和展望:中国卒中急救地图
曹黎明;廖雨琦;池枫;任力杰
【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
【年(卷),期】2024(19)4
【摘要】卒中是中国居民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了极重的负担。
面对这一严峻的卒中救治形势,卒中急救地图应运而生。
卒中急救地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整合医疗资源,构建了涵盖急救、转运、治疗到康复全流程的卒中救治网络,可较为显著地提升卒中的急救效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作为创新技术平台,卒中急救地图在提升卒中急救效率和治疗效果方面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取得初步成效,且发展态势良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重要挑战。
为了更好地发挥地图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如何完善这一平台,加强推广,提升应用效果,才能更好地应对我国严峻的卒中救治形势,减轻卒中为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
【总页数】7页(P474-480)
【作者】曹黎明;廖雨琦;池枫;任力杰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深圳大学医学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卒中导航地图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中的临床意义
2.卒中急救地图及持续流程优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影响
3.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治疗延误及卒中急救地图的研究进展
4.卒中急救地图结合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救治中的应用
5.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时间追踪对急诊内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与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地理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作者:袁超罗勇军刘运胜李婵娟吴玉李维民来源:《地理教育》2013年第12期医学地理(medical geography简称MG),主要研究一定地理区域内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地区生活习惯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是由医学、地理学、电子工程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其研究内容极具科学性与应用性,故此学科研究目前在全球迅速发展,在科技发达国家已成为现代预防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一、国外研究进展概况国外医学地理研究开展较早,有资料记载“医学地理”这个术语是由德国学者Leondard Ludwig Finke于1792年首先提出,他把医学地理定义为“对世界所有人口居住地区的特征进行医学描述”,并于1795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普通医学实用地理学总结》。
19世纪,较多的学者开始进行医学地理调查研究工作,并撰写有关地理因素影响疾病的著作,到19世纪90年代中叶,西方医学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基本形成。
进入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由于军事需求,医学地理研究在有关国家得到长足发展。
美国学者Rodenwaldt和德国学者H. Jusaz分别在战前和战中完成出版了“世界医学地理图”和“世界流行病地图集”。
冷战开始后,世界政治军事形势走向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流。
在此情况下,于1949年里斯本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地理学代表大会上,世界“医学地理问题研究会”宣告成立。
从70年代开始,医学地理研究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导下,在“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的大目标推动下,各国医学地理学者经联合作战,在防治世界“六大”热带流行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锥虫病、麻风、利什曼病),以及“癌症与地理关系研究”等方面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1977年英国医学地理专家G. Melvyn Howe的专著《人类疾病世界地理学》问世;1979年美国学者Pyle主编出版专著《医学地理学:技术与病例研究》;英国学者McGlashan出版《应用医学地理学》;1986年英国学者G.Melvyn Howe又出版专著《世界人类癌症地理学》;国际地理学会为推动全球医学地理研究,在匈牙利指导创刊了《医学地理》这份国际性医学地理科研杂志。
当前,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医学地理研究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其主要科研方法向着两个方面深入发展:一是微观实验室研究。
各国医学地理学者借助现代电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环境元素毒理技术等现代实验室技术,从“疾病地理学(病理地理学)”以及“病因地理学(化学地理病因学)”微观领域入手,不断进行更加细微的病因探索;二是宏观社会应用性研究。
此类研究尤以“医学地理图研究法”发展最快。
此类研究社会需求迫切,各种医学地理信息通过画面能直观表述。
应用者足不出户就可截取相关信息,掌握当地医学地理状况,科学指导工作开展。
在研究内容方面则集中在全球、国家、区域和地区环境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城市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对健康的影响;自然、人为引起灾害(包括环境灾害)的健康风险以及与经济危机;结构调整有关的社会经济变化结果对健康和保健的影响等领域。
在研究手段上,近年来该学科吸纳大量自然地理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现代高科技技术,引入卫星遥感、地貌航拍、数字地图、环境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现代科研技术,极大地促进医学地理学科研究向着更符合人类社会现实需求的方向发展。
二、国内研究进展概况我国朴素的医学地理思想开端很早,这在丰富的祖国医典中反映十分明显。
我国现存第一部古代医书《内经》就要求医者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从人体和天地都是自然物质这一观点出发,阐明人体与自然地理环境及疾病的关系。
从隋代巢元方的《诸疾源侯总论》、陈言的《三因极一论》、沈括的《梦溪笔谈》、宋徽宗的《济世经》、《医学溯回集》等医学古籍中能清楚地看到中医认为地理环境不同,气候水土则不同,从而导致人的生活习惯体质特点不同。
同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方病,存在的药物药性有明显差异。
尽管我国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医学地理思想宝库,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等社会因素,在医学地理这一领域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没能将这些医学地理启蒙思想发展成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这使得近代以来我国医学地理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方。
新中国诞生后,我国医学地理研究才逐步开展。
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组织力量重点对严重危害人民大众身体健康的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氟骨病、血吸虫病等疾病的致病地理环境因素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
70年代又对各种癌症高发区地理特点进行研究,绘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图集》并出版。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病与环境图集》出版。
同年军队系统也完成了《中国沿海军事医学地理》专著出版。
2000年,由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领导与组织的国家重大科研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鼠疫与环境图集》编辑出版,该图集较集中分析和总结了我国近200年来鼠疫的流行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自然地理环境变化加剧,人们追求健康环境的欲望值不断提高,医学地理研究在国内引起了更多学者和政府机关的重视,以至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以地方性疾病为中心的疾病地理研究。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环境复杂、生态多样、经济参差,形成繁杂多样的地理生态系统,地域差异很大。
在对原有地方病持续活跃的地理生态系统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对新发地方性疾病的地理流行病调查和地理流行规律进行研究,如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利用多种资源建立了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灾害数据库,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模块,对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灾害的时空变异进行分析;华东师范大学范新生等人对我国SARS疫情进行了探索性的空间数据分析。
其次,健康地理研究不断深入。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生态环境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关注的不仅是没有疾病,更包括身体及心理的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环境与人体处于一种生态的“平衡”状态,健康地理即是研究这种“平衡”被破坏的原因、趋势及空间模式以及维持这种平衡的条件。
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热岛效应、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雾霾天气,持续上升的PM2.5数值都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
医学地理学者也越来越多地从关注与“疾病”相关的地理问题拓展到与“健康”相关的地理问题。
由此,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理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研究人类健康与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包括不同环境条件下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特定地区、特定因素对特定人群致病风险等方面的研究等。
如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张海龙等采用USEPA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周边环境的健康风险。
第三,研究方向日趋多元化。
西方学者将医学地理划分为两大主要分支:生态医学地理和保健地理。
在此基础上,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医学地理研究在原有学科分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出新的分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为历史医学地理,研究历史时期人类疾病、健康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分布变迁规律。
将历史学的基本概念“时间”和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空间”有机结合,完善了现代医学地理学理论体系。
另一个新的研究分支即老年医学地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
预计2013年底老年人口数将突破2亿,已远远超过人口老龄化国家7%的标准,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医学地理研究人员开始重点关注这一领域,针对老年人口分布情况、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区域经济效应、老龄人口城乡差异、长寿区域自然社会环境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李日邦等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趋势和区域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李辉分析我国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第四,研究手段不断丰富。
宏观医学地理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以及数学模型等研究手段为依托,在疾病空间流行规律,疾病成因及其与环境要素的关系分析,疾病传播和扩散模型,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环境健康管理和环境健康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
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别芹芹等应用GIS在手足口病的疾病描述、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等方面的应用,实现从宏观尺度上直观认识我国手足口病的分布特征;广西壮族自治区CDC杨进等人通过收集医学人口普查数据、疾病监控系统数据、现场采集居民居住点全球卫星定位数据等资料建立GIS系统和以人口为基数的伤寒发热系统,直观准确地了解疾病流行率的分布,对监控中的薄弱环节做出准确判断;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收集云南省1995年和2003年血吸虫病抽样调查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分析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并为重点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三、学科研究发展展望第一,疾病谱的改变促使疾病地理研究进一步深入。
疾病地理研究是医学地理研究领域最早开展的领域,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防治措施的落实,对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氟骨病、血吸虫病等原有地方性疾病整体得到有效控制,但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饮水卫生、居住环境、基本医疗保障等条件依然落后,与之相关的地方性疾病依然存在。
同时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新的问题,SARS、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等新流行病的危害日趋明显;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性传播疾病等慢性非致命性疾病呈现上升趋势,疾病谱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
因此,疾病地理仍然是医学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广泛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
第二,特殊地理环境医学地理研究。
近年来,由于突发地质灾害增多,各地相应的处理应急救援力量得到长足发展,灾害救援能力逐步提升,但由于各种灾害具有不同的灾害救援特点,发生灾害的地区又具有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果在前往救援中未能做到相应准备,在救援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中,即是因为很多从南方低海拔地区赶来的救援人员没有做好高原地区工作的准备,还没开展救援工作就因急性高原反应丧失了工作能力。
因此,对于高海拔、高寒、热带、海洋等特殊地区医学地理的研究尤为重要。
第三,研究手段进一步丰富。
在医学地理宏观研究中,空间分析方法和手段快速发展给医学地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工具。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卫星遥感和数字地图技术除在环境模拟环境监测环境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外,在疾病空间分布及成因分析、疾病监测和环境健康管理等领域也到一定应用,而计算机网络在医学地理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青睐,使得医学、地理学信息量变得更大,更有利于数据的利用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