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数学的思考能力培养
临汾市实验小学裴莉
传统的数学课堂体系大体上是严格按照科学的体系展开的,不大重视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内容一般是一系列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这样的内容虽然便于教师教给学生成套的数学内容和逻辑的思考方法。但学生只能被动参与,只要注重教科书提供的数学题目的计算和解答就行了。学习上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沉迷于题海战术。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普遍存在。这种传统的课堂体系及其产生的教学观,所带来的弊端日益呈现,与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日趋扩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度重视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完善,其目的在于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学生在学校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能力,而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对客观事实尊重的理性精神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态度,获得创造性的思考能力。新课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独立思考是人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培养善于思考的人,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更是新课标所强调的目标之一。以下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会思考,谈谈几点拙见:
一、设计情境,培养学生思考的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穿插介绍一些科学家如何利用思维这一武器,去揭开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奥秘而取得惊人成就的事例把学生这种潜在的需求激发出来,使之产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欲望。我们还可以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一些“障碍”,然后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探索,使“障碍”最终得到排除,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尝试创造和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思考激情。在第三册“用乘法口诀求商”,我设计了猜数谜,让学生自己猜一个数,把它乘以3后,所得到的数告诉老师,让老师猜出学生所想的数,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经过几次准确无误的猜数后,不少同学欲知缘由;我不失时机,引导学生静下来进行思考,发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抽象成一道应用题,进行训练。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几位同学,本来遇到应用题就打“退堂鼓”,经过这样有趣的练
习,竟然慢慢地喜欢做应用题,每次都能积极进行思考。
二、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变式”是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时,突出其本质牲。“变式”教学,就是组织学生的感性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或是用不同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各种具体对象时,不断变换引用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而让其本质的属性始终不变。“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助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思维惰性和感知上的错觉,防止学生把注意力固定于教材内容的非本质的偶然因素上,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从而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例如:某教室内有45位同学,第一次出去13位同学,第二次出去15位同学,教室内还剩下多少人?为了养成同学们动脑的习惯,我特意留下不少时间给同学思考,然后进行归纳:(1)45-13=32、32-15=17,(2)13+15=28、45-28=17,有的同学想出了第三种解法:45-15=30、30-13=17;
通过观察比较,不难了发现第三种解法在运算上有较大的方便。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这道题进行深入分析,弄清本题所含的四个量:教室内的总人数、第一次出去的人数、第二次出去的人数、剩下的人数,然后与学生一起将进行编造题目。如“求第二次出去的人数比第一次出去的人数多多少人?”或“出去的总人数比剩下的人数多多少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采用对同一道题目,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解法;对同一种题型,鼓励学生自己编造多样的题目。不但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的思维在解题上表现得更活跃,能主动、积极地变换思路,排除所遇到的障碍,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
采用“变式”要适当、科学,其成效不取决于运用题目的数量和问题的深度,而在于是否典型,能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能否使学生摆脱感性经验的片面性的消极影响,促进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否则,效果就可能背道而驰。
三、“授之以渔”,培养思考的独立性
思考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能独立思考问题;善于发现和解决尚未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能自觉研讨获得新知识。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现代教学法,如“引导发现法”和“导学探究教学法”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发现、探究的方法,使之在认识和探究的实践中逐步培养自己的自觉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就是“授之以渔”。
在课堂上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提出问题时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给他们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动脑思考,而不是头脑灵活的同学抢先回答了问题,其他同学只能跟着他的思路走。当有同学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的时候,我会示意他们先把手
放下来,给其他同学一点思考的时间。
当遇到新问题、新题型时,大部分同学受到理解能力的限制,往往束手无策,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时,应当适时鼓励学生试用已有的知识,加以分析,尽可能多考虑已学过的解题方法,在平时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例如: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让学生先练习已学过的相应题目的运算,再以提问的形式,触动学生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思考,产生感性认识,便于学生在独立思考时生成疑团,产生独立探究的欲望,寻求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小学生正是处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期,为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代之新的教学法;主动了解学生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水平,运用教育心理学规律,有计划地给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机会和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高级的状态,有效地促进知识的牢固掌握及技能的培养,从而不断地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