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第1框 夯实法治基石 》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9年级上册第4课第1框《夯实法治基础》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9年级上册第4课第1框《夯实法治基础》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6b83d50722192e4436f66a.png)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归纳:
1.中国人民追求法治的进程①②③ 2.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 ①②③④⑤ 3.如何建设法治中国?/法治的要求①②③④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基本要求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6字方针
3个有机统一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如果没有《刑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的 相关规定,我们能否如此处罚韩某?由此可见, 法治的要求是什么?p45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法治的要求) ⑴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 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反映社会发展的规 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 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生态环境, 建设宜居花园城市,南通市人大常委会于2019年1 月正式启动《南通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的立法 工作,并通过政府网站等媒体,公开向社会征求 意见。
立法过程中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是如何体现法 治要求的?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在 立法过程中通过媒体公开征求意见,能使立法更 好地反映民意,科学民主立法,实行良法之治。 ②法治还要求善治,向社会征求意见,赋予公民 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和权利,从而实现公共利 益的最大化。
①1840年以后,许多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 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 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②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 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 代进程。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2单元第4课第1框《夯实法治基础》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2单元第4课第1框《夯实法治基础》省优质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4867efcc22bcd127ff0c06.png)
辨析:有了法律就有了法治吗?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 行善治
实行法治的要求! P46
2、法治还要求善治,通过赋予公民 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P46
良法和善治的关系
良法是善治的
良
前提
善
法
治
善治是良法的 保障
实行法治的要求! P45
3、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 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 国的时代进程。P47
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实现社会正义
保护我们青少 年或者未成年 的法律同学们 知道多少呀?
P45-46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 学
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 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
年▶预人防。未成维年人护犯了罪法青:少第十五条 未 学成 校年应人当的教年父育母未的或成权者年其人益他不监得护吸人烟和、
障P48
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两千多年的封 建社会
近代100 年
新中国成 立后
君主 专制
变法 改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
路,党和政府努力推进依法 治国的进程。
看视频学习依法治 国
描绘法治蓝图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求和重要保障。
全面依 法治国 的总目 标P49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夯实法治基础
1 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
学
2
知道法治对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 重要意义。
习
目
3 正确认识全面依法治国。
标
4 知道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树立法治意识,培养法治精神,自觉做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第1框 夯实法治基石 》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第1框 夯实法治基石 》省优质课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e68a02312b3169a451a48b.png)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石一、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培育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素养二、课程标准:(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三、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理论知识宏观,虽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如知道相关法律法规,但不知道法治的含义、要求,不明白为什么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不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蓝图。
存在着“有了法律制度就是法治”的认识误区。
四、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逐步树立法治意识。
(二)能力目标:辨别人治与法治(三)知识目标:理解良法善治,知道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法治的含义、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突破措施:(二)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辨别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
突破措施:利用中国古代法治材料和当代中国法治材料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利用六、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七、教学过程:(课前ppt:我与爱车的合影)(一)导入新课比一比:比比谁知道的法律法规多。
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生活经验,说出所知道的法律法规【设计意图】比一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进入法治课堂。
同时,学生说出的法律法规为之后的课堂展开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环节一:车祸遭遇——引发法治思考师:本学期9月1日,葛老师高高兴兴的开着爱车上班,刚出地下车库,就被一辆面包车从侧面撞击。
瞬间心情低落,愤怒无比,连忙报警。
心想:这车祸,我太无辜,面包车从侧面撞击我的车,而我是从地下车库出来,这次车祸应该面包车司机负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d8766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d.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主要讲述法治的概念、意义以及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途径。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法治知识体系的基本认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对法治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法治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法治就是法律法规,缺乏对法治本质的认识。
同时,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不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以强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法治的概念,掌握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治的概念,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途径。
2.教学难点:法治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意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表达能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法治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教学参考书:查阅相关教材、资料,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法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治?为什么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第1框 夯实法治基石 》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第1框 夯实法治基石 》省优质课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56390cf01dc281e53af0e8.png)
(3)1840年,一些中国的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制度。变法改革,成为、的必然选择。
(4)法治是现代政文明的,是发展、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电视剧《人民的民义》小官巨贪的事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实行法治的意义,法治的要求,法治的进程;理解掌握良法治与善治;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2.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2.描绘法治蓝图
(1)党的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因法治而。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党的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制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
(3)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3.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治的权威。
学习重点:法治的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4.1《夯实法治基石》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4.1《夯实法治基石》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3a51e04b7360b4c2e3f6469.png)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4.1《夯实法治基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能力目标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教师总结:法治。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的意义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2.问题: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3.师生共同总结:(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夯实法治基石》优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夯实法治基石》优课教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eeb4cff908a1284ac85043a4.png)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一课时夯实法治基石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法治,法治的意义,法治的要求。
(2)明确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能力目标通过事实证明,理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治中国建设的历程,增强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设法治中国。
难点: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三、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播放视频1《什么是法治》。
2.问题:通过短片,你知道什么是法治吗?法治:良好的法律通过正当的程序制约公权、保护私权利。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生活例子,齐思考(二)【运用你的经验】1、想一想: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交通警察的付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付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付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付出。
2、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的安全、有序、自由?法治(三)选择法治道路1、P45、P47相关链接(1)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斯多德(2)“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坚持在法制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何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在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 习近平思考:我国实行法治的意义(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①公民角度: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P45)划记②国家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夯实法治基石》优课ppt课件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夯实法治基石》优课ppt课件_0](https://img.taocdn.com/s3/m/39aec01c5901020207409ca9.png)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 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 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 第五组:5、探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的历程以及如何建设
四、建设法法治治中中国国?的(要多求角度回答)
认识民法 总则
第33条: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 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条件的被监 护人住所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 任。
认识民法 总则
第183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 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给予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小组合作探究
• 全班分成5组,分别完成以下5个 问题。
• 要求:组内分工合作,发动思考, 充分讨论,做好记录,选好代表 发言。
第一组 你认为新修订 的《民法总 则》的实施会 给我们的生活 带来 哪些影 响?
第二组 假如你有机 会参与到 《民法总则》 的修订,你 会考虑到哪 些 因素呢?
第三组 人治与法治有 何区别?你认 为哪种更适合 我国的发展?
技成果转化法、教育法等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法律得到
及时制定或修订……经济社会运行更有保障,这充分说
明( A )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良法能够维护社会秩
序 ③良法的制定程序正当 ④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课后练习
B 2.我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法治建设,是因为法治( )
①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降 ②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 的有效方式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 择 ④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pptx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pptx](https://img.taocdn.com/s3/m/a5c20da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6.png)
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
返回目录
【解析】考查点:法治的重要性。解题思路: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 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是基于法治对国家和社 会的重要性提出的要求。这是因为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必然选择,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 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②③④符合题意;法治思维具有稳定性和一贯 性,人治思维具有任意性和非理性,①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D
(1)请你谈谈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
必要性。
【变答式案设】问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②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 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③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 现(中社考会设正问义新的词有·效缘方由式);请④你走运法用治所道学路知是识实,现简中要华阐民释族把伟走大中复国兴特的色必社 然会选主择义;法⑤治全道面路依写法入治党国章是的中缘国由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答案】C
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
返回目录
6. (教材P49探究与分享改编)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妇女权益保 障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该法进一 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确保广大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平 等获得发展机遇、平等享有发展成果。这体现了我国坚持( ) 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C. 公正司法 D. 全民守法
【答案】B
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
返回目录
9.(教材P45~P46探究与分享改编)下列图示中我们周围的法律( )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 ②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符合公平正义的 要求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0e3a5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0.png)
问题:有人认为,法治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公平正义取决于人的道德品质。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案: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法治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法治是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确保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一种制度安排。而道德则是人们内心的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法治和道德共同构成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法治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权益,而道德则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法治和道德都是实现公平正义不可或缺的因素。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掌握法治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明确建设法治中国的途径和举措,树立法治意识,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核心素养目标
1.法治意识: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认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法治观念。
2.思辨能力:通过分析案例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反馈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于表现出色的作业,可以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
-在下一次课堂上,可以选取部分作业进行展示和讨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一:阅读材料题
材料:某城市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建立社区法律服务站点,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等。
3.社会责任:认识每个人都是法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
4.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法治的概念和作用:理解法治的基本特征,认识到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RJ上册 第2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夯实法治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RJ上册 第2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夯实法治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a05d58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6.png)
思考: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实 行法治还有哪些要求?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 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 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 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 、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 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 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 择。
描绘法治蓝 图 (一)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
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 程。 ①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
______ 反家庭暴力法 ◇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
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 伤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未成年人保护法》 禁止胁迫、引诱、教唆未成 年人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或 者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害食品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同案犯均受到相
应的刑罚处罚。这表明( )
A
①法治是市场经济的护卫者
②法治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③法律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④一切违法行为都应受刑罚处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伴随着共享单车的盛行,共享单车使用中的交通 违法现象也日渐凸显,一些市民甚至弃车逃避交通 违法处理。为此,南京实施共享单车信用共享机制, 逃避处罚的市民将会被列为交通违法失信人员。针 对这一举措,网友评价正确的是( )
2019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夯实法治基石精品课件
![2019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夯实法治基石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3d837a77232f60ddcca17a.png)
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求建立法治社会的历程 (1)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 (2)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 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 振兴的必然选择。 (3)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 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 治国的时代进程。
7
2.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 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 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 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 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二单元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石
1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法治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强国富民的重要 性,体会选择法治道路的必要性。
2.通过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感受国家实施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的正确性。
3.通过了解良法善治的要求,知道我国法律反映人民意志 和利益,维护公平正义,从而提高尊崇法治、遵守法 治和捍卫法治的水平和能力。
2
探究一 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及其重要性 (1)含义: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2)重要性: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 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 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 地生活。
3
2.良法善治的要求 (1)“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追求并奉行法治已 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 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 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 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 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 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第1框 夯实法治基石 》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第1框 夯实法治基石 》省优质课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2f4b1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e.png)
□□□□□□□□□□□□□,□□□□□□□□□□□□□
□□□□□□□□□□□,□□□□□□□□□,□□□□□
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
程。
2.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图片展示)
□,□□:□□□□□□□□?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教师:⑴建设法治中国,□□□□□□□□□□□□□□□□
□□□□□,□□□□□□□□□□□□□□□,□□□□□
□□□□□□□□□□,□□□□□□□□□□□□□□□□
□□□□□□□□□□□□□□
(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
□□□□□□□,□□□□□□□□□□□□□□□□□□□
□□:□□□□□□□□□□□□□□□200元,□□□□□
□□□□□□□□□□□□□□□□?
□□:□□□□□□□□□,□□□□□□□□□□,□□□
□□□□□□□□□□□□□□□□□□□□□□□□□
□□□□□□
□□□□□:□□□□□□
1.法治的作用
阅读
□
□2)结合所学法律知识,比一比:我所知道的法律名称。
□□□□□□
课堂小
结
□□□□□□□□,□□□□□□□□□□,□□□□□□□□□□□
□□□□□□□□□□□,□□□□□□□□□□□;□□□□□□□□□
进程,□□□□□□□□□□□□□□□□□□□□□□□□□,以及要处
□□□□□□□□□□□□□□□□□□□□□□□□
布置
作业
必做
题
选做
题
板书设
计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课件新人教版PPT课件一等奖新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课件新人教版PPT课件一等奖新](https://img.taocdn.com/s3/m/650c53e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c.png)
①我国努力维护司法公正 ②我国坚持科学立法, 完善法律体系 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旳基本策略 ④我国坚决落实严格执法旳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全方面推动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
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旳重大战略
问题。下列符合建设法治中国要求旳有:(D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 旳历程
全方面推动依法治国旳总目 建旳设法治中国旳要求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旳领 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既有哪 些?
治国理政旳 基本策略策略
治国理政旳基本策略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旳进程
长久以来,尤其是党旳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我国高度注重法治建设。
党旳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拟定为党领导人 民治理国家旳基本策略。主动推动法治建设。
党旳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 出新战备布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关键是坚 持党旳全方面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旳根本目旳是保障人 民权益。
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旳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拓展空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我国宪法要求:“国家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有关链接
阅读教材P49页旳“有关链接”,思索下列问 题:
全方面推动依 法治国旳总目旳是什 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体系旳内容有哪 些?
全方面推动依法治国要求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 会一体建设。(观点)
法治建设取 得旳进步
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些进步?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21a897c1c708a1284a448d.png)
夯实法治基石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能力目标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教师总结:法治。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的意义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2.问题: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3.师生共同总结:(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吗?
教师: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实行善治
阅读46面阅读感悟材料比较人治与法治
布置
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设
计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中国建设使我们的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美丽。培育法治精神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在本节课中,首先让学生从身边的具体事例感受法治的力量,充分认识到法治的力量;然后探究法治中国建设的艰难历程,充分理解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生活安定有序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重点
法治的意义。
难点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学法
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法、小组讨论法。
教法
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分析法
课前
准备
1、学生填写课前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个案
一、导入新课(新闻导入)
2018年8月21日,在从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乘客不肯对号入座,却抢占女乘客的座位,列车长和乘警劝说无果。视频被发到网上后,引发网友谴责。对此,济南铁路局客服表示,强行霸占其他乘客座位的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乘警可对其采取强制措施。8月24日,高铁“霸座”男孙某被处治安罚款200元,并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目标作了进一步的确立。
◎2012年党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八大报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总结:
治国方略:依法治国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问:这句话何意?说明什么道理?
教师:出自《商君书·定分》。命: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实行法治的前提:要有法
(1)实行良法之治
问:何为良法?我们所学过哪些法律属于良法?为什么它们是良法?
教师: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结合所学法律知识,比一比:我所知道的法律名称。
(3)说说我们运用这些法律治理国家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交流教师引导)
提示:
(1)有交通警察、行政机关公务人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法官、检察官等等。
(2)《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法》《食品安全法》《诉讼法》
(3)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③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思考:高铁“霸座”男孙某被处治安罚款200元,并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说明了什么?
教师:我们是一个法治国家,作为公民应该遵守法律,违法就应该受到处罚。让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有关法治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作用
阅读P44运用你的经验,看图思考:
(1)在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
人治
法治
基础
建立在专制的基础上
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特点
随意性,多变性
固定性,公平性
原则
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平等
后果
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易造成社会的不公平
可以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维护民意
目标导学二:描绘法治蓝图
1、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多,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学习民主的足音要结合具体案例校照时间的顺序来学习,有利于对民主的发展有全景式的把握;对于新型的民主,可从新型民王的特点新型民主的形式新型民主制度,三个部分都要选取恰当的典型
活动: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解读并参考P49相关链接,讨论: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教师:(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治的意义,特别是良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人治和法治的比较,明白了走法治道路的原因;通过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理解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及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2.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图片展示)
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这开启了中国民主法治的新征程。
◎1982年,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国的基本方略。
课题
主备人
备课地点
4办公室
时间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从阅读与老师的讲解中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能力目标
梳理我国的法治历史发展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从搜集整理的资料中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