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名称源于昆虫美洲大蠊的系列原创新药研制及产业化
1、项目名称源于昆虫美洲大蠊的系列原创新药研制及产业化
![1、项目名称源于昆虫美洲大蠊的系列原创新药研制及产业化](https://img.taocdn.com/s3/m/4c1c18002f60ddccda38a074.png)
1、项目名称源于昆虫美洲大蠊的系列原创新药研制及产业化2、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单位:云南省该项目围绕美洲大蠊系列原创新药的研制与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将科技创新贯穿于新药研发、生产、临床应用全过程,创新提出了“民间验方-理论创新-工艺优化-临床应用”的昆虫药物研发技术体系,建立了相应的技术平台和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康复新液等3个新药,惠及我国数以亿计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心力衰竭和乙型肝炎患者,使我国在昆虫药物研发领域“领跑”国际。
该项目获云南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授权专利37项(发明2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94篇。
3个新药均实现产业化,培植年销售过亿元品种2个。
相关药物在全国4500家医院服务患者超1亿人次,尤其是康复新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抢救伤员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列入国防战备用药及国家医保目录,获选国家重点新产品。
本项目建立的昆虫药物研发技术体系、制剂开发思路和产学研合作临床转化模式,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引领国际昆虫药物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了示范。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内容符合填写要求。
符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条件。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生物技术与新医药领域该项目团队历经40年,在国家“九五”攻关、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等26个项目资助下,从临床重大需求出发,基于转化医学思路,结合药理学和代谢组学等现代研究方法,突破了彝药美洲大蠊药效物质发现、有害物质脱除、产品和原料工业化生产成套关键技术,构建了“民间验方-理论创新-工艺创建-临床应用”的昆虫药物研发技术体系,成功研制了康复新液等3个新药,惠及我国数以亿计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心力衰竭和乙型肝炎等患者,实现我国昆虫药物研发与产业化“领跑”国际。
项目取得以下主要创新成果和效益:1.针对复杂创面损伤、心衰及乙型肝炎治疗的世界难题,突破民间验方到临床规模应用的若干关键技术,成功创制3个新药,填补用药空白。
一种从美洲大蠊中提取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从美洲大蠊中提取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27c59efb6c175f0e7dd13737.png)
专利名称:一种从美洲大蠊中提取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郝振平,徐溧
申请号:CN201710025003.4
申请日:20170113
公开号:CN106727718A
公开日:
2017053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美洲大蠊中提取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的方法。
A、美洲大蠊鲜虫杀死,烘干,粉碎,得粗粉;B、粗粉75~80℃温度下,90%~95%的乙醇回流提取得乙醇提取液;C、乙醇提取液浓缩得乙醇浓缩液;D、乙醇浓缩液加蒸馏水,用活性炭吸附;E、含活性炭药液装入层析柱中,放出药液,水洗涤浓缩得清膏;F、阳离子交换树脂柱、HCl溶液冲洗,使阳离子交换树脂变为
H+型;G、酸化后的美洲大蠊清膏溶液上柱;H、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中加水,丢弃流出液;I、往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中加NaOH溶液,收集流出液;J、流出液加HCl中和,浓缩得流浸膏;K、流浸膏加入酒精,过滤,浓缩得美洲大蠊抗心衰提取物浸膏。
该提取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申请人: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基地林溪路160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美洲大蠊成虫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美洲大蠊成虫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569a0ab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4.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11]公开号CN 1961893A[43]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21]申请号200510032348.X [22]申请日2005.11.08[21]申请号200510032348.X[71]申请人肖小芹地址410078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8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55号信箱共同申请人汪世平[72]发明人肖小芹 汪世平 罗臣 周松华 徐绍锐吴仕筠 [51]Int.CI.A61K 35/64 (2006.01)A61P 17/02 (2006.01)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54]发明名称美洲大蠊成虫提取物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美洲大蠊成虫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将乙醇提取与水提取工艺相结合,总回收率达25.2%,比单纯的醇提取法得率高出一倍多,回收产品氨基酸含量高达58.5%。
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所用溶剂价廉易得、提取时间短且提取完全。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本发明制得的提取物安全无毒副作用。
200510032348.X权 利 要 求 书第1/1页 1、美洲大蠊成虫提取物的一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工艺步骤进行:A水提取:(1)粗提:选取一月内美洲大蠊成虫,转移至供水但撤食的玻璃缸内饲养5-6天,待成虫吐尽内容物后-20℃冷冻30min处死,75%乙醇快速清洗虫体表面,蒸馏水淋洗两遍,凉干,剪去翅、足、触须后称取10g放入研钵中,加入10ml蒸馏水研磨30min后置-20℃冰箱中冷冻15 min,如此反复3次,直到虫体被充分磨成匀浆。
将匀浆移入50ml离心管中,定容至40ml,4000rpm离心15min,分离上层油状物和下层沉淀,取中间上清液,10000rpm离心15min,分离上层油状物和下层沉淀,取中间上清液,-4℃冰箱静置过夜。
(2)浓缩、醇洗:在沸水浴中加热至沸腾蒸发,待上清液浓缩至原有体积1/4时生成大量棕灰色沉淀,冷却后10000rpm离心15min,弃去上层油状物和下层沉淀,取中间上清液。
李树楠团队 蟑螂入药有奇效
![李树楠团队 蟑螂入药有奇效](https://img.taocdn.com/s3/m/bded8eb514791711cd7917a7.png)
心 脉 隆 注射 液 和 肝龙 胶 囊 3 种 新药近
两年 的 销售 ,
累计产 生经济效益超过
于 找到 了 蟑螂体 内 能够促进机体组织
亿元 30 0
。
修复 的 有 效成 分一粘 糖氨 酸 这 种 ,
针 对 美 洲 大 蠊 中 致病菌 、 病毒 和
之前 从未见过的 提取物成为 李树楠研 致敏原 李树楠 团 队 采用 先进工艺对 ,
IX
富 天
豸 树4南 团 pv 蟑 螂入 药 有奇 效
OS
?
美 洲 大蠊
蟑 螂 种 (
的一
)
在地球上 生存年代 久远 。
这种 打 不 死 的
“ 小
双
’
强?
为 何具 有 如此 强 的 生 命力 ?
从 20 世 纪 70 年 代 开 始
李 树 楠 就 对 美 洲
,
创
大 蠊展 开 了 研 究 。
如今 ,
O N
G
殖技术
这种 被称为打不死的
小 强 “
”
,
已 经确 定 并实 现了 成果 转化 已 建
,
,
J
i
竟也会大量死亡。 由 于 不 清 楚蟑螂 治 成标准 化 生产 线 。
疗疾 病最有效 的成分 反 复试验让李 ,
树楠数次 产 生放弃 的想 法 。
在 学 术研 究 方 面 团 队 制 定 了 ,
再将昆 虫 的脚 、
翅膀 ,
还 有 破碎 的 内 脏 拼 接 起 来 ,
看到 的 竟 然 是 一 只 蟑 螂 =
这个发 现让李树楠如 获至宝,
他査阅 相关资料后得知 ,
在 《 神 农 本 草 经 》
一种美洲大蠊过敏原制剂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美洲大蠊过敏原制剂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4d9f3a00e009581b6ad9ebc6.png)
专利名称:一种美洲大蠊过敏原制剂的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何韶衡
申请号:CN201410100109.2
申请日:20140311
公开号:CN103920147A
公开日:
201407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美洲大蠊过敏原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美洲大蠊在冰箱中灭活;之后去除肠道;用75%乙醇清洗风干后置于冰箱保存备用;(2)取适量的冰冻美洲大蠊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末;(3)丙酮脱脂后,置于冰箱中冷冻,随后在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冻干成粉末;(4)称取美洲大蠊粉末,加入提取液,离心吸取上清,即为美洲大蠊过敏原提取物;(5)用特异性抗体鉴定美洲大蠊过敏原粗提物中主要过敏原的含量及比例;(6)根据步骤(5)鉴定结果加入酵母菌或昆虫表达的重组蛋白质。
本发明方法提取的美洲大蠊过敏原粗提物能最大程度的获得美洲大蠊主要过敏原蛋白,提取物可重复性好,误差小于30%。
申请人:安徽润敏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232000 安徽省淮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纬十路七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项目名称源于昆虫美洲大蠊的系列原创新药研制及产业化2、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单位:云南省该项目围绕美洲大蠊系列原创新药的研制与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将科技创新贯穿于新药研发、生产、临床应用全过程,创新提出了“民间验方-理论创新-工艺优化-临床应用”的昆虫药物研发技术体系,建立了相应的技术平台和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康复新液等3个新药,惠及我国数以亿计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心力衰竭和乙型肝炎患者,使我国在昆虫药物研发领域“领跑”国际。
该项目获云南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授权专利37项(发明2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94篇。
3个新药均实现产业化,培植年销售过亿元品种2个。
相关药物在全国4500家医院服务患者超1亿人次,尤其是康复新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抢救伤员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列入国防战备用药及国家医保目录,获选国家重点新产品。
本项目建立的昆虫药物研发技术体系、制剂开发思路和产学研合作临床转化模式,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引领国际昆虫药物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了示范。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内容符合填写要求。
符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条件。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生物技术与新医药领域该项目团队历经40年,在国家“九五”攻关、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等26个项目资助下,从临床重大需求出发,基于转化医学思路,结合药理学和代谢组学等现代研究方法,突破了彝药美洲大蠊药效物质发现、有害物质脱除、产品和原料工业化生产成套关键技术,构建了“民间验方-理论创新-工艺创建-临床应用”的昆虫药物研发技术体系,成功研制了康复新液等3个新药,惠及我国数以亿计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心力衰竭和乙型肝炎等患者,实现我国昆虫药物研发与产业化“领跑”国际。
项目取得以下主要创新成果和效益:1.针对复杂创面损伤、心衰及乙型肝炎治疗的世界难题,突破民间验方到临床规模应用的若干关键技术,成功创制3个新药,填补用药空白。
创新性的系统开展了美洲大蠊的物质基础、药效、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①首次从中发现调节EGF和bFGF基因表达的具有创面修复功能的物质,并成功研制康复新液,解决了腔道黏膜损伤“临床急需,但无药可用”的重大临床问题;产品在消化系统和皮肤科中成药用药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达43%;被中国创面诊疗指南等9个临床指南及共识推荐。
②国际上首次从中发现一类通过调节Ca2+通道治疗心衰的小肽物质,成功研制心脉隆注射液;2104例RCT临床研究显示,其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产品被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疗等5个专家共识及指南推荐。
③成功研制全球首个抗乙肝昆虫药物肝龙胶囊,其具有显著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对慢性乙型肝炎总有效率84.2%。
上述新药的创制,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医疗负担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2.针对昆虫成药及产业化瓶颈,系统开展了美洲大蠊中有害物质脱除及药物递送方式的创新突破,实现了系列新药的产业化。
首次建立脱除美洲大蠊中50多种致病菌、病毒和致敏原的“一炭三化法”先进工艺,并研制专用设备,攻克了美洲大蠊成药性的关键难题;针对昆虫多肽类等成分,开展了药物递送方式的创新突破,实现了外用、内服和静脉注射剂的多剂型延伸,显著扩大了其临床应用范围;同时,创建了3个新药的生产工艺,实现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推动美洲大蠊制剂质量控制新方法纳入国家标准,为昆虫类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了示范。
3.针对资源缺乏和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首创美洲大蠊人工养殖技术体系和药材质量标准,实现了昆虫养殖规范化和工厂化,带动精准扶贫。
率先形成美洲大蠊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孵化繁育、养殖设施及环境控制等成套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了养殖技术和药材质量控制等系列标准,突破人工养殖技术瓶颈,建立了GAP基地2个,并推广至四川,贵州等省市,推动了美洲大蠊规模化养殖,成为科技促进精准扶贫的典范。
获得显著的创新成果和效益:该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授权专利37项(发明2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94篇。
3个新药均实现产业化,培植年销售过亿元品种2个。
相关药品在全国4500家医院服务患者超1亿人次,尤其是康复新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抢救伤员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列入国防战备用药及国家医保目录,获选国家重点新产品。
该项目充分尊重民族用药经验,采用现代科技,挖掘美洲大蠊科学内涵,完成规范的临床研究和循证评价,形成了3个原创药物,所建立的昆虫药物研发技术体系、制剂开发思路和产学研合作临床转化模式,成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引领国际民族药及昆虫药物的开发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4、客观评价1. 国家一级查新机构查新结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国际联机检索查新结论: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分别涉到该查新项目的部分研究内容。
除委托人、委托人所在课题组成员及其合作发表的文献外,国内外均未见与本查新项目以上技术特点相符的文献报道。
2. 项目验收意见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和云南省科技厅的立项支持。
项目研发的创新药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推动了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3. 成果评价意见2018年4月21日,成果评价会上,行业专家认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推动了我国昆虫药物产业发展,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引领国际昆虫药物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了示范"。
2010年,以孙汉董院士为专家组长的成果鉴定会认为,该项目是一项原始创新性技术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4. 自主知识产权证明该项目取得新药证书3个,生产批件6个,授权专利37项(发明24项),无论是整体核心技术,还是相关单体技术。
均具自主知识产权,新药证书群和发明专利群证明该项目技术创新性突出。
5. 国内外同行、媒体及政府评价(1)美国国家地理频道、CCTV-4、CCTV-10等多次对该项目进行报道(2)康复新液相关客观评价①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保密委员会:康复新液在老山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广泛用于多种战伤的临床治疗,对抢救伤员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对战场烧伤、烫伤的治疗效果优于其它医治烧伤药物。
②付小兵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等编制的中国创面诊疗指南(2015版)、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2/2017年)等9个指南/共识,推荐使用康复新液。
③CFDA南方经济研究所直属广州标点信息有限公司:康复新液在消化系统溃疡中成药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④国际顶级SCI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影响因子24.38)发表文章认为康复新液治疗放疗诱发的口腔和上消化道粘膜炎效果良好。
⑤重庆康洲大数据有限公司(药智网):康复新液疗效确切且安全,经济性价比高,受到全国市场认可,入选国家医保乙类药品,31个省市均有中标。
⑥总后勤部、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授予康复新液全军优质产品奖、国家重点新产品、中药保护品种、卫生部"百病克星"金奖、中国最受百姓信赖医药品牌奖等。
⑦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大品种联盟、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等:康复新液在消化系统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排行榜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
⑧解放军301医院:康复新液安全有效,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
(3)心脉隆注射液客观评价①云南省实施品牌和质量强省战略小组、云南省科技厅等:授予心脉隆注射液云南省重点新产品、云南省名牌产品、中国优秀专利奖。
②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25家医院:心脉隆注射液作为辅助用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③北京301医院、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医院:未发现心脉隆注射液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药品疗效明显。
④北京解放军第309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脉隆注射液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的浓度,有效减少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
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脉隆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治疗作用,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⑥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研究评价技术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基础治疗方案治疗LVEF降低型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纯基础治疗方案,成本-效果分析表明该联合用药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⑦中华中西药学会心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等编制的《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3批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推荐应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和心痹两大病种、《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6)》、《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4)》等指南推荐使用心脉隆注射液。
(4)肝龙胶囊相关客观评价①云南省药学会、昆明市人民政府:授予肝龙胶囊昆明市优秀专利奖二等、云南极具传承性民族药。
5、应用情况产业化应用:该项目从美洲大蠊中成功开发了3个新药,全部实现产业转化,并建立了生产线。
(1)全国4家企业生产康复新液,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查询报告显示,2016和2017年,康复新液在消化系统用药销量排名第一。
(2)心脉隆注射液2007年上市,已建成年产1000万支生产线。
(3)肝龙胶囊独家转让给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已建立了年产6000万粒生产线。
技术推广:美洲大蠊养殖技术及相关饲料配方推广,在弥渡、腾冲等地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带动建成GAP基地2个。
临床应用:康复新液进入2009年和2017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和31个省市医保乙类药品,并在31个省市药品招标文件中均有中标,《中国创面诊疗指南(2015版)》等9个指南/路径推荐使用,显示了强大的临床影响力和认可度。
心脉隆注射液进入全国18个省市医保目录。
临床安全性再评价研究表明,心脉隆注射液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先后入选1个指南、2个大病种、3个专家共识推荐使用。
肝龙胶囊临床疗效亦受到认可。
7、主要完成人情况9、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本项目由大理大学联合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腾冲市福德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这是在美洲大蠊基础研究及系列新药创制与产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产学研合作团队,全体完成人均为合作研究团队主要成员。
完成人李树楠、彭芳均为大理大学教师,是本项目核心成员。
李树楠为项目负责人,是本项目3个新药的发现者。
彭芳负责参与了本项目若干课题的实验研究和药效作用机制研究,是本项目多篇论文的作者。
完成人刘光明也是本项目骨干,为主进行了本项目若干实验研究及成果在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化。
完成人段宝忠与第一完成人李树楠合作编写专著1部,负责参与了本项目若干子课题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