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相关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Th17细胞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Th17细胞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是 近年新发现的两个不同于Th1和Th2的Th细胞亚群。 Th17细胞主要通过释放促炎细胞因子IL-17而在介 导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Th17细胞有助于人体防 御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同时亦在类 风湿性关节炎(RA)、多发性硬化、炎症性肠病和系 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平衡格局被打破,母体对胚胎产生免 疫排斥,就会导致流产,尤其是URSA。T细胞在人体 免疫调节和免疫激发中起最主要的作用。CD4+T细 胞被激活时主要分化为Th1和Th2两大类细胞。Th1细 胞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 等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因子,Th2细胞则主要产生 IL-4,IL-5和IL-13等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因子。既 往认为,妊娠期母体对胎儿这一同种异体移植物的 免疫耐受有赖于Th1/Th2细胞的平衡,正常妊娠表现 为一种特殊的Th2现象,Th1处于抑制状态,以保护 胎儿免受母体Th1细胞的攻击[5]。但有研究表明,尽 管 是 Th2 型 免 疫 优 势 化 表 达 的 患 者 ,亦 有 RSA 的 发 生[6]。因此,单纯的Th1/Th2细胞平衡已不能解释母体 对胎儿免疫耐受的机制。
【关键词】 T淋巴细胞,调节性;免疫耐受;妊娠;流产,习惯性;白细胞介素类
Relationship Between Th17 Cells and 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HUANG Ying,XU Wang-ming. Reproductive Medicine Center,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6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XU Wang-ming,E-mail:wmxu609@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发 性 流产 的 中 医药 现 代研 究进展
冯 晓玲 代 立 霞。 倪 雪萍 匡洪影 王玲。 李娜
【 关键词 】 复发性流产 ; 病因病机 ; 辨证论 治 ; 实验研究 【 中图分类号 】 742 【 R 1.1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17 — 632 1)5 05 — 3 63 6 1(02 0 — 48 0


病 因病机 研究
夏桂成 …认 为 , 致本 病 的重 点 因素 是 心 肾不 导
交 , 以肾虚为 前提 。李 光 荣 _ 提 出 , 肾虚 弱 , 尤 2 脾 气
血 不 足 , 瘀 损 胎 致 使 本 病 发 生 。马 宝 璋 等 认 血 为, 复发性 流 产 患 者 除 肾 脾 两 虚 外 还 有 心 阳气 虚 。 此 外 , 有很 多医家 通 过 病证 结 合 总 结 出不 同病 因 亦 对 应不 同的证 型 。如 罗颂 平 等 认 为 , 肾虚 血 瘀 为 抗 精子 抗 体 阳 性 患 者 的 主 要 发 病 机 制 。李 大 金 还 报道 , 明带抗 体 阳性 者 多为 阴 虚火 旺所致 。汤 透 月 萍 提 出 , B 血 型 抗 体 升 高 型 R A 的 中 医 发 AO S
弱 , 以 肾虚 为 主。 尤
除辨证 治疗 外亦 有 医 家病 证 结合 治 疗 : 玛 建 李 等 ¨ 抗子宫 内膜抗 体 、 滋养 层抗 体 阳性致 复 发 把 抗
性 流产辨 证为 肾虚 血瘀 血 热 , 给予 口服 养 血安 胎 颗
粒( 菟丝 子 、 断 、 续 当归 、 白芍 、 母 草 、 子 肉 、I 益 莲 川 芎 等) 治疗 , 时服 用 知 柏 地 黄 丸 。血 瘀 重 者 加 血 府 同 逐 瘀 口服 液 ; 瘀 伴 有 大 便 秘 结 者 加 大 黄 廑 虫 丸 。 血 治疗 3个 月后 , 抗体转 阴率达 9 .% 。王 喜 梅 报 09 道 , 用滋 阴降火 中药 治 疗 因透 明带抗 体 引起 的免 应

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复发性流产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复发性流产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复发性流产临床研究进展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是指在孕期,胎盘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威胁,导致胎儿发育不良、胎盘早期剥离、胎儿窘迫甚至导致流产。

而复发性流产则是指孕妇在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妊娠过程中由于不明原因而自然流产。

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殖健康。

目前,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的病因非常复杂,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等。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抗凝血、扩血管、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等药物进行治疗。

而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以辨证施治为特点,通过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药在治疗过程中也尊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注重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习惯。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中药调理法或针灸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疗效显著。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发现,中药调理法可显著改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的症状,提高胎儿生长发育指标,降低流产率。

一些临床观察研究也发现,采用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提高胎盘血流量,改善胎儿宫内生长环境,降低流产风险。

除了中药调理法和针灸治疗,在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疗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例如艾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等,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

中医药还注重患者的饮食和起居调理,通过合理的饮食和作息安排,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Th17细胞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Th17细胞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女 显 著 降低 [] 小 鼠 自然 流 产模 型 中 , 8 。在 - 9 通过 过 继
( O T) R Rt 是控制其分化的关键转 录因子_。当小 鼠 l 5 ] 缺 乏R R, ,h7l 的数 量 明显减 少 , O '后 T l ̄胞 / t t t 自身免 疫
性疾 病 的发生 率 下降 。 年有研 究显 示 ,h 7 rg 近 T l与Te 细胞 的分 化路 径是 相反 的 。 始T 原 细胞 可分化 为 同 时 表 达 R R,和 叉 状 头 / 膀 状 螺 旋 转 录 因 子 O , / t 翅 (op ) h 7Te 中 间 细胞 , 分 化 方 向取 决 于 Fx3 的T 1/rg 其 周 围的 细胞 因子 。单纯 的肿 瘤生 长 因 子 p T F p (G — ) 可诱 导初 始T 胞分 化为 Te ̄胞 , 细 rg 但加 入 I一 可 阻 L6 断这 一 路径 , 使T 1/rg 间细胞 向T l细胞 方 促 h7 e T h7 向分 化 。因此 , 一 在决定 原始 T I 6 L 细胞 的分 化方 向上 起 着 至关重要 的作 用 。
sot eu bro , R A) 指在 妊娠 2 周之 前 连 pna osaotn U S 是 n i O 续 发 生 3 或 3 以上 自然 流 产 ,并 排 除夫 妻 双 方 、 次 次 胚 胎 染 色体 异 常 , 剖 、 解 内分 泌 异 常 及 感 染 等 常 见 病 因l l _ 。复发 性 流 产 ( S 的发 生 率 占妊 娠 总 数 的 R A)
p t o e e i o n x l i e e u r n p n a e u b r o s ( ah g n ss fu e p an d r c re t o tn o sa o i n s t URS )i si n n w . h 7 c l o l r vd A S t lu k o n T 1 el c u d p o i e l s

人类白细胞抗原E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人类白细胞抗原E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多 个 民族 中均 未 检 出 , 此 这 两 个 等 位 基 因是 否 存 在 有 待 进 一 因 步 证 实 。 HL - A E mRN 在 多 种 组 织 和 细 胞 都 检 测 到 , 示 其 A 提
西部 医学 21 0 0年 9月 第 2 第 9期 Me Wet hn , et 00 V 12 , . 2卷 dJ s C ia S p 1 , o. 2 No 9 2
人 类 白细 胞 抗 原 E在 原 因不 明 复 发 性 流 产 发 病 机 制 中 的 作 用 研 究 进 展
[ 关键词] HLA E; _ 复发性流产 ; 母胎界 面
[ 图分 类 号 ] R 2 6 3 R 7 4 2 中 4 . ; 1 . 1 [ 献 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7 —5 12 1 ) 91 2 —3 文 6 23 1 (0 0 0 —7 10
成 功 的妊 娠 有 赖 于 母 体 对 胚 胎 同 种 半 异 体 抗 原 形 成 免 疫 耐 受 。生 殖 免 疫 学 观 点 认 为 , 一 界 面 的 免 疫 耐 受 格 局 被 打 母 胎
破 , 导致 原 因 不 明 复 发 性 流 产 ( e pan d R c re tS o — 将 Un x l e e u r n p n i
类 分 子 包 括 HL _ 一 及 HL - 。 HL -b 类 分 子 包 括 A A, B AC AI HL E, A— 一 F及 HL _ 因其 基 因 低 多 态 和 在 滋 养 叶 细 胞 的 独 A G,
妇 女 生 殖 健 康 。 由于 发 病 机 制 不 清 楚 , S 临 床 治 疗 仍 是 尚 UR A 未攻 克 的 难 题 。 目前 主要 采 用 的 淋 巴 细 胞 主 动 免 疫 治 疗 方 法 ,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免疫学研究进展石 晶姚美玉!侯敬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中国图书分类号 R392 32,R714 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4411(2010)12 1730 02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1531362∃ 2006级妇科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称为复发性流产(RSA );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称为习惯性流产(HA )。

在40%~60%病因不明的R S A 患者中,认为免疫因素尤为重要,临床上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 i ned RSA,UR S A )。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逐步认识到胚胎携带1/2有异于母体的组织抗原,然而不被母体免疫系统排斥的实质是依赖于母胎之间的免疫耐受关系。

一旦这种免疫耐受格局被打破,将导致RSA 的发生。

国内外学者为探讨RSA 的发病原因在免疫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就此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1 Th 1/T h 2型细胞因子与R S ACD4+T 细胞根据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和功能不同,可分为T h1和Th2两个亚群,Th1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 -2)、干扰素- (IFN - )及肿瘤坏死因子- (TN F - ),有免疫杀伤作用,可抑制胚胎着床、滋养细胞生长和胚胎发育,对妊娠有害。

Th2细胞分泌I L -4、IL -5、IL -10等,主要介导B 细胞增殖、抗体产生和同种排斥反应的免疫耐受,有利于妊娠。

同时,T h2的免疫营养作用,对正常妊娠胎盘的生长也是必要的。

国内外相关研究均表明,正常妊娠时,T h1/Th2比值的变化向以Th2型细胞因子为主的模式转化。

当这一比值的变化向T h1型细胞因子偏离时,则可能损伤胎盘滋养细胞和胎儿,导致RSA 的发生#1∃。

虽然Th2型细胞因子的升高有利于妊娠的继续,但异常的高表达可能与某些病理妊娠有关。

有学者报道早产儿的羊水中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平均含量为78pg /m ,l 与足月妊娠羊水中的平均含量40pg /m l 有显著性差异。

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价值

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价值

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已被一些研究用于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患者。

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免疫反应,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胎盘形成和维持;而阿司匹林则可以改善胎盘灌注,减少血液黏稠度,提高胎儿的营养供应。

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阿司匹林可能通过多个途径对URPL患者产生治疗效果。

目前关于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还比较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与其他治疗方案的对比分析,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目的目的是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了解糖皮质激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效果,验证其对提高妊娠率和降低流产率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比较其与其他常规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选择。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策略,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育前景。

2. 正文2.1 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在流产过程中,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可能会导致胎儿排斥或胎盘功能障碍,从而引发流产。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恢复子宫内环境的平衡,有助于维持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血小板聚集过度可能导致胎盘血流不畅,影响胎儿供氧供养,甚至引发血栓形成而导致流产。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胎盘血流,从而降低流产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还可以相互增强彼此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加阿司匹林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而阿司匹林则可以增强糖皮质激素的抗血小板作用,使两者共同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CD4+T细胞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CD4+T细胞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i mb a l a n c e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p r e g n a n c y ,s u c h a s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c o u l d o c c u r . Un e x p l a i n e d r e c u r r e n t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i o n
中的 研 究 进 展 。
【 关键词 】 流产 , 复发性 ;T h l 细胞 ;T h 2 细胞 ;T 淋 巴细胞 , 调节性 ;T h l 7 细胞
T h e R o l e o f C D4 C e l l s i n U n e x p l a i n e d R e c u r r e n t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 a n U p a a t e W A N G We n j u a n . L I N Q i — d e . R e p r o d u c t i v e Me d i c l a C e n t e r , A il f i a t e d Y u h u a n g d i n gH o s p i t l, a Q i n g &o U n i v e r s i t yMe d i c a l S c h o o l , Y a n t a i 2 6 4 0 0 0 , C h i n a ( WA N G
U n i v e r s , 跏m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A b s t r a c t 】T h e h u ma n g e s t a t i o n i s a s e m i — a l l o g r a l f a n d h e n c e a n t i g e n i e a l l y f o r e i g n t o t h e mo t h e r . T h e r e f o r e , t h e p r o c e s s

早期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发生与蜕膜中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

早期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发生与蜕膜中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

早期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发生与蜕膜中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熊婷,崔英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心实验科,江苏南京210002)摘要:人类妊娠被认为是一种半同种异体抗原移植,母胎间存在着某种免疫耐受机制来维持妊娠的进行,但目前为止这种免疫耐受机制尚不明确。

大量的研究发现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蜕膜中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显著降低,表明调节性T细胞在避免胎儿免疫排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NK细胞作为早期妊娠蜕膜中的优势淋巴细胞亦对妊娠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蜕膜NK细胞数量和活性比正常妊娠妇女明显升高,同时CD56+ CD16+/CD56+CD16-NK细胞比例失衡。

由此可见,妊娠早期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与蜕膜中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相关,通过对这种复杂机制的研究可以为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蜕膜;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K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巨噬细胞;FOXp3中图分类号:R714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34(2008)12-0126-03P rogress i n prim ary unexp l a i 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n asso ciated w it h expression o f im m unocy te i n decidua.X I ONG T ing,CUI Y i ng-x ia.(D e p ar t m ent of C li nicalExp eri m ent a lM edcine,Institute of C li nical Labora t ory M edci ne,N anjing GeneralH o s-p it al of N anjing M ilitary Co mmond,PLA,N anji ng210002,J iang su,Chi na)Abstract:H u m an pregnancy represents a situati on o f se m iall og ra fl to m a ternal host,it has been reported t ha t to l erance to t he fe-ta l a llograft represents a mechan i s m for m a i nta i n i ng a pregnancy.Bu t the m echan i s m s under l y i ng to l e rance dur i ng pregnancy a re poor l y understood.M any st udies have i ndica ted that T regulatory cell s p l ay a crucia l ro l e i n avo i d i ng i m muno l og ical rejection of the fetus afte r abserv i ng d i m i nished nu m ber and functi on of T reg i n pa ti ents w it h unexp l a i 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n.NK cell s as t he dom-i nant ly m pho cy te i n dec i dua duri ng pr i m ary pregnancy are also i m portant for m a i nta i n i ng a pregnancy.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quan t-i ty and acti v ity o fNK cell i n decidua o f wom en w ith U RSA is m uch h i gher t han tho se w o m en w ith successf u lly pregnancy outcomes, si m u ltane ity,the rati o o f CD56+CD16+/CD56+CD16-NK ce ll disbalanced.T here fore pr i m a ry unexp l a i 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n i s asso ciated w it h abnor m a l expressi on o f t he l y m phocytes i n dec i dua.U nderstand i ng t he comp lex m echan i s m s has i m por tant i m plica ti ons fo r preventi on and treat m ent o f unexp l a i ned recurrent spon taneous aborti on.Key words:D ec i dua;U 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n;u NK ce l;l CD4+CD25+T regulatory cel;l M acrophage; Fo rkhead box p3复发性流产(recurren t spontaneous abo rti on,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流产。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复发性流产也可称之为习惯性流产,是多种妊娠疾病的共同结局。

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在孕龄妇女中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在1-5%之间,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免疫因素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宫颈内口松弛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均为其常见原因。

近年来,在研究中显示抗凝治疗是复发性流产较为有效方式,临床上以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等为主,其中低分子肝素在药物治疗中占有最为重要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不仅仅具有抗凝作用,同时联合其他方式对子宫内膜上皮上对囊胚的侵入与黏附造成影响,最终促进胎盘的形成,并且滋养细胞增殖。

除此之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抗磷脂抗体间的结合,减轻炎症反应,进而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造成影响。

1 低分子肝素药物基础低分子肝素主要由酶催化裂解制备或者普通肝素经化学分解所致的分子量较低肝素总称,该药物的主要成为为葡萄胺聚糖,与普通肝素相比,分子量更低,属于抗凝血酶III依赖性凝血酶抑制剂。

在临床应用中,低分子肝素所具有的优势如下:①在皮下注射后,低分子肝素生物利用度可在90%以上;②大部分的普通肝素中抗凝血酶III与戌糖结构联合,从而对凝血因子Xa与凝血酶IIa活动予以抑制,进而起到抗凝作用;③因低分子肝素具有较大分子量,同时还伴有大量的负电荷,因而不会更加容易通过胎盘屏障;④由于血小板因子难以与低分子肝素发生联合,因此在应用后不会减少血小板数量;⑤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能够会导致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进而加强纤维溶解;⑥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合成,并且确保释放出更高活性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饮食,通过与凝血因子Xa或者组织因子形成复合物的方式来进一步减弱外源性凝血途径;⑦与普通肝素相比,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半衰期的3-6h是其2-4倍,且大多数药物会经患者肾脏予以排泄。

2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2.1 用药剂量低分子肝素的用药剂量通常可以分为治疗与预防剂量两种,其中预防剂量主要应用于近期无明确血管栓塞或者相关病史症状,而治疗剂量则更加适用于近期存在明确血管栓塞或相关病史者。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本刊特稿妇产科学新进展文章编号:1005-2216(2007)01-0005-04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林其德,汪希鹏中图分类号:R 71 文献标志码:A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200001E m ai:l sh li nq i de @hot ma i .l co m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 )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其中50%以上患者不存在染色体、解剖、内分泌、自身免疫异常和生殖道感染等常见病因,临床上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 RSA )。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逐步认识到胚胎携带1/2有异于母体的组织抗原,然而不被母体免疫系统排斥的实质是依赖于母胎之间的免疫耐受关系。

一旦这种免疫耐受格局被打破,将导致R S A 的发生。

因此,UR S A 发生与母胎同种免疫关系异常有关,也称之为同种免疫型RSA 。

本文就母体外周系统免疫和母胎界面局部免疫与R S A 的关系以及治疗进展作一阐述。

1 母体外周系统免疫与UR S A大量生殖免疫学研究表明,孕期母体外周系统免疫环境同未孕时期相比发生适应性免疫改变,主要表现为母体对胚胎半同种抗原抑制性反应增强、排斥性反应减弱,以有利于子宫内胎儿的发育。

而R S A 主要表现为正常妊娠免疫反应失衡,涉及到特异性HLA 表达增加、免疫职能细胞亚群的格局变化、T h1/Th2的细胞因子平衡失调、保护性抗体或封闭抗体产生不足,而使胎儿遭受免疫打击而流产。

1 1 HLA 与URSA H LA 可分为HLA 类分子(A 、B 、C )和HLA 类分子(D P 、DQ 、DR ),还有少量非经典 类分子(HLA E 、HLA G 等)。

HLA 在调节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与R S A 的关系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夫妻间HLA 类和HLA 类分子相容性增加,可以导致母体对胎儿半同种抗原的识别和反应降低,从而导致流产的发生。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母胎界面Tim--3的表达开题报告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母胎界面Tim--3的表达开题报告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母胎界面Tim--3的表达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复发性流产是指女性在孕期前三个月内先后两次或以上发生自然流产的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目前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母胎免疫耐受的破坏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母胎免疫耐受指的是孕妇体内的免疫系统和胎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胎儿在母体中不被免疫系统攻击。

然而,一旦这种免疫耐受被破坏,就会导致免疫攻击胎儿,从而引起流产。

Tim-3(T细胞免疫球蛋白领家)是一种可通过与Galectin-9(Gal-9)相互作用来抑制免疫细胞活性的膜表面受体,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发现,Tim-3在母胎界面的表达可能会影响母胎免疫耐受,但其在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母胎界面Tim-3表达的情况及其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为治疗该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1.探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母胎界面Tim-3表达的特点。

2.研究母胎界面Tim-3表达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5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及5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采集其胎盘组织样本。

2.实验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胎盘中Tim-3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探讨母胎界面Tim-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种患者免疫系统的特点,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进展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进展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9 —0 2 修 回 日期 : 2 O 1 3 一l O 一2 3
进 展综 述如 下 。
l免 疫 相 关 基 因 S NP与 UR S A
大 量研 究 表 明母 胎 界 面 免 疫 耐 受 异 常 可 能 是 UR S A 发病 机 制 之 一 。正 常妊 娠 可 被 看 做 是 半 同 种异体 移植 现象 , 胎 儿 在 母 体 子 宫 内生 长 而 不 被 排 斥, 源 于母 体对 胚胎 的识 别和 免疫 耐受 , 而这 一 过程
是 阿拉伯 人E 7 ] UR S A 易感 基 因 , 文 献荟 萃 分 析 则 显
示两 位点 S NP与 UR S A 无关 。I F N一- / +8 7 4 A/ T
性 的个体 差 异 。S NP是 由单 个 核 苷 酸 的变 异 而 引
起的 D NA 序 列 多 态 性 变 化 , 具有数量 大、 分布广 、
感 基 因, I I 一1 0— 5 9 2 A/ 一8 1 9 T/ 一1 0 8 4 A 为 其 UR S A 易感 单倍 型l _ 。 】
1 . 2 HL A 相关 基 因 S NP与 UR S A
需要母 胎 界面 一系 列免疫 因子参 与 , 其 中细胞 因子 、
人类 白细 胞抗 原 ( HL A) 、 转 录因子 ( F o x p 3 ) 、 杀 伤 细
高 度稳定 、 易于 自动化 分析 等特 点 , 被 广泛 应用 于生
物 及 医学 研 究 的诸 多 领 域 。在 URS A 的发 病 机 制 中涉及很 多基 因 , 利用 S NP技 术 对 UR S A 易 感 基
因定位是 当前 生 殖 免疫 学 研 究 的 热 点 , 现将 其研 究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278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Chin J Cell Mo丨丨mnmn〇l)2021, 37(3) .综述.文章编号:1007-8738(2021 )034)278"09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肖润颖,肖建华' 邹冬雪(南华大学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1)[摘要]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 R S A)的发生与母胎免疫耐受失衡关系密切,免疫因素被认为是导致U R S A发生的主要原因。

U R S A患者体内存在1型辅助T(T h l)细胞/T h2细胞型免疫反应的失衡,而近年发现的免疫调节细胞T h l7细胞/调节性T细胞(T r e g)之间的免疫平衡是当前U R S A的研究热点。

参与妊娠维持的其他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N K)细胞、树突状细胞(D C)、巨噬细胞及其表达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对U R S A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子宫局部的免疫微环境同母体整体免疫状态既能相互印证又有所差异。

随着基因组学和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应用,U R S A致病机制中所涉及的免疫分子、基因及相关表达调控 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人,为揭示U R S A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我们总结了影响母胎免疫的关键免疫细 胞、免疫分子及其基因的相关表达调控在U R S A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 R S A);免疫机制;免疫细胞;基因多态性;微小R N A(m i R N A);综述[中图分类号]R714.21, R392.ll, R392. 12, G353.ll [文献标志码]A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 S A)是指妊娠20周之前连续发生两次及以上的自 然流产,免疫因素是导致R S A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免疫型R S A根据免疫因素可分为自身免疫型和同种 免疫型。

找不到确切病因的R S A患者多数都属于同 种免疫型,常称之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〇育龄期妇女U R S A的发病率大概为1%〜3%,并且 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

HLA-G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HLA-G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o g m r rt n C MP d t t ny nc r-ae JBo C e , 9 2 2 7 l o e ep e r O ) e c d ol i a il i h m 19 , 6 i i oi ee t g l
( 1 6 3 — 1 6 9: 1 2 6 3 .
[] x eT H i gr . a i g l o e cm tx p t na nvlm re o 6S n , e ead D C r l eo gm r a r e : oe a r f a n ta i i i r oi k
cri g unv rdtcal n sn va ud ad bod 【 j rJRhu tl ataetro e eetbei y oilf i n lo l l J.B e mao,
【]Ag e ,Mc e n . lc lrp tooya dpto i oyo seatri 2 in rT K n aL Moe ua ahlg n ahbo g f tor ic l o ht
c r lg . el l i c , 0 2 5 () 5 1 . at a e C l Mo f S i 2 0 , 9 1: - 8 i Le
的研究 中 , 双髋骨关节炎患者血清 中的 C M O P水平要 明显 高于单 髋 的 O 患者 。还 有研究 表明 ,骨 扫描异 常的患者血 清 中含 有较高 A C MP 平 , O 水 提示 血清 中标 志物浓 聚物 能反 映骨扫描异常组织 的变 化 在诊 断骨关节炎时 , 。 血清中 C M O P浓度有很高的特异性但却有
CM O P的影 响仍是个需要 回答 的重要 问题 。 4青 少年特 发性 关节炎 ( v ne io ah r r s J ) C MP i e i i ti at i 。I 与 O u l d p c ht A i

HLA_G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HLA_G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是指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自然流产且不存在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及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等病因的流产。

URSA在育龄妇女的发生率达1%,不仅给期盼生育的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流产相关的多次手术操作也对生育功能带来不利影响,危害育龄妇女生殖健康[1]。

近年来研究表明,URSA可能与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的表达水平相关[2~20]。

本文将HLA-G与URSA相关性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HLA-G基因的特异性与经典的HLA-Ⅰ类分子(HLA-A、B、C)相比,非经典的HLA-G 具有以下特异性:①基因的多态性较低[3,4]。

目前虽已发现16个等位基因,且基因间相互差异不大,故母体与胎儿间的HLA-G差别不大,这也是HLA-G发挥妊娠免疫保护的机制之一。

②HLA-G的启动子是独一无二的。

所有Ⅰ类基因的5'端调控元件,包括增强子A、增强子B、干扰素反应元件和α位点在HLA-G启动子中均未发现。

③HLA-G具有限制多态性。

到目前为止,仅有几个HLA-G蛋白等位基因发生单个氨基酸的置换现象。

如在外显子2发现2个氨基酸的置换,外显子3和外显子4仅发现1个氨基酸的置换。

HLA-G的限制多态性主要发生在5'上游调节区/启动子区和3'非翻译区。

该2个区域对HLA-G的表达调控作用非常重要[4]。

国内外相继报道了不同人群或人种的HLA-G3'非翻译区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妊娠的相关性,多数研究结果认为,14bp插入/缺失的多态性可能导致妊娠流产发病机率增加[5,6]。

Tripathi等[7]检测了HLA-G14bp缺失多态性在印度人URSA患者组和正常组之间的分布频率,显示URSA组杂合子(-14bp/+14bp)的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χ2=6.014,P<HLA-G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梁卓(综述),赵芳芳(审校)(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梧州543000)收稿日期:2011-07-15通讯作者:赵芳芳.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6309医学信息2011年9月第24卷第9期Medical Information.Sep.2011.Vol.24.No.9临床医学0.01),而14bp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人类白细胞抗原E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人类白细胞抗原E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人类白细胞抗原E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黄仲英 综述 颜 静 审校(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 RSA)在育龄妇女的发生率达1%,危害育龄妇女生殖健康。

由于发病机制不清楚,U RSA临床治疗仍是尚未攻克的难题。

人类白细胞抗原E(H LA-E)分子作为CD94/NK G2受体的配体,调节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参与许多免疫应答过程。

近年研究对HL A-E在母胎界面表达和功能的认识逐步深入,提示H L A-E对于维持正常妊娠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H L A-E在U RS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HL A-E;复发性流产;母胎界面[中图分类号] R246.3;R71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511(2010)09-1721-03成功的妊娠有赖于母体对胚胎同种半异体抗原形成免疫耐受。

生殖免疫学观点认为,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格局被打破,将导致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 nex plained Recur rent Spon-taneous A bo rtio n,U RSA)的发生[1]。

U R SA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自然流产且不存在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及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等病因。

U RSA在育龄妇女的发生率达1%,不仅给期盼生育的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流产相关的多次手术操作也对生育功能带来不利影响,危害育龄妇女生殖健康。

由于发病机制不清楚,U RSA临床治疗仍是尚未攻克的难题。

目前主要采用的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方法,治疗机理未阐明,在有效性方面一直以来有较大争议。

因此,进一步明确U RSA的发病机理,对于寻求有效、安全的U RSA 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正常妊娠,胚胎作为同种异体移植物而不被母体排斥,与蜕膜的特殊免疫环境和H L A抗原在滋养叶细胞的独特表达有关。

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因研究进展

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因研究进展
R sac d a csi eE ooyo cretS o tn o s o t lfH — ee rhA v n e t t lg f u rn p na eu ri A G Yn xa i a u ̄ o t e nh i Re Ab o . g C pao
有流产 的 1 % 一2 %… 。其发 病机 制 比 5 0
染色体异 常 是 自然 流产 最 常见 的原 以早期排除染色体异常因素 ,正确指导婚 染色体异 常 包括 数 量异 常 及结 构 异
较 复 杂 ,由 多 原 因 造 成 ,包 括 解 剖 异 常 、 因,且流产发生越早 ,胚胎染色体异常的 育 。
2 L pi V,Jh snR ,D s 2 as a o no J asB,e a. Ee t 1 l — tn,2 1 i o 00,8 ( ) 7 5 9 9 5 :53— 7 . R em i, 20 , 6 ( O): 1 l 一 hu Ds 0 6 5 1 32
mo tc mmo a s . An tmi a a t r n ld n trn l r t n a d c r i u cin ma s ly a rl . I s o nc u e ao c fc o si cu i g ue e maf mai n e vx f n to y a o pa o e mmu oo i a l i o o l n lg c l su i sh v h w h ts me RS wi n n wn r a o s ma e c u e y i t d e a e s o n ta o A t u k o e s n y b a s d b mmu e f co . S me if ci n n t e g n ilta t h n a t r s o n e t s i h e t r c o a a e as e a d d a h a s so a l b r o . F rh r r , e d c n io d r , e vr n n a f c s a d s me u k o n y o r g r e s t e c u e fe ry a o t n l i u emo e t n o r e d s r e s n i me tle e t , n o n n w i o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免疫因素研究进展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免疫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10001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通讯作者:华苓,E-mail:qiqihualing@ ·综述·临床上将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称为复发性流产,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发病率占妊娠人群的1%~5%。

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因及病理机制非常复杂,其中有大约50%尚无明确病因,属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1]。

多年研究发现,免疫因素在URSA的病理机制中占有重要位置[2]。

细胞免疫与URSA在妊娠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子宫局部的免疫环境不同,这种免疫环境的改变和转换对成功的妊娠十分必要。

子宫蜕膜中的主要免疫活性细胞有自然杀伤(NK)细胞(又称大颗粒淋巴细胞,含量丰富)、T细胞和巨噬细胞。

在妊娠头三个月,子宫蜕膜聚集大量的NK细胞,其在胎盘植入处聚集,并与滋养细胞的植入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正常妊娠蜕膜表型为CD56+(亮荧光)CD16-的NK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分泌具有免疫营养作用的细胞因子,促进滋养细胞生长和胚胎生长发育;清除异常的胎盘细胞[3]。

而URAS患者蜕膜中不仅NK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免疫营养作用减弱,而且其细胞毒性明显,分泌的细胞因子也呈现异常。

在植入部位的NK细胞表达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后者可与滋养层细胞上的人白细胞抗原C(HLA-C)分子相结合。

研究表明,生殖的完成是由母亲的NK细胞通过KIR-HLA的相互作用对胎儿的滋养层起到调控作用。

成功的胎盘植入取决于NK细胞对滋养层抑制或活化反应的正确平衡[4]。

Le Bouteiller等[5]研究表明,在妊娠妇女子宫内膜中存在的大量NK细胞,具有以下特性:①子宫的NK细胞增值与孕酮的周期性增长同步。

②子宫的NK细胞不可能对胚胎的植入产生直接的控制。

③NK细胞在妊娠早期影响子宫血管的重建,但并非控制滋养层植入的唯一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第28卷第8期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 )是指连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近年有逐渐上升趋势,发病率约1%~5%[1],是妇产科中较难处理的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

RSA 病因极其复杂,其中约有50%病因不明,临床上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abortion ,URSA ),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近年来,免疫因素被大家所关注,免疫职能细胞亚群的格局变化、Th1/Th2细胞因子失调、胎盘血管环境变化可能是导致RSA 的重要原因。

现就URSA 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母胎界面免疫职能细胞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正常妊娠过程中机体免疫环境发生了适应性改变,主要表现在母胎免疫耐受反应增强,排斥性免疫反应减弱,以利于胚胎在宫内正常发育。

URSA 主要表现为妊娠免疫失衡,其中免疫职能细胞的改变是导致URSA 的原因之一。

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 cell ,NK )细胞NK 细胞属于淋巴细胞谱系的细胞群,称大颗粒淋巴细胞。

NK 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细胞毒性效应,它既不需要抗原预先致敏,也不需要抗体即能自发杀伤某些靶细胞。

NK 细胞可分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和子宫自然杀伤细胞。

1.1外周血NK (PBNK )细胞与URSA PBNK 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占一定比例,根据CD56在细胞表面分布密度不同,可将PBNK 细胞分为两类:CD 56dim CD16+和CD 56bright CD16-,CD 56dim CD16+PBNK 能分泌少量的细胞因子,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活性,能随血循环至全身各组织发挥作用,受解剖结构及局部受体影响可使其在靶器官聚集定位发挥效应。

CD56bright CD16-主要分泌细胞因子,细胞毒活性较小。

NK 细胞能介导自然细胞毒性反应、依赖细胞毒性反应(ADCC )及LAK 反应。

这些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能力,比其他的NK 细胞亚群毒性更强。

有研究显示[2],URSA 患者经过免疫治疗后成功妊娠组PBNK 细胞活性明显较治疗后未成功妊娠组低,说明URSA 妇女PBNK 活性与妊娠结局呈负相关,提示URSA 病史的妇女PBNK 的数量及活性都增加,因而PBNK 有可能成为预测URSA 妇女妊娠结局的指标。

1.2子宫自然杀伤(uterine nature kill ,uNK )细胞妊娠过程中,子宫内膜局部免疫环境对母胎免疫耐受有重要作用,许多免疫细胞围绕滋养细胞侵入点。

其中约70%为CD56bright CD16-NK 细胞,其细胞毒活性较低,但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诱导局部免疫抑制反应及营养胚胎。

妊娠时期,母胎界面出现uNK 细胞大量的聚集,不仅参与子宫局部免疫微环境,并且在维持妊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和妊娠蜕膜组织中子宫NK 细胞均有表达。

非孕时期,uNK 细胞数量随月经周期不断发生变化,子宫内膜增殖期最低,排卵后开始增加,于分泌期达到高峰。

妊娠开始至妊娠中期,uNK 细胞大量增加,之后逐渐下降,最后在妊娠足月期消失。

uNK 细胞在胚胎着床期能直接与胎盘绒毛外滋养细胞接触,对胎盘着床过程起重要作用。

uNK 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及白细胞抑制因子(LIF ),这些细胞因子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参与母胎界面免疫应答调节、促进滋养细胞侵入及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易于胚胎生存。

uNK 细胞活化能直接溶解和破坏滋养细胞,过多分泌Th1细胞因子导致Th1/Th2失调,胎盘血管产生血栓,胎盘生长受到抑制,致胚胎受损,从而发生流产。

1.3调节性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 )CD4+CD25+Treg 是新近被人们认识的一类具有重要免疫调节功能的T 细胞亚群,在母胎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低反应性和免疫抑制性两大功能特性。

CD4+CD25+Treg 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是通过以下两种机制发挥免疫调节功能:一方面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发挥作,广泛参与自身免疫耐受、移植类似同种异体移植以及肿瘤免疫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10、TGF-β等免疫抑制因子,间接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利于胚胎生长。

有资料显示,通过上调Treg 数量和功能可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诱导移植耐受。

Arruvito 等[3]发现RSA 患者卵泡期体内Treg 数量和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妇女,有研究[4]进一步证实了RSA 患者体内Treg 数量与功能下降,使免疫抑制作用减弱,胚胎遭受攻击而发生流产。

梅珊珊等[5]发现与正常未孕妇女相比,URSA 患者外周血及蜕膜CD4+CD25+Treg 比例明显降低,且正常早孕妇女蜕膜CD4+CD25+Treg 比例明显高于其外周血。

认为CD4+CD25+Treg 在孕期蜕膜中有高表达,证实CD4+CD25+Treg 参与了母胎耐受的形成,并且对维持妊娠具有重要作用。

1.4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在整个妊娠期子宫和胎盘组织中都持续存在,目前对巨噬细胞与妊娠母胎免疫耐受形成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假说:(1)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改变Th1/Th2比值。

胎盘种植部位的细胞因子尤其是巨噬细胞对维持妊娠具有重要作用,正常妊娠母胎界面细胞因子是以Th2型为主,如Th1型细胞因表达过度则会导致流产。

(2)吞噬清除凋亡细胞及维持母胎界面内环境稳定。

细胞凋亡持续整个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12.08.061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0542084);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资助(编号:桂卫重2010015)作者单位:530021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计划生育科通信作者:孙燕E -mail:sunyan234@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相关研究进展苏琳孙燕·综述·1369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第28卷第8期妊娠过程,这种持续更新方式对维持胎盘生长及其功能有重要意义,如未及时清除凋亡的滋养细胞,这些细胞蓄积可使胎儿抗原发生“泄漏”,引发针对胎儿抗原免疫攻击,影响细胞因子的合成及释放,促进Th1生成,抑制Th2反应,进一步增加细胞凋亡。

3、抗原递呈功能。

URSA组的蜕膜巨噬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功能,滋养细胞抗原可通过蜕膜局部的巨噬细胞提呈给母体免疫系统,激活T细胞,刺激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引发母胎间免疫攻击,导致URSA。

但这种三种假说目前还未得到证实。

蜕膜巨噬细胞在妊娠过程中调控机制及功能变化尚未明确,病理状态下可能向炎症浸润的方向发展,打破母胎免疫平衡,导致URSA。

2Th1/Th2细胞目前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辅助T 细胞(Th)因子在妊娠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CD4+T细胞根据其分泌细胞因子及功能不同,可分为Th1、Th2两个亚群,Th1细胞主要包括TNF-γ、IFN-γ及IL-2,这些细胞因子具有免疫杀伤作用,可导致胚泡异常着床、胚胎生长受限,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体内明显升高。

Th2细胞因子包括IL-4、IL-6、IL-5、IL-10和IL-13,在自然条件下,这些细胞因子主要起抗炎作用,有利于妊娠。

正常妊娠是一种特殊的“Th2现象”,当Th1/Th2比值变化向Th1偏离时,则可能损伤胎盘滋养细胞及胎儿,导致RSA的发生。

2.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6作为Th2细胞的主要因子,是通过介导体液免疫来参与同种异体免疫耐受。

生理条件下IL-6对女性生殖调节的多个环节均起到关键作用。

IL-6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及CTL分化,增强GM-CSF活性,抑制母体排斥反应,促进粘附分子生成,促进胚泡植入及其胚胎生长发育,利于维持妊娠。

郭畅等[6]采用化学发光法得出IL-6在正常早孕妇女中的含量显著高于RSA患者。

董立军等[7]研究发现IL-6蛋白表达相对含量在RSA患者绒毛组织中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妇女,表明IL-6可能参与了调节血管生成因子的合成,为胚泡种植、绒毛发育及胎盘形成提供适宜条件。

2.2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IL-18是1995年由Okamura等[8]从中毒性休克小鼠干细胞中分离出来的细胞因子,这种细胞因子具有很强的IFN-γ诱生能力,因此被称为IFN-γ诱生因子,1996年正式命名为IL-18。

它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能促进T细胞的增殖及Thl细胞的免疫应答,诱导Thl细胞和NK细胞产生IFN-γ,抑制Th2细胞因子的产生,影响Th1/Th2平衡,并通过调节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影响蜕膜血管重建,且参与胚泡的植入和胎盘形成。

有研究发现[9],IL-18在人及小鼠子宫内膜内均有表达。

IL-18参与了胚泡种植过程,根据宫腔内分泌物中IL-18水平可预测胚胎植入成功与否[10]。

但IL-18过多或缺乏都会导致胚胎植入失败。

IL-18还能联合IL-12激活子宫NK细胞,参与调控胚胎局部血管,一旦它们之间的平衡受损使子宫NK细胞水平失衡将影响血管重建,加强触发氧化,导致URSA。

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功妊娠有赖于胎盘良好的发育及生长,取决于胎盘的血管是否发育良好。

胎盘微血管是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保证,如果胎盘血管发育不良,直接影响胚胎的发育,使其营养缺乏,胚胎难以生存,导致流产的发生。

妊娠期间,血管发生及生成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过程,由数种促血管生成因子调控,其中最重要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属于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家族,是一种重要的血管内皮细胞多功能因子,具有很强的血管生成作用。

VEGF在胚胎组织、胎盘及黄体等人体代谢旺盛的组织中均有高水平表达。

VEGF能促进滋养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和迁移,促进胎盘新生血管生成、生长,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和正常通透性,扩大血管腔,使胎盘、子宫血流量增加,保证了妊娠过程中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说明VEGF在胚泡发育、着床、滋养细胞侵入、胎盘血管生成及重建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谭兵兵等[11]发现与正常妊娠组相比,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中VEGF mRNA表达明显降低。

郑颖等[12]进一步证实VEGF在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组。

VEGF还是主要的缺氧诱导血管原性因子,缺氧环境下VEGF能被强烈诱导,其机制可能为低氧环境下诱导因子可上调部分VEGF基因的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