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二 信
cGMP DG
使
Ca2+
调节靶蛋白(各种蛋白激酶和离子通道),产生以靶蛋 白构象变化为基础的联级反应和细胞功能改变。
(IP3 :三磷酸肌醇 DG:二酰基甘油)
通过G-蛋白中介发挥效应的受体作用示意图
2) 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化学门控通道 如:肌细胞终板膜Ach受体~Na+、K+通道;
一)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脂质双分子层
磷脂>70% 油
三磷酸肌醇 二酰甘
胆固醇≤30%
少量鞘脂
膜蛋白
酶蛋白、转运蛋白、受体蛋白
表面蛋白质
整合蛋白质:载体、通道、离子泵等
糖类 糖蛋白、脂蛋白
糖蛋白
糖链
糖脂
疏水基团 亲水基团
磷脂
磷脂
胆固醇
整合蛋白
膜的流态镶嵌模型
二) 细胞膜的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具有支持和防御功能 小胶质细胞 具有吞噬功能 少突胶质细胞和施旺细胞 参与构成神 经纤维
施旺细胞
4 神经纤维和神经
概念: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外包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纤维; 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
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包裹中枢神经纤维轴突的胶质细胞是少突胶质细胞,包裹
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GTP结合蛋白)
第一信使
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特异 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配体
(细胞外信息分子)
G蛋白效应器
膜G蛋白耦联受体
腺苷酸环化酶 磷脂酶C、A2 鸟苷酸环化酶 磷酸二脂酶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总结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总结

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
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
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
Na+通道关→Na+内流停+同时K+通道激活而开放 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 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 ∵ [Na+]i↑、[K+]O↑→激活Na+-K+泵 Na+泵出、K+泵回,∴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后电位
第四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第三节 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 第四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各种生物体,包括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 基 本生命活动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三种 基本活动,这就是: 新陈代谢 兴 奋 性 生 殖 因为这些活动是活的生物体所特有的,可以认为是 生 命的基本表现。
(二)电压门控通道 这类通道的分子结构与化学门控通道类似。但 这类通道的开放是由膜电位控制的。由于这类通 道的分子结构中存在对膜电位改变敏感的基团或 亚单位,当膜电位改变时,可引起通道分子变构 而使通道开放。这种由膜电位控制通道的开放叫 电压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广泛存在于很多细 胞(如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钠通道、钾通道等 (应改成:如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上的钠通道、钾 通道等))。它们在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 导中起重要作用。
主要离子分布: 膜内:
膜外: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 > Cl- > Na+ > A-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 及膜对离子通透性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20
mV
0
-20
-40
阈电位
-60
-80
去极-10化0 :在极化基础上,膜内外电位差
减小。去极化表示细胞处于兴奋过程。
+20
mV
0
-20
-40
阈电位
-60
-80
-100
超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增大,即膜内负电位 大。超极化表示细胞处于抑制状态。
0mv -70mv
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 后再向RP方向恢复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新的AP
(二)传导方式: •无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近距离局部电流; •有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远距离局部电流(跳跃式)。
(三)传导特点 •
1、生理完整性 • 2、双向性 • 3、相对不疲劳性 • 4、绝缘性 • 5、不衰减性或“全或无”现象
0
小结
1.静息电位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刺激的阈值(threshold)即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
刺激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 刚能引起组织兴奋(AP)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
阈下刺激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条件
内因
组织细胞的功能条件
外因刺激
性质
适宜的刺激
刺激的强度(= 或>阈 强度)
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对钠的达100倍。 静息时有少量钠离子进入膜内,所以实测
值比计算值要小。
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
∵静息状态下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②细胞
膜对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K+>Cl->Na+>A-

[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二)跨膜信号转导的特征:
1.各类刺激信号只改变膜结构中一种或 数种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将细胞外 的信息转变成细胞内的信息,这一信 息引发细胞功能变化。 2.体内需要转导的信号数,接受信号的 靶细胞种类以及引发的功能变化都是 多样的,但它们的转导过程仅限少数 途径。
二、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去极化:细胞在安静情况下受到一 次短促的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 膜内原有的负电位将迅速消失, 由原来静息时的内负外正转变为 内正外负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去 极化。 反极化或超射:膜内电位由零变为 正值的过程称为反极化或超射。 复极化:膜两侧的电位又恢复到静 息时的内负外正状态和水平,这 个过程称为复极化。 锋电位,包括快速的上升支(即去 极相)和快速的下降支(即复极 相) 后电位:在神经干上记录动作电位 时,在锋电位的后部还可观察到 一些缓慢的膜电位微小波动,称 为后电位。后电位包括负后电位 (去极化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超极化后电位)两部分,负后 电位在前,正后电位随后。它们 的幅度都很小。
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
• ≥阈刺激→细胞部分去极化→Na+少量内流→去 极化至阈电位水平(当负极下方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此临界 值约比原有静息电位小10~20mV,称为阈电位) →Na+内流与 去极化形成正反馈(Na+爆发性内流)→达到 Na+平衡电位(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形成动 作电位上升支。 • 膜去极化达一定电位水平→Na+内流停止、K+ 迅速外流→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主要步骤 肌膜电信号→三联管 触发 肌浆网释放Ca2+→引起 肌丝滑行→产生肌肉收 缩→当电信号消失→肌 浆中Ca2+在钙泵作用下 转运回肌浆网→肌浆内 Ca2+↓→肌钙蛋白结合的 Ca2+解除→肌肉舒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2、产生机制: (离子流学说)
(1)动作电位上升:
刺激
对Na+有 较大通透 性
+ + -
Na +通道开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a+ Cl+ + +
+
+
+
+ +
K+
+ + + + + + - - - -
A蛋白质
+ -
+ -
+ -
+ -
故动作电位为Na +内流所形成 的平衡电位。
2、产生机制: (离子流学说)
(2)动作电位下降:
Na+平衡时 Na+通道 关闭, K+通道打开 Na+ Cl对K+有较
+ + + + + + + + + + + -
大通透性
+
K+
- + + - - + + + +
A蛋白质
+
+
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3、动作电位和局部兴奋的特征: 动作电位:
•全或无
•不衰减性传导
•脉冲式传导
3、动作电位和局部兴奋的特征: 局部兴奋:
- +
- +
- +
- +
2、兴奋传导的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 损伤、麻醉、低温能使传导阻滞
②双向性:冲动能同时向两端传播
③绝缘性:各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互不干扰

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 各种疾病如糖尿病、甲 状腺功能亢进等
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
循环系统:为全身提供氧气 和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 养物质
内分泌系统:调节体内各种 生理功能
运动系统:完成各种运动功 能
神经系统:控制和协调其他 系统的活动
呼吸系统:提供氧气排出二 氧化碳
泌尿系统:排出体内废物和 多余水分
骨骼系统包括颅 骨、脊柱、肋骨、 四肢骨等
骨骼具有支撑、 保护、运动、造 血等功能
骨骼的健康与运 动、营养、生活 习惯等因素密切 相关
肌肉系统
肌肉类型:骨 骼肌、平滑肌、
心肌
骨骼肌:附着 在骨骼上通过 收缩产生运动
平滑肌:分布 在内脏器官和 血管壁上维持 器官和血管的
形态和功能
心肌:分布在 心脏负责心脏 的收缩和舒张 维持血液循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内分泌系统包括甲状腺、肾上腺、 胰腺、性腺等等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 稳定
人体的主要功能
第三章
运动功能
肌肉:产生力量完成动作
骨骼:支撑身体保护内脏
关节:连接骨骼实现运动
神经系统:控制运动协调动 作
感知功能
视觉:通过眼睛接收光线形成视觉图像
肌肉异常:可能导致肌肉 萎缩、力量下降等问题
脂肪异常:可能导致肥胖、 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器官异常:可能导致功能 障碍、疾病等问题
运动对改善人体形态结构的作用
增强肌肉力量: 运动可以增强肌 肉力量提高肌肉 耐力和爆发力
改善骨骼健康: 运动可以促进骨 骼生长提高骨密 度预防骨质疏松
提高关节灵活性: 运动可以增加关 节灵活性提高关 节稳定性预防关 节损伤

人体基本生理功能

人体基本生理功能
阈电位:细胞受刺激后,膜内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 值后产生快速的膜内电位上升变化,此临界 值称为阈电位。 通常比原有静息电位小10~20 mV。
+35 0
mV
-55 -70
阈电位
刺激伪迹



锋电位



负后电位



后电位
正后电位 成
时间(ms)
2.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产生条件:阈刺激、阈上刺激、多次阈下刺激。
(1)去极化: Na+内流
+- +- +- +- +- +-
阈电位(高10~20 mV) Na+通道开放
正反馈或自生性增加
去极化电位 去极化
Na+的平衡电位=超射值
去极化
1NaCl
Na+ -

-+
胞 内
+ -++ -+
-+
-+
Na+ 浓度差
12 NaCl
-+ -+
Na+ 细

--+
-+ -+ -+
4. 兴奋性(excitability)
概念:可兴奋细胞或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 的能力称兴奋性。 从生物电的角度看,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产生 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衡量指标:阈强度 二者关系: 阈强度低,兴奋性高。
阈强度高,兴奋性低。
适应性
适应
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身行为和生理功能的过程
意义:繁殖后代,延续种系
第二节 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机体,通过各种基本生理活动来维持生命的正常运作。

这些基本生理活动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和代谢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并探究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活动之一。

通过呼吸,人体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这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过程。

当人体吸入氧气时,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然后经过肺泡壁进入血液。

与此同时,二氧化碳从被呼出的气体中排出,经过肺部再被排出体外。

呼吸活动的顺畅进行有助于保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另一个基本生理活动,它负责运输血液和养分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它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

血液携带着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重要物质,以及细胞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通过循环系统,氧气和养分被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废物和二氧化碳则被带回肺部进行排出。

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对于供应细胞所需的营养和氧气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排除废物,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消化系统是人体获取能量和营养的重要途径。

它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等器官。

当人体进食时,食物经过口腔和食管进入胃中,然后在胃酸和胃蠕动的作用下被分解。

接下来,部分食物经过短暂停留的过程进入小肠,通过小肠蠕动和消化酶的作用被分解为更小的分子。

这些分子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供能使用。

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有助于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和养分给身体各个部分。

排泄是人体清除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过程。

通过排尿、排便、呼出和出汗等方式,人体将废物和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其中,排尿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方式之一,它通过肾脏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剩水分,形成尿液,并经由膀胱排出。

排便过程中,大肠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和其他废物集中并排出体外。

呼吸过程中,人体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废物。

正常人体功能

正常人体功能

绪论1.内环境:机体内部细胞所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是细胞外液,生理学中将机体的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2.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即反馈作用和原来的效应一致,起到加强或促进作用3.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4.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同化,异化),兴奋性(兴奋,抑制)、生殖。

5.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体液占成年人体重的60%。

6.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内环境是细胞新城代谢的场所。

7.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稳态。

8.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神经(最重要)、体液(激素)、自身调节9.正反馈:凝血女性分娩排尿负反馈:体温血压10.血压低时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减弱,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加强,血压升高细胞的功能1.细胞膜的功能:屏障物质转运信号转导2.膜的结构:致密带透明带致密带膜的成分:①膜脂质(作用:屏障作用流动性稳定性),②膜蛋白(分表面蛋白和整合蛋白)③糖类钠通道是整合蛋白3.膜的液态镶嵌模型4.细胞膜的转运形式:被动转运分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5.单纯扩散: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浓度差的驱使下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6.单纯扩散:CO2、O2、NO、N2、尿素、脂肪酸7.异化扩散:有些非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膜蛋白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8.异化扩散包括通道转运(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和载体转运载体转运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9.载体转运的特征:①顺浓度梯度进行②饱和性③特异性④竞争性抑制10.正常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TP分子,3个Na+外流,2个K+11.入胞中固体为吞噬,液体为吞饮血液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2.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正常男性40%~50%,女性37%~48% 男性高于女性3.血量占体重的7%~8% 如果一个人60千克,则血量为4.2~4.8L4.血液的比重:和血浆相比血细胞的比重大5.渗透压:指同业中的溶质吸收水分子的能力6.渗透压分为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主要由NaCl构成——维持细胞的内外平衡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构成——调节毛细血管内外7.酸碱度:正常PH值7.35~7.45:;缓冲对NaHCO3/H2CO38.在临床上注射的是等张溶液0.9%NaCl 0.5%葡萄糖9.等张溶液一定是等渗溶液,而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10.血液的功能:运输、缓冲、调节体温、凝血和纤溶功能、防御保护功能11.血细胞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12.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渗透脆性、可塑变形性其中悬浮稳定性和可塑变形性与表面积和体积有关13.单位时间内红细胞的下沉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血浆中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含量增多时,叠连增加血沉速度加快;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多时,红细胞叠连和下沉速度减慢14.白细胞的数量正常成年人约(4.0~10.0)×109/L15.白细胞的分类: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其中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吞噬细菌作用;淋巴细胞中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16血小板的生理特征:粘附,聚集(可逆性、不可逆性)、释放、吸附、收缩17血小板的生理特性:①参与生理止血②促进凝血③维护毛细血管内皮完整性18.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呈液体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的酶促反应过程19.凝血因子有12种,由FⅠ—FⅩⅢ无VI因子I:纤维蛋白原;因子II:凝血酶原;因子III:组织凝血激酶;因子IV:钙离子;因子VIII:抗血友病因子20.凝血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分为内源性凝血:起始于凝血因子Ⅻ(12)外源性凝血:起始于凝血因子Ⅲ21.抗凝系统是指在生理情况下,集体血管损伤产生的凝血过程仅限于受损的局部,不会扩展到到全身并阻碍血液循环,体内还存在着与凝血系统相对抗的抗凝系统22.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加速:加Ca、粗糙面、加温减速:除Ca、光滑面、降温烧杯:不凝23.抗凝系统包括细胞抗凝系统、体液抗凝系统24.抗凝血酶Ⅲ与肝素结合后其抗凝作用可增加25.抗凝作用的酶:抗凝血酶III、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质C、肝素26.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27.纤溶系统主要包括: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抑制物28.纤溶可分为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降解29.正常情况下体内血液为什么不会在血管内凝固?①体内有体液抗凝系统②体内有细胞抗凝系统③血管内皮光滑④血液流动⑤有纤溶系统,促使纤维蛋白溶解30.输血原则①必须鉴定血型,同型血相输,做交叉配血试验②异型输血时,输入时的RBC(红细胞)不与受血者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输血量少,速度慢,并严密观察31.血量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兴奋性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兴奋性


⒉ 机制
静息膜电位值接近K+的平衡电位。
K+的浓度差 K+有通透性 负离子不通透
K+ 外流 膜外高电位 阻止K+ 的进一步移动
浓度差的扩散力与膜外正电场的排斥力相等 时, K+的净移动为零 K+达平衡弥散,此时的跨膜电位即静息电位
(小结)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安静时膜对K+ 通透性大, K+顺浓度差外流,而细胞内 的有机负离子不能透出细胞,便产生了内 负外正的电位差。当促进K+向外移动的化 学力与阻止K+向外移动的电场力达到平衡 时,则K+的净通透量等于零,此时的电位 差称为K+的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变化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为何具有这种周期性? 超常期 低常期
二、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化学门控通道 通道蛋白 电压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受体蛋白、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
三、 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
(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1、定义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 ) 细胞安 静时即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
释放、递质与受体结合与失活
神经-肌肉传递兴奋的过程
1、过程:兴奋——神经终末——乙酰胆
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膜去极
化——动作电位——肌肉收缩
2、终板电位
四 骨骼肌收缩
一、骨骼肌细胞的结构
二、兴奋收缩偶联
三、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
骨骼肌收缩功能的运动单位

运动神经元
神经纤维


运 动 单 位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2.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 ∵静息状态下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②细胞膜对离子 的通透具有选择性:K+>Cl->Na+>A∴ +
[K ]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 [A-]i不能向膜外扩散
[K+]i↓、[A-]i↑→膜内电位↓(负电场) • [K+]o↑→膜内电位↑(正电场)
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 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
五、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一)传导机制:局部电流
局 部 电 流 :
静息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在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 膜外的正电荷由静息部位向兴奋部位移动 膜内的负电荷由兴奋部位向静息部位移动 形成局部电流
膜内: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上升 膜外: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下降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新的 AP
外来化学物质(如激素,递质)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作用于G蛋白 (鸟苷酸结合蛋白)— 直接作用于离子通道及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完 成信号跨膜传导
第三部分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指出:“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
化发生而不同时显示出电的变化”。人体及生物体活细胞在
安静和活动时都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 (bioelectricity)。细胞生物电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临床 上广泛应用的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及视网膜电图等就是 这些不同器官和组织活动时生物电变化的表现。
生理学-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部分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部分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第三部分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第四部分 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第五部分 骨骼肌的收缩

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

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
❖ 喉结:甲状软骨 的结构差异。
精品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 肺叶❖ 支气管、肺动脉、肺 静脉、淋巴管和神经。
❖ 肺泡总面积达到8090平方米。
❖ 与肺相关的疾病:
➢ 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病毒和细菌
➢ 肺结核:结核杆菌引 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 病。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内分泌的腺体
➢ 松果体:抑制垂体促性腺 素分泌
➢ 下丘脑:分泌激素
➢ 脑垂体:
➢ 甲状腺:甲状腺素
➢ 甲状旁腺:
➢ 胸腺:
➢ 胰岛:胰岛素
➢ 肾上腺:
➢ 性腺:性激素
➢ 消化道分泌腺:各类消化 激素
❖ 激素
精品课件
8. 生殖系统
❖ 女性生殖系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男性生殖系统
精品课件
9. 免疫系统
袋。 ❖ 直肠:对压力敏感。 ❖ 肛门:
精品课件
肝脏和胆囊
❖ 维持血糖浓度
❖ 合成氮代谢尾产物
❖ 合成蛋白质
❖ 降解转运脂类
❖ 解毒
❖ 分泌胆汁
❖ 贮存维生素
精品课件
2. 循环系统
❖ 形态构成:心脏、 血管(动脉和静 脉)、血液
❖ 输送氧气、排除二 氧化碳、营养物质 与激素的传输和分 配、代谢产物的收 集与排泄、异己物 质的分解与清楚等 功能。
❖ 平衡的功能:三个半规管 ❖ 定位的功能
精品课件
光感受器-眼
❖ 近视眼 ❖ 远视眼 ❖ 白内障:晶状体 ❖ 青光眼:房水积压过

精品课件
本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

第12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12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二)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受控部分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过程。 方式:正反馈:破坏平衡状态。如排尿反射 负反馈:维持稳态。如减压反射
一、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外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人体对其作出适 应性反应,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第二节 机体与内环境
二、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40% 血浆 5%
60% 体液
组织液 15% 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第二节 机体与内环境
稳态: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Neural Regulation) 反射弧的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特点:过程迅速、局限和精确。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概念: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的作用对人体功能 进行的调节。 方式:远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自分泌 特点:作用缓慢,范围广泛,时间持久。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三)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概念:组织细胞不依靠神经和体液调节,而对自
身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特点: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范围局限。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二、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控制系统分类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二)反馈控制系统 (三)前馈控制系统
(pH、渗透压、温度、各种物质浓度) 稳态的意义: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种器官功能正常发挥和各种调节活动正常进行。源自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人体八大系统的基本功能

人体八大系统的基本功能

人体八大系统的基本功能
人体八大系统,在生理解剖学上分别是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系统。

1、运动系统:具有运动、支持和保护的功能。

主要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在人体体重中占60%。

骨与关节共同连结形成骨骼,从而起到形成人体形体、支撑体重以及保护内脏等作用;
2、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管和消化腺构成,消化管通常是指从口腔至肛门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各部位的形态和功能会存在一定差异;
3、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通常上呼吸道分为鼻、咽、喉,下呼吸道为气管和支气管;
4、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在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负责排出多余的水分以及代谢产生的废物,并使机体内环境保持一定的稳定;
5、生殖系统:具有繁衍后代,并能形成和保持第二性征的作用;
6、循环系统:分布于人体各部位封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7、内分泌系统:属于机体的调节系统,与神经系统共同作用,可以保持人体内环境的平稳,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各种代谢活动等;
8、神经系统:属于重要的调节系统,神经系统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

神经系统能够调节和控制各系统器官,并统一完成生理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达到阈值,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
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受终体板蛋膜白上分的子N构2受型体改结变合,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3.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征:
2.AP的产生机制:
当细胞受到刺激
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开放
Na+顺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内外电位差↓→局部电位
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
Na+顺浓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
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
Na+通道关→Na+内流停,同时K+通道开放 K+顺浓度差和膜外负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 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
膜内的负电荷由兴奋部位向静息部位移动
形成局部电流
膜内: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上升 膜外: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下降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新的AP
(二)传导方式:
•无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近距离局部电流; •有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远距离局部电流(跳跃式)。
(三)传导特点
②电紧张方式扩 布。幅值随着传播 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③具有总和效应: 时间性和空间性总 和。。
树突 树突
时间性总和 空间性总和
五、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一)传导机制:局部电流

静息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在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

人体基本生理功能

人体基本生理功能
信号 胞膜上的通道蛋白 离子
通道打开或关闭
离子跨膜流动 细
膜电位变化(去极化、超极化)
胞功能改变
1. 化学信号—化学门控离子通道
化学物质控制: 递质、 激素等 主要分布:肌细胞的终板膜、神经细胞的突触 后膜及某些嗅、味感受细胞的膜中。 作用:产生局部电位 神经突触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
例:终板膜化学门控通道
G蛋白的组成:1亚单位,1单位和1亚
单位。 紧密结合在一起。失活的G蛋白
以GDP-异三聚体形式存在。
G蛋白激活:激动剂与受体结合,使G蛋白的与分
离,GDP-变为GTP-+。
G蛋白失活:G蛋白有内在的GTP酶活性,水解GTP,
使GTP-变成GDP-。
G有4个家族:
二、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
1.外环境 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自然、社会环境) 2.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
W. Cannon
(二)稳态(homeostasis) 1.概念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 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细胞外液中的PO2、 PCO2、pH、渗透压等保 持动态平衡)
Gi,Gs,Gq , G12/13。形
成Gi途径,Gs途径,Gq途径,
12/13途径。分别调节代谢酶,离子通 道,转录机制,运动、收缩机制,分泌 机制和学习记忆胚胎发育。
(B)G蛋白介导的信号途径
(a)c-AMP-蛋白激酶A途径
(b)c-GMP-蛋白激酶G途径
(c)磷酸肌醇途径 (d)细胞内钙信号途径
⑤. 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cAMP phosphodiesterase):可降解cAMP生成5’-AMP,起终 止信号的作用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人体解剖生理学)

反馈信号通过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继续 加强原来方向的活动。
意义:加速体内某一生理过程完成;多种疾病的形成原因。
副交感神经
逼尿肌
交感神经 阴部神经
内括约肌 外括约肌
正反馈与负反馈
正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控制系统
概念 作用 举例
比例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
性质相同的反馈 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①排尿反射
等。
核受体:位于靶细胞核内,如甲状腺素、雌激素受
体、雄激素受体等。
受体的功能:
识别特异的信号物质,引 发生物学效应。可对靶细 胞功能、代谢、分化和生 长发育的影响,甚至是对 靶细胞形态结构和生存状 态等方面的影响。
受体的特性:
(1)灵敏性 (2)特异性 (3)饱和性 (4)可逆性 (5)多样性
高亲和力:受体对其配体的亲和力很高。 区域分布性:受体在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区域的 分布密度不同。 具有内源性配体:生物体内存在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如内源性 递质、激素等。 与配体结合后有生理活性:无论配体是内源性的还是药物,与 受体结合后,二者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从而传递信号引起 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效应。
所有自主N节神经元的 突触后膜;
神经-肌肉接头的运动 终板膜上;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 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 维(引起汗腺分泌和骨 骼肌血管舒张的的舒血 管纤维)所支配的效应 器细胞膜上。
递质 受 体 第二信使 拮抗剂 通道效应 受体主要分布
α1 ↑IP3/DG 酚妥拉明 ↓K+
Adr α2
(突触前膜
一、人体功能的反馈调节
人体功能调节受控于一系列自动控制过程。
这种由受控部分发出信 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 的过程称为反馈,分为正反 馈、负反馈。

人体解剖生理学4

人体解剖生理学4

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一、填空题1、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2、刺激的三要素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根据_________把刺激分为阈上刺激、阈刺激和阈下刺激。

3、反应的表现是_________ 、__________。

4、Na+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进出细胞的。

5、大分子物质是通过__________到达细胞内的。

6、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_______离子有关。

7、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递质是_________。

8、兴奋-收缩偶联的媒介是__________离子。

9、肌肉收缩力随前负荷的增加而__________。

10、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1、排尿反射是__________反馈。

12、可兴奋组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关于刺激与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接受刺激后必然引起反应B、组织一旦发生反应就出现兴奋活动C、组织的兴奋反应就是它特殊功能的表现D、反应必须有中枢神经的参与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细胞内液B、组织液C、细胞外液D、血液3、机体活动调节的最主要方式是:A、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条件反射调节4、对调节新陈代谢和保持机体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的调节方式是:A、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负反馈调节5、关于反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保证调节精确性的重要机制B、各种调节方式均存在有反馈作用C、正反馈在机体功能调节中表现较为突出D、负反馈能使某种生理功能保持相对稳定6、在实验中,捣毁脊蛙的脑脊髓以后:A、反射、反应都消失B、反应存在,反射消失C、反射存在,反应消失D、反应、反射都存在7、不属于易化扩散的特点是:A、特异性B、竞争性抑制C、饱和性D、无需膜蛋白帮助8、体内O2和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与胞吐9、受体的化学本质是: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核酸10、安静状态下,细胞内K+外流属于:A、单纯扩散B、依靠载体转运的易化扩散C、依靠离子通道转运的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11、细胞膜两侧Na+、K+分布不均的原因是:A、膜对Na+、K+的通透性不同B、钠钾泵的作用C、依靠载体转运的结果D、依靠离子通道转运的结果12、静息电位从—90mV变化—110mV到称为:A、极化B、超极化C、去极化D、复极化13、产生动作电位上升相的离子流是:A、K+外流B、CI-内流C、Na+内流D、Ca2+内流14、需要耗能的生理过程是:A、静息状态下K+外流B、动作电位上升相C、动作电位下降相D、复极后Na+、K+转运15、关于肌丝滑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B、肌节长度缩短C、横桥ATP酶活性迅速增高D、横桥能与肌钙蛋白迅速结合16、骨骼肌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取决于:A、刺激强度B、刺激频率C、刺激时间D、时间强度变化率三、名词解释1、兴奋性2、适应性3、反射4、反馈作用5、受体6、静息电位7、去极化8、阈电位9、动作电位10、兴奋—收缩耦联11、内环境12、稳态四、问答题: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有几种?K+、Na+、O2、H2O、葡萄糖、细菌是如何进出细胞的?2、什么是静息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基础医学概论

基础医学概论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部分)第一部分概述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和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一门科学。

其任务是要探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过程,揭示其功能活动的规律及其内部机制。

只有掌握了生理学,才能理解患病机体各组织器官所发生的异常变化。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一、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1.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

合成代谢是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机体自身的结构成分或更新衰老的组织结构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分解代谢是指机体分解自身物质,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随之终结。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人体生活的环境常因各种因素的作用而不断发生变化。

人体及其组织细胞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统称为刺激。

刺激可以作用于整个机体,也可以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上。

刺激若要引起反应,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

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

引起组织发生最大反应的最小强度的刺激称为最适刺激。

在刺激作用下,机体或组织细胞的反应如果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功能活动由弱变强的,称为兴奋;反之,称为抑制。

兴奋性的高低可反映组织产生兴奋的难易程度,兴奋性高的组织在接受刺激后较易产生兴奋,兴奋性低的组织则需较强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身行为和生理功能的过程称为适应。

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称为适应性。

机体实现适应的主要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可实现对环境变化的快速适应;但机体大多数的适应性反应是依赖体液调节来完成的。

若体液调节的结果不能使机体适应环境的变化,则产生疾病。

适应性使机体在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中具有了持续生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一、填空题1、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2、刺激的三要素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根据_________把刺激分为阈上刺激、阈刺激和阈下刺激。

3、反应的表现是_________ 、__________。

4、Na+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进出细胞的。

5、大分子物质是通过__________到达细胞内的。

6、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_______离子有关。

7、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递质是_________。

8、兴奋-收缩偶联的媒介是__________离子。

9、肌肉收缩力随前负荷的增加而__________。

10、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1、排尿反射是__________反馈。

12、可兴奋组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关于刺激与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接受刺激后必然引起反应B、组织一旦发生反应就出现兴奋活动C、组织的兴奋反应就是它特殊功能的表现D、反应必须有中枢神经的参与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细胞内液B、组织液C、细胞外液D、血液3、机体活动调节的最主要方式是:A、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条件反射调节4、对调节新陈代谢和保持机体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的调节方式是:A、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负反馈调节5、关于反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保证调节精确性的重要机制B、各种调节方式均存在有反馈作用C、正反馈在机体功能调节中表现较为突出D、负反馈能使某种生理功能保持相对稳定6、在实验中,捣毁脊蛙的脑脊髓以后:A、反射、反应都消失B、反应存在,反射消失C、反射存在,反应消失D、反应、反射都存在7、不属于易化扩散的特点是:A、特异性B、竞争性抑制C、饱和性D、无需膜蛋白帮助8、体内O2和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与胞吐9、受体的化学本质是: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核酸10、安静状态下,细胞内K+外流属于:A、单纯扩散B、依靠载体转运的易化扩散C、依靠离子通道转运的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11、细胞膜两侧Na+、K+分布不均的原因是:A、膜对Na+、K+的通透性不同B、钠钾泵的作用C、依靠载体转运的结果D、依靠离子通道转运的结果12、静息电位从—90mV变化—110mV到称为:A、极化B、超极化C、去极化D、复极化13、产生动作电位上升相的离子流是:A、K+外流B、CI-内流C、Na+内流D、Ca2+内流14、需要耗能的生理过程是:A、静息状态下K+外流B、动作电位上升相C、动作电位下降相D、复极后Na+、K+转运15、关于肌丝滑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B、肌节长度缩短C、横桥ATP酶活性迅速增高D、横桥能与肌钙蛋白迅速结合16、骨骼肌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取决于:A、刺激强度B、刺激频率C、刺激时间D、时间强度变化率三、名词解释1、兴奋性2、适应性3、反射4、反馈作用5、受体6、静息电位7、去极化8、阈电位9、动作电位10、兴奋—收缩耦联11、内环境12、稳态四、问答题: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有几种?K+、Na+、O2、H2O、葡萄糖、细菌是如何进出细胞的?2、什么是静息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3、什么是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4、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原理。

5、与兴奋在单根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相比,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何特点?第五章血液一、填空题1、血液包括血细胞与_________两部分、其中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_______________。

2、血浆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液的pH值为_______________。

4、血浆渗透压由_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5、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的正常值为________、白细胞正常值为________、血小板_________。

6、造血原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血小板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

8、血凝三大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__________外源性凝血是___________。

10、正常成人血量占体重的_________。

11、A型血的人可以为______型血的病人供血,O型血的人可以为______型血的病人供少量血。

12、红细胞放入0.35%的NaCl中会出现____________。

13、白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类。

二、选择题1、有关血液的正常参考值,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男)120~160mg/LB、白细胞总数(4.0~10.0)×109/mlC、血小板数(10~30)×109/mlD、血液pH值7.4±0.52、血浆蛋白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机体防御功能B、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C、调节血浆酸碱度D、参与血液凝固3、血浆渗透压的下列说明,正确的是:A、与0.09%NaCl相当B、胶体渗透压占大部分C、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D、与溶质颗粒数呈反比4、血红蛋白(Hb)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A、正常成年男性Hb量为120~160mg/LB、Hb有运输O2与CO2的功能C、红细胞破坏后,Hb就丧失作用D、Hb与CO结合后不易分离5、红细胞在0.45%氯化钠溶液中完全溶血,说明红细胞的A、脆性正常B、脆性小,抵抗力大C、脆性大,抵抗力小D、脆性小,抵抗力小6、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促进A、小肠吸收维生素B12B、睾丸分泌雄激素C、血库释放红细胞D、骨髓造血7、临床常用的抗凝血物质是:A、纤溶酶B、草酸钙C、柠檬酸钠D、维生素K8、子宫、甲状腺、肺等手术后易渗血,主要因为这些组织中含有较多的:A、纤溶抑制物B、组织激活物C、抗凝血酶D、纤溶酶9、外科手术时用温盐水纱布压迫止血是使:A、组织释放激活物增多B、血小板解体、加速酶促反应C、血浆中抗凝血物质减少D、凝血因子增多10、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含:A、白蛋白B、纤维蛋白原C、球蛋白D、纤溶酶原11、某人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膜无Rh抗原,其血型属于:A、AB型、Rh阴性B、O型、Rh阳性C、AB型、Rh阳性D、O型、Rh阴性12、在急需输血而无同型血液时,O型血可少量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是因为O型血液的:A、血清含抗A、抗B凝集素B、红细胞膜含有A、B凝集原C、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D、红细胞膜无A、B凝集原13、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A、Rh阴性母亲孕育的Rh阴性婴儿B、Rh阴性母亲孕育的Rh阳性婴儿C、Rh阳性母亲孕育的Rh阴性婴儿D、Rh阳性母亲孕育的Rh阳性婴儿三、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2、红细胞脆性3、红细胞沉降率4、等渗溶液5、血浆与血清6、生理止血7、血液凝固8、纤维蛋白溶解四、问答题:1、血液有哪些生理功能?2、何谓血浆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各如何?3、简述血浆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4、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如何?5、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什么?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如何?第六章循环生理(一)一、填空题1、循环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时程长是由_______离子_________流引起的。

4、特殊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

5、心肌的生理特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室肌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心肌收缩力减弱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心动期缩短主要以__________缩短明显。

8、衡量心功能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心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关于心动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动周期长短与心率快慢成反比B、心房与心室先后收缩C、心室的收缩期比舒张期长D、心房和心室可同时处于舒张状态2、在射血初期,心腔内压力变化是: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B、房内压>室内压<小于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3、心动周期中,从房室瓣开始关闭到半月半开放之前的时间相当于:A、等容收缩期B、射血期C、等容舒张期D、充盈期4、心肌的前负荷是指:A、射血后心室剩余血量B、静脉回心血量C、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D、等容舒张期血量5、心肌的后负荷是指:A、循环血量B、动脉血压C、外周阻力D、血液粘滞性6、有关心输出量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每分钟从两心室射出的血量B、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C、安静时心输出量与体表面积成正比D、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7、关于心音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1心音标志心室收缩开始B、第2心音是由于房室瓣关闭而产生C、第3心音在健壮青少年有时可听到D、第4心音只在心音图上可见到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A、去极化过程快B、复极化过程缓慢C、形成2期平台D、4期膜内电位稳定9、心肌自律性高低取决于:A、0期去极化速度B、复极化速度C、4期去极化速度D、阈电位水平10、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A、窦房结B、房室交界C、浦肯野纤维D、房室束及其分支11、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中最长的时间是:A、有效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相对不应期D、超常期12、血钾浓度降低时,可降低心肌的A、自律性B、传导性C、兴奋性D、收缩性13、有关理化因素对心肌特性的影响,错误的是:A、温度升高时,心率加快B、pH值降低时,心缩力增强C、血K+过高时,心率加快D、血Ca2+增多时,心缩力增强14、心电图上代表兴奋由窦房结传至心室肌兴奋开始所需的时间是:A、P—Q间期B、PR段C、Q—T间期D、ST段15、有关心房钠尿肽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心房肌细胞产生分泌的一种活性多肽B、有利钠、利尿、收缩血管、调节血压的作用C、参与水盐平衡和血容量的调节D、应用人工合成心房钠尿肽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三、名词解释1、心率2、心动周期3、全心舒张期4、心输出量5、心肌前负荷6、心肌后负荷7、心音8、自动节律性9、正常起搏点10、窦性节律11、有效不应期12、体表心电图四、问答题1、在心脏的泵血过程中,心腔压力、瓣膜开关、血流方向、心室容积的是如何变化的?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3、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顺序如何?有何特点和意义?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辅导(三)(参考答案)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一、填空题1、新陈代谢兴奋性新陈代谢2、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刺激强度3、兴奋抑制4、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主动转运5、入胞作用6、钾离子7、乙酰胆碱8、钙离子9、增加10、神经调节、体液调节11、正反馈12、神经、肌肉、腺体二、选择题1、C2、C3、B4、D5、C6、B7、D8、A9、C10、C 11、B 12、B 13、C 14、D 15、D 16、B三、名词解释1、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