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教学活动的定义
简述5种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定义
![简述5种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0630ec1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8.png)
简述5种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定义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和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下面将会介绍5种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定义。
一、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来组织各种活动,如比赛、训练、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并且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通过模拟游戏场景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得课程更加有趣、有吸引力。
游戏化教学法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各项任务,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法来进行各种活动,如足球、篮球、排球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技能,并且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反向教学法反向教学法是一种由学生主导的教育方式,通过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知识,然后再通过老师的指导来巩固和加深理解。
反向教学法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采用反向教学法来进行各种活动,如跑步、跳绳、健身操等,让学生先通过网络或书本了解相关知识,然后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四、分层次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是一种根据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的方式。
分层次教学法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来进行各种活动,如游泳、跑步、健身操等,让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相应的场地和环境中进行针对性训练。
五、多元智能教学法多元智能教学法是一种根据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的方式。
多元智能教学法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方式来激发不同类型智力的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不同方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简述5种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定义
![简述5种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241baf6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5.png)
简述5种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定义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指的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教育理论,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五种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简要描述。
1.分组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是指将学生根据技能水平、兴趣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分组,然后在不同的小组中进行体育活动。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竞技能力。
2.设计性教学法:设计性教学法是通过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体育素质。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并采用多种教具和器材来丰富教学过程,以达到提高学生技能的目的。
3.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将游戏元素引入体育教学过程,通过设计具有竞技性和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知识和技能。
4.教学互动法:教学互动法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问答、讨论和实践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5.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资源,结合实际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和演示。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电脑软件等工具,呈现图像、视频和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体育理论和技巧。
总的来说,以上五种现代体育教学方法都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场景,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这些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使得体育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和实用。
英语教学法
![英语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7c71d7dfb9f3f90f76c61b7e.png)
八种教学法:1) The grammer-translation method2) The direct method3) The oral approach4) The audiolingual method5) The cognitive approach6) The natural approach7)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8)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注:7),8)相似处很多五种教学活动:Group work, Pair work, Role play, Brain storming, Guessing games期末考试题型及评分细则1.Give both the full name and Chinese of each of these abbreviated words. (10)(1) TBL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型教学法(2) TESL teach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语作为二语教学(3) CAI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计算机辅助教学(4) TEFL teach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英语作为外语教学(5) CL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交际教学法(6) LAD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语言习得机制(7) ESL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语作为二语(8) FLT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外语教学法(9) PP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三P”教学法(10) PPPP preparation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四位一体教学法评分细则:本题共有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教研活动的意义
![教研活动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e8437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e.png)
教研活动的意义引言概述:教研活动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它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研活动的定义、目的、方法、效果和重要性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研活动的定义1.1 教研活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专业性活动。
1.2 教研活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通过反思、总结和分享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3 教研活动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的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二、教研活动的目的2.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2.2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教研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2.3 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
三、教研活动的方法3.1 研讨会和座谈会。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研讨会和座谈会,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3.2 教学观摩和课堂观摩。
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3 教学研究和论文撰写。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深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教研活动的效果4.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2 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教研活动可以帮助学校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
4.3 增强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与同事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五、教研活动的重要性5.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幼师的五种教学方法
![幼师的五种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3cb4e5b90d6c85ed3ac607.png)
幼师的五种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注重调动幼儿的心智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
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2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运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要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情境中观察、感知、操作、体验,在具体情境的感染下产生欢乐或苦恼、爱或恨、喜悦或愤怒等情感。
创设的模拟情境在形式上要新颖,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容易唤起幼儿的求知欲;在内容上要有实用性,创设的情境要能有效地达到目标,不搞花架子。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需要作启发讲解、点拨总结,以帮助幼儿将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概括、提取。
要在情境中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和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rirn>m r3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 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练习、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的方法。
运用暗示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运用暗示教学法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暗示手段。
把握好暗示的时机,使幼儿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向有意识心理活动转化。
创设好暗示的环境,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展开无需强记的无意识活动。
重视教学中教师行为、观念、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对幼儿可能发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积极影响。
4发现法发现法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有效教学的七种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的七种教学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766b2d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b.png)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创 造力。
引导学生互相学习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和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来解决问题。
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当学生的思想和观点被尊重和采纳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 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实现教学相长。
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成功率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 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可以根 据学生的成功率评估教学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
质量不断提高。
提高学生成功率的方法
制定明确、具体 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制定明确、具体的 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 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标准,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通过倾听和尊重学生的观点,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 立思考能力。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 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的方法
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 观点和看法。
鼓励学生提问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并对他们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解答,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不仅关注学 生的知识掌握,还注重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 入新颖的案例、使用多媒体等手段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实验操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鼓励
1 2
加涅教学目标的五种类型
![加涅教学目标的五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4760de9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4.png)
加涅教学目标的五种类型1.引言1.1 概述概述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确定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并制定出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在加涅教学目标的五种类型中,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类型,教师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课程,帮助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实现学习目标。
本文将介绍并探讨五种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包括:1. 第一种类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需掌握的具体知识和事实。
这一类型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第二种类型的教学目标: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和运用的特定技能。
这包括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技能,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3. 第三种类型的教学目标:过程目标。
过程目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式。
例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这些过程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
4. 第四种类型的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方面的发展。
教师通过设置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5. 第五种类型的教学目标:价值目标。
价值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人生意义、社会责任和道德问题,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以上五种类型的教学目标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实际教学中相辅相成。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综合考虑各种目标,以实现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每一种类型的教学目标及其应用。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的文章结构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课程定义的辨析
![课程定义的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da243377232f60dccca113.png)
|课程定义的辨析摘要:本文主要从课程的词源和六种典型的课程定义: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来谈,在课程定义中应该注意五个问题即课程的价值观问题、课程的性质问题、课程的起点问题、课程的主体问题和课程的内容问题。
关键词:课程;词源;定义;辨析一、课程的词源分析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期间。
唐代孔颖达在为《诗经·小雅·小弁》中”一一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治。
”但他用这个词的含义与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课程的意思相去甚远。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1]虽说他只是提及课程,并没有明确界定,但意思还是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这与我们平时很多人理解的课程定义几乎相似。
在英语世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
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而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
[2]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又称学程。
这一解释在英文字典中很普遍,无论是英国牛津字典,还是美国韦伯字典,甚至一些教育专业字典(如《国际教育字典》),都是这样解释的。
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程,又可以指学校提供的所有学程。
这与我国一些教育辞书上对侠义课程和广义课程的解释基本上是吻合的。
但是这一说法在现在受到了质疑,有人认为应该注重“跑”,重点强调的是学生个体。
有人认为应该注重“道”,重点强调的是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道,来适应学生的发展。
可见,选择不同的词源就会对课程产生不同理解。
事实上,对各种课程定义的辨析确实有助于我们对课程的理解。
教学活动名词解释
![教学活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9ab282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4.png)
教学活动名词解释教学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和操作,是实施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对教学活动中常用的几个名词的解释。
1. 导入活动:导入活动是指在开始教学内容之前,通过一些引导性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导入活动可以采用趣味性强的游戏、小故事、图片展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激发活动:激发活动是指教师通过鼓励、赞扬、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激发活动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针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激发策略。
3. 呈现活动:呈现活动是指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在呈现活动中,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解读、示范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知识或技能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步骤传达给学生。
呈现活动要求教师能够简明扼要地讲解,注重形象、语言的生动性和易于理解性。
4. 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参与到实际操作、实验、实地考察等实践性活动中。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
5. 讨论活动:讨论活动是指学生在一定的议题或问题引导下,进行交流、辩论和思考的活动。
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讨论活动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他们表达个人观点,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总结来说,教学活动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操作和交互活动。
通过导入活动引发学生兴趣,通过激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呈现活动向学生展示新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实践运用所学,通过讨论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使教学更加丰富有趣。
《幼儿园课程论》形考1答案
![《幼儿园课程论》形考1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9f0ccaeefdc8d377ee32bc.png)
《幼儿园课程论》形成性考核作业1任务一:认识课程与幼儿园课程(10分)一、课程的定义基于不同的角度,人们对课程的本质会形成不同的认识。
课程因此具有多种定义。
课程的每一种定义都是对课程的某一种特征的把握。
综合各种课程定义,就会形成对课程的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材中,阐述了课程的五种典型定义,运用下表比较这些定义,并分析比较它们的不同点,概括它们的相同点。
(一)五种课程定义的整理定义一:课程即学习的科目它的着眼点:它的实例:它的优点:它的缺点:定义二: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它的着眼点:它的实例:它的优点:它的缺点:定义三: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它的着眼点:它的实例:它的优点:它的缺点:定义四: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它的着眼点:它的实例:它的优点:它的缺点:定义五:课程即教学计划它的着眼点:它的实例:它的优点:它的缺点:(二)比较不同点:(三)概括相同点:答案:(一)五种课程定义的整理定义一:课程即学习的科目它的着眼点:学校学生学习的具体科目。
它的实例:例如,我国古代的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又如,欧洲中世纪初的课程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七艺;再如,我国幼儿园过去实施的分科课程有语言课、常识课、计算课、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
它的优点:有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知识,有助于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它的缺点:一是容易轻视儿童的需要、经验和生活;二是容易肢解儿童完整的生活;三是容易忽视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四是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讲解式教学方法。
定义二: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它的着眼点:教学活动为目标或结果服务。
它的实例:“六艺课程”、“七艺课程”和“分科课程”。
它的优点:关心的是其行为的结果——他们将学到什么(或将能做什么)。
它的缺点:一是预期的学习目标与实际发生的事情存在差异;二是过分强调预期的目标或结果,课程缺乏灵活性;三是将课程的焦点放在预期的目标或结果上,容易忽视非预期的学习结果。
教学定义
![教学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098475c4d5bbfd0a7956734f.png)
2. 教学是教育、教养的统一过 程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的重要的 组成部分。持这种观点的教学论专家指出,教 学是教育、教养的统一过程,而不是只包含其 中一个的过程。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达尼洛夫 等就认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培养学生 的世界观、性格、思维和活动是不可分割的。 他们认为教学应该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 获得知识、技能,同时个性得到发展,形成高 尚情感的过程。
3、 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 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相统一的活动。 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P2 4、 教学一般分为广义的教学和狭义的教学:广义的 教学是泛指那种经验的传授和经验的获得活动,是能 者为师,不拘形式、场合,不拘内容,”父传子”、” 师传徒”等活动。狭义的教学指的是学校教育中培养 人的基本途径,都是现在各类学校中进行的教学活动,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学。 刘克兰。《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P63 5、 所谓教学就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指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 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术体系, 同时发展智能和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质的活动。 路冠英、韩金生。《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P31~32
关于教学的其他定义
1、 西方学者乔伊斯认为:所谓教学,就是创 造由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作用、社会关 系、活动类型设施等组成的环境。 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 出版社。1992年。P163 2、 教学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师 引导下,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的过程。 关更霞编著。《教学论教程(修订本)》。陕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P36
三、我国关于”教学”的基本 观点
1.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 强调双边活动与教学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名词解释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224515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19.png)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名词解释1. 看图说话活动看图说话活动是一种在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教育活动,通过给幼儿展示一张图片,让他们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
这个活动旨在培养幼儿观察力、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母语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适当的图片,引导幼儿描述图片中的内容,扩展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情景游戏情景游戏是一种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情景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情景游戏中,教师会设定一个情境,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去。
这个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是一种通过使用纸张、贴纸、彩色笔等材料进行创作的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观。
幼儿通过手工制作可以锻炼他们的精细动作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艺术天赋,同时也促进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美的感知能力。
4. 音乐活动音乐活动是一种运用音乐元素进行教学的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发展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会使用音乐、歌曲和乐器等工具,让幼儿参与到音乐创作、演唱和旋律感知中。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节奏感和协调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情感表达和社交交往能力。
5. 科学探索活动科学探索活动是一种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和探索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会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使用简单的实验和材料,帮助幼儿理解科学知识。
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6. 戏剧表演戏剧表演是一种通过角色扮演和舞台表演的方式,展示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的活动。
在幼儿园教学中,戏剧表演可以帮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故事,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和舞台呈现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幼儿园项目活动的五种实施策略及案例分析
![幼儿园项目活动的五种实施策略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86c45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7.png)
幼儿园项目活动的五种实施策略及案例分析【导语】幼儿园项目活动是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实施幼儿园项目活动时,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来指导和组织。
本文将重点探讨幼儿园项目活动的五种实施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运用情况及效果。
【正文】一、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增强互动性的教学方式。
在幼儿园项目活动中,通过制定多种具体的游戏规则,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地接受知识、培养能力。
案例分析:某幼儿园在进行语言启蒙活动时,通过设计各种趣味性的语言游戏,比如找图说单词、模仿动物叫声等,提高了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幼儿与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二、注重感统教育感统教育是培养幼儿感官统合能力和专注力的重要手段,尤其适合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项目活动中,结合感统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增强观察力及动手能力。
案例分析:某幼儿园在音乐活动中,通过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模仿乐器的声音、跟随音乐编舞蹈等,不仅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现力,也提升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倡导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和亲身体验的教学模式。
在幼儿园项目活动中,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和体验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并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印象。
案例分析:某幼儿园在开展自然科学活动时,设置了模拟小溪、昆虫观察、种植小菜园等活动,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引导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幼儿个人情感的表达及体验。
在项目活动中,鼓励幼儿自由表达情感、关怀他人、了解感受他人情感等,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智慧和社交能力。
案例分析:某幼儿园在举办绘画活动时,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或自己的情感,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情感的表达。
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周围的美,同时也释放了内心的情感。
五、多元整合课程多元整合课程是指在幼儿园项目活动中,将幼儿园各个学科领域的课程相互整合,开展综合性的活动。
名词解释教育学里的五种课程定义
![名词解释教育学里的五种课程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b3f8be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b.png)
名词解释教育学里的五种课程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在教育学领域中,课程定义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课程定义是对课程的本质和特征进行解释和说明的过程。
在教育学里,有五种常见的课程定义,它们分别是:一、课程定义为研究对象的定义这种定义将课程看作是一种研究对象,强调对课程的研究应该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这种定义,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和载体。
通过对课程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课程的本质和特点,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二、课程定义为教育过程的定义这种定义将课程看作是一种教育过程,强调课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的载体。
根据这种定义,课程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
通过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三、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的定义这种定义将课程看作是学生的学习经验,强调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设计和实施。
根据这种定义,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
通过对课程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程定义为社会需求的定义这种定义将课程看作是社会需求的体现,强调课程应该紧密结合社会实际,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根据这种定义,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国家目标和战略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课程的社会需求分析和调研,可以使教育教学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
五、课程定义为文化传承的定义这种定义将课程看作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强调课程应该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根据这种定义,课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是传递和传承社会文化的机制。
通过对课程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教育的关注,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教育学中的课程定义涵盖了课程的研究对象、教育过程、学习经验、社会需求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
第七章_课堂教学
![第七章_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a78cb345727a5e9856a6145.png)
塑料是不导电的
通过特殊处理,塑料能导电。
不确定性,推陈出新
米从哪里来? 比米更重要的是什么?
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 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 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 望他们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 更新知识的能力。
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归类分析法——确定分类标准后把实现教学目标 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 内容的范围。
图解分析法——用图表揭示教学内容的联系
辨认圆 锥体的 图形或 物体
确定圆 锥体的 高(h)
确定圆锥 体底面半 径或周长 (第三步)
用圆面积 公式计算 圆锥体底 面积(s) (第四步)
将求得的s、h 值代入公式 V=1/3 sh 计算圆锥体的 体积
【案例】画线
反馈和强化 桑代克曾经做个这样一个试验,蒙住被试 的眼睛,让他画一寸长的线段,但是对他 画出的线段不给予评判,这样被试画了 3000多次,一点没有进步。因为得不到反 馈信息,他没有办法完善自己的行为,所 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 加涅的认知指导说 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说。 基本观点: 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 过程。 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 4.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 任务。 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 会出现学习。 基本特点: 重视智能的培养;注重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
认知技能分类: 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
体育课堂常见的5种教学方法(附思维导图)
![体育课堂常见的5种教学方法(附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a3ff3b0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b.png)
体育课堂中常用五类教学方法(附思维导图)----荆老师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的总称。
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三个主要的层次。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定义: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
A、讲解法: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B、问答法:也称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的方法。
C、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定义: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错误动作法、保护与帮助法、视听引导法等。
A、示范法是教师(或指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示范,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它在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表象、顺序、技术要点和领会动作特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教师示范时,除注意示范面外还应考虑示范的速度和距离。
由于运动动作的多样性,因此动作示范更要注意“示范面”的问题。
示范面是指学生观察示范的视角,也包括示范的速度和距离等要素。
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
(1)正面示范:教师与学生相对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正面示范,正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正面动作的要领,如球类运动的持球动作多用正面示范。
(2)背面示范:教师背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背面示范,背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背面动作或左右移动的动作,以及动作的方向、路线变化较为复杂的动作,以利于教师的领做和学生的模仿,如武术的套路教学就常采用背面示范。
第七章 课程与课程理论
![第七章 课程与课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91cedde4a7302768f9939bb.png)
第七章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一)课程的概念1.课程的定义①课程即教学活动。
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②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甚至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作为课程;③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强调课程不是指向活动,而是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④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强调课程应该是反映社会需要,使学生顺应现实的社会;⑤课程即社会改造。
强调课程不是使学生适应社会文化,而是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⑥课程即学习经验。
强调课程应关注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2.美国古德莱德归纳整理出五种不同的课程,主要如下:①理想的课程。
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②正式的课程。
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平时在课程表中看到的课程即属此类;③领悟的课程。
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这种课程可能与正式课程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④实行的课程。
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
⑤经验的课程。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
总的来说,课程是为了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其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中。
(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具体如下:①大课程小教学。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教学,教学实际上就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②大教学小课程。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教学包含课程,课程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
③总的来说,课程与教学是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三)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课程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主要是教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学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围绕知识、儿童和社会三者展开。
1.知识中心理论(1)知识中心理论又称学科中心理论,它以要素主义,结构主义等为代表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其基本观点如下:①知识中心理论认为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按照知识的逻辑编排课程。
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五种类型
![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五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3a9103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9.png)
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五种类型1、课前调查中的体验式学习新课改要求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中参与活动建构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课前调查活动作为联系课堂与生活的纽带.让孩子真正地走进生活,切实提高了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实效。
2、知识竞赛中的体验式学习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堂知识觉赛能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其学习热情,成为积极主动的知识探求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白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的种种乐趣。
例如.在学习《礼貌显魅力》一课时,笔者利幻灯片展示了三小段视频,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哪组找出的不符合礼貌规范的地方多结果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举手.唯恐被其他小组抢先回答.没有抢答上的小组也不是旁观者,抓紧时间作补充。
同学们热情高涨.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于是笔者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归纳出礼貌待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很容易就齐声回答:语言、态度、行为等方面。
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3、角色扮演中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模拟残疾人.变他人的经历为自己的处境.实现角色置换和情感认同,其从中获得的体验远比我在课堂上乏味的说教要强好多倍。
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深切地感悟到要平等对待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样既让学生展示了自己.又使学生内化了知识.形成了良好品德。
4、课堂辩论中的体验式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一-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这就是说,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见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是把矛盾交给学生去讨论。
5、反思比对中体验反思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比对。
史密斯归纳的五种教学类型
![史密斯归纳的五种教学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d9fc166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c.png)
史密斯归纳的五种教学类型
美国教育家史密斯把英语国家对教学的涵义归纳为五类:
(1)描述式定义:教学是传授知识或技能。
为传统意义上的教学。
(2)成功式定义:即将教学作为成功。
教必须保证学,教学不仅意味着发生某种相互联系,还要求学习者掌握所教的内容,其关系就如买卖。
(3)意向式定义:即将教学作为一种意向活动,尽管教学逻辑,上可以不包含学,但人们可以期望导致学,即其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学习。
一个教师可能并不成功,但人们期望他尽万争取教学成功
(4)规范式定义:即将教学作为规范行为,教学活动符合一定道德规范,则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一系,列活动就是教学,教导、训练居于教学内涵的中心。
(5)科学式定义。
教学应该有一个专门性定义将由“和”、“或含义为”等词连结起来的一组句子构成。
五指活动对我国当前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五指活动对我国当前幼儿园课程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3928d2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e.png)
五指活动对我国当前幼儿园课程的启示一、引言五指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常见活动,它可以帮助幼儿发展手部协调能力和感官能力。
随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五指活动的开展,认为它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五指活动对我国当前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二、五指活动的定义及意义1. 定义:五指活动是指通过手部运动和触觉刺激来促进幼儿手部协调和感官能力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2. 意义:五指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提高手部协调能力和感官能力,促进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耐心、细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五指活动对我国当前幼儿园课程的启示1. 促进“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提倡“全面发展”,而五指活动正是一种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通过五指活动,幼儿可以锻炼手部协调能力、感官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 强化“游戏教育”的理念五指活动通常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这符合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强调的“游戏教育”理念。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提高“体验式”教学效果五指活动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式”教学方法。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幼儿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本质,并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4. 增强“情境化”教学效果五指活动通常设定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比如在自然环境中或者在特定场景下进行模拟。
这种“情境化”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5. 促进“个性化”教育实现五指活动通常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能力特点进行设计,这符合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提倡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通过针对不同幼儿的差异性进行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五指活动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1. 设计多样化的五指活动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能力特点,设计多样化的五指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