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共49页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 1 Mu isME e 2] l ,L vMH , o eP ta.C mpro fi g l n B r ,e 1 o ai no s mae.
pia i n t u f c l t o s ra e—r n e e .Th e i n i n l g i fc n e o edr d r e d me so ai ma ng o e —
t l i y[] o u stT mo r2 0 .6 3 5—3 1 r r sJ .Jcmpt i o g,0 2 2 :3 a a wa As s 4.
pyit l x ei c[] E R do,0 6 5 ( ) 3 1 3 . h ia epr neJ . u J ail 0 , 7 3 :3 —3 5 n i e r 2
【 5 O c l One Z n e D, c l J G,T tn A. f c v n s fd a —su c T s a a E f t e eso ul o reC ei
popci l ddcmpro x ept n o otJ . ai rset ebi e o ai ni al g ai t h r[]R d— v n s n a e c
o, 0 1 2 9 3 : 3 l2 0 , 1 ( ) 7 9—7 9 4 [ ]Ma ai Bn J X e 1 6 c r M, ii , u E X,e a. oo e t epams p o p ci t 1C l ca n o ls : r se t e r l v
16 40
内蒙古 医学杂志 In r noi Me 2 1 n e gl dJ 0 1年第 4 Mo a 3卷第 1 2期
n u y ms e r s :CT a go r p y n MR a go r p y o d t c in n ig a h a d n ig a h f r e e to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澳大利亚学者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于1982年首先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简称Hp),并因此获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Hp为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菌,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且与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

世界上超过5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我国Hp感染率为40%-90%,平均为59% [2]。

临床使用西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疗效较好,但存在细菌耐药性、药物副作用大及病人依从性差等弊端,使临床效果受到影响。

因此近年来中医学者对Hp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临床研究进展1.病机中医认为HP感染相关性胃病多属“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有学者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基础。

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HP感染属中医“邪气”,病邪乘虚而人,或正虚邪恋,出现虚实并见,本虚标实,或生寒、或化热,出现胃脘疼痛、胀满、嘈杂等症状。

周正华等[3]研究认为Hp所导致胃病的病机实质以“脾虚”为本,“湿阻”为标,康美清[4]研究发现脾胃虚弱证和湿热证患者Hp感染均较高,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Hp侵袭致脾胃功能下降,日久虚弱,故脾胃亏虚是Hp能侵入体内引起疾病的前提之一,而脾胃湿热又是Hp易感环境,所以Hp致病同时存在因虚致实、因实致虚两种病机。

2.辩证关于HP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中医注重辨证分型,主要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健脾益气、和胃助运、清热化湿、滋阴益胃等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其在缓解症状方面效果明显。

许多学者认为HP感染以脾胃湿热、肝郁气滞等证型感染率较高,而脾胃虚弱等证型感染率较低。

如李东灿等[5]研究了7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同时选择43例同病脾胃气虚证患者和10例健康人分别作为对照。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幽f-lB杆菌;胃肠道疾病;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73;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94(2009)03--0135--03 选择性地与黏液层及上皮细胞膜的碳水化合物部分结合,紧
密地黏附于上皮细胞上,促使肌动蛋白收缩,形成黏着蒂样
自从1983年澳大利哑学者Warren J.R和Marshall B.
速;Hp感染后,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在胃黏膜的
J.A.等[1钉研究发现胃溃疡的Hp检出率在
59%~86%,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胃炎几乎都是合并存在的, 而且在消化性溃疡发生之前必定先有慢性胃炎。而且
Goodwin
C.S.等口1把发炎的胃黏膜比喻为漏雨的屋顶,只
含量和表达有所增加,致使胃黏膜细胞增殖加快【2“。Hp感 染的患者,胃腔内抗坏血酸浓度低于未感染者。抗坏血酸从 血液运至胃腔能和其中的亚硝酸盐起反应。阻止其形成亚硝 基复合物,在阻止氧化剂损伤DNA上起关键性作用。Hp 诱导炎细胞浸润胃黏膜,其中多形核白细胞及单核细胞在退 变、死亡和裂解中,释放出大量氧自由基,后者通过脱氨作用 使基因发生突变。 Hp感染与P53基因的改变在胃癌中的关系更为密切。
万方数据
・136・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49卷第3期
ActaAcademiae
Medicinae
diangxi 2009,Vol 49,No 3
Hp菌株具有空泡毒素(vacA),可导致上皮细胞的空泡损
害,促进胃黏膜炎症形成。
2.2
体,感染率为84%}而在相配对的对照组186例中,其Hp感 染率仅为6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Hp可 以产生空泡毒素,它是Hp的又一毒力因子。vacA基因按 信号区(sl、s2)和中间区(ml、m2)组成不同贬型,一般分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Hp感染是胃肠道出现疾病的重要原因,积极根除Hp能够有效防治此类疾病,同时可以明显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目前多数研究已经肯定了Hp感染与胃部疾病、肠道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对Hp感染的致病机制提出了多种学说,本文在分析Hp感染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Hp感染、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报道,包括慢性胃炎与Hp感染的相关性,胃癌与Hp感染的相关性,PU与Hp感染的相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与Hp感染的相关性。

标签:胃肠道;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感染幽门螺杆菌(Hp)属于阴性革兰氏微需氧菌,可在人体的十二指肠各区域及胃部生长繁殖,并对胃肠道防御机制造成严重破坏。

在胃肠道黏膜保护机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可引发Hp感染,如不能及时控制Hp感染,将会加剧胃肠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并诱发多种胃肠疾病[1]。

为了有效控制Hp感染与缓解Hp感染相关性胃肠疾病的病情,则应了解胃肠疾病与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并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早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对近年来胃肠疾病与Hp感染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综述,报告如下。

1.Hp感染的特点Hp中含有多种致病因子,定植于胃黏膜后致病因子可直接生成大量毒素,并参与炎症诱导反应、细胞损伤与凋亡过程,进而对宿主组织产生间接损害作用,并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溃疡形成或组织发生癌变。

Hp感染具有的特点如下:首先,男性Hp感染率略高于女性,这主要与男性经常外出就餐及承受较大的社会、生活压力相关,但男性Hp感染率与女性Hp感染率不存在明显差异。

其次,Hp感染与年龄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儿童期、50岁~60岁为Hp感染高发年龄阶段,60岁以后Hp感染率逐渐降低[2]。

饮食习惯可对Hp感染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与Hp感染存在負相性的饮食习惯包括经常食用大蒜及豆类、豆制品,而经常食用熏制食品或腌制食品则容易造成Hp感染。

此外,相关研究证实,Hp感染可受到职业因素的影响[3]。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3-10T07:20:06.379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月22期作者:胡顺装[导读]胡顺装(东海惠民医院;江苏省连云港222300)【摘要】在临床上常见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感染情况下,患者会发生慢性炎症反应,机体相应病症会出现。

出现胃病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患者正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一定影响,西医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抗生素,但是容易将细菌耐药性提高,下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近几年来,临床提出中医治疗,本文对其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为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在慢性感染中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进入胃部后,处于酸性环境,大量繁殖,对胃部造成损伤,将免疫反应以及炎性反应诱导,在感染这一病菌之后,患者会出现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病,主要临床症状是腹胀、反酸、嗳气等,若未能及时治疗患者,胃部恶性肿瘤发生可能会大大增加,临床常用西药治疗此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对患者肠道菌群平衡造成影响,因此,临床提出中医药治疗,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可以将患者不良反应减少,提高患者治疗疗效。

本文分析了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供相关人员参考。

1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中医药抗Hp感染的认知中医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正气不足,因为脾胃虚弱,导致外邪入侵。

在中医学上,此病属于“胃脘痛”、“痞满”、“泛酸”等范畴,认为患者存在饮食不节情况,脾胃虚弱,为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提供了一定前提。

脾胃虚弱会导致患者出现气虚、血瘀的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肠病发生几率会进一步增加。

为了有效治疗此病,前提是对患者脾胃功能进行改善,为患者调理正气,将邪气摒除。

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过程中、通过辨证论治,将中药复方制剂应用,不拘泥于某一味中药的抗菌作用,属于临床推荐的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中医药在根除Hp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方面取得独到进展,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病因病机、体质、辨证分型、及药物的治疗做一简要综述以指导临床运用。

标签: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综述自从1983年Marshll和Warren年成功分离和培养出幽门螺杆菌,现已证实Hp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消化性溃疡重要致病因子、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1]。

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线根除治疗方案三联或四联疗法疗效肯定,但存在不良反应大、极易产生耐药性[2]及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

中医中药用于Hp感染的治疗不仅能够改善症状和病理,联合西药有协同增效作用、不良反应和耐药现象较少、复发率低等优势[3],文章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Hp感染的病因病机认识《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脾胃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幽门螺杆菌感染属中医“邪气”范畴,从临床症状来看,Hp感染相关性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泛酸”等病证的范畴,其多与饮食不节有关,脾胃升降失常、寒热虚实错杂、气机阻滞是其主要病机。

其中脾胃湿热是Hp相关性胃病的重要病机,但究其本质是本虚标实,本虚是以脾虚为主,标实是以在脾虚基础上形成的气滞、血瘀、郁热、湿阻等病理变化。

正气不足、脾胃虚弱是Hp感染并引起疾病的前提,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气滞、血瘀、郁热、湿阻等病理变化又为Hp的附着、繁殖、致病提供了客观条件[4]。

因此,只有脾胃功能正常,升降职司通畅,HP才不易侵入胃腑。

既使感染,也不致发病或发病轻微或易于祛除。

所以扶正祛邪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的大法。

2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21中医体质与Hp相关性研究HP作为一种致病菌作用于机体,宿主的应答是千差万别的,宿主对证候转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对疾病的“从化”具有内在的制约性,亦即“客随主变”[5]。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Hp
菌株致病性的差异主要与其毒力基因型的 多态有关。它们包括空泡细胞毒素基因 (VacA 基因)和细胞毒性基因(CagA 基因) 及毒性相关基因蛋白。最近研究认为, 菌株和 宿主之间的多样性是由于多株菌株感染而不 是单一菌株导致宿主体内的遗传多样化。
三、幽门螺杆菌与临床疾病 (一)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 诊治研究进展
山东省滕州市中医医院 王洪京
引 言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HP是慢性胃炎(CG)、
消化性溃疡(PU)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致病菌。 1990年悉尼召开的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大会 上,HP还被正式定为慢性胃炎的致病菌;此外, 还发现HP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和胃癌发生有 密切关系,被WHO列为第一级致癌物质。
三、幽门螺杆菌与临床疾病 (一)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
1.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
慢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率超过95%,其感
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 2.Hp与胃癌发生相关 (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p感染增加胃癌发生 的危险性; (2)根除Hp可阻断或延缓胃黏膜萎 缩和肠化进一步发展,但是否能逆转这两种病 变尚需进一步研究;
二、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途径

Hp感染率与经济状况、居住条件、文化程度、职业 以及饮用水有关。经济状况差、居住拥挤、文化程 度低,Hp感染率越高。农民的Hp 检出率高于城镇 居民;饮用池塘、沟渠、河水者 Hp 的检出率高于 饮用井水或自来水者;大学以上学历者 Hp的检出 率低于中学以下者;农民、医务人员 Hp 的检出率 显著高于工人、教师和干部。家庭成员多者 Hp的 感染率高。但是否吸烟或饮酒其Hp感染率无统计学 意义。
贫血。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 2 3 益 气 活 血 法 : 伟 润 等 [ 衍 化 四君 子 汤 , 设 对 .. 钟 1 用 并
照 组 ( 甲硝 唑 和 维 酶 素 )进 行 疗 效 观 察 。结 果 治 疗 组 Hp 用 , 清 除 率 为 5 . , 有 效 率 为 8. 。 照组 分别 为 3 . % 41 总 82 对 75
除 率 无 显 著 差 距 , 副 反 应 治 疗 组 仅 出 现 3 远 低 于 对 照 但 例
组2 9例 。提示 中药根 除Hp副作 用小。于鹰[ 1从湿热探讨 1
H p相 关 性 胃炎 , 临证 选 用 半 夏 泻 心 汤 加 减 , 常用 蒲公 英 、 竹
茹 、 兰 、 子 等 药 物 以加 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 清 化 湿 热 及解 毒 化 湿 功 能 。 佩 栀
连 6 , 芪 1 蒲 公 英 2 , 黄 g 5 g, 0g 白术 、 皮 、 苓 、 陈 茯 白芍 、 草 、 甘 柴 胡 、 朴 各 l ) 疗 肝 胃不 和 型 HP 厚 Og 治 AG6 0例 , 西 药 对 与 照 组 比较 ,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9 和 7 。经 统 计 学 处 理 , 总 O 3 差
曹 志 胜 等 用 5 O种 中草 药 对 Hp进 行 抑 菌 试 验 , 现 黄 芩 、 发 金 银 花 、 蓝 根 、 黛 、 子 、 果 效 果 最 佳 , 抗 菌浓 度 达 l 板 青 诃 杏 其
: 5 。 艺 等 _对 伟 用 l 6种单 味 中 草 药 及 胃病 常 用 方 剂 26 徐 7 3 进 行 了 Hp有 毒 和 无 毒 株 分 类 抑 菌 研 究 发 现 , Hp对 黄 连 高 度 敏 感 , 抗 菌 浓 度 为 l: 2 ; 芩 、 黄 、 参 、 其 30黄 大 丹 吴茱 萸 、 玄 胡 、 青 叶 、 草 、 榆 中 度 敏 感 。复 方 制 剂 中 , 金 丸 高 度 大 甘 地 左 敏 感 , 菌 浓 度 为 l: 2 ; 连 丸 、 幽 养 胃方 中度 敏 感 。 抗 30香 清 蒋

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病相关性研究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病相关性研究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病相关性研究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病的关系。

方法胶体金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

结果健康查体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感染阳性率40%;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72%;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80%;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92%。

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病存在相关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ec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between chronic gastritis and gastriculcer. Methods To detect the antibody 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 UreB by cationic colloidal gold(CCG) technique.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antibody 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 UreB in healthy examinees, chronic gastritis patients,gastric ulcer patients and duodenal ulcer patients were 40%,72%,80% and 92% .Conclusions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chronic gastritis.【Keywords】Helicobacter pylori;Chronic gastritis;Infection慢性胃病是指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和溃疡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胃病的发病原因一直不很清楚,故长期无理想的防治方法。

2024幽门螺杆菌领域近十年临床研究进展

2024幽门螺杆菌领域近十年临床研究进展

2024幽门螺杆菌领域近十年临床研究进展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 H. pylori)感染及其相关疾病(胃癌、消化性溃疡、消的良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是全球重要的卫生健康问题,尤其在我国H. pylori高感染率地区,影响人群广泛,消耗大量医疗资源,严重威胁国民健康。

过去十年间,国内外在H. pylori 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聚焦在多个研究热点。

一、近十年的研究进展(-)经验性根除治疗锁剂四联方案仍然是国内外H. pylori感染根除治疗的主要推荐方案,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H. pylori菌株耐药率的不同、药物可获得性的差异等因素,抗生素的选择侧重存在区别。

相关研究显示,了解大环内酯类、e 诺朗类以及硝基咪嗖类抗生素的既往用药史,有利于更合理地选择根除治疗药物。

全剂量甲硝理通过增加用药频率和剂量,能够有效地提高甲硝理的实际根除疗效。

根据我国相关法规,映喃嗖酶仅能用于难以根除的H. pylori感染患者治疗中。

曾经广受关注的非统剂四联方案,包括序贯方案、伴同方案和杂合方案,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克拉霉素和甲硝嗖的双耐药率较高(超过15% ),未显示出满意的根除疗效;而且该方案不符合目前减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用药理念,因此未被我国最新的H. pylori感染根除治疗指南所推荐。

双联方案近期备受瞩目,其利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以及药物基因组学等原理,将阿莫西林的杀菌效果进行了充分的优化,获得了不劣于锌剂四联方案的根除疗效和依从性,以及更佳的安全性,同时有效地减少了高耐药抗生素的使用,因此被我国最新的H. pylori感染根除治疗指南所推荐使用。

新的可用于H. pylori感染根除治疗的药物不断出现,比如头徇映辛用于替代阿莫西林在青霉素过敏患者中的使用;经典四环素难以获得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半合成四环素米诺环素进行替代治疗;钾离子通道酸阻滞剂能够获得比常规质子泵抑制剂更强、更快和更稳定的胃酸抑制效果,可以通过增加抗生素的生物利用度、提高H. pylori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等机制,进一步提高根除疗效。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研究进展【摘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感染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存在着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等问题。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本文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的理论基础、临床实践、疗效评价以及研究进展。

通过对中药复方、针灸等治疗方法的探讨发现,中医药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展现出了重要作用,并且有望成为未来治疗该疾病的重要选择。

研究认为,中医药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具有显著疗效,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中医药、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治疗、研究进展、临床实践、疗效评价、针灸、中药复方、疗效、发展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传统医学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被不断探索和总结。

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理论基础扎实,包括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目前,针灸疗法、中药复方、中成药等多种中医药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对于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疗效评价、疗效机制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深化理论探讨,完善临床实践,为慢性胃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和机制,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总结当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诊疗现状,明确中医药在该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分析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探讨其疗效评价方法;三是归纳针灸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疗效评价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中药复方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四是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肠外疾病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肠外疾病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肠外疾病研究进展摘要:幽门螺杆菌已被证实与多种胃肠疾病密切相关,如胃炎、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胃癌、消化道溃疡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报道及相关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与某些胃肠外疾病相关联, 本文就几种幽门螺杆菌胃肠外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肠外疾病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它可以刺激局部的免疫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而引起炎症反应。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被公认是胃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1],其临床治疗也相对较成熟。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资料表明H.pylori 感染还在许多胃以外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就几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肠外疾病关系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1.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主要是外界环境刺激,呼吸道产生免疫性应变引起的慢性炎症性损伤,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胸闷、呼吸不畅和发作性喘息等特征。

幽门螺杆菌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被证实与部分呼吸道疾病有着密切的相关联性,王翎[2]、刘军等分别对幽门螺杆菌和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进行了荟萃分析,分析结果均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存在负性相关性。

其原因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减少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反流入肺部可引起局部刺激,使呼吸道对环境各种刺激的反应都增强,导致连续性支气管痉挛,诱发支气管哮喘。

另外,幽门螺杆菌定植于胃内使得生长激素释放增加,影响着免疫调节的环境;支气管哮喘患者多使用抗生素、激素,这导致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概率降低。

有趣的是在王翎[2]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在亚洲及北美洲地区,成人和儿童的支气管哮喘发生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现负性相关,然而,在欧洲地区,这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支气管哮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是近几年来相关领域关注的重点,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发表出来,但是仍然存在很大争议。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进展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进展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在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此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对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幽门螺杆菌的关联性进行了详细阐述,探讨了其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相关性以及治疗策略。

最后在结论部分强调了该研究的重要性,并指出其研究成果对临床实践的积极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丰富、深入,为进一步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口腔幽门螺杆菌、胃幽门螺杆菌、关联性、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相关性、治疗策略、未来研究展望、重要性、临床实践。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状细菌,首次由澳大利亚的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在1982年在人类胃黏膜中成功分离出来。

其在人类胃黏膜中的首次发现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其引起胃溃疡和胃癌等胃部疾病,更因为它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在人体生存殖生殖的类真核细胞的细菌。

口腔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in Oral Cavity)是指在口腔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幽门螺杆菌。

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学者们就开始关注口腔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和可能的影响,但其与胃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联性仍然存在争议。

近年来,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和对口腔微生态的深入研究,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逐渐得到关注和深入探讨。

本文将就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胃幽门螺杆菌(H. pylori)是一种能在胃黏膜中定植的细菌,被认为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幽门螺杆菌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引起了学术界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口腔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存在于口腔中的细菌,其与胃幽门螺杆菌在遗传学、生态学和致病机制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有理由相信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与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有一定关联。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49页PPT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49页PPT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关中药复方中活性成分的辨识研究提供参考。 幽门螺杆菌相关 性 胃 炎 在 中 医 领 域 中 属 于 “胃
脘 痛 ”“痞 满 ”“吐 酸 ”等 范 畴 ,多 为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中 的 脾胃湿热证,发病机 制 多 为 饮 食 内 伤 外 邪 入 侵 所 致 的脾胃功能失调、肝 气 失 运、湿 热 内 滞,因 此 临 床 应 以疏肝清热 利 湿 为 法 。 [6] 传 统 中 医 认 为,体 质 是 指 人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 构 、生 理 功 能 和 心 理 状 态 等 方 面 综 合 的 、相 对 稳 定 的 固有特质[7];体质 学 说 对 脾 胃 病 的 治 疗 影 响 意 义 重 大 。 [8]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具有独 特 优 势 ,其 治 疗 方 法 不 局 限 于 见 菌 治 菌 和 对 症 治 疗 ,而 是采取体质辨识和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方法 。 [9] 慢 性 胃炎临床多见虚多实少、虚 实 相 兼 之 症 。 [10] 中 医 治 疗注重补虚扶正、健 脾 养 胃,提 高 患 者 的 免 疫 力,促
关 键 词 :中 医 药 ;幽 门 螺 杆 菌 ;活 性 成 分
中 图 号 :R259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编号:1672 0482(2018)04 0429 04
DOI:10.14148/ji.ssn.1672���0���482.2018.0429
ResearchProgressofChinese MedicineintheTreatmentofHelicobacterPylori������AssociatedGastritis XIZhao���h���ong* XIAJun���q���uan HUAYong���z���hi TheAffiliated HospitalofChineseand Western Medicineof 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 Nanjing 210008 China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病相关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病相关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病相关研究进展
陶汉华;杨庆臣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2(21)6
【摘要】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种方法 ,病理组织学与呼气试验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较准确的测定方法。

幽门螺杆菌是胃疾患的重要致病因子 ,与胃炎的发生关系最密切 ,其次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

应用中药制剂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优于西药。

参考文献
【总页数】4页(P380-383)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病;相关研究进展;检测方法;治疗方法;综述
【作者】陶汉华;杨庆臣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莱芜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R378.99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及机制研究进展 [J], 周帆;彭君伟;敬梦辉;徐小青;曹勤
2.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 [J], 王献献;刘维明
3.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J], 吴超
4.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J], 张冠成;金小晶
5.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J], 隋影;孙云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研究进展
张忠
【期刊名称】《沈阳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先从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
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由此各国学者们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认识到其作为环境因素之一,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都有着一定的病因学联系,并于八十年代末掀起了这方面的研究热潮。

虽说各家意见尚存不同,但迄今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本文对HP与某些胃疾病关
系的研究加以综述。

【总页数】5页(P49-53)
【作者】张忠
【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医学基础部病理解剖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
【相关文献】
1.幽门螺杆菌与胃外疾病的相关性 [J], 魏秀凤;韩丽杰
2.幽门螺杆菌胃感染与胃外相关性疾病 [J], 吴东初;郑春大;赵志泉
3.分析血清IL-34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疾病的关系 [J], 周红菊; 杨扬;
向瑜
4.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诊断中的
意义 [J], 边春红;梁乐;王永刚;尚杰;郭胜香;潘玥
5.microRNAs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的研究进展 [J], 董奇观;袁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
田涛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1998(004)006
【摘要】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shall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i,Hp)以来,有关Hp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迅速,成为消化性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15年来,国内外在该菌的微生物学、致病因子与致病机制、流行病学动物模型、诊断、治疗及免疫防治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将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HP感染的流行病学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1分析证实:HP感染与性别、饮食生活习惯、烟酒嗜好、饮水水源等因素无显著关系,但与地域、种族、经济、卫生、文化、疾病有显著差异,有文献报道美国黑人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白种人,在我国自然人群中的HP感染率(成人)均在5%以上,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医务人员尤其是从事消化内镜工作人员显著高于其它职业人员.
【总页数】3页(P285-287)
【作者】田涛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
【相关文献】
1.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J], 任建丽
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J], 马雅霞;杜学芹;雒芳玲;吴智礼;张罡;冯玉玺
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 [J], 槐永军;柳惠玲
4.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及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 [J], 凌志强;李海林;刘建栋
5.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J], 夏丽君;杨致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