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主要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主要学派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西方经济学主要学派的政策主张。难点是西方经济学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
第一节货币主义学派
货币主义亦称货币学派,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先在美国盛行起来。曾获诺贝尔奖的美国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被认为是该学派的创始者和代表人物。在美国,货币主义者还有卡尔·布朗纳(Karl Brunner)、艾伦·梅尔泽(Allan Meltzer)等,英国的著名货币主义者有艾伦·沃尔特斯(Alan Walters)、戴维·莱德勒(David Laidler)、迈克尔·帕金(Michael Parkin)等。
货币主义的理论建立在现代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基础上。
一、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
1、现代货币数量论
20世纪初期,英美经济学家也提出“货币数量论”,其中美国费雪(Irving Fisher)的“交易方程式”和英国庇古(A.C.Pigou)的“剑桥方程式”最有影响。
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其中P为价格总水平或价格指数;y为一国实际国民收入;M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为货币的流通速度。
庇古根据他的老师马歇尔的学说,于1917年发表的《货币的价值》一文中提出了所谓的“剑桥方程式”:
其中M代表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即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以货币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即名义国民生产总值;y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k表示货币需求总量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20世纪30年代以前,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盛行于资本主义世界。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因货币当局未能止住经济大萧条,所以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货币并不重要,货币数量论名声扫地,凯恩斯又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了新的货币需求方程:
其中L表示对货币的总需求;L1表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它是收入水平的函数;L2表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息率的函数;r表示利息率;y表示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
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特别是其中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马歇尔和庇古的思想观点。剑桥方程式中暗含了利息率的作用,而凯恩斯则使利息率在模型中具有明显作用。
弗里德曼沿着“剑桥方程式”重新表述了他对“货币数量论”的见解。他在1956年发表的《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一文中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在费里德曼看来,决定货币供应量(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角度讲,也是人们所保有的名义货币数量)的因素主要在于货币制度,即由法律和货币当局决定货币量。至于决定货币需求(社会需要保有的实际货币数量)的因素,弗里德曼列出了个人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函数以表示之。该货币需求函数的形式为:
式中M表示个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为一般价格水平;(M/P)表示个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f为函数符号;rb表示市场债券利息率;re表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p)·(dp/dt)为预期的物质资产收益率,即预期通货膨胀率(t表示时间);w为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y为真实收入;u为影响货币
需求的其他不属于收入方面的因素。
弗里德曼认为,如果略去分配上的影响,把货币量和收入分别理解为人均货币持有量和人均收入,则个人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函数也适用于整个社会。
从货币需求函数可以看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总财富。
(2)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3)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4)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如关于将来经济稳定程度的预期、资本品的转手量等,以变量u来概括。
2、自然率假说
按照自然率假说,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当劳动力市场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达到均衡时,一切愿意按照市场价格出卖劳动力的人都能够就业。如果有人找不到工作,那不是由于没有工作机会,而是由于他们认为现行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太低,不愿意就业。因此,一切愿意按照现行工资水平出卖劳动力的人都找到了工作,就算实现了充分就业。在充分就业条件下仍然找不到工作的人被认为是自愿失业者。自愿失业者以及少量的摩擦性失业者在全体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被称为自然失业率。相应地,充分就业条件下,就业人数在全体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为自然就业率。在不至于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自然率既可以指自然失业率,又可以指自然就业率,因为二者之和为100%,知道其中之一,就可以推导出另外一个。
按照西方经济学者的说法,自然率的大小取决于实际因素,即取决于一国的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而和货币因素无关。当失业率处于自然率水平时,通货膨胀率为零。而且,资本主义社会宏观经济运行被认为是趋向于自然就业率水平的。
弗里德曼利用自然率的概念来说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能够降低失业率,但在长期却对就业情况没有任何影响,只会提高通货膨胀率。他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论证自己的理论。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
弗里德曼认为: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有效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的交替关系,但在长期中,这种关系却不存在。虽然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可以使失业率小于自然失业率,但是却必须以持续的通货膨胀恶化为代价。在长期中,失业率则会一直维持在DB这条垂直线上,即货币政策在长期内无效。
二、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在上述两个理论基础上,货币主义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理论观点。
第一,货币供给量对名义国民收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市场经济具有自身的稳定性,而凯恩斯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干预使这种稳定性遭到破坏。
第三,在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而在长期中,却只能影响物价和劳务价格,对实际国民收入和就业量没有影响。
三、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1、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策
货币主义者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鼓吹经济自由是货币主义经济政策主张的基调。弗里德曼在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和自由》,以及1975年发行的《自由选择》中系统地表述了自由经济的思想。
2、反对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货币主义者不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也反对凯恩斯主义者所倡导的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情况所采取的相机抉择货币政策。
3、单一政策规则
弗里德曼的单一政策规则是指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