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向晟

代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随着与这些诗词的接触,我更喜欢古诗词了。从教以后,我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情有独钟。多次的教学实践之后我觉得古诗词教学的成败皆因兴趣使然。为了让学生主动去学,乐于去学,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走近诗人,点燃兴趣火花

古诗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老师还没授出课,学生就兴奋无比地宣布自己能背诵了,言外之意似乎就是“老师,我不用学了!”以前我对古诗词的教学也侧重在诗的背诵及诗意的理解上,对于作者及写作背景往往一带而过。一节课下来,我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更是乏味。我常反思古诗词教学时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到底是什么?可惜总是不了了之,后来从旧读书笔记中找到了鲁迅先生这样一段话: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意境就是诗中描绘的画面和作者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美,也即“诗情画意”的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只有“入境”,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词美的内涵。在读《中国古诗词名人故事》时,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古诗词名家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兴奋感伤之余,我明白了对诗人更深入地了解,对诗境的渗透,这才是解决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前提。从此每每实行古诗词教学时,我总是喜欢故事性地引入,带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人的一生及情感,或悲苦,或清高,或隐逸,或居庙堂……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点燃兴趣的火花。

二、积累吟唱,激发兴趣之火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觉得积累就是一种力量。积累的重要性我们都清楚,新课标也在着重强调,一次又一次的积累是自我重塑的过程。如何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愿意积累,主动积累,积累出兴趣,积累出情趣,也是我一直探寻的问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曲《虞美人》敲开了我的心门。是呀,那么多优美的古诗词吟唱,是一种多么好的方式呀,为什么我不合理使用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我总结出两种吟唱诗词的方式,这两种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积累古诗词的兴趣,还能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

(一)融合网络资源,以唱助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中秋之夜,望月怀人,感慨万千。“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李清照无尽的相思与别愁……这些打动人心的千古绝唱不但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诗词作者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进一步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火焰高涨,当然对学生的音乐熏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不知有多少次,我走过学生身边,听到他们情不自禁地吟唱着《满江红》、《短歌行》、《相见欢》……这样的旋律,不禁释然。

(二)借助课内旋律,配乐吟唱

网络上的千古绝唱固然旋律优美,丝竹之声悦耳动听,但毕竟有限,为了更好地把吟唱诗词这种形式推广到教学中,我想到了音乐课上学生学过的歌曲旋律,这些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是他们天天的课前歌声内容,对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所以我便大胆“借东风”。《草原上》成功地成为《清平乐.村居》的载体。当“蓝

天高,太阳照,草原好热闹……”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随着我“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吟唱,学生便也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遍又一遍载着我的激动,载着学生浓浓的兴趣。从此以后《草原小姐妹》、《柳树姑娘》、《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甚至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它们的旋律都能够在我们的语文课上传出。习惯成自然,逐步地,学生会自选乐曲主动为诗词配乐。他们在吟唱的过程中,在音乐的美感中,在创作的喜悦中,将诗词学习、积累完成,可谓一举多得。

三、自主创作,展示兴趣之果

语文的学习归结起来无非是学以致用,学生最终能将其化为己有,为己所用,写出好文章。而诗词这种特殊体裁对学生来说,多数作用无非是谁问我能答上,能背出便罢了。这常让我觉得下了那么多功夫,真有点可惜。“为什么不落实到写上呢?”这是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的问题。最终虽然很难,但我还是迈出了这个步,而且收效颇丰。

首先,在教学时注重写法的学习与指导。尤其对修辞手法对仗、韵脚的押韵等做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细细去品味、去感受、去吟诵,学习方法、领悟语感。其次,拓展同一诗人作品,增加学生对不同风格的感受力,并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及作者风格的把握。第三,联系实际生活,大胆模仿创造。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完成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积累和使用,激发情感,提升其水平。在指导时,从不同体裁入手,由浅入深,先引导学生试着对对联,经过一段时间的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能够给上联对下联,后来部分学生能够规定内容的自创对联。逐步地他们还开始试写绝句。刚开始写一句或对一句,慢慢地两句两句对,到后来自创一整首绝句。“三人静游王家河,水面如镜倒影城。柳条随风潜入镜,路上行人归家去。”全班集体修改成“王家河畔合家行,水面如镜倒影城。柳条随风潜入镜,醉看城中夜游人。”这样的佳句就是训练的产物。为此我们还办了班级对联展,绝句展,看着学生的成果,感受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我真的很欣慰。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博大精深的内容,从《诗经》至今源远流长,发展史蕴涵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愿古诗词这朵文学奇葩在信息化的现代仍能独领风骚。

参考文献

(1)陆靓霞虚实相生的意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26期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3)余文森读书指导法与学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