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共混改性五大原则
聚丙烯改性的主要的几种方法
聚丙烯改性的主要的几种方法聚丙烯(PP)是一种重要的塑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和隔热性能,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器、纺织、建筑等领域。
然而,PP在一些方面的性能仍然有待改善,这就要求对PP进行适当的改性。
以下是聚丙烯改性的几种主要方法。
1.添加剂改性:添加剂改性是通过向聚丙烯中添加各种添加剂,如增塑剂、抗氧剂、阻燃剂、光稳定剂等,来改善聚丙烯的性能。
添加剂可以提高聚丙烯的柔软度、耐热性、阻燃性等,从而扩展了聚丙烯的应用范围。
2.共混改性:共混改性是将聚丙烯与其他聚合物进行物理混合,在共混体系中形成相容相并形成新的材料。
常用的共混改性体系包括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ABS共混体系等。
共混改性可以综合利用不同聚合物的优点,改善聚丙烯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冲击性等。
3.界面改性:界面改性是通过在聚丙烯和填充剂之间插入界面剂,来增强聚丙烯与填充剂之间的相容性。
常用的界面改性剂有硅烷偶联剂、聚合物接枝剂等。
界面改性可以改善聚丙烯的强度、韧性、耐冲击性和耐热性等性能。
4.离子辐射改性:离子辐射改性是通过辐射聚丙烯,引入交联结构或引发化学反应,改善聚丙烯的性能。
辐射改性可以显著提高聚丙烯的强度、热稳定性、抗老化性能等。
5.高分子改性:高分子改性是将聚丙烯与其他高分子化合物进行共聚或接枝反应,形成新的共聚物或共聚物接枝聚合物。
常用的高分子改性剂有聚苯乙烯、聚氨酯、聚酯等。
高分子改性可以改善聚丙烯的强度、韧性、耐热性和低温性能。
总之,聚丙烯改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添加剂、共混、界面、辐射和高分子改性等不同途径来改善聚丙烯的性能。
这些改性方法可以提高聚丙烯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和耐冲击性等,从而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四种工程塑料改性方案
四种工程塑料改性方案工程塑料的改性是提高其性能和扩展其应用领域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四种常见的工程塑料改性方案。
1.填充剂改性填充剂改性是最常见的工程塑料改性方式之一、在工程塑料中添加适量的填充剂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刚度和耐热性等性能。
常见的填充剂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石墨、硅酸盐等。
这些填充剂可以作为增强材料,改善塑料的力学性能。
此外,填充剂还可以降低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提高塑料的耐热性和维度稳定性。
2.添加剂改性添加剂改性是通过在工程塑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来改变材料的性能。
常见的添加剂包括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抗紫外线剂等。
增塑剂可以提高工程塑料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阻燃剂可以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抗氧剂可以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抗紫外线剂可以提高塑料的耐候性。
通过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可以调整工程塑料的性能,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3.共混改性共混改性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程塑料通过机械混合或熔融混合的方式进行改性。
不同类型的塑料具有不同的性能,通过共混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利用各种塑料的优点,改善材料的性能。
常见的共混改性方式有物理共混、化学共混和碳纳米管增韧等。
共混改性可以提高工程塑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和耐化学性,并且还可以扩大工程塑料的应用范围。
4.反应改性反应改性是通过在工程塑料的生产过程中引入特定的反应物,使其与树脂之间发生反应,从而改善材料的性能。
反应改性通常包括交联改性和共聚改性。
交联改性可以提高工程塑料的硬度、强度和耐化学性,共聚改性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耐冲击性。
反应改性不仅可以改善工程塑料的性能,还可以提高其加工性能和耐久性。
综上所述,填充剂改性、添加剂改性、共混改性和反应改性是常见的工程塑料改性方案。
通过采用合适的改性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工程塑料的性能,并拓宽其应用领域。
塑料改性的目的手段及方法
塑料改性的目的手段及方法塑料改性是指对塑料材料进行物理、化学或其他方法的处理,以改变其性能和用途的过程。
塑料改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耐热、耐寒、耐化学腐蚀性、耐疲劳性、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等特性。
常见的改性手段包括添加剂改性、填充改性、增韧改性和共混改性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塑料改性的目的、手段和方法。
1.改善塑料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改性,可以提高塑料的强度、韧性、硬度、刚性等力学性能,使其能够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2.改善耐热性和耐磨性:有些塑料在高温环境下会软化或熔化,通过改性可以提高其耐热性能,使其能够承受高温条件。
同时,改性还可以提高塑料的耐磨性,提高其在摩擦、磨损等情况下的耐久性。
3.提高耐化学腐蚀性能:一些塑料材料容易受到化学物质的腐蚀,通过改性可以使塑料具有更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4.改善加工性能:有些塑料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变形等问题,通过改性可以改善其熔融流动性、可塑性和加工性能,使其更易于成型、模制等加工过程。
1.添加剂改性:通过向塑料中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如增韧剂、增塑剂、防老化剂、抗氧剂等,改变塑料的性能。
这些添加剂可以提高塑料的韧性、可塑性、耐候性等,从而改善其使用性能。
2.填充改性:将其他材料如纤维、颗粒填充到塑料中,以增加其刚性、强度和耐磨性。
常用的填充材料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石墨、硅酸钙、铝粉等。
3.增韧改性:通过添加韧性剂或复合材料的方式,提高塑料的抗冲击性和韧性。
常用的韧性剂有丙烯酸酯、乙烯-丙烯橡胶等。
4.共混改性:将两种或多种塑料混合在一起,形成共混物,以改变其性能。
这种方式可以获得两种或多种塑料的优点,提高塑料的性能。
1.物理方法:包括填充改性、增韧改性等。
填充改性是将填充物加入到塑料中,并通过加工工艺将其均匀分布在塑料基体中。
增韧改性则是通过在塑料中加入韧性剂或复合材料的方式,提高塑料的韧性。
2.化学方法:通过添加剂改性和共混改性等方法。
添加剂改性是通过向塑料中添加各种添加剂,改变塑料的性能。
PP的共混改性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为获得理想阻隔 性形态的HDPE /PA共混物, 必须保证加工温 度下PA熔体粘 度大于HDPE。 剪切应变速率: 20~50s-1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例:目前汽油燃料油箱选用双峰分布的 HDPE。
通常PE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呈单峰分布,在相同的相对分子 质量情况下,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愈宽,加工性愈好,韧性 提高,但刚性下降,耐热性能变差。 双峰PE 高相对分子质量成分: 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 低相对分子质量成分:润滑作用,改善加工性能
PP/EPDM共混物冲击断面的SEM照片 脆性断裂——韧性断裂
a) 断面光滑平整 b) 部分基体被拉伸变形: “脆韧转变”
c) 断面粗糙,基体明显被拉伸变形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τ
d
L
d
粒子表面间距模型
两相邻橡胶粒子间的最小距离 为基体层厚度L,当平均基体层 厚度L小于临界基体层Lc时,共 混体系表现为韧性;反之,材 料表现为脆性。 在临界基体层厚度Lc处发生脆 韧转变。 Lc与分散相体积分数及粒径无 关,仅是基体的一个特征参数。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玻璃态聚合物在应力作用 下会产生发白现象。这种 现象称为应力发白现象, 亦称银纹现象 银纹化与剪切带一样也是 一种局部屈服形变过程。 银纹化的直接原因也是由 于结构的缺陷或结构的不 均匀性而造成的应力集中。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反应机理
实施方法 工艺流程 结构 大分子支化程度 性能 相对密度 纯度 热变形温度,℃
自由基型
气相本体聚合 简单 高 低(0.910-0.925) 高 50℃ ,较软
PP与PE共混改性
205
+40 -35
185
+45 -35
储料 熔胶|抽胶|冷却设定
前抽 压力 背压 流量 位置 40 ** 15 20 熔一 80 1 55 75 冷却时间:23s 熔二 后抽 80 1 55 100 52 ** 48 102
锁模
慢速 压力 流量 60 55 快速 70 60 低压 15 33 高压 120 55
建议:
提高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会提高其流动性,改善收缩变 形和凹陷。 可通过延长补料时间降低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收缩率避免制品产生缩壁 ,需要很长时间对制品进行保压。 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应缓慢散热,并注意控制成型温度。
小结
• LDPE的加入对PP加工流动性影响较小 • PP和LDPE在高温时均有氧化倾向,但PP比 LDPE更容易发生
PP与PP/LDPE共混流变性检测
仪 器 物(混)料 量 切出样条规 格 温度设 切样时 定 间
熔体流动速率仪 (砝码:21.18g ) 、电子秤、天 平
5g
长1~2.5cm
230℃
30s
试验注意事项:
• 试验前需对物料进行干燥将所用仪器、容器进行洁净 • 加料需在一分钟内完成并用压料杆压紧物料 • 样条要求:无气泡,不发黄,无杂质,外观良好 • 样条冷却后,分别称量(精确至0.1mg)。若所切样条中的 重量最大值和最小值超过其平均值10%,试验必须重做。
原料的称量与干燥
称量:用电子秤分别称取 PP 850g 、LDPE 150g 设备:干燥机 塑料名称 吸水率 干燥温度 干燥时间
PP
LDPE
0.01%~0.04 %
<0.01%
共混改性法降低尼龙制品吸水率
尼龙制品的吸水率一般高于其他工程塑料,仅靠保持干燥环境来保证尼龙材料的性能比较困难。
为解决尼龙的吸水问题,一般可通过与吸水率较低的其他高分子材料共混或无机材料填充对其进行改性。
本文介绍一下共混改性法。
共混改性是改善塑料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最常用改性方法。
该方法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已成为近十多年发展最为迅速的改性方法之一。
尼龙共混改性是通过在尼龙基体中混入吸水性极低的其他高聚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尼龙制品的吸水率,其相关共混改性方法如下:
1、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
采用LLDPE接枝马来酸酐
(MAH)为增容剂(ST-6)对尼龙6/LLDPE体系的吸水率进行了
研究。
结果表明,当增容剂添加量为5%、LLDPE含量为10%时,共混物的吸水率相对于纯尼龙6降低了46%,拉伸强度降低了
20%,弯曲强度降低了21%
2、与聚丙烯(PP)共混,专家研究了尼龙6/PP复合材料的吸水性及摩
擦磨损性能。
结果表明,添加相容剂能够有效改善尼龙6/PP共混合金的耐水性,当尼龙6/PP的配比为80/20,采用南京塑泰的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ST-5)为相容剂时,复合材料的吸水率降低了24.3%。
通用塑料-聚乙烯的共混改性
通用塑料——
聚乙烯(PE)的共混改性
• 聚乙烯是最重要的通用塑料之一,应 用广泛,产量居各种塑料首位。聚乙 烯是由乙烯聚合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 物,具有优良的耐酸、碱以及耐极性 化学物质腐蚀的性质。其来源丰富, 价格便宜,电气性质和加工性质优良, 广泛应用于日用品。包装、汽车、建 筑以及家用电器等方面。
聚乙烯与其他聚合物的共混
1. 聚乙烯大量用于生产包装、装饰薄膜, 但其印刷性不良,因此要设法提高聚乙烯 与油墨的粘结力。提高聚乙烯印刷性的措 施有: ( 1 )用硫酸、铬酸的高浓度水溶液浸 渍聚合物表面,由于酸的氧化作用使聚合 物表面生成羧基等极性基团。 ( 2 )用热空气和火焰加热氧化聚合物 表面。 (3)电晕放电处理聚合物表面。 (4)聚合物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2. 由于以上方法均需特殊处理,使操作复 杂化。聚乙烯与印刷性能良好的聚合物共 混以改善印刷性能的方法效果显著,操作 简单。例如:聚丙烯酸酯类树脂改性高密 度聚乙烯,优点是提高了油墨对聚乙烯的 粘结力,缺点是拉伸强度及伸长率有所下 降。
• LLDPE主要用于吹塑薄膜、编织袋、管材、中空 制品、复合薄膜及交联发泡制品,还可与一些橡 胶或其他塑料(如LDPE、HDPE、PP等)进行 掺混。 • VLDPE目前可以代替热塑性聚氨酯、EVA做管、 瓶、桶内衬、密封件、垫圈、电缆、玩具等;还 可代替聚氯乙烯作医用软管、热收缩膜、拉伸包 装膜等。也可以作为抗冲击改性剂,提高其他材 料的抗冲击、耐穿刺和柔韧性。 • ULDPE作为添加剂,可改善薄膜的抗冲击强度、 抗撕裂强 比例及CPE中氯含量的关系 如下图: 由图可见,采用CPE含氯 量较高者作为HDPE的改 性剂时效果较好。 CPE具有优良的耐燃性, 所以将其掺入PE可以提高 后者耐燃性,若同时加入 三氧化二锑,则耐燃改性 的效果更显著。
共混改性简答题
1、聚合物共混的意义聚合物共混物可以消除和弥补单一聚合物性能上的弱点,取长补短,得到综合性能优良、均衡的理想聚合物材料;使用少量的某一聚合物可以作为另一聚合物的改性剂,改性效果明显;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能;可以制备一系列具有崭新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2、(UCST和LCST)三个区域的相容性情况、概念和意义。
(第二章)答:在UCST以上或LCST以下的温度,二元共混物以所有比例完全混容。
在UCST 以下或LCST以上的温度只有当体系中一个组分含量较小时才能实现两组分的完全相容,即只观察到单一相。
在中间组成范围内,则发生相分离即不能相容。
UCST,最高临界互容温度,低温分相,高温互容;LCST,最低临界互容温度,低温互容,高温分相。
3、判断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有哪些表征方法。
简述各自的原理。
(第二章)答:1、目测法:一种稳定的均相混合物,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或组成都能实现由透明到混浊的转变,浊点相当于这一转变点,也就是相分离开始点。
2、T g测定法:不相容的两组分,共混物呈现两个未发生变化的T g,不同相容性的共混物,测得的T g有不同程度的偏移。
3、光学显微镜法:利用光的散射、透射及干涉等来推断两相结构。
4、电子显微镜法:利用电子束射线的相互作用来对物质的组成和表面进行观察。
5、散射法:利用体系对不同波长的辐射的散射,测定体系内部某种水平上的不均匀性,以此推断相容性和分散程度4、简述影响热力学相容性的因素。
答:1.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2.相对分子质量3.共混组分的配比4.温度5.聚集态结构5、影响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第二章)答:1、溶度参数,高分子间溶度参数越相近,其相容性越好。
2、共聚物组成,共混物组成不同分子间和分子内作用力不同,相容性不同。
3、极性,高分子的极性愈相近,其相容性愈好。
4、表面张力,共混组分的表面张力越接近,界面结合愈好,相容性越好。
5、结晶能力,共混组分的结晶能力愈相近,其相容性愈好。
6.3 共混改性塑料
NISh等人在研究工作中也发现有同种现象。 NISh等人在研究工作中也发现有同种现象。随 等人在研究工作中也发现有同种现象 着一种液晶的加入(增容剂), ),PA PP间的 着一种液晶的加入(增容剂),PA1010、PP间的 相容性逐渐增加,共混物中PA1010、PP的Tm均有 相容性逐渐增加,共混物中PA PP的Tm均有 所下降。 所下降。 当增容剂加入量达到16.0% 当增容剂加入量达到16.0%时,共混物 16.0 /PP/增容剂=42 42/16中 =42/ Tm为 PA1010/PP/增容剂=42/42/16中 PA1010的Tm为 203.3℃,PP的Tm为167.1℃,仍比纯PA1010、PP 203.3℃,PP的Tm为167.1℃,仍比纯PA 的高一些。 的高一些。/
由于聚合物的折射率受温度影响, 由于聚合物的折射率受温度影响 , 不同聚合物 折射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可能不同, 折射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可能不同, 共混物的透明性与温度有关,常常在某一温度 共混物的透明性与温度有关, 范围有最大的透明度。 范围有最大的透明度。 给出一些聚合物固态下的折射率。 表6l 给出一些聚合物固态下的折射率。
对于非结晶聚合物与结晶聚合物共混体系, 对于非结晶聚合物与结晶聚合物共混体系 , 组 分间有较好的相容性时, 分间有较好的相容性时 , 一般会使结晶聚合物 组分的Tm有所降低。 Tm有所降低 组分的Tm有所降低。 例如,含有乙丙和丁苯弹性体的增韧母料与PP 例如 , 含有乙丙和丁苯弹性体的增韧母料与 PP 机械共混制得的TRPP TRPP, 热 - 机械共混制得的 TRPP , 由于弹性体分散相 PP基体树脂间有化学键连接 TRPP中PP的 基体树脂间有化学键连接, 与 PP 基体树脂间有化学键连接 , TRPP中 PP 的 Tm 比纯PP的降低1 PP的降低 不同配方的TRPP TRPP) 比纯 PP 的降低 1.1 ~ 3.5℃ ( 不同配方的 TRPP ) /
塑料共混改性工艺
塑料共混改性工艺---涉及挤出机、螺杆元件排布Post By:2008-9-8 22:35:24塑料混合是一种有效的将多种组分的原料加工成更均匀、更实用的产品过程。
这一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反应,当然也存在少量的化学反应。
特殊的,例如反应挤出,我们所期望的更多是化学反应而非物理反应。
而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反应,都要求材料的充分混合辊炼,因此就有了共混设备这一有力的加工手段执行者。
先确认几个概念:1.预处理:我们通常说的预处理很多时候是指材料的水分预处理。
由于聚合物和添加剂都具有吸水性,而温度波动和仓库的潮湿都有可能是原材料吸湿,而这正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
熔融聚合物,如尼龙,聚酯等对水分极其敏感的材料,水分的存在将导致他们的降解,从而导致了各项性能指标的恶化甚至是导致加工失败。
目前比较实用的干燥方式多为热风循环干燥形式。
2.预混合:对于单螺杆而言,吃料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混合效果,很多时候即使是单纯的颜色处理都会因为混合的不均匀而导致材料同批次的前后色差以及后期加工的颜色不均一性;而对于双螺杆,虽然吃料能力基本上不影响混合效果,而且为了计量精确,理论上是应该所有组分在喂料口单独计量、单独喂入。
但是这就意味着需要多个精确喂料器,而这对共混厂家而言是非常的不经济的,因此我们在加工双组分及多组分的材料前,大多都进行预混合。
目前的混合设备多为立式高速搅拌机。
3.分散混合:分散混合是将组分的粒度尺寸减小,将固体块或者聚集体破碎成微粒,或者是不相容的聚合物的分散相尺寸达到所要求的范围。
这一过程通常是依靠大厚度大角度的捏合盘来实现。
4.分配混合:分配混合是使个组分的空间分布达到均匀。
形象点说也就是“平均主义”,保证混合设备内通过分配元件的熔体中各组分的分布均匀。
这个通常是靠窄片小角度捏合盘来实现。
极端的情况先会采取齿轮分配元件来实现。
5.停留时间分布:同批次物料在通过喂料口后通过分散,分布混合最终挤出离开混合设备的时候长短的分布。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及应用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及应用相容性是指不同聚合物在分子水平上能够形成均匀溶解的混合物。
相容性的实现是通过聚合物链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的,例如氢键、范德华力、亲疏水性等。
当两种聚合物的化学结构相似,或者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和性时,容易形成相容的聚合物体系。
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多种聚合物在配比合适的情况下,相互作用使性能超出预期的效果。
例如,在共混聚合物中,一种聚合物的强度和另一种聚合物的韧性相结合,能够获得既强又韧的材料。
协同效应的实现主要通过共混聚合物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实现,例如链间的缠绕、交联和阻碍等。
1.塑料制品:将不同聚合物进行共混改性,可以获得具有良好韧性、耐热性、耐寒性和耐化学腐蚀性的塑料制品。
共混改性还可以改善塑料的可加工性和成型性。
2.纤维材料:共混改性可以改善纤维材料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共混纤维还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聚合物来调节纤维的吸湿性、抗静电性和阻燃性。
3.涂料和胶粘剂:共混改性可以增加涂料和胶粘剂的附着力、硬度、耐磨性和耐候性。
共混涂料还可以通过添加不同聚合物改变颜色和光泽。
4.医疗器械和药物包装:共混改性可以提高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耐溶剂性和耐腐蚀性。
共混材料还可以改善药物包装的密封性、阻光性和防潮性。
5.塑料添加剂和填料:共混改性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和填料,来改善塑料的性能和性质。
例如,添加抗氧剂可以提高塑料的抗老化性能,添加阻燃剂可以提高塑料的防火性能。
总之,聚合物共混改性是一种通过混合不同聚合物来改善其性能和性质的方法。
通过相容性和协同效应的作用,可以得到具有新的、优良性能的聚合物复合材料。
聚合物共混改性在塑料制品、纤维材料、涂料和胶粘剂、医疗器械和药物包装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塑料改性方法
塑料改性方法一简介塑料改性是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出的大批量通用树脂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方法,改善或增加其功能,在电、磁、光、热、耐老化、阻燃、机械性能等方面达到特殊环境条件下使用的功能。
改性塑料是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的一个塑料产业领域,而塑料改性技术——填充、共混和增强改性更是深入几乎所有的塑料制品的原材料与成型加工过程。
从原料树脂的生产到从多种规格及品种的改性塑料母料,为了降低塑料制品的成本,提高其功能性,离不开塑料改性技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性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塑料常要通过改性才能适应各种实际要求。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填充改性在塑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填料是降低塑料价格,改善性能的重要方法。
如酚醛树脂中填充木屑和纸张制成实用的电木材料,克服了性脆的弱点。
加入有特殊功能的纳米粉体可以制成相应功能母料,比如加入导电性能好的银粉、金粉等制成导电母粒等。
2.共混改性性质相近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分子化合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高分子共混物。
3.共聚改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得到一种共聚物,如乙烯和丙烯共聚得到一种弹性很好的乙丙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一起共聚得到ABS树脂。
总体来看,塑料改性技术的方法包括:塑料的添加改性;塑料的共混改性;塑料的复合改性;塑料的形态控制改性;塑料的交联改性;塑料的表面改性;塑料的共聚及接枝改性。
1. 塑料添加改性塑料添加改性是指在聚合物(树脂)中加入小分子无机物或有机物,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以取得某种预期性能的一种改性方法。
塑料的添加改性是开发最早的一种改性方法,它改性效果明显,工艺简单,成本低,因而应用十分广泛,约占整个塑料改性的三分之二以上。
常用的塑料添加剂有:无机添加剂:填充剂、增强剂、阻燃剂、着色剂及成核剂等。
有机添加剂主要有:增塑剂、有机锡稳定剂、抗氧剂及有机阻燃剂、降解添加剂等。
塑料的添加改性按添加改性的目的分为降低成本、(添加各种价廉的无机、有机填料);提高强度(添加各种增强纤维);提高韧性(添加弹性体及超细填料等);提高阻燃性(添加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无机磷、有机卤化物、有机磷化物、有机硅及氮化物等);提高寿命(添加各种抗氧剂、光稳定剂等);改善加工性(添加增塑剂、热稳定剂、润滑剂及加工助剂等);增加耐磨性(添加石墨、MoS2、SiO2等);改善结晶结构(添加成核剂,具体有有机羧酸类、山梨醇类等);改善抗静电及导电性(添加抗静电剂及导电剂);改善可降解性(淀粉填充、降解添加剂等);改善抗射线辐射性能等。
第五章共混改性塑料
树脂的Tg→从而有利于在外力作用下的屈服
形变。/
24
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 对于分散相弹性模量低于基体树脂的共混改
性塑料, 在拉伸力作用下,会产生应力集中效应和热
缩应力, 易于使基体树脂在不太大的平均拉伸应力下
引发大量银纹或剪切带, 使材料的屈服应力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加,
拉伸强度下降,弹性模量也下降。/
如果横截面上受到正应力达到 了银纹屈服应力,也就产生了银 纹。/
33
局部屈服成颈的原因:
第一种原因是纯几何的, 试样截面积的某种波动,某处的截面积小于平均
值, 此处承受的真实应力比平均应力大,形变值也就
会较其他处大, 使该处截面积进一步减小,形变进一步加大,最
后导致细颈的形成。/
34
第二种原因是结构上的某种缺陷或不均性, 即有应力集中物存在, 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应力集中效应, 使应力集中物周围一些区域承受的实际应力大
8
φp的定义为:
(5—17)
是假想将分散相粒子以某种形式“堆砌”起来,
“堆砌”的形式取决于分散相粒子在共混物中的
具体情况,与分散相粒子的形状、粒子粒径分布、
粒子的排布方式等有关。
实际上,φp反映了分散相粒子的某一种特定的 存在状况的空间特征。
若干种不同存在状况的分散相粒子的φp值见表
5—3。/
9
10
共混物及嵌段共聚物的性能与其组分相应性 能间的关系,如弹性模量的关系,用下式比 较合适:
16
5.2.共混改性塑料的力学强度
主要包括:
冲击强度、拉伸屈服强度、 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
大多数情况下,增加韧性是塑料共混改性的主 要目的,
共混改性塑料的力学强度问题,首先涉及的是 大应力大形变下应力—应变的关系,线性关系已 不存在,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什么是塑料的改性?塑料改性8大方向
什么是塑料的改性?塑料改性8大方向众所周知,有些聚合物的纯树脂性能并不是很优秀,大多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进行改性来满足制品的需求。
我们常说的改性塑料,到底改性了什么,都有哪些性能可以被改变,密度、透明性、硬度、加工性、强度、韧性?一、什么是塑料的改性?简单来讲,塑料的改性就是通过一些物理、化学等方法改变塑料原有的性能,增加或改善其原有性能,使其更适合终端制品。
二、塑料改性8大方向说到改性,一般的改性塑料都改了材料的哪些性能呢?总结起来大致有8种。
分别是:1、密度改变塑料的密度分为两种,一种是减轻塑料密度,另一种是增加塑料密度,具体看终端应用的选择。
这里主要介绍减轻塑料密度的方式。
降低塑料密度:根据高中公式M=ρV,也就是说当降低材料的密度以后,在原有制品体积不变得前提下,质量也会随着下降,常见用汽车等终端的轻量化中。
常见的降低塑料密度的方法有添加轻质的填料或者树脂,但是密度降低幅度较小;另一种就是发泡技术,此方法的减重范围大。
但是难度稍大。
2、透明度关于塑料的透明性,一般是利用晶体和透明性的关系,塑料的透明度和制品结晶度有关,通过控制制品的不同形态结构,可以改善其透明性。
衡量一种材料的透明性好坏,有许多性能指标都需要考虑。
常用的指标有:透光率、雾度、折光指数、双折射及色散等。
一种好的透明性材料,要求上述性能指标优异且均衡。
常用的改变晶型方法有:①控制结晶质量,例如晶型、球晶含量、晶体尺寸、晶体规整性的控制。
②提高折射率,主要是通过加入不影响透明性的高折射率有机物或无机物来提高。
③降低双折射,可通过控制加工中的取向,即降低取向度而达到降低双折射的目的。
④添加改进塑料的透明性,是指在透明树脂中加入小分子物质,从而改善其透明性的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可提高透光率、折射率,降低双折射。
⑤添加成核剂,是增大透明树脂透光率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成核剂是一种可以促进结晶的小分子物质。
它在树脂中可以起到晶核的作用,使原有的均相成核变成异相成核,增加结晶体系内晶核的数目,使微晶的数量增多,球晶数目减少,从而使晶体尺寸变细,树脂的透明性提高。
聚合物共混改性基础原理及应用
聚合物共混改性基础原理及应用共混改性的基础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互溶性原理:共混改性的基础是要求两种或更多种聚合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一定的互溶性。
互溶性可以通过调节聚合物的相似性和相互作用力来实现。
例如,可以选择相互接近的聚合物,使它们能够在分子级别上相互扩散和混合。
2.相容性原理:除了互溶性外,聚合物之间还需具有相容性。
相容性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聚合物能够形成均匀的相,而不是分散相或相分离。
相容性可以通过调节聚合物的结构、化学性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来实现。
3.结晶行为原理:聚合物的结晶行为和物理性能密切相关。
在共混改性中,聚合物的结晶行为会受到另一种或多种聚合物的影响。
通过调节共混体系中各个聚合物的结晶行为,可以改变材料的硬度、韧性、透明度等性质。
4.分散相原理:在共混改性中,往往会形成一个或多个分散相。
分散相是指在主体聚合物中分散着的细小聚合物颗粒。
通过控制分散相的分散度和分散尺寸,可以调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等。
共混改性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力学性能:通过在聚合物中添加其他聚合物,可以改善材料的强度、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例如,聚丙烯和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的共混改性可以提高材料的抗冲击性。
2.调节透明度和光学性能:共混改性可以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透明的分散相,改善材料的透明度和光学性能。
例如,聚碳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混改性可以获得高透明度的材料。
3.增强导电性能:通过共混改性,可以将导电性聚合物或导电颗粒添加到非导电聚合物中,从而实现材料的导电性能。
这在电子器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4.改善热稳定性和耐老化性:共混改性可以通过添加稳定剂或改变聚合物分子结构来改善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老化性能。
这对于高温应用和长期使用的材料非常重要。
总之,聚合物共混改性通过将不同的聚合物混合在一起,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和性质。
共混改性的基础原理涉及聚合物的互溶性、相容性、结晶行为和分散相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塑料共混改性五大原则
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从热力学角度而言,是指在任何比例混合时,都能形成分子分散的、热力学稳定的均相体系,即在平衡态下聚合物大分子达到分子水平或链段水平的均匀分散。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塑料共混改性的五大原则。
塑料共混改性原则01
极性相匹配原则
与选择溶剂的情形类同,两相高分子材料极性相似,有助于混溶。
塑料共混改性原则02
表面张力相近原则
这是一条胶体化学原则。
因为表面张力相近,易在两种混合高分子颗粒表面接触处形成较稳定的界面层,从而提高共混稳定性。
塑料共混改性原则03
扩散能力相近原则
这是一条分子动力学原则。
已知在界面层上两相高分子链段相互渗透,扩散。
若扩散能力相近,易形成浓度变化较为对称的界面扩散层,提高材料物理、力学性能。
塑料共混改性原则04
等粘度原则
这是一条流变学原则。
指两相高分子熔体或溶液粘度接近,易混合均匀混合。
若粘度相差较大、易发生“软包硬”,或粒子迁移等流动分级现象,影响共混质量。
塑料共混改性原则05
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
这是一条热力学原则。
两相高分子共混不同于高分子溶液。
两相共混的目的是取长补短,升发新性能,因此并不要求两相一定达到分子级的均匀混合,而希望各相保持各自的特性,一般要求达到微米级的多相结构即可,即所谓“宏观均相,微观非均相”的分相而又不分离的状态。
但是,为了混合的稳定性,为了提高力学性能,要求两相颗粒界面之间有一定的微小混溶层。
溶解度参数相近有助于稳定混溶层的形成。
更多塑料共混改性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变宝网资讯中心。
本文摘自变宝网-废金属_废塑料_废纸_废品回收_再生资源B2B交易平台网站;
变宝网官网网址:/newsDetail385162.html
网上找客户,就上变宝网!免费会员注册,免费发布需求,让属于你的客户主动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