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上册《杨柳青》教案教学教材
四年级音乐《杨柳青》教案

小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江苏民歌的特点?(生交流)
2、师总结:江苏民歌既像亭台楼阁、又像小桥流水,给人清新活泼、细腻柔美的感受。
7、生交流。 男、女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合唱。
1、将民歌的基本知识巧妙融入教学中,学生乐于接受。
2、在试唱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歌曲的民族特色。
3、初听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
4、本处在互联网上搜集图片,展现给学生视觉感受,简介扬州人文知识,引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5、再听,进一步学习歌曲。
6、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体现了教学的双主性,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
3、师:今天,学习一首江苏扬州民歌《杨柳青》,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师:初听这首歌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4、(出示扬州风光图,瘦西湖、二十四桥、大明寺、何园,让学生欣赏。)师:扬州风景秀丽,自古人文甲天下。“瘦西湖”历史悠久,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古刹大明寺、城市山林的何园,美景数不胜数。歌曲《杨柳青》最早却与柳色 青青有关,现在歌曲表达人们对生活的喜爱。
四年级音乐《杨柳青》教案
授课人:
教学目标
教学要点
作业要求
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让学生能从中感受了解江南民歌委婉动听、清新流畅的浓郁的江南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江苏方言来演唱。
3、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能将江苏民歌的韵味唱出来。
二、教学重点:
用、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与一字多音处的演唱。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2课 家乡美 杨柳青(教案)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第2课家乡美杨柳青(教案)人音版(2012)音乐四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歌活泼风趣。
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2、用轻快、活泼的扬州方言来演唱《杨柳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难点:尝试用江苏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知识点:用轻快、活泼的扬州方言演唱本首歌曲)1、范唱导入大家好!欢迎来到田老师的音乐课堂。
(扬州话)今天给大家带来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家乡美”中的一首江苏民歌《杨柳青》,一起来聆听。
(老师方言范唱)2、分析歌曲江苏不但山美水美,江苏的民歌更美。
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歌的风格特点。
首先,它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有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活泼风趣,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这首歌主要采用了江苏方言演唱,其中很多的衬词增强了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3、方言特点讲述与体验结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扬州话)扬州方言第一个特点:没有平翘舌之分,全部以平舌音为主;①翘舌发音我们先来看翘舌的发音,咱们以第一句为例,里面的翘舌音有晨、水、实、是这几个字,都要发平舌。
来听听,跟老师一起念一念,包括后面的山、润这两字也要发平舌(整体一句再念一遍)。
扬州方言的第二个特点:声母清化,声调清化,其余发音接近普通话;②清气音发音我们来看清气音的发音,普通话中所有的浊声母(即声带振动的声母)就包括m/n/l/r,本首歌中“露”“绿”“美丽”“润麦苗”全部清化(整体一句完整念一遍);还有塞擦音和仄声中的送气和不送气音和普通话发音一致,这就需要大家发声位置靠前,以软为主来演唱。
扬州方言第三个特点:衬词居多,凸显地方风味儿。
③衬词发音这首歌的衬词很多,虽然它没有表达具体的意思,却因为有了它们,本首歌的氛围才得到了烘托,更显得活泼有趣。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课《杨柳青-范唱》教案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课《杨柳青-范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柳青-范唱》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
这首歌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歌词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
但同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杨柳青-范唱》的基本旋律和歌词。
2.通过学习这首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3.培养学生合作演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杨柳青-范唱》的旋律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2.歌曲中的部分歌词需要学生理解其意义,以便更好地表达感情。
3.学生需要学会合作演唱,注意音准和节奏的统一。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歌词和演唱技巧。
3.练习法:学生反复练习,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杨柳青-范唱》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杨柳青-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认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教师可以逐句教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教师可以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如旋律、歌词等,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
四年级音乐教案杨柳青

一、教学目标:1.掌握歌曲《杨柳青》的歌词和曲调。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3.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正确演唱和节奏感。
2.歌曲的乐器伴奏。
三、教学准备:1.教材:电子乐谱或乐谱卡片。
2.材料:乐器伴奏器材(如钢琴、小提琴等)。
3.录音设备。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播放杨柳青地方特色音乐的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3.学唱歌曲:教师向学生逐句教唱歌曲《杨柳青》,注意歌曲的正确发音和韵律感。
可以先段落分解,再整体演唱。
4.合唱练习:学生进行集体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和声。
5.乐器伴奏:教师介绍乐器伴奏的重要性,选择几名学生演示钢琴、小提琴等乐器伴奏。
其他学生可以用体鸣或敲打乐器来伴奏。
6.整体表演:学生通过不断练习,将歌曲演唱和乐器伴奏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表演。
可以录音或视频留作班级展示。
五、教学延伸:1.理解歌曲:教师给学生讲解《杨柳青》这个地名的由来和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2.音乐创作:鼓励学生在学习《杨柳青》过程中进行创作,可以创作自己的歌曲或编排新的乐器伴奏形式。
3.参观音乐演出: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音乐演出,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多样性。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评价学生的歌曲发音和乐器演奏技巧。
3.综合评价学生对歌曲《杨柳青》和乐器伴奏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以上是一份四年级音乐教案《杨柳青》的教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演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本地地方特色音乐的了解和热爱。
人音版(简谱)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杨柳青》

4.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练习,使学生学会倾听、配合,提高集体合作意识。
5.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江苏民间文化,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4.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演唱,提高音乐表现力。
5.通过学习《杨柳青》,引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唱《杨柳青》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对我国民间音乐的鉴赏力和兴趣。
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情、动作等表现形式,提升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
举例解释:
-在学习旋律时,教师可先示范演唱,让学生跟唱,关注歌曲中的音高、音准问题。
-通过对比其他地区民歌,让学生分析江苏民歌的独特之处,加深印象。
-在合唱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指导学生调整音量、音色,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2.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旋律跳跃: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歌曲中的旋律跳跃可能是个难点,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杨柳青》相关的音乐问题,如旋律、节奏、歌词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简谱知识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创作实验。通过编写简单的旋律,让学生亲身体验简谱的运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音乐创作,大家共同评价、交流。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杨柳青》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简谱知识。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表达春天美好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特殊教案《杨柳青》公开课

特殊教案《杨柳青》公开课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杨柳青》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1.2 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小学四年级学生。
1.3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杨柳青》这首歌曲,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1.4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的掌握。
第二章:教学资源2.1 教学材料:《杨柳青》歌曲乐谱,多媒体教学设备。
2.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播放《杨柳青》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美感。
3.2 歌曲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3.3 文化讲解:教师讲解《杨柳青》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包括歌曲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等。
3.4 歌曲演练: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3.5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表情等方面。
4.2 学生文化知识评价:评价学生对《杨柳青》歌曲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4.3 自评与互评: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促进相互学习。
第五章:教学反思5.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体验,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3 学生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杨柳青》歌曲的学习感受,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组织学生进行《杨柳青》歌曲的创意改编,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对歌曲进行即兴创作。
6.2 邀请家长或社区专业人士进行歌曲表演,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6.3 组织《杨柳青》歌曲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七章:教学评估7.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表现。
7.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的歌曲演唱、创作和表演作品。
7.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
小学音乐《杨柳青》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小学音乐《杨柳青》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杨柳青》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学习《杨柳青》,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杨柳青》的歌词和旋律。
2. 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杨柳青》的歌词和旋律,能够进行演唱和欣赏。
2.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聆听-学唱-欣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聆听、学唱和欣赏的过程中,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采用小组合作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杨柳青》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歌曲《杨柳青》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
3. 学唱:让学生跟唱歌曲,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4. 欣赏:让学生欣赏歌曲,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5. 拓展:通过讲解其他类似的歌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歌曲演唱效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 结合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杨柳青》的歌曲音频和相关的视频资料。
2. 准备教学PPT,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图示和背景介绍等。
3. 准备教学乐器,如吉他、钢琴等,用于教学演示和伴奏。
4. 准备小组合作活动的道具和材料,如杨柳枝、画纸等。
八、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杨柳青》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激发学习兴趣。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杨柳青》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杨柳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柳青》是一首富有江南特色的民歌,歌词描绘了杨柳青的美丽景色,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
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江南民歌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音乐表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音准、节奏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江南民歌《杨柳青》,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杨柳青》。
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江南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游戏教学法:运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乐器(如吉他、电子琴等)。
3.教学课件。
4.分组标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江南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江南特色。
同时,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江南民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杨柳青》,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杨柳青》,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4.巩固(10分钟)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如:填词游戏、接龙游戏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其他江南民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节奏和音准,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管弦乐《杨柳青》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管弦乐《杨柳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柳青》是一首富有江南特色的管弦乐作品,选自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歌曲以生动的描绘和优美的旋律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江南水乡的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对歌曲的欣赏,还包括对管弦乐器的认识和基本演奏技巧的指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基础,通过前三学期的学习,他们对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管弦乐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对不同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管弦乐方面的启蒙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杨柳青》这首管弦乐作品,感受江南春天的美好氛围。
2.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认识管弦乐器,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4.培养学生合作演奏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杨柳青》的旋律特点和管弦乐器的演奏技巧。
2.重点:让学生熟悉并欣赏《杨柳青》,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3.难点:对管弦乐器的认识和演奏技巧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2.讲授法:教师讲解管弦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3.实践法:学生实际操作乐器,进行演奏练习。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演奏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杨柳青》音频、视频资料,管弦乐器实物或图片,教学PPT。
2.学生准备:音乐教材,笔记本,乐器(如有条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杨柳青》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江南春天的美好氛围。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管弦乐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乐器,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同时,结合歌曲《杨柳青》,分析其中的乐器演奏部分,让学生对乐器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年级音乐教案《杨柳青》

四年级音乐教案《杨柳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杨柳青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歌词内容。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了解杨柳青这一传统文化的背景和内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杨柳青》歌曲,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流畅地演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演唱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杨柳青》歌曲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 歌曲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掌握旋律和节奏。
3. 歌词解析:教师向学生讲解歌曲的歌词内容,让学生了解杨柳青的背景和意义。
4. 演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唱练习,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演唱《杨柳青》歌曲,加强音乐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鼓励孩子参加家庭音乐活动,将所学歌曲与家人分享。
3.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类似的歌曲,发挥音乐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教师将在课程结束后组织一次小型演唱比赛,以检验学生对《杨柳青》歌曲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标准包括:歌曲演唱的准确性、节奏感、旋律感以及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3. 教师还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给予综合评价。
七、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杨柳青歌曲的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2. 组织学生参观杨柳青相关的文化展览或举办地的庙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文化的背景和魅力。
八、教学反思:1.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将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师将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反馈:1. 教师将向学生和家长收集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看法。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杨柳青教案

当堂检测:
1. 节奏检测:
- 教师播放《杨柳青》的歌曲片段,学生跟随音乐击打节奏。
- 教师评价学生的节奏感,给出建议和指导。
2. 旋律检测:
- 学生分组演唱《杨柳青》的旋律,教师评价各组的演唱效果。
-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指出旋律中的难点和易错点。
2.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杨柳、田野等自然景象,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 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歌曲背后的民间风情。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情境,增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3. 互动讨论法: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互动,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四年级学生在前三年的音乐学习中,已经对基本的音乐节奏、音阶和旋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简单识别和运用,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歌曲演唱。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富有特色的民族音乐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欲望,喜欢通过合唱、律动等形式参与音乐活动。在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音乐感知力,但在音乐技巧和表现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学习风格方面,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音乐。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节奏、音阶和旋律内容,强调八分音符和旋律的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练习歌曲《杨柳青》的演唱和节奏练习。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案 人音版 音乐 四年级 上册 《杨柳青》

教案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杨柳青》一. 教材分析《杨柳青》是一首富有江南特色的民歌,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对民歌也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学习这首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江南文化,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
此外,他们对江南文化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通过这首歌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杨柳青》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江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江南文化背景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特点及演唱技巧。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4.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江南民歌,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杨柳青》的曲谱和歌词。
2.搜集相关江南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4.划分学习小组,分配演唱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江南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江南的印象。
进而引入歌曲《杨柳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杨柳青》,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特点及演唱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分组进行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展示,让大家点评、学习。
通过反复演唱,使学生熟练掌握歌曲。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江南民歌,如《茉莉花》、《苏州风光》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江南文化的特色和歌曲《杨柳青》的价值。
小学音乐《杨柳青》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小学音乐《杨柳青》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杨柳青》,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教材分析2.1 教材内容《杨柳青》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歌词描绘了春天的柳树景象,旋律优美、欢快。
2.2 教材结构本节课以《杨柳青》为主线,通过聆听、演唱、讲解、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技能和表演技巧。
第三章:学情分析3.1 学生特点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但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
3.2 学习需求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提高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4.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歌曲的学习和表演。
4.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春天的自然景象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5.2 聆听教师播放《杨柳青》歌曲,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5.3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学生跟唱。
5.4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文化内涵和演唱技巧。
5.5 练习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6 展示5.7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民族音乐,拓宽视野。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6.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促进相互学习。
6.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七章:教学反思第八章:教学计划8.1 教案设计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8.2 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九章:教学资源9.1 教材《杨柳青》歌曲教材及相关辅助材料。
小学音乐《杨柳青》教案设计

小学音乐《杨柳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杨柳青》这首民歌的音乐魅力。
2. 通过学唱《杨柳青》,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演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杨柳青》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和演唱风格。
2. 学习《杨柳青》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3. 分析《杨柳青》的音乐结构,掌握基本的音乐术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唱《杨柳青》,了解其音乐特点。
2. 难点:准确演唱《杨柳青》,把握民歌的韵味。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杨柳青》的音频、视频资料,图片等。
2. 教学乐器:吉他、笛子等。
3. 乐谱:《杨柳青》的歌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杨柳青》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民歌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欣赏:播放《杨柳青》的音频,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旋律等。
3. 讲解:分析《杨柳青》的音乐结构,讲解相关的音乐术语,如节奏、旋律等。
4. 学唱:让学生跟唱《杨柳青》,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掌握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
5. 练习: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借鉴,提高演唱水平。
6. 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杨柳青》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8. 拓展:推荐其他类似的民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民族音乐。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表现、演唱展示和课后练习三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3. 演唱展示评价:评价学生的演唱技巧、音乐表现力和对民歌韵味的把握。
4. 课后练习评价:检查学生对《杨柳青》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练习中的进步。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民歌比赛,鼓励他们选择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进行学习和表演。
2. 邀请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杨柳青》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杨柳青》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柳青》是一首具有江南特色的民歌,歌词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乐趣。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童趣。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并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江南民歌尚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会歌曲《杨柳青》,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江南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2.歌曲《杨柳青》的旋律和节奏。
3.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配合。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和对比,让学生感受江南民歌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练习法:分组演唱和合唱,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杨柳青》的旋律、歌词和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乐器: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4.合唱架:用于分组合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然后播放歌曲《杨柳青》的录音,让学生初步聆听和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杨柳青》,学生跟随演唱。
在演唱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演唱歌曲。
其他组同学认真聆听,找出演唱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对每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他们改进演唱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在合唱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保持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提高他们的合唱能力。
四年级音乐上册《杨柳青》教案

四年级音乐上册《杨柳青》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小提琴、二胡两种乐器的形状和音色,并了解它们分别属于西洋音乐、民间音乐的范畴。
2.通过学习民间曲艺《杨柳青》,感受汉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并领略布鲁斯、爵士等西洋音乐的特色。
3.能口头模唱《杨柳青》的主旋律和和声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小提琴、二胡两种乐器的形状、音色及其演奏方式。
2.熟悉《杨柳青》的歌词和曲调,能口头模唱主旋律和和声旋律。
3.理解并欣赏布鲁斯、爵士等西洋音乐的特色。
三、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老师用两张图片分别展示小提琴和二胡的外观,介绍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然后让学生试试画出它们。
接着播放小提琴和二胡各1分钟的演奏画面,让学生聆听、感受两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2. 歌曲学唱1.老师播放《杨柳青》唱片,让学生感受、理解这首音乐的情感和特色。
2.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杨柳青》的歌词和主旋律。
让学生跟着主旋律唱一遍。
3.老师指导学生跟着和声旋律唱一遍,并加强节奏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试着口头模仿这首音乐的特色和风格。
4.老师带领学生一遍遍地唱,直到所有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3. 了解布鲁斯、爵士等西洋音乐特色1.老师播放布鲁斯音乐片段,让学生聆听、感受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的特色。
2.老师介绍爵士音乐的特点及其发展,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其代表作品。
四、教学效果评价1.通过练习,学生能口头模唱《杨柳青》的主旋律和和声旋律。
2.学生了解小提琴、二胡两种乐器的形状、音色及其演奏方式,了解民间音乐、西洋音乐的范畴,并能欣赏和领略其特色。
3.学生对布鲁斯、爵士等西洋音乐特色有所了解,并能应用到对《杨柳青》的情感体验和唱法中。
五、教材参考1.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2.《杨柳青》唱片及歌词3.《布鲁斯演唱》音乐片段4.《爵士历史图册》六、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学习《杨柳青》,让学生认识民间音乐、西洋音乐的范畴,理解它们的特色及对乐器、声音的体验和感知。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3杨柳青,探究中国民乐

本教案所探究的音乐作品是《杨柳青》,是中国传统的民乐作品。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杨柳青的音乐特点及其文化背景,从而深入了解中国民乐。
一、教学目标:1.学生够听懂《杨柳青》的基本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并了解其文化背景。
2.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乐理知识,演奏《杨柳青》。
3.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杨柳青》的音乐特点(2)运用简单的乐理知识,演奏《杨柳青》2.教学难点(1)《杨柳青》的文化背景(2)体验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美三、教学方法:讲解法、演唱法、观摩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可以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或展示一些中国传统乐器,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音乐或乐器有哪些特点,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
2.学习杨柳青(1)听音乐老师播放《杨柳青》的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音乐特点。
(2)了解杨柳青的文化背景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杨柳青的文化背景,比如它最初出现的地方、它表现的内容,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性等。
(3)学习乐理知识通过带领全班一起学习,让学生熟悉乐理知识,如节拍,音符等。
(4)演奏《杨柳青》通过学习乐理知识,让学生根据提示,使用教室里已有的乐器,演奏一段《杨柳青》。
(5)展示成果让每组学生依次报告自己演奏的内容,并评选出最佳表现。
3.体验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美通过唱响经典《茉莉花》,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激发他们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民乐,学会了简单的乐理知识,能够演奏一段《杨柳青》,同时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和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民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后续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和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课(听赏)《杨柳青》教案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课(听赏)《杨柳青》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柳青》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选自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课。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形象、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民歌的特点,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他们对春天的美景有深刻的感受,能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歌的了解较少,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还需加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民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歌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2.能够熟练地演唱《杨柳青》,体会歌曲中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3.学会欣赏和分析民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好。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情感,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欣赏教学法:培养学生对民歌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杨柳青》的音频、视频和图片等。
2.教学乐器:吉他、钢琴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然后,播放歌曲《杨柳青》的音频,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风格。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或播放歌曲《杨柳青》,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同时,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学习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在学唱过程中,适时停下来讲解歌曲的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
小学音乐《杨柳青》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小学音乐《杨柳青》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演唱歌曲《杨柳青》学会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理解歌曲背景和文化意义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法学习歌曲运用音乐欣赏的技巧分析歌曲特点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团队协作和自信心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简介:介绍歌曲《杨柳青》的背景、地域特色和风格讲解歌曲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2.2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的歌词意义,理解其中的象征和隐喻解读歌词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生活场景2.3 音乐特点: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调式和和声特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乐符号和演奏技巧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和好奇心3.2 新歌教学:分步骤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跟唱、分组练习,巩固学习效果3.3 歌曲欣赏: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比较不同版本的《杨柳青》,拓展学生视野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评估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水平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课堂学习成果鼓励学生进行家庭作业的创新和拓展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合适的音乐教材,提供歌曲《杨柳青》的乐谱和歌词提供相关的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5.2 器材:准备教学所需的音响设备、投影仪、黑板等器材准备学生练习演唱的乐器和道具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节奏练习和音乐游戏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创作音乐作品6.2 课外活动:邀请专业的音乐家或民族音乐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和表演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参加相关的音乐文化活动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知识和技能7.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素材、实物展示等手段创造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美感和情感表达第八章:教学难点与解决方法8.1 教学难点:指出学生在学习歌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如复杂的节奏、高难度的音域等分析难点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8.2 解决方法:针对不同的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如分组练习、个别辅导等鼓励学生通过多听、多唱、多练来克服困难,提高演唱水平第九章:教学反思9.1 教学效果评估: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9.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第十章: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10.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阶段的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10.2 进度安排: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调整教学进度和计划及时总结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继续努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教学目标需要重点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音乐上册《杨柳青》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思考: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
2、介绍江苏地域及方言特点:
“吴侬软语”
3、再听歌曲
思考: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二、教学歌曲
1、听全曲
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2、思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思考: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在正确的“软语”基础上注意歌词特点
(二)第二部分
师: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
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思考: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
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思考: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
每乐句结尾都是“111
3、师生接龙演唱歌谱
生唱“111“,师唱其他部分
4、完整演唱歌谱
在“111”处加拍手
5、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要求:江苏味
3、情感处理
分析歌词:露水、柳叶。
要求唱的时候声音位置及情感处理
4、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5、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双响筒及拍手为歌曲配乐
(没有乐器的学生用口技模仿)
三、歌词创编
师引: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石浦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