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百家争鸣》课件完美版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互动
如何理解荀子所提出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和“制天命 而用之”等观点?
——《荀子·天论》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 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这是唯物主义的思想倾向。
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 类对自然认识、利用和改造能力的增强。
(2)强调在政治要“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主张“克己复礼”,即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3)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意为关爱 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 力,推行“仁政”,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 感化来治理国家。孔子对现实不满,主张 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但也承认 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论语·颜渊》
材料2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颜渊》
材料3
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主张和贡献 政治思想
(1)仁爱思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解决人 际关系的学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 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 即“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 字仲尼,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破落 贵族家庭。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 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 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知识点拔
材料1
子曰:“仁者爱人。”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 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 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 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形成原因
社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物质基础
政治: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社会大变革

变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革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人民版《百家争鸣》课件完美版1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民版《百家争鸣》课件完美版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1课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 总体认识] 儒家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 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
文化贡献
创办私学、弟子三千;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2、孟子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主要思想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 评价: 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
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3、荀子
主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水”
要 思
★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想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
孟子 荀子对儒学加以改造,使之更加 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老子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
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 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老子在政治上也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 寡民的时代。这些观点见于《老子》一书。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期
春秋
仁的

同 思想
民本 以德治民
思想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奠定
基础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Baidu Nhomakorabea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第二框题
老庄之学 老子
司马迁的《史记》 一说他姓李名耳, 字伯阳,春秋时期 楚国苦县(今河南 鹿邑东)厉乡曲仁 里人,做过周朝 “守藏室之史” (管理藏书的史 官),就是孔子曾 向他问礼的老聃
思维拓展 :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生平简要介绍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什么叫“百家争鸣”? 2、 “百家争鸣”中主要有哪些流派? 3、春秋战国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4、“百家争鸣”产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概念解析: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 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1.进步性: A、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B、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
2.保守性: 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孔子进步的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孔子
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 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满足 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
求)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
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 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 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知识梳理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 想
政治 思想
“礼 ”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仁” (核心),“为政以德”
学 说
教育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思想 学在民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