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教材全解.四年级(语文.上)
2019-2020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都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现在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最强,好吗?课件出示:复习词语,理清脉络。
平静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师:这四组词语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那么,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四组词语分别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吧!师:江潮还没有来,江面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找出描写江面的句子读一读?师:那么,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谁能找出描写海塘大堤上景象的句子读一读?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什么,盼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二、品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词,字(出示卡片:天下奇观)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
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镇海古塔、中山亭、观察台、小山)哪个地方最能吸引你?(板书:宽阔平静)4.哪个词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出示卡片:横卧)5.此时的江面因为在雨后,所以有一层薄雾笼罩着、朦朦胧胧,使江面更美丽了,远处的小山一会儿好像看得清,一会儿又隐隐约约看不清,文中哪个词是讲这个意思的?(朗读“若隐若现”)6.此时,观潮的人应怎样?(朗读:“人山人海”)他们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可看出?7.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
(部编2019)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与理解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大家好!我交流汇报的内容主要有四点:•教材基本结构•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等)。
教科书安排了8个单元,第1个单元“自然之美”,“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的诗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江水东流、山色迷蒙的意境中。
在这样的意境里,我们会感受到祖国山川大河的美丽、神奇,感悟到自然界带给我们的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会一起踏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观潮》会带我们近距离感受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走月亮》让我们在柔和而充满诗意的月光下欣赏家乡丰收的秋夜,同时还能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现代诗二首》中,两首奇趣的小诗让我们懂得自然界的动物也会给环境增添无穷的乐趣。
《繁星》写了作者在仰望星空时,产生的无穷无尽的联想。
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要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仔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在学习本单元的基础上,练习写景,通过习作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的理由。
第2单元“不同角度思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怎么才能让学习变得有趣味,有吸引力呢?就是善于提出疑问,然后解决疑问。
解决疑问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增强能力、不断进步的过程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然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解决问题。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让我们知道一粒豌豆是怎样帮助小姑娘战胜疾病,重获健康的。
《蝙蝠和雷达》让我们知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懂得观察和发现的重要性。
《呼风唤雨的世纪》告诉我们今天高科技生活是怎样来的,让我们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好习惯。
《蝴蝶的家》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爱心,他一次次的追问蝴蝶的家在哪儿,不由得让我们也对雨中的蝴蝶产生怜悯之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解读(2020新教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解读(2020新教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进行习作练习;“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会油然而生.二、教学设计理念本单元教学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综合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语文园地和积累运用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热爱大自然教育融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三、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罩、屹”等27个生字,会写“潮、称”等27个生字.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7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2.在体会课文所描写自然景观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在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大自然的景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与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四、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5、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6、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五、教学措施: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六、教学课时:1、《观潮》两课时2、《雅鲁藏布大峡谷》两课时3、《鸟的天堂》两课时4、《火烧云》一课时5、《语文园地一》三课时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简说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是精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练.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二、单元设计理想本单元教学设计,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大胆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注重体现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三、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的地方.3、理解古诗两首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4、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6、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7、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9、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10、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1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12、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13、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仿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四、重难点: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3、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4、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交际信心,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5、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6、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7、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五、教学措施: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六、课时安排:5、《古诗两首》 2课时6、《爬山虎的脚》 2课时7、《蟋蟀的住宅》2课时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课时《语文园地二》 5课时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2、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3、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4、分角色朗读课文.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6、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7、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8、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9、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三、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3、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四、课时安排巨人的花园 2课时幸福是什么 1课时去年的树 2课时小木偶的故事1课时语文园地三 5课时讨论交流:1、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童话中蕴含的道理.2、如何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多读书,多看童话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材简析: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学习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描写动物的一般方法和规律.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6.培养学生描写动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7.学会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发现语言特点的能力.8.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述动物形象的特点.9.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学习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2、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3、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学习时间:白鹅两课时白公鹅两课时猫两课时母鸡两课时语文园地四六课时共计:十四课时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包含了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这三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的照片,展现了中华文化深刻内涵,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文物的保护展开交流、以写导游词为内容进行习作练习;“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相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的资料.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查等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二、教学设计理念本单元教学根据学生本阶段的认知心理的特点按照情景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情境导入与综合实践贯穿整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把三处名胜课文学习、语文园地和积累运用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的教学的设计的各个环节紧密的围绕在单元主题周围,让语文的学习与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相结合.以此调动学生对单元教材整体产生兴趣的感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领悟写法和认识事物增长见闻的能力,陶冶自身的情感,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三、单元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认识“崇、旋、殿、廊、誉、瞰”等32个生字,会写“隔、屯、柱栽”等32个生字.积累词语,要求会读写认26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5.《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名胜古迹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6.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结合对重点词句的加深理解,提高自身的语言理解的水平和能力.7.培养学生,根据课文的主题进行搜集相关的资料,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⑵过程与方法:1.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2.在体会课文所描写“世界遗产”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游览名胜的顺序、抓住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阅读中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世界遗产”的兴趣.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提高语文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本单元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内容的能力,贯穿各部分的知识,系统联系在一起.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3、培养学生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思想意识和习惯.4、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5、感悟课文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阅读课文.6、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提倡将好的片段背诵下来.注重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培养.7、将口语表达的训练与写作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将自己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用恰当的书面文字写出来.注意语言的交际与写作的转换,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的综合水平.五、教学措施学习本组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的经历,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以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六、教学课时1、《长城》两课时2、《颐和园》两课时3、《秦兵马俑》一课时4、《语文园地五》四课时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 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教学重点:目标1、3、4、5、7教学难点:目标3、5、7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件教学时数: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是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进行编排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是综合训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他家做客的故事.《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故事.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和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5、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6、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7、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8、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三、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3、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独特看法.4、学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5、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6、围绕成长的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四、教学课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乌塔》1课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语文园地七》 5课时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呼风唤雨的世纪>>、《飞向蓝天的恐龙》、是精读课文,《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八》是综合性训练.通过学习本组教材,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开阔眼界,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二、单元设计理想本单元教学设计,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三、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兴趣的地方背下来.3、边读边体会语言表达方面的体会.4、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5、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6、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7、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8、继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9、提高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材解读单元备课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材解读单元备课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之美”,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和《繁星》四篇课文组成。
旨在通过阅读这些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同时,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研究并运用___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课程内容方面,第一篇课文《观潮》描写了钱塘大潮的壮美,重点是感受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
教学时可以通过初读、研读、熟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之奇,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第二篇课文《走月亮》描述了阿妈牵着“我”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好情景,重点是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教学时可以结合图片,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让学生在轻声读、自由想象的同时边读边想象。
第三篇课文《现代诗二首》描述了___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可以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四篇课文《繁星》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重点是研究并运用___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同时,研究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口语交际部分的主题是“我们与环境”,旨在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
同时,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确立环境保护意识。
作部分的内容是推荐一个好地方,重点是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自己推荐的地方和推荐理由。
教学时可以通过启发、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附各单元分析)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附各单元分析)01教材编排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9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自然景观”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大自然的美。
第5~8课为“思考置疑”篇,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获取新知识。
第9~11课为“观察与发现”,意在激发观察与发现的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别人观察不到的,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
第12~15课为“神话故事”篇,意在体会神话故事的情趣盎然、奇妙,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读文章让学生感悟到快乐要和大家分享;要懂得为人类造福,要引导学生对幸福进行理解等。
第16~17课为“多彩生活”篇,意在通过童年生活小事,学习将多彩的生活小事的经过讲清楚,并能按照一定的条理写下来。
18~20课为“童年往事”篇,意在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往事,体会童年的快乐生活,更能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
第21~24课为“爱国立志”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人爱国立志的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25~27课为“历史故事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新部编本人教版教材同原人教课标本相比较,单元进行了深度整合,课文做了较大的调整。
新选入19篇课文,其中新选原课标本2篇选学课文:《麻雀》和《延安,我把你追寻》。
所选课文多是其它版本的教材上的课文,有的是将下册课文直接选入上册课文。
所选入课文有:《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风筝》《麻雀》《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等。
口语交际增加了《我们与环境》《爱护眼睛,保护视图》《安慰》《讲历史故事》等内容。
【部编本】2019-2020学年新部编本四年级语文1-8单元知识分析必备知识考点梳理小结汇总
2019-2020学年四年级语文上精编教学资料1-8单元全册教学分析+考点梳理总结1.以最新201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教材为编写依据。
2.分单元梳理课文内容,突出重点,汇总必背知识点。
3.新部编本语文教材目录详情见下页,请您审核是否与您的课文内容一致:第一单元教学分析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大潮的壮观,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
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
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屹(yì)昂(áng)鼎(dǐng)沸(fâi)霎(shà)卵(luǎn)跃(yuâ)穗(suì)巢(cháo)眠(mián)昧(mâi)坠(zhuì)(2)难写的字罩:上部是“罒”,不要写成“四”。
盼:左部是”目”,不要写成“日”。
犹:右部是“尤”,不要写成“龙”。
震:下部是“辰”,不要漏写中间的横。
牵:下部是“牛”,不要写成“午”。
卵:不要忘记写上两个“丶”。
(3)多音字笼{lǒnɡ(笼罩) lónɡ(笼子)载{zài(运载)zǎi(登载)尽{jǐn(尽管)jìn(尽头)处{c ù(无处不在)c ǔ(处分)2.词(1)必须掌握的词观潮据说大堤宽阔笼罩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滚动顿时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逐渐犹如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震动余波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牵着鹅卵石坑坑洼洼填上庄稼风俗跃出葡萄(2)近义词屹立~矗立顿时~立刻犹如~好像颤动~颤抖霎时~刹那依旧~依然恢复~复原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明亮~闪亮柔和~柔润新鲜~清新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满意~满足招待~接待闪闪烁烁~时隐时现奇妙~奇异归~回一瞬~刹那眠~睡霸占~占据纳凉~乘凉密密麻麻~密密匝匝微小~渺小无处不在~无所不在(3)反义词宽阔→狭窄平静→喧闹人声鼎沸→万籁俱寂浩浩荡荡→零零星星风平浪静→风号浪吼喜欢→讨厌柔和→坚硬新鲜→腐败坑坑洼洼→平平整整奇妙→平常霸占→割让密密麻麻→稀稀疏疏模糊→清晰梦幻→真实(4)词语归类①AABB式词语:浩浩荡荡闪闪烁烁坑坑洼洼密密麻麻类似的词语:熙熙攘攘郁郁葱葱懵懵懂懂隐隐约约踉踉跄跄星星点点兢兢业业战战兢兢②ABAC式词语:人山人海若隐若现半明半昧类似的词语:虎头虎脑作威作福毕恭毕敬有始有终知己知彼能屈能伸自给自足不闻不问③量词:一层薄雾一条白线一堵水墙一匹战马一个月亮一块银毯。
小学2019-2020年人教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一、生字观潮(cháo)称(chēng)为盐(yán)分笼(lǒng)罩蒙(méng)难薄(bó)雾昂(áng)首沸(fèi)腾贯(guàn)穿旧(jiù)俗恢(huī)宏屹(yì)立鼎(dǐng)盛崩(bēng)塌踮着脚(diǎn)静穆(mù)玛(mǎ)瑙涓(juān)涓细流滔(tāo)滔江水山脉(mài)花卉(huì)人迹罕(hǎn)至灿(càn)烂(làn)竹竿(gān)茫(máng)然船桨(jiǎn g)规(guī)律(lǜ)支(zhī)援一株(zhū)缝(fèng)隙(xì)耀(yào)眼树梢(shāo)寂(jì)静榕(róng)树空暇(xiá)抛(pāo)下紫檀(tán)笑盈盈(yínɡ) 凶(xiōng)猛寺庙(miào)恍恍惚惚(hū)二、多音字闷(mēn mèn)薄(báo bó bò)号(háo hào)卷(juàn juǎn)蒙(mēnɡ ménɡ měnɡ)笼(lónɡ lǒnɡ)藏(cánɡ zànɡ)秘(mìbì)脉(màimò)切(q iē qiè)缝(féng fèng)划(huá huà)盛(shèngchéng)泊(bópò)应(yīng yìng)吓(xiàhè)模(múmó)待(dàidāi)乘(chénɡshènɡ)三、近义词依旧——依然顿时——立刻漫天卷地——铺天盖地霎时——顿时犹如——如同若隐若现——时隐时现宽阔——辽阔壮丽——壮美映衬——衬托奇异——奇特呈现——显现预料——预测巨大——庞大关注——关切围绕——环绕千姿百态——姿态万千不容置疑——不容怀疑人迹罕至——荒无人烟渐渐——逐渐茂盛——茂密留恋——眷恋照耀——照射陆续——连续不可计数——不计其数应接不暇——目不暇接凶猛——凶恶镇静——冷静笑盈盈——笑呵呵恍恍惚惚——模模糊糊四、反义词宽阔——狭窄风平浪静——波涛汹涌人声鼎沸——万籁俱寂奇异——寻常强烈——微弱寒冷——炎热沸腾——冷却人迹罕至——人来人往静寂——喧闹茂盛——枯萎热闹——冷清光明——黑暗逼近——远离不可计数——寥寥无几模糊——清晰镇静——慌张凶猛——温顺恍恍惚惚——清清楚楚一模一样——千差万别五、词语积累昂首东望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人声鼎沸人迹罕至千姿百态不容置疑一模一样恍恍惚惚【形容人多的词语】人山人海门庭若市摩肩接踵【描写山的词语】直入云天崇山峻岭拔地而起巍然屹立高耸入云悬崖绝壁千山万壑【与鸟有关的词语】鸟语花香小鸟依人倦鸟知返笨鸟先飞鸟尽弓藏莺声燕语【形容数量多的词语】不可计数不计其数不胜枚举数以万计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与云有关的词语】彤云密布云海茫茫拨云见日风卷残云天高云淡流云奔涌云开雾散六、词语搭配(蒙蒙)的薄雾(轻轻)的薄雾(隆隆)的响声(轰轰)的响声 (水天相接)的地方(与世隔绝)的地方(宽阔)的钱塘江 (波涛汹涌)的钱塘江(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风风火火)地飞奔而来(漫天卷地)地涌来(铺天盖地)地涌来 (寒冷)的北极(酷寒)的北极 (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高耸入云)的皑皑雪山 (炎热)的赤道(酷热)的赤道(珍贵)的林木(稀有)的林木 (灿烂)的红霞(绚烂)的红霞 (茂盛)的榕树 (繁盛)的榕树(兴奋)地叫着 (激动)地叫着 (缓缓)地动(慢慢)地动 (红彤彤)的火烧云(金灿灿)的火烧云(凶猛)的狗(可爱)的狗 (笑盈盈)地看着(乐呵呵)地看着 (威武)地蹲着 (安静)地蹲着(揉一揉)眼睛 (擦一擦)桌子七、积累句型第1课观潮1.拟人句: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小学教材全解四年级语文上
小学教材全解四年级语文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叙事作文、写景作文、抒情作文、童年作文、童话作文、山水作文、状物作文、观察日记、英语作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all kind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you, such as narrative composition, landscape composition, lyric composition, childhood composition, fairy tale composition, landscape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observation diary, English composition,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教材全解四年级语文上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小学教材全解.四年级语文.上
小学教材全解.四年级语文(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文内容:20-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诗人的意境,从中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养成积累诗词的习惯。
诗人身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少年时博览群书,青年时游历全国。
天宝初曾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言,被排挤出了长安。
公元755年,李白蒙冤被放逐于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公元762年,病死于当涂。
文学成就: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主要的作品:《赠汪伦》《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名言佳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人,后迁至浦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突出成就: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主要作品:《鸟鸣涧》《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等。
名言佳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课文内容: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大意:朋友就要告别黄鹤楼东去了,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流尽。
主题解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写春天送别好友时的情境,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城,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大意:渭城的晨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土,客舍旁的柳枝在雨中分外青新。
劝好友再饮完一杯醇香的美酒,只因你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主题解说:《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课外练习题: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体会诗人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本文介绍了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排和基本结构。
教材共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以专题组织课文。
第1~4课为“自然景观”篇,第5~8课为“思考置疑”篇,第9~11课为“观察与发现”,第12~15课为“神话故事”篇,第16~17课为“多彩生活”篇,第18~20课为“童年往事”篇,第21~24课为“爱国立志”篇,第25~27课为“历史故事篇”。
教材还新增了19篇课文和口语交际内容。
教材分组编排,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每个专题都涵盖丰富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有教育价值和时代感,突出了研究语文的特点。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前几册教材相似,注重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了解本教材的主要特点:1.课文编选围绕专题,分精读和略读两类。
全册共有27篇课文,其中20篇为精读课文,7篇为略读课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提示略读课文的研究要求。
2.生字研究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
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3.课文中的生字注音有不同情况,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
教材后面附有注音提示,供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参考。
4.语文园地包含多个栏目,如口语交际、作、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等,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列出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和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其中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1课《观潮》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
《观潮》记叙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学情分析1、学生都来自于农村,有些大城市的孩子见得也多。
农村孩子在这方面比较薄弱。
2、这些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求知欲较强。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难点: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2、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观潮最佳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材全解.四年级语文(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文内容:20-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诗人的意境,从中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养成积累诗词的习惯。
诗人身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少年时博览群书,青年时游历全国。
天宝初曾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言,被排挤出了长安。
公元755年,李白蒙冤被放逐于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公元762年,病死于当涂。
文学成就: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主要的作品:《赠汪伦》《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名言佳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人,后迁至浦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突出成就: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主要作品:《鸟鸣涧》《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等。
名言佳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课文内容: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大意:朋友就要告别黄鹤楼东去了,
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逝,
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流尽。
主题解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写春天送别好友时的情境,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城,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大意:渭城的晨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土,
客舍旁的柳枝在雨中分外青新。
劝好友再饮完一杯醇香的美酒,只因你西
出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主题解说:《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课外练习题: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体会诗人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