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二)语义批评 瑞恰慈的语义批评是他提倡的实用批评 和细读方法的核心。他认为,细致地辨析语 义才是文学批评中的关键问题,只要完全了 解语义,批评者就能够完全地体会到作者的 心理状态。 “对于文学研究(或者其他任何交流方式 的研究)来说,最重要的事便是了解语言的 各种意义。”
一、本体论批评
(二)“构架-肌质”理论 1、所谓“构架”,是指逻辑意义,如房子的 梁和四壁的墙。是诗篇结构或者逻辑核心。 2、所谓“肌质”,是诗的本体论部分,如房 子四壁的墙皮上的装饰和点缀,这是诗的本质 与精华,是诗之所以为诗的部分。 3、构架与肌质的关系是对立的,或更确切的 说,兰色姆认为两者的关系是互相干扰的。
28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二)感受谬误 1、感受谬误是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针对读者反 应和阅读效果而提出的观点,就是“将诗和诗的 结果相混淆,也就是诗是什么和它所产生的效果
„„其始是从诗的心理效果推衍批评标准,其终
则是印象主义与相对主义”。他们反对的是文学
批评中的心理主义和读者决定论,其典型表现是
感受批评。
(三)社会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进 入冷战阶段,具有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冷战思 维持怀疑态度,新批评执着于文本分析的“出世” 的态度符合了很多人的心态。
4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
艾略特,注重对具体诗人的评价和鉴赏,也注重 对文学全面、整体的思考。对深植于19世纪浪漫主义 诗学中的原创性概念和个性价值观提出了批判,提出 了“有机整体观”和“客观对应物”等概念,倡导从 作品本身出发进行内在研究。艾略特的文学批评观成 为新批评有关作品的客观性、独立自足性等理论的先 声,他也被视为新批评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17
三、含混
(四)赫伯特的《朝圣》:
穿过矮林,我走向欲望(passion)的荒野。 就是那有人称为沼泽的高地的地方: 它是一片荒芜,有时却很富饶。
就在这儿我全部的财产被掠夺,
只剩下一枚美丽的金币(angel), 那是一位朋友系在我身上。
18
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
一、本体论批评
兰色姆是美国当代著名文论家、诗人,是新批评 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兰色姆主张独立的文学批评 ,提出了本体论批评的口号。
(4)幻觉说,即以读者沉浸在文学世界中,将现实与虚 拟混淆,产生幻觉作用的情况来评判诗歌。
30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二)感受谬误 3、维姆萨特等人对这些感受说进行了批评,理 由是:在不同程度的生理经验及其价值的认识之 间存在广大的差距,读者心中虽然激起了生动形
新批评对以上这些主张均不赞同。
3
概述
三、新批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一)新批评理论的产生是社会现实的产物,与 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社会语境:自19世纪以来,西方宗教信仰 渐渐被淡化,历史和科学上的发现让人再也无法 依附着传统神话而生活。新批评派的一些理论家 认为诗歌应该担当起以前宗教所担当的责任。
5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一)有机整体观 1、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是指把从古至今的所有的 文学作品都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 2、他认为,历史的意识既包括过去的“过去性”, 还包括过去的“现存性”,这种历史的意识会促 使作者在写作时具有当代意识,同时,会感到从 荷马开始的整个欧洲文学及本国文学的存在。这 样在欣赏或批判一部作品时,只有把握了构成作 品的每一部分与整体间的联系,才能正确的批判 一部作品。 3、此外,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还指作品的整体性 以及作品内部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有机性。
西方文学理论
英美新批评文论
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 (一)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 评”“文本批评”“客观主义批评”等, 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30年代至60 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二)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和作者转 向作品,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进行细读, 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
7
8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三)客观对应物
1、为了做到“逃避感情”和“逃避个性”, 艾略特在《哈姆雷特》一文中,提到了著名 的“客观对应物”的观点,认为应该寻找客 观对应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借以成为诊治 浪漫主义情感放纵的药方。他认为《哈姆雷 特》因主要人物情绪失控而成为失败的戏剧。 2、客观对应物是指,诗人寻找到的把自身 情感外在转化后的某种媒介。
9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四)评价 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和诗歌创作的非 个性化理论,要求文学研究重点关注文学作品内 部过程而非作者意图和读者反应,重视对文本客 观性、语言复杂化和情感结构的研究,摒弃了实
证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主观批评,这种批评观成为
新批评的“细读”“本体论”等理论的支点。
10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瑞恰慈:兰色姆认为,新批评在瑞恰慈手里从一开 始就走上了正轨。因此,有人把瑞恰慈称作是“ 新批评之父”。瑞恰慈著述颇丰,主要有:《美 学基础》(与奥格登、伍德合著)、《意义的意 义》(与奥登合著)、《文学批评原理》、《科 学与诗歌》、《实用批评》等。瑞恰慈运用语义 分析方法,借助心理学研究,分析了情感语言和 科学语言的区别,试图简历一种科学化的实用批 评方法,从而为新批评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26
三、意图谬误与感受谬误
(一)意图谬误 1、“意图谬误”,就是过分看重作者 的创作意图而导致的误区,是“将诗
和诗的产生过程相混淆„„其始是从
写诗的心理原因中推衍批评标准,其 终则是传记式批评与相对主义”。
27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一)意图谬误
2、维姆萨特等人认为,就衡量一部文学作品成功与否来 说,作者的构思或意图既不是一个适用的标准,也不是 一个理想的标准。理由是: 第一,强调作者在构思方面的匠心就是诗的成因,并 不等于承认了构思或意图即是批评家衡量诗人作品价值 的标准。 第二,批评家无法搞清诗人的意图。 第三,人们不必考察诗的哪一部分是意图,哪一部分 是意义所在。 第四,诗歌不是批评家自己的,但同时它也不是作者 自己的。
11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一)情感语言 1、瑞恰慈从语义学出发,把语言的使用分为科学用法 和感情用法。科学用法就是可以引起真假判断的表述 ,感情用法就是可以出发感情态度的表述。 2、科学语言直接指向于此所指的对象或外部的存在的 真实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不容混淆。白色 3、情感语言用于表达情感,它虽指向词语所指的对象 ,但是不必或不可能被这一对象所证实,不一定要符 合客观事实,只要能赢得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就行了, 非真非假,亦真亦假。白色恐怖 4、瑞恰慈认为情感语言的指称即使明摆着是虚假的, 也绝非缺点。
13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三)细读 1、细读是指对作品词语进行封闭的、细致的阅 读和分析,它要求批评者排除和作品无关的杂 念,对作品文本进行客观谨慎的阅读与考察。 2、瑞恰慈认为所有的好诗都要求细读,它鼓励 要恰到好处地注意它的字面意义,这要靠读者 的鉴赏力来发现。 3、细读方法是瑞恰慈在剑桥大学进行的文学教 学实验的成果和总结。隐去诗人名字让学生阅 读。
24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二)悖论与反讽 4、悖论的事例分析:在新批评派的文学实践中,布鲁 克斯对反讽和悖论的使用最广。
25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二)悖论与反讽
5、反讽的形式:反讽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如悲剧性反讽、 自我反讽以及嬉弄的、极端的、挖苦的、温和的反讽等 。反讽的诗之多远超过读者的意料。 6、反讽的“地位”:新批评非常看重反讽的功能。瑞恰慈 认为反讽本身总是“最最上乘的诗歌”的一个特性,维 姆萨特认为可以把新批评改名为“反讽诗学”。布鲁克 斯甚至把大量现代诗中的反讽看成是大众文化语境下的 必要策略,反讽在这里被看成是应对现代社会病症的语 言上的良方。
2
概述 二、新批评的批评旨趣
(一)新批评的批评旨趣是对以往很有影响的实证 主义、社会-历史批评和浪漫主义文论的反驳。
1、实证主义批评把文学当成历史文献,研究文学 的目的几乎全是认识过去的历史或体现着时代精神 的作者本人。 2、社会历史与传记批评把作者生平及其社会背景 研究作为文学研究的中心,作品似乎只是引着批评 家走向写作时代和作者的路标 3、浪漫主义文论主张作者决定论,认为了解作者 的身世和性情是理解作品的前提。
16
三、含混
(一)含混:就是诗歌语言的模糊性。 在燕卜荪看来,“任何导致对同一文字的不同 解释及文字歧义,不管多么细微,都与含混有关” 。 (二)燕卜荪认为,含混是诗歌强有力的一种表现手 段,对含混的利用是“诗歌的根基之一”。 (三)他将含混分为七大类型,暗喻引起的含混、词 义和句法结构带来的句义含混、双关和讽喻引起的 含混、意图含混、矛盾式含混、对立含混等。
“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 发现的全部外延和内涵的有机整体。”
22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一)张力 3、退特以邓恩的名诗《临别莫伤悲》 中的一段说明张力的形成:
因此,我俩合一个灵魂 虽然离开,却还没有 造成裂痕,而是像黄金 展成金箔,薄如空气
23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二)悖论与反讽 1、在新批评那里,悖论是非逻辑地违背科学和常识, 把不和谐和矛盾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2、反讽是指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字面 意义与实际意义对立。 3、悖论与反讽的异同点: 二者都是相互矛盾冲突的意思的调和,都表现了一 种矛盾的语义状态。它们的区别在于:悖论中矛盾的 意义在字面上都出现,而反讽是指没有说出的实际意 义与字面意义两个层次互相对立。简言之,悖论为“ 似非而是”,反讽为“口是心非”。
14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四)文学语言的四种意义 瑞恰慈指出应该运用细读方法对文学语言的 四种意义进行辨析。这四种意义分别是: 1、字面意义,是指作者运用语言所谈到的事物, 实际发读者感受和思考的契机;
2、情感意义,是作者对自己所谈到事物的情感态 度。
3、语气,是作者对于读者的态度,它往往能反映 初作者对于自己和读者之间关系的看法; 4、意图,即作者的写作用意,是它运用这些语言 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19
一、本体论批评
(一)本体论批评 1、首先意味着一种独立的批评,即更科学化 的学问。它主要指的是“研究艺术的技巧”包
括研究某种艺术的独一无二的形式。
2、其次本体论批评也意味着把作品视为独立 于作者和读者的经验和意识之外的存在。作品 是独立自足的存在。 3、诗的本体性源于它的恢复“本源世界”。
20
6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来自百度文库
(二)非个性化理论 1、艾略特既摒弃浪漫主义夸大诗人主观性的 做法,又反对古典主义“照相式”的单纯模仿 外界事物、片面强调客观性的方法,有意要改 变英国诗歌理性与感性相脱离的局面。
2、他指出:“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 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就是说, 应该把诗人放在文学史这个整体和文学传统之 中加以考察,判断诗人的作品有无价值就要看 它是否符合过去的标准,而并非是否具有个性。
21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一)张力 1、“张力”是新批评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 个概念,由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提出,用来 概括诗的突出性质和考察、评价诗的意义创造。 2、推特所说的张力是逻辑术语,是逻辑术语的外延和 内涵去掉前缀形成的,外延和内涵原本分别指概念的 适用范围和在概念中反映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在退 特的引申中,外延指的是诗的一项之间概念上的联系 ,内涵指的是诗歌的感情色彩或联想意义等。
15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五)影响 瑞恰慈在《实用批评》等著作中提出了独树 一帜的文本细读的方法,关注文学的语言构成, 集中研究了文学作品本身,这样从作者到作品的
研究重点的转移,为新批评派的批评实践提供了
方法论的指导,直接影响了燕卜荪的含混理论、
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韦勒克的内部研究和外部
研究理论。
29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二)感受谬误 2、回顾(感受说)的历史和分类 (1)唯情感论,即以读者受感染的程度衡量诗的价值; (2)唯想象论,即以作品产生的各种快感、生动逼真和 感染力所激发的读者想象、思想的启迪以及灵魂的震 颤来评判诗歌; (3)生理学类型,即以引发身体反应的阅读感受来评判 诗歌,如经常被引用的“起鸡皮疙瘩”的体验、“掀 去天灵盖”、“沿着脊椎骨一阵寒颤”的感受;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二)语义批评 瑞恰慈的语义批评是他提倡的实用批评 和细读方法的核心。他认为,细致地辨析语 义才是文学批评中的关键问题,只要完全了 解语义,批评者就能够完全地体会到作者的 心理状态。 “对于文学研究(或者其他任何交流方式 的研究)来说,最重要的事便是了解语言的 各种意义。”
一、本体论批评
(二)“构架-肌质”理论 1、所谓“构架”,是指逻辑意义,如房子的 梁和四壁的墙。是诗篇结构或者逻辑核心。 2、所谓“肌质”,是诗的本体论部分,如房 子四壁的墙皮上的装饰和点缀,这是诗的本质 与精华,是诗之所以为诗的部分。 3、构架与肌质的关系是对立的,或更确切的 说,兰色姆认为两者的关系是互相干扰的。
28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二)感受谬误 1、感受谬误是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针对读者反 应和阅读效果而提出的观点,就是“将诗和诗的 结果相混淆,也就是诗是什么和它所产生的效果
„„其始是从诗的心理效果推衍批评标准,其终
则是印象主义与相对主义”。他们反对的是文学
批评中的心理主义和读者决定论,其典型表现是
感受批评。
(三)社会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进 入冷战阶段,具有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冷战思 维持怀疑态度,新批评执着于文本分析的“出世” 的态度符合了很多人的心态。
4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
艾略特,注重对具体诗人的评价和鉴赏,也注重 对文学全面、整体的思考。对深植于19世纪浪漫主义 诗学中的原创性概念和个性价值观提出了批判,提出 了“有机整体观”和“客观对应物”等概念,倡导从 作品本身出发进行内在研究。艾略特的文学批评观成 为新批评有关作品的客观性、独立自足性等理论的先 声,他也被视为新批评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17
三、含混
(四)赫伯特的《朝圣》:
穿过矮林,我走向欲望(passion)的荒野。 就是那有人称为沼泽的高地的地方: 它是一片荒芜,有时却很富饶。
就在这儿我全部的财产被掠夺,
只剩下一枚美丽的金币(angel), 那是一位朋友系在我身上。
18
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
一、本体论批评
兰色姆是美国当代著名文论家、诗人,是新批评 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兰色姆主张独立的文学批评 ,提出了本体论批评的口号。
(4)幻觉说,即以读者沉浸在文学世界中,将现实与虚 拟混淆,产生幻觉作用的情况来评判诗歌。
30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二)感受谬误 3、维姆萨特等人对这些感受说进行了批评,理 由是:在不同程度的生理经验及其价值的认识之 间存在广大的差距,读者心中虽然激起了生动形
新批评对以上这些主张均不赞同。
3
概述
三、新批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一)新批评理论的产生是社会现实的产物,与 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社会语境:自19世纪以来,西方宗教信仰 渐渐被淡化,历史和科学上的发现让人再也无法 依附着传统神话而生活。新批评派的一些理论家 认为诗歌应该担当起以前宗教所担当的责任。
5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一)有机整体观 1、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是指把从古至今的所有的 文学作品都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 2、他认为,历史的意识既包括过去的“过去性”, 还包括过去的“现存性”,这种历史的意识会促 使作者在写作时具有当代意识,同时,会感到从 荷马开始的整个欧洲文学及本国文学的存在。这 样在欣赏或批判一部作品时,只有把握了构成作 品的每一部分与整体间的联系,才能正确的批判 一部作品。 3、此外,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还指作品的整体性 以及作品内部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有机性。
西方文学理论
英美新批评文论
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 (一)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 评”“文本批评”“客观主义批评”等, 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30年代至60 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二)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和作者转 向作品,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进行细读, 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
7
8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三)客观对应物
1、为了做到“逃避感情”和“逃避个性”, 艾略特在《哈姆雷特》一文中,提到了著名 的“客观对应物”的观点,认为应该寻找客 观对应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借以成为诊治 浪漫主义情感放纵的药方。他认为《哈姆雷 特》因主要人物情绪失控而成为失败的戏剧。 2、客观对应物是指,诗人寻找到的把自身 情感外在转化后的某种媒介。
9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四)评价 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和诗歌创作的非 个性化理论,要求文学研究重点关注文学作品内 部过程而非作者意图和读者反应,重视对文本客 观性、语言复杂化和情感结构的研究,摒弃了实
证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主观批评,这种批评观成为
新批评的“细读”“本体论”等理论的支点。
10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瑞恰慈:兰色姆认为,新批评在瑞恰慈手里从一开 始就走上了正轨。因此,有人把瑞恰慈称作是“ 新批评之父”。瑞恰慈著述颇丰,主要有:《美 学基础》(与奥格登、伍德合著)、《意义的意 义》(与奥登合著)、《文学批评原理》、《科 学与诗歌》、《实用批评》等。瑞恰慈运用语义 分析方法,借助心理学研究,分析了情感语言和 科学语言的区别,试图简历一种科学化的实用批 评方法,从而为新批评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26
三、意图谬误与感受谬误
(一)意图谬误 1、“意图谬误”,就是过分看重作者 的创作意图而导致的误区,是“将诗
和诗的产生过程相混淆„„其始是从
写诗的心理原因中推衍批评标准,其 终则是传记式批评与相对主义”。
27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一)意图谬误
2、维姆萨特等人认为,就衡量一部文学作品成功与否来 说,作者的构思或意图既不是一个适用的标准,也不是 一个理想的标准。理由是: 第一,强调作者在构思方面的匠心就是诗的成因,并 不等于承认了构思或意图即是批评家衡量诗人作品价值 的标准。 第二,批评家无法搞清诗人的意图。 第三,人们不必考察诗的哪一部分是意图,哪一部分 是意义所在。 第四,诗歌不是批评家自己的,但同时它也不是作者 自己的。
11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一)情感语言 1、瑞恰慈从语义学出发,把语言的使用分为科学用法 和感情用法。科学用法就是可以引起真假判断的表述 ,感情用法就是可以出发感情态度的表述。 2、科学语言直接指向于此所指的对象或外部的存在的 真实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不容混淆。白色 3、情感语言用于表达情感,它虽指向词语所指的对象 ,但是不必或不可能被这一对象所证实,不一定要符 合客观事实,只要能赢得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就行了, 非真非假,亦真亦假。白色恐怖 4、瑞恰慈认为情感语言的指称即使明摆着是虚假的, 也绝非缺点。
13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三)细读 1、细读是指对作品词语进行封闭的、细致的阅 读和分析,它要求批评者排除和作品无关的杂 念,对作品文本进行客观谨慎的阅读与考察。 2、瑞恰慈认为所有的好诗都要求细读,它鼓励 要恰到好处地注意它的字面意义,这要靠读者 的鉴赏力来发现。 3、细读方法是瑞恰慈在剑桥大学进行的文学教 学实验的成果和总结。隐去诗人名字让学生阅 读。
24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二)悖论与反讽 4、悖论的事例分析:在新批评派的文学实践中,布鲁 克斯对反讽和悖论的使用最广。
25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二)悖论与反讽
5、反讽的形式:反讽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如悲剧性反讽、 自我反讽以及嬉弄的、极端的、挖苦的、温和的反讽等 。反讽的诗之多远超过读者的意料。 6、反讽的“地位”:新批评非常看重反讽的功能。瑞恰慈 认为反讽本身总是“最最上乘的诗歌”的一个特性,维 姆萨特认为可以把新批评改名为“反讽诗学”。布鲁克 斯甚至把大量现代诗中的反讽看成是大众文化语境下的 必要策略,反讽在这里被看成是应对现代社会病症的语 言上的良方。
2
概述 二、新批评的批评旨趣
(一)新批评的批评旨趣是对以往很有影响的实证 主义、社会-历史批评和浪漫主义文论的反驳。
1、实证主义批评把文学当成历史文献,研究文学 的目的几乎全是认识过去的历史或体现着时代精神 的作者本人。 2、社会历史与传记批评把作者生平及其社会背景 研究作为文学研究的中心,作品似乎只是引着批评 家走向写作时代和作者的路标 3、浪漫主义文论主张作者决定论,认为了解作者 的身世和性情是理解作品的前提。
16
三、含混
(一)含混:就是诗歌语言的模糊性。 在燕卜荪看来,“任何导致对同一文字的不同 解释及文字歧义,不管多么细微,都与含混有关” 。 (二)燕卜荪认为,含混是诗歌强有力的一种表现手 段,对含混的利用是“诗歌的根基之一”。 (三)他将含混分为七大类型,暗喻引起的含混、词 义和句法结构带来的句义含混、双关和讽喻引起的 含混、意图含混、矛盾式含混、对立含混等。
“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 发现的全部外延和内涵的有机整体。”
22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一)张力 3、退特以邓恩的名诗《临别莫伤悲》 中的一段说明张力的形成:
因此,我俩合一个灵魂 虽然离开,却还没有 造成裂痕,而是像黄金 展成金箔,薄如空气
23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二)悖论与反讽 1、在新批评那里,悖论是非逻辑地违背科学和常识, 把不和谐和矛盾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2、反讽是指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字面 意义与实际意义对立。 3、悖论与反讽的异同点: 二者都是相互矛盾冲突的意思的调和,都表现了一 种矛盾的语义状态。它们的区别在于:悖论中矛盾的 意义在字面上都出现,而反讽是指没有说出的实际意 义与字面意义两个层次互相对立。简言之,悖论为“ 似非而是”,反讽为“口是心非”。
14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四)文学语言的四种意义 瑞恰慈指出应该运用细读方法对文学语言的 四种意义进行辨析。这四种意义分别是: 1、字面意义,是指作者运用语言所谈到的事物, 实际发读者感受和思考的契机;
2、情感意义,是作者对自己所谈到事物的情感态 度。
3、语气,是作者对于读者的态度,它往往能反映 初作者对于自己和读者之间关系的看法; 4、意图,即作者的写作用意,是它运用这些语言 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19
一、本体论批评
(一)本体论批评 1、首先意味着一种独立的批评,即更科学化 的学问。它主要指的是“研究艺术的技巧”包
括研究某种艺术的独一无二的形式。
2、其次本体论批评也意味着把作品视为独立 于作者和读者的经验和意识之外的存在。作品 是独立自足的存在。 3、诗的本体性源于它的恢复“本源世界”。
20
6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来自百度文库
(二)非个性化理论 1、艾略特既摒弃浪漫主义夸大诗人主观性的 做法,又反对古典主义“照相式”的单纯模仿 外界事物、片面强调客观性的方法,有意要改 变英国诗歌理性与感性相脱离的局面。
2、他指出:“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 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就是说, 应该把诗人放在文学史这个整体和文学传统之 中加以考察,判断诗人的作品有无价值就要看 它是否符合过去的标准,而并非是否具有个性。
21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一)张力 1、“张力”是新批评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 个概念,由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提出,用来 概括诗的突出性质和考察、评价诗的意义创造。 2、推特所说的张力是逻辑术语,是逻辑术语的外延和 内涵去掉前缀形成的,外延和内涵原本分别指概念的 适用范围和在概念中反映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在退 特的引申中,外延指的是诗的一项之间概念上的联系 ,内涵指的是诗歌的感情色彩或联想意义等。
15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五)影响 瑞恰慈在《实用批评》等著作中提出了独树 一帜的文本细读的方法,关注文学的语言构成, 集中研究了文学作品本身,这样从作者到作品的
研究重点的转移,为新批评派的批评实践提供了
方法论的指导,直接影响了燕卜荪的含混理论、
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韦勒克的内部研究和外部
研究理论。
29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二)感受谬误 2、回顾(感受说)的历史和分类 (1)唯情感论,即以读者受感染的程度衡量诗的价值; (2)唯想象论,即以作品产生的各种快感、生动逼真和 感染力所激发的读者想象、思想的启迪以及灵魂的震 颤来评判诗歌; (3)生理学类型,即以引发身体反应的阅读感受来评判 诗歌,如经常被引用的“起鸡皮疙瘩”的体验、“掀 去天灵盖”、“沿着脊椎骨一阵寒颤”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