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智能控制简明教程-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
具体说:水位偏高时,应排出一些水; U负—排水,U正—进
水
8. 模糊控制响应表(控制表)
模糊控制规则由模糊矩阵R来描述。 北师大汪培庄教授提出:R中每一行对应每个 非模糊的观测结果所引起的模糊响应。 方法: 采取在R中每一行寻找峰域中心值,即R
如果采用模糊控制水位,则必须做到如下 几步工作:
1. 观测量:输入量、输出量(控制量) 水位对于O点的偏差:
-定义O点的水位高度 h -实际测得的水位高度
u 正:贮水,逆时针旋转 u 负:排水,顺时针旋转
(Fuzzy Inference)
将U 精确量U(Defuzzification) 返回1,下一次中断采样
b. 模糊控制工作原理
水位模糊控制: 设有一贮水器,具有可变的水位,另有一
调节阀门,可向内进水和向外排水。试设 计一个模糊控制器,并通过调节阀将水位 稳定在固定点O的附近。 用浮球检测贮水器中的水位高度, 为了保持水位高度在一定位置,采用水位 控制系统代替手动控制。如图。
控制状态表
if NB NS ZO PS PB E then PB PS ZO NS NB U
5. 模糊控制关系矩阵
模糊控制规则是一组多重条件语句,它可以表示 为从误差论域X到控制论域Y的模糊控制关系R
求 的最大值
6. 模糊决策
e’=1
7. 模糊量化成精确量
最大隶属度
按隶属应取最大原则:
FC
Fuzzy 化
Fuzzy 控制 算法
非 Fuzzy
化
对象
2. 输入/出变量论域(离散化) 偏差e的实际论域: e [-30,30]
e的离散论域: X {-3,-2,1,0,+1,+2,+3}
模糊控制系统课件
(1)模糊化接口(Fuzzification)
所谓模糊化,就是通过传感器把被控对象的相关物理量 →电量,若传感器的输出量是连续的模拟量 A / D 数字量作 为计算机的输入测量值→标准化处理(即把其变化范围映射 到相应内部论域中,然后将内部论域中该输入数据转换成相 应语言变量的概念,并构成模糊集合)。
量化因子:K e
2n1 eH eL
, Kec
2n2 eH eL
,
比例因子:
Ku
uH uL 2m
注:误差和误差变化这两个变量的连续值与其论域中的离散值
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2)模糊推理机(Inference engine) 模糊推理机由知识库(数据库和规则库)与模糊
推理决策逻辑构成。这是基本部分。 ①知识库(Knowledge base)=数据库(Date base) +语言控制规则库(Rule base)
缺点:不同被控对象,控制规则不变,控制效果不好。
图4.3 简单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⑵模糊自调整控制器----二维模糊控制器中加入修正因子
(规则自调整模糊控制器)
u e 1 e
低阶控制系统: >0.5 高阶控制系统: <0.5
当误差较大时,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消除误差,加快响 应速度,这时对误差的加权应该大些;
的概念? 3、常用的模糊控制器有哪些? 4、二维FC的工作原理?优缺点? 5、FC设计的两种实现方式及其特点? 6、设计模糊控制器的步骤?
4.2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4.2.1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实质:模糊控制器输入语言变量及输出语言变量的选取和模糊控制器的不同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模糊逻辑应用于控制系统中。
传统的控制方法通常是基于精确的数学模型,而模糊控制则可以处理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模糊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模糊化、模糊推理和解模糊三个主要步骤。
模糊化是将输入和输出量进行模糊化处理,使用模糊集合来描述变量的不确定性程度。
模糊推理是基于模糊规则对输入和输出变量进行推理,得到模糊输出。
解模糊是将模糊输出转换为精确的输出,通常使用去模糊化方法来实现。
在模糊控制中,模糊规则是关键的组成部分。
模糊规则由若干个条件和一个结论组成,用于描述输入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输入变量的模糊化和对模糊规则的推理,可以得到模糊输出,然后通过解模糊化将其转换为精确的输出。
模糊控制的优势在于可以处理非线性和模糊性系统,而传统的控制方法往往不能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模糊控制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对系统参数的变化和外部扰动具有一定的容忍度。
总的来说,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模糊逻辑,通过模糊化、模糊推理和解模糊化等步骤,实现对复杂和不确定系统的控制。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机器人控制、交通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等。
模糊控制原理课件
Page 22
3.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规则库
规则库的形式 规则库由若干条控制规则组成,这些控制规则根据人类控 制专家的经验总结得出,按照 IF …is …AND …is …THEN …is…的形式表达。
R1 : IF E is A1 AND EC is B1 THEN U is C1 R2 : IF E is A2 AND EC is B2 THEN U is C2
确定隶属函数(原则)
模糊化处理方法
模糊单点或单点模糊集合
如果输入值x0是准确的,那么通常将其模糊化为模糊单点,
即
A(x)10
xx0 xx0
离散化的输入论域 将确定的隶属函数曲线离散化,得到有限个点上的隶属度, 便构成了一个相应的模糊变量的模糊子集。
Page 17
3.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例3.1.2.1
进行专家分析和总
结后,则总结出的
E
NS
NM
NM
NM
NS
ZO
ZO
PS
Z
NB
NM
NS
ZO
PS
PS
PM
控制规则为:
PS
NS
NS
ZO
PS
PM
PM
PM
PM
ZO
PS
PM
PM
PB
PB
PB
PB
PS
PM
PM
PB
PB
PB
PB
Page 24
3.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建立模糊控制规则表的基本思想
当误差为负大时,若误差变化为负,这时误差有增大的趋势,为尽快消 除已有的负大误差并抑制误差变大,所以控制量的取负大。当误差为负 而误差变化为正时,系统本身已有减小误差的趋势,为尽快消除误差且 又不引起超调,应取较小的控制量。
《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模糊控制系统
若e=测量-给定
(1)为E为正大,则U为负大。 If E = PB then U= NB
(2)为E为正小,则U为负小。 (3)为E为零,则U为零。 (4)为E为负小,则U为正小。 (5)为E为负大,则U为正大。
If E = PS then U = NS If E =ZE then U= ZE If E= NS then U = PS If E= NB then U = PB
方面明显优于一维控制器。
18
3.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3.1.3 推理决策过程 推理决策逻辑 模糊控制的核心。 利用知识库的信息,模拟人类的推理决策过程。
即上一章中介绍的模糊逻辑推理。 常用的是最大—最小(玛达尼)推理。
19
3.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3.1.4 精确化过程 精确化的定义 把由模糊推理所得到的模糊输出量,转变为精确控制量。 进而去驱动或控制具体的执行机构。
3.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3.1.1 模糊化
模糊化的过程(举例说明:一个二维模糊控制器)
(2)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
定义量化因子:
n
kde demax
定义比例因子:
ku
umax n
7
3.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3.1.1 模糊化 模糊化的过程(举例说明:一个二维模糊控制器)
(3)语言值的选取
正大—“PB” 正中—“PM” 正小—“PS” 零 —“ZE” 负小—“NS” 负中—“NM” 负大—“NB”
模糊化的过程(举例说明:一个二维模糊控制器)
(2)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
定义量化因子:
ke
n em ax
ke确定后,任何e值都可以转化为X上的某一元素。
x
模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模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模糊控制系统是一种常用于处理复杂控制问题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模糊化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建立模糊规则库,从而实现对非精确系统的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模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模糊化输入变量模糊化输入变量是模糊控制系统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非精确的输入变量转化为可处理的模糊语言变量。
这一步骤一般包括两个主要的过程:隶属函数的选择和输入变量的模糊化。
对于每一个输入变量,需要选择合适的隶属函数来表示其模糊化程度。
常用的隶属函数包括三角形隶属函数、梯形隶属函数、高斯隶属函数等。
通过调整隶属函数的参数,可以控制输入变量的隶属度,进而确定输入变量的模糊程度。
在选择隶属函数之后,需要对输入变量进行模糊化处理。
这是通过将输入变量与相应的隶属函数进行匹配,确定输入变量在每个隶属函数上的隶属度。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使用模糊集合表示输入变量的模糊程度,例如“高度模糊”、“中度模糊”等。
二、建立模糊规则库建立模糊规则库是模糊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将模糊化后的输入变量与模糊化后的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
模糊规则库一般由若干个模糊规则组成,每个模糊规则由一个或多个模糊条件和一个模糊结论组成。
模糊条件是对输入变量进行约束的条件,而模糊结论则是对输出变量进行控制的结果。
在建立模糊规则库时,需要根据具体控制问题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确定合适的模糊规则。
一般情况下,通过专家经验或者实验数据来确定模糊规则,以得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三、推理机制推理机制是模糊控制系统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将输入变量的模糊程度与模糊规则库进行匹配,得到对输出变量的模糊控制。
推理机制一般包括模糊匹配和模糊推理两个步骤。
在模糊匹配的过程中,根据输入变量的模糊程度和模糊规则的条件,计算每个模糊规则的激活度。
激活度是输入变量满足模糊规则条件的程度,可以通过模糊逻辑运算进行计算。
在模糊推理的过程中,根据模糊匹配的结果和模糊规则库中的模糊结论,使用模糊逻辑运算得到对输出变量的模糊控制。
人工智能控制技术课件:模糊控制
模糊集合
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论作为数学基础。经典集合一般指具有某种属性的、确定的、
彼此间可以区别的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含义是广泛的,可以是具体元素也可以是抽象
概念。在经典集合论中,一个事物要么属于该集合,要么不属于该集合,两者必居其一,
没有模棱两可的情况。这表明经典集合论所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必须是明确的。
1000
1000
9992
9820
的隶属度 1 =
= 1,其余为: 2 =
= 0.9992, 3 =
=
1000
1000
1000
9980
9910
0.982, 4 =
= 0.998, 5 =
= 0.991,整体模糊集可表示为:
1000
1000
1
0.9992
0.982
0.998
《人工智能控制技术》
模糊控制
模糊空基本原理
模糊控制是建立在模糊数学的基础上,模糊数学是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
象的一种数学理论和方法。在生产实践、科学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人
们经常会遇到模糊概念(或现象)。例如,大与小、轻与重、快与慢、动与
静、深与浅、美与丑等都包含着一定的模糊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度是2 ,依此类推,式中“+”不是常规意义的加号,在模糊集中
一般表示“与”的关系。连续模糊集合的表达式为:A =
)( /其中“” 和“/”符号也不是一般意义的数学符号,
在模糊集中表示“构成”和“隶属”。
模糊集合
假设论域U = {管段1,管段2,管段3,管段4,管段5},传感器采
1+|
控制系统中的模糊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
控制系统中的模糊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现代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面临着多变、复杂、非线性的控制问题。
传统的多变量控制方法往往无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因此,模糊控制算法作为一种强大的控制手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控制系统中的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和实现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1. 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模糊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系统,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将输入和输出变量模糊化,利用一系列模糊规则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模糊控制系统主要由模糊化、规则库、模糊推理和解模糊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其中规则库是模糊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包含了一系列的模糊规则,用于描述输入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2. 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步骤(1)确定输入和输出变量:首先需要明确系统中的输入和输出变量,例如温度、压力等。
(2)模糊化:将确定的输入和输出变量进行模糊化,即将其转换为模糊集合。
(3)建立模糊规则库:根据实际问题和经验知识,建立一系列模糊规则。
模糊规则关联了输入和输出变量的模糊集合之间的关系。
(4)模糊推理:根据当前的输入变量和模糊规则库,利用模糊推理方法求解输出变量的模糊集合。
(5)解模糊:将求解得到的模糊集合转换为实际的输出值,常用的方法包括最大值法、加权平均法等。
3. 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技巧(1)合理选择输入和输出变量的模糊集合: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和属性,选择合适的隶属函数,以便更好地描述系统的特性。
(2)精心设计模糊规则库:模糊规则库的设计是模糊控制算法的关键,应根据实际问题与经验知识进行合理的规则构建。
可以利用专家经验、试验数据或者模拟仿真等方法进行规则的获取和优化。
(3)选用合适的解模糊方法:解模糊是模糊控制算法中的一项重要步骤,选择合适的解模糊方法可以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常用的解模糊方法有最大值法、加权平均法、中心平均法等,应根据系统的需求进行选择。
第三章、模糊控制系统
精确量(V0)
∴V0 = 5
当论域V中,其最大隶属度函数对应的输出值多于一个时, 简单取最大隶属度输出的平均即可:
即:当有(v1) µ 2)= L =µc (vJ ) 最大时 µ = (v
1 J 取v0 = ∑ v j J j =1
U 1 , U 2 , L ,U n :输出论域上模糊子集
总的模糊关系: R( 其中:
e , de , u ) = U Ri
n
当ki 取µv (vi )时
重心法
模糊化计算的其它方法:左取大、右取大等。
第二节: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包括:输入输出变量选择、模糊化 算法、模糊推理规则和精确化计算方法。 一维模糊控制器 被控对象 输入输出 (按模糊控制器输入变量个数) 变量 多输入多输出 单输入单输出 二维模糊控制器 多维模糊控制器
例:x分成三档(NB、ZE、PB); y y分成两档(NB、PB); 模糊分区形式:
PB NB 0 NB ZE
R1
R2 R4
R3
PB 24
问:在此分档情况下,最大规则数为多少?
x
2 规则库 用一系列模糊条件描述的模糊控制规则就构成模糊控制规则库。 建立 规则库 选择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 建立规则(完备性、交叉性、一致性)
完备性:对于任意给定的输入均有相应的控制规则起作用。 交叉性:控制器的输出值总由数条规则来决定。 一致性:规则中不存在相互矛盾的规则。
模糊控制规则建立方法 1)专家经验法: 通过对专家控制经验的咨询形成控制规则库。 实质:通过语言条件语句来模拟人类的控制行为。
模糊控制原理课件
模糊推理机:根 据模糊规则进行 推理,得出模糊 输出
去模糊化器:将 模糊输出转换为 精确输出
模糊控制的应用领域
工业控制:用 于控制复杂或 非线性系统的 过程,如化工、 冶金和电力等。
智能家居:用 于控制家庭设 备的自动化系 统,如智能空 调、智能照明 和智能安防等。
医疗保健:用 于医疗设备的 控制,如医疗 机器人、康复 设备和诊断设
模糊控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
工业控制:用 于控制复杂或 非线性的系统, 如化工、冶金
和电力等。
智能交通:用 于控制交通信 号灯,提高交 通流畅度和安
全性。
医疗护理:用 于智能诊断和 机器人手术, 提高医疗效率
和精度。
农业科技:用 于智能灌溉和 温室控制,提 高农业生产效
率和品质。
Part Seven
备等。
交通领域:用 于控制交通工 具,如自动驾 驶汽车、无人 机和船舶等。
Part Three
模糊集合与模糊逻 辑
模糊集合的定义与运算
模糊集合:模糊集合是由模糊元素组成的集合, 元素属于集合的程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0或1, 而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
模糊集合的运算:模糊集合可以进行类似于普通 集合的运算,如交、并、补等,但运算结果不再 是传统意义上的集合,而是模糊集合。
模糊规则库:根 据实际需求和经 验,制定模糊规 则,建立模糊规 则库
模糊推理:根据 输入的模糊集合 和模糊规则库, 进行模糊推理, 得到输出模糊集 合
反模糊化方法: 将输出模糊集合 反模糊化,得到 精确的控制量
反模糊化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反模糊化方法:根据输入变量的数量和类型选择合适的反模糊化方法,如最大值、最小值、平 均值等。
模糊控制原理(PDF)
第一部分模糊控制第2讲模糊控制原理第一节模糊控制(推理)系统的基本结构1.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模糊控制器1.2 模糊控制器(推理)的结构1.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模糊化模糊化的作用是将输入的精确量转换成模糊量。
具体过程为:1)尺度变换尺度变换,将输入变量由基本论域变换到各自的论域范围。
变量作为精确量时,其实际变化范围称为基本论域;作为模糊语言变量时,变量范围称为模糊集论域。
2)模糊处理将变换后的输入量进行模糊化,使精确的输入量变成模糊量,并用相应的模糊集来表示。
知识库1.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数据库规则库数据库主要包括各语言变量的隶属函数,尺度变换因子及模糊空间的分级数等。
规则库包括了用模糊语言变量表示的一系列控制规则。
它们反映了控制专家的经验和知识。
1.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模糊推理模糊推理是模糊控制器的核心,它具有模拟人的基于模糊概念的推理能力。
◆清晰化作用:将模糊推理得到的模糊控制量变换为实际用于控制的清晰量。
包括:1) 将模糊量经清晰化变换成论域范围的清晰量。
2) 将清晰量经尺度变换变化成实际的控制量。
1.3 模糊控制器的维数模糊控制器输入变量的个数称为模糊控制器的维数。
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的控制系统,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一维模糊控制器一个输入:误差;输出为控制量或控制量的变化。
二维模糊控制二个输入:误差及误差的变化。
三维模糊控制器三个输入为输入:误差、误差的变化、误差变化的速率。
第二节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1 模糊化运算(Fuzzification)2.2 清晰化计算(Defuzzification)2.3 数据库(Data base)2.4 规则库(Rule base)2.4 模糊推理(Fuzzy Inference)2.1 模糊化运算(Fuzzification)模糊化运算是将输入空间的观测量映射为输入论域上的模糊集合。
首先需要对输入变量进行尺度变换,将其变化到相应的论域范围,然后将其模糊化,得到相应的模糊集合。
模糊控制原理简介
§6模糊控制原理简介§模糊控制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已经在工业、国防、航天等许多领域获得了成功。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闭环控制系统如 图所示,其原理是建立在精确的数学模型上。
但对于一些强藕合、多参数、非线性、时变性、大惯性、纯 滞后的复杂系统,建立它们的精确数学模型是很困难的,有些甚至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一些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却可以通过观察、推理和决策,用人工控制的方法较 好地控制那些复杂的对象。
模糊控制系统就是将人的经验总结成语言控制规则,运用模糊理论模拟人的推 理与决策,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的控制系统。
模糊控制系统与传统的闭环控制系统不同之处,就是用模糊控 制器代替了模拟式控制器,其硬件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模糊控制器本质上就是一个采用了模糊控制算法的计算机或芯片,其一般结构如图所示。
它由三个基 本部分构成:(1)将输入的确切值“模糊化”,成为可用模糊集合描述的变量; (2)应用语言规则进行模 糊推理;(3)对推理结果进行决策并反模糊化(也称为清晰化、解模糊),使之转化为确切的控制量。
有m 个输入一个输出的模糊控制器称为m 维模糊控制器。
由于一维模糊控制器所能获得的系统动态性能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三维及三维以上的模糊控制器结构复杂,推理运算时间长,因此典型的模糊控制 器是二维模糊控制器。
一般地,设计一个二维的模糊控制器,通常需要五个步骤:输出y(t ) 输出y(t )图 图输出图确定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及其模糊状态; 输入变量的模糊化; 建立模糊控制规则;进行模糊推理; 输出变量的反模糊化。
确定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及其模糊状态 根据问题的背景,确定出输入变量E I 、E 2和输出变量u 。
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状态按照控制品质的要求可分为三类:控制品质要求较高的场合,变量的模糊状态取为负大(NB )、负中(NM )、负小(NS )、零(ZO )、正小(PS )、正中(PM )、正大(PB )负大(NB )、负中(NM )、负小(NS )、负零(NZ )、正零(PZ )、正小(PS )、正中(PM )、正大(PB ); 控制品质要求一般的场合,变量的模糊状态取为负大(NB )、负小(NS )、零(ZO )、正小(PS )、正大(PB )负大(NB )、负小(NS )、负零(NZ )、正零(PZ )、正小(PS 、正大(PB );控制品质要求较低的场合,变量的模糊状态取为负大(NB )、零(ZO )、正大(PB )负大(NB )、负零(NZ )、正零(PZ )、正大(PB )。
第三章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13
3.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1、模糊化: 把输入空间的精确点x映射成论域中相应语言 变量的语言值,即模糊集合A的过程。
(1)映射成单点:
1 A 0
x x0 x x0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14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2)映射成模糊集合: 例:系统偏差e,用语言变量E来描述,则 T(E)为E的语言值集合。 T(E)={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正 大} ={NB,NM,NS,ZE,PS,PM,PB}
智能控制技术 第3章 模糊控制系统 3.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3.2 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3.3 模糊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实例。
1
3.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一、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在自动控制技术产生之前,人们只能采用手动 控制方式;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采用各种自动装 置来部分代替人眼(测量)、脑(控制)、手 (执行)的作用。
33
由其量化后的隶属度,得到规则的模糊关系为: R’= (NBe→PBu) ∪ (NSe→PSu) ∪ (ZEe→ZEu) ∪ (PSe→NSu) ∪ (PBe→NBu)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24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3、模糊推理 根据知识库提供的信息和输入状态模拟人类的 推理决策过程,给出合适的控制量。 可用前述各种推理方法。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15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NB,NM,NS,ZE,PS,PM,PB} 每一语言值均为模糊集合,可用隶属度函数表 示。如:
μ ZE PS PB
NB
NS
0
e
模糊控制——(1)基本原理
模糊控制——(1)基本原理1、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理论、模糊语⾔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种智能控制⽅法,它是从⾏为上模仿⼈的模糊推理和决策过程的⼀种智能控制⽅法。
该⽅法⾸先将操作⼈员或专家经验编成模糊规则,然后将来⾃传感器的实时信号模糊化,将模糊化后的信号作为模糊规则的输⼊,完成模糊推理,将推理后得到的输出量加到执⾏器上。
2、模糊控制器模糊控制器(Fuzzy Controller—FC):也称为模糊逻辑控制器(Fuzzy Logic Controller—FLC),由于所采⽤的模糊控制规则是由模糊理论中模糊条件语句来描述的,因此模糊控制器是⼀种语⾔型控制器,故也称为模糊语⾔控制器(Fuzzy Language Controller—FLC)。
(1)模糊化接⼝(Fuzzy interface)模糊控制器的输⼊必须通过模糊化才能⽤于控制输出的求解,因此它实际上是模糊控制器的输⼊接⼝。
它的主要作⽤是将真实的确定量输⼊转换为⼀个模糊⽮量。
(2)知识库(Knowledge Base—KB)知识库由数据库和规则库两部分构成。
①数据库(Data Base—DB)数据库所存放的是所有输⼊、输出变量的全部模糊⼦集的⾪属度⽮量值(即经过论域等级离散化以后对应值的集合),若论域为连续域则为⾪属度函数。
在规则推理的模糊关系⽅程求解过程中,向推理机提供数据。
②规则库(Rule Base—RB)模糊控制器的规则司基于专家知识或⼿动操作⼈员长期积累的经验,它是按⼈的直觉推理的⼀种语⾔表⽰形式。
模糊规则通常有⼀系列的关系词连接⽽成,如if-then、else、also、end、or等,关系词必须经过“翻译”才能将模糊规则数值化。
最常⽤的关系词为if-then、also,对于多变量模糊控制系统,还有and等。
(3)推理与解模糊接⼝(Inference and Defuzzy-interface)推理是模糊控制器中,根据输⼊模糊量,由模糊控制规则完成模糊推理来求解模糊关系⽅程,并获得模糊控制量的功能部分。
模糊控制系统
实现自动化管理。
03
工业过程控制
在化工、冶金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利用模糊逻辑控制器对温度、压力、
流量等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模糊推理过程
根据输入的模糊集合和模糊规则库,通过模糊推理算法(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得出输出模 糊集合。
推理过程基于模糊逻辑,如AND、OR、NOT等运算。
去模糊化过程
将输出模糊集合转换为实际的控制量。
去模糊化方法包括最大值、最小值、中心平均值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03
模糊控制系统的应用
智能照明系统
根据室内光线和人的活动情况,利用 模糊逻辑控制,自动调节照明亮度、 色温和方向,提供舒适的视觉环境。
模糊控制在机器人导航中的应用案例
1 2 3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利用模糊逻辑控制器,根据机器人当前位置和目 标位置,规划出安全、有效的路径,实现自主导 航。
避障控制
通过传感器采集周围环境信息,利用模糊逻辑控 制器判断障碍物的距离和方向,控制机器人灵活 避障。
跟随控制
通过模糊逻辑控制器,使机器人能够跟随目标物 体或人进行移动,保持适当的距离和方向。
模糊控制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等信息,利用模糊逻辑控制器进行分类和
分拣,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性。
02
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通过模糊逻辑控制器,对仓库内的货物进行高效、准确的定位和调度,
应用领域的拓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拓展,如何将模糊控制系统应用于更广泛 的领域,满足更多的实际需求,仍是一个机遇和挑战。
05
案例分析
模糊控制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案例
智能空调系统
模糊控制器的工作原理辅导
模糊控制器的工作原理辅导模糊控制是模仿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的控制经验来实现的一种控制。
把模糊集合的理论应用于控制就可以把人的经验形式化,在控制过程中实现模糊推理与决策。
一、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在工程实践中,操作人员的控制策略是用自然语言表达的,因此,模糊控制系统用语言变量作为描述操作机构控制策略的基础。
如果用模糊集合作工具,设计一个控制器去模仿人的控制策略,以控制工业过程,就构成了模糊控制器。
要实现语言控制的模糊控制器,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1.把确定量转化为对应的模糊量普通数字控制器的输入信号是用数值表示的,它是误差测量值的确定量,而模糊控制器处理的信息是用语言变量值表示的模糊量。
因此,设计模糊控制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把确定量转化为对应的模糊量。
在模糊集合基础中讲到的模糊集合、隶属度函数、模糊语言变量等概念是把确定量转化为对应的模糊量的基础。
2.模糊控制规则的形成和推理用模糊输入值适配控制规则,即通过操作者的控制经验制定模糊控制规则,并执行模糊逻辑推理,以得到一个输出模糊集合。
这是模糊控制器的核心部分。
在模糊集合基础中讲到的模糊推理规则及模糊条件推理是形成模糊控制规则的理论基础。
3.模糊输出量的解模糊判决由输出模糊集合,求解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确定值作为控制量,目的是把模糊输出量的分布范围概括合并成确定的单点输出值加到执行器上实现控制。
二、确定量的模糊化1.量化因子模糊控制器的语言变量一般取系统误差及其变化率,误差及其变化率的实际变化范围即为输入语言变量的基本论域。
误差的量化因子定义为式中,e max为误差的最大值,n为范围内误差量化的区间数目。
量化因子k e选定后任何误差都可确定其在基本论域上的量化等级n i。
2.比例因子设u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出量的变化量,其基本论域为〔-,〕输出量的比例因子定义为式中,为输出量变化量的最大值,n为基本论域的量化基本区间数目。
输出量的量化等级y0确定后,y0与k u之积,即为输出控制量的变化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28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1)最大隶属度函数法: 在模糊推理输出的结果中,取隶属度最大的元 素作为精确值。
u* max (ui )
ui U
优点:计算简单; 缺点:丢失许多信息。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29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2)加权平均法: 将各个取值加权后求取平均值。
k 1 k3.1模Fra bibliotek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31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3)重心法 例:已知由极大极小推理法得到输出模糊集为: C=0.3/-1+0.8/-2+1/-3+0.5/-4+0.1/-5 试由重心法计算此推理结果的输出精确值。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32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综上所述,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分为三 步:
(1)映射成单点:
1 A 0
x x0 x x0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15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2)映射成模糊集合: 例:系统偏差e,用语言变量E来描述,则 T(E)为E的语言值集合。 T(E)={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正 大} ={NB,NM,NS,ZE,PS,PM,PB}
u*
u
k 1 n k 1
n
k
pk
k
p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30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3)重心法 将隶属度函数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的重心 作为模糊推理最终输出。
u* U
u (u )du
U
(u )du
u*
u (u )
k 1 n k k
n
(u )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3
一、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经典控制理论对解决线性定常系统的控制问题 很有效; 现代控制理论在解决线性或非线性、定常或时 变系统的控制问题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 以上方法,都需要事先知道被控对象的精确模 型,根据模型及给定性能指标,选择适当的控 制规律,进行系统设计。
由其量化后的隶属度,得到规则的模糊关系为: R’= (NBe→PBu) ∪ (NSe→PSu) ∪ (ZEe→ZEu) ∪ (PSe→NSu) ∪ (PBe→NBu)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25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3、模糊推理 根据知识库提供的信息和输入状态模拟人类的 推理决策过程,给出合适的控制量。 可用前述各种推理方法。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16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NB,NM,NS,ZE,PS,PM,PB} 每一语言值均为模糊集合,可用隶属度函数表 示。如:
μ ZE PS PB
NB
NS
0
e
经验表明:用三角和梯形的隶属度函数在实际 应用中带来很多方便。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17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2、知识库 包括数据库和规则库。 数据库:必要的定义、输入输出语言变量的论 域、量化因子、隶属度函数等。 量化因子:为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将论域离 散化为n小段,每段用一个特定的术语标记, 形成一个离散域。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24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总结控制规则如下: (1) if e is NB, then u is PB; (2) if e is NS, then u is PS; (3) if e is ZE, then u is ZE; (4) if e is PS, then u is NS; (5) if e is PB, then u is NB。
19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输入、输出变量的语言值为{NB, NS,ZE,PS, PB} , 设e的论域为[-600,600],u的论域为[0,220] , 把e 量化为7个等级:-3,-2,-1,0,1,2,3; 把u量化为7个等级:-3,-2,-1,0,1,2,3。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20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10
一、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3、模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计算偏差信号E; 将E经模糊化后变成模糊量,用相应模糊语言 表示; 将E和推理规则进行合成,得到输出控制量 为:u e R; 将模糊控制量转化为精确量,送给执行机构。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11
4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一、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在客观的现实世界里,许多对象建立精确数学 模型是很困难的或根本不可能的,对这类对象, 很难用上述方法进行自动控制;
相反,对于某些复杂对象,有经验的操作人员 进行手动控制,却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面对这样的事实,人们重新研究人的控制行为 的特点,力图让计算机模拟人类控制的特点。
智能控制技术
中国计量学院自动化教研室
谢 敏
1
智能控制技术 第3章 模糊控制系统 3.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3.2 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3.3 模糊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实例。
2
3.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一、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在自动控制技术产生之前,人们只能采用手动 控制方式;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采用各种自动装 置来部分代替人眼(测量)、脑(控制)、手 (执行)的作用。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5
一、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传统控制系统的组成:
干扰D 期望值R 偏差E _
A/D
控制器
D/A
执行器
被控对象
测量值Z
测量变送器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6
一、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模糊控制系统的定义: 模糊控制系统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它以模糊 数学、模糊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推理为理论基 础,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构成的负反馈闭环数 字控制系统。
推理结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合成规则、蕴涵 规则、连接词等。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26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4、清晰化 把模糊推理得到的模糊量转化为精确量,去驱 动执行机构。 常用方法: (1)最大隶属度函数法; (2)加权平均法; (3)重心法。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27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1)最大隶属度函数法: 若最大隶属度的元素有多个,则: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18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例:一用于热处理工艺的加热器,要求保持炉 温600度恒定不变。炉温受被处理零件的多少、 电网电压变化、本身保温性和体积等因素影响 而容易波动。 用模糊控制代替人工控制,则: 输入量为炉温的误差: e = T – Td ; 输出量为电压u。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9
一、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3、模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例:人用手控制竹竿直立不倒。 方法:一边用眼观察,一边用手运动。 规则:竹竿前倾,手向前动,倾一点,动一点, 倾得多,动得多;竹竿后倒,手后退。
人的控制过程: 偏差 观察 判断
(大、中、小)
推理
决策
动作
(前、中、后)
知识库 模糊化接口 精确输入 模糊推理 清晰化接口 精确输出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13
二、模糊控制的原理 模糊逻辑控制器的功能: 把系统偏差从数字量转化为模糊量; 对该模糊量由给定的规则进行推理; 将推理结果转化为精确量。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14
3.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1、模糊化: 把输入空间的精确点x映射成论域中相应语言 变量的语言值,即模糊集合A的过程。
(1)模糊化:把测得的物理量用某种语言变 量描述,语言值构成的模糊集合用隶属度函数 表示。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33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2)模糊逻辑推理:按制定好的一组模糊控制 规则,运用模糊集合理论进行推理,得到输出 的模糊集合; (3)把模糊输出量转化为能直接驱动执行机构 的控制量。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34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设隶属度函数曲线为:
μ
NB
NS
ZE
PS
PB
-3
-2
-1
0
1
2
3
e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21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则输入输出赋值表:
隶 属 语 言 变 PB
量 化 等 度 级
量
-3
-2
-1
0
1
2
3
0
0
0
0
0
0.5
1
PS
0
0
0
0
1
0.5
0
ZE
0
0
0.5
1
0.5
0
0
NS
0
0.5
1
0
0
0
0
NB
1
0.5
0
0
0
0
0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22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2)规则库:存放模糊控制规则,一般用if-then 语句描述。 规则库的建立: 专家经验法; 观察法; 基于过程的模糊模型; 基于自组织和学习。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23
三、模糊逻辑控制器 例:同上炉温控制系统。假设炉温是通过调节 可控硅的电压导通角а来实现,控制规则为: 低于600度时,升压,低得越多升压越高; 高于600度时,降压,高得越多降压越低; 等于600度时,保持不变。
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7
二、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2、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干扰D 期望值R 偏差E _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