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农村管理方案执行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化解与社会稳定保障
农村管理方案执行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化解与社会稳定保障随着农村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农村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农村管理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
这些纠纷一旦得不到有效的化解,就有可能对农村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农村管理方案执行过程中的矛盾纠纷,确保社会的稳定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农村管理方案执行过程中矛盾纠纷的化解与社会稳定的保障。
一、加强政策宣传农村管理方案一旦出台,就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对政策进行宣传,让农民了解政策的内容和目的。
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主动与农民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理解政策的好处和意义。
只有农民真正理解并认同政策,才能减少纠纷的发生,并为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二、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在农村管理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应当注重农民的权益保护。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权益受到侵害。
同时,建立健全的农民维权机制,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
三、完善矛盾纠纷处理机制农村管理方案执行过程中,矛盾纠纷难以避免。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矛盾纠纷处理机构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处理能力,确保纠纷能够及时得到化解。
同时,还要注重发挥群众自治和调解的作用,通过和谐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四、加强党组织在农村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党组织在农村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党员干部应当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地方党委决策部署上来,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领导保障。
五、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为农村管理方案的顺利执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素质提升的投入,通过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发展动力,减少农村纠纷的发生。
六、注重农村社会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对于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与治理
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与治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壮大。
然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和治理措施展开回答写作,希望能够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农民收入差距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农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一些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而另一些地区的农民仍然处于较低的收入水平上。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
二、土地流转困难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土地流转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由于土地流转政策不完善、农民对土地资源的保守观念等原因,导致土地流转困难。
这不仅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限制了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
三、农村教育滞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滞后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提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教育滞后不仅限制了农村青年的职业发展,也悬殊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四、农村医疗保障不足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体系相对不健全,农民在面临疾病时往往面临高昂的医疗费用。
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也加重了他们的就医压力,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五、环境污染问题农村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化肥、农药、养殖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导致了土地、水源等资源的破坏。
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长期存在,一些地区的农产品质量不合格,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需要加强农村经济的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溯源管理。
七、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电力、通信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这不仅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限制了农民的生活便利。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八、农村文化传承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精简篇)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如何维护好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必须认真调查、分析和掌握造成农村不稳定的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经调查近年来我乡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主要存在如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问题。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征地补偿。
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开发、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性项目征地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不同期项目的补偿政策不统一,就容易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
征地补偿问题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在这个问题上是空前团结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如果处理不妥,将可能会激化为********件。
从我乡信访形势来看,反映土地方面问题的占相当一部分。
村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因为群众认为他们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讲话,因此对他们不信任,有发言权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
我们在处理涉及征地事件时,一定要千万谨慎。
2、农村村务公开问题。
农村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农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多数农民对于这项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相当关心。
但是,在有些村组,村干部却对这项工作并不热心,所以造成村务尤其是财务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甚至是流于形式,引发群众上访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
3、农民法制意识问题。
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明明违了法,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4、农村干部的工作问题。
一方面有些乡村干部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逼得下面要么弄虚作假,要么侵犯农民的利益,把干部直接推向农民的对立面。
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化解社会矛盾助推经济发展
化解社会矛盾助推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也日渐严重,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化解社会矛盾是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助推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一、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矛盾,包括经济、政治、民生方面的矛盾,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解决,就会产生社会动荡,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化解社会矛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
只有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化解社会矛盾,增强民间信任社会矛盾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社会分裂和阶级对立。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对此产生不信任,这对于经济发展也极不利。
通过化解社会矛盾,增强民间信任,可以促进民间活动和社会资本的发展。
这样一来,民间活动越发繁荣,也可以促进市场经济体系的良性循环。
三、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社会矛盾的解决能够为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因为社会矛盾的存在会阻碍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化解社会矛盾,可以使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和利用,进而推动产业转移、技术创新等进一步的发展,最后实现全面的经济发展。
四、化解社会矛盾,增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就是政府管理能力的体现。
在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中,政府必须把握好宏观调控的角度,依法进行管理。
这既可以用于解决目前存在的矛盾问题,同时也可以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权力定位。
五、化解社会矛盾,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社会矛盾的存在,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社会必须培养社会责任意识,让每个人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当每个人都愿意为解决这些社会矛盾贡献一份力量时,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稳定,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化解社会矛盾是推进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更需要注重化解社会矛盾。
通过化解社会矛盾,可以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民间信任、推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增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建设综合全面发展的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对策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主要的矛盾。
这些矛盾不仅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一、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的矛盾农村经济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之间的不平衡。
农业生产面临着种种困难,包括缺乏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低效的农业经营方式以及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等问题,这导致了农民的收入无法得到保障。
对策:1.推广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2.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通过组织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种植和统一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和抗风险能力。
3.完善土地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产权制度,鼓励农民流转土地,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二、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产业发展的矛盾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限制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投资意愿。
对策: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包括修建公路、供水管网等,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农民投资农村产业。
2.发展农村电商:借助电子商务的力量,拓宽农村产业发展的空间,加强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提供农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等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鼓励资本投入: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农村经济领域,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等增加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投资,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农民就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民纷纷外出打工以谋求更好的收入,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农业生产的不足。
对策:1.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农民就近就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2.加强职业培训: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和竞争力,同时加强就业服务,帮助农民就业和创业。
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以及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一、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农村的土地资源是农民谋生的基础,但近年来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大量农村土地被用于建设、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导致农民用地越来越少。
这导致农民的耕地逐渐减少,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二、农业现代化与农民素质的不匹配农业现代化需要农民具备高科技农业知识和技能,但大多数农民教育水平较低。
他们缺乏现代农业技能的培训和更新,这导致他们无法迅速掌握前沿技术,使得农业效率低下。
三、农产品销售难题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主要矛盾是农产品销售问题。
由于农村交通条件较差、农产品产量波动较大以及缺乏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的销售一直是难题。
很多农民无法找到稳定的销售渠道,导致农产品滞销甚至报废。
四、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矛盾是金融服务不足。
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很多贫困地区没有金融机构。
这导致农民很难获得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的主要矛盾之一是产业结构单一。
传统农业仍然占据支配地位,缺乏多元化发展,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农村缺乏高附加值农产品和新兴产业,农民的收入发展受到限制。
六、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虽然农产品价格有时上升,但由于生产成本和销售渠道等问题,农民往往无法从中获得合理收益。
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矛盾。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道路、桥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远远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八、农村人口流失问题农村人口流失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很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工作,导致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有效处理农村矛盾与纠纷的方法与经验
有效处理农村矛盾与纠纷的方法与经验作为我国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矛盾与纠纷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农村矛盾与纠纷的处理,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也事关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有效解决农村矛盾与纠纷,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处理农村矛盾与纠纷的方法与经验。
一、加强社会管理,改善基础条件为了有效处理农村矛盾与纠纷,首先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升基础条件,为争议解决提供良好的环境。
这包括:1. 加强基层治理。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工作模式。
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方面的改善,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3.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对农村矛盾与纠纷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纠纷解决机制,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二、加强农村冲突预防与化解为了有效处理农村矛盾与纠纷,预防和化解冲突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经验:1. 加强信息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村矛盾与纠纷处理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农民群众对政策法规的了解和遵守,增强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意识。
2. 建立冲突预警机制。
建立农村冲突预警机制,通过收集信息、分析研判,早期发现矛盾纠纷,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化解,防止冲突的发生。
3. 发展农村组织和农民合作社。
通过发展农村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帮助农民群众增加收入,提高生活品质,减少农村矛盾与纠纷的发生。
4. 加强调解与协商。
建立健全农村矛盾与纠纷调解机制,鼓励各方通过协商、对话等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冲突的升级。
三、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农村法治建设是有效处理农村矛盾与纠纷的重要保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加大对农民的法律宣传力度,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农村不稳定因素的主要对策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农村不稳定因素的主要对策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一免两补”政策实施,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不稳定因素日渐增多,一些问题和矛盾也凸显出来,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基础。
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农村稳定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一)利益分配的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和中央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部分群众因对利益的过分追求,有意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是违法途径取得最大利益,导致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土地矛盾纠纷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征用补偿等遗留问题引发的矛盾增多。
当前,工业园区和道路建设及城镇化建设性征地范围逐渐扩大,征用农民土地越来越多,但由于不同时期项目的补偿政策、补偿标准不统一,从而引起老百姓的不满情绪。
去年9月份,玉阳办事处排查的71件不稳定因素中,土地征用补偿类达到22件,占总数的30.9%。
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矛盾突出。
前些年,部分镇(办事处)外出打工人员比较多,弃田私自转让、送人耕种等现象普遍,但随着中央取消农业税和粮食补贴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农民对土地经营热情空前高涨,土地承包经营权随之成为农民争执的焦点,一些长期积累的土地、山林等权属不清、界限不明,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等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2、村级债务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村工作的凸显点。
因取消农业税再也不能以逐年扣除费用来偿还,而村级没有收入来源,沉重的债务让村干部开展工作的难度加大,干群关系紧张。
2008年底是政府承诺偿还的最后期限,目前部分群众已陆续到各级上访。
据统计,2008年村级债务类上访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0%。
(二)群众文化素质问题。
目前,虽然农民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但法律意识依然比较淡薄,法律素质不高,易使纠纷矛盾化。
主要表现在:1、反映自身问题的方式不妥当。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分析概述: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村经济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农民收入、土地利用、农产品市场、农村金融等方面,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一、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是农民,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然而,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限制以及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农民收入存在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农民在农闲季节的收入相对较低,造成了农村经济的季节性波动。
因此,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矛盾之一。
二、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是农村经济的基础资源,土地利用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当前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着重要的矛盾。
一方面,土地资源闲置浪费较为严重,农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导致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另一方面,城市扩张带来了大量农用地被征用,农民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流转变得困难。
因此,农村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矛盾之一。
三、农产品市场不畅通农产品市场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和农业供给能力。
然而,当前农产品市场存在着主要矛盾。
一方面,农产品流通渠道狭窄,中间环节多,使得农产品价格难以稳定,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另一方面,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制约了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的能力。
因此,畅通农产品市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之一。
四、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金融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金融机构的注重城市市场而忽视农村市场的特点,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矛盾。
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民贷款难、贷款利率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因此,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五、缺乏创新创业机会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
然而,当前农村创新创业机会有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新农村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化解措施
新农村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化解措施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然而,新农村存在着一些主要矛盾,如何有效化解这些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存在的主要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化解措施。
首先,新农村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农村发展不平衡。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推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因地制宜”政策,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资源匮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均衡。
其次,新农村存在的另一个主要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劳动力供给减少,农民收入增长乏力。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推动,如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金融支持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培育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新农村存在的另一个主要矛盾是农村精神文化需求不足。
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渐渐失传,一些农民精神面貌单一,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素质。
最后,为了有效化解新农村存在的主要矛盾,还需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认真分析新农村存在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制定化解措施,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愿新农村建设能够取得更大成就,为构建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如何有效解决乡镇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如何有效解决乡镇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乡镇是我国基层社会的基本单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
然而,在乡镇发展过程中,矛盾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解决乡镇发展中的矛盾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在乡镇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加大对乡镇的投入力度。
首先,财政投入要得到加强,增加对乡镇的财政支持,提高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此外,政府还需要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环保等,以满足乡镇居民的需求。
二、促进乡镇产业发展乡镇的产业发展是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
乡镇应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自己的品牌。
政府可以提供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乡镇投资兴业。
同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加强乡镇基层建设乡镇基层建设的薄弱是导致矛盾问题的原因之一。
因此,乡镇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
加强党建工作,推动党组织在乡镇的全面覆盖。
同时,加强对村级组织和农民自治的引导,推动乡镇自治的发展。
四、鼓励乡镇间合作交流在乡镇发展中,乡镇之间的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借鉴其他乡镇的成功经验,解决自身发展中的问题。
政府可以提供平台和机制,促进乡镇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解决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五、加强乡镇文化建设乡镇文化的发展是解决矛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乡镇应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增强乡镇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念。
政府可以提供支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乡镇的软实力。
六、关注乡镇居民的权益保护在乡镇发展中,要特别关注乡镇居民的权益保护。
乡镇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才能更好地支持乡镇建设和发展。
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乡镇居民的利益。
综上所述,要有效解决乡镇发展中的矛盾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乡镇产业发展,加强乡镇基层建设,鼓励乡镇间合作交流,加强乡镇文化建设,并关注乡镇居民的权益保护。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够实现乡镇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农村发展中常见的挑战,了解其特点并提出对策措施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特点,并提出应对之道。
一、特点分析1. 经济困难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有限,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经济困难导致农民群众生活压力增大,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2. 教育匮乏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教育匮乏导致农民缺乏相关知识技能,增加了就业就业困难和社会融入难度,容易产生农民不满情绪。
3. 卫生保健薄弱农村卫生保健条件相对落后,医疗资源不足,卫生设施滞后。
卫生保健薄弱易导致疾病蔓延,影响农民健康,加剧社会不稳定。
4. 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管理出现乱象。
土地问题易引发农民纠纷,加剧社会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二、对策措施1. 加强扶贫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扶贫力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实施扶贫政策,改善农村经济状况,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稳定社会。
2. 提升教育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
通过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社会稳定。
3. 完善卫生保健体系加强农村卫生保健设施建设,提升卫生保健水平。
完善卫生保健体系,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保障农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
4. 规范土地管理加强农村土地管理,规范土地流转和利用。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有效解决土地问题,促进农村稳定发展。
结语: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具有一定特点,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通过加强扶贫政策、提升教育水平、完善卫生保健体系、规范土地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愿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如何解决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如何解决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主要矛盾和问题农业生产方面1、耕地减少,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不便土地合理流转,导致农村纠纷不断。
一方面,城镇化、工业化和公路建设征用了大量土地,而土地补偿或土地置换不到位,从而导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村组干部也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不便土地合理流转,导致农村纠纷不断。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性质,引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三是侵占农民承包土地,不按有关政策和协议及时足额给农民补偿引发纠纷。
四是土地分配不公或合村并组后农民承包土地悬殊过大,人地矛盾突出引发纠纷。
2、高素质劳动力的外流不利于农业生产。
现在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农村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
由于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3、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阻碍了农民收入增长步伐。
4、农业技术服务功能滞后。
一是经费不足、基层农业信息技术员少,高素质的农技推广人员少,无法大范围推广农业新技术。
二是推广手段落后。
一些农技人员主要凭借感性和经验搞推广服务,缺乏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和分析仪器,特别是发展高产稳产粮食,需求矛盾更加突出。
农村市场仍存软肋一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十分薄弱,商品双向流通渠道十分不畅,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还很突出。
导致农村商品流通成本高,农村市场监管工作薄弱,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村未能有效地发挥。
二是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快,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近年来中央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实际效果,增加了农民增收的难度,对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是市场秩序不规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对策研究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主要矛盾,如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等问题。
针对这些矛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推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矛盾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主要的矛盾在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农业为主导。
这种单一结构导致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大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力度。
同时,加强农村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开拓农村非农产业,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另一个主要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虽然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农民的收入水平依然十分有限。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改善农民技能水平,加大农村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三、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的矛盾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也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之一。
城市扩张和工业化进程导致大量农用地转为工业园区和城市用地,从而限制了农民的发展空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农地保护力度,加强土地整治和综合利用,推进农村土地托管改革,提供更多的土地使用权保障给农民,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农村金融服务压力过大的矛盾由于农村经济规模小、风险高,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普及率低,农民融资难、融资贵;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相对较少,金融服务能力不足。
因此,我们需要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
同时,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多样化、专业化的农村金融产品,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
五、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的矛盾农产品供求矛盾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我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问题分析1. 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表现为耕地资源占比下降、种养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耕地被转为工矿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农业生产资源的减少。
种植业和畜牧业比例失调,导致一些地区因为天然条件还适宜发展农业而出现了粮食紧缺、饲料匮乏的现象。
2. 农产品品质和安全问题仍然突出近年来,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愈发突出,一些地区甚至因此成为重金属超标的“重灾区”,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 农村经济增长速度不够快随着城市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对滞后。
一方面,农业收入增长速度不如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导致农民生活水平无法实现明显提高。
4. 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过大,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需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二、解决措施1. 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要解决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必须推动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这就需要发展节水农业、高效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生产的品质和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必须通过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农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了解决农村经济增长速度不够快的问题,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导语】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农村维稳工作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提出相应的建议。
【问题一:资源分配不均】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政府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资源支持,导致农村维稳工作难以展开。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使得农村地区的社会服务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诉求,从而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建议一:优化资源配置】为解决农村维稳工作中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应当优化资源配置机制,适度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应加强对农村地区警力的培训和配置,提高农村维稳力量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问题二:信息沟通不畅】农村地区的信息沟通不畅也是当前农村维稳工作的一大问题。
由于相对较弱的网络和传媒条件,农民群众无法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和社会动态,容易形成信息断层。
这一问题会导致农民群众对权益保障的不满和误解,从而激化社会矛盾,给维稳工作带来莫大困扰。
【建议二:加强信息发布渠道】为解决信息沟通不畅问题,应积极推进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覆盖和传媒技术支持,提升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途径。
政府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信息发布平台,集中发布政策法规、公益活动等信息,同时鼓励农民群众踊跃参与信息传递与交流,构建起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
【问题三: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农村地区,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是影响农村维稳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农村社会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导致农村社会治理结构薄弱,维稳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建议三: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解决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问题,应推动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矛盾与挑战。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利用、农民收入、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金融等方面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农村土地利用的矛盾农村土地利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然而,由于我国农村资源有限且分散,农村土地利用一直存在着农地“土与城分离”、土地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
解决土地利用的矛盾,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二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发展农村经济多元化,增加土地利用方式。
二、农民收入的矛盾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然而,受到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业劳动力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一直难以大幅提升。
解决农民收入的矛盾,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三是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水平。
三、农村产业结构的矛盾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规模较小,缺乏优势特色产业。
解决农村产业结构的矛盾,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二是鼓励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拓宽农民收入来源;三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四、农村金融的矛盾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不完善、金融产品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解决农村金融的矛盾,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的力度,拓宽农村金融渠道;二是推广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农村电子支付和智能金融;三是加强农村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包括土地利用、农民收入、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金融等方面。
而解决这些矛盾的对策包括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村经济多元化、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加大农业产业化力度、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拓宽农村金融渠道、推广金融科技创新和加强农村金融监管等。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对策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对策分析一、背景介绍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主要矛盾。
本文将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展开讨论,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农民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但产品供应过剩、价格下跌等问题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市场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等方面面临着压力。
对策:一方面,农村需要加强农产品信息化建设,了解市场需求,并采取科学种植、合理配置农资等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市场经济,培育农业产业链,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三、农业生产与农业面临的环境矛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环境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对土壤、水源等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威胁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对策:加强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推行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科技的支持力度,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引导农民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
四、农民收入与农民期望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收入与农民期望之间存在矛盾。
农民希望通过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农民收入增长并不平衡,少数人收入水平高,多数人收入相对较低。
对策: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创业机会,帮助农民增加非农收入。
另一方面,农民自身也要积极转变观念,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形式,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五、城乡发展差距与农村经济发展矛盾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乡发展差距逐渐加大,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城市的各种资源和机会吸引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农村经济增长的基础薄弱。
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农村社会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关系到改革开放事业和现代化进程的全局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
应该说,改革开放特别进入新世纪以来,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呈持续、健康和稳定的态势,农村的整体形势是稳定的。
但一些地方也潜伏着许多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既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又有比较棘手的各类矛盾,影响和威胁着农村的稳定。
统筹城乡发展,离不开农村的稳定安定。
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努力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农村稳定问题的出现,其实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的一种反映和显化。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在有的村级班子中,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存在“两张皮”现象,相互争权夺势,闹不团结;有的风气不正,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一事当前,怕这怕那,在歪风邪气面前软弱无力,引发群众上访。
有的村干部不廉、不勤、不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压人、整人,群众难以接受,因而引发矛盾;有的工作不踏实,只作表面文章,引起群众反感;有的对工作应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拉拉扯扯、吃吃喝喝上,奢侈浪费严重,群众怨声载道;有的心术不正,谋取私利,认为捞钱越多越实惠,出了问题撂挑子,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有的村集体经济空白,没有村办企业等经济集体,因此没有资金、没有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无法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民仅靠种地养畜又难以增加收入,快速致富,长此以往产生怨恨心理,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另外,一些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够规范,流于形式,如公开的内容笼统不具体,群众不能全面了解村务、财务情况;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大多都是只规定了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很少规定监督落实和责任追究的具体措施,缺乏约束力;村民代表小组、财务监督小组或碍于面子,或应付差事,或怕这怕那,一味随着干部走,不能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上级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检查,只看公开的项目和各种表格、记录等,对内容的虚实真伪很难做进一步的考核验证等等,最终导致村级财务管理出现混乱,村干部财务开支失去监管,致使群众产生不满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决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主要矛盾和问题
农业生产方面
1、耕地减少,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不便土地合理流转,导致农村纠纷不断。
一方面,城镇化、工业化和公路建设征用了大量土地,而土地补偿或土地置换不到位,从而导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村组干部也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不便土地合理流转,导致农村纠纷不断。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性质,引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三是侵占农民承包土地,不按有关政策和协议及时足额给农民补偿引发纠纷。
四是土地分配不公或合村并组后农民承包土地悬殊过大,人地矛盾突出引发纠纷。
2、高素质劳动力的外流不利于农业生产。
现在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农村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
由于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3、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阻碍了农民收入增长步伐。
4、农业技术服务功能滞后。
一是经费不足、基层农业信息技术员少,高素质的农技推广人员少,无法大范围推广农业新技术。
二是推广手段落后。
一些农技人员主要凭借感性和经验搞推广服务,缺乏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和分析仪器,特别是发展高产稳产粮食,需求矛盾更加突出。
农村市场仍存软肋
一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十分薄弱,商品双向流通渠道十分不畅,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还很突出。
导致农村商品流通成本高,农村市场监管工作薄弱,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村未能有效地发挥。
二是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快,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近年来中央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实际效果,增加了农民增收的难度,对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是市场秩序不规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收入增长不平衡的问题仍很突出。
一是地区之间收入增长不均衡。
二是农村内部农户之间收入增长不平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农村高低收入群体的贫富程度进一步加剧。
三是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对策和措施
逐步落实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国家政策,大力改善农业发展的各种环境和条件
要立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共同富裕和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考虑,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将中央的农村税费改革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农民理解政策的水平,增强农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意识,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形成城乡互动、工农互动的良好局面,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共同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质量等问题的监管力度,从而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二是加大农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应常抓不懈。
三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
一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解决
“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能人兴办各种类型的个体私营企业和组织,彻底打破所有制界限,对现有乡镇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改造,经营方式实行多元化,提高乡镇企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
三是要继续积极发展劳务输出。
各级政府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乡政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最快的富民产业来办,提高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目前农村土地承包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影响很大,有些是管理不善造成的,有些是要在发展中解决的,但有些是制度不健全引起的。
为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一是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
对农村土地承包情况要进行全面执法检查,坚决纠正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中侵犯农民权益的违规违法行为。
二是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落实村民自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增强基层调解调处纠纷的能力。
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二轮延包政策,及时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日常管理机制,规范土地流转方式,认真研究克服人地矛盾的对策。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签证、登记制度,
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确保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是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任何单位任何人占压农村耕地的,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要与承包农户签订协议,履行合法的征占用手续,提高补偿标准。
政府公益性建设占用土地也要依法办事,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经营性项目建设占用土地,要按市场化操作,大幅提高补偿标准,并办理合法的征占用土地手续。
要杜绝土地征而不用的现象。
五是多种形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办法推进土地适度集中,实现农业现代化。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市场经济需要一个能把生产、加工、销售与市场联为一体,并使三者互相促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公司带农户,是引导和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就是广大农民为解决农业结构性矛盾对生产和收入的影响而创造的。
这种经营机制,通过利益纽带,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有机地联结起来,并使三者相辅相承,互为促进,顺
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决不只是单纯解决种什么、养什么、种多少、养多少的问题,也不是某个环节的局部性调整,而是要把数量与质量、生产与加工和销售通盘考虑,进行多环节的全局性的调整。
通过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而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连着市场,龙身连着加工和销售,龙尾连着农产品生产基地,具有引导和扶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开展深度加工、拓宽销售市场的功能,不失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种重要动力机制。
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起着决定性作用,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
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
提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订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不仅有利于打造精品名牌,还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
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
加强“合同”和订单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约率。
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
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
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和优化。
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各产业要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
加快农村市场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消费便利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增强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有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拉动消费需求增长。
一方面,要以小城镇为依托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围绕小城镇和新兴市镇的开发,加大商业流通设施的开发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商品经营主体和多样化的商品经营形式,特别是要鼓励和吸引国内外流通主体向小城镇和新兴城镇延伸经营网络,逐步替代农村传统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贸市场形式,成为农村市场工业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消费者信心。
一是要继续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展专项整治,特别要针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如食品、药品、农资、住房、旅游等。
二是继续完善相关的法律和行业规章,特别是针对新型消费以及基本生活消费,从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质量保障和违法责任方面强化现有的法律法规。
三是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
四是从商品流通领域入手,加快建设商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管系统,引导消费品流通企业和相关商品制造企业诚信经营,为
城乡居民营造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提升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