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训练
【摘要】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问题是其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其教育训练方面应主要侧重社会交往。本文将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两个方面来对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的训练及其目标进行初步的探讨。
很多人认为孤独症儿童是“星星的孩子”,因为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外表清秀、漂亮,但他们似乎对外面的一切漠不关心,终日沉浸在一个不为我们所知的封闭世界里,不主动与人交往,游离于主流社会生活之外。而目前在中国的儿童孤独症患者中约有10%属于高功能孤独症患者,其自闭程度较轻,智商正常或处于边缘智商,具有较好的认知能力或认知潜力,但言语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还是阻碍了他们融入社会群体的道路。
一般来说,凡智商发育在正常范围(IQ≥70),保持一定的认知和语言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且不伴有癫痫发作和脑器质性病变的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一、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特征主要包括有认知功能不均衡、语言及沟通障碍、兴趣狭窄、注意力分散、不良行为及社会交往障碍。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往往不合群,在与小同学的交往中,有些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会接近其他孩子,并试图建立起友谊,但他们的能力因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受到限制。如不能把自己的感情投向其他孩子,不理解对方的感情反应和需要,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非语言性表达,如点头、微笑、瞪眼等,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与人交往的愿望,往往通过搂抱、拉扯等动作来表示,反而引起别人的反感与排斥,结果还是遭到孤立。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也是在所有孤独症儿童中可以最大限度回归主流社会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教育训练是异常重要的。
二、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训练
学校对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场所,特别是和正常儿童在一起学习生活,将使他们在社会能力方面和接受教育方面均能受益。对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来说,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他们学会社会生活技能,社会交往能力,设法让他们理解人与人的交流,要教给他们具体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技能的常识,使他们在社会的接触中得到更多成功的体验。
(一)培养交友的兴趣,创造友爱互助的集体氛围。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不同于一般的孤独症儿童。绝大多数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甚至超出常人,具有极强的数字记忆能力、美术、音乐等特殊能力,但是他们对人、对周围环境却不感兴趣,甚至是拒绝认识,因此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会很弱。所以在学校里,老师就要训练他们对指导老师感兴趣,对同伴感兴趣,对参加集体活动感兴趣。
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之一,孩子在这里会对秩序、规则、道德等建立起初步的认识,老师的态度会对其他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智商正常或处于边缘智商,且具有较好的认知能力或认知潜力,因此,具有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的前提条件。
所以在这种前提下,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都来关心帮助孤独症儿童,主动和孤独症儿童一起玩,这会起到两方面的效果: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他和大家在一起会产生愉快的体验,有助于摆脱沉溺于自我世界的倾向;而对于正常儿童来说则可以滋养一颗仁爱之心,而这些恰恰是独生子女身上较为欠缺的。
老师更可以在班上选择几个有威望或人缘好的孩子,有意识的让他们与孤独症儿童建立起玩伴关系,帮助他提高交往能力。
(二)对其不良行为在宽容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上所表现的行为差失,常是源于他们大多不会解读别人的反应,更不会做出恰当的反应。如有些孤独症儿童在老师讲话或上课是常常会下座位,是因为他不理解为什么非要坐在那听讲,而不能到旁边去玩玩具;有的孤独症儿童有拉扯或拍打其他小朋友的行为,可能是想跟他们玩,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表达;有的孤独症儿童尖叫则可能是为了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或者是因为他已经感觉没有能力控制目前的状况而对内心产生压力做出的一种宣泄;等等。
对于这些行为,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其宽容一些,不要立即采取严厉批评。但是并不意味着任其差失行为发展下去,应该想办法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帮助他纠正。如果他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老师可以教他走到伙伴面前打招呼;对于上课是爱下座位的孤独症儿童,老师可以安排他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发现他开小差或想下座位时及时制止他。
(三)社交故事训练。
孤独症儿童在社交沟通过程中,难以从人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信息中抽取恰当的资料,也不善于发掘背后隐藏的意思,因而出现种种的社交沟通障碍,面对不同程度的困难。
而社交故事教学法,既能让儿童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当中的意思,也可以在有需要时随时翻阅资料。社交故事从五个部分---人际关系、学校、家庭、照顾自己和外出一方面将复杂的社交沟通过程简单化,促进儿童对社交处境的理解,
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交沟通技巧,减低与人交往时的困扰。另一方面,社交故事针对孤独症儿童学习上的特性和困难而加以调节和配合,提高儿童对日常社会交往处境的理解,引导正确的社会交往行为、态度和反应。
社交故事的表达方式简洁清晰,易于理解,让孤独症儿童能直接“阅读”(有配图)有关的社会交往资料。再加上故事内容语调平和,表现出对儿童的包容,有利于引导孤独症儿童建立恰当的社交行为和态度。
提升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普通教室内的学习能力,是回归主流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在形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幼儿园里训练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老师教授知识时能坐下来不离座位,是为其将来能进入正常小学学习做的一项十分必要的准备。
(四)环境适应能力训练。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进入主流社会之前,首先要具备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外部环境(主要指教室、设施、周遭物体等)和人际关系(主要指老师和同伴)适应能力。因为孤独症儿童在遇到新的环境刺激时感觉能力和适当的处理调节能力有缺陷,因此,他们对于新刺激常常会引起一系列嫌恶、抵抗、排除等感觉反应,这些都不利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因此,要训练环境适应能力基本达到环境的需求,有接触环境的愿望,并具备物品、地点、事件的记忆和分辨能力。
我们要训练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首先要开发其社交理解的技能,主要体现在玩上。因为“玩”有内部动力而不需要外界奖励或要求,愉快、积极地参与自由选择的活动可以灵活改变规则,新奇而不是照本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