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学任务分析
牛顿第一、二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因此牛顿第三定律和牛顿第一、二定律一起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整个力学的基础。
教学的主要任务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力和运动的有关知识,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中最重要的知识点是“牛顿第二定律”,但是学生对研究对象仍然是分辨不清,经常混淆物体系间的内力和外力。最难的是学生不清楚物体系间单个物体的受力,及它们之间力的关系。经过本节课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总结恰好能够解决以上所有的疑问。
另外,本节课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于通过对第三定律的学习,能够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该现象的物理原理,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几个具体的力,学会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但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当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拔河比赛时,大人之所以会胜,是由于大人施加给小孩的力大于小孩施加给大人的力。如果直接给出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的感觉是简单无味,实则理解不透,更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当年牛顿便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前人的总结才得出“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中如果我们采取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通过探究实验和列举生活实例,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形象直观的认识,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同时通过同学间的分组实验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五、教学器材
每组学生:弹簧测力计(2个)、细绳套(一个)、橡皮筋(两条)条形磁铁(两个)、细玻璃棒(四根)、长木板(一个)、小木块(一个)视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入新课总结:在这里我们就把两手间相互存在的
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板书),
如果左手受到的力叫做作用力,则左手给
右手的力叫做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
(2)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有关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的其他实例。
教师总结,引入新课(板书:牛顿第三
定律)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
实例,体验生活中存在
的一些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
2.激发学生学习
的奇
心。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的能力,
体现从生活走向
物理
念。
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一、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性关系:
实验一:定性探究两弹簧间的相互作用的
拉力.请两位同学将两弹簧秤挂钩挂在一
起,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拉两弹簧,观察弹
簧秤的示数变化情况。
实验二:在两块蹄形磁铁下面分别垫两个
玻璃棒,相互靠近,先是同名磁极相对,
然后异名磁极相对,分别由静止释放,观
察两磁铁的运动情况。
两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总结得出:两弹簧间相
互作用的弹力性质相
同,有同时性。
学生实验,总结得出:
两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力
性质相同,有同时性。
学生观察并思考:两弹
簧秤的示数缓慢变大,
进一步说明小木块和长
木板所受的静摩擦力逐
3.让学生明确研
究物理现象的一
般都要经历一个
由简单到复杂,
由定性到定量的
过程。
4.通过自己动手
进行实验,培养
学生的实验操作
能力、观察能力
以及总结归纳实
验信息的能力。
力实验三:将一底部垫有试管的长木板
上面放一小木块,左端固定在一个弹
簧秤,该弹簧秤左端固定,在小木块
右端用另一弹簧秤向右缓慢拉动小
木块,提示学生通过观察两弹簧秤的
示数变化,思考小木块和长木板间的
摩擦力怎样变化?
提问:总结以上三个实验,可得到
什么样的结论?
总结:经过大量实验证明,物体间
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同时
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而且分
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那么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间又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呢?
学生分析得出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的定性关系,如性质相
同、有同时性、等等。
5通过和同学合
作进行实验,培
养学生的团结协
作精神。敢于提
出与别人不同的
见解,勇于放弃
或修正自己的错
误观点,既坚持
原则,又尊重他
人。
探究牛顿第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量关
系:
实验四: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
关系
请两位同学将两个弹簧秤的挂钩挂
在一起,然后对拉。拉到一定的状态,
保持稳定,学生观察比较两弹簧秤的
读数,看是否相等。改变几次读数,
重复以上实验。
启发思考:本实验的现象说明了什
么?
得出结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
进行实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
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两位同学相互配合,进行对
拉,比较两弹簧秤的读数,
并进行多次实验。
6.鼓励学生从物
理现象和实验中
归纳科学规律,
并能书面或口头
表达自己的观
点,使学生认识
到实验、分析,
论证在科学探究
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