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武术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c51ad0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9.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流派分类、技击特点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1.1 传说中的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据传说,黄帝时代就有了武术的雏形,如黄帝内经中的八卦掌等。
1.2 军事需求的催生:中国历史上的战争频繁,军事需求成为武术发展的重要原因,各个朝代都有专门的武术训练机构,如唐代的武散、宋代的武班等。
1.3 文化熏陶的影响:中国武术还受到了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教禅宗等文化的熏陶,形成为了独特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
二、发展历程:2.1 古代武术的发展:古代武术主要以军事训练为主,各个朝代形成为了不同的流派和拳法,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2.2 近现代武术的发展:近代以来,武术逐渐从军事训练转向民间传承,武术比赛和表演成为推广武术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科技和体育理论。
2.3 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武术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武术联合会的重要成员,世界武术锦标赛等国际赛事的举办也推动了中国武术的发展。
三、流派分类:3.1 南拳与北拳:中国武术可以分为南拳和北拳两大流派,南拳注重身法灵便、快速攻击,北拳则注重力量和技击的表现。
3.2 内家拳与外家拳:中国武术还可以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流派,内家拳注重内功的修炼和身心的调和,外家拳则注重技击的表现和力量的发挥。
3.3 传统流派与现代派别:中国武术还可以根据其传承方式分为传统流派和现代派别,传统流派注重师徒传承和宗族传承,现代派别则更加注重科学训练和竞技表演。
四、技击特点:4.1 内外结合: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既注重内功的修炼,如呼吸调控、意念运动等,也注重外功的表现,如拳法、腿法等。
4.2 柔中有刚:中国武术强调柔中有刚的原则,通过灵便的身法和技巧,充分发挥力量的效果,同时保持柔韧性和灵便性。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de92935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6.png)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中华⼈民共和国成⽴后,武术运动发展⾮常迅速。
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了武术⼯作座谈会,倡导发展武术运动。
下⾯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1)武术的起源 武术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产劳动。
在原始社会社会⽣产⼒极为低下的情况下,⼈类主要以狩猎等原始的⽣产活动为⽣,并从中学会了徒⼿或使⽤⽊棒、⽯头等器具击打野兽的⽅法。
这些⽅法多是基于本能的、⾃发的、随意的⾝体动作,⼈们还不能有意识地把搏杀技能作为⼀种专门练习,但这些击打技能却是武术的源头之⼀。
⼈类进⼊旧⽯器时代晚期,打制⽯器等⽣产⼯具有了较⼤发展;进⼊新⽯器时代,⼈们已经较⼴泛地运⽤⼸箭来狩猎了。
由于⽣产、狩猎⼯具的不断创新,⼈们在劈、砍、击、刺等技术上初步积累了经验。
这时,以创造锋利⼯具的能动性、使⽤⼯具⽅法的主动性、运⽤格⽃技术的⾃觉性为标志,武术进⼊了萌芽状态。
但其技能在本质上还是属于⽣产活动范畴。
到了⽒族公社时期,部落战争促进了格⽃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们把在战争中⽐较成功的搏击⽅法加以总结,反复模仿、习练,并传授给下⼀代。
这些技术⽅法开始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
正是⼈与⼈的搏杀格⽃才使得兵器的技艺及战争所需的格⽃技能也逐步从⽣产技术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成为内外兼修的武术形式。
(2)历代武术发展概况 在原始的⽣产、⽣存活动中,由徒⼿搏击到持械格⽃并演变成近代的体育运动,这种发展形式在世界各个地域的⼈类活动中都曾出现。
如击剑、泰国拳等。
但从原始格⽃术发展成击舞⼀体、内外兼修的武术形式,则是由中华民族特有的⽂化⼟壤孕育⽽成的。
军事战争是促使武术形式与发展的催化剂。
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猎”和“武舞”。
⽥猎的⽬的是训练各种武器的使⽤及与驭马驾车技术,是集⾝体、技术、战术训练为⼀体的综合训练。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bbdb2e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8.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起源于古代的战争需求和生存技能的积累。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哲学思想的体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一、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中国古代,战争是常态,人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战斗技能来保护自己和家园。
最早的武术技能主要是通过部落间的战争和狩猎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这些技能包括格斗、搏击、射箭等,为后来的武术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统一王朝的出现,武术开始被纳入国家的教育体系中。
在古代中国,武术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内容,它不仅是战争中的必备技能,也是培养人的品质和精神的重要途径。
武术技能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中国武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代表性的流派。
1. 古代流派古代流派是中国武术发展的起始阶段,代表了古代战争时期的武术技能。
其中最有名的流派包括少林寺武术、武当派武术等。
这些流派以拳法、腿法、擒拿、兵器等为主要内容,注重实战技巧和身体的锻炼。
2. 宫廷流派宫廷流派是中国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武术的发展。
在古代的宫廷中,武术成为了贵族们进行身体锻炼和娱乐活动的方式。
宫廷流派注重武术的优雅和技巧,强调内外兼修,代表性的流派有太极拳、八卦掌等。
3. 民间流派民间流派是中国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普通人民对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的农村和城市中,武术成为了人们进行身体锻炼和自我防卫的方式。
民间流派注重实用性和实战技巧,代表性的流派有形意拳、洪拳等。
4. 现代流派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中国武术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现代流派注重武术的竞技性和表演性,代表性的流派有散打、太极剑等。
现代流派的发展使得中国武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三、影响中国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18c310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8.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国武术的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祖先就开始使用石器进行战斗和狩猎。
这些战斗技巧和狩猎技能逐渐演变成了最初的武术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频繁发生,武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生存技能。
在古代,中国的各个战国时期和封建时代,武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各个地区和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术流派,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这些武术流派在实战中不断演化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技击方式和理论体系。
二、中国武术的发展中国武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阶段。
1. 古代武术的发展在古代,武术不仅是一种战斗技能,还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古代武术家注重内外兼修,强调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的结合。
他们通过不断锻炼身体和精神,追求身心的和谐统一。
同时,他们还注重武术的道德教育,倡导忠诚、勇敢和正义的精神。
2. 现代武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中国武术在现代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20世纪初,中国武术家开始将武术与体育相结合,创立了武术竞技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散打、套路、器械等,通过规范化的训练和比赛,使武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此外,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武术的保护和传承。
1986年,中国武术协会成立,成为了中国武术的管理和推广机构。
中国武术协会通过组织各类比赛、培训和研讨会,推动武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
三、中国武术的特点和影响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技击方式和哲学思想,对世界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技击方式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强调柔中带刚的技击方式。
它注重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力量的控制,通过练习各种拳法、剑法、刀法等,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
同时,中国武术还注重应用实战,强调技击的实用性和效果。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c6c23b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1.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综合了武技、哲学、医学和文化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国武术的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那个时候,人们为了自卫和保护家园,开始研究并创造了各种武术技巧。
最早的武术形式主要以实用性为主,注重生存和战斗技能的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演变成一种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并融入了哲学、文化和艺术等元素。
二、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1. 古代武术的发展:古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技巧来进行战斗。
第二阶段是奴隶社会时期,武术开始有了系统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第三阶段是封建社会时期,武术逐渐成为贵族和士人的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并且开始流传于民间。
2. 武术的整合与发展:在宋朝时期,武术开始融合了道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形成了“文武合一”的理念。
明清时期,武术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流派和拳法,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同时,武术开始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训练方法,成为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
3. 武术的现代发展:20世纪初,中国武术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武术选手参加了各种国际武术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时,武术也逐渐成为一种受人们喜爱的健身运动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健身俱乐部和体育教育中。
三、中国武术的影响与意义1. 保护传统文化: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练习武术,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2. 培养品质和修身养性:中国武术注重修身养性的培养,通过训练可以培养人的毅力、耐力和自律性,提高人的身心素质和道德修养。
3. 促进身心健康:武术作为一种身心结合的运动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同时也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和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892f8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8.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武术体系。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传统流派、现代发展以及国际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中国武术的起源1.1 古代战争时期的起源: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时期,是古代军事技能的一种延伸和发展。
1.2 军事训练的渊源:中国武术最初是为了战争需要而产生的,是古代军事训练的一部份。
1.3 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融合了道教、儒家、佛教等思想。
二、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2.1 历史演变:中国武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
2.2 传承发展:中国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了不同朝代的支持和发展,形成为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流派。
2.3 文化传承: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
三、中国武术的传统流派3.1 南拳北腿:中国武术的传统流派主要包括南拳北腿、太极拳、形意拳等,各具特色。
3.2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注重内功修炼和身心调和。
3.3 形意拳:形意拳注重快速攻防和力量的运用,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实战流派。
四、中国武术的现代发展4.1 国际影响:中国武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4.2 体育化发展: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成为一种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4.3 理论研究:中国武术的现代发展不仅注重实战技能的传承,还注重理论研究和科学化训练。
五、中国武术的国际影响5.1 世界传播: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传播。
5.2 国际比赛:中国武术在国际比赛中表现出色,成为中国体育的一张名片。
5.3 文化交流:中国武术的国际影响不仅体现在体育领域,还体现在文化交流和人文交流方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cc559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8.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战争和武术技艺,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武术体系。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流派分类、传承与发展、国际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起源1.1 早期战争技艺: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战争时期,当时人们为了自卫和战斗而创造了各种武术技艺。
1.2 军事训练: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军队开始重视武术技艺的训练,逐渐形成为了一套完整的武术体系。
1.3 宗教修炼:古代的道家、儒家和佛家等宗教传统也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将武术技艺与修炼相结合。
二、发展历程2.1 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武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为了不同的流派和门派。
2.2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武术技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传承,形成为了许多经典的武术招式和套路。
2.3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武术逐渐走向民间,成为广泛传播的体育活动,同时也开始传入东南亚和日本等国家。
三、流派分类3.1 南拳北腿:中国武术的流派繁多,其中以南拳北腿最为著名,南拳注重柔和灵便,北腿则以力量和爆发力见长。
3.2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内家拳法,以缓慢、柔和、圆滑的动作和呼吸方法见长,被誉为“内功拳法”的代表。
3.3 五形拳:五形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外家拳法,包括鹰爪拳、虎爪拳、猴拳、蛇拳和鹤拳等,注重快速、猛烈的攻击。
四、传承与发展4.1 师徒传承:中国武术向来以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师父传授技艺给弟子,弟子再传承给后人,形成为了丰富的武术传统。
4.2 现代化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中国武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融入现代元素,拓展了武术的传播渠道。
4.3 国际交流: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爱慕,通过国际交流,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46c1b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7.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一、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古代,战争是常态,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和家园,开始探索各种战斗技巧和方法。
这些技巧和方法逐渐演变为武术的雏形。
古代的武术主要包括拳法、剑术、刀术、枪术等,这些技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
二、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武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各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武术学派,并形成为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其中,著名的有齐国的齐武、楚国的楚武、韩国的韩武等。
2. 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统一战国的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武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朝制定了一系列的武术训练方法和规范,使武术逐渐成为一门完整的体系。
同时,秦朝还推行刀兵统一制度,统一了武器的规格和使用方式。
3.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武术学派日益繁荣,各地涌现出了一批武术大师。
同时,武术开始与佛教、道教相结合,形成为了以内家拳为代表的内家武术和以外家拳为代表的外家武术。
4.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武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朝时期,武术开始融入了一些外来的元素,如西洋剑法、火器等。
清朝时期,武术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发展,同时也受到了一些限制。
清朝皇室设立了武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材。
5. 现代时期近代以来,中国武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武术也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在20世纪初,武术开始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成为一项重要的全民健身项目。
同时,武术也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特点与影响中国武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首先,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注重内功的修炼和外功的实战能力。
其次,中国武术强调“以柔克刚”的原则,注重技巧和策略的运用。
武术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武术运动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88205b871fe910ef02df820.png)
第一章武术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本章导读: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劳动生活与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会了解到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它具有增强体质,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等功能,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第一节武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一、走进丰富多彩的武术世界武术内容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样,在明清时期就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上百个拳种,如太极、形意、八卦、八极、通背、番子、披挂、象形、地躺、少林、南拳、长拳、等等。
现在按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功法、套路、搏斗,按活动人群或应用目的可以分为竞技武术、大众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军警武术等等。
(一)功法运动传统的功法运动主要指为增强攻防能力而进行的专门基本功训练,人们习惯把它分为内功和外功。
内功是一种相对注重内练,采用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为基本锻炼手段的运动形式,它以练气为主,如练丹田内气、通小周天、大周天、气行全身等。
太极拳的浑圆桩,形意拳的三体式、五行拳,意拳的养生桩、技击桩都属此类。
外功是相对注重外练的以练习击打力度和抗击打能力为主的运动形式,如打沙袋、踢木桩、练排打等等。
内外功法是相对而言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能把它们绝对的分开。
(二)套路运动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项目。
传统武术套路和现代竞技武术有明显区别,当前竞技场上的套路形式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注重难美新的形体类体育形式。
1、单练是单人练习的套路运动形式,现在的各种武术套路竞赛活动以单练为主,它又有徒手练习和持械练习之分。
徒手套路以长拳、太极拳、南拳为主,还有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劈挂拳、翻子拳、通背拳、地躺拳、象形拳等其它拳种。
持械套路以刀、枪、剑、棍为主,还有大刀、仆刀、双刀、双剑、双钩、双鞭、单鞭、三节棍、绳镖、流星锤等其它器械。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684205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7.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身体锻炼方式,更是一门综合性的技击艺术。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正文内容:1. 武术的起源1.1 史前时期的武术史前时期的武术是人类为了生存和自卫而形成的基本技能。
石器时代的人们通过狩猎和战斗锻炼了身体的力量和灵便性,逐渐形成为了最早的武术技巧。
1.2 中国古代的武术中国古代的武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夏朝时期。
古代的武术主要包括刀兵技击、拳法和武艺等,它们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 武术与哲学的结合中国武术与哲学密不可分,特别是与道家、儒家和佛教的思想相结合。
武术强调的是内外兼修,注重身心的和谐统一,追求内在的力量和平衡。
2. 武术的发展历程2.1 春秋战国时期的武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武术流派相继形成。
其中,战国时期的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唐宋时期的武术唐宋时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武术在宫廷和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武术家们不仅注重实战技巧的研究,还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功的培养。
2.3 清朝时期的武术清朝时期,武术逐渐融入了官方的体制,成为了一种正式的训练项目。
同时,武术也逐渐向民间传播,形成为了多个流派和门派。
3. 武术的影响与传承3.1 武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锻炼方式和技击动作,对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
它可以提高人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爆发力,增强身体的抗击打能力。
3.2 武术对精神修养的影响武术不仅注重身体的锻炼,更注重精神的修养。
通过学习武术,人们可以培养顽强不拔的意志力、自律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3 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当前,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推动武术走向世界。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cf80fa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2.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武术之一。
本文将从起源、发展、特点、流派和国际影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武术的历史与现状。
一、起源:1.1 传说中的起源: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的战争需要,据传说,黄帝时期已有武术的雏形。
1.2 历史文献记载:《周礼》、《孙子兵法》等古籍中都有对武术的记载,说明其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
1.3 形成与发展:武术在不同朝代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唐朝和明清时期,武术达到了巅峰。
二、发展:2.1 朝代的影响: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唐朝的繁荣和明清时期的武术改革。
2.2 传承与创新:武术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吸收了其他武术流派的优点,并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流派。
2.3 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武术逐渐从军事技能演变为体育项目,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和发展。
三、特点:3.1 内外兼修: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既强调身体素质的锻炼,又注重内功的修炼,如气功和太极拳。
3.2 健身养生:武术强调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耐力,对健康有益,被越来越多的人作为一种健身养生方式。
3.3 技击和艺术的结合:中国武术注重技击的实用性,同时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
四、流派:4.1 南拳北腿:南拳注重速度和灵活性,北腿则注重力量和稳定性,两者在技法和风格上有明显差异。
4.2 太极拳:太极拳以柔化刚、以柔克刚为特点,强调内功修炼和身心合一。
4.3 五禽戏: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和鸟五种动物的动作,既是一种健身锻炼,又有养生作用。
五、国际影响:5.1 世界范围传播:中国武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热爱和追捧。
5.2 武术比赛与交流:国际武术比赛和交流活动的举办,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武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a80d7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c.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包括其起源背景、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起源背景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古代,战争是常态,人们为了自卫和保护家园,开始研究各种格斗技巧和战斗技术。
这些技巧和技术逐渐形成为了中国武术的雏形。
二、发展历程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古代,武术主要是军事技能的一部份,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育项目和艺术形式。
在不同的朝代,武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推广。
1. 古代武术古代武术主要以军事需求为导向,包括剑术、刀术、枪术、棍术等。
这些技术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形成为了各种流派和门派。
2. 宫廷武术宫廷武术是指在古代王朝的宫廷中培养和传承的武术形式。
宫廷武术注重姿式优美、动作流畅,更注重武术的艺术性和表演性。
3. 民间武术民间武术是指在百姓中广泛传承和发展的武术形式,它更注重实用性和实战性。
民间武术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这些流派强调内功修炼和身心和谐。
三、主要流派中国武术有众多的流派和门派,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中国武术的几个主要流派: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为著名的流派之一,以其缓慢、柔和的动作和内功修炼而闻名。
太极拳注重身体的调和和内外的协调,被誉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 形意拳形意拳是一种以意为主,形为辅的武术形式。
它注重意念的集中和力量的发挥,通过意念的调动来控制身体的动作。
形意拳的动作简洁、刚猛有力,被称为“拳中之王”。
3. 八卦掌八卦掌是一种以八卦图为基础的武术形式,强调身体的旋转和转移。
八卦掌的动作灵便多变,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被称为“变化无穷”。
四、特点中国武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以下是中国武术的几个主要特点:1. 内外兼修中国武术注重内功修炼和外功技术的结合。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f2c3f2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a.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体育形式,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起源、发展、传承、流派和国际影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武术的演变过程和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地位。
一、起源1.1 传说与历史记载:中国武术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狩猎活动。
根据传说,黄帝时期已有武术的雏形。
历史记载中,战国时期的兵法和秦汉时期的武术技艺对武术起源有着重要影响。
1.2 内外家之争:中国武术的起源也涉及内家和外家之争。
内家强调以内力为基础,如太极拳;而外家注重外形和力量,如少林拳。
这两种流派共同构成了中国武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1.3 武术与文化融合:中国武术起源于战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体系,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身体艺术形式,强调身心合一和修身养性的理念。
二、发展2.1 朝代的影响:中国武术的发展与朝代的更迭密切相关。
唐朝时期,武术经历了繁荣和发展的黄金时代。
明清时期,武术逐渐与宫廷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宫廷武术。
2.2 流派的兴起: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如少林、太极、八卦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技法和理念,丰富了中国武术的内涵。
2.3 武术与体育结合:近代以来,中国武术逐渐与体育相结合,形成了现代武术。
现代武术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和竞技性的发展,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体育项目。
三、传承3.1 家族传承:中国武术的传承主要通过家族的方式进行。
武术家族将技艺代代相传,保持了武术的纯正性和传统性。
3.2 武术学院的建立: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武术,许多武术学院和培训机构被建立起来。
这些机构为学习者提供了系统的武术培训和专业知识的传授。
3.3 国际交流与传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武术逐渐走向世界。
武术大师的国际交流和海外武术比赛的举办,使中国武术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
四、流派4.1 少林武术: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少林武术以其独特的技法和精神内涵而闻名。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b899d4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b.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战争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武术体系和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流派分类、传播与影响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源1.1 古代战争时期的武术实践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当时战争频繁,人们开始研究各种武术技巧以应对敌人的攻击。
1.2 军事训练与武术传承武术在古代主要是通过军事训练来传承,士兵们通过练习武艺来提升战斗力。
1.3 武术与文化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
二、发展历程2.1 宋元时期的武术发展在宋元时期,武术开始有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一些著名的武术流派。
2.2 明清时期的武术繁荣明清时期,武术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和传承,各种武术流派相继兴起,武术技艺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3 近现代武术的发展近现代,武术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种受到国际认可的体育项目,同时也在中国国内得到了更多的推广和发展。
三、流派分类3.1 南拳北腿南拳北腿是中国武术中的两大主要流派之一,南拳注重技巧和灵活性,北腿则注重力量和稳健性。
3.2 五形拳八卦掌五形拳和八卦掌是中国武术中的两大经典流派,它们各有独特的招式和理论体系。
3.3 太极拳和形意拳太极拳和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的内家拳术,注重内功修炼和身心调和,被誉为中国武术的精髓。
四、传播与影响4.1 武术的传播与弘扬中国武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一种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的体育项目。
4.2 武术对人们的影响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增强体魄,提升自我修养。
4.3 武术对文化的影响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五、现代发展5.1 武术的现代化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武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逐渐走向现代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28a39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c.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形式,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和自卫,开始研究各种战斗技巧和格斗技术。
这些技巧和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了武术的雏形。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夏、商、周时期。
当时,武术主要是为了加强军事力量而存在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繁,武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武术,主要包括剑术、刀术、枪术、棍术等。
二、发展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点,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1. 古代武术古代武术主要以军事训练和战争为目的,注重实用性和杀伤力。
在秦汉时期,武术开始逐渐系统化,形成了一些流派和门派,如咏春拳、太极拳等。
这些流派和门派对后来的武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中古武术中古武术主要是指宋元明清时期的武术发展。
在这个时期,武术逐渐脱离了军事训练的范畴,成为了一种广泛流传的民间体育活动。
同时,武术开始注重修身养性和强身健体,逐渐形成了以内功修炼为核心的武术体系。
3. 现代武术现代武术主要是指20世纪以后的武术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并将其纳入国家体育体系。
同时,中国武术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各种国际比赛和交流活动。
现代武术注重技术的精湛和表演的艺术性,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三、特点中国武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内外兼修: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即修炼内功和外功。
内功主要指心理修养和内部气息的调控,外功主要指身体的力量和技术的熟练程度。
内外兼修使得中国武术在实战中更具优势。
2. 柔中带刚:中国武术强调“柔中带刚”的原则。
这种原则要求武术运动员在实战中保持柔韧性和灵活性的同时,又要有足够的力量和攻击性。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a3795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0.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和传统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一、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古代的战争中,人们为了生存和保护自己,开始研究和实践各种武术技巧。
最早的武术技巧主要是以战争为目的的实用技能,包括攻击、谨防、格斗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技能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和文化艺术。
二、发展中国武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阶段。
1.古代武术古代武术主要发展于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的武术技巧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和传播。
其中,战国时期的刀兵技术和格斗技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为了许多流派和门派。
而秦汉时期,武术开始与哲学、医学等学科相结合,形成为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2.现代武术现代武术主要是指近代以来的武术发展。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武术逐渐受到西方体育运动的影响,开始进行现代化的改革和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武术开始注重规范化的训练方法和竞技规则,逐渐形成为了现代武术的基本框架。
三、特点中国武术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外兼修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即注重修炼内功和外功。
内功主要包括气功、内家拳等,强调修身养性、调理身体。
外功主要包括拳法、剑术等,强调技击和格斗能力。
内外兼修使得中国武术更加全面和综合。
2.形意合一中国武术注重形意合一,即通过动作的形态表现出技术的内涵。
武术动作通常寓意着某种动物的特点或者某种武术哲学的思想。
通过形态的表现,武术动作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技术的要领和精神内涵。
3.多样性中国武术具有丰富的门派和流派,每一个门派和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太极拳强调柔和、缓慢的动作,八卦掌注重旋转和转身的技巧。
这种多样性使得中国武术更加丰富多彩。
4.文化传承中国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a1564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c.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狩猎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武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技法和理论体系,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狩猎活动。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和保护自己的家园,开始学习和总结各种战斗技巧和经验,逐渐形成了武术的初步形态。
这些技巧和经验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并逐渐发展成为了武术的基础。
发展:中国武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
在古代,武术主要是作为战斗技巧的一部分存在,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和军事训练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和平时期的到来,武术逐渐演变为一种体育活动和文化传统,并开始在民间广泛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武术经历了多次的发展和变革。
例如,唐朝时期的武术注重力量和技巧的结合,以及对敌人的攻击和防御的掌握。
明朝时期,武术开始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内外兼修的练习方法。
清朝时期,武术逐渐演变为一种综合性的体育项目,并开始在民众中广泛传播。
近代以来,中国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体育项目,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武术的独特性和传统特色,中国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武术组织和机构,制定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推动武术的发展和普及。
中国武术的技法和理论体系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拳术、剑术、刀术、棍术等多种门派和流派。
每种武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但都以强调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的掌握为基础。
同时,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强调修身养性和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
中国武术的发展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中国武术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同和接受。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中国武术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结:中国武术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狩猎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武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技法和理论体系,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674dce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73.png)
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搏斗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体育项目,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
那么,下文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武术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搏斗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体育项目,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早在数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
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箭镞,甚至还有铜钺、铜斧等。
这些原始生产工具和武器,后来大部分成了武术器械的前身。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在部落战争中,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长予,凡是能用于捕斗搏击的任何生产工具都成为战斗的武器。
社会的战争实践向人们提出了军事技能的要求。
于是人们不断地总结从战争实践中获得的攻防技能和经验。
并代代相传。
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武术家——蚩尤,蚩尤此时发明出多种兵器,其中一部分经演化传承至今。
进入阶级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兵器的改进,武术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商周时期,由于青铜业的发展,出现了矛、戈、戟、斧、钺、刀、剑等精良兵器,以及运用这些器械的方法,还有了较量武艺高低的比赛。
当时的武技多称“手搏”“手格”“股肱”等。
据《史记》记载,夏王桀、殷王武乙和纣王都是徒手生擒猛兽的技术能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七强图霸,战争十分频繁。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dc43f7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8.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形式,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各种武器和格斗技巧进行战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武术逐渐演变成一门独立的技艺,并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门派。
据史书记载,中国武术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
当时的夏朝国君黄帝曾经组织人民进行武术训练,以应对外敌入侵。
这可以说是中国武术的最初形态。
二、发展历程1. 古代武术的发展在古代,武术主要是为了战争而存在的。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繁,武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的武术以剑术、刀术、枪术等为主,技艺精湛,威力巨大。
2. 唐宋时期的武术繁荣唐宋时期,武术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
当时的武术家们开始注重内功修炼,强调内外兼修。
同时,一些著名的武术家如李白、李靖等也相继出现,为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清朝时期的衰落与复兴清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压制和限制,武术逐渐衰落。
然而,在这个时期,一些武术家仍然坚持传承和发展武术。
其中,陈长兴、杨露禅等人对太极拳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推广,为武术的复兴打下了基础。
4. 现代武术的发展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武术开始从军事技能转变为一种健身运动和文化传承。
同时,中国武术也开始向世界传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赏。
三、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强身健体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通过各种动作和技巧的练习,可以锻炼人的体魄,增强身体素质。
这对于保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培养意志品质武术的修炼需要坚持和毅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挑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914a5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7.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既是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也是一门独特的武术技艺。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和发展。
一、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狩猎活动。
在古代,中国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和部落的利益,不断探索和发展各种战斗技巧。
同时,狩猎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为了捕捉猎物,人们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武术技能。
这些战争和狩猎活动逐渐形成了中国武术的雏形。
二、发展1. 古代发展阶段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古代,武术主要以军事训练和战争为目的,包括兵器技巧、步法和防身术等。
著名的兵法家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一系列战争策略和战术,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传统流派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武术逐渐发展成多种流派和门派。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法和特点。
例如,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少林寺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强调拳脚功夫和禅宗修行的结合。
另外,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代表性流派之一,强调内功修炼和柔和的招式,注重以柔克刚的原则。
3. 现代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中国武术逐渐从军事训练和战争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形式。
中国武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并且被纳入国家体育竞赛项目中。
同时,中国武术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世界各地人们热爱的体育项目之一。
4. 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武术,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例如,设立了武术学院和培训机构,培养专业的武术教练和运动员。
此外,还举办各种武术比赛和展览,推广中国武术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三、中国武术的特点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注重内外兼修,强调身心的和谐统一。
中国武术的招式多样,包括拳脚、兵器、擒拿、投掷等多种技艺。
同时,中国武术还注重修身养性,培养人们的毅力、耐力和自律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武术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本章导读: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劳动生活与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会了解到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它具有增强体质,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等功能,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第一节武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一、走进丰富多彩的武术世界武术内容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样,在明清时期就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上百个拳种,如太极、形意、八卦、八极、通背、番子、披挂、象形、地躺、少林、南拳、长拳、等等。
现在按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功法、套路、搏斗,按活动人群或应用目的可以分为竞技武术、大众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军警武术等等。
(一)功法运动传统的功法运动主要指为增强攻防能力而进行的专门基本功训练,人们习惯把它分为内功和外功。
内功是一种相对注重内练,采用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为基本锻炼手段的运动形式,它以练气为主,如练丹田内气、通小周天、大周天、气行全身等。
太极拳的浑圆桩,形意拳的三体式、五行拳,意拳的养生桩、技击桩都属此类。
外功是相对注重外练的以练习击打力度和抗击打能力为主的运动形式,如打沙袋、踢木桩、练排打等等。
内外功法是相对而言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能把它们绝对的分开。
(二)套路运动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项目。
传统武术套路和现代竞技武术有明显区别,当前竞技场上的套路形式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注重难美新的形体类体育形式。
1、单练是单人练习的套路运动形式,现在的各种武术套路竞赛活动以单练为主,它又有徒手练习和持械练习之分。
徒手套路以长拳、太极拳、南拳为主,还有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劈挂拳、翻子拳、通背拳、地躺拳、象形拳等其它拳种。
持械套路以刀、枪、剑、棍为主,还有大刀、仆刀、双刀、双剑、双钩、双鞭、单鞭、三节棍、绳镖、流星锤等其它器械。
2、对练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一定的程式进行的攻防假设性练习形式,它又包括徒手对练、持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三种形式。
3、集体项目是多人集体进行的徒手、器械、徒手与器械的演练,可以变换队形、图案,也可用音乐伴奏,在竞赛中通常要求六人以上,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三)搏斗运动搏斗运动是两人或多人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攻防性练习形式。
现在武术竞赛中开展的主要是两人进行的对抗性活动,包括散打、太极推手、短兵、长兵等等。
1、散打运动是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太极推手运动是两人按一定的规则,使用太极拳中的堋、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搭手对峙,通过粘、连、黏、随的形式,以肌肉感觉判断对方用力,从而借力发力,将对方推出,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3、短兵是两人按一定的规则,手持一种特制的类似于刀剑的器械,使用武术短器械中的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4、长兵是两人按一定的规则,使用一种特制的类似于枪棍的器械,利用武术中的长器械中的劈、崩、挑、砸、拦、拿、扎、点等技法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二、科学地认识武术上面我们讲了武术内容如此丰富多彩,并且成为体育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是,历史上的武术并非如此。
在武术的发展历程中,很长一段时期内,它仅作为一种技击术存在与发展,直到20世纪在西方体育的强烈冲击和影响下,武术才逐渐向体育靠拢。
然而,无论武术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它始终离不开技击,技击特点是其最主要的、最本质的特点,诸如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技击或表现技击,可以说武术是一个以技击为主要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由此而言,我们如果给武术下一个定义的话,可以这样说,它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搏斗为运动形式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它一方面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另一方面具有防身自卫的价值,是当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手段,也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一切武术内容都围绕技击而展开,无论与技击直接相关的散打、推手、短兵、长兵及具攻防技击性的传统套路,还是具有象征性攻防含义的现代竞技套路,都离不开技击。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和内涵。
其次,就武术运动的外延而言,武术不仅有搏斗运动,而且有套路运动和功法运动。
从传统意义而言,三者紧密相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发展到现在,三者有相互独立发展之势。
竞技武术套路已经独立地走上了竞技舞台,成为表现难美性项目;摈弃了套路基础的搏斗运动也作为一个完整的搏斗项目独立地发展了近二十年;许多与气功结合的单势功法演练,在民间也广泛开展。
武术的功法、套路、搏斗既有一定的联系,又相互独立,它们共同构成了形式多样的武术技术体系。
再次,武术是一个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在中华民族大地上发展起来的运动上千种,像历史流传至今的舞龙、舞狮、龙舟、风筝、气功等等,而武术只是其中之一。
另外,流传于世界各地的武技很多,像拳击、跆拳道、柔道、空手道、泰拳等等,它们可以称为武技,但不是武术,因为武术是专指中国的武技,它是众多武技中的一员。
武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运动规律,它以独特的技术风格享誉于世,下面我们就其主要特点做以简要介绍。
(一)鲜明的民族技击性武术最初作为军事技术和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紧密相连,其技击特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服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式,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
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搏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一致,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致死、致伤、致残对方为原则。
如在散手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推手则是在特殊的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
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术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
虽然因连结贯串及演练技巧上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但是,就整技术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这些是套路的技术核心。
它的攻防技击特性是通过一招一式来表现的,汇集百家,它的技击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在散手、短兵中不宜采用的技术方法,在套路运动中仍有所体现。
总之,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
(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又融入民族文化精髓,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
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
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
“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如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
此外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
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身心。
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三)广泛适应性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
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的年龄结构、性别和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
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极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换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
一年四季,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一天从晨练到夜习几乎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能在广大民间历久不衰,与这一特点不无关系,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为高校群体性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提供方便,也能为全民健身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奥妙无穷的传统武术武术在其历史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拳种流派,其流派之多、门类之广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武技都无法比拟的。
各个拳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和运动规律。
下面我们精选了一些比较著名的拳种以及武术界比较有影响的武术名人的事迹加以简要的介绍。
(一)主要拳种简介1、长拳长拳是一类拳术流派的总称,一般把查拳、花拳、华拳、炮捶、红拳、洪拳、少林拳、翻子拳等称之为长拳,它们以北方拳种为主。
下面我们对影响较大的几个拳种加以介绍。
华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传说唐朝开元年间,华山附近的游侠蔡茂,擅技击,因杀仇人,而隐避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其后人蔡泰、蔡刚创编了以精、气、神“三华贯一”为理论基础的拳法,为表示其先祖来自华山,遂定名“华拳”。
花拳是清初康熙、雍正年间南京人甘凤池在江苏、浙江一带传授的一种短打拳法,它有散手一百二十字、七十二擒拿法、三十六腿、二十四式、八十八跌法,内容十分丰富。
华拳的风格特点是动迅静定、势正招圆、形健劲遒、气脉连绵、心动形随、意发神传。
少林拳源于河南嵩山的少林寺,盛行于明代。
历史上有十三棍僧助唐王的记载,但是那时的少林武术还未成型,自从明代少林僧兵抗倭胜利,才将少林武术名扬天下,清代许多以武术结成的反清复明组织都假借其所习武术出自少林,以扩大影响,才使得少林武术遍及天下,后来有所谓“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
实际上真正的少林拳只不过是流传于河南一带的一个小拳种,许多流传的所谓少林拳并非真正的少林武术。
少林拳的技术特色是动作刚健有力、朴实无华、灵活多变、攻防严密、实用性强,攻防时起横落顺、直进直出、拳打一线。
翻子拳是一种短打为主,严密紧凑,拳法密集,出手脆快的拳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兼武术家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就曾提到“八闪十二短”,因此,此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翻子拳的手法讲究击、劈、盖、擂、捺、捶、搬、抖、插、圈、锁、拿、扣、刁等;身法讲究俯、仰、闪、摆、吞、吐、浮、沉;步法讲究疾、撞、垫、插、摆,有连环步、纵跃步等;腿法讲究勾、蹬、弹、踹、点、铲等;劲法讲究有脆、快、硬、弹,掌如利刃,拳似铁锤,发劲如雷。
其运动特点是步疾手密,连珠炮动,闪摆取势,上下翻转,迅猛遒劲,有“翻子一挂鞭”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