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海陆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
我国沿海省市海陆产业协调度分析
我国沿海省市海陆产业协调度分析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沿海省市的海陆产业协调度逐渐成为一个极为活跃的话题。
海洋与陆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极重要的区域,其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旨在对我国沿海省市海陆产业协调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详细分析。
一、我国沿海省市海陆产业的现状1. 发展状况我国沿海省市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海洋与陆地的经济开发得到了很大的推动。
在海洋产业中,渔业、海运、海洋旅游、油气勘探等均已有了显著的进展;而在陆地产业中,房地产、制造业、服务业等也有了不俗的发展。
虽然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中,所取得的成果也各不相同,但总地来说,我国沿海省市的经济水平和产业发展都得到了极为迅速的提高。
2. 主要问题在我国沿海省市海陆产业的发展中,也面临了许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是:(1)沿海海洋环境的恶化。
虽然我国政府一直在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但每年还是有大量的工业废水、污染物等流入海洋,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
(2)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资源被过度开发,导致渔业资源的不断减少,海洋环境的恶化等问题。
(3)部分产业过于依赖单一产业。
一些地方在开发产业时,偏重于某一特定领域,导致产业结构单一,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二、我国沿海省市海陆产业协调度的发展趋势1. 跨界资源整合目前,我国沿海省市的发展趋势是实现跨界资源整合,通过将海陆产业整合在一起,不断为当地经济赋能。
例如,通过开发旅游业,陆地产业的技术和服务能够为海洋旅游提供各种支持;而海洋产业的资源和人才也能助推陆地产业的创新,进一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通过共享资源,形成跨界协同效应,可大幅提升海陆产业协调度。
2. 关注环保随着环保理念不断渗透,同时随着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我国沿海省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越来越重视环保和海洋保护。
政府将会不断加大海洋环保的力度,采取更为科学的方式开发海洋资源,既保护海洋生态,又促进经济发展。
海洋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
海洋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海洋经济作为一个潜力巨大的领域,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海洋经济的概念、海洋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海洋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等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海洋经济的概念。
海洋经济是指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产业发展,以实现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经济活动。
海洋经济涵盖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科技的创新等多个方面,涉及到渔业、海洋能源、海洋运输、海洋旅游等多个领域。
海洋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海洋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海洋资源的丰富使得区域经济在发展中具备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不再只依赖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
通过海洋经济的发展,各个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发展出具有竞争力的海洋产业,进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其次,海洋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往往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无论是在科研领域、资源开发领域还是在贸易合作领域,都需要各地区之间进行密切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海洋经济的发展,各地区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共同建设海洋经济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此外,海洋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海洋经济作为一个综合经济体系,要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海洋产业链和价值链,涉及到从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到销售等多个环节。
通过建立和拓展海洋经济产业链,各地区可以借鉴和学习彼此的经验和技术,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最后,海洋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而海洋经济作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可以为各地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竞争优势。
海洋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
海洋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海洋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的工业化和人口增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实现海洋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我们亟需建立起一种协同机制,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许多国家依靠海洋资源维持其经济增长,但过度的开发和不负责任的利用已经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丧失。
我们应该制定政策和法规,限制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并采取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措施,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可再生性。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许多珍贵的物种和生态系统都生活在其中。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海洋保护区的设置与管理,保护珊瑚礁、海洋湿地和重要的渔场等脆弱的生态系统。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海洋污染的控制,减少废水排放和海洋垃圾的产生,保持海洋生态的健康与稳定。
同时,海洋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海洋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
各国应共同制定海洋保护政策和国际法规,并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以促进海洋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此外,国际间也应共同开展海洋科学研究,为未来的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加强国际合作,我们还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提高。
海洋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海洋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力量。
政府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海洋保护活动中,通过减少浪费、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方式,为海洋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海洋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是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需要加强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注重海洋环境的保护,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提高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海洋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确保人类和海洋共同繁荣。
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关系
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关系海洋,作为地球上覆盖面积约71%的蓝色瑰宝,是人类生活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环境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关系展开探讨。
首先,海洋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海洋是各国重要的经济活动场所,涉及到众多领域,包括渔业、能源开发、航运业等等。
然而,过度的渔捞、能源开发和海洋污染等不可持续的行为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这些经济活动将难以为继,产生的负面影响将长期威胁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可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促进各个领域的健康发展。
其次,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赖于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人类在海洋中进行经济活动时,必须充分认识到海洋环境的脆弱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只有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遵循生态学原则和科学规划,才能保护海洋环境的健康稳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技术和政策支持,使海洋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
此外,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保护海洋环境有助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完善,从而为渔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同时,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技术支持,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只有通过海洋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增强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关系,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变化和问题,为采取合适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海洋环境破坏行为的监管和惩治,促进经济活动的合理规范。
海洋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系研究
海洋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系研究摘要:海洋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海洋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本文通过对海洋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互动作用,并为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引言近年来,全球各国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重视,海洋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也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海洋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因此,研究海洋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海洋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作用1. 推动经济增长海洋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区域经济带来新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海洋资源的利用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海洋经济开发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通过建设海洋经济园区、港口、海洋旅游等基础设施,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进入区域,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3. 拓宽经济发展空间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可以拓宽经济发展的空间。
海洋经济的广阔领域不仅包括传统的海洋产业,还包括海洋科技、海洋信息等新兴产业。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提供新的机遇和空间。
三、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1. 建设合理的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需要建设合理的产业布局,注重各个产业之间的协调与统筹,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在海洋经济发展中,需要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海洋产业布局,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产业过度集中的问题。
2. 加强跨区域协作与合作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需要加强跨区域间的协作与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利用。
海洋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研究
海洋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研究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宝库。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洋生态破坏等。
如何实现海洋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海洋环境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渔业是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产业,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蛋白质和营养。
其次,海洋中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为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
再者,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承担着全球约 80%的货物运输量,对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发挥着关键作用。
此外,海洋旅游也逐渐成为热门的旅游项目,吸引着众多游客,为沿海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然而,在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海洋水质恶化,赤潮、绿潮等灾害频发。
过度捕捞使得海洋渔业资源急剧减少,一些鱼类种群濒临灭绝。
填海造陆、海岸工程建设等活动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此外,海上石油泄漏等事故给海洋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不仅污染了海洋,还对海洋生物造成了致命的威胁。
要实现海洋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同时,要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
其次,推动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渔业方面,要发展可持续渔业,推广生态养殖和渔业资源养护技术,控制捕捞强度,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海洋能源开发方面,要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投入,如潮汐能、波浪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对于海洋运输业,要推广节能环保型船舶,加强船舶污染治理,提高港口的环保设施水平。
海洋与陆地经济互动对海洋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
海洋与陆地经济互动对海洋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近年来,海洋经济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财富创造能力。
海洋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有赖于海洋与陆地经济之间的紧密互动。
本文将重点探讨海洋与陆地经济互动对海洋经济转型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首先,海洋和陆地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海洋经济转型的重要前提。
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的良好互动能够加强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的提升。
例如,在海洋生物技术领域,海洋和陆地经济的结合使得海洋生物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推动了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的崛起。
此外,海洋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也离不开陆地经济的支持,而这些新能源的开发又为海洋经济的转型提供了有力的动力。
其次,海洋与陆地经济互动对于海洋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海洋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
然而,传统的海洋经济开发往往忽视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严重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海洋与陆地经济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海洋与陆地经济之间的合作,可以制定更科学、可持续的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方案,从而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海洋与陆地经济互动也对海洋经济转型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过去,海洋经济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渔业和航运业,并且很容易受到传统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
然而,随着海洋技术的创新和陆地经济的紧密互动,海洋经济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高附加值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海洋旅游、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成为海洋经济的新支柱。
另一方面,通过陆地经济的技术和资本输入,传统的渔业和航运业也在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然而,海洋与陆地经济互动对海洋经济转型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海洋和陆地经济之间的合作和协调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国沿海-内陆联动发展模式及溢出效应探析
沿 海 经 济 特 区 与 内 陆城 市 的 经 济 发 展 关 系
( 一 )尚 未形 成 地 域 结 构 关 系
在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条件中 ,
沿海经济特 区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出现资源
相对 匮 乏 的 情 况 。 一 方 面 ,我 国 沿 海 经 济
比 ,沿海经济特 区港 口城市的平均值远远
区与 内陆 城 市 的 经 济 发 展 现 状 ,重 点
南等经济特 区均为重点旅游区。
阐述 了 沿 海 经 济 特 区 与 内 陆城 市 联 动 发 展 模 式 的 构 建 , 并探 讨 了 其 溢 出效 应 。 最 后 提 出 了加 强 沿 海 经 济 特 区 与 内 陆城 市 市 场 贸 易往 来 、 实 现 共 同发 展 的 合 理 性 建 议 , 以 期 能 推 动 我 国 经 济 全 面 、 稳 定发 展 。 关键 词 :沿 海地 区 内 陆地 区 联 动发
展 , 造 成 了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 东 西 部 经济 水 平 不协 调 的局 面。 因此 ,文
放旅游业 ,也是人们利用 与开发海洋资源
的 一 个 相 对 重 要 的选 择 。厦 门 、深 圳 、 海
章 对比沿海 经济特 区与 内陆城 市之 间 的 市 场 贸 易优 势 , 简 述 了 沿 海 经 济特
发展差距会 越来越大 ,这样 ,有可 能会使 我 国 的经 济长 期处 于 一种 “ 均 衡 经济 陷 阱”内,从而可能会失去 国家经 济长期的 发展能力 。 自从 2 0世纪 5 0年代 以来 ,我国的政 府认识到 了沿海城市 与内地 关系的发展现 状 ,但是 并没 有有效 的实施 ,另外 ,当时
贸易发展 中 ,试图寻求 自己的城市产业发
肖金成:陆海联动——城市与海洋和谐的关键途径
肖金成:陆海联动——城市与海洋和谐的关键途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地区所研究员、原所长肖金成“新型城镇化”这个词近年来在海南很热。
当地政府把海陆联动当做实现新兴城镇化的主要途径,积极发展远洋捕捞业、渔业水产加工业、开发海洋旅游和海洋油气资源等,利用海洋产业来促进海南城镇化发展。
近日,浙江省政府也印发《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坚持陆海联动作为总体开发原则之一,要求注重海洋与陆域互动,把海洋资源与陆域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协调开发。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自北向南形成了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舟山、宁波、厦门八大海洋产业集聚中心。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海洋产业集聚中心的逐步明确将进一步加强这些城市对于周边地区的产业带动作用。
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推动下,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战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陆海联动已经成为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
城市群发展与海洋密不可分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的潜力所在。
根据业内专家研究,中国城镇化的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甚至超过70%,那就意味着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10亿。
这个指标,既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根据研究,中国已经形成了十大城市群。
从区位来看,有6个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辽中城市群都在沿海。
所以说,中国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和海洋经济密不可分。
”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
近年来,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其反哺内陆经济的程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自北向南形成了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舟山、厦门、广州等在内的八大海洋产业集聚中心,各自拥有明确的国家重点扶植区域指向。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海洋产业集聚中心的逐步明确将进一步加强这些城市对于周边地区的产业带动作用。
其中,山东青岛以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宁波以中小型游轮、海洋探测设备、海洋发电设备、海洋专用设备为主导产业﹔福建厦门以海洋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广东广州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和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产业﹔浙江舟山以远洋渔业、海洋环保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辽宁大连以海水利用产业、海洋生物育种及健康养殖为主导产业﹔天津以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工程建筑、海水利用为主导产业﹔上海以海洋工程装备及高端船舶制造、生物制品为主导产业。
沿海对内陆地区的经济带动效应
沿海对内陆地区的经济带动效应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着广袤的内陆和众多的沿海城市。
其中,沿海地区一直以来扮演着经济发展的引擎角色,对内陆地区起到了重要的带动效应。
本文将探讨沿海对内陆地区的经济带动效应,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沿海地区拥有发达的港口和交通网络,这为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沿海港口作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门户,承载着大量的进出口商品。
通过发达的港口和交通网络,内陆地区的产品可以更便捷地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增加地区的出口量和外贸收入。
同时,沿海地区的发展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使得内陆地区可以借助这些外资和技术引进快速发展。
其次,沿海地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内陆地区提供了技术和经验上的支持。
沿海地区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和创新经验。
内陆地区可以通过与沿海地区的企业和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沿海地区也能为内陆地区提供先进的设备和供应链支持,促进内陆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优化。
此外,沿海地区的成熟市场和消费需求也对内陆地区的产业发展起到了拉动作用。
沿海地区的高消费水平和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内陆地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内陆地区的产品可以通过加强与沿海地区的贸易合作,满足沿海地区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销售。
同时,沿海地区的消费需求也能够激发内陆地区的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内陆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提升。
另外,沿海地区的发展也为内陆地区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机会。
沿海地区集中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了国内外优秀的人才。
这些人才在沿海地区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训后,可以为内陆地区输送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同时,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内陆地区的劳动力流向沿海地区。
这些回流的劳动力不仅可以改善内陆地区的就业状况,还可带回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然而,沿海对内陆地区的经济带动效应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随着全球海洋资源的逐渐稀缺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海洋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相互依存,通过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一、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现状1.1 重要性海洋经济是指通过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而形成的产业经济活动。
海洋经济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潜在经济价值巨大。
海洋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推动技术创新等,对于区域经济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现状目前,全球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海洋旅游、沿海渔业、海洋能源开发等领域成为了海洋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然而,海洋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环境保护不到位等。
二、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依存与协调发展2.1 相互依存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
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市场的需求等。
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海洋经济的支撑,如海洋旅游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
2.2 协调发展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协调发展中,需要充分考虑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的绿色发展。
同时,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
三、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措施3.1 发展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是实现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旅游、海洋渔业、海洋能源开发等,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经济收入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2 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和管理海洋资源对于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治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海洋经济的绿色发展。
3.3 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实现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海洋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研究
海洋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研究在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上,海洋占据了绝大部分的面积,它不仅是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实现海洋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海洋环境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渔业是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产业,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来源。
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为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其次,海洋还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全球约 80%的货物运输是通过海洋完成的。
海洋运输具有成本低、运量大等优势,对于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海洋还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美丽的海滩、壮观的海景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然而,在人类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海洋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衰退,许多鱼类种群面临灭绝的危险。
石油泄漏、工业废水排放等造成了海洋污染,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填海造地、海岸工程建设等活动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和海洋的自然流动,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此外,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洋温度升高、酸化等,也给海洋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海洋环境的恶化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渔业资源的减少使得渔业产业面临困境,渔民的收入受到影响。
海洋污染导致海产品质量下降,威胁着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同时也影响了沿海旅游业的发展。
海洋运输通道的安全受到威胁,增加了运输成本和风险,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实现海洋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要实现海洋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海洋环境的违法行为。
我国海陆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分析
我国海陆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分析摘要:文章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两种方法探讨了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发展的协同性,并得出结论:在短期内,海陆经济静态布局对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的发展均有推动作用,协调的海陆经济布局有利于海陆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在中长期内,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存在相互拉动的效果。
关键词:海陆经济;协同效应;格兰杰检验;面板数据目前,关于海陆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测量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关联程度方面,运用的方法主要是海陆经济产值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徐胜(20XX)对海陆经济内在关联关系的存在原因进行了阐释,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量了海洋三次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
董晓菲等(20XX)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区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其中也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量海洋经济及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经济的灰色关联关系,从而说明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密切相关。
对于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相互作用方面,董晓菲、韩增林(20XX)分析了辽宁省海洋经济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拉动效应,但只是进行了文字分析,没有对其进行数学计量。
本文着重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和面板数据模型两种方法实现对海陆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的检验。
一、海陆经济发展存在协同效应的理论依据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
1971年,物理学家提出了协同的概念。
协同论认为整个中的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
社会现象亦如此。
海陆经济之间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首先,海洋产业是陆域产业的延伸,在陆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海洋产业的发展广泛需要陆域产业的支撑,陆域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其对海洋产业促进作用越大。
其次,海洋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陆域产业的发展,海洋广阔的开发空间和丰富的蕴藏资源决定了海洋产业发展很好的前景,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均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
沿海与内陆地区的产业协同创新
沿海与内陆地区的产业协同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也趋于平稳。
然而,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为了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通过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产业协同创新实现共赢发展已经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产业协同创新是指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间的产业互联互通与协同合作,以此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在推动沿海与内陆地区产业协同创新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加强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对接。
尽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是没有区别对待的道理。
只有在沟通、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让各地经济协调得更好。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对接。
科技创新是把握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有利于增强与内陆地区的产业协同创新,促进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科技研发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实现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产业互补。
第三,需要鼓励企业创新。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鼓励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更为有效地促进沿海和内陆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
同时,政府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的产业链迈进。
第四,通畅的交通网络是推动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基础。
应当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尤其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的建设,让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资源和人才的流动与共享。
第五,建立包容性的创新环境。
创新需要吸引更人才和企业的加入,必须营造宽松、公平、开放、包容、竞争的创新环境。
沿海地区可以借鉴内陆地区的产业特点和创新模式,形成“多点开花”智能园区等创新基地,支持当地企业发展,推动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最后,需要通过合作共赢推进内陆与沿海地区的产业协同创新。
合作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实现共同发展的关键,要积极与东盟、欧盟等各国家、地区合作,共同开拓市场,推动各地经济发展。
关于海陆一体化的理论思考
关于海陆一体化的理论思考
海陆一体化是一个被认为是国家战略的发展思想。
它既是对当前国家
发展思路的一种转变,也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新的思路。
其基本的内
容就是促进海洋与陆地的紧密结合,以拓宽海外发展视野,加强陆域
经济布局,实现海陆结合,兼顾海洋与陆地发展增长,从而促使海洋
及陆地经济发展进步和加快国家综合实力提升。
海陆一体化的实行,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让海洋、陆地经济发展更加完整、更加有效,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其次它还可
以更好地发挥海洋资源的优势,拓宽能源比较优势,加强海洋上的交
通建设,让国家更加整体化、高效化。
第三它还有利于加强地域上的
协同效应,促进区域之间的联通,以实现国土统筹与资源紧凑等。
由此可见,海陆一体化紧抓住了当前国家发展大势,进一步提升了国
家的综合实力,实现了国家发展各领域之间的有效结合,在国家经济、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家发展蓝图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为不断推进国家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依山傍水的精
神为中国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区与区域协调
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区与区域协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强调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与区域间的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区与区域协调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
一、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区与区域协调的必要性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随着中央政府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视,东部沿海经济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资源紧缺,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其次,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内地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利于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发展。
因此,加强东部沿海经济区与区域的协调成为必然选择。
二、促进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区与区域协调的措施1.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加强对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实现资源的互补与最优利用。
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可以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向内地地区输送技术和产业链上的配套资源,实现区域间的互利共赢。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东部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水平。
特别是加强交通运输、能源供给和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区域间的联系和交流。
3.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东部沿海地区应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同时,鼓励内地地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产业互补。
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4.加强政策协调: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策协调,建立统一的政策框架和议题协商机制。
通过共同制定政策、共享发展红利,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和合作。
5.推动人才流动:加强东部沿海地区与内地地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鼓励有能力的人才向内地地区流动,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区域间人才的共享。
三、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区与区域协调的前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区与区域协调是实现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经济发展与国家战略协同研究
海洋经济发展与国家战略协同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洋经济逐渐成为各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海洋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各国纷纷将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的考量范围,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以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经济是指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开展海洋产业和海洋服务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海洋经济包括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服务业以及航运、港口等相关行业。
海洋经济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也是破解资源匮乏、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在海洋经济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协同研究中,有几个关键的内容需要探讨。
首先,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
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的核心内容,如何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是国家战略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和保护,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充分发挥海洋资源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
其次,海洋产业的发展与协同创新。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各国需要通过战略规划和政策支持,培育壮大海洋产业。
同时,协同创新也是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各行各业要加强合作,共同解决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推动海洋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三,海洋服务业的提升与国际合作。
海洋服务业包括航运、港口、海洋旅游、海洋科研等领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
各国要通过提升海洋服务业的水平和品质,提高服务能力,吸引更多的海洋经济投资和资源流入。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提升海洋服务业的重要途径,各国可以借助国际平台,共同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
作为一个生命之源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推动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只有实现了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合作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同研究
区域合作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同研究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区域合作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海洋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也必然需要各个国家的合作与协同。
因此,进行区域合作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区域合作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区域合作可以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合作平台,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首先,区域合作可以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各国通过合作可以共同开发海洋领域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其次,区域合作可以加强港口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海洋经济的运输能力和效率。
此外,区域合作还可以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综上所述,区域合作对于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海洋经济发展对区域合作的要求海洋经济发展虽然受益于区域合作,但也对区域合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首先,海洋经济发展要求各国加强合作,树立共赢的合作理念。
各国应该坚持公平、公正、互利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其次,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各国共同维护海洋安全和环境保护。
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海洋环境和安全保障,各国应该加强海洋法治建设和合作,共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安全秩序。
此外,海洋经济发展还需要各国加强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海洋经济的信息化水平和合作效率。
三、区域合作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同研究方法区域合作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同研究既需要宏观视角来分析区域合作与海洋经济的关系,也需要微观视角来研究区域合作与海洋经济的具体问题。
在宏观层面上,可以通过比较研究来探讨不同地区的区域合作模式和海洋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和优势,从而为合作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微观层面上,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深入探讨具体问题,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案例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处于东亚的大国,拥有丰富的海陆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
这些地理条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经济发展的视角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主题,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2.海陆资源的丰富性中国拥有辽阔的陆地和广阔的海域,这使得中国具备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陆地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为中国的能源供应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海域资源也非常丰富,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等。
海洋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3.海陆交通的便利性中国是一个拥有广泛陆路和海上航线的国家,这使得国内外交通非常便利。
陆路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内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资源的流通效率和交通运输的便利性。
海上交通也为中国的贸易和对外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海港的建设和海运业的发展使得中国能够更好地参与全球贸易,并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4.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作为一个拥有海陆兼备的国家,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
海洋经济包括海洋旅游、沿海工业、海洋资源开发等。
这些领域的发展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和活力。
海洋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保持海洋生态的平衡。
在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科学研究和管理,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5.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
这些地理条件为中国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机遇和潜力。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海陆协调发展的战略,促进内陆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
海洋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加强创新和科技支持,实现更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
6.总结与回顾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向海经济,助推陆海新通道建设
发展向海经济,助推陆海新通道建设
发展向海经济是指以海洋资源和沿海地区为依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
中国拥有长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向海经济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内外贸
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向海经济也有助于提升沿海地区的开放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水平。
发展向海经济与助推陆海新通道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发展向海经济可以促进陆海新通
道的建设与运营,而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和运营也为发展向海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
持。
发展向海经济可以提升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
沿海地区通常拥
有良好的自然港湾和交通基础设施,这为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展向海经
济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这些基础设施,为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和便利
条件。
发展向海经济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促进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可持续
发展。
通过发展向海经济,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技术创新和产
业转型,提高陆海新通道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发展向海经济与助推陆海新通道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通过充分发挥海洋资
源的优势和推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与运营,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内外贸易水平,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关注和支持,积极推进发展向海经济,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海陆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
摘要:文章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两种方法探讨了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发展的协同性,并得出结论:在短期内,海陆经济静态布局对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的发展均有推动作用,协调的海陆经济布局有利于海陆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在中长期内,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存在相互拉动的效果。
关键词:海陆经济;协同效应;格兰杰检验;面板数据目前,关于海陆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测量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关联程度方面,运用的方法主要是海陆经济产值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徐胜对海陆经济内在关联关系的存在原因进行了阐释,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量了海洋三次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
董晓菲等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区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其中也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量海洋经济及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经济的灰色关联关系,从而说明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密切相关。
对于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相互作用方面,董晓菲、韩增林分析了辽宁省海洋经济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拉动效应,但只是进行了文字分析,没有对其进行数学计量。
本文着重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和面板数据模型两种方法实现对海陆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的检验。
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
1971年,物理学家提出了协同的概念。
协同论认为整个中的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
社会现象亦如此。
海陆经济之间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首先,海洋产业是陆域产业的延伸,在陆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海洋产业的发展广泛需要陆域产业的支撑,陆域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其对海洋产业促进作用越大。
其次,海洋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陆域产业的发展,海洋广阔的开发空间和丰富的蕴藏资源决定了海洋产业发展很好的前景,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均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
海洋产业的发展会通过乘数效应带动相关陆域产业的发展,因此,海洋产业较发达的地区,陆域产业发展水平一般也较高,人均收入水平相对高于其他地区。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又密切的相互联系,海洋经济发展可以很大程度地借鉴运用陆域经济的发展成果,包括制度形式、发展方式、科技成果等方面;与此同时,陆域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如能源、原材料的提供,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以沿海陆域地区为依托,这同样会拉动陆域经济的发展。
如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陆域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行业,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等
进行金融服务支持,沿海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需要陆域餐饮、住宿等行业的支持。
首先,对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发展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进行如下表述:以两变量为例,其他条件不变,若xt加上的滞后变量后对yt的预测精度不存在显著性改善,则称xt-1对yt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根据以上定义,格兰杰因果检验式如下
如有必要,常数项、趋势项、季节虚拟变量等都可以包括在上式中。
则检验xt-1对yt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原假设是:显然如果式①中的xt的滞后变量的回归参数估计值全部不存在显著性,则上述假设不能被拒绝。
即如果xt 的任何一个滞后变量的回归参数的估计值存在显著性,则结论应是xt-1对yt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双数检验可通过F 统计量完成。
式中,RSSr表示施加约束条件后的模型的残差平方和,表示RSSu不是加约束条件下的模型的残差平方和,k表示模型xt中的最大滞后期,2k表示无约束模型中被估计参数的个数。
T为样本容量。
在原假设成立条件下,F统计量渐进服从F分布。
判断规则是:
若用样本计算的F≤Fα,接受原假设,即xt-1对yt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若用样本计算的F>Fα,拒绝原假设,即xt-1对yt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方法考察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发展速度的因果关系情况。
选择发展速度指标,主要是为考查海陆经济之间的动态效应,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因资源禀赋、地区差异等因素导致的初始状态对海洋经济及陆域经济产值的长期影响。
下文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为更准确地衡量海陆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效应,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拟合海陆经济发展的各项主要指标,建立适当的模型形式,考察海陆经济之间存在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具体方程形式。
选择的样本数据包括我国沿海11省市的海洋经济增长速度、陆域经济增长速度、GDP增长速度与海陆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关系。
关于海陆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度量,本文选择海洋经济产值与陆域经济产值的比例作为解释变量,考察该解释变量对各个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
为了增加模型的解释程度,我们同时选择各个被解释变量的之后一期数据作为解释变量。
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具体模型方程形式分别为:
GDPZS=α*GDPZS+β*HLBL
HYZS=α*HYZS+β*HLBL
LYZS=α*LYZS+β*HLBL
其中GDPZS表示现实我国沿海各个地区生产总值与其上年生产总值相比增加的比例;GDPZS代表上期地区生产总值增加的数值;HLBL指标代表海洋生产总值与陆域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是衡量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指标;HYZS表示各期海洋生产总值的增加比例;LYZS表示陆域生产总值比上一年的增加比例。
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回归结果,海洋产值与陆域产值之间的比例对海洋经济发展速度、陆域经济发展速度以及GDP发展速度均有正向影响,即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产值之比越大,其对于海洋经济、陆域经济、GDP发展速度的推动作用越大。
本文主要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两种方法,验证了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发展效应。
在短期内,海陆经济静态布局对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的发展均有推动作用。
该指标数值越大,越有利于海陆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表现为海陆经济发展速度趋向平衡,海陆经济之间存在良好的协同效应两个方面。
在中长期内,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存在相互拉动的效果,但存在一个滞后期,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初步确定,该滞后期约为4年。
由上述结论可以看出,综合协调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
结构比例,实现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结构协调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海陆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且对于实现海陆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晓菲,韩增林.辽宁省海洋经济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拉动效应分析.海洋开发与管理,XX(2).
2、戴桂林,刘蕾.基于系统论的海陆产业联动机制探讨.海洋开发与管理,XX(11).
3、宋薇.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分析.辽宁师范大学,XX.
4、周福君.我国沿海地区陆海产业联动发展研究.浙江工商大学,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