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分等定级复习重点
土地分等定级复习重点
![土地分等定级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9dd7e7a300a6c30d229ff4.png)
一、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任务与目的分等是通过对影响城镇土地利用效益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城镇之间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异,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镇进行分类排队,评定城镇土地等。
定级是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自然两方面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对城镇土地使用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城镇内部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异,评定城镇土地级。
目的是为全面掌握城镇土地质量及利用状况,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各项土地政策和调控措施、为土地估价、征收土地税费和制订城镇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发挥级差地租的经济杠杆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等反映城镇之间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异。
等分层次进行。
对象:城市市区、建制镇镇区的土地。
级反映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和利用效益的差异。
级:综合定级、分类定级。
对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综合定级指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按差异划分土地级.分类定级指分别对影响城镇某类型用地质量的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行分析,按差异划分各类型用地的级别;分类定级一般有商业用地定级、住宅用地定级、工业用地定级等。
非农业人口五十万以上:综合+分类.其他:综合、必要时进行分类.三、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原则1 综合分析原则2 主导因素原则3 地域分异原则4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5 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四、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方法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途径以多因素综合评价为主,以市场资料分析法进行检验.2、影响城镇土地等和级的因素(因子)选择宜在因素(因子)体系基础上,通过特尔菲法进行选定。
体系可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筛选。
3、影响城镇土地等和级的因素(因子)权重值应采用特尔菲测定法、层次分析法、因素成对比较法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
4、标准化处理:位序标准化或极值标准化。
作用分计算:相对值法和距离递减法)(0~100分)作用分越高条件越好.5、定级单元划分:主导因素判定法、叠置法或网格法。
第7章 土地分等定级1
![第7章 土地分等定级1](https://img.taocdn.com/s3/m/ce7983cd05087632311212d7.png)
五)定级因素分值计算
几个常用概念: • 作用分值:同一因素内,由子因素指标值高低、
规模、作用等不同而计算获得的或者所赋予的
值——反映因素内各指标优劣程度。
• 因素分值:同一因素,由于不同规模、作用、功
能的各种分值的迭加,修订后获得的值——反映 某块土地某一因素的优劣。 • 总分值:各定级因素的加权分值之和——反映土 地质量优劣。
因素成对比较法
3、方法特点 ⑴因素成对比较法,一般采用0,0.5,1三种 值,赋值方法虽简练,但比较粗略。实际工 作中为提高精度,可采用按相对重要性程度 在1~0之间进行分割,按比例赋值。 ⑵对因素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主观性大,可以 应用AHP法)
多层次权重分析决策法
因素成对比较法
赋值方法:
1 Vij = Vi 比 Vj重要
0.5 Vi 与 Vj同等重要 0 Vi 不如 Vj重要
因素成对比较法
权重值计算公式
wi vij /
i 1
n 1
n 1
i 1 j 1, j i
v
n 1
ij
(i 1,2,...,n 1), ( j 1,2,...,n 1)
第三轮:轮询信息反馈与再征询 4、轮询3—4轮后专家意见逐步集中,即可最后确 定因素权重
ai '
Ei
E
i 1
n
i
因素成对比较法
该方法通过因素间两两成对比较,对比较结果进行 排序、赋值,从而确定出因素的影响程度或权重。 1、方法简介: 运用前提: ⑴因素间具有可比性,即可通过主观判断确定彼此 的重要性差异。 ⑵因素比较结果具有传递性 (A>B,B>C, A>C)
• 地价分区定级法
6第六章土地分等定级
![6第六章土地分等定级](https://img.taocdn.com/s3/m/cba9ab0d6bd97f192279e9b2.png)
• 第四阶段,2008年3月至2008年4月
– 专家征徇,修订成果。
CADASTRAL MANAGEMENT
三、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更新调整
1.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更新调整的依据 • 法律法规与政策依据
三、城镇土地定级方法与程序
• (一)定级方法
方法类型 方法 依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以定级单元为样 本,选择对定级单元发生作用的因素因子 作为评价指标,并通过适宜的模式予以量 化、计算和归并,从而划分土地级别 从土地产出入手,对发挥土地最大效益的 商业企业利润进行分析,剔除非土地因素 的影响,建立企业利润与影响因素的数学 模型,测算土地的级差收益,从而划分土 地级别 直接从土地收益还原量--地价出发,根据 地价水平高低一致性在城区空间划分地价 区块,按规定地价区间,确定土地级别 优点 不足 多因素综 合评定法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避免人为主观随意 土地的级差收益不 性,保证土地级别 能被直接反映 统一性和科学性
CADASTRAL MANAGEMENT
CADASTRAL MANAGEMENT
3.许昌市城区基准地价的历史沿革
– 1997年第一轮基准地价成果:形成土地综合级 别以及商业、住宅、工业、综合四类基准地价。 – 2002年第二轮基准地价修订成果:形成商业、 住宅、工业、综合级别及相应的四类基准地价。 – 2007年第三轮基准地价修订成果:形成商业、 住宅、工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 综合级别及分用途五类基准地价和划拨用地基 准地价。
地 形 坡 度
地 基 承 载 力
用 地 潜 力
因 子 层
CADASTRAL MANAGEMENT
因素选择方法
• (1)按《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提供的 下列各表分别选择不同用地的定级因素 (或根据资料的可能,适当增减): • (2)可通过特尔菲法来测定要选择的因素。
土地估价师-土地估价相关知识分等定级总结
![土地估价师-土地估价相关知识分等定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21ed7c605087632311212b4.png)
土地利用系数计算等过„„看不懂 农用地自然等别:全国范围内、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下划分农用地等别 农用地利用等别:全国范围内、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和平均土地利用条件下综合评定划分 等别 农用地等别:全国范围内、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和平均经济条件下综 合评定划分等别 基准作物: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 指定作物: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城镇土地定级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结合土地收益和价格等资料验证)
城镇土地定级的程序与城镇土地分等的程序相当,只是多了一步划分定级单元 点、线状因素:点线状因素是对空间上的各点有辐射作用产生影响E=100*F*(1-R) 面状因素:是对该面状范围内有影响,对其之外无影响或影响较小E=100*(F-Fmin)/(Fmax-Fmin) 商服中心考点:分市级中心、区级中心、小区级中心、街区级中心。在有多个同级商服中心对其产生 影响时,同级商服中心规模指数取大者。In=Fn-Fn+1高一级商服中心分值=本级商服中心指数-次一级商 服中心指数。商服中心最高指数为100 商服中心距离对住在和工业按直线衰减,商业按指数衰减E=F^(1-r) 道路通达度制表分析中,道路影响距离=建成区面积/主或次干道长度的2倍 城镇土地定级中因素因子权重确定方法:特尔非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AHP方法) 城镇土地级别划分方法:数轴法、总分频率曲线统计判断法、剖面图法、多元统计聚类-判别法
农用地定级单元划分方法:叠置法、地块法、网格法、多边形法
农用地分等是修正法定级的基础,但是级别不是等别的细分,价是等和级的具体量化
城镇土地分等(多因素综合评价)
城镇土地分等的内容:准备工作及外业调查、以及下面的技术程序、成果应用和更新
土地分等定级复习重点
![土地分等定级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65e54f76c66137ee0619d3.png)
一、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任务与目的分等是通过对影响城镇土地利用效益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城镇之间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异,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镇进行分类排队,评定城镇土地等。
定级是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自然两方面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对城镇土地使用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城镇内部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异,评定城镇土地级。
目的是为全面掌握城镇土地质量及利用状况,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各项土地政策和调控措施、为土地估价、征收土地税费和制订城镇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发挥级差地租的经济杠杆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等反映城镇之间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异。
等分层次进行。
对象:城市市区、建制镇镇区的土地。
级反映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和利用效益的差异。
级:综合定级、分类定级。
对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综合定级指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按差异划分土地级。
分类定级指分别对影响城镇某类型用地质量的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行分析,按差异划分各类型用地的级别;分类定级一般有商业用地定级、住宅用地定级、工业用地定级等。
非农业人口五十万以上:综合+分类。
其他:综合、必要时进行分类。
三、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原则1 综合分析原则2 主导因素原则3 地域分异原则4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5 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四、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方法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途径以多因素综合评价为主,以市场资料分析法进行检验。
2、影响城镇土地等和级的因素(因子)选择宜在因素(因子)体系基础上,通过特尔菲法进行选定。
体系可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筛选。
3、影响城镇土地等和级的因素(因子)权重值应采用特尔菲测定法、层次分析法、因素成对比较法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
4、标准化处理:位序标准化或极值标准化。
作用分计算:相对值法和距离递减法)(0~100分)作用分越高条件越好。
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
![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https://img.taocdn.com/s3/m/f22a5b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d.png)
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
1.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评价土壤适宜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
常通过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等指标来评价土壤
肥力。
不同的土壤肥力水平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因
此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是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土壤适宜度,土壤适宜度是指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适宜程度。
土壤适宜度的评价通常包括土壤质地、排水性、通气性、保肥保墒
能力等指标。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中,评价土壤适宜度是必不可少的。
3. 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是指土壤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以及土壤是否受到污染的程度。
评价土壤环境质量通常包括土壤中
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情况、土壤污染程度等指标。
土壤环境质量
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品质和人体健康,因此在农用地质量分
等定级中,也需要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是一个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土
壤适宜度和土壤环境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评价和
分级,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
土地估价案例与报告: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考点
![土地估价案例与报告: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3affe6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00.png)
土地估价案例与报告: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考点1、多选属于面状的土地定级因素有()。
A.文体设施B.基础设施C.商服中心D.绿地状况正确答案:B, D2、单选城镇土地定级中某一点状因素,其功能分为80,(江南博哥)影响半径为5000m,在进行商业用地分级时,采用指数衰减公式计算出距之1000m的某单元的作用分值为()。
A.2.4B.16.0C.33.3D.64.0正确答案:C3、判断题采用多因素分值加权求和计算总分而确定的是最终的土地级别。
() 正确答案:对4、单选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目的是为全面掌握城镇土地()状况,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各项土地政策等提供依据。
A.质量及利用B.数量及质量C.质量及价值D.开发及利用正确答案:A5、单选以下不直接对土地的经济和交通区位等构成影响,而影响人类活动的因素是()。
A.环境质量优劣度B.道路通达度C.公交便捷度D.生活设施完备度正确答案:A6、多选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土地分等定级的一部分,是根据城镇土地的()方面的属性。
及其在城镇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划分城镇土地等级的过程。
A.经济B.社会C.自然D.人文正确答案:A, C7、单选特尔菲法的主要工作是通过专家对分等因素权重作出概率估计,要求有适当的专家人数,一般以()人为宜。
A.5~20B.10~20C.5~40D.10~40正确答案:D8、单选城镇土地定级一般采用(),并结合土地收益、价格测定,综合评定土地的级别。
A.数理统计法B.多因素分值加和法C.层次分析法D.特尔斐法正确答案:B9、单选点、线状因素在各因素内按规模或类型求出各点或线的功能分,其最大值为()。
A.100B.80C.60D.90正确答案:A10、单选对因素分值计算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要建立在因素与土地效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B.作用分值与土地优劣成正相关C.同一因素内所有指标值的变化都对土地优劣起显著作用D.因素作用分值处理尽可能模型化,避免人为主观性正确答案:C11、多选农用地定级单元划分方法有()。
第七章土地分级与分类
![第七章土地分级与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850036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0.png)
第七章土地分级与分类重点:讲授土地分级、分类和分等的方法论,难点:区域划分和类型划分的区别第七章土地分级与分类(综自的三大核心之一)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与特征一、土地概念与含义土地——197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瓦赫宁根召开的土地评价专家会议上,土地的概念作了规定:土地包括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厚度)的大气、土壤、基础地质、水文和植被(综合体)。
它还包括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人类影响),以及动物对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
中科院地理所赵松乔:“土地是一个综合的科学概念,它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也包括过去和现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在内。
”概括土地概念的含义:1.含义(1)土地是一个综合自然地理概念综合体:自然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土地的性质——取决于全部组成要素的综合特征,而不从属于任何一个单独要素。
(2)土地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空间范围垂直厚度:土地单位大小不一,厚度不同,最低级土地单位地球表层厚度大小不一,研究范围大,厚度大(3)土地是一个自然历史产物,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历史产物所谓某一地段的土地特征,只是土地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瞬间状况。
研究土地不仅要了解它的空间分布综合特征,还要了解它的历史、现状,要推测其演替方向,达到认识土地的本质,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4)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生产劳动的对象,人类生产活动离不开土地。
是资源农业生产——人类利用和改造土地过程,所以土地与人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它的一些特征是人类长期作用的产物。
土地长期作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生产资料、改造对象,所以土地具有社会经济利用的特点。
土地的两个基本特征:自然属性——自然历史发展产物受自然规律制约经济属性——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创造价值。
土地分等定级复习重点
![土地分等定级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1758344fe4733687e21aa73.png)
一、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任务与目的分等是通过对影响城镇土地利用效益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城镇之间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异,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镇进行分类排队,评定城镇土地等。
定级是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自然两方面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对城镇土地使用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城镇内部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异,评定城镇土地级。
目的是为全面掌握城镇土地质量及利用状况,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各项土地政策和调控措施、为土地估价、征收土地税费和制订城镇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发挥级差地租的经济杠杆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等反映城镇之间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异。
等分层次进行。
对象:城市市区、建制镇镇区的土地。
级反映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和利用效益的差异。
级:综合定级、分类定级。
对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综合定级指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按差异划分土地级。
分类定级指分别对影响城镇某类型用地质量的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行分析,按差异划分各类型用地的级别;分类定级一般有商业用地定级、住宅用地定级、工业用地定级等。
非农业人口五十万以上:综合+分类。
其他:综合、必要时进行分类。
三、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原则1 综合分析原则2 主导因素原则3 地域分异原则4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5 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四、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方法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途径以多因素综合评价为主,以市场资料分析法进行检验。
2、影响城镇土地等和级的因素(因子)选择宜在因素(因子)体系基础上,通过特尔菲法进行选定。
体系可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筛选。
3、影响城镇土地等和级的因素(因子)权重值应采用特尔菲测定法、层次分析法、因素成对比较法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
4、标准化处理:位序标准化或极值标准化。
作用分计算:相对值法和距离递减法)(0~100分)作用分越高条件越好。
第四章 土地的分等定级
![第四章 土地的分等定级](https://img.taocdn.com/s3/m/ba7731659b6648d7c1c746ad.png)
第四章土地的分等定级【主要内容】:土地分等定级的概念,土地税定义及征税依据【重点内容】:土地的“等”和“级”,征税依据一、城镇的土地分等定级反映土地质量的差异,土地分等定级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来划分体系。
“等”:反映城镇之间土地的地域差异。
城镇被看作一个点,整体上的差异是在各城镇之间进行排列的“级”:反映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和利用效益的差异。
自然条件、经济活动程度和频率条件得到收益的差异“级”是在城镇内部统一排列的按城镇的性质、规模及地域组合的复杂程度等,一般分为:大城市 5-10级中等城市 4-7级小城市以下 3-5级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方法体系定级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种:即多因素综合评定法、级差收益测定法地价分区定级法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等”: 反映不同质量农用地在不同利用水平、不同利益效益条件下收益的差异,按全国农用地的相对差异进行比较划分“级”:反映土地在等影响下的土地的差异按土地质量和易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水平、利用效益的细差异。
农村土地等级,由土地管理部门实施的,提供等级资料。
2、分等定级的方法:见P70三、土地税收情况调查1、税收和土地税税收:国家凭借政治权利依靠法律强制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分配,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制度:国家制定的税收法令+ 征收办法总称土地税:税收中的一种,以土地为征收对象,强制取得部分土地收益。
【土地税和地租】区别:1)产生挑剔不同:税收是国家强制,为增加财政收入————强制型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对土地使用者征收的——自愿型2)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同: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力量,强制手段地租是双方协议3)分配的层次不同:税收在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地租在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不会上升到国家2、征收土地税的依据——税额计算方法:1)土地面积:忽略了土地收益和土地质量密切相关现行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土地面积和土地质量优略来确定;2)土地每年的总收获量征收缺点:作物品种不同,成本及收益也不同;对空地、荒地均无法使用这种方法。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复习题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06553bf960590c69ec3764e.png)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复习题(一)判断题1.土地分等定级是以土地收益状况为具体工作对象的,是土地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 )2.对土地分等定级的对象包括城镇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的国有土地及城镇附近的独立工矿等用地。
( )3.土地分等定级和土地估价是从不同角度对土地的特性的评定,前者评定的是土地使用价值,后者评定使用价值在市场上反映出的价格。
( )4.现实中土地的使用价值优,等级高,地价就应该高。
( )5.土地定级因素是指对土地质量、级别有重大影响,并能体现土地价值差异的经济、社会、自然条件。
( )6.在土地定级工作中,只有按同一层次的因素和因子进行评分,才能相互累加和比较。
( )7.土地定级因素指标根据各因素因子的性质及影响方式的不同,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
硬指标又称定性指标,软指标又称定量指标。
( )8.土地定级因素经过适当的筛选分出主导因素和非主导因素。
( )9.土地定级任务书由开展定级工作的土地评估公司编写,经所在城镇的国土资源管理机关批准后实施。
( )l0.评定和划分土地的基本空间单位是定级单元,其内部土地特性和区位条件完全相同。
( )11.特尔斐测定法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测定方法。
它是一种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的技巧。
( )12.特尔斐测定法中专家们根据前一轮所得出的均值和标准差来修改自己的意见,标准差越小,意见的离散程度越来越小。
( )13.对因素分值计算中同一因素内所有指标值的变化都对土地优劣起显著作用。
( )14.进行土地定级的城镇中,若有一贯穿城镇的铁路,则在定级中必须对铁路的阻隔作特殊处理。
( )15.对点、线状的土地定级因素只对自身客体所在位置上的土地有影响。
( )16.对面状的土地定级因素,只要对周围地块有外溢影响的,就不能当作面状分布因素处理。
( )17.城镇结节点是城镇中某些对人口流动和物质能量交换具有聚集作用的特殊地段。
( )18.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通过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以揭示城镇之间土地质量的地域差异。
第七章 土地分等定级
![第七章 土地分等定级](https://img.taocdn.com/s3/m/c2940a41b307e87101f696bf.png)
土地级别的验证与确定
土地级别 一级 土地用途 商业 居住 商业 居住 商业 居住 商业 居住 平均价( 平方米 平方米) 平均价(元/平方米) 1080 640 795 535 665 485 550 430 样点个数 54 38 48 41 40 37 33 35
二级地
三级地
四级地
选择《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18507—2001) 中推荐的市场交易价格定级验证方法,按照土地条件相 似和地价样本相近的原则,利用LandValue系统将整个 德惠市城镇土地定级更新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均质区域, 对每个均质区域内的样点地价进行统计、检验、分析、 比较和计算,求得各均质区域的平均地价,并通过对各 均质地域平均地价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确定初步划分的 四个土地级别对应的平均地价区间,
初步划分土地级别
遵循土地级别划分基本原 则:土地级别的高低和土 地相对优劣的对应关系基 本一致;级别之间过渡应 该是连续的、渐变的,相 邻单元间土地级差不宜过 大;级别边界尽量采用具 有地域突变特征的自然和 人工界线,尽可能保持地 块的完整性。
级别 Ⅰ Ⅱ Ⅲ Ⅳ 合计 面积(公顷) 52 327 678 1437 2494 分值范围 55~100 38~55 15~38 0~15 比重(%) 2.09 13.11 27.19 57.62 100
七、土地级别划分
(一)定级单元总分值计算 (二)土地级别初步划分 (三)土地级别的验证 (四)土地级别的调整和确定
八、土地定级成果
(一)成果类型 1、图件成果 2、土地级别面积量算及汇总成果 3、土地定级报告 (二)土地定级成果图件 (三)城镇土地级的边界落实及分宗整理 (四)土地定级报告基础资料汇编
(五)定级与估价相结合的原则 以前按国家规程土地划分成不同的级别,现在划分级 别的同时还要估价,级别作为基准地价确定一个基础。
土地分等定级
![土地分等定级](https://img.taocdn.com/s3/m/c68f1b140912a21615792910.png)
表6-1
方法类 型 方法
土地定级方法比较
优点 不足
多因素 综合评 定法
依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以定级单元 为样本,选择对定级单元发生作用的 因素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通过适宜 的模式予以量化、计算和归并,从而 划分土地级别
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避免人为主 土地的级差收益 观随意性,保证 不能被直接反映 土地级别统一性 和科学性
2.分值计算方法
(4)点、线状土地因素作用分值计算方法 先在各因素内按规模或类型求出各点线设 施的相对作用分,最大值为100;然后,根 据因素的类型或规模,计算其作用或平均 影响范围,并划分若干相对距离区间;最 后根据因素的影响随距离衰减具有不同规 律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各 相对距离上的因素作用分
2.分值计算方法
典型的线性模型表达公式为: 典型的指数模型表达公式为:
f i F (1 r )
f i F (1r )
i 某设施、中心对自身客体所在位置上的作 两式中: f— 用分; F—某土地指标的作用分基值; r—地块的相对距离(以r=d/D计算,d为某点、线设施距 某地块的实际距离,D为某点、线设施影响半径)。
生 活 设 施 完 善 度
公 用 设 施 完 备 度
环 境 质 量 优 劣 度
绿 地 覆 盖 率
自 然 条 件 优 劣 度
人 口 密 度
城 镇 规 划
供 水 设 施
排 水 设 施
供 暖 设 施
供 气 设 施
供 电 设 施
文 化 教 育 设 施
医 疗 卫 生 设 施
文 娱 体 育 设 施
公 园 绿 地
重要性顺 序 权重值范 围
1
2或3
第六章+土地分等定级(1)
![第六章+土地分等定级(1)](https://img.taocdn.com/s3/m/cb518a6e0b1c59eef8c7b48f.png)
的更佳指标。
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的。通过土地估价迅速把握土地 价格动向,概括出等级演变趋势,以修正等级成果;通过 土地定级掌握价格本质,在众多复杂、变幻的价格中,去 伪存真,提高估价精度,掌握合理地价水平。
两者都为制订政策,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加强土地资产
管理,发挥土地效益提供不可缺少的科学依据。
• 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不但是土地定级的理论基础,也是城镇土地
估价的理论基础。 区位是城市土地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西方一些经济学 家认为,城市土地价格的决定因素第一是区位,第二 是区位,第三还是区位。
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空间优化的
学问。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厂址选择、商业
• 三、土地条件调查的基本内容
•
• • • • • •
气候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 水资源条件 植被条件 区位 交通 基础设施状况等
• 自然条件调查 土壤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投入产出
土地自然条件调查
• • • • • 1、气候条件调查 2、地形地貌条件调查 3、土壤条件调查 4、水资源条件调查 5、植被条件调查
土地分等定级: • 评定土地的使用价值; 土地估价: • 评定土地使用价值在市场上反映出的价格。
土地定级是土地估价的基础,评出的等级是
土地使用价值和价值稳定的本质表现,土地具有 使用价值优劣及价值的高低,决定了土地使用者 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或所有权而愿意支付的基本地 价数额。 土地估价是土地定级更灵活的外在表现形式, 评出的地价是反映土地使用价值及价值市场特征
• 农用地分等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长期稳定的 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在全国农用地间进行 比较、划分及评定。 • 农用地分级依据易变的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 在县范围内进行比较、划分及评定。
城土地分等定级
![城土地分等定级](https://img.taocdn.com/s3/m/e250e839b8f67c1cfbd6b888.png)
(二)因素因子权重确定
? 权重反映因素因子对城镇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 权重值对土地质量影响的大小成正比,数值在 0—1之间,各因素权重值之和为 1。因素所涉及 的因子权重值在 0—1之间,总和为 1。
? 确定因素因子权重的方法:
? 常用方法:特尔斐法,又称专家法
? 程序:(1)提出问题,设计调查表格
? 6.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3—5年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 3—5年内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
?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全社会因定资产 投资
?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 3—5年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
? 然后收回专家的答卷,进行统计分析,求 出均值、方差及其概率分布,并返馈给专 家,专家可参考并对以前的选择进行修改。
? 经过2—3轮之后,意见较集中,
? (4)专家意见的处理
? 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方差、均方差
? 如果方差小于或等于允许值,即可将平均 值作为权重值
三、资料调查与整理
? 资料时限在分等工作开展前三年内,统 一各种数据的时限,设定统一的截止时 限。资料包括:
城镇人口规模 城镇人口密度 城镇二三产业增加值 城镇工业销售收入 城镇人均铺装道路面积
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
城镇气化率
排水状况
城镇排水管道密度
选择要 求 必选 备选 必选 备选 备选 备选 必选
备选
备选
备选
城镇用 地投入 产出水
平
区域经 济发展
水平
区域综 合服务
能力
区域土 地供应
潜力
备选 备选
必选 备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任务与目的分等是通过对影响城镇土地利用效益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城镇之间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异,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镇进行分类排队,评定城镇土地等。
定级是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自然两方面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对城镇土地使用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城镇内部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异,评定城镇土地级。
目的是为全面掌握城镇土地质量及利用状况,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各项土地政策和调控措施、为土地估价、征收土地税费和制订城镇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发挥级差地租的经济杠杆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等反映城镇之间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异。
等分层次进行。
对象:城市市区、建制镇镇区的土地。
级反映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和利用效益的差异。
级:综合定级、分类定级。
对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综合定级指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按差异划分土地级。
分类定级指分别对影响城镇某类型用地质量的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行分析,按差异划分各类型用地的级别;分类定级一般有商业用地定级、住宅用地定级、工业用地定级等。
非农业人口五十万以上:综合+分类。
其他:综合、必要时进行分类。
三、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原则1 综合分析原则2 主导因素原则3 地域分异原则4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5 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四、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方法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途径以多因素综合评价为主,以市场资料分析法进行检验。
2、影响城镇土地等和级的因素(因子)选择宜在因素(因子)体系基础上,通过特尔菲法进行选定。
体系可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筛选。
3、影响城镇土地等和级的因素(因子)权重值应采用特尔菲测定法、层次分析法、因素成对比较法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
4、标准化处理:位序标准化或极值标准化。
作用分计算:相对值法和距离递减法)(0~100分)作用分越高条件越好。
5、定级单元划分:主导因素判定法、叠置法或网格法。
6、分等对象和定级单元的总分值计算:多因素加权分值求和法。
7、城镇土地等和级的划分:总分数轴法、总分频率曲线法或聚类分析法进行。
城镇土地级划分还可采用总分剖面图法进行。
8、反映城镇土地利用效益的市场资料应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处理,才能用于成果校核。
城镇内部土地收益测算采用典型抽样测定、数理统计检验方法。
9、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成果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成果包括:文字报告、图件、基础资料汇编。
第二部分城镇土地分等一、城镇土地分等工作内容a)城镇土地分等准备工作(明确任务、准备表格、图纸)和外业调查;b)城镇土地分等因素选取、资料整理及定量化;c)城镇分值计算及等初步划分;d)验证、调整分等初步结果,评定城镇土地等;e)编制城镇土地分等成果;f)城镇土地分等成果验收;g)成果应用和更新。
二、城镇土地分等的技术程序a)建立影响城镇间土地等的因素因子体系;b)确定各因素因子的相应权重;c)分析因素因子的影响方式,建立评价标准;d)对各城镇因素因子的评价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加权计算各城镇土地质量的总分值,并初步划分城镇土地等;e)验证分等初步结果,制定分等基本方案,开展意见征求,对城镇土地等进行调整并定案;f)编制城镇土地分等成果图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三、城镇土地分等因素选择城镇土地分等因素是指对城镇土地等有重大影响,并能体现城镇间土地区位差异的经济、社会、自然条件,一般分成因素、因子两个层次。
(一)城镇土地分等因素选择范围:表A1 城镇土地分等因素权重表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及其指标说明城镇范围(城镇人口):县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县级市——市政府驻地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镇(人口);县城镇——镇区(人口)。
区域范围(区域人口):县级以上——市区(人口);县级市——市行政辖区(即市域)(人口);县城——县域(人口)。
城镇用地面积:政府驻地的建成区面积。
(二)城镇土地分等因素选择原则1、指标值变化对城镇土地利用效益有显著影响,且能直接客观地反映等的高低。
2、指标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3、对不同性质城镇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其指标能够反映土地等差异。
4、指标反映当前的土地利用发展趋势,并对城镇未来土地等产生影响。
5、易通过统计资料获取或易量化处理。
(三)城镇土地分等因素选择方法1、必须选择有关必选因素因子。
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备选因素因子中进行筛选。
2、主要根据特尔菲测定法进行,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作为辅助手段来进行筛选。
(四)城镇土地分等因素权重确定原则为:a)权重值与因素对土地利用效益影响的大小成正比,数值在0-1之间,各选定因素的权重值之和为1;b)因素所涉及的因子数值在0-1之间,各选定因子对应上层因素的权重值之和为1;c)权重值可单独选用特尔菲测定法(多轮次专家打分)、因素成对比较法(两两比较)或层次分析法确定(判断矩阵),也可以用特尔菲法结合其他两种方法来确定。
四、城镇土地分等资料调查与整理(一)城镇土地分等资料调查的一般要求所收集的资料时限应在分等工作开展年度的前三年内;数据应统一设定截止时限,应以年为统计时段。
同一因素因子的数据口径应保持一致。
调查资料应填入相应的调查手簿或各种表格中。
调查工作应在统计数据填报、汇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补充校核工作。
(二)城镇土地分等资料调查内容资料调查应根据分等所涉及行政区域的情况,收集相应的各类统计年鉴、城市(镇)建设统计年报等。
分等基本资料、区位、集聚规模、基础设施、用地投入产出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区域土地供应潜力(三)城镇土地分等资料整理城镇区位资料的整理:交通区位、对外辐射能力、其他指标资料整理阶段,将各城镇的各因子的统计资料指标经过整理和简单计算处理,得到按规程要求的指标,如人均值。
或者某因子由多方面指标评价时,根据一定的规则,评价出一个综合指数。
总之,整理得到的都是城镇本身的指标、指数(以分值形式表示)。
城镇交通条件指数反映城镇交通区位的优劣。
统计所评价城镇的各种对外交通手段基础上,对城镇所涉及的各种交通方式分别赋分将城镇各项得分累加起来,计算城镇交通条件指数。
城镇对外辐射能力指数反映城镇对外辐射能力,通过城镇货运总量和客运总量两项指标来计算:(3)其他指标直接从相关资料中查取或经过简单计算得到。
五、城镇土地分等对象的因子分值计算该阶段要将各城镇整理得到的指标、指数(分值形式)经过比较计算,评级他们之间的优劣,其优劣程度用城镇因素因子得分值表示。
计算得分值时,每一个因素、因子的各城镇的指标作为一个集合,考察在该因素因子下每个城镇的水平高低,因此,套用公式计算后,该因素因子下,每个城镇有了一个得分值。
在因素因子指标值与土地等别呈正相关时,该因素因子指标值最大的一个城镇得分为100分,最小的得分为0。
(一)城镇土地分等对象的因子分值计算的基本原则1、采用位序标准化和极值标准化的方法,分别计算,分值在0-100。
因子分值越大,影响效果越佳。
2、分等对象的因子评价指标与其土地利用效益之间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的情况。
正相关,指标值越大,因子分值越大。
呈负相关关系的因子有:区域土地供应潜力因素中的区域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其余因子与土地利用效益均呈正相关关系。
(二)城镇土地分等对象的因子分值的计算公式1、位序标准化:Y ij=100×Z ij/n2、极值标准化:Y ij=100×F(j) ×(X ij-A j)/(MAX j-MIN j)(三)城镇土地分等对象的因素因子分值计算六、城镇土地等的初步划分(一)城镇土地等初步划分原则a)城镇土地等按照综合分值变化状况划分,不同土地等对应不同的综合分值区间。
按从优到劣的顺序对应于1、2、3……n个等别值(n为正整数);b)任何一个综合分值只能对应一个土地等;c)按综合分值和区域状况确定2—3个不同的分等初步方案,划分结果填入表格中。
(二)城镇土地等初步划分方法土地等根据综合分值,一种或多种方法等的初步划分:a)数轴法。
将综合分值点标绘在数轴上,按土地利用效果的实际状况,选择点数稀少处作为等间分界。
b)总分频率曲线法。
对综合分值进行频率统计,绘制频率直方图,按土地利用效果的实际状况,选择频率曲线突变处作为等间分界。
七、城镇土地分等成果校核与确定(一)城镇土地分等成果校核的一般规定1、城镇土地分等成果的校核应采用市场资料分等校核和聚类分析方法分等校核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
2、利用市场资料校核城镇土地等时,应保证参与校核的城镇数量占参加分等的城镇总数50%以上。
3、利用聚类分析方法验证城镇土地等时,应保证应保证参与验证的城镇数量占参加分等的城镇总数90%以上。
(二)城镇土地等的调整与确定1、城镇土地等调整与确定的原则城镇土地等调整与确定应遵循土地分等的原则要求。
此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行政建制协调原则。
城镇规模和职能调控原则。
近邻平衡原则2、城镇土地分等方案的制定(1)应以多因素综合评价的结果为主要依据。
(2)对于多种方法划分的等别一致的城镇,即可以确定该城镇的土地等。
(3)对于多种方法划分的等别不一致的城镇,采用多方案对比分析与专家咨询结合的方法调整确定其土地等:a)检查分析各方法涉及资料的准确性和样本点的数量、分布情况,分析各方法的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对各方法的可靠性做出判断。
b)将可靠性较低的方法结果剔除,将其余方法的结果对照列出,提交专家组进一步判断。
c)可以采用多数方法相一致的土地等结果为依据,也可以采用专家咨询投票的多数专家的意见为依据,确定分等结果。
(4)城镇土地分等方案制定中,必要时应对跨不同级别行政区域的城镇进行等别平衡,对属县级以上(不含县级)城市市区范围但空间上与主城区不相连的区政府驻地城镇划定等别。
3、城镇土地等的确定城镇土地等的最终确定应综合考虑专家和下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反馈意见。
在分等报告中应说明城镇土地等调整的依据和原因。
八、城镇土地分等报告及基础资料汇编的编制(一)城镇土地分等报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1、土地分等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总结城镇土地分等工作情况,包括人员组成、进度安排、经费、资料收集和整理、技术运用、工作经验与存在问题等。
2、城镇土地分等技术报告主要内容(1)城镇土地分等对象及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
(2)阐述城镇土地分等的方法,包括确定分等因素因子体系及其权重确定、因素因子评价指标量化及标准化处理方法、城镇土地等初步划分及校核方法、城镇土地等确定原则与方法、城镇土地分等技术处理过程中需要特殊说明的事项等。
(3)城镇土地分等成果。
(4)城镇土地等分析,包括土地等分布特点及规律、地域组合特点、差异原因、区域内城镇之间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