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备考之中国传统节日风俗
2020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人文常识之中秋节

2020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人文常识之中秋节近来,招考公告接连不断,各位同学做好上岸的准备了吗?在各地考试中,历史人文知识是一个重要考点,现在尤其着重考察大家对于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
因此想要充分备考,就需要大家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关注生活,积累各方面的相关常识。
近日恰逢中秋佳节,所以本篇就来给大家分享,关于中秋节的人文知识和考题。
一、中秋简介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按中国古代历法的纪月方法,一年十二个月分为四季,所以每个季节对应三个月,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孟仲季是古代表示第一二三的意思,因此八月也称“仲秋”,此时正值桂花盛开的时节,因此也称桂月。
而古代先民根据月相来纪日,月初为朔,月圆叫望,而阴历月中十五日一般都逢月圆之日,因此把八月十五就叫作“中秋节”,也叫“团圆节”了。
据史书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后来的史料文书中也偶有中秋的出现,但中秋作为节日固定下来,要等到唐朝了,而到宋朝更为盛行,到了明清就逐渐发展为仅此于春节的主要节日了。
在历史长河中,诸如赏月祭月吃月饼的一些习俗也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二、相关考题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下列哪个节日有关:A.中秋B.重阳C.清明D.上巳2.“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首词描写的是:A.海棠花B.水仙C.桂花D.牡丹花3.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景象,这个节令是:中庭地白树西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A.重阳B.七夕C.中秋D.元宵4.下列诗句中与传统节日中秋节有关的是: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C.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D.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5.下列民间习俗与我国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是:①挂菖蒲、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②扫墓、踏青、荡秋千、插柳等③赏菊、簪菊花、放纸鹤、饮菊酒等④燃灯、赏花、观潮、设宴等A.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元宵节B.清明节—寒食节—中秋节—元宵节C.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D.清明节—寒食节—重阳节—中秋节【答案】ACCBC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
常见文化知识与习俗

常见文化知识与习俗中国是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知识和习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国文化知识和习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中国有四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各个节日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寓意,是中国人民世代传承的重要文化活动。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中国人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会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拜年以及观看舞龙舞狮等传统习俗,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祭祀节日,通常在公历的四月五日左右。
在这一天,人们会去祭扫祖先的坟墓,并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此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是踏青,人们会在春天里欣赏自然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3. 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中国人会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一系列庆祝活动,以纪念屈原的奉献精神。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九月十五日左右。
在这天晚上,人们会一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并祈求团圆和幸福美满。
二、中国的文化知识除了传统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文化知识,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1.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个伟大的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中国的功夫中国功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人熟知并广泛传承。
它不仅是一种体育锻炼的方式,还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精神修养的体现。
3. 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国拥有许多独特的古代建筑,如长城、故宫、颐和园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智慧和文化艺术。
三、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国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常见习俗。
1. 宴席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宴席的礼仪非常重要。
2024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备考知识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2024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备考知识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1.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3.清明节与古时“寒食节”相合而成。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4.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5.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中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2019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历史文化知识: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公共基础知识历史文化知识: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在考试中,中国传统节日是常考的内容。
而该内容在考察中偏重于记忆,需要考生对其产生背景和习俗有充分的了解。
因此这里就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备考。
一、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别称: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上元节”。
习俗: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
相关诗句: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二、寒食节时间:清明前一二天。
渊源: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习俗: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寒食。
相关诗句:韩翃《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三、清明节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节。
别称:踏青节、行青节。
节俗:柴火寒食、扫慕踏青、插柳带花、荡秋干、蹴鞠(踢球)、放风筝、拔河、打马球等。
相关诗句: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四、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相传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别称:端阳节、龙舟节、正阳节。
习俗:悬钟馗像、挂艾叶、挂菖蒲、斗百草、驱除五毒、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相关诗句: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文秀《端午》:“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别称:团圆节。
习俗:吃月饼、赏月、观潮、赏桂花。
相关诗句: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六、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九日。
别称:老人节。
习俗: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观赏菊花等。
相关诗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23年份省考行测传统节日知识点

2023年份省考行测传统节日知识点又是一年备考时,多年来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在备考过程中抓不住重点,不知道怎样才能高效的复习。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省考行测传统节日知识点,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省考行测传统节日知识点除夕简介: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
习俗: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先,包饺子,发压岁钱,吃年夜饭等。
诗词: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孔尚任《甲午元旦》清明节简介: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时间为节气清明当日,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
也被称作踏青节。
习俗: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端午节简介: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这天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为颂扬他的爱国气节,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悬挂钟馗像、扒龙船、赛龙舟、放纸鸢、挂艾草菖蒲、吃粽子、雄黄酒、佩香囊、驱五毒等。
诗词: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贝琼《已酉端午》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端午日》中秋节简介: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中华儿女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观潮等。
诗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民族特性。
以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详细介绍: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春节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发红包等。
2.清明节: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包香囊等。
4.七夕节:七夕节也称为“中国情人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习俗包括观星、祈愿、吃巧果等。
5.中秋节:中秋节是庆祝团圆和丰收的节日。
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猜灯谜、赏花灯等。
6.冬至:冬至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习俗包括吃饺子、汤圆、祭祖等。
7.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习俗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8.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习俗包括禁火、吃寒食等。
9.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是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包括登高、赏菊花、佩茱萸等。
10.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教节日。
习俗包括喝腊八粥、祭祀祖先等。
以上是中国部分传统节日的介绍,每一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和传承这些节日和习俗,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弘扬中华文化。
习题及方法:1.习题:春节是中国的哪个节日?解题思路: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2.习题: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哪些?解题思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答案: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3.习题: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解题思路: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答案: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4.习题:七夕节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解题思路:七夕节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是因为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2021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点【试题】多选:以下节日是由二十四节气演变为传统节日的是( )。
A.重阳B. 清明C. 七夕D.寒食【答案】本题答案选B。
【解析】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由节气转化为节日的是清明,所以选择B。
知识深化:1. 来源: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2. 名称: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3. 习俗(1)春节: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等。
(2)元宵: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去百病、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3)清明: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它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
清明节盛行于我国南方沿海一带,清明扫墓,亦称为"拜山"。
清明时节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
扫墓时,首先会将祖坟周围的杂草清除,祖坟扎纸,然后摆上祭祖金猪、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贡品进行拜祭,最后鸣放鞭炮。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传统节日篇

辽宁中公教育: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常识部分的复习向来是考生复习备考阶段的一大重点,其中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人文常识部分的复习为考生提供知识点梳理,帮助考生备考!1.除夕: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
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2.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三十和正月初一。
3.元宵节: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祭月、赏月的日子,也象征著春天的到来,这是传统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
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鬼节”);十月十五称“下元”。
4.春龙节:农历二月二,旧时曾有句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是预示来年的五谷丰登,这一天很多人都去理发,叫“剃龙头”,可以保佑人们鸿运当头。
5.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的节日,汉族传统节日中惟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6.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清明节,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多要祭扫,以此祭祀祖先。
7.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纪念屈原的节日。
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
8.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
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9.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
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
10.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我国第一个老人节。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11.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
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
公基常识“中秋节”考点汇总

【常识】“中秋节”考点汇总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一、别名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八月节、八月半、果子节、端正月等.二、民俗活动祭月、燃灯、常月、玩花灯、赏桂花、观潮、猜谜等。
三、特色食品月饼、桂花酒.四、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玄宗游月等。
五、关于中秋节的诗词1.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2.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4.苏轼《阳关曲中秋作》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6.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8.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9.李朴《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10.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备考之中国传统节日风俗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备考之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一、春节
春节又称“过大年”。
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
除日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春节是展示民间百俗的综合性大节,既有迎喜纳福、阖家团聚、娱乐社交的习俗活动,也有祭祀神佛祖先驱邪免灾民俗事象。
二、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元宵有张灯、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
三、清明节
清明又称“寒食节”。
农家多要上坟祭祖,培土植树。
机关、学校也多在清明前后到烈士陵园扫墓或组织春游。
四、端午节
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家家要吃粽子,农村妇女、小孩有头戴艾叶,腕系花绳之俗。
五、七夕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少女节或乞巧节。
也被现代人称作“东方情人节”。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基础。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六、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中秋节是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放花灯等。
七、重阳节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
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
二是插茱萸。
三是饮酒赏菊。
四是食重阳糕,食之谓可步步高升。
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公务员考试常识之“常考传统节日”

公务员考试常识之常考传统节日常考传统节日汇总春节农历一月一日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守岁、拜年、包饺子、发压岁钱、扫尘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农历一月十五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禁烟火、吃冷食“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节公历4月期间扫墓祭祀、植树、踏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七夕(又称“七巧节”、“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祈福、拜织女、吃巧果、染指甲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赏桂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赏菊、插茱萸“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祭祖“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吃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
”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等)农历十二月二十九(小月)农历十二月三十(大月)年夜饭、祭祖、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挂灯笼、燃爆竹。
2018吉安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国传统节日

我国古代有许多与节日、时令相关的民俗活动,许多的诗作也对其有多方面的描述,这些民俗文化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民俗文化的内容:
名称
时间
习俗
相关猜灯谜、舞龙舞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玉案·元夕》辛弃疾)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
赏月、观潮、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一剪梅·中秋元月》辛弃疾)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元宵》唐寅)
清明节
公历4月5日前后
扫墓祭祖、踏青、荡秋千、禁火、插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杜牧)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韩翃)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菖蒲、喝雄黄酒、佩香囊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浣溪沙·端午》苏轼)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欧阳修)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乞巧、祈福、晒书晒衣、拜魁星、拜织女、吃巧果、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夕》杜牧)
公务员行测传统节日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传统节日知识点公务员行测传统节日知识点1. 来源: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2. 名称: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3. 习俗(1)春节: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等。
(2)元宵: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去百病、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3)清明: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它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
清明节盛行于我国南方沿海一带,清明扫墓,亦称为拜山。
清明时节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
扫墓时,首先会将祖坟周围的杂草清除,祖坟扎纸,然后摆上祭祖金猪、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贡品进行拜祭,最后鸣放鞭炮。
(4)端午:铸阳燧: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
古人相信,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煅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
公务员中的常见文化常识题解析

公务员中的常见文化常识题解析公务员考试是我国国家公务员选拔与录用的一种形式,凭借其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备受广大考生的青睐。
而在公务员考试中,文化常识题作为考核内容之一,被视为重中之重。
以下将对公务员中的常见文化常识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众多传统节日在民间广泛传承并延续至今。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于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至关重要。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也是中国人团聚、祭祖和向亲朋好友拜年的日子。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寄托哀思、祭祖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清明前后举行,人们会扫墓祭拜,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气。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活动,以此来纪念和缅怀屈原。
4. 中秋节中秋节是古老的农耕社会所遗留下来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
人们会吃月饼、观赏月亮,并与家人团聚度过这一天。
5.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纪念日,通常在每年的十月一日庆祝。
人们会举行庆祝活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二、著名文化古迹中国拥有众多著名的文化古迹,这些古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与卓越的文化。
了解这些著名的文化古迹,对于考生们应对相关题目非常有帮助。
1. 长城长城是中国举世闻名的建筑奇迹,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防御工程之一。
它绵延数千公里,是中国古代的边防防线。
2. 故宫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3. 兵马俑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代陶俑坑。
4. 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它以其精美的园林建筑和独特的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5. 南京夫子庙夫子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专门供奉孔子的庙宇,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学府之一。
国考常识:传统节日与习俗

春节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拜年、给压岁钱、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
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
其中,多为佛教。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
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钟馗、秦琼、敬德)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倒贴福字春节,在许多家庭院落的门窗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倒贴着的大红“福”字,这可算得上是一个传统习俗了。
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新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
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
”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
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1500字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是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特有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之一。
春节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举行,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
春节的习俗包括贴春联、贴窗花、家人团聚、包饺子、放烟花等。
此外,还有走亲访友、拜年、送红包等传统习俗。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农历的四月初四或五举行。
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祭祖和扫墓,人们会整装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拜和纪念逝去的亲人。
此外,人们还会踏青、放风筝、采摘野菜等。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也是我国国家法定的假日之一。
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龙舟比赛和吃粽子。
龙舟比赛是人们划龙舟以纪念屈原投江的情景,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广东的草地龙舟。
而吃粽子则是因为传说人们在屈原去世时将粽子扔进江中以避免鱼虾吃掉他的尸体,后来成了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传统食品。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月亮节。
中秋节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是家庭团聚、赏月和吃月饼的日子。
人们会在家中摆上桌子,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猜灯谜,并享受美好的时光。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九月九日举行。
重阳节的习俗包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登高是为了祈求健康长寿,而插茱萸则是为了避邪驱瘟。
此外,吃重阳糕也是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除了以上几个传统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节日,如元宵节、端五节、七夕节等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习俗和庆祝方式,这些习俗和庆祝方式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对于公务员行测考试来说非常重要。
了解和熟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回答相关的题目,还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国学常识》国学常识之风俗礼仪

《国学常识》国学常识之风俗礼仪1、古代节日习俗【元旦】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纳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欢乐、五谷丰收、人畜兴隆,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闻。
随着社会的开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起先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打算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
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后来,演化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一零五天或一百零一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责问。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零一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备考之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一、春节
春节又称“过大年”。
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
除日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春节是展示民间百俗的综合性大节,既有迎喜纳福、阖家团聚、娱乐社交的习俗活动,也有祭祀神佛祖先驱邪免灾民俗事象。
二、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元宵有张灯、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
三、清明节
清明又称“寒食节”。
农家多要上坟祭祖,培土植树。
机关、学校也多在清明前后到烈士陵园扫墓或组织春游。
四、端午节
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家家要吃粽子,农村妇女、小孩有头戴艾叶,腕系花绳之俗。
五、七夕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少女节或乞巧节。
也被现代人称作“东方情人节”。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基础。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六、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中秋节是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放花灯等。
七、重阳节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
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
二是插茱萸。
三是饮酒赏菊。
四是食重阳糕,食之谓可步步高升。
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