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旅游审美

合集下载

介绍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景色

介绍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景色

承德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位于河北省西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是承德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一、承德避暑山庄1.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和宫苑的代表之一,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占地颇为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由山、水、建筑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2. 避暑山庄以“山明水秀、宫殿栈楼”而著称,园内有着25个景点,包括了湖泊、池塘、流水、亭台、楼阁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我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精华。

3. 避暑山庄保存完好,古建筑很多,而且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清代特色。

避暑山庄内还保留着许多宫廷文物和历史遗迹,使得游客仿佛置身于古代宫廷之中,领略皇家的恢弘气象。

4. 避暑山庄也是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其园林规划和建筑风格对我国古代园林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一座集园林、宫廷建筑、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二、外八庙1. 外八庙位于承德市区西北部,是清帝国葬地的总称。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寝之一。

2. 外八庙包括普陀宗乘之庙、显陵、熙陵、景陵、定陵、豪陵、慈陵和岱陵八座陵寝,每座陵寝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历史背景,展示了清朝帝王的丰功伟绩和陵墓建筑艺术。

3. 外八庙融合了我国传统陵园与自然风光,不仅有着宏伟壮丽的古建筑裙,还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如青山绿水、石林瀑布等。

这里的陵寝均按照古代风水理论进行布局,整个景区以其神秘而高贵的气质,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4. 外八庙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我国古代陵寝建筑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游览中,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还可以感受到我国传统园林与自然风光的和谐统一。

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建筑与园林艺术

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建筑与园林艺术

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建筑与园林艺术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建筑与园林艺术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它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被誉为“东方的罗浮宫”。

承德避暑山庄既是一座宏伟壮丽的皇家建筑群,也是一座精美绝伦的园林艺术创作,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建筑以其巧妙的布局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宫殿、庙宇、亭台、轩榭等建筑犹如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水之间。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九天乾坤”,它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建筑,由9个互相连接但独立的宫殿组成,象征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九天之上的世界。

每个宫殿都有独特的设计和装饰,展示了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

此外,承德避暑山庄还有许多其他精美的建筑,如明清风格的宫殿、宝塔和古代寺庙,每一个都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雄伟和华丽。

不仅仅是建筑,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也非常出色。

园林艺术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合。

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山上的建筑到山下的花园,整个避暑山庄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和谐。

园林中布满了湖泊、山峰、瀑布和树木,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景观。

各种花草树木在园林中错落有致地分布,给人一种恬静和宁静的感觉。

游客可以在园林中漫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和园林艺术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审美价值。

它通过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空间,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这种建筑和园林艺术的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美的追求。

通过参观承德避暑山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皇家建筑的风范和园林艺术的魅力。

它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座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价值的艺术殿堂。

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建筑和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建筑和园林本身。

总之,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杰作,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园林创作而闻名于世。

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幽静”之美

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幽静”之美

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幽静”之美作者:李莉莉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4期承德避暑山庄是清代著名皇家园林,文津阁是其园中园。

文津阁以其独特的幽静之美被称为北方四阁之一。

在建造方面,文津阁借鉴了浙江天一阁的建筑风格。

文津阁不仅风景优美,也是清代七大藏书阁之一,具有良好的生态藏书环境。

本文通过介绍文津阁的巧妙布局,模仿自然山水格局,遵循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详细分析文津阁的幽静之美。

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是清代七大藏书阁之一,其中藏有《四库全书》。

文津阁不仅是个资源丰富的藏书阁,也因其幽静的美学特征,深受中外建筑学家的赞扬。

当然,这和承德避暑山庄具有很大关系。

承德避暑山庄是皇家园林,具有处理政务和避暑消闲双重功能。

皇家园林是政府大工程,承德避暑山庄也因为众多能工巧匠的努力,融合南北方名胜古迹于一体,成为一处布局巧妙、自然诗意、天人合一的园林。

比如说,文津阁就是仿造我国四大藏书阁之一的宁波“天一阁”。

一、布局巧妙营造幽静之美文津阁坐北朝南,从南到北依次是大门、假山、水池、藏书阁、花坛、曲池、山、昼月观赏台。

这些园林要素并不是平铺直述,而是曲径通幽,将这些建筑美景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文津阁的布局增加丰富的层次感。

通过巧妙布局营造幽静之美,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美学的常见手法。

文津阁规划巧妙,营造幽静之美。

它由粉墙青瓦围绕,墙体色彩淡雅,虚实相间,是承德避暑山庄的艺术精品。

二、巧妙模仿自然山水格局园林营造幽静环境,必须要有假山、水池、建筑、各色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景观元素。

换而言之,一流的园林必定要巧妙模仿自然山水格局,清雅而不造作,幽静而不浮华。

承德避暑山庄也是如此,它具备园林建造的必备要素,为文津阁的幽静之美奠定了基础。

(一)假山承德避暑山庄盈门处就是假山,山有石洞,洞口前后相通。

仔细观察,假山上有大大小小的小孔。

每当阳光普照之时,穿过假山小孔,阳光筛洒而出,假山山洞凸显各种造型。

把假山放在迎门处,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建筑手法。

承德避暑山庄旅游审美

承德避暑山庄旅游审美

承德避暑山庄建筑赏析姓名:贾瑞芳学号:1313020133班级:13130201承德避暑山庄建筑赏析一、承德避暑山庄简介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山区三部分。

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与北京紫荆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其建筑继承和借鉴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优秀传统,不仅汇集了中国古典园林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而且充分发挥了园林建筑造型变化多端的特点,将建筑与园林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形成了避暑山庄“依松为斋,则窍岩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的特色。

二、避暑山庄园林汇集多种多样的园林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多种多样,诸如殿阁楼台、轩馆斋室、廊桥亭榭、寺观塔碣等等。

集中国园林之大成的避暑山庄,各种各样的中国园林建筑类型,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根据个体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及功能,避暑山庄内的园林建筑建筑,功能型园林建筑主要有:宫、殿、厅、堂、馆、轩、斋、室等。

这类建筑在园林中主要供人们日常生活起居办公之用,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

功能型建筑一般体量较大,形式比较庄严、规整,在园林中居于主要位置。

根据这类建筑在园林中所处的地位来看,还可以分为“堂正型”建筑和“偏副型”建筑。

“堂正型”建筑在园林中一般居于正位和主位,空间体量都比较大,如宫、殿、厅、堂等;“偏副型”建筑,跟堂正型建筑相比,处于次要位置,空间体量也比较小,如馆、轩、斋、室等。

(一)殿殿,也可称宫殿,古代泛指高大的堂屋。

《汉书·黄霸传》颜师古注:“古者屋之高严,通呼为殿,不必宫中也。

”“宫”最早和室是同一概念,为一般房屋的通称。

《尔雅·释宫》说:“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园林艺术特色及园林绿化探索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园林艺术特色及园林绿化探索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园林艺术特色及园林绿化探索【摘要】避暑山庄周围的寺庙园林艺术特色独具魅力,融合了古代建筑和园林景观,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寺庙园林艺术特色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时期,传承至今。

园林绿化探索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园林美观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规划和植物种植,达到最佳绿化效果。

在避暑山庄的实践中,园林绿化探索得到了有效实施和成果,有效提升了景区的绿化水平和景观品质。

避暑山庄寺庙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园林绿化探索对园林美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园林绿化发展将继续为避暑山庄带来更多的生机和魅力。

【关键词】关键词:避暑山庄、寺庙园林、艺术特色、园林绿化、历史渊源、重要性、方法、成果、实践、独特魅力、美化、展望。

1. 引言1.1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园林艺术特色及园林绿化探索避暑山庄,作为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其周围的寺庙园林也是备受瞩目的。

这些园林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融合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在这个绿荫环绕、山清水秀的环境中,园林艺术与绿化探索相互融合,为游人带来了无限的欣赏和享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避暑山庄周围的寺庙园林特色,探究寺庙园林艺术特色的历史渊源,并重点分析园林绿化探索的重要性及方法和成果。

我们还将探讨园林绿化在避暑山庄的实践过程,揭示这些园林的独特魅力以及绿化探索对园林美化的关键作用。

我们将展望未来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为更美好的环境和更丰富的园林文化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努力。

愿每一个到访避暑山庄的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体验到园林艺术的无穷魅力。

2. 正文2.1 避暑山庄周围的寺庙园林特色寺庙园林在设计布局上注重山水相依、建筑景观相得益彰。

寺庙园林常常选址于山脚下或山腰处,利用周围山川的优势,借景造景,让寺庙建筑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山水画。

这种布局方式既符合佛教的修身养性理念,也使游人在参观寺庙园林的同时能享受到优美的自然风光。

文化苦旅中描写承德避暑山庄的作用

文化苦旅中描写承德避暑山庄的作用

文化苦旅中描写承德避暑山庄的作用1、从文化内涵角度来看。

承德避暑山庄那可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里面藏着清朝时期的诸多文化密码。

余秋雨在描写它的时候,就像是拿着一把文化的钥匙,要给我们打开这个宝库。

它是清朝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融合了汉、满、蒙、藏等多民族的建筑风格。

比如说,那里面的建筑有的有着汉族建筑的精致典雅,飞檐斗拱的设计,就像是从古代的画卷里走出来的一样。

而有的建筑又带有满族建筑的特色,那种宽敞大气,体现着满族作为统治民族的豪迈。

蒙、藏风格的建筑元素也融入其中,像那些藏传佛教风格的庙宇建筑,有着独特的宗教文化气息。

这就反映了当时清朝多民族融合的大文化背景。

它也是清朝皇帝处理政务和休闲避暑的重要场所。

在文化苦旅中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宫廷文化的一角。

皇帝在这里召见大臣,商讨国家大事,同时也在这里享受着园林之美。

这里面有着严格的宫廷礼仪文化,建筑的布局也有着等级之分。

比如说,宫殿区的建筑庄严宏伟,彰显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园林区则更多的是休闲和观赏的功能,体现着一种皇家的生活品味。

2、从历史见证方面来说。

承德避暑山庄见证了清朝的兴衰荣辱。

余秋雨描写它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描绘清朝的历史画卷。

在清朝强盛的时候,这里是皇帝炫耀国威、招待外宾的地方。

那时候,各国使节来到这里,看到避暑山庄的壮丽景色和清朝的繁荣昌盛。

可是随着清朝的逐渐衰落,避暑山庄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它的建筑可能会有一些破败,里面的文化氛围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浓烈。

这种变化从避暑山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都能体现出来。

它还见证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在清朝,多民族在这里汇聚。

避暑山庄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从建筑风格的融合到文化习俗的相互影响。

比如说,在一些节日的时候,不同民族的官员、百姓可能会在避暑山庄周围进行各种活动,像满族的骑射表演、汉族的戏曲演出、蒙族的赛马活动、藏族的宗教仪式等。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景点介绍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景点介绍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景点介绍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一座集古建筑、园林、文化于一体的世界文化遗产。

它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是中国古代皇家避暑胜地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承德避暑山庄的景点。

一、九龙壁
九龙壁是避暑山庄的一个重要景点,它是一道汉白玉壁画。

壁画上共
有九条龙,构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龙形墙。

在九龙壁的两侧,还有许
多精美的石刻浮雕。

这些浮雕宛若活生生的动物和飞禽走兽,让人们
感受到了精美的古代工艺品。

二、罗汉堂
罗汉堂是一座规模宏伟的殿堂,为避暑山庄的主体建筑之一。

堂内供
奉着32尊金身罗汉,每尊佛像都塑造得栩栩如生,浑然天成。

值得一
提的是,罗汉堂建筑采用了木质结构,结构非常复杂,可谓是中国木
构建筑的一大奇迹。

三、智慧海
智慧海是避暑山庄的一处园林景观,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


慧海的建筑风格独特,景色壮美。

在智慧海中,有各种花卉和树木,
四季不同风情,是一处赏花采摘的好去处。

四、琉璃厅
琉璃厅是避暑山庄园内一处明清古建筑,它位于山顶上,十分气派。

厅中黄金雕梁、彩绘壁龛、松壁小院,构成了一幅完美的传统中国画。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高处俯瞰避暑山庄全景,徜徉在中国传统文化
的氛围之中。

总之,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集古建筑、园林、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它具有很高的艺术、历史、文化价值。

无论是文化爱好者还是自然爱
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

如果您来到中国,千万不要错过
这个美丽的地方。

承德避暑山庄功能型园林建筑概述

承德避暑山庄功能型园林建筑概述

承德避暑山庄功能型园林建筑概述作者:李妍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3期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丰富、造型优雅,除了具有多方面的实用功能之外,其建筑形象还蕴涵着独特审美意义。

避暑山庄继承和借鉴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优秀传统,不仅汇集了中国古典园林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殿阁楼台、轩馆斋室、廊桥亭榭、寺观塔碣等,各种类型应有尽有,并且充分发挥了园林建筑造型变化多端的特点,将建筑与园林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形成了避暑山庄“依松为斋,则窍岩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的特色。

关键词:园林建筑;建筑类型;建筑造型;审美趣味山水、建筑、植物是构成中国园林的三大要素,建筑在园林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雅、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避暑山庄继承和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形式,不仅汇集了中国园林多种多样的建筑类型,而且在园林建筑个体形象造型上,或模仿、或借鉴、或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革新和创造。

一.避暑山庄园林汇集多种多样的园林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多种多样,诸如殿阁楼台、轩馆斋室、廊桥亭榭、寺观塔碣等等。

集中国园林之大成的避暑山庄,各种各样的中国园林建筑类型,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根据个体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及功能,避暑山庄内的园林建筑建筑,功能型园林建筑主要有:宫、殿、厅、堂、馆、轩、斋、室等。

这类建筑在园林中主要供人们日常生活起居办公之用,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

功能型建筑一般体量较大,形式比较庄严、规整,在园林中居于主要位置。

根据这类建筑在园林中所处的地位来看,还可以分为“堂正型”建筑和“偏副型”建筑。

“堂正型”建筑在园林中一般居于正位和主位,空间体量都比较大,如宫、殿、厅、堂等;“偏副型”建筑,跟堂正型建筑相比,处于次要位置,空间体量也比较小,如馆、轩、斋、室等。

(1)殿殿,也可称宫殿,古代泛指高大的堂屋。

《汉书·黄霸传》颜师古注:“古者屋之高严,通呼为殿,不必宫中也。

”“宫”最早和室是同一概念,为一般房屋的通称。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

• 分景、隔景 • 分景、隔景是通过分割空间,增加景色的层次,造成园中 的曲折多变,从而使观赏者感觉上好象扩大了空间。在中 国园林中这种‚分‛、‚隔‛往往是通过透空的空廊、门 洞、窗口而使被分割的空间相互渗透,隔而不断,也就是 有隔有通,‚实‛中有‚虚‛。
六.移天缩地在君怀
——建筑美
建筑美
承德避暑山庄园林建筑特色: 一、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 二、单体建筑和建筑群落和谐组合 三、园林建筑与周围园林景观自然融合
泉 各种天然景观素。
空间布局之虚实 • 含蓄—障景
• 障景手法指用建筑或实物阻挡视线起障眼法作用游人往往 望而止步以为山穷水尽。 西部景区
• 渗透——框景、借景
• 框景手法 即以园林建筑物或园墙的窗及门洞为画框,框 入相对的邻景,造成如画的感觉。此外,空窗及漏窗也可 以成为框架,纳入景物。 月色江声为五间 门殿,门南面对 下湖,门内院落 有古人工匠和天 文观测活动塑像 ,向内是静寄山 房等院落现为山 庄古建艺术展室 。这些门框及内 的景色构成一幅 图进行框内观赏 其意境
北枕双峰
• 青枫绿屿北山之巅有双 排柱攒尖方亭,康熙题 名北枕双峰,是康熙三 十六景第十景。其亭南 与南山积雪亭相对,东 与罄锤峰相望,是山庄 东北的制高点,也是山 庄主要借景点之一。是 远借距山庄数十公里以 外的金山和黑山,呈三 者鼎立之势。所以得名 “北枕双峰”就是因一 峰高踞山顶
水流云在
• 位于芳渚清流之北, 与烟雨楼隔湖相望。 为“康熙三十六景” 最后一景。是一座重 檐四角攒顶、四面出 卷棚式抱厦的敞亭。 此亭形制独具一格: 主亭为方亭,四面加 突出的附间。题额由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 俱迟”脱出。
文津阁 文津阁门框有联‚析木之次丽乎天,龙门之名标乎地 ‛门内正对一石洞由假石堆砌而成‚朝阳洞‛诱人深 入之感又有阻挡之意。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案含解析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1.了解旅游景观的两大审美形态。

2.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主要审美特征。

3.运用图表归纳判断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培养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一、自然美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二、人工美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类别组成审美内涵古典园林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古建筑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塔、民居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人造景物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旅游景观的形象美。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工美破坏了自然景观的自然美。

(×)3.峨眉山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且两者有机结合,体现了和谐美。

(√)4.下列不属于自然美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C )A.形象美B.色彩美C.古建筑美D.朦胧美5.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是(C )A.形象美B.动态美C.色彩美D.朦胧美[问题探究]读教材P32图3.1、图3.2,探究下列问题。

(1)华山之险反映了自然美中的________。

(2)峨眉之秀反映了哪些自然美?答案:(1)形象美(2)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

[总结深化]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美感特征美感形成举例形象美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

地貌是构景基础,不同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不同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色彩美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且随时间而变化自然景观四季的春翡、夏翠、秋金、冬银动态美自然景观中的动态美,由波涛、飞瀑、溪泉以及云雾飘动等引起山为水动、水为山转、流水飞瀑、飞禽走兽、风吹林动等朦胧美自然景观透过某种朦胧模糊的形式含蓄地表现出来,使欣赏者获得审美享受烟雨中的山水风光,云蒸雾腾(1)对于色彩美的理解,要从“丰富”和“富于变化”两个层面去展开理解。

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的典范与文化遗产的瑰宝

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的典范与文化遗产的瑰宝

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的典范与文化遗产的瑰宝一、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背景1.1 避暑山庄的建造背景与目的承德避暑山庄,作为皇家园林的典范与文化遗产的瑰宝,其建造背景与目的深深植根于清朝皇家的历史与文化之中。

清朝时期,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夏季炎热难耐,皇家成员需要一处既能避暑又能处理政务的地方。

在这样的背景下,承德避暑山庄应运而生。

避暑山庄的建造,不仅是为了满足皇家成员避暑的需求,更是为了巩固皇权、展示皇家威严。

山庄的选址在承德这片山水秀美之地,既符合了皇家对自然环境的追求,也体现了皇家对风水的重视。

据史书记载,避暑山庄的建造历时近百年,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都体现了清朝皇家的雄厚实力。

避暑山庄的建造,还体现了清朝皇家对园林艺术的深刻理解。

山庄内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布局,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这些画卷不仅为皇家成员提供了宜人的生活环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正如清代著名文人袁枚所言:“避暑山庄,乃皇家园林之极致,集天地之灵气,汇人文之精华。

”避暑山庄的建造背景与目的,不仅体现了清朝皇家的智慧和品味,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1.2 避暑山庄在清朝皇家园林中的地位承德避暑山庄在清朝皇家园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清朝皇家园林的典范,避暑山庄不仅体现了皇家园林的尊贵与华丽,更展示了清朝皇家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其建造背景与目的,与清朝皇帝对休闲与娱乐的追求紧密相连,同时也反映了清朝皇家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在清朝皇家园林中,避暑山庄以其宏大的规模、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脱颖而出。

据统计,避暑山庄占地约564万平方米,拥有大小建筑近百座,其中包括康熙乾隆狩猎行宫、万树园、二马道、避暑山庄博物馆等著名景点。

这些建筑不仅风格独特,而且布局合理,充分展现了清朝皇家园林的艺术魅力。

避暑山庄在清朝皇家园林中的地位,还体现在其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上。

观《承德避暑山庄》观后感

观《承德避暑山庄》观后感
3
从金顶上沿着古朴的外墙下来,踏着那厚重的石头台阶,似乎能感觉到这里 承载的一些历史的韵味。带着这些历史余韵,我们又到了普宁街。漫步在普宁街 上,不时可以遇见身穿清代服饰的男男女女,还有身着兵勇装,手持长矛的清军 列队巡逻,让人恍若隔世,梦回大清王朝,感受到康乾盛世繁华的京城民间市井。 这时,我才真正体味到“一街穿越‘康乾盛世’,一憩玩味市井风情”这副对联 的内涵。
观后感
观《承德避暑山庄》观后感
避暑山庄、外八庙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所形成的“大避暑山庄文化”,超越万里长 城之实用功能,彰显了康乾超越历代帝王治世的至高选择:结束了中华民族长达几千年来南、 北文化的对峙,同胞间血火弓刀的悲残格杀和文明的毁灭与重建;实现了在封建专政体制下 的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中国的“康乾盛世”由此而驰名世界,夏都—承德可称是中华民 族大家庭团结、和睦、进步的高度象征。
新承德与近代夏都,历史的“大避暑山 庄文化”,与现代的“大避暑山庄文化”,双 双合璧凝结成就了文化中国谱系里一枚完整、 唯一、硕大的文化系列图谱。《避暑山庄盛世 情》尊重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创作规律,以人类共有的爱国情、领袖情、爱人情、 民族情、团结情、儿女情……统领全剧,让观众在浓浓的情感审美过程中接受本 剧的内涵,这样才有理由成为一部表现避暑山庄、外八庙历史的集合了中国南北很多代表建筑的风格,皇帝虽然坐拥江山,但却不可 能去遍中国的名山大川,所以他们就将自己所喜欢的风格建筑都在这个山庄中体 现,供自己欣赏,什么蒙古包了、杭州的六合塔了、嘉兴的烟雨楼、镇江的金山, 这里全有体现。
避暑山庄的宫殿,并不像北京故 宫那样雄伟,那样金碧辉煌,倒是显得 有一些稳陈。一律都是青砖黛瓦,很像 是山村人家。长廊画栋,山石幽径,又 不失皇家风范。穿过正殿就是有名的烟 波致爽殿了,这里陈列着清朝入关以后 的发展、壮大、辉煌,以及衰落过程中 的遗物、图片。据说,当年英法联军进 攻北京时,咸丰帝就是逃到这里避难的, 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 约》,看看屋中的摆设,想象当年皇帝皇后在此居住的情景,沧桑百年,物是人 非,不禁感叹万分。

《避暑山庄》课件

《避暑山庄》课件
通过了解避暑山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 涵和精神实质。
避暑山庄的教育意义还在于其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可以增强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05
避暑山庄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现状
历史背景复杂
01
避暑山庄拥有丰富的历史背景,涉及多个朝代和不同的文化影
响,这增加了保护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自然与人为破坏
02
自然因素如风吹雨打、虫蚀等,以及人为因素如游客过多、不
当开发等,都对避暑山庄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保护意识待提高
03
部分当地居民和游客对避暑山庄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认识不足,
缺乏自觉的保护意识。
保护措施
立法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范围和责任,对破 坏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修缮和维护
04
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价值
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 代表,其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 熙年间,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集大 成者。
避暑山庄的建筑风格和园林布局反映 了清朝时期的社会、文化和艺术风格 ,对于了解清朝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 意义。
避暑山庄见证了清朝历史上的许多重 要事件,如皇帝驻跸、处理朝政、举 行重大仪式等,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 价值。
植物配置
1 2 3
植物种类
避暑山庄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选用适合当地气 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包括松、柏、柳、槐等树 木,以及各种花卉和草坪。
季相变化
通过合理搭配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实现四季有 景,使园林景观随季节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
空间层次
利用植物的高低、疏密等特性,营造出层次分明 、错落有致的植物空间,丰富了园林的视觉效果 。

承德避暑山庄评析与感悟PPT课件

承德避暑山庄评析与感悟PPT课件

避暑山庄的三大景区,湖泊
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
原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去
象征北方的名山,乃是移天
缩地、融冶荟萃南北风景于
一园之内。蜿蜒于山地的宫
墙犹如万里长城,园外有若
众星拱月的外八庙。
20
3.0 建筑美
Architectural Beauty 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 园林建筑与周围园林景观自然融合

犷风光。
它与南面湖泊区的江南水乡的婉 约情调并陈于一园之内,这种特 殊的景观设计有着”移天缩地在 君怀“的明显政治意图,即便在 皇家园林中也是罕见的例子。
19
山岳区 占全园三分之二的面积,山形
饱满,峰峦涌叠,形成起伏连绵的轮廓线。 土层厚而树浓郁,山不高而气势雄。山岳 区正以其浑厚优美的山形而成为绝好的观 赏对象,又具有可游、可居的特点。建筑 的布置也相应地不求其显但求其隐,不求 其密集但求其疏朗,以此来突出山庄天然 野趣的主调。因此,显露的点景建筑只有 四处——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四面云山、 锤峰落照——均以亭子的形式出现在峰头, 构成山区制高点的网络。而那些山地的小 园林尤为精彩,依山就势、巧于因借的设 计,代表着我国传统山地建筑艺术的最高 水平。如“碧静唐”和“秀起堂”。
及水位高低、堤身宽窄等,都以江南水乡河湖作为创作的蓝本,
设计推敲极精致而又不落斧凿之痕,完全达到了“虽由人作,宛
自天开”的境地。因而通体显示出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尺度十
分亲切近人,实为北方皇家园林中理水的上品之作。
16
湖泊区面积不到全园的六分之一,但却集中了全园 一半以上的建筑物,乃是避暑山庄的精华所在,所 谓“山庄胜处,政在一湖”。这个景区以金山亭为 总绾全局的重点,以如意洲作为景区的建筑中心。 金山是靠如意湖东岸的一个小岛,地貌很像镇江的 金山“江上浮玉”的缩影,因此而得名。岛上的建 筑也模仿镇江金山“层包山”的做法:临水曲廊周 匝回抱如弯月,山坡上错落穿插殿宇亭榭与如意洲 上的大建筑群隔水相望;岛的最高处建八方形三层 高的“天宇咸畅”阁,又名上帝阁,即金山亭。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1

【三维设计】2014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应用创新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基础随堂巩固]1.辛弃疾词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反映了大自然的()①色彩美②动态美③声音美④形象美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惊鹊”“鸣蝉”“蛙声”等词语都体现了声音的美感,惊飞的鸟雀体现了动态美,明月体现了视觉美,综合一幅画体现了形象美。

答案:D2.下列自然景观与其美感表现对应正确的是()①浩渺烟波之旷——动态美②流水飘烟——朦胧美、动态美③北京香山红叶——色彩美④黄山云海——形象美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旅游景观的自然美。

“浩渺烟波之旷”体现形象美,“黄山云海”体现朦胧美。

答案:B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色彩美是景观美的核心B.在自然景观中,生物景观尤为重要C.庐山、泰山是高大的断块山D.黄山是典型的玄武岩地貌解析:形象美是景观美的核心;在自然景观中,地质地貌尤为重要;黄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

答案:C4.下列旅游景观能体现人工美的是()①摩崖石刻②古典园林中的山、水、花木③原始丛林④神话传说A.①②④B.①④C.①②D.①②③解析: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突出强调为人类所创造的。

答案:C5.下列景观中既有古建筑美,又有民俗风情美的是()A.丽江古城B.孔庙、孔府、孔林C.承德避暑山庄D.武当山古建筑群解析: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以古老、纯朴的民族建筑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所以丽江古城既有古建筑美,又有民俗风情美。

答案:A6.下图是我国几个“省区轮廓示意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旅游资源与所在省区搭配正确的是()A.①路南石林、②承德避暑山庄、③苏州园林B.①桂林山水、②平遥古城、③苏州园林C.①桂林山水、②龙门石窟、③杭州西湖D.①黎族风情、②苏州园林、③无锡太湖(2)上题正确选项中的旅游景观依次表现出的审美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下语文旅游景点

初二下语文旅游景点

初二下学期的语文课程中,涉及到一些与旅游景点相关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更加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以下是一些适合初二学生了解的旅游景点:自然风光类黄山: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张家界:位于湖南省,以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和原始的生态环境而闻名。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以其翠湖、雪山、彩林和藏族风情而著称,被誉为“人间仙境”。

历史文化类故宫:位于北京,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颐和园:位于北京,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广阔的湖面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著名。

西安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组古代陶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现代城市类上海外滩:位于上海市,是中国最著名的城市景观之一,夜晚的灯光璀璨,展现了上海的现代化风貌。

深圳湾公园:位于深圳市,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公园,展现了深圳作为现代化城市的生态与人文景观。

名胜古迹类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著称。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著名。

民俗风情类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一个保存完好的纳西族古城,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民俗文化而著名。

傣族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一个展示傣族文化的主题公园,游客可以了解傣族的建筑、服饰、饮食等传统文化。

了解这些旅游景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景点的特色和魅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些景点的美丽和魅力。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总体形象: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以避暑山庄外八庙为核心,以北巡线路为轴线,南起古北口金山岭长城,北到木兰围场,呈一条线三大片分布,总面积为2394平方公里。

区内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金山岭长城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为主体,以皇家宫苑、皇家寺庙群、皇家猎苑、明代长城、森林草原、丹霞地貌为主要风景资源,以我国多民族文化有机融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为特征,集风景游览、审美观赏、文化认知、休憩娱乐、避暑度假、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特大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气候特点:承德市属于寒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度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年均气温8.9度,年均无霜期160天。

夏季多温凉,冬季少严寒,雨量适中。

避暑山庄景区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占地5.64平方公里,其面积相当于8个北海公园或2个颐和园。

避暑山庄分为宫殿区、湖洲区、平原区、山岳区四大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整个园林山中有园,园中有山,洲岛错落,湖光十色,水榭楼台,既不失塞外粗犷雄奇之美,又兼具江南水乡之秀。

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吸取了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外八庙景区外八庙景区位于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皇家寺庙建筑群。

康熙、乾隆年间先后修建了大型喇嘛教寺庙十二座,即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罗汉堂、须弥福寿之庙、广安寺和广缘寺。

其中的溥仁寺等八座寺庙,朝廷派驻喇嘛,并由理藩院发放饷银,而这八座寺庙又在京师之外,因此一般通称“外八庙”。

这些寺庙融合了汉、蒙、藏、维等多民族建筑特点,建筑精湛,风格各异,气势恢弘,堪称人类佛教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普宁寺普宁寺是承德唯一驻有僧人的皇家寺庙,有包括活佛、金刚上师在内的喇嘛数十名,在藏传佛教界影响很大,地位突出,每年均举办藏传、汉传佛教大型法会2—3次,并有固定香客、信徒约30万人来寺参与佛事活动,是一处佛教文化底蕴极深的富集地,从而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佛教圣地。

承德避暑山庄的资料与历史

承德避暑山庄的资料与历史

承德避暑山庄的资料与历史《承德避暑山庄的资料与历史》篇一承德避暑山庄,那可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我就像一个寻宝者,一点点去挖掘它的资料和历史,每发现一点新东西,都感觉像是挖到了宝藏。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才建成。

这就好比是一场接力赛,三代人就为了这一个宏伟的目标努力。

它可不是一般的园子,那规模大得就像一个小型城市。

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好家伙,我就在想这得有多少个我家那么大呀。

走进避暑山庄,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历史的画卷。

它的建筑风格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有汉族建筑的特色,又融合了满族和蒙古族的风格,这就像是一场建筑界的“大杂烩”,但这“杂烩”可一点也不杂乱,反而是和谐得很。

就像我们现在吃的麻辣烫,各种食材混在一起,却有着独特的美味。

我听说啊,当年康熙皇帝建这个避暑山庄,可不仅仅是为了避暑。

也许他是想找个地方能远离京城的喧嚣,同时呢,还能方便接见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

这就像是一个外交场所,在这青山绿水间,谈事情都感觉轻松不少。

我仿佛能看到当年康熙皇帝坐在宫殿里,和那些首领们谈笑风生,就像现在的商务谈判一样,只不过环境要惬意得多。

山庄里的湖泊就像一面面镜子,把周围的山峦和建筑都倒映在里面。

湖水清澈得很,我都怀疑是不是哪位神仙在这儿打翻了他的宝瓶,洒下了这一湖的圣水。

那时候我就想啊,要是能在这湖面上划着小船,哼着小曲儿,那该多自在。

不过呢,这避暑山庄也有它的沧桑历史。

在晚清的时候,随着清朝的衰败,这里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就像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明星,到了晚年,无人问津。

但是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却永远不会被磨灭。

我有时候也会想,这么大一个避暑山庄,维护起来得多难啊。

现在我们能看到它保存得这么好,背后肯定有很多人的努力。

这就像我们保护自己心爱的东西一样,要小心翼翼,还得费不少心思。

这承德避暑山庄,就像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我还只是看了个皮毛,我觉得我得再去几次,好好地再研究研究,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有趣的事儿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德避暑山庄建筑赏析姓名:贾瑞芳学号:1313020133班级:13130201承德避暑山庄建筑赏析一、承德避暑山庄简介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山区三部分。

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与北京紫荆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其建筑继承和借鉴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优秀传统,不仅汇集了中国古典园林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而且充分发挥了园林建筑造型变化多端的特点,将建筑与园林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形成了避暑山庄“依松为斋,则窍岩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的特色。

二、避暑山庄园林汇集多种多样的园林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多种多样,诸如殿阁楼台、轩馆斋室、廊桥亭榭、寺观塔碣等等。

集中国园林之大成的避暑山庄,各种各样的中国园林建筑类型,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根据个体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及功能,避暑山庄内的园林建筑建筑,功能型园林建筑主要有:宫、殿、厅、堂、馆、轩、斋、室等。

这类建筑在园林中主要供人们日常生活起居办公之用,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

功能型建筑一般体量较大,形式比较庄严、规整,在园林中居于主要位置。

根据这类建筑在园林中所处的地位来看,还可以分为“堂正型”建筑和“偏副型”建筑。

“堂正型”建筑在园林中一般居于正位和主位,空间体量都比较大,如宫、殿、厅、堂等;“偏副型”建筑,跟堂正型建筑相比,处于次要位置,空间体量也比较小,如馆、轩、斋、室等。

(一)殿殿,也可称宫殿,古代泛指高大的堂屋。

《汉书·黄霸传》颜师古注:“古者屋之高严,通呼为殿,不必宫中也。

”“宫”最早和室是同一概念,为一般房屋的通称。

《尔雅·释宫》说:“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后来宫殿专指皇帝居所或供奉神佛之所。

宫殿在宫苑或寺观的总体布局中,属于堂正型建筑,处于中心或主要位置,多半在中轴线上,或在园林前列。

皇家园林宫殿建筑高大严肃、富丽堂皇,主要用于举行大典、处理政务、听政接见、燕飨寝居等。

如避暑山庄宫殿区的建筑布局规整严谨,有明显的中轴线。

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澹泊敬诚殿(正宫主殿)、依清旷殿(四知书屋)、十九间殿,烟波致爽殿(后寝主殿)等几大正殿,同时在正殿两侧还有东西配殿,起陪衬作用。

在山庄的宫殿区人们感受到的是肃穆的氛围,产生的是崇高的美感。

(二)厅、堂宋李斗《扬州画舫录·工段营造录》说:“厅事,犹殿也。

”《集韵·青韵》:“厅,古者治官处谓之听事。

”明计成《园冶·屋宇》:“古者之堂,自半以前,虚之为堂。

堂者,当也。

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厅有两种形式,一是侧面山墙封闭,正背两面开设门窗;二是四面都设门窗(常是落地槅扇),称之为“四面厅”。

厅,在古代是办理事务,或会宴宾客,观赏景色的场所。

“堂”与“厅”之间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

一般以梁架木料用扁作者为厅,圆作者为堂。

堂为家庭聚会与祭祖之用。

厅、堂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性,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这些建筑多数建在园林的中心地带,并以此为中心,构成庭院,在园林中起着组织空间、突出主题的作用。

厅、堂一般朝南向阳,位于宽敞显要之地,可以观赏周围的景物。

在造型上,具有端正典雅,宏敞精丽的美学风格,在园林中是人工雕琢色彩最浓的部分,如避暑山庄山区的秀起堂,如意洲岛上水芳岩秀中的乐寿堂等,均为这种类型建筑。

厅、堂像宫殿一样,也属于堂正型建筑。

但与宫殿不同,厅、堂有时通过造型的变化,以及和周围景物的搭配,来打破堂正型建筑严正有余、活泼不足的沉闷局面。

明、清时期园林建筑中出现了许多各种不同形式、不同个性的厅堂,成为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景观。

避暑山庄沧浪屿中的主体建筑就是一个鸳鸯厅,它南为双松书屋,北为沧浪屿,将严肃与活泼融为一体。

(三)馆《园冶·屋宇》说:“散寄之居,曰馆,可以通别居者。

今书房亦称馆,客舍为‘假馆’。

”馆,最早为接待宾客的房舍,秦汉以后,帝王在正宫之外的居处也称为馆,如“离宫别馆”。

再后来书房和某些个体建筑也可以称为馆。

在园林中,馆比起宫殿或厅堂来,其空间体量较小,属于偏副型建筑。

不过,有时候,馆在园林中可用以题名体量较大的堂正型建筑,如避暑山庄中的清舒山馆、延熏山馆等。

由于馆位置比较随意,因而在园林中,它是常见的建筑类型之一,其建筑风格自然而又朴素。

(四)轩《园冶·屋宇》说:轩,“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

在园林中,轩的建筑空间形式较灵活。

它可以指—个空间极小的建筑,也可以指空间较大的建筑;可以是次要的或体量较小的厅、堂,也可以是有窗的或只有槛的较宽阔的廊。

轩往往处于空间畅达,气息流通,便于观赏景致的位置。

轩的特征是轩举高敞,灵活多样,是园林建筑中经常运用的建筑类型,如避暑山庄的峡琴轩、玉琴轩、嘉树轩、春好轩。

(五)斋“斋”古文本作“齐”,原意为祭祀或典礼前洁心洁身,以示庄敬。

《礼记·曲礼上》:“齐戒以告鬼神”。

北京紫禁城里的斋宫,就是皇帝斋戒的处所。

斋又有修身反省之意。

《易·系辞上》:“圣人以此齐戒。

”系辞注:“洗心曰齐,防患曰戒。

”斋作为建筑名称,既可以是斋戒的处所,还可以是书房学舍。

出于传统含义的历史积淀,作为古典的个体建筑,斋的典型功能是使人或聚气敛神,肃然虔敬,或静心养性,修身反省,或抑制情欲,潜心攻读《园冶·屋宇》说:“斋较堂,唯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义。

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

”斋和堂相比,有阴和阳、隐和显、抑和扬、幽和敞的风格区别。

如避暑山庄中的秀起堂,碧静堂,均朝南向阳,具有“堂堂高显”之意,而素尚斋,则地处于山麓幽静之处,典型地体现着“斋”的环境和特征。

从建筑特征看,斋具有浓厚的精神内涵,其美感作用主要是对人的精神生活有调节作用。

(六)室室,《园冶·屋宇》:“古云,自半以后,实为室。

”古代宫室,一般前屋为“堂”,后屋为“室”。

室既可指某一个体建筑所属的里间或梢间,又可指深藏于其他建筑物后面的独立的个性建筑,但不管如何,这两种“室”有一个共通的性格,这就是“深”——深藏而不显露。

如避暑山庄山近轩中的清娱室,文园狮子林中的云林石室等,都体现出室的幽深、寂静。

避暑山庄的建筑在造型上朴素简洁,又富于变化。

根据康熙“楹宇守朴”的原则,建筑不采取宏伟的尺度,建筑物的尺度基本上不很高大,基本与一般民居相似。

屋顶不用正脊,而用布瓦元宝脊式卷棚顶,但屋顶形式多样,有歇山、攒尖、单檐、重檐等不同造型;勾头花纹不取龙纹,而是用兰花图案;院墙、宫墙依地势起伏,用不规则的虎皮石砌筑或白粉墙。

所有这些,使得山庄的建筑外观简朴淡雅,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形成了山庄独特的园林风格。

三、空间布局特点——巧于“因”“借”(一)山庄因地制宜,布局自由灵活,追求自然美1.地形地貌山庄四周群山环抱,武烈河水从东面蜿蜒流过园内地形复杂有林木茂盛的山峦, 有幽静深邃的峡谷、有平坦如茵的平原和草地、有开朗迁回的湖沼和溪流,具备了山、水、林、泉各种天然景观素。

2.总体布局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

整个山庄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为三个景区即雄伟挺拔的山峦区、粗犷开阔的平原区、委婉秀丽的湖区、分别以它们不同的风貌给人们以大自然美的享受。

这些园林风景的创作,是来自自然顺应自然追求自然情趣经过园林艺术加工,再现大自然之美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二)空间布局——虚实结合,空间渗透,构图层次明显1.虚实结合在山庄的西部景区,地势比较高,运用障景的手法,修建大量建筑物,阻挡视线,阻挡视线起障眼法作用,游人往往望而止步以为山穷水尽。

2.空间渗透主要是通过框景和借景的手法来体现。

如:A. “月色江声”为五间门殿,门南面对下湖,门内院落有古人工匠和天文观测活动塑像,向内是静寄山房等院落,现为山庄古建艺术展室。

这些门框及内部的景色构成一幅图,进行框内观赏很有意境。

B. 运用借景的手法,巧借山庄远处山上的磐捶峰使山庄内外浑然一体,扩大了空间感,创造了新的意境美。

3.层次体现“曲径通幽”,如:烟雨楼前,以曲折回环的路径来组织景点,使之成为蜿蜒曲折的整体空间。

曲折之中,能给人以变化之趣和流动不尽之感。

四、园林建筑特色(一)结合南北建筑艺术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 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避暑山庄内不仅可以看到北方古典园林建筑的古朴典雅、雄浑壮观、实用气派, 如万壑松风建筑群、四面云山、澹泊敬诚殿等, 还能看到中国最南方的建筑标本,如仿照苏州沧浪亭的沧浪屿是其中之一,另一处南方建筑标本是烟雨楼,是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仿制,其中芝径云堤仿西湖苏堤。

(二)单体与群落建筑相结合单体与群落错落有致,是承德避暑山庄的又一大特色。

例如澹泊敬诚殿,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由七间大殿构成,墙体和屋面都使用青砖和灰瓦,建筑的房梁和天花都是由本色楠木装饰,地砖采用了天然大理石,支撑大殿的四十八根大柱子经过烫腊处理,使色泽沉黄,端庄发亮,整个建筑群庄重巍峨,古朴无华。

相比宏伟的群落建筑,单体建筑显得格外的精致,单体亭台随处可见,亭外古松参天,亭旁细水长流,亭内心旷神怡。

(三)园林建筑与周围园林景观自然融合避暑山庄园林建筑的形式、功能、高度、体量、色调、风格等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随季节色彩变化,园林建筑屋顶墙壁的青灰色调和廊柱的鲜红色调与周围花草树木色调变化相互衬托、渲染,大大增强了园林景观季节的视觉审美内涵。

功能上园林建筑也为炎热、风雨等异常气候下旅游休闲,提供了遮蔽、保护、歇息的场所,弥补了园林景观的不足,使园林设计的功能更加完善。

例:岛上被列为乾隆三十六景之十二景的冷香亭,西、南两侧濒临上湖与下湖,视线开阔,景色秀丽。

每当夏秋时节,置身亭中,既可观赏艳丽的敖汉荷花,又能闻着随风飘来的幽香。

金山亭三面临湖,一面溪涧,峻崖峭壁,造型雄伟,湖水环抱,古松参天。

避暑山庄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