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建设感悟(项目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金与经济评估
•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宝钢一期工程投资来源绝大部分由国家拨款( 建设后期 一部分投资由国家拨款改为国家贷款); • 二期工程投资外汇由国家拨款 , 国内资金由宝钢向国家 贷款。 • 1991 年 6 月宝钢一、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后 , 形成了 年产 650 万吨铁、 671 万吨钢、 50 万吨无缝钢管、 400 万吨热轧带钢、 210 万吨冷轧带钢的生产规模。 • 三期工程建设由宝钢自筹资金、总投资 623 1 4 亿元。 三期工程的建设规模为年产钢 492 万吨 ( 其中电炉钢 100 万吨 ) 、铁 325 万吨、钢材 291 1 4 万吨 ( 其中镀锡 板 40 万吨、冷轧硅钢卷 25万吨、高牌号冷轧硅钢片 7 1 5 万吨、冷轧板 105 万吨、热轧板 113 1 9 万吨 ) 、商 品钢坯 96 万吨 , 计划于2000 年建成。届时 , 宝钢将成 为年产 1100 万吨优质钢材、固定资产高达 1000 多亿元 的世界级特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
4.自然资源因素
我国铁矿虽然号称拥有400多亿吨的储量,仅次于原苏联,巴西居世界第三位。 但我国铁矿资源存在着品位低、分布零散、杂质较多等缺点。品位在30%左右的贫 矿多,品位在50%以上的品矿少,且富矿分布比较分散,多分布于交通运输不便的 偏僻地区,采选困难。即使不建宝钢,每年也都要从国外进口矿石。
以我国为主提高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宝钢一期工程成套引进国外 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二期工程以合作设计、合作制造为主,三期工程 采取单机或小成套引进,国内设计总成,在此过程中坚持以我国为主的 理 念,依托生产、技术人员,自主 地研究、开 发 新技 术、新工 艺、 新 装备 ,宝 钢 三 期 工 程 采用 新 技 术 项,其中国内开发 的 项,宝 钢 与 国 外 联 合 开 发 的 项目。宝钢 在实 行“引进、消 化、跟 踪、 创新” 方针的 同时,大力推 进 技 术 装 备 国 产 化,设 备 国 产 化 率 从 一 期 的12%,提 高 到二 期 的21%、三期 的 80%。
成中央财力不济 , 国民经济困难重重。国家在资金十分紧缺的形势
下投入数以百亿计的巨资建设宝钢 ,必定是十分冒险的。
2.投资抢建问题
宝钢筹建初期 , 在建设进程上也急于求成 , 仓促上马 , 工期安排考虑不周。 1978 年 3 月 , 最初拟定第一座高炉 ( 即后来的一期工程 ) 1980 年出铁 , 1978 年7 月又把进度 推迟到 1981 年底 , 1979 年 5 月又把投产日期推迟到 1982 年 , 1980 年 7 月再次延 迟到1983 年。宝钢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全局影响甚巨。很多当初没有全面考 虑的问题,开工后都暴露出来。公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建钢铁厂需要新建配套; 华东电力、用水本来就紧张,再加上一个宝钢就更困难。
3.科学技术因素
宝钢在引进国外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同时,还引进 了整套现代化管理方式,共花了8000万美元引进包 括管理资料在内的各种软件。 像宝钢这样一套复杂的、高度自动化的装备,生 产过程又用电子计算机集中控制,如果不实现现代 化管理,而沿用传统管理方式,那么,要保证设备 高速正常运转,到达高质、高效益,是根本不可能 的。”宝钢引进现代化管理软件是十分必要的。当 然,完全照搬外国管理方式也是行不通。 宝钢的管理者按照我国与外国在社会条件、文化 传统、风尚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对引进的国外现代 化管理方式,不断进行消化、吸收、充实、创新, 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现代化企业的新路 子。
【aide86daijia上传于2012-05-25 来源:百度文库 内容有删减】
厂址选择分析


地区选择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当时的总人口超过1000多万, 拥有7000多家工厂,400多万职工,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八分之 一。

这一方面表明上海工业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表 明上海是我国的钢材消耗大户。虽然当时上海拥有400万吨的炼 钢能力,然而却要从远离上海的本溪等地调铁炼钢,每年要消 耗120万吨焦碳宝钢征用土地 27000 多亩 , 征地动迁涉及 3 个人 民公社 77 个生产大队 , 面广量大 , 工作十分艰巨。为了争取时 间 , 宝钢工程指挥部立即调集建筑队伍 , 用不到一年的时间 , 就 完成了按常规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的建造两个农民新村 ( 建筑 面积 11 万平方米共 97幢住宅楼 ) 的艰巨任务。 2500 多户农民 乔迁新居 , 确保了宝钢于 1978 年底顺利动工。
• (1)废气。烧结烟气经净化处理后,烟尘、S02污染物排放浓度分别小于50mg/m3、lOOmg/m3,均达标。
• (2)废水。本项目脱硫废水经预处理后,水质符合宝钢化工公司酚氰废水处理站接受水质标准要求。 • (3)噪声达到标准限值。
• (4)本项目生产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对外界环境无显著影响。
宝钢建设感悟
宝钢建设过程
宝钢 ,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始建于1978年12月23日。宝钢工程分三期建设。一期 工程于1985年9月建成,从料到坯一次投产成功1980 年夏季 , 正在打桩的宝钢初轧工地发生了桩基位 移。桩基位移以及其他宝钢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 依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1980 年11 月 4 至 5 日 ,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决定 : 宝钢工程一号高炉系统 ( 一期工程建设 ) 推迟到1984 年建成 ; 二期工 程全部停、缓建。1981 年 1 月 7 至 11 日,举行由国家计委、建委主持召开的宝钢一期工程建设论证 会。中央 17 个部、委 , 上海有关委、局、院校 , 以及宝钢工程指挥部、宝钢顾问委员会的领导、专家 和教授 200 多人参加论证。经过充分论证 , 形成三种意见 :一、停建 , 将到岸设备分到其他钢厂 ;二、 按原进度继续建设 ;三、缩小规模、延长工期、分段建设 , 再花 25 亿元投资 , 把已投入的 103 亿元的 工程救活。 1981 年 2 月 10 日 , 国务院召开宝钢问题会议 ,听取宝钢论证会的情况汇报 , 决定宝钢自备电厂继续 建设。此后 , 宝钢一期工程进展顺利 , 1985 年 9 月 , 经过长达 7 年多时间的筹建 , 宝钢终于胜利建成投 产。1984 年 2 月 24 日 , 小平同志在北京与中央领导人谈话时提出 : 从长远看 , 宝钢二期工程要争取早 些上 , 宁肯借点债 , 付点利息 , 也要争取时间。按照小平同志的意见 , 国务院讨论决定继续建设宝钢二 期工程。并于1991年全面建成投产。三期工程由宝钢自筹资龠于1998年基本建成,于2001年全部建成。 主要产品有电镀锡板、电工铡和国内紧缺的钢材。宝钢一、二、三期工程的建成形成了年产1100万吨 钢的生产能力。 【作者:(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党委宣传部)出处:党的文献 1997 第6期 P36-40 1005-1597】
• 2.政治因素
• 十年浩劫之后 , 全国人民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四 化建设。重振经济 , 百业待举 , 四面八方都在向 钢铁工业伸手。于是 , 钢铁——曾被奉为“元帅” 的基础材料工业的发展 , 又一次被提上决策者的 议事日程。1977 年 1 月 , 为改变上海地区钢铁 工业长期缺铁的局面 , 上海市和冶金部提出了在 上海新建一座现代化大型炼铁厂的建议。
源自文库
• 【参考文献:宝钢集团环保工程项目群评估的内容与方法研究 作者:万忠民】
宝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投资成本过高(投入产出比)
韩国在日本援助下,于70年代建设了浦项钢铁厂,年产钢能力800 万吨,投资20亿美元。而宝钢厂的投资比浦项高出两培以上,还不 计生活区和其它附属设施的投资。全部建成后最终年产能力却只有 浦项钢厂的四分之三。既使是与国内其它钢厂的投资相比,宝钢的 投资也明显偏高。【2013-12-21作者:玉清風 来源:百度文库 原文 有删减】 由于“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 使国民经济到 了几乎崩溃的边缘 , 而此刻 , 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尚未完成拨乱反 正 , 急于求成 , 全国基建规模迅速扩大 , 脱离了国情 , 超越了国力 , 造
3.厂址选择问题
环境保护评估(小)
•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可能会十分广泛,而且会因评估项目的不同而包含不同的评估内容。结合宝钢集团环 保工程项目群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其环境评估的内容和主要涉及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其中又包括在废气 处理、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和噪声等方面。总体来说,施工期间,工程主要新增建筑物有脱硫中控楼、废水处 理站、水冷却泵房等,建筑施工范围小,周期短,不会对厂区外部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 而在工程建成投产后,其主要环保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财务与国民经济评估
• ——宝钢投产 10 年 , 至 1996 年累计产钢 5853万 吨 ; 实现销售收入 1244 亿元 ; 实现利税 327 亿 元 ;出口创汇 17 1 46 亿美元。 1995 年宝钢钢产 量、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创汇四项指标 均名列全国第一 ,在全国千家经济效益最佳企业 中名列榜首。 • ——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家给宝钢一、 二期工程建设拨款累计 205 亿元 , 宝钢累计上交 国家利税 195 亿元。一、二期工程宝钢所借国 内贷款75 亿元 ( 一期工程贷款 7 亿元 , 二期工程 贷款 68 亿元 ) 加上利息已于 1995 年提前 8 年全 部还清。国家投资宝钢的固定资产原值已升值 为 587 亿元 , 原始资本增值了 1 1 2 倍 , 而资产负 债率仅为 28% 。 • 【作者:(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党委宣传部)出 处:党的文献 1997 第6期 P36-40 1005-1597】
其过程涉及项目评估知识点
运行环境评估
• 1.竞争因素和经济因素
• 1978年底,中央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 力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我国要搞现代化,可是 当时全国年产钢还不到3000万吨,钢铁厂中没 有一个算得上现代化的。而当时美国、日本的 年钢产量,都已经达到1亿多吨,钢铁厂的自 动化程度都已经很高。连韩国、巴西、印度, 当时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千万吨级的现代化 钢铁厂。最能说明实践需要、也最能说明问题 的,是我国当时每年从国外进口钢材所用的外 汇,就可以建设一个年产钢300万吨的现代化 工厂。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经济大国来讲, 长期靠进口钢材来搞建设,显然是不行的。我 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有自己的现代 化大型钢铁厂。
谁也没有想到,本来要在上海建一个炼铁厂,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竟变成要建一个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了。 钢铁基地建在哪里,本来已经定局,现在又成了一个问题。为了慎重起见,中央决定国家计委、建委和冶金、 外贸、交通、铁路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重新筛选,前提是仿照日本新日铁,沿海,吃进口矿。 调查组重新启程,走访了连云港、天津、镇海、大连等10多个地方,这些地方突出的问题是工业基础和综合能 力薄弱,难以支撑庞大的现代化钢铁基地,而上海的缺憾有两个:一是长江口水深不够,进口矿要建港转驳;二 是地基软弱,需打桩加固,其结果是成本加大。但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基础和综合能力足以支撑 这一现代化的钢铁基地。兜了一圈,又回到上海。 专家们提出,把中国这座特大型钢铁企业建在金山卫,提名金山钢铁,与金山石化相呼应。而且金山卫航道水 深,滩涂闲置,可以少征农田。 经过紧急调查,最后,专家们否定了自己的方案。原因是金山卫濒临杭州湾,处亚热带季风登陆的风口,海面 风急浪高,海潮、流速大起大落,矿石船停泊时不易停靠码头,而且远离上海钢厂,铁水运送难以解决。 在长江口,还有一个东西方案的比较。西方案是石洞口以西的盛桥、罗泾一带,东方案在石洞口以东,此地离 县城较近,且规划区中间有一个滑翔学校可以直接利用作为施工基地,还有一个当年日军侵华时建造的一个 3150亩的废弃的机场,可以少征土地,少动迁1145户村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