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全球约有1.6亿患者,各国患病率在1%~13%不等,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2000年中国城区儿童哮喘病率调查显示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97%,2年现患率为1.54%。70%~80%的儿童哮喘发病于5岁以前,约20%的患者有家族史,特应质或过敏体质(atopy)对本病的形成关系很大,多数患者有婴儿湿疹、过敏性鼻炎和(或)食物(药物)过敏史。儿童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因此,早期防治至关重要。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制定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方案,该方案不断更新,目前已成为防治哮喘的重要指南。

【发病机理】

哮喘的发病机理极为复杂,尚未完全清楚,与免疫、神经、精神、内分泌因素和遗传学背景密切有关。

1.免疫因素气道慢性炎症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大量临床病理研究发现,无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哮喘患者均存在气道慢性炎症性改变。新近的研究表明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

Ⅰ型树突状细胞(DCⅠ)成熟障碍,分泌IL-12不足,使T

H0不能向T

H1细胞分化;在IL-4诱导下CDⅡ促进T

H0细胞向T

H2发育,导致T

H1(分泌IFN-γ减少)/T

H2(分泌IL-4增高)细胞功能失衡。T

H2细胞促进B细胞产生大量IgE(包括抗原特异性IgE)和分泌炎症性细胞因子(包括黏附分子)刺激其他细胞(如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嗜碱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细胞等)产生一系列炎症介质(如白三烯、内皮素、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

2等),最终诱发速发型(IgE增高)变态反应和慢性气道炎症。

2.神经、精神和内分泌因素哮喘患儿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亢进,或同时伴有α-肾上腺能神经反应性增强,从而发生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气道的自主神经系统除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系统外,尚存在第三类神经,即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onadreneergic noncholinergic,NANC)神经系统。NANC神经系统又分为抑制性NANC神经系统(i-NANC)及兴奋性NANC神经系统(e-NANC),两者平衡失调,则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3.遗传学背景哮喘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患儿及其家庭成员患过敏性疾病和特应性体质者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哮喘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已发现许多与哮喘发病有关的基因(疾病相关基因),如Ig

E、IL-

4、IL-

13、T细胞抗原受体(TCR)等基因多态性。但是,哮喘发病率在近30年来明显增高,不能单纯以基因变异来解释。

【危险因素】

1.吸入过敏原(室内:

尘螨、动物毛屑及排泄物、蟑螂、真菌等;室外:

花粉、真菌等)。

2.食入过敏原(牛奶、鱼、虾、鸡蛋和花生等)。

3.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及支原体感染)。

4.强烈的情绪变化。

5.运动和过度通气。

6.冷空气。

7.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8.职业粉尘及气体。

以上为诱发哮喘症状的常见危险因素,有些因素只引起支气管痉挛,如运动及冷空气。有些因素可以突然引起哮喘的致死性发作,如药物及职业性化学物质。

【病理和病理生理】

哮喘死亡患儿的肺组织呈肺气肿,大、小气道内填满黏液栓。黏液栓由黏液、血清蛋白、炎症细胞和细胞碎片组成。显微镜显示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管壁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和微血管渗漏,基底膜增厚,平滑肌增生肥厚,杯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增生。气流受阻是哮喘病理生理改变的核心,支气管痉挛、管壁炎症性肿胀、黏液栓形成和气道重塑均是造成患儿气道受阻的原因。

1.支气管痉挛急性支气管痉挛为速发型哮喘反应,是IgE依赖型介质释放所致(Ⅰ型变态反应),包括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

2.管壁炎症性肿胀抗原对气道刺激后6~24小时发生的气道直径减小,是微血管通透性和漏出物增加导致气道黏膜增厚和肿胀所致。伴随或不伴随平滑肌收缩,为迟发型哮喘反应。

3.黏液栓形成主要发生于迟发型哮喘,黏液分泌增多,形成黏液栓,重症病例黏液栓广泛阻塞细小支气管,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呼吸衰竭。

4.气道重塑因慢性和反复的炎症损害,可以导致气道重塑(airway remodelling),表现为气道壁增厚和基质沉积、胶原沉积,上皮下纤维化,平滑肌增生和肥大,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黏液腺杯状细胞化生及增生,上皮下网状层增厚,微血管生成气道高反应(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是哮喘的基本特征之一,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如过敏原、理化因素、运动和药物等呈现高度敏感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道炎症的严重性。气道炎症通过气道上皮损伤、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作用引起AHR。

【临床表现】

咳嗽和喘息呈阵发性发作,以夜间和清晨为重。发作前可有流涕、打喷嚏和胸闷,发作时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有喘鸣声。严重病例呈端坐呼吸,恐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青灰。体格检查可见桶状胸、三凹症,肺部满布哮鸣音,严重者气道广泛堵塞,哮鸣音反可消失,称“闭锁肺”(silent lung),是哮喘最危险的体征。肺部粗湿啰音时现时隐,在剧烈咳嗽后或体位变化时可消失,提示湿啰音的产生是位于气管内的分泌物所致。在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有些病例在用力时才可听到哮鸣音。此外在体格检查时还应注意鼻炎、鼻窦炎和湿疹。哮喘发作在合理应用常规缓解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者,称为哮喘危重状态(哮喘持续状态,status asthmaticus)。表现为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和烦躁不安,甚至表现出端坐呼吸、语言不连贯、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心肺功能不全的征象。

【辅助检查】

1.肺功能检查主要用于5岁以上的患儿,采用FEV

l/用力肺活量(FVC)比率、呼气峰流速(PEF)了解有无气流受阻。FEV

1/FVC<70%~75%提示气流受阻,吸入支气管扩张剂15~20分钟后增加15%或更多表明为可逆性气流受阻,是诊断哮喘的有利依据。PEF的日间变异率是诊断哮喘和反映哮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日间变异率>20%、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变异率增加20%可以诊断为哮喘。也可用组胺或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