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导学案21水污染及其成因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 2.1水污染及其成因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 2.1水污染及其成因 教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过程: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作用: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图2.1)。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原因:因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图2.2)。

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

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

说明:1.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

这里以了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重点说明。

此外地理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

2.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5.自净作用的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

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

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二、水污染1.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通过这个案例,需要能够掌握:⑴污染物:甲基汞⑵污染发生过程:甲基汞经海洋生物的富集、放大作用,在鱼体中含量很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设计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过程: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作用: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图2.1)。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原因:因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图2.2)。

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

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

说明:1.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

这里以了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重点说明。

此外地理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

2.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5.自净作用的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

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

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二、水污染1.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程标准]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目标]1、能简洁的表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能结合案例归纳出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能推理出其危害;与同学讨论,说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2、能简要表述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可以提出解决的有效措施。

[学习过程]活动一:阅读P15,完成下列填空。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 、_______ 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1 )、分类:物理净化、_______ 净化、生物净化。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净化与溶氧量关系:溶解氧越多,水体自净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______ 的自净能力越强,流速 _____ 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

【重点提示】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水体污染现象:1水污染:2、水体富营养化:(1 )、形成过程:活动三:阅读P18案例2,回答下列问题。

①、导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的氮磷物质从哪里来的?②、太湖富营养化的危害有哪些?(2 )、类型:________ 内陆水域)、 __________ 海洋)(3)、污染物:________ 、___________ 等营养元素。

(4)、成因:①自然原因:②人为原因:(污染源)(5)、危害:生态环境:人类活动:(6 )、应对策略:【例1】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2.1(完整版) 水污染及其成因

2.1(完整版) 水污染及其成因

探究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⑴.什么是环境的自净能力?天然水体的净化作用分哪 几种类型?
⑴.自净能力指的是环境具有一定对外来物质消纳、同 化的能力; 天然水体的净化作用分为物理净化、化 学净化、生物净化等三类;
⑵.为什么河流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地下水强? ⑵.因为河流水不停流动,更新周期短,污染物混合、 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氧化快;
⑶.结合案例2分析导致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质 是什么?从何而来?
⑶.污染物: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来源:来自太湖流域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城市生 活污水等;
⑷.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就太湖水体 富营养化的防治提出合理化建议。
⑷.危害:水质下降,水生生物减少,水体生态系统恶 化; 防治措施:①实施工业生产“达标排放”;②农业限 制化肥、农药用量,控制水产养殖规模;③建设城市 污水处理系统;④积极开展湖泊清淤(湖面垃圾、湖 底淤泥)工作;⑤引水(引长江活水)改善水质等;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u四声)”的含义是, 流动的水不会腐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
1.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
和生物过程所净化,这就是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不同水体
其自净能力是不同的,其具体区别如下表所示。
水体类型
自净能力
流动速度
原因 更新周期
溶解氧
河流水
3、下列水体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
A.青海湖
B.结冰时的黄河
C.7月份的珠江
D.深层地下水
4、“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是国家重点治理的 湖泊,下列不属于造成“三湖”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 主要原因的是:( ) A.三个湖泊周围地区人口众多,且都邻近大城市,污 染物排放多 B.三个湖泊水体相对封闭,水流速度均较缓慢 C.为了保持足够的水量,建造大量水利工程以储蓄水 量,致使水流速度更为缓慢 D.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利用量大

水污染及其成因-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

水污染及其成因-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

水污染及其成因-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的概念、种类、成因;•学习水污染的影响及其预防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水污染的概念及种类•水污染的概念及来源•水污染的分类及特点2. 水污染的成因•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自然环境因素所导致的水污染3. 水污染的影响及其预防方法•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经济、人类健康的影响•防止水污染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水资源的管理与调控三、教学重点•了解水污染的概念、种类、成因及其影响;•学习防止水污染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

四、教学难点•理解水污染产生的成因;•学习不同水污染防治手段的优缺点并进行比较分析。

五、教学方法•辩证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摆件模型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师生问答:你知道什么是水污染吗?你了解哪些水污染的种类?2.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水污染?如何预防水污染?二、了解水污染的概念及种类1.讲解水污染的概念。

2.根据水污染来源的不同,了解水污染的分类及其特点。

三、巩固练习分组进行讨论,每组以课堂报告的形式,介绍一种常见水污染的成因及其危害。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上一课时所学习的内容。

二、了解水污染的成因1.讲解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学习自然环境因素所导致的水污染。

三、巩固练习1.案例分析:根据课堂所给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水污染的成因。

2.实验:进行家庭水污染的自测实验,让学生了解影响水质的因素。

第三课时一、复习回顾上两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二、了解水污染的影响及其预防方法1.讲解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经济、人类健康的影响。

2.学习防止水污染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

3.了解水资源的管理与调控。

三、巩固练习1.案例分析:根据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经济、社会方面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2.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就所学的内容进行探讨、总结。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学案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水污染的形成机理和表现。

2. 以某海域石油泄露为例,分析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重点难点】:1.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

2. 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过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 子,不必追究细节。

【课前预习】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①________、②________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1)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③____________。

(2)天然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越大的自净能力越强,流速越快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

河流水>④________>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⑤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⑥__________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⑦________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⑧____________,改变水中⑨__________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⑩________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植物营养素⑪______、⑫____等。

(2)形成条件:较为⑬________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⑭____________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3)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⑮______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 ⑯________、⑰________占优势。

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 “⑱____________”,又称“藻花”,在海洋上则称为 “⑲________”。

(4)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原因分析:藻类本身有毒,残体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⑳________,使鱼类大量死亡。

人教版选修六 2.1水污染及其成因 教案

人教版选修六 2.1水污染及其成因 教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过程: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作用: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图2.1)。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原因:因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图2.2)。

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

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

说明:1.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

这里以了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重点说明。

此外地理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

2.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5.自净作用的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

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

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二、水污染1.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10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102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环境的污染问题;2、学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3、了解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重、难点】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2、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过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不必追究细节。

【学习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教学过程】看漫画思考:(1)从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什么?(2)这种现象和问题哪里最突出?我们生活在农村,这种问题农村有吗?(3)除此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读图2.1“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思考天然水的自净过程。

学生讨论思考:1、什么样的水体自净能力强?什么样的水体更易受到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污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2、为什么沿海地区水污染严重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入海口附近?3、“一节5号电池能污染6吨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为什么不主张废旧电池回收?归纳水污染的概念水污染:二、水体污染现象利用教材的案例1、案例2、案例3,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

要求:找出每个案例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的过程及其危害。

案例1 震惊世界的水俣病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阅读图2.6分析湖泊是如何演变成沼泽原理案例2 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思考:1导致太湖出现这种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什么?2、这些污染物质是从哪里来的?3、太湖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4、太湖流域防治的治理措施从控制废水的排放入手,将“监管”、“预防”、“治理”三者结合起来,一要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与治理,二要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

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1、污染物2、常发区域3、原因4、危害案例3 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思考:1、造成此次海洋污染事件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是什么?2、试说明此次污染造成的危害。

三、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学生自由讨论,引导学生出水污染的成因入手进行分析,然后把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经典例题】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水污染及其成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水污染及其成因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呈现大定河的相关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就问题谈感受、提问题。

3.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
1、在学生自愿组成的前提下,组成6个小组,小组内部选好小组长,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到工作
2、制订研学要求(或者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学生。

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
4、准备相关工具
第三阶段:研学实施阶段
1、组织学生到污染严重区现场调查。

2、给学生明确考察路线。

从校门口集中步行到旺家乐农贸市场----中医院污水排水口-----河前街居民生
活区---大世界桥头商业区------老板街------龙神胡----返回学校。

3、给学生一些考察重点提示(菜市场、十字街污水排出口、生活区垃圾等)
图片展示:
4、根据“调查问卷”收集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及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影响。

6、给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以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7、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
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行。

八、总结与反思
旺家乐农贸市场 中医院门口
市场 步行街桥大世界桥头居民区背后 老板街。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2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21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视频导入:中国水污染报告白皮书自主学习: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这就是环境的自净能力。

2.天然水体的净化作用(1)(2)自净能力影响因素:流动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溶解氧多,则自净能力强;反之,则弱。

自净能力的比较:河流>湖泊>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定义思考 为什么河流水的自净能力强?答案 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质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含有的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

(2)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水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3)危害⎩⎪⎨⎪⎧藻类迅速繁殖,出现“水花(水华)”或赤潮湖中植物因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鱼类大量死亡,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湖泊演变成沼泽2.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运输。

(2)危害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②油膜、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沉降到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③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探究点一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探究引导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图A 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简图,图B 为甲、乙两水文站实测化学耗氧量COD(mg/L)水质状况曲线图。

(注:COD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说出甲、乙两处河流水质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答案甲处水质优于乙处水质。

甲处位于河流上游支流,人口、城镇少,污染物排放少;甲处位于河流上游,流速较快,河流自净能力较强。

乙处位于河流下游,人口、城镇多,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多;乙处位于河流下游,流速较缓,河流自净能力较弱。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修六2.1水污染及其成因(共69张ppt)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修六2.1水污染及其成因(共69张ppt)

殊不知,这并不是什么 奇景,而是一场灾难。 没过多久,海风带来阵 阵难闻的恶臭,死鱼大 批漂向岸边,这时,渔 民们才恍然大悟:啊呀, 我们的生计完了!
凶恶赤潮“劫”走4万鲍鱼
1998年 ,渤海,赤潮面积约 5000平方公里,范围遍及辽 东湾,造成经济损失约5亿元
1998年,粤港海域,赤潮面 积自香港西贡海面到长州 等特大面积造成大量鱼苗 及养殖鱼死亡, 其中包括 名贵鱼种石斑鱼等,共损失 达3.5亿元
一、水体污染现象2:水体富营养化
2013年,杭嘉湖平原,水 葫芦疯狂生长,铺盖了整 个河面,阻塞了河道,影响 了航运......
2007年6月24日,连日来,因天气闷热,滇池蓝藻大量繁殖,在昆明滇 池海埂一线的岸边,湖水如绿油漆一般。绿浪翻滚的湖水涌向岸边,带来一 阵阵腥臭味道。滇池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污染最严重的一个,现在水质为 劣Ⅵ类,每年夏天气温上升,加之富营养化严重,均要引起蓝藻爆发,造成 严重污染 。
2000年,长江口舟山海 域,特大赤潮面积7000 多平方公里
赤潮灾害与海洋污染
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 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 成的。海藻含有不同成分的光合色素,所 以会显现出不同 的颜色。
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海水的PH值也会 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 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浮游生物、 藻类死亡腐败会造成海域大面积缺氧,甚至处于无氧状态, 同时还会释放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 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5、如果太湖经常发生水体富营养化,久而久之, 太湖会怎么样湖?州
富营养化---藻类死亡残体被分解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 新释放到水中,形成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使水生生态系统受 到严重破坏,水深变浅,湖泊变沼泽---湖泊沼泽化

人教版高二地理 选修6 2.1水污染及成因 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 选修6 2.1水污染及成因  导学案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 环境保护2.1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习目标】1.了解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污染的影响。

2. 学会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3.学会分析有关水污染的过程及危害。

【知识结构】【重难点剖析】 水污染及其成因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水体污染 现象 净化机理 净化机理 重金属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石油泄露 污染源 污染物 危害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

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

3.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都是因为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着手。

此外,再好的措施也需要人来实施,因此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区域特点补充针对性的措施。

【新知运用】1.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A.水体的自净能力就是水体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越强B.由于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水体污染现象C.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向水体中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水体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水污染现象D.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数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2.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赤潮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污染物,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2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21
通过让学生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书面展示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水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设计]
人地协调、综合思维
二、教学重点
水污染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四、教学Fra bibliotek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自主探究“水污染概述”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水污染的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后探究作业
什么是水污染呢?水污染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什么危害呢?带着问题让我们学习: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
播放课标要求,要求学生记,这时写板书:
1、水污染概述
1.概念
2.类型
3.成因
4.危害
一,自主探究如下问题:
1.什么是水污染?
2.什么是水污染物质?(讲解时展开水污染物质类型)
3.什么是水体污染源?
抽查学生回答。
三,分组合作讨论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1.请归纳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来源、表现、防治措施
2.请归纳重金属的物质来源、表现、防治措施
3.请归纳海洋石油污染的物质来源、表现、防治措施
注:讨论结束后任意抽查三组在黑板上书面展示答案
教师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纲要。
布置课后探究作业
高考链接习题:
激发学生结合高考课标要求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
利用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对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选修6水污染及其成因word教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6水污染及其成因word教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公主岭一中王海玲本课课标要求:①依照有关资料,说出要紧的环境问题.②以某种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缘故、进程、及危害.③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要紧方法.教材分析: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的知识,在义务教育时期和必修模块都有表现,可是要求较低,那个地址是对环境问题的归纳与拓展,更深切的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

“水污染及其成因”是其中一个专题。

教学假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为依据,偏重生活地理的学习。

以现实生活中的污染事件为例,组织学生探讨其缘故、进程和危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环境观有所提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①了解要紧环境的污染问题.②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缘故、进程和危害.③了解水污染防治的要紧方法.2、进程与方式:联系实际,利用典型案例,从现象入手,追根溯源,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观、环境观;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二、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进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超级复杂,能够举一两个例子,没必要追究细节。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讨教学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展现 2组图片,引出水污染。

同窗们,听说过“水上人家”吗?他们生活在水上,以船为家。

洗衣做饭,行船打鱼。

过去我国南方有许多如此的人家,那时水体污染了吗?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 环境自净能力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机理3不同水体的净化能力是不是相同?过渡: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一旦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显现水污染。

4水污染:在必然的时刻、空间范围内,若是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当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乃至丧失的现象,这确实是水污染。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导学案:2.1水污染及成因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导学案:2.1水污染及成因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考纲解读】1.联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结合实际,理解天然水体的自净能力。

2.理解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考点提示】水污染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考情分析】水污染每年高考都有10分的题目【基础感知】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这就是环境的自净能力。

2.天然水体的净化作用(1)(2)自净能力影响因素:流动速度快,____________短,溶解氧____,则自净能力强;反之,则弱。

自净能力的比较:________>________>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____________,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定义思考 为什么河流水的自净能力强?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________、________等。

(2)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水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3)危害⎩⎪⎨⎪⎧迅速繁殖,出现“水花(水华)”或赤潮湖中植物因 受阻而死亡鱼类大量死亡, 遭到严重破坏湖泊演变成2.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________、加工、________。

(2)危害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________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________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②油膜、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________作用,沉降到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③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__________,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真题试做】探究点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图A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简图,图B为甲、乙两水文站实测化学耗氧量COD(mg/L)水质状况曲线图。

(注:COD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说出甲、乙两处河流水质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选修六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选修六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高二地理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
1.水体的三种自净作用。

2.列表总结河流上中下层水河流水体净化的作用。

视频:白浪河的污染问题
在我们身边,激
趣导入,引发思
考。

问题设计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问题设计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现在白浪河】
白浪河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白浪河上游,南起白浪河水库,北至宝通街,长 6.7公里,平均宽1.5公里,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分为休闲度假区、湿地科普区、人文公园区三大景区。

2008年初,打造成了北方的“烟水江南”,形成了“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独特意境。

景观建设大气、简约、生态、自然,以潍坊深厚的历史文化为主线,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景观资源、人文资源,集旅游休闲、商业服务、历史文化等于一体的景观之河,文化之河,商业之河。

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得资料
力。

白浪河风光,体现河流治理要注重经济、环境和社会效应。

【未来的白浪河】
当今的潍坊人在考虑什么呢,要向哪个方向努力呢?一是进一步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好地提高生活层次和品味;再就是充分发挥潍坊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优势,让潍坊继续大踏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全国和世界了解潍坊,认识潍坊,使潍坊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都市。

在全面加快潍坊的建设发展中,进一步大力整治白浪河的工程就要开始了。

整治后的白浪河将会更加美丽和壮观,给潍坊人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水污染的形成机理和表现。

2. 以某海域石油泄露为例,分析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重点难点】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

2.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过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不必追究细节。

【知识链接】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①________、②________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1)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③____________。

(2)天然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越大的自净能力越强,流速越快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

河流水>④________>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⑤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⑥__________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⑦________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⑧____________,改变水中⑨__________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⑩________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植物营养素⑪______、⑫____等。

(2)形成条件:较为⑬________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⑭____________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3)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⑮______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⑯________、⑰________占优势。

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⑱____________”,又称“藻花”,在海洋上则称为“⑲________”。

(4)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原因分析:藻类本身有毒,残体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⑳________,使鱼类大量死亡。

藻类死亡残体被分解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到水中,形成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最后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久而久之,湖泊演变成沼泽。

2.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1)原因:近海石油的○21________、○22________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海洋石油污染。

其中大型和超大型○23__________,经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性事件,对海洋和附近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2)危害: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24________带来灭顶之灾。

【学习过程】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水体类型自净能力原因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河流水最强最快最短最多湖泊水居中居中居中居中地下水最弱最慢最长最少2.水中溶解氧与水体自净作用的关系在生物净化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溶解氧。

溶解氧含量可作为水体自净能力的标志,如图所示:3.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实质【典例1】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解析】由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可知,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小为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据此可得出答案。

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含义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物的来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表现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危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沉降至海底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典例2】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以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关系,反映城市内河水质变化与两岸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密切关系。

解答本题关键是读懂图中水质曲线与不同年份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变化,从而分析得出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质污染曲线在下降,说明了水质有所转好。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得益于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城市绿地的增加,使得污染源减少,水质得到了改善。

第(2)题,考查河流综合整治的措施。

结合图中信息,可以从河流的污染源进行治理。

清理污染物,防止新的污染等。

【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环境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的自净能力就是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抵御能力,人类破坏能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越强B.环境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们向环境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环境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环境问题D.环境自净能力是环境的自然功能之一,当污染物的数量超出其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2.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3.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 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4.下列区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杭州湾B.莱州湾 C.辽东湾D.珠江口5.如果要在短时间内使藻类植物大量减少,采取下列哪一措施最为有效( )A.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 B.完全除去肉食性鱼类C.大量引入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 D.完全除去摄食浮游动物的鱼类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装载有19万m3原油的美国瓦尔德兹号油轮,在威廉王子海峡触礁(见下图)。

大约4万m3原油泄入海中。

油层覆盖面积达3 800 km2,导致300万只海鸟死亡。

清污工作历时6个月之久,耗资6.5亿美元,但据专家估计,这其中只有10%的地区适合生物生存,因此,原油泄漏的影响将一直持续很多年。

(1)从上述事例中可看出,沿海工业生产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

(2)海域遭受了石油污染,海洋____________将被破坏,从而影响____________生存,因此,____________也是目前治理海洋污染的重点。

(3)石油污染导致海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事件中的清污方法,能否采取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分散的清污方法?(5)此次石油泄漏,污染物将随洋流向外扩散。

请在图上画出箭头表示油膜扩散方向。

并回答洋流对海洋污染有何影响。

【拓展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水体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A.青海湖B.结冰时的黄河 C.7月份的珠江 D.深层地下水2.“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是国家重点治理的湖泊,下列不属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主要原因的是( )A.三个湖泊周围地区人口众多,且都邻近大城市,污染物排放多B.三个湖泊水体相对封闭,水流速度均较缓慢C.为了保持足够的水量,建造大量水利工程以储蓄水量,致使水流速度更为缓慢D.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利用量大日本水俣湾事件是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主要是由甲基汞引起的。

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这次事件的主要污染源是( )A.农业污染B.工业污染 C.生活污染D.杀虫剂污染4.科学家分析发现,水俣湾鱼体内甲基汞的含量比周围水体内的甲基汞含量高3 000倍,那么甲基汞进入鱼体内的主要方式是( )A.主动运输 B.渗透作用C.鳃部交换气体随血液循环D.水中食物链5.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开采石油过程中钻井平台爆炸出现严重的原油泄漏,被认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环境的灾难。

在洋流的作用下,油膜将首先向下列哪个海域扩散( ) A.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B.北冰洋海域C.佛罗里达半岛沿海D.白令海峡2012年6月4日,蓬莱19-3油田在对排液泄压产生的原油进行外输作业时出现软管断开,造成原油泄漏。

事件发生后,各部门紧密配合,及时响应,快速、及时地对泄漏点进行堵漏处理,防止石油继续泄漏。

据此回答6~8题。

6.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7.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8.海洋石油污染中,危害最严重的是( )A.近海石油开采造成的石油泄漏 B.石油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流失C.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 D.偶发的大型油轮泄漏事故二、综合题9.太湖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蓝藻现象,并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

阅读材料与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

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

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2: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

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1 000人左右。

材料3: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

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1)蓝藻的发生和水污染有关。

引起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

这些原因造成湖水中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含量大量增加,导致湖水的________________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