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的防治 PPT

合集下载

《小麦病虫害防治》课件

《小麦病虫害防治》课件
防治麦病虫害得到了有效 控制,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05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
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小麦病虫害防治,实现精准喷药和 高效防治。
遥感监测技术
利用遥感卫星和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测小麦病虫害发 生情况,提高预警和防治的及时性。
病虫害危害后的小麦籽粒不饱满、 品质下降,如赤霉病导致的麦粒腐 烂等。
经济效益损失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和品 质的下降会导致经济效益的损失, 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02
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方法
01
02
03
04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具有较高抗性的 小麦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
可能性。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要求,适时用 药,适量用药,避免盲目用药。
安全用药
轮换用药
遵守农药使用安全规程,避免农药中毒事 故的发生。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应轮换使用不同 作用机理的农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 生。
其他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手段如灯光诱杀、色板 诱杀等防治害虫。
植物检疫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 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为农民提 供科学、准确的防治建议。
防治策略的优化
1 2 3
生物防治
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 等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
综合防治
推广综合防治策略,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 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 成本。
防治效果
通过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山东地区小麦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某城市园林植物白粉病的防治案例
发病情况
该城市多种园林植物遭受白粉病侵害,其中以叶片和嫩枝受害最为严重。受害植 株生长受阻,叶片变黄、脱落,甚至导致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病植株进入该城市;加强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提高植株 的抗病能力;定期喷洒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
04
园林植物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方法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对白粉病具有较强抗性的 品种进行种植,降低病害发生
的风险。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植物的 抗病能力;及时修剪,改善通 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的传播

轮作换茬
对于发病严重的地块,可以采 取轮作换茬的方式,避免病害
的连续发生。
生物防治方法
发现了一些可用于 白粉病防治的新型 生物防治剂。
明确了环境因素和 病原菌对白粉病发 生发研究白粉病的抗药性和抗药机制。 加强园林植物白粉病的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针对白粉病的综合防治策略仍需完善。 需要进一步探索生物防治剂的研发和应用。
THANK YOU.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生长发育
白粉病病原菌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0~25℃,最低温度为15℃,最高温度 为30℃。
抗逆性
白粉病病原菌的抗逆性较强,在干燥环境下仍可存活。
病原菌的分类与鉴定
分类
白粉病病原菌有多种,如白粉菌属、单丝壳属、叉丝单囊壳属等。
鉴定方法
一般采用显微镜观察分生孢子、菌丝等特征进行鉴定,同时也可以采用分子生物 学方法进行鉴定。
越冬病菌的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
再侵染源
病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
白粉病的传播途径
风传播

叶部病害—白粉病类

叶部病害—白粉病类

2、病原:
蔷薇单囊壳菌
3、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也可以闭囊壳 越冬,但一般情况下不产生闭囊壳。
1、症状图 2、白粉菌粉孢子
翌年病菌随芽萌动而开始活动,侵染幼嫩部位,产生粉孢子。
露地栽培月季Biblioteka 春季5~6月份和秋季9~10月份发病较多,温室栽培可整 年发生。
月季白粉病
白色 霉层
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壳属(Sphaerotheca)、内丝白粉菌属(Leveillula)、叉丝壳属 (Microsphaera)、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
紫玉兰白粉病
紫玉兰白粉病
金盏菊白粉病
大叶黄杨白粉病
凤仙花白粉病
紫薇白粉病
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
瓜叶菊白粉病
•1、症状特点:
发病部位覆盖有一层白色粉层。
2、病原:
•二孢白粉菌
•3、发病规律:
1、症状 2、闭囊壳 3、子囊及子囊孢子
•以闭囊壳在病枝残体上越冬。
•气流和水流传播,直接侵入。
•15~20℃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病害发生受到抑制。
•病害的发生一年中有两个高峰,苗期发病盛期为11~12月,成
株发病盛期为3~4月。
瓜叶菊白粉病
月季白粉病
1、症状特点: 发病部位覆盖有一层白色粉层。
• (1)秋冬季清园,减少侵染来源。 •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性。 • (3)喷药防治。 • 生长季节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50% 退菌特800倍液,或15%绿帝可湿性粉剂500~700 倍液进行喷雾;
• 在温室内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667平方米

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光照与通风
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的环境条件也容易导致白粉病的发生。
03
白粉病诊断与鉴定方法
田间诊断技巧
01
02
03
观察症状
白粉病在叶片上形成白色 粉状物,可作为初步判断 的依据。
识别病斑
病斑多呈圆形或近圆形, 边缘有黄绿色晕圈,有助 于与其他病害区分。
了解发病规律
白粉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易发生,结合气候条件可 辅助诊断。
04
白粉病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策略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对白粉病具 有较强抗性的作物品种。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实施与非寄主作物的轮 作,降低病原菌的积累。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科 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 病能力。
生物防治技术应用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白粉病的自然天敌,如瓢虫、草蛉等 ,以控制病原菌的数量。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新型药剂研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将有 更多新型、高效、环保的药剂被 研发出来,用于白粉病的防治。
精准用药技术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编辑 、纳米技术等,实现精准用药, 提高防治效果,减少药物残留和 环境污染。
生物防治前景广阔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 防治在白粉病防治中的地位将越 来越重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寄主植物
不同作物和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较大。一些感病品种在适宜条件下病情发展迅速,而抗病 品种则能有效抵抗病原菌的侵染。
02
白粉病病原学特性
病原菌种类及形态
白粉菌属
白粉菌属是白粉病的主要病原菌 ,其菌丝体无色透明,分生孢子 呈椭圆形或圆柱形,无色单胞。
小球菌属

月季花白粉病的防治

月季花白粉病的防治
月季花白粉病的防治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月季花白粉病概述 • 月季花白粉病的预防措施 • 月季花白粉病的治疗措施 • 月季花白粉病的防治建议 • 月季花白粉病的防治案例
01
月季花白粉病概述
月季花白粉病的定义
月季花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这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月季花和其他蔷薇科植物上
定期防治
为了预防白粉病的发生,可以定期喷洒预防药物,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以 减少白粉病菌的传播和感染。
生物防治法
天敌昆虫
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虫等,可以有效控制白粉病菌 的繁殖和扩散。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农抗120、抗菌素等,对白粉病菌有很好的 抑制作用,同时对环境友好,不会对月季花和人类造成危害 。
宣传防治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白粉病防治知 识,提高花农的防治意识。
推广先进经验
积极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管理经 验,提高防治效果。
建立白粉病监测系统
监测点设置
在月季花种植区域设置监测点 ,及时掌握白粉病发生情况。
定期调查
定期对监测点进行调查,收集 数据并进行分析。
预测预报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及时 预测预报白粉病发生趋势,为
采用综合防治手段,包括定期修剪、施肥、浇水等园艺措施,以及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 剂进行防治。
防治效果
通过综合施策,有效控制了白粉病的发病范围和病情严重程度,保护了公园内月季花的健 康生长。
经验总结
综合防治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月季花白粉病的发生和发展,需要长期坚持和综合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情恶化。
上海世博园月季园白粉病防治案例
防治策略
以生物防治为主,通过筛选和释放抗白粉病微生 物,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2022白粉病分类精选ppt

2022白粉病分类精选ppt

醇的生物合成,因而阻碍菌丝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
果。
如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及果实等部位,以幼嫩组织
最敏感。葡萄展叶期叶片正面产生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黄
色或褪绿色小斑块,病斑正反面均可见有一层白色粉状物,
粉斑下叶表面呈褐色花斑,严重时全叶枯焦;新梢和果梗
及穗轴初期表面产生不规则灰白色粉斑,后期粉斑下面形
育,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咪鲜胺是咪唑类农药杀菌剂,具有内吸传导预防保护
治疗等多重作用。本品为两者复配成的可溶性液剂,可有效防治作物上的白粉病、锈
病、叶斑病、斑点落叶病、炭疽病、菌核病、褐斑病恶苗病。
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匍匐茎上很少
发生。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
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随着病情加重,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着色变差,严重影响 浆果质量,并失去商品价值。 有很好的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 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葡萄展叶期叶片正面产生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黄色或褪绿色小斑块,病斑正反面均可见有一层白色粉状物,粉斑下叶表面呈褐色花斑, 严重时全叶枯焦; 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新梢和果梗及穗轴初期表面产生不规则灰白色粉斑,后期粉斑下面形成雪花状或不规则的褐斑,可使穗轴、果梗变脆,枝梢生长受阻; 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 有很好的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 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 它能控制治疗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大多数病害。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专题1:植物白粉病》课件

《专题1:植物白粉病》课件

白粉病防治案例分析
1
案例分析2:西瓜白粉病的防治
2
讲解西瓜白粉病的防治经验,包括生物
防治和农业防治方面。
3
案例分析1:紫丁香白粉病的防治
介绍紫丁香白粉病的病因、防治措施和 效果。
案例分析3:番茄白粉病的防治
分享番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和防治效果 的案例。
结论
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
植物白粉病广泛分布于全球,给 农作物和园艺植物造成了严重损 害。
《专题1:植物白粉病》 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专题1:植物白粉病》的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 深入了解植物白粉病的各个方面,并探讨防治措施和案例分析。让我们开始 这个充满知识和惊喜的旅程吧!
植物白粉病简介
定义
植物白粉病是一种由白粉菌 引起的常见植物病害。
病因
白粉菌感染植物叶片,导致 白色粉末状菌丝结构在叶片 上形成。
白粉菌的菌丝结构呈白色粉末状,覆盖在植物叶片上。
3
白粉菌的生物学特性
白粉菌通过孢子繁殖,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寄主植物。
白粉病的传播方式
1 直接接触传播
白粉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植物叶面感染其他 植株。
2 气溶胶传播
白粉菌的孢子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 到其他植物。
3 病原体随物品传播
白粉菌可以附着在工具、衣物等物品上,从 而传播到其他地方。
4 供替品传播
某些供替品可以作为白粉菌的传播媒介,加 速病害的扩散。
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包括定期喷洒杀 菌剂、清理病残体以及灌溉管 理等。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 的防治方式,采用有益微生物 或生物制剂控制白粉病。

园林植物白粉病的防治

园林植物白粉病的防治
2023
园林植物白粉病的防治
contents
目录
• 白粉病概述 • 园林植物白粉病发生原因 •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 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具体防治技术 • 白粉病防治的注意事项 • 园林植物白粉病防治的成功案例分析
01
白粉病概述
白粉病定义
一种由真菌引起的 植物病害
引起植物表面覆盖 一层白色粉状物
侵害植物的叶片、 枝条和果实等
白粉病类别
根据侵害部位
叶部白粉病、枝条白粉病和果实白粉病等
根据传播方式
气传性白粉病和非气传性白粉病等
白粉病症状
叶片出现褪绿斑、黄斑或坏死斑 枝条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叶片上产生白色粉状物,通常呈不规则形 果实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02
园林植物白粉病发生原因
气候变化
由于防治措施不力,无法有效控制白粉病的传播和蔓延。
过度使用农药
过度使用农药可能导致白粉病菌产生抗药方法
农业防治
选育抗病品种
选育具有抗白粉病特性的 园林植物品种,从根本上 降低白粉病的发生风险。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修剪和 通风,保持园林植物生长 环境的适宜,提高植物的 抗病能力。
05
白粉病防治的注意事项
重视防治时间
预防为主
对于白粉病的防治,应注重预防,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防 止病害扩散。
定期检查
园林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植物的生长情况,特别是易感白粉 病的植物,一旦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交替用药
避免抗药性
对于白粉病的防治,应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应该根据病情和药剂特点, 合理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进行交替使用,以减缓病菌产生抗药性。

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粉病的分类
根据寄主植物分类
不同植物的白粉病由不同的病菌引起,因此可以根据寄主植物的种类对白粉 病进行分类。
根据症状和病菌分类
根据白粉病的症状和病菌的种类,也可以对其进行分类。
白粉病的症状与危害
症状
白粉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在寄主植物的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粉状物,随着病情加重 ,粉状物会逐渐扩大并形成斑块,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发生条件
湿度
高湿度条件下,白粉病病菌繁殖迅 速,适宜湿度为70%-80%。
温度
适宜温度范围为15-25℃,高温和 低温都会抑制白粉病的发展。
光照
适量的光照有利于寄主植物的抗病 性,过度遮荫会加重病情。
通风
通风不良会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 影响植物的抗病性。
影响因素
品种抗性
营养状况
不同品种的植物对白粉病的抗性存在差异, 抗性高的品种发病率低。
缺乏氮、磷等营养元素会影响植物的抗病性 ,导致白粉病易发生。
耕作制度
防治措施
连作会降低土地的肥力,增加白粉病的发生 概率。合理的轮作制度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 传播。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改善环境 条件等,可以有效减轻白粉病的危害程度。
03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
通过合理密植提高作物间的通 风透光,降低湿度,减轻白粉
04
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品种选择
选择抗白粉病的品种,避免种 植容易感染白粉病的品种。
保持清洁
定期清除植物周围的杂草和落叶 ,保持植株的通风和光照。
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 施磷钾肥,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
控制措施

常见花卉白粉病的防治技术

常见花卉白粉病的防治技术

发病条件
温度和湿度
白粉病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 ,温度在15-25℃之间、湿度在 60%-80%之间时,最有利于白粉病 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光照
光照对白粉病的发生也有影响,光照 不足会导致花卉生长弱、抗病能力下 降,容易感染白粉病。
03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种植管理
合理密植,保持花卉种植地通风透气;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花卉抗病 性;及时清除病残叶,减少病原菌。
科学用药
选择针对性强、效果好的 杀菌剂,并按照说明书正 确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
综合防治
结合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手段,如使用黄色粘虫板 、灯光诱杀等,以降低白 粉病的发生率。
防治后的养护管理
合理修剪
及时剪除病枝、病叶,清除病残体, 以减少菌源的传播。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花卉生长情况,发现病情及 时采取措施防治。
常见花卉白粉病的防治技术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白粉病的概述 • 白粉病的病因和发病规律 •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 不同花卉白粉病的防治技术 • 白粉病防治的注意事项
01
白粉病的概述
白粉病的定义
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花卉病害 ,主要在叶片、茎和花上产生白色或 灰色的粉斑,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 外观,严重时可能导致植物死亡。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性强的花卉品种,避免种植易感病品种。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白粉病的天敌,如食蚜蝇、瓢虫等,通过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降低白 粉病的发生。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农用链霉素、井冈霉素等,对白粉病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预防为主
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化学药剂,如多 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控制病原菌的 扩散。

2024年度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PPT课件

2024年度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PPT课件

2024/3/23
25
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等条件优化
排水良好
确保田间排水系统畅通,避免积水造成根部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土壤肥沃
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
2024/3/23
26
加强田间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01
02
03
田间观察
定期巡视麦田,观察小麦 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虫 害迹象。
抗病虫能力。
6
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减 少病虫害的寄主和繁殖
场所。
02
常见小麦病害识别与防治
2024/3/23
7
锈病
症状识别
叶片上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的小 斑点,逐渐扩大成条状,病斑表 面散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孢
子堆。
2024/3/23
发生规律
锈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春 季多雨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
小麦拔节时开始破茧上升到表土层,准备化蛹羽化。
2024/3/23
03
防治方法
轮作倒茬,减少虫源;中耕灭茬,降低虫口密度;选用抗虫品种;化学
防治,如喷洒辛硫磷等药剂。
14
地下害虫类
种类与识别
地下害虫类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等,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危 害小麦根部和茎基部。识别特征为体型较大,多为黑色或棕色。
的使用量。
2024/3/23
23
06
田间管理改进措施探讨
2024/3/23
24
合理密植和轮作倒茬制度推广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 ,确定适宜的播种量和行距,避免过 密或过疏导致病虫害发生。
轮作倒茬
通过合理的作物轮作和倒茬制度,减 少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的积累,降低 病虫害发生几率。

紫薇白粉病及防治方法

紫薇白粉病及防治方法
01
合理浇水:根据植 物生长需求,适量 浇水,保持土壤湿 润,避免积水
02
适时修剪:适时修 剪枝条,保持植株 通风透光,减少病 害发生
03
04
适时采收:适时采 收果实,避免果实 过熟,减少病害发 生
05
加强管理:加强田 间管理,及时清除 病残体,减少病害 传播
THANK YOU
病能力下降
病原体:白粉 菌属真菌
传播途径:气 流、昆虫、人
为操作等
危害程度
影响紫薇生长:导致紫薇生 长缓慢,甚至死亡
A
传播迅速:可通过空气、雨水 等途径传播,危害范围广
C
B
影响观赏价值:叶片、花朵 被白粉覆盖,影响美观
D
影响生态环境:破坏植物间的 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01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保持适当的种植密度,避免植株过密 科学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肥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或积水 及时修剪:及时修剪病枝、病叶,减少病害传播 轮作: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减少病害发生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来源
合理施肥浇水
合理施肥:根据植 物生长需求,适量 施用氮磷钾肥,避 免过量施肥
紫薇白粉病及防治方法
演讲人
目录
01. 紫薇白粉病 02. 防治方法 03. 预防措施
1
紫薇白粉病
状物
02
叶片卷曲、 枯萎
03
枝条生 长受阻
04
花蕾减少, 开花量减 少
05
果实变小, 品质下降
发病原因
01
02
03
04
气候条件:高 温、高湿、通

常见花卉病虫害防治——白粉病

常见花卉病虫害防治——白粉病

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 ,避免氮肥过多。定期修剪病叶
、枯叶,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生物防治
通过施用生物农药如木霉菌等来 控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牡丹白粉病的防治
药物治疗
使用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杀菌剂进行喷洒预防和治疗。对于严 重的病株,可以使用氟硅唑等强力杀菌剂。
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避免氮肥过多。定期修剪病叶、 枯叶,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白粉病不仅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还可能对花卉的生长 造成严重影响。
白粉病的分类与分布
01
白粉病可根据病原菌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如单囊白粉病、二囊白粉病等。
02
不同类型白粉病的分布范围也不同,如单囊白粉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地 区,而二囊白粉病则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区。
白粉病的危害
白粉病会导致花卉叶片、茎秆和花朵的生长发育受阻,叶片 上出现斑点、畸形,花朵颜色变淡、脱落等。
生物防治
通过施用生物农药如木霉菌等来控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THANKS
感谢观看
Chapter
玫瑰白粉病的防治
药物治疗
使用三唑酮、苯醚甲环唑 等杀菌剂,按照说明书上 的用药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喷洒。
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定期修剪 、施肥、浇水,提高植株 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 产物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繁殖。
月季白粉病的防治
药物治疗
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 菌剂,定期喷洒预防。发病初 期可使用氟硅唑、醚菌酯等强
发生条件
白粉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如湿度、温度、光照、土壤肥力等。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原菌 繁殖迅速,病害容易暴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10
草莓白粉病
11
草莓白粉病病菌
草莓白粉病为一种真菌性病害,由真菌子囊菌亚门单囊壳属的羽衣草单囊壳菌侵染所导 致。病原菌是专性寄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抱子在病株或病残体中越冬和越夏,成为翌年的 初侵染源。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发病适宜温度为15 ℃ -20 ℃ ,适宜的相对湿度 为90%以上。病菌借助气流或雨水扩散蔓延,以分生抱子或子囊抱子从寄主表皮直接侵人。 7d左右在受害部位产生新的分生抱子,重复侵染,加重危害。
5
草莓花絮
花絮次数 有限4次 左右; 连续分支; 一支花絮 可分2-3; 一级果
6
美香莎草莓
荷兰引进的新品种,是我国草莓业发展急 需的珍稀品种资源;是保护地栽培的最佳品 种。 果实长圆锥至方锤形,花尊向后翻卷,一 级果重55克,最大果重106克。果面深红, 有光泽。果肉红色,心空,味微酸,香甜, 品质极上。当果面完全变红后再延迟2一3 天采摘为好。 可溶性固形140/A果实硬度特大,超过有铁 果之称的“新明星”可切块、切片。抗旱、 耐高温,对多种重茬连作病害具有高度抗 性,适应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病的防治
姓名:
专业:
设施园艺
1
目录
CATALOG
草莓 白粉病菌
草莓白粉病危害症状 草莓白粉病发病规律
草莓白粉病防治措施
2
3
草莓
4
草莓对温度的要求
草莓植株地上部分生长适温为15一 25度, 其光合作用适温为20一 25度,10度以下 生长不良,30度以上光合作用和生长均受 抑制。地上部植株气温达5℃时开始生长, -7℃低温时遭受冻害,-10℃以下时植株会 冻死。根系生长的最适 宜温度是15一 23度,开花期低于0℃或者 高于40 ℃ ,影响受粉受精和种子的正常 发育,导致畸形果产生,花芽分化必须在 5一 17℃之间进行。
过程而增加,病菌各阶段形态也随之丰富。
13
14
草莓白粉病危害症状
该菌种菌丝体外生, 具有1个子囊,子囊含 8个子囊孢子,且与菌 丝相互纠结,产生的 大量分生孢子梗与分 生孢子,使其表面看 似涂上了一层白粉, 病菌多以菌丝体和分 生抱子在寄主上越冬 或越夏。
叶片染病 发病初期,草毒叶背出 现部分白色菌丝,随着 病情发展,叶缘向上卷 曲呈汤勺状。叶片上发 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 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 缘开始萎缩,最终整个 叶片焦枯死亡。
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病菌 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5 ℃--30 ℃ ,相 对湿度80%以上,但雨水对白粉病有 抑制作用,孢子在水滴中不能萌发;低 于5℃和高于35℃均不利于发病。在 设施内,温湿变幅较大,也易发病。 大棚草莓白粉病发生期一般在10月下 句至11月上句,危害严重期在12月至 下午2月份,草莓发病敏感生育期为 坐果期至采收后期,发病潜育期为 5-10天。
a,b:叶片表而大量菌丝和孢子;c,d:叶片表而气孔;e,f:菌丝体萌发;g, h:分生抱子梗;i, j:成熟脱落的分生孢 子;k,L:叶片纵切而(箭头所指附着的菌丝和抱子)
在自然状态下,同一株新稍幼嫩、未见发病的叶片上也有病原菌的存在,且菌丝数量少,成熟叶片和
老叶片表面均有菌丝和袍子生长附着,并且草每白粉病菌丝在不同节位的叶片表面均随着叶片的生长
冬季大棚内的环境正好符合白粉病的发生要求,发生频率高、暴发性强,特别是在天气 连续阴雨和低温的条件下白粉病发生和危害较重,但在过分干旱时也易发生。病菌可随秧苗 传播,分生抱子可借风雨传播。在栽植密度大、氮肥施用过多,通风透光条件差时,对该病 发生有利,连作大棚发病早、发病重。
12
草莓感白粉病病老叶片扫描电镜观察
17
18
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选用抗性 品种
生物及生物 药剂防治
栽培管理
化学药剂 防治
19
一:选用抗性品种
抗草莓白粉病的的强弱,与品种的抗性和栽培时的环境条件都有密切关系。 品种在地区和季节气候的适应性,生长状况等,会影响其抗性。 抗性品种有: 较抗病品种:宝交早生、因都卡、新明星、杜克拉、图得拉、卡尔特1号、哈 尼等; 中抗病品种章姬、鬼怒甘、杨乙女等; 抗性较差品种:丰香、幸香、达娜、福羽、芳玉、春香、丽红等
7
幸香草莓
日本品种,丰香与爱莓杂交获得,该品种 植株生产势强,植株半直立,匍匐茎抽生 能力强,果实长圆锥形,深红,果形较整 齐,有光泽,外形美观,一级序果平均果 重20克,最大果重30克。果肉浅红色,香 味略淡,果肉细腻,维生素C含量比丰香 高15%~30%,果实硬度比丰香大,耐贮 运,糖度、肉质、风味及抗白粉病能力均 优于“丰香”,植株休眠浅,适合保护地 栽培 .该品种综合性状优于丰香,产量比丰 香高50%以上,该品种在有取代“丰香” 的趋势。
20
二:栽培管理
合理轮作 不与瓜果类作物连作,最好
实行水旱轮作。
整洁田园,草莓生长期间应及时 摘除老叶、病叶、病果及拔除病 株,集中烧毁,避免病菌随雨水 和气流进行再侵染,病穴采用生 石灰消毒。
带药移栽草莓移栽前6d,用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喷雾1次,用45%百菌清烟剂,每 667.7m‘-每次用药200-250g,分散 在棚内4--5处,用香或卷烟点燃 时闭棚,熏蒸12h,次晨通风。
花染病 花瓣变为粉红色,花 蕾不能开放。严重时 花变成褐色而枯死。 花蕾、花瓣受害,变 为紫红色,不能开花 或不能完全开花。
果实染病 果实染病后,上覆白 色粉状物,果实着色差。 果实受害,果而覆盖白 色粉状霉层,果实发育 停止,不膨大、瘦长形、 僵化、畸形、着色不良, 病部变褐色、硬化,并 提前成熟,无经济价值。
15Leabharlann 16发病规律草莓白粉病主要依靠带病的草莓苗等 繁殖材料进行传播,而气候则有助于 病菌在大棚内迅速蔓延,病菌传播到 叶片上,从叶片的表皮侵入,病菌就 会附生在叶片上,从叶片的表皮侵入。 病菌就会附生在叶面上,从附着到侵 入叶片,一般只需20多个小时,每天 可以长出3-5根菌丝,5天之后病菌侵染 的叶片上就会有白色、丛状的病斑。 在经过7天后,又可产生病菌孢子飞 散传播,再侵染,再传播,这样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