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艺术技法

合集下载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中的植物种植方法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中的植物种植方法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中的植物种植方法植物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巧妙的植物种植方法,可以为园林增添绿意,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在园林艺术设计中,植物种植方法的选择与植物的特性、生长环境等因素紧密相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种植方法,包括栽培方式、配植方式和组合种植方式。

一、栽培方式1. 土壤栽培:土壤栽培是最常见的植物种植方式之一。

根据不同植物的喜好,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和质地,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肥料,以满足植物的养分需求。

此外,还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适时的修剪和疏密调整,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2. 水培栽培:水培栽培是室内园林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植物的根部浸泡在水中,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

在水培栽培中,可以选择透明的水培容器,使植物的根部可见,增加观赏性。

此外,还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营养液,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需要注意的是,水培栽培需要定期更换水质,以防止水质污染。

3. 室内栽培:对于那些不适合在户外生长的植物,可以选择室内栽培的方式。

通过在室内环境中模拟适宜的生长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条件。

在室内栽培中,可以利用花盆、花架等容器,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摆放,打造出美观、舒适的室内园林空间。

二、配植方式1. 单一种植:单一种植是一种常见的配植方式,适合园林中大面积植物的种植。

通过选择同一种植物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可以创造出统一、和谐的景观效果。

此外,单一种植还有利于植物的养护和管理,方便进行适时的修剪和疏密调整。

2. 混合种植:混合种植是一种将不同种类的植物组合在一起种植的方式。

通过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补,创造出富有变化和层次感的景观效果。

在混合种植中,可以选择不同种类植物的树冠形态、花色和叶色等特点进行搭配,以增加观赏性和艺术性。

三、组合种植方式1. 开花季节组合种植:通过选择开花季节不同的植物进行组合种植,可以实现园林全年开花的效果。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2、色彩设计 盛花花坛表现的主题是花卉群体的色彩美,因
此一般要求鲜明、艳丽。如果有台座,花坛色 彩还要与台座的颜色相协调。其配色方法有: ①对比色应用:这种配色较活泼而明快。深色调 的对比较强烈,给人兴奋感,浅色调的对比配 合效果较理想,对比不那么强烈,柔和而又鲜 明。如堇紫色+浅黄色(堇紫色三色堇+黄色三 色堇、霍香蓟+黄早菊、荷兰菊+三色堇),绿 色+红色(扫帚草+星红鸡冠)等。 ②暖色调应用:类似色或暖色调花卉搭配,色彩 不鲜明时可加白色以调剂。这种配色鲜艳,热 烈而庄重,在大型花坛中常用。如红+黄或红+ 白+黄(黄早菊+白早菊+一串红或一品红、金盏 菊或黄三色堇+白雏菊或白色三色堇+红色美女 樱)。 ③同色调应用:这种配色不常用,适用于小面积 花坛及花坛组,起装饰作用,不作主景。
毛毡花坛是由各种观叶植物组成的精美的装饰 图案,植物修剪成同一高度,表面平整,宛如 华丽的地毯;
浮雕花坛是依花坛纹样变化,植物高度不同, 部分纹样凸起或凹陷,凸出的纹样多由常绿小 灌木组成,凹陷面多栽植低矮的草本植物,也 可以通过修剪使同种植物因高度不同而呈现凸 凹,整体上具有浮雕的效果;
彩结花坛是花坛内纹样模仿绸带编成的绳结式 样,图案的线条粗细一致,并以草坪、砾石或 卵石为底色。
2花境作用与位置
花境可设置在公园、风景区、街心绿地、家庭 花园及林荫路旁。它是一种带状布置方式,因 此可在小环境中充分利用边角、条带等地段, 营造出较大的空间氛围,是林缘、墙基、草坪 边级、路边坡地、挡土墙等的装饰;花境的带 状式布置,还可起到分隔空间和引导游览路线 的作用。
(一)、花坛
花坛的最初含义是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 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 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绚丽景观的 一种花卉应用形式,它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 美华丽的纹样来体现其装饰效果。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常见的艺术手法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常见的艺术手法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常见的艺术手法
1、层次手法的运用
错落有致,协调的层次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了避免由于植物层次过于单一导致整个园林给人呈现的是单调感,需要对园林植物进行多层次的搭配,且所有植物的搭配和放置的角度都要求和谐自然,在错落有致间形成一幅层次饱满的美丽景观。

此外,一般整个园林的背景树使用的多是一些颜色比较深且高大的植物,如旅人蕉、落羽杉、绿化芒等。

这些深颜色的植物将园内颜色各异的植物衬托的更为突出和美丽,从而起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2、反衬手法的运用
园林植物配置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植物,而每一种植物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高矮、大小、形态等。

为了突出整个园林植物搭配的水平,需要根据每一种植物的特性进行合理安排,尽量使用反衬手法进行搭配,且以协调为主,不要有太多突兀的景观,如大块状植物和小块状植物搭配在一起。

高大植物与低矮植物搭配在一起等。

总之,通过使用反衬手法,让整个设计具有浑然天成的感觉,突出自然美。

3、均衡手法的运用
一般而言,植物除了颜色、大小各有不同之外,很多相同的植物其形态的规整性也各不相同。

所以,为了在设计时体现整个设计的合理均衡性,需要根据植物本身具有的不用形态进行合理配置,使所有不规
则或规则的植物在搭配后均不会形成不平衡的现象。

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在城市园林、 绿地、 工矿 区、 居民区配置林木时, 应 容易体现 出韵律感 , 要注 意纵 向的立 体轮廓线 和 空间变 因此, 换, 做到 高低 搭 配 , 有起 有伏 , 生 节奏 韵律 , 免 布局 该根 据 各个 地 区环 境保 护 的 实际 需要 ,配 置适 宜 的树 产 避
呆板。
关键词 :城市园林: 绿化; 植物配置; 艺术手法
1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在 园林空 间 中 , 论 是 以植物 为 主景 , 植物 与其 无 或
1 植物种类的选择 . 1
植物 具有 生命 , 同 的园林 植物 具有 不 同的生态和 不
要 因时制宜 , 使 他 园林要 素共 同 构成主 景 , 植物 种类 的选 择 , 量 的 形态 特征 。进 行植物配 置 时, 因地 制宜 , 在 数 充 确定 , 置 的安排 和方 式 的采 取上 都应 强 调主 体 , 到 植物 正常 生长 , 分发挥 其观赏 特性 。 位 作
明暗对 比法 三种等 喜碱 性 土 树 种 , 于 P 夹 海 枸 适 H植
. .、 动势和均 衡 各种 植物姿 态不 同 , 的 比较 规整 , 有 如 7 5至 8 5 含 钙质较 多 的土质 。 第三 , 根据 树种 对 光 照 的需求 强度 , 要 合理 安排配 杜英 ; 的有 一种动 势 , 有 如松 树 。配 置 时, 要讲 求植物 相 互 问 , 植物 与环 境 中其 他要 素之 间的协 调 ; 或 同时还要 植 的用地及 绿化 使用场 所 。 第 四, 要根据 环保 的要求 进行 配植 的树种 。在众 多 考虑 植物在不 同的生 长阶段和 季节 的变化 , 要 因此产 不
主次分 明, 以表现 园林 空间景观 的特 色和 风格 。 首先 ,要根据 当地 的气候 环境条 件配 植 的树 种 , 特 对 比和衬托 利用植 物不 同的形态 特征 , 运用 高低 、 别 是在 经济 和 技术 条件 比较 薄弱 的发 展 新 区,尤 显重

园林植物平面种植形式

园林植物平面种植形式

园林植物平面种植形式园林植物平面种植形式是指在园林设计中,按照一定的规划和布局方式,将各种植物以平面形式进行种植的一种方法。

通过合理的种植形式,可以营造出美观、和谐的园林景观,给人们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

一、线性种植形式线性种植形式是将植物按照线条的方式进行种植,常见的线性种植形式有直线型、曲线型和波浪型等。

直线型种植形式适用于园林道路两侧,可以使整个道路显得更加整齐划一;曲线型种植形式适用于园林小径和湖畔等地方,可以增加景观的变化和趣味性;波浪型种植形式适用于园林草坪和花坛边缘,可以使景观更富有动感。

二、对称种植形式对称种植形式是指将植物按照中心轴线对称排列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形式常用于庭院和公园的主入口处,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庄重和庄严。

对称种植形式可以有多种排列方式,如单侧对称、双侧对称、多侧对称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三、交错种植形式交错种植形式是将不同种类的植物交叉种植,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

这种种植形式常用于花坛和花境的设计,可以增加色彩的层次和变化。

交错种植形式要注意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搭配,使不同植物之间相互衬托,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四、群落种植形式群落种植形式是将同一种或相似种类的植物集中种植在一起,形成植物群落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形式常用于园林草坪和花坛的设计,可以形成大面积的绿色景观。

群落种植形式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空间和相互之间的距离,避免植物过于拥挤,影响生长和观赏效果。

五、层次种植形式层次种植形式是将不同高度和形态的植物按照层次排列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形式常用于园林景墙和庭院的设计,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层次种植形式要注意植物的生长速度和高度,合理选择搭配,以达到整体效果的协调和平衡。

六、点缀种植形式点缀种植形式是将少量的植物点缀在园林景观中,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这种种植形式常用于园林水池和假山的设计,可以增加景观的亮点和焦点。

点缀种植形式要注意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突兀。

简述园林植物种植工程的景观艺术

简述园林植物种植工程的景观艺术

简述园林植物种植工程的景观艺术园林植物种植工程是园林景观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影响到园林景观的美观程度,更关系到社会公众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良好与否。

因此,园林植物种植工程中的景观艺术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从美学的角度,简述园林植物种植工程中景观艺术的几个方面。

一、整体布局的美学园林植物种植工程面积广阔,涉及的视觉效果也非常丰富。

在整体布局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景观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的把握。

这就涉及到美学中的整体感和协调性。

整体感是指对于一幅画面或者景物,我们能够从中获得全貌和总体的感受。

而协调性则是指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配合,使图像或景物更加和谐。

园林植物种植工程中的美学整体感和协调性体现在植物的种植位置分布和空间巧妙利用、植物形态和色彩的搭配等方面。

在整体布局中要注意在颜色、形状、大小以及植被覆盖率上的协调性和对比性的处理,使得大型植物、小型植物和地面花卉之间的渐变过渡和变化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样做也有利于使园林中的植物景观散发出浓厚的生命力和视觉美感。

二、植物形态的美学园林植物的形态非常丰富,有的是高大枝繁叶茂,有的则是娇小玲珑。

植物的形态美学给人们带来的是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的感动。

比如,同一种树木,在大自然中可能会有高低错落、错落有致的分布方式,这样让人对环境的感受变得丰富多彩,有时候甚至会令人心神愉悦。

在园林植物种植工程中,应该根据美学原则合理安排植物的形态,使其更有生命力丰富性。

同时,植物也要与环境相适应,要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做到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颜色是人类视觉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师在植物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色彩的搭配。

不同颜色的花卉和树木通常有不同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在景观设计中,这些意义和象征无疑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对园林景观的感悟和理解。

比如黄色的花卉通常寓意着热情和光明,而红色则更加强调激情与活力,白色则带来的是纯洁的意象。

景观艺术要在色彩搭配上注重对比度,使得园林整体效果更加有层次感和魅力,从而效果更为显著。

简述园林植物种植工程的景观艺术

简述园林植物种植工程的景观艺术

简述园林植物种植工程的景观艺术园林植物种植工程的景观艺术是指通过对植物的选择、植物的配植、植物的维护、植物的雕剪等手段,创造出一种美学效果,使园林景观更加优美、宜人、舒适,进而达到景观艺术的效果。

园林植物种植工程的景观艺术在园林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园林景观品质、增强园林景观的魅力、塑造园林景观的风格都具有重要意义。

园林植物种植工程的景观艺术对于创造出既有丰富文化内涵又有现代气息的园林景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园林植物种植工程的景观艺术首先需要从植物的选择入手。

植物的选择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不同种类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点,通过对植物的选择可以打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在植物选择上,需要考虑植物的品种特性、生长习性、适应性等因素,从而实现植物的合理配置,创造出丰富多样、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

在选择植物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季节特性、树种耐旱抗逆性、耐候性等因素,以确保植物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条件下能够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园林植物种植工程的景观艺术还包括植物的维护与管理。

植物的维护与管理是保持园林植物景观艺术效果的关键,只有经过良好的养护与管理,才能使植物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植物的维护与管理包括定期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通过这些工作要保证植物的生长健壮、植被的整齐有序、园林景观的清新自然。

植物的维护与管理还需要考虑到景观养护的生态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等方面,以实现植物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景观效果的持续性。

园林植物种植工程的景观艺术还包括植物的雕剪。

植物的雕剪是对植物进行形态美化和造型塑造的一种手法,通过植物的雕剪可以创造出各种形态各异、富有审美效果的植物造型,使园林景观更加生动、丰富、富有变化。

在植物的雕剪中,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周期、生长规律等因素,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实现植物的形态美化,创造出富有特色的景观效果。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园林艺术是园林工程中最重要、难度最大、也是效果最直接的环节,是园林绿化工程的精髓和核心,艺术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鉴赏价值和历史保留价值。

而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又是园林绿化工程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它对整个绿化工程起到主导和支配作用。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绿化工程的实践,谈些粗浅的见解和看法。

一是注重植物本身的特点,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吻合。

园林工程的创意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绿化树种的选配上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它对树种本身的形态美和“内心”美变得越来越苛刻和挑剔。

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由初级文明到高级文明的发展过程,人们的美学观念和鉴赏能力也不断发生变化。

从古典美到现代美,树种选配必定走一般到精美、低值到高值的路子。

就以金华市区行道绿化工程为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城区街巷种植的是白杨、泡桐等低值树种,树姿不美,功能不佳,缺乏美感,无多大鉴赏性,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较小。

80年代,城市建设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泡桐、白杨之类的行道树与城市风格不协调,逐渐被淘汰,而选用冬青、悬铃木之类具有较好园林景观和较佳绿化功能的树种,树木的质态发生了变化,价值得到了提升。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城市“两个文明”建设快速发展,且融入了西方城市建设中有价值的理念,园林绿化树种的选配也开始注意既体现美学特征,又发挥本身功能。

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选配了香樟、无患子、红枫、银杏、杜英等优良树种,提高了鉴赏价值,增大了改善城市环境的能力。

二是按照植物个体体量大小,合理配量。

园林树木按照个体大小可分乔木、亚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物)、藤本、竹类等。

在布局中,既可单植,也可群植,还可混植,应视不同的绿化工程类型和不同的建设地段,科学运用,合理配置。

该列植就列植,该片植就片植,该丛植就丛植,这样才能发挥树木本身的形态美学优势,且树木之间可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达到群体美的效果,形成较好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第一部分.一般原则一、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

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二、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一)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

如右图:不同位置种植的植物形态、大小是不同的,才能创造出协调、多彩的景观。

(二)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即使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否则一季过后,就显得极为单调。

(三)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四)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

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

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

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三、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例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蔽荫的同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

而绿篱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

种在山上的植物,要求耐干旱,并要衬托山景。

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

在纪念性园林中,可以种些象征纪念对象性的树种和被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及注意事项分析

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及注意事项分析

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及注意事项分析【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植物在景观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园林植物配置要以合理科学配置为前提,然后再讲究配置上的艺术手法,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将直接影响着园林工程的艺术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了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及注意事项的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正确处理园林植物配置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艺术手法;注意事项前言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合理的植物配置是十分重要的,植物可以增强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感。

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遵循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充分发挥园林的观赏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植物配置在具体应用中的艺术手法1.1 植物配置中线型的处理手法乔木和灌木的搭配要根据空间的线型来布局,如果中轴线明显,那么植物种植要遵循这种布局。

最典型的例子是法国凡尔赛宫的园林,它将成排高大树木种植在林地小路两侧,四周不设围墙,用绿化来划定界限,既能分割空间又与周边田野融成一片。

这种种植方式加强了线性透视的感染力。

倘若要减弱直线的力度可以用波浪线及曲线,如在大庭院前种大乔木,有柔化建筑僵硬线条的作用。

设计中转折过渡点可以通过竖向强调,如瀑布状灌木或树篱结构变化来实现。

如果设计中线条都是波浪状或不规则的,那么放入直线条的植物会令人感到不协调。

1.2 植物配置与面积的比例关系植物配置要特别注意给其足够的面积。

开放空间可以影响植物配置的数量与形态,如果在很小的空间内种植较多的植物,就会令人感到拥挤。

在较大的空地上种植少量的树木,就会令人感到空旷,种植数量应与用地面积相平衡。

1.3 植物配置中光与影的关系阳光与阴影的比例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株的需要。

在大范围的种植区群植可增加阴影的效果,开敞空旷的林中空地,可用植物群植的多样性来加大景深。

1.4 植物配置与地形的关系植物配置还与地形的起伏有关。

如果在一块面积较大的地方,地形是多起伏或山地,那么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有层次的配置就能看到林冠线此起彼伏。

浅谈园林中的植物种植造景手法

浅谈园林中的植物种植造景手法

浅谈园林中的植物种植造景手法摘要: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绿色,热爱大自然,在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园林绿地的发展。

所谓“绿”主要是体现在植物上,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这就是“植物造景”。

关键词:植物造景:城市景观设计;园林要素1配置方式的多样化。

植物配置方式总体来说可分为自然式种植,规则式种植与混合式种植。

在我们当今社会,国家经济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文明的提高也要求人们的精神文明要求也相继提高,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现代城市人口膨胀,楼群密集,建筑,现代人如居囚龙,与自然隔离。

城市内外空气交流带层。

2绿地中植物造景应重点把握的几个原则(1)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早已厌倦满目高楼林立,大家向往绿色,渴求自然。

因此,在绿地建设中,植物造景就应当充满生活气息,富有人情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同时,完美的植物景观也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的结合,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在实际造景创作中,四者应综合考虑、相辅相成,才能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

(2)景观特色鲜明,层次丰富。

特色鲜明的景观形象能增强园林绿地的活力和艺术感染力,要表现这样的景观,必须有文化做基础,尤其是地方文化,在设计时应深人挖掘地方文脉,避免出现罗马柱、大喷泉“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根本上增强创作的生命力。

同时,优美的景观还要有丰富的层次,乔、灌、草、花合理搭配,以满足人们不同视角的需要。

(3)因地制宜与合理引进相结合。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树种分布南北差异很大,在设计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择能适应的树种,倡导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可有计划地引种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种增加本地区园林植物种类。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一、植物空间的营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种类、高度、质感的植物以不同的配置方式结合地形设计,对空间进行一定的围合与划分,营造出特定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根据植物不同的围合方式,所营造出来的植物空间主要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和封闭空间。

1、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的营造主要是利用低矮的灌木及地被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人们身在其中,视线开敞不受阻,心情较舒畅。

这种外向的开敞空间属于友好型集体活动场所,不需要私密性。

该类空间多用于公共活动空间,如公园大草坪、河边草坡等。

2、半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与开敞空间相比,视线一面开敞一面受阻,方向指向性强,障景效果好,给人一定的空间领域感,此类空间在公共绿地中受欢迎程度与利用率都较高。

封闭面植物配置宜采用"乔、灌、地被、草"复层搭配的方式,增加空间的围合感。

多用于公园、小区等半开敞空间的营造。

3、覆盖空间覆盖空间一般是指冠大荫浓的大乔木或攀援植物覆盖的花架、拱门等,构成顶部覆盖、四周开敞的下部活动空间。

这类空间比较凉爽,视线通透,下部只有树干,活动空间较大,遮荫效果好。

多用于林荫道、花架等绿化。

4、垂直空间利用植物封闭两侧垂直面,放开上部顶平面,具有"夹景"效果的空间即为垂直空间。

该类空间的遮蔽性较强,引导性也强,加深了植物的空间感,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景观氛围。

一般使用分支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树阵,或由修剪整齐的高篱围合。

多用于公路、河流两岸、陵园绿化等。

5、封闭空间封闭空间指四周、顶面都有植物围合、遮挡的空间,与覆盖空间相比,其垂直面用中小型植物进行封闭,围合感很强烈。

这类空间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隔离性,同时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空气清新,多建于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等。

二、植物色彩的搭配在园林景观中,色彩是人们对景观的直接感受,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艺术技法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艺术技法

左图:幼年油松倒卵形;老年虬曲,顶冠伞形 右图:银杏幼年冠圆锥形;老年卵圆形
姿态组合的要点:
1. 简单化
植物姿态种类不宜过多,尤其小范围内
分清主次
案例:纯林:不同年龄的棕榈林,也可形成高低起伏、参差不同的 效果;
对比:植物园绚秋园:钻天杨+铺地柏+舒缓地形,开阔的空间效果;
2. 力的突出 如纪念碑景观,植物仅起到引导与陪衬作用,突出与不突出; 3. 不可雷同 例如:中国亭的植物搭配,最不理想圆锥形植栽。
植物形状在设计中的应用
• 影响造景的关键因素之一
– 植物形状:高度>前后左右的围度 代表形状:圆柱形、圆锥形 效果:向上的力;庄严、肃穆、伟大、雄壮 适宜场所:陵园、纪念性园林,体现一种历史的缅怀;
2. 水平方向类:宽度>高度 代表形状:匍匐形 效果:引导人的视线保持在水平方向,增加景观的宽广;平静、平 和、永久、舒展 适宜场所:铺地、水边延展、坡地;
B:于不同的建筑物旁 例如:孔雀草与墙体: +光滑大理石—粗质感;+粗糙的虎皮石—细质感
• 质感组合的要点
1. 质感比重必须均衡 2. 空间适应
A:小空间多用细质感植物; B:大空间可多用粗质感植物,但要把握比例与尺度
3. 质感对比
对比的过程中最好能设定一种较为主要的质感,并在空间中重复,以起到背景、烘 托、联系的作用
搭配的简洁,使建筑与植物相得益彰
“简洁”的搭配经验:
少而精; 配置方法上讲究单纯,形式上突出齐整; 常用方法: 1. 灌木多于乔木,落叶树多于常绿树,可以获得较好的光线又富于 季相变化; 2. 选色恰当。花色多注意冷色,少用暖色;多用调和色,少用对比 色; 3. 适当结合地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树木种类不宜多,但应精选树形优美的树种。

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栽植艺术

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栽植艺术

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栽植艺术河南晟德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是由国顺园林绿化公司更名而来,公司专注于绿化工程、景观设计、苗木及草坪销售,公司现注册地在郑州市雁鸣湖生态农业公园内,公司注册资金伍佰万元人民币,是一家专业从事景观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为一体的有着二十多年经验的专业园林绿化公司。

现在给大家浅谈一下植物再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艺术性。

随着环境建设的备受重视,各地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好的园林建设已能将人与大自然很好地协调,将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出来,对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把握得恰到好处,但是一些地方的园林建设也存在着效果不理想,有的植物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有的园林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改得面目全非;有的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高,与单位承受能力不相适应。

因此河南晟德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将把二十多年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从设计的思路、特色、功能,各项绿化指标,对中长期及四季观赏效果,树种配置的原则,建设成本及维护管理费用的计算,在树木的配置、植物与建设物的协调、各项园林功能等存在诸多问题。

使游人身在其中,深深地感受到环境的美好,心情舒畅。

一、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晟德园林:别墅区绿化、厂区绿化、道路绿化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

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

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

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植物在景观配置中的艺术手法

植物在景观配置中的艺术手法

植物在景观配置中的艺术手法摘要:景观规划中植物种类配置是景观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依照植物生态习性进行景观园林的规划,正确的配比园林中各种植物,充分利用它们的功能性与观赏性。

景观园林中植物的配比分为两大方面:首先,是各类植物之间的比例配比,高低植物及地被植物的结合,形成平面和立体的构图,地域性植物品种的选择,以及植物构成的景观园林意境。

其次,是景观园林中的植物与景观园林中其他构成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间的相互协调等。

本文通过分析景观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总结了一些景观配置中的艺术手法。

具体分为以下几点:关键词:植物;景观园林;艺术手法;一、保护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保护当地原有植物品种的多样性。

如:原有地域性植物生存环境的保护及引进新种类植物生存环境的构建;保护城市及周边地区中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植物;其中包括有地域性特色的植物群落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湿地、河川等地带。

保护地域性植物,有计划地引进种植;在发展人工种植区域的同时,保护当地原有野生草花树木的生存环境等。

二、应用生态平衡原则只有在保障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建设的生态系统才能稳定存在,分析当前城市中的生态环境及各类物种的生存条件,正确调整人造建设绿地与天然地形地貌之间的配置。

以物种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当地原有物种与引进新生物种的生态平衡,正确配比当前区域植物种类,避免两大物种之间的相互竞争。

从而形成结构合理严谨、功能健全完善、种群生存稳定的动植物生态系统。

运用植物共生原则,将可以共生的植物种植在一起,并且将相克的植物分开种植,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

三、因地制宜原则一切植物都是由其自身根据的原有环境变化而不停进化出来的,它在成长过程中根据原有生存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存特性,这种生存特性是很难扭转的。

我们应当尊重植物的客观生存规律,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的树种,防止各类树种之间的竞争,以及种植一些不适应当地水土条件和气候的树种,提高种植树种的存活率。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植物配置而闻名于世。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依山傍水: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建在山水之间,利用自然地形和水景来营造一种愉悦的环境。

植物配置要与山水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景观效果。

在山脚下种植一些高大的树木,可以起到遮阳挡风的作用,同时也能为园林增添绿色。

在湖泊和池塘周围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花等,可以增加园林的静谧与雅致。

2. 追求自然: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的审美理念,追求自然景致的呈现。

植物配置要尽量做到自然、随意,不刻意修剪或雕琢。

例如,在园林中可以种植一些常绿乔木或灌木,让园林四季常青,同时还可以种植一些开花植物,如牡丹、梅花等,以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美感。

3. 反映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常常反映哲学思想,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摆放来表达主人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园林中常常会种植一些寿桃、松树等寓意长寿和坚韧不拔的植物,以表达对美好生活和坚强意志的追求。

4. 追求平衡和谐: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追求整体的平衡和谐,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形态的对比。

植物的选择要根据其色彩和形态的特点来搭配和组合,既要注重植物单独的美感,又要注重植物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例如,可以将色彩鲜艳的花卉和叶片比较淡雅的植物搭配在一起,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奇特美。

5. 追求意境和情调: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追求意境和情调的营造。

通过特定的布局和植物的选择,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和抒情的氛围。

植物的配置要顾及空间的变化和流动,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植物的音响效果来增加园林的情调,比如种植一些会发出轻微声响的竹子等。

以上是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些艺术手法参考内容,通过合理的选择和布局植物,可以为古典园林增添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丰富内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方法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方法

第四章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21
第21页,本讲稿共56页
三、树丛设计
1. 概念:树丛是指由多株(两株到十几株不等)树木做不规则近距离组合种植, 具有整体效果的园林树木群体景观。它可以有一个群种,也可由多种树组成。
2. 树丛的功能: 1) 反映自然界树木小规模的群体形象美。 2) 做局部空间的主景,或配景、障景、隔景等。
第四章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23
第23页,本讲稿共56页
2) 三株树丛:树木宜采用同种或两种树木。平面布置呈不等边三角形,以“2+1”的
方式栽种,最大和最小靠近成一组,整体造型呈不对称均衡。树木为两种,将同种分成两组, 并且单独的一组树木体量要小。
3) 四株树丛:可采用一种或两种树木。布局整体呈不等边三角形或四边形,可用 “3+1”的方式,单独一株为第二大的树,其他三株同三株树丛的方法。如为两种 树种,则树量该为3:1,其中一株的树种,不单独种植,体量不宜为最小或最大。
第四章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11
第11页,本讲稿共56页
(二)按植物生境分类
1.陆地种植设计
山地,宜用乔木造林 坡地,多种植灌木丛、树木地被或草坡地等 平地,宜做花坛、草坪、花境、树丛、树林等。
2. 水体种植设计:利用水生植物打破水面的平静和单调,增添水面情趣,丰富园林 水体景观内容。
第四章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第四章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28
第28页,本讲稿共56页
第四章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26
第26页,本讲稿共56页
4. 树群树种选择 :
1) 考虑美感:乔木层要求树冠姿态优美,树群冠际线富于变化;亚乔木层树木最好开花繁 茂或具有艳丽的叶色;灌木则以花灌木为主,适当点缀常绿灌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试着将植物按一定层次进行安排,满足上下前后的顺序。如低矮 在前高大在后;垂直型在后平展型在前。
4. 对比可以形成强烈的效果,但是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过渡融合, 不能过于突兀。
植物质地在设计中的应用
• 含义
– 植物质地是人对植物材料可触的表面性质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或反映;
– 植物质地是植物各种形态特征的综合表现,如叶、花、果的大小;枝、 干、叶的平滑度等等,在质感上产生或粗糙、或光滑、或坚硬、或柔软 等等不同的效果变化;
园林植物尺度(体量)的掌握
• 含义
– 尺度也就是指植物的大小;
– 植物的大小通常由植物的外部轮廓、宽度、高度和枝叶的伸展程度等要 素影响。尺度的把握是否合适对于整体的景观效果影响很大。
– 植物过大,则空间显得拥挤而繁杂;过小,则空间过于通透而缺乏私密 感和安全感。
– 植物尺度除了与项目空间大小相宜外,还应与邻家建筑以及人的尺度紧 密联系。
• 质感的类型
2. 中质型
特点:枝干中粗,枝条排列相对松散; 效果:中间种类,常作为粗、细质种类的中介,起过渡、统一的作用; 常见种类;国槐、云杉、紫薇、月季、金银木等
3. 细质型
特点:叶细小、枝条细密柔软; 效果:柔软纤细,不醒目,群落中往往最后为人所发现,拉大人与景的距离;具有远离趋
向; 常见种类;垂柳、乔松、榉树、柽柳、铅笔柏、珍珠花、地肤、文竹、天门冬、修剪草坪
三、艺术手法——统一与变化
统一:植物造景的中心,即主题;从造景手段、植物选择到植物配 置方式都应当统一到一个主题中;
变化:强调主次,宾主分明。主要指色彩的变化统一和植物种类的 变化统一。
总之,一个成功的 设计是多样的统一,也 就是变化中求统一。
如右图,统一的主 题风格下,不同的组团 规模与配置形式形成丰 富的效果。
姿态类型:
3. 无方向类:上下左右差不多
代表形状:圆球形、拱枝形、丛枝形、卵圆形、倒卵形、伞形
效果:浑厚朴实,引导人的视线无方向;柔和平静
适宜场所:构图中不破坏构图的统一性;设计中调和“垂直、水平” 的中间角色;
4. 其他类: A. 垂枝形:明显垂直下弯
效果:向下的张力,引导视线上地面 适宜场所:水边 B. 棕榈形:开展 效果:由于特殊地域,展现一种热烈、潇洒的南国风光。
重复的功能: 植物外形的重复会产生建筑立面、通道或地板效果; 线条的重复会产生运动感; 颜色的重复会使小空间显得更大;
同种植物材料的重复 重复整个植物单元
通过从一种植物单元到另一种植物单元在熟悉的形式、色彩、质感上的重 复,可以使观者具有安全感,并达到统一
重复的形式
缺乏变化和单调的种植,不易形成重点
组群效果把握:
若想在园林中获得和谐效果,则不同种群间在尺度和体量上要相互 联系。
如下图,种植一棵大乔木,为达平衡,其轴线另一侧,应种植同样 大小的乔木;否则,选用较小的种类增加数量来达到平衡
滨水的服务区,边缘植栽不宜 过大,盆栽植物为首选,亦可 保证视线的通透
城市公共空间既要保证美化, 也要保证植栽在尺度和体量上 的观感效果和通透性
左:高低错落的韵律变化; 右上:色彩的变化韵律; 右下:林缘线的深深浅浅的韵律变化
当植物的布置三五聚散、错落有致时,有规律的、有起伏的、深深 浅浅
可使用的植物因素: 1. 人工修剪的绿篱,可形成连续形状; 2. 乔木与灌木有规律的交替种植,会产生形体、花色、高矮及季节 变化的韵律; 3. 花坛形状的变化,花坛内植物的变化,图案的变化等; 4. 花境内花期的时序变化,花色的色块交替变化、边缘的曲折变化、 植物高低起伏变化等;——最能体现韵律变化 5. 树丛内部及树丛之间的规律变化
B:于不同的建筑物旁 例如:孔雀草与墙体: +光滑大理石—粗质感;+粗糙的虎皮石—细质感
• 质感组合的要点
1. 质感比重必须均衡 2. 空间适应
A:小空间多用细质感植物; B:大空间可多用粗质感植物,但要把握比例与尺度
3. 质感对比
对比的过程中最好能设定一种较为主要的质感,并在空间中重复,以起到背景、烘 托、联系的作用
– 种植设计中有许多应用手法与原则,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 孤立地运用某一种处理方法,而应紧密地结合项目环境、建 筑造型、功能特点以及总体构图和透视效果色彩等等统一考 虑;
一、艺术手法——均衡:
轴线:在植物配置中,都存在着虚拟或真实的轴线。当群植的植物 分布于轴线两侧时,平衡与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均衡:即达到一种量的平衡,使得轴线两侧的竞争力协调一致,达 到视觉上的稳定。
非对称式
对称式
影响均衡的因素:
植物的色彩、体量、质感、种群聚集方式等等都会对均衡产生影响;
“轻”与“重”:色彩深、体量大、数量多、质感粗糙、枝叶繁密 的植物,容易给人“重”的感觉;而色彩较淡、体量小巧、数量少、质 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容易给人“轻”的感觉;
设计的均衡,即是要达到 “轻”与“重”的均衡搭配,将“轻”、 “重”不同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搭配,所获得的景观才会稳定和谐。
A:随季节而变;落叶树和草本植物生长期与休眠期的姿态变化 例如:皂荚,生长期有枝叶的覆盖—中质感;休眠期叶片脱落—粗质感
B:随距离而变;所指观感 例如:火炬树:近距离-观叶-中质感;远距离-观干-粗质感 虞美人:近距离-观花-轻盈;远距离-观枝叶-粗质感
2. 相对性
A:与相邻植物比较 例如:万寿菊:本身中质感;+凤尾兰—细质感;+地肤—粗质感
植物形状在设计中的应用
• 影响造景的关键因素之一
– 植物形状千差万别,设计中常用简图表示
姿态类型:
1. 垂直方向类:高度>前后左右的围度 代表形状:圆柱形、圆锥形 效果:向上的力;庄严、肃穆、伟大、雄壮 适宜场所:陵园、纪念性园林,体现一种历史的缅怀;
2. 水平方向类:宽度>高度 代表形状:匍匐形 效果:引导人的视线保持在水平方向,增加景观的宽广;平静、平 和、永久、舒展 适宜场所:铺地、水边延展、坡地;
二、艺术手法——简洁:
含义:非指视觉上的简单与单调,而是设计中必需的控制性和适宜 度,即“简洁即是美”;
关键:适当地重复。
色彩的简洁往往形成引人注目的效果
搭配的简洁,突出序列感
地面的起伏,会使简洁的配植也富有变化
搭配的简洁,使建筑与植物相得益彰
“简洁”的搭配经验:
少而精; 配置方法上讲究单纯,形式上突出齐整; 常用方法: 1. 灌木多于乔木,落叶树多于常绿树,可以获得较好的光线又富于 季相变化; 2. 选色恰当。花色多注意冷色,少用暖色;多用调和色,少用对比 色; 3. 适当结合地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树木种类不宜多,但应精选树形优美的树种。
左图:幼年油松倒卵形;老年虬曲,顶冠伞形 右图:银杏幼年冠圆锥形;老年卵圆形
姿态组合的要点:
1. 简单化
植物姿态种类不宜过多,尤其小范围内
分清主次
案例:纯林:不同年龄的棕榈林,也可形成高低起伏、参差不同的 效果;
对比:植物园绚秋园:钻天杨+铺地柏+舒缓地形,开阔的空间效果;
2. 力的突出 如纪念碑景观,植物仅起到引导与陪衬作用,突出与不突出; 3. 不可雷同 例如:中国亭的植物搭配,最不理想圆锥形植栽。
设计形式:可以通过形 式、质地或色彩的“渐变” 来 实现。
通过形状的变化产生序列 同种种植材料的重复通过质地的变化产生序列
通过色调的变化产生序列
• 小结
– 对于植物种植设计手法,以上为通过设计经验总结的一些规律,设 计中的手法可以是多样的,有时并不完全拘泥于上述手法;
– 通常,设计手法的运用并非单一,而是多种手法的综合;因此,我 们设计中不应过于放大某种手法的作用而忽略它种,只有根据具体 环境、设计形式、风格等等选择适当手法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理想 的效果。
同样,植物与其他要素,如建筑、雕塑等搭配时,也同样遵循这一原 则。
均衡的具体表现:
对称式——规则式的均衡
特点:轴线两侧要素完全相同;
设计形式:以某一主轴线为中心,通过等距种植同种植物获得;带有 镜像特点,表达着严格性和规则性;
常用处所:规则庄严的建筑环境中,诸如建筑核心区、陵园、纪念场 所、仪式性场所等等
左图:不同年龄异叶南洋杉组群 右图:修剪形的植栽组合形成敦厚感
对比的应用,强调空间界限
不同姿态组合的起伏变化
垂枝樱的向水效果
注意事项:
1. 若要突出植物的形状在造景中的地位,可通过植物群植、植物群 落的重复,来达到预期效果;
2. 要想取得群体形状及线条的和谐,形状上应有一定重复。 以一种相似的形状与线条组合贯穿于设计中,可以把整个设计统一 起来。
不对称式——自然式的均衡
特点:轴线两侧要素不完全相同,但重量感一致;
设计形式:灵活多样,常为多种元素的组合搭配,植物以自然状态为 主,少人工符号;
常用处所:花园、公园、风景区等偏自然的环境中。
不对称式搭配手法图 示:
乔木+灌木 (体量与数量对比)
乔木/地被+乔木组合 (形态与组合方式对比)
乔木/地被+小乔木组群 (体量与组合方式对比)
多样性与重复的关系:
如右图:通常,过多而单调的重复, 会产生视觉疲劳;而太多的变化又 会引起混乱,设计中需根据实际仔 细平衡重复与多样性的关系。
植栽变化太多令人感觉混乱,也形不成重点
同种植物材料里,因为缺乏变 化而不能形成重点
谨慎使用多样性,在需要的地方突出重点
七、艺术手法——序列
目的:使得游人的视线 在风景中经过时,能够按照 一定的顺序移动;
六、艺术手法——重复
含义:指某些植物材料以相同或相似的外形、质地或颜色反复出现, 或者通过将相似物体放在一起,来增强景观的节奏感;
表现方式:一个单元形式变化的反复出现,形成一种别致的图案花 边效果,多用于线形的景观设计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