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左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和课文背景,积累有关左丘明和《左传》的文学、文体知识。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理解、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后注释和工具书,通过质疑、释疑掌握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
2.自读课文,理清文脉,体会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3.反复诵读,品味烛之武的言辞,体会说理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风采,学习他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积累“鄙”、“微”、“辞”、“之”、“以”、“与”、“焉”等文言实、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倒装句、省略句和词的活用规律。
2.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难点】
1.掌握词的活用规律。
2.理解烛之武说辞的内容和逻辑思维方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互动设计
第2课时
(一)温故入新巧妙过渡
1.检查巩固
①检查课文背诵。②翻译句子。(多媒体展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2.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重点疏通文句,梳理了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其实文言作品的精髓蕴于貌似艰涩的文字背后,“无限风光在险峰”,就让我们借着刚刚架设的疏通字词之路通过品味、鉴赏经典句段,领略文言作品的无限风光。
多媒体出示课时目标:1.品味、鉴赏经典句段。
2.深入感受、理解人物形象。
3.分析探究艺术手法。
(二)析段品句难点突破
1.精段分析:
【问题投放】
秦晋兵临城下,面对郑国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烛之武怎样说服强秦退师的?
【学生活动】
①学生齐读第三段,感受烛之武充满睿智而又不卑不亢、温文尔雅的语言。②讨论交流游说技巧。
【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哪些语句最能显示烛之武高超的游说艺术?这些语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劝说的?你能否透过语言表述探讨其深刻底蕴?
(根据课堂情况可以再作具体引导)
①见面单刀直入,言“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先言“郑既知亡”,使之解除戒意,既而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上,替对方的利害着想。一下子缩短了二者的距离。)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亡郑无益。)③“邻之厚,君之薄也。”(亡郑有害。)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舍郑有益。)⑤“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看历史晋国言而无信。)⑥“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望未来晋将阙秦。)⑦“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摆事实,讲道理,提请秦伯定夺。)
让学生理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这句话的时候,多媒体展示三国地理位置图。
秦晋郑三国地理位置示意图
鉴赏完烛之武的游说技巧后,让学生背诵本段,教师对诵读作进一步的指导:烛之武“夜缒而出”,只身赴秦,以他的能言善辩说服了秦君。他的义无返顾,他的胸有成竹,他的不卑不亢、侃侃而谈都需要在诵读中表现出来,例如“秦、晋国郑,郑既知亡矣”一句,要读得心平气和,诚恳可信,博得秦君好感。充分表达出烛之武欲扬先抑的论辩技巧。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
也”,是言亡郑只对晋国有利。但烛之武采用的是以退为攻的论辩技巧,因此要读得平缓而又委婉。但“言用亡郑以陪邻?”这一反问句,语调要略高一些,反问语气要读出来;然后缓而较轻地读出“邻之厚,君之薄也”。因为这几句话意在动秦伯之心,点明秦晋联盟的虚伪性。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句,则是烛之武另换角度,从礼仪上引诱秦伯,态度要更加诚恳,用中速读,“若”字要拉长些,注意“共其乏困”中“共”的读音。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句,则是烛之武在析之以利害,诱之以利益之后更为成功的说服,即职责晋国的背信弃义和贪得无厌,因此读时要有激愤之感,速度较前要快,尤其是“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两句的反问语气一定要读出来。接着用平缓、诚恳的语气读出“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句。
【整合答案】
一是援古例今,有历史的回顾,有现实的分析.二是善于对比,本意是为保全郑国,言语上处处为秦国打算,从反面强调亡郑结果,只能使“邻厚”“君薄”;从正面陈说保全了郑国,对秦不仅无害,反而“利秦”,便于“取晋”。三是语言得体,本是求人,却不卑不亢,高屋建瓴,语重心长,迫使对方就范。可谓有理有利有节有体,从而出色完成了游说使命。
以退为进
晓之以弊
说退秦师
许之以利
巧施离间
2.典句鉴赏:
【问题投放】
(多媒体展示)
唐代刘知几评论《左传》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就“其言简而要”的特点,结合第一段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
诵读一、二节,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段围绕烛之武退秦师交代了那些内容?进一步引导,“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一句除了交代围郑原因,还起什么作用?
为更真切感受语言的这个特点再引导理解第三段开头的一句话:“夜缒而出”除了写烛之武怎样出城,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整合答案】
第一段,寥寥25字,写出了形势(“晋侯、秦伯围郑”,两大国围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严峻);写出围郑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两事与晋利害相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写出驻军位置(“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
第三段开头,“夜缒而出”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连城门也打不开了。进一步说明兵临城下的严峻形势。同时也增强了年迈的烛之武为国家利益,舍生忘死、义务反顾的感人的力量。
(三)挖掘内涵提升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