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构图前应思考的几个问题
论中国山水画中构图艺术
![论中国山水画中构图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7d555998daef5ef7ba0d3cb4.png)
论中国山水画中的构图艺术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国画的一大流派,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奥妙的构图艺术,深受现代人们的喜爱。
尤其是奥妙万千的中国山水画构图艺术,那幽邃神秘的意境、烟波浩渺的思绪尽数流露笔端,成为现代人购买、收藏、欣赏中国山水画的主要初衷。
本文就中国山水画中的构图艺术做几点论述,希望能给广大中国山水画爱好者带来一些益处。
关键词:山水画构图艺术一、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特点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与摄影、摄像、素描、速写以及平面设计中的构图艺术有着明显求别。
中国山水画构图艺术不只是对山、水、奇松怪石、亭台楼榭、草木花藤等创作元素位置的安排,还要根据这些创作元素来营造情景,创设一种超然物外又安享其中的思想境界,是在“造景”,也是在“造境”,这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艺术特点。
(一)构图“奇”中国的山水画讲究画面构图的多样与统一。
所谓多样就是反对的构图的平淡无奇,抵制千篇一律,主张构图的多样与出奇。
五代的著名画论家李成著的《山水诀》有载:“千岩万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层峦叠嶂易起伏峥嵘而各异”。
中国山水画通常都是采用夸张的景物对比,奇特的构图形式展现山水地貌、亭台楼榭。
比如有名的山画家“马一角”善用一角半边的奇特构图自成一派。
(二)构图“远”中国山水画的透视不同于其他风景画种。
水彩画或者油画所采用一点透视的平行透视,或两点透视的成角透视。
而山水画多采用视点运动的散点透视,类似与摄影机的摇移运动,可以大范围的包括所观测的景物,整个画面风景展现出高远、深远、平远的地貌,所以山水画的画幅大多数是条幅立轴或横幅横轴,像有名的《清明上河图》。
(三)笔法、墨法自然交融中国山水画讲究笔法、墨法的自然交融,通常以细劲的线条勾出山石、树木骨架轮廓,再用浓度不同的水墨加以渲染,最后敷填石青、石绿等颜料着色而成的。
其中基本轮廓线条讲求笔法的轻重柔猛、勾转腾挪,变化丰富,渲染着色讲求用墨法的灵动飘逸、淡浓相宜。
(四)形神统一学山水画的人都知道,只做到画面的形似,就会没有神韵;而一味的追求画面神韵,忽视具体形象,就会造成画作的杂乱无章。
浅谈陶瓷山水画的构图
![浅谈陶瓷山水画的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2fc0917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3.png)
35浅谈陶瓷山水画的构图李德敏收稿日期:2012-05-31由于从小就喜欢游山玩水,对山水有种情有独钟的感觉。
在景德镇这块艺术沃土里,我也开始学习陶瓷山水的绘画。
初始老师教我们的是构图,告诉我们构图的重要性,这里我就想谈谈个人对山水构图的理解。
通过这几年对新彩山水画的学习,对山水画的构图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构图对一幅山水画关系很大,要能够充分运用构图的方法,使画面的布局十分合理,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画家对自然山水的观察方法和中国画的透视法。
山水画是以自然山水的实境为依据,经过匠心经营,改造加工而成的。
山水画是客观景物与画家思想感情相融合的主客观统一。
如王云泉的山水画,纵横挥洒,大开小合,虚实相生,画外有画,画内有意,一山一水,一亭一树,皆成妙谛,达成形神兼备的神化之境,他对景德镇的山水画产生的影响,是很值得我们这些晚辈们学习的。
看山水时心眼要来回往复,由近及远,由远转近,上下高低,前后左右地看,这就是所谓的稠缪。
盘桓是流连忘返,欲进不前之意。
也就是说该注意的地方,即使是远处,也能看得比较清楚,不重要的景物,即使是近处,也可以视而不见。
只有外师造化,了然于胸,作画时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到对象中去,托情于境,借境抒情,情境交融,以达到“我之为山水,山水之为我”的境界。
关于陶瓷山水画构图主次层次,首先立主宾之位。
即所谓“画有宾主,不可使宾胜主。
谓如山水,则山水为主,云烟、树石、人物、禽兽、楼观为宾。
”一幅画中有主要部分,或者比较主要的部分,这是指具体景物形体的分量,主要部分不一定是重要部分,如近部以数树为主,上部中间小的部分峰泉突兀为次,或者近部位置不拘,其他小部分以隐约的山峰配合。
层次分明,才有空灵的感觉,没有层次,就不能表现自然空间的深度和广度。
所以层次在山水画中颇为重要。
要使画面有层次,首先要求下笔要洒脱,如果绘画不洒脱,再有层次也不会灵空。
另一方面要“林峦交割,以清为法。
”前后交待要清楚。
各部分浓中有淡,淡中有浓,相互配合,相通一气,浓淡层次的变化就丰富了。
中国山水画如何构图解析
![中国山水画如何构图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cff105a32d7375a5178024.png)
中国山水画如何构图?有图有真相!一、概述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
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
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
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因此,山水画家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
二、构图的基本知识1.散点透视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
“散点透视”又称“动点透视”。
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
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右图为作品局部)。
此图画面辽阔,给人以“万千气象,尽现眼前”之感。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答案当然主要是画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
(1)《鹊华秋色图》2. 三远法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
“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
“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平视。
(见图一)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
(见图二)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
(见图三)“平远”、“深远”、“高远”构图三、构图的一般规律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谐,这就涉及到山水画的构图形式问题。
学习山水画起步阶段临摹的几点问题——兴趣临摹范本方法
![学习山水画起步阶段临摹的几点问题——兴趣临摹范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7191720cfc789eb172dc821.png)
歧途 的。二要 “ 由近及远 ”根据 自己的喜爱 、 , 先学 近代某一家的 作品。 自己喜爱则 易有兴趣 , 时代相 近则易接受。如果能从师学
习, 有老师 当面指点就更好 了。在笔 墨技 法上 , 到一 些门径以 摸
应对中国历代名家山水 画作一番认真的研究 ,研究他们 的艺术
道路 , 研究他们 的独到贡献 , 吸收一切可能吸收 的好 的东西 。不 然心里没底 , 底气不足 。不知道古人 的短长 , 怎么谈超越古人 、 扬 长避 短?好 比说 , 我们要通过古代 山水 画的封锁 线 , 却不知道历
由简 到繁 , 序渐进 , 循 先临一些 构图简单 的 , 有了经验 后再 临复 杂的。对 临时也可将一幅画分解开来 , 专画某一部分 , 先 如树 、 山 石 , 峰峦 等 , 或 然后合为全幅 。在临本选择上 : 一要 “ 先工后写 ” ,
必须从笔 墨工整 的画迹 开始临 , 山 、 的结 构 , 把 石 材木 的穿插弄 清楚 , 老老实实地学会各种笔法 、 墨法 , 打下扎实 的基础。切不可 好高骛远 , 一开 始就学写意 山水 , 求所谓笔 墨情趣 , 追 那会 误人
画 。 如果 有 几 十 幅 名 画烂 熟 于胸 中 , 么进 行 创 作 时 就 能熟 练 地 那
史上有几员大将 , 靠什么本事扼守要津 , 哪能通得过?下面从 山
水 临摹阶段的几个 问题 出发 。
一
、
临摹 的 兴 趣
这 是 个 比较 主 要 的 问题 。很 多人 在 临 摹 一 段 时 间 以后 就 索
意临是临摹与创作 良好 的衔接 。创作乃 至创新是必须 建立 在对传统绘画经典深层 次的把握 与理解 的基础 之上的 ,通 过不 断地临摹 、 会 , 能较好 地实施意 临 , 到承接传统 , 体 才 达 并恰 当地 过渡 、 演变 , 最终 形成个人 的创 作风格。
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看三大核心要素
![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看三大核心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8a5a44e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e.png)
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看三大核心要素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看三大核心要素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载体。
中国人在这片山山水水的土地上生长生活,每个人的血脉里本应具有欣赏中国山水的基因和细胞,只是随着时间的飞驰、时代的更替,我们在忙碌之中暂时遗忘或丢失了这份感知能力,今天我只是想为大家重拾这份记忆,或如电脑中的重启键,帮助大家再次点击这一门径并重新启程。
今天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山水画,一方面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简单概述一下我理解的中国山水画,另一方面借助山水画作品的局部和细节的图像来谈欣赏山水画乃至中国画的三个重要因素——笔墨、程式、自然。
通过对这三者的解读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找寻欣赏、学习中国山水画的门径。
我所理解的中国山水画“山水”两个字不是简单的风景概念,他包含了中国文化的诸多含义和象征,比如山是阳、水是阴,象征了阴阳互补;山是刚、水是柔,体现了刚柔相济;还有山是实、水是虚,又代表的是中国文化中虚实相生的概念。
山水画描绘的内容是树石、草木、云水、丘壑、建筑以及阴晴风雨、四季更替,表达的是中国人的审美和意境,阐述的是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人与自然、宇宙永恒和谐的关系。
中国人借山水画这一艺术媒介来认知不同的生命个体以及万物变化的规律。
这也是众多中国艺术关注的终极目的,其中山水画尤为突出。
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画三大科中(人物、山水、花鸟),所占的比例最重。
题材内容、表现技法、形式风格最为丰富和庞杂,如能了解山水画的欣赏方法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对学习中国画的其他门类以致中国其他艺术形式都会有极大益处。
也正因如此,山水画的外延性、包容性及与不同艺术的兼容性都较强,比如中国诗词、书法、琴曲都可与山水画相融相通,文学作品中的不少著名的诗句、名篇、美文都成为了山水画表现的母题(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维的辋川诗意、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潇湘八景等)。
中国画与书法渊源已久,元代赵孟頫“书画同源”说将书意之笔正式引入画面,通过他及后代画家的实践,画家的心灵得以借助书写的笔墨得到自由的抒发,尤其在山水画不同皴法的表现中书写性得到了充分显现。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bd81d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3.png)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种重要绘画形式,它以山水为题材,以表现自然景色为主要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文精神和艺术理念。
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是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表现山水之美、抒发心情、表达思想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前景、中景、远景的分割山水画的构图应该分成前景、中景和远景三个区域。
前景即画面最前方的部分,通常是些草木、石头、流水等细节。
这些元素在两侧或中间点缀出一个小而精致的前景,有时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引导视线进入画面。
中景是画面中部,描绘的是山水的主题,如山峦、水流、树林、村落等。
这个部分作为画面的主体,应该通过适当的构图突出它的主题性和韵律美,以达到艺术效果。
远景是画面最后部分,通常为空间和深远感的表现,利用恰当的透视技法,可以使前景、中景和远景三个区域形成空间对比。
二、点、线、面的运用山水画中点、线、面的运用是构图的重要技巧之一。
点是构图的最基本要素,它通常用来点缀或衬托出画面中重点部分。
例如,在画面中巧妙地安排一些点缀元素,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具有跳跃性。
线是构图的另一个重要要素,通过线条和灰调的运用,可以表现出山势、水流和树木等。
同时,线条可以体现出画面的横竖、婉曲与直,加大了画面的动感和节奏感。
面是构图最重要的概念之一,通常用来表现整个画面的空间结构。
在画山的时候,石山、云雾、林木等可以看出是用面的处理技巧来处理。
三、对称与平衡对称与平衡是构图技巧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对称,可以使画面具有一种宏伟、庄严、稳定的格局。
例如,在画山时,可以采用左右对称的手法,将山峰平分为左右两半,使画面富有坚定而豁达的某种意味。
但是,对称也容易让画面过于沉闷,因此在使用对称的同时要重视画面的整体平衡。
平衡可以使画面的各部分相互协调,每个部分不会产生过分的压迫或扭曲。
平衡通常由色彩、明暗度、形状、空间等几个方面来达到。
例如,在画树时,可以利用空间距离的远近、体量的大小、枝叶的弯曲来体现平衡和协调性。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精解,布局章法一篇到位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精解,布局章法一篇到位](https://img.taocdn.com/s3/m/fefda2d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3.png)
中国⼭⽔画的构图精解,布局章法⼀篇到位⼀、构图概念: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画的好与坏。
构图必须与画⾯⽴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对⽴统⼀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与⽩、⼤与⼩等关系。
对⽴是变化的,统⼀是均衡的。
只有把这些对⽴关系统⼀在画⾯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使画⾯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因此,⼭⽔画家要⾯向⾃然,⾯向⽣活。
⼆、构图的基本知识1.散点透视中国⼭⽔画多⽤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
“散点透视”⼜称“动点透视”。
采⽤“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画,特别是长卷⽴轴式⼭⽔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起,表现出“咫尺千⾥”的辽阔境界。
我们可以欣赏⼀下赵孟頫的《鹊华秋⾊图》(右图为作品局部)。
此图画⾯辽阔,给⼈以“万千⽓象,尽现眼前”之感。
为什么会产⽣这种效果呢?2.三远法宋代郭熙在《林泉⾼致》中载:“⼭有三远,⾃⼭下⽽仰⼭巅,谓之⾼远;⾃⼭前⽽窥⼭后,谓之深远;⾃近⼭⽽望远⼭,谓之平远。
“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
平远:是平视,能表现平野或不⾼的丘陵,不能表现⾼⼭。
⾃⼭前看⼭后,⾃近⼭望远⼭,属于平视。
深远:是在⾼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从⼭上看⼭下,从前⼭望后⼭,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
⾼远:是仰视,能看⾼⼭,平野⽆须仰视;⾃⼭下看⼭上,类似于西画的⾦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
三、构图的⼀般规律如何把树⽊、⼭⽯、云⽔、车船、⼈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中,既要合情合理,⼜要和谐,这就涉及到⼭⽔画的构图形式问题。
⼭⽔画的构图形式⼀般要遵循以下⼏个规律:1.宾主古⼈讲“宾主朝揖”,体现在绘画上就是要处理好画⾯的主次关系。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12c9d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5.png)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题,具有悠久的艺术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构图艺术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后层次法山水画中常采用前后层次法创造空间感。
通过几个层次的交错和远近距离的变化,营造出山水深远无边的视觉效果。
前层通常描绘较高的靠近观者的物体,后层则描绘远处的山水景物。
近层与远景之间的层次感使观者产生距离感,增强了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二、左右对称法山水画中常采用左右对称的构图形式,将画面平均分为两半。
左右对称的布局增加了画面的稳定感和平衡感,使观者感到安宁和和谐。
画面的左右两侧可呈现出不同的景物和元素,形成互补和对照,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三、倾斜法山水画经常使用倾斜的构图形式,将山水景物安排在画面的左上角或右上角,倾斜向下。
这种构图形式通常被称为“太和倾斜”或“安史倾斜”。
通过倾斜的布局,画面呈现出一种透视感和动感,使观者感到山水的博大和峻险,同时也能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四、三分法三分法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法,将画面分为左、右、中三个部分。
山水画中常将元素安排在三个部分,使画面更加平衡和稳定。
常见的三分布局为:左边有高山,右边有水脉,中间有树木或建筑。
这种构图形式常见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和人物画,能够使画面更加和谐和美观。
五、斗方法斗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山水画构图方法,也被称为“方斗法”。
斗方法将画面分为四个相等的部分,四个角落没有重要景物,而是用来强化画面的对比。
斗方法能够有效地调节画面的平衡和和谐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是通过前后层次法、左右对称法、倾斜法、三分法和斗方法等方法来塑造画面的形象和氛围。
这些构图技巧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使画面更富层次感、深度感和立体感,同时也能表达出自然风景的壮丽和优美。
山水画知识点总结
![山水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9cd107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c.png)
山水画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概述《山水画》①基本定义:说实话,山水画呢,就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
它画出山啊、水啊这些自然东西的样子和神韵。
②重要程度:在中国画里可是很重要的一大类。
就好比是中国画这个大家族里的一个大分支,在美术史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有自己独特的地位,能体现古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审美。
③前置知识:要有点中国画的基本概念,像是关于毛笔的用法就得知道点,颜料、纸张这些基本绘画材料要熟悉一下。
④应用价值:实际用处很多,像能装饰屋子,往家里一挂,屋子立马感觉高大上起来。
而且研究山水画能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观念那些。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中国画学科里算是主力板块了。
就像一部长篇小说里的重要章节,跟花鸟画、人物画这些并列都是中国画的组成部分。
②关联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有联系,道家讲究天人合一,山水画往往也有这种意境。
和书法也有关系,有时候山水画画的题字就是一种书法体现。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山水画对线条和墨色的掌握有点难,我刚学的时候就特别搞不懂怎么用墨能画出不同的山水效果。
- 关键点:得掌握构图,也就是山、水、树、石这些东西怎么布局。
还有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这是展现山水精神的重要因素。
④考点分析:- 在艺术院校考试中很重要,老是考画山水画或者分析山水画作品。
- 考查方式可能是临摹一幅山水画,或者分析山水画作品里意境表达之类的。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山水画核心概念就是把山水景色用中国画的手法表现出来,不只是简单画出山水形状,还得画出那种意境。
比如说一幅山水画里体现出宁静致远的感觉,这就是它追求的。
②特征分析:- 主要特点就是写意为主,不刻意追求写实到像照片一样。
比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上就一个小渔翁在江面上,很多地方都是留白,但你能感觉到那宽阔的江面和孤寂的氛围。
- 还有注重笔墨,墨色变化能表示出不同的山水质感,像用浓墨表现山石厚重的地方。
论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要点5篇
![论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要点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72f68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c.png)
论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要点5篇第1篇示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意境和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艺术爱好者。
要想在山水画创作中取得突破和进步,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要点。
下面将从构图、用笔、色彩以及意境表达等方面进行阐述。
山水画的构图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构图上,可以尝试运用对角线和黄金分割等构图原理,使画面更加稳定、和谐。
同时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刻画出山石、树木和水流的形态,使画面更加立体感和质感。
用笔的技巧也是山水画中需要重点掌握的。
用笔的轻重、速度和力道都会对画面产生影响。
在画山石时,可以运用缓慢的笔法来描绘出山石的纹理和质感;在画水流时,则需要用轻柔的笔法来表现水的流动和透明感。
也可以尝试运用干笔、湿笔和湿拓等不同的笔法,来展现出不同的效果。
在色彩运用上,山水画一般以青绿色为主调,但也可以运用其他的色彩搭配来表现不同的季节和氛围。
在远处的山峦和树木上,可以运用淡淡的灰褐色;而近处的山石和树木,可以运用较为深沉的色彩,来提升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此外还可以尝试在画面中,加入一些温暖色调的点缀,来烘托整体的氛围。
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要注重意境的表达。
山水画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意境表达而著称,因此在创作中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内在的含义。
可以通过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来赋予画作更加深刻的内涵。
在意境的表达上,可以参照古人的作品,学习其中的意境丰富和寓意深刻。
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要点主要包括构图、用笔、色彩和意境表达。
希望广大艺术爱好者在创作山水画时,能够多加思考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山水画作品。
第2篇示例:论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要点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山水画通常包括山、水、树木等自然景观,通过绘画来表现自然风光之美。
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和要点对于绘画者来说非常重要,下面将重点探讨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要点。
论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要点
![论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5c286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b.png)
论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要点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既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虽然是一种高深的绘画形式,但在创作时,只要注重一些方法和要点,就可以提高创作质量。
一、概念和定义山水画是以山水自然景观为表现对象的一种绘画形式,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比较著名的一种。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门类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作技法1.构图技巧构图是山水画创作的基本技巧。
南宋时期的文人画家认为构图是画家的要素之一,而且是个人风格体现的重要方面。
因此,构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基本构图方式:山水画从基本构图上可分为坦泊、洛水、遒劲、显空等几种方式。
画家要根据所表现的物象特点选择相应的构图方式。
(2)重视局部构图:局部构图是画面上的小组合,局部构图思想深入山水画史之中。
(3)强化主线条:山水画中的主线条是画面上最重要、最突出、最富有表现力和美感的线条,画家要善于利用主线条的力度、深浅来表现画面的空间变化和节奏。
2.色彩技巧色彩是山水画创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要想在色彩运用上得心应手,画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色调:画家要充分发挥色调的作用,用色调的深浅、明暗来表现山水画的质感、空间、色彩气息,以达到一种富有个性、抒发情感的效果。
(2)掌握色彩的协调:颜色的协调是关乎整个画面整体效果的,色彩不协调会给观者带来不和谐的调性,而画家则要创造出和谐的色彩气息。
3.景深技巧景深是画面上距离远近的表现,也是山水画中表现透视的一种手法。
景深技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大小远近:画家在表现物象大小时,要按远近加大或缩小,以体现画面的三维感,达到自然的效果。
(2)透视画面:透视是表现距离远近的重要手段,画家要在画作中设想画面的透视,然后再根据透视效果进行补充和调整。
三、要点1.观察自然山水画是以自然作为创作的依据,山的奇峰、水的奔流、云雾的翻卷、枯草的残照,都是画家的写生对象。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f413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1.png)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山川河流、云雾松柏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体验。
构图艺术技巧在山水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决定了画面的美感,更能表达画家对自然的理解与情感。
线条运用是构图的基础,它可以表现出山水的轮廓与纹理,引导观者的视线;色彩搭配则赋予作品生动的色彩与情绪;明暗对比则产生画面的光影效果,增强立体感;前中后景的安排可以营造深度感;形与背景的统一性则保持画面的整体性。
构图艺术技巧对中国山水画至关重要,它们不仅决定了作品的质量与水平,更展现了中国绘画传统的深厚底蕴。
通过对各项技巧的分析与应用,画家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感。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山水画,构图艺术技巧,线条运用,色彩搭配,明暗对比,前中后景的安排,形与背景的统一性,重要性,结论。
1. 引言1.1 介绍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中国山水画就被视为中国绘画的灵魂,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审美追求。
山水画以山、水为主题,借以表现大自然的壮美和恢弘,体现出中国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敬畏和赞叹。
中国山水画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绘画技法,其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工笔精美,也有写意的潇洒飘逸。
艺术家们通过山水画,表现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生命的体会,展现了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山水画的绘画内容广泛丰富,既有山水人物、山水花鸟等,也有山水村舍、山水寺观等。
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们通过构图艺术技巧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构图艺术技巧对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决定了作品的整体效果,还体现了艺术家们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功力。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绘画形式。
1.2 概述构图艺术技巧的重要性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受到人们的追捧与喜爱。
山水画构图审美特征分析
![山水画构图审美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680c3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c.png)
山水画构图审美特征分析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它以山水为主题,通过表现山水的景色和气氛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在山水画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了画面的整体效果和观赏者的感受。
下面将对山水画构图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一、对称与不对称在山水画的构图中,对称和不对称都是常见的形式。
对称构图意味着画面左右两侧呈镜像状,给人以稳定、平衡的感觉。
对称构图常常用于表达安稳、静谧、庄重的情感,是比较传统的构图方式。
而不对称构图则是画面左右两侧的元素不完全相同或不等比例排列,给人以活泼、自由的感觉。
不对称构图常常用于表达动感、生命力和个性,是比较现代的构图方式。
二、主次关系在山水画构图中,主次关系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主次关系是指画面中几个元素的重要程度和占比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一个画面中只有一个主体是最好的,其余的元素都是为主体服务的。
主体应该在画面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并拥有更加明显的形状和色彩。
而次要的元素则应该适当减小比例,保持简洁清晰,以避免画面的过于杂乱。
三、线条和形状线条在山水画构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斜线等不同形式。
直线给人以稳定、坚实的感觉,常用于表达山峰、建筑物等稳定的元素。
曲线则给人以柔和、流动的感觉,常用于表达水流、云雾等流动的元素。
斜线则给人以动感、生命力的感觉,常用于表达风吹草动等动态的元素。
形状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不同的形状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表达效果。
四、前景和背景在山水画构图中,前景和背景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前景是画面中距离观众近的部分,背景则是距离观众远的部分。
前景常常用于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背景则用于表达广阔的空间感和景深效果。
前景和背景应该有明确的结构关系,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对比和呼应,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
山水画构图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对称与不对称、主次关系、线条和形状,以及前景和背景等。
通过对这些审美特征的灵活运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独特、生动的山水画作品,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山水画技巧的五个步骤
![山水画技巧的五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fd0532f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9.png)
山水画技巧的五个步骤山水画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形式,描绘自然景色,包括山脉、河流、云雾等元素。
山水画技巧需要细致的观察和精细的表达,下面将介绍山水画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构图准备构图是山水画的基础步骤,它决定了整幅画作的整体效果。
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的画面形式,如横幅、立幅或轴,然后确定画面的主题和要表达的情感。
其次,要注意画面的布局,将重要的景物放在画面的重点位置,并根据需要增加适当的空间感。
第二步:线描勾勒线描是山水画中最基础的技巧,可以用来勾勒出画面中的主要元素。
可以使用细毛笔或细的羊毫笔,根据构图的要求,使用不同粗细的线条,描绘出各个景物的轮廓和形状。
在线描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比明暗和层次感,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第三步:写意渲染写意渲染是山水画中最具特色的技法,通过简洁的笔触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气质。
可以使用淡墨渲染或水墨绘画的方式,将画面中的山、水、云等元素进行渲染。
在渲染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景物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笔法,如点画、花瓣笔法等,营造出恰到好处的氛围。
第四步:运用色彩在山水画中,色彩并不是必要的要素,但是通过适当的色彩运用,可以增加画作的亮点和吸引力。
可以使用多种水墨或水彩颜料,在适当的位置添加色彩。
在选择色彩时,要根据画面的整体调性和表达的情感来决定,如使用暖色调渲染山水的温馨和宁静,或使用冷色调表现山水的凛冽和沉静。
第五步:点缀细节点缀细节是山水画中让画作更加丰富和生动的步骤。
可以在画面中添加一些细小的元素,如花草、鸟类或人物,来增加画面的趣味和层次感。
在点缀细节时,要注意与整幅画作的风格和主题相协调,不要过多地侧重于细节,而忽略了整体效果。
总的来说,山水画的绘制需要仔细观察和细致入微的表达能力。
通过构图准备、线描勾勒、写意渲染、运用色彩和点缀细节这五个步骤,可以创作出真实、生动和有情感的山水画作。
山水画临摹中,很容易出现的几种问题
![山水画临摹中,很容易出现的几种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2f37a7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a.png)
山水画临摹中,很容易出现的几种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临摹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对新手来说具有共性。
下面分别列举这些问题:1、作画顺序不对导致构图失利。
初学者往往画好画面的上半部分,却把下面要用的空间占用了,安排不下原作的景物。
这一方面是起草不严造成的,另一方面是顺序不对的问题。
正确的顺序是先画前景,然后中景再而远景,这样就会主动些,免得该画的景物画不上。
2 、墨色与笔法的问题。
用墨太浓或者太淡,画上一笔就蘸一次墨,看一笔画一笔,没有整体理解笔意,笔法和墨色都不连贯。
解决的办法是仔细分析临本的墨色和蘸墨用笔的顺序角度及变化,把握画面气息,而不是只着眼局部的某一个笔划。
虽然某一个笔划是需要看明白,但是不要脱开前后左右的笔意。
解决的办法是下笔前可以在其他纸面上试验几次,一连串勾出相关的数笔实验一下,调好墨色的干湿浓淡再下笔。
3、画面线条的的粗细掌握不准。
这是一个很普遍而又难以很快解决的现象。
由于现在使用的临本都是印刷品,画面都很小,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正确估计出原作的笔法有所难度。
初学者一般很容易就把笔划线条画得很细、气弱、没有精神。
解决的办法:其一,是训练分析能力,充分估计笔触在画面中的粗细程度。
其二,是借助放大镜来分析笔法,逐渐建立起分析观察的能力。
放大镜倍数不要太大,约五、六倍或多点就差不多了,倍数太大会使画面失真,离原作效果甚远,达不到学习的要求。
4 配景的大小及用笔问题。
往往由于配景中景物的大小画不合适,使得原来辛辛苦苦画好的画面被破坏掉,这是很常见的事情。
譬如大的山川结构都完成了,最后在中景部分画了一叶扁舟,意愿是画的小船,但看起来就像一艘轮船的大小,不伦不类很奇怪,破坏了画面。
还有,亭台楼阁的画法,普遍的问题都是偏大或者偏小。
用线也会很细、很工整,不协调。
还有配景大了,境界就小了,这是肯定的。
当然,配景也不能画得太小,用线也不能太细太工整,这都是比例问题。
关于比例要牢记古人的山水口诀: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这是行之有效的尺度参考。
山水画的技巧和方法
![山水画的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9134e2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b.png)
山水画的技巧和方法山水画可是个很有趣的画种呢。
一、构图。
咱先说构图哈。
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
山水画的构图讲究个开合。
开呢,就是画面要展开,有那种很开阔的感觉。
比如说画一幅山水全景图,你得把山山水水都合理地安排在画面里,不能挤成一团。
合呢,就是画面要有个中心,有个能把散开的元素聚起来的地方。
就像一群小伙伴玩耍,最后还是要围在某个好玩的东西周围。
还有构图里的虚实,不能到处都画得实实的,那样就像一张照片没有重点啦。
远处的山可以虚一些,若隐若现的,这样才有层次感。
二、用笔。
用笔可是山水画的关键哦。
毛笔在手里,就像一个小魔法棒。
线条要有粗细变化。
你想画硬朗的石头,那就用重一点的笔触,粗粗的线条,表现出石头的厚重感。
要是画山上的小树呢,就可以用细细的线条,轻轻带过,表现出那种柔弱又灵动的感觉。
而且用笔要有节奏,就像跳舞一样,不能乱了步伐。
有时候一笔下去要干脆利落,有时候又要慢慢地拖出那种韵味。
三、用墨。
墨分五色呢,这可神奇啦。
浓墨就像黑夜中的深沉,适合画近处的、厚重的东西,像近山的阴影部分。
淡墨呢,就像清晨的薄雾,用来表现远处的山或者水面的波光粼粼特别合适。
焦墨就是最浓的墨啦,用得好能让画面一下子有个焦点,像画山上的老树干,用焦墨就能体现出那种沧桑感。
还有湿墨和干墨,湿墨画出来有水润的感觉,干墨就有那种干涩的质感。
不同的墨色搭配起来,那山水画就像有了生命一样。
四、皴法。
皴法可有趣啦。
这是表现山石纹理的独特方法。
像披麻皴,就像给山披上了一层麻线织成的衣服,线条弯弯绕绕的,很适合表现江南那种土质松软的山。
斧劈皴就很有力量感,像用斧头劈出来的一样,适合北方那种坚硬的石山。
不同的皴法就像不同的发型,能给山打造出不一样的风格。
五、设色。
如果是画水墨山水,那颜色比较淡雅。
要是画青绿山水,颜色就鲜艳多啦。
设色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涂得乱七八糟的。
颜色要和墨色相配合,就像好伙伴一样。
比如说绿色的树,不能绿得刺眼,要和周围的墨色融合起来,这样画面才和谐。
画一幅山水画的创作说明
![画一幅山水画的创作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2361a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8.png)
画一幅山水画的创作说明创作一幅山水画的创作说明Introduction: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以描绘自然山水景色为主题。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山水画的创作说明,帮助大家了解山水画的构图要点、技巧和创作思路。
一、选择题材和构图在创作山水画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题材和构图。
题材可以是山脉、河流、湖泊、瀑布或者孤树等。
构图要考虑到远近景的关系,通常将主题放在画面的前景,背景则是远山、云雾和天空,给人一种广袤深远的感觉。
二、准备材料和工具准备好绘画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画笔、颜料、布纸和水盆等。
对于山水画,一般使用宣纸或者宣纸跟带背景,选择合适的画笔,如羊毫和狼毫,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笔头大小。
颜料方面,可以选择水墨颜料或者彩色水粉,以表达不同的效果和氛围。
三、构建基础线条和轮廓在开始创作之前,先用淡墨或者淡颜色水粉勾勒出整体轮廓。
山水画强调线条的流动和呼应,要注意画面的整体平衡和层次感。
采用淡墨或者淡颜色可以让线条更加柔和,也便于后续的着色和渲染。
四、运用水墨技巧表现山水特色山水画的特点之一是运用水墨的技巧表现山水景色的变化和特色。
可以运用干笔写意、湿笔渲染等技法来营造不同的效果。
比如使用干笔写出树木的枝叶,用湿笔表现云雾的流动和水面的波纹。
五、突出画面的焦点和层次感在山水画中,突出画面的焦点和层次感非常重要。
焦点是画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可以是一座山峰、一片水面或者一棵参天大树。
要通过精心的构图和明暗对比来突出焦点,并让视线有导向性,引导观者的目光。
六、注重光影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山水画要注重光影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
通过运用明暗对比表现山体的起伏和纹理,突出山水的质感和层次。
同时,要注意细致刻画一些细节,如树叶的形状、山石的纹理等,这些细节将增加画面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七、加入适当的色彩和氛围除了传统的水墨画外,山水画也可以加入适当的色彩和氛围。
可以使用水粉、颜色笔等彩色媒介,给画面增添一些明亮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感。
国画山水学习中容易犯的九个毛病如何克服?
![国画山水学习中容易犯的九个毛病如何克服?](https://img.taocdn.com/s3/m/8460509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0.png)
国画山水学习中容易犯的九个毛病如何克服?张际才2021-02-18 07:49·当代山水画家国画山水学习中容易犯的九个毛病如何克服?1、山石如坟大自然中的山石是有其特定的走向和脉络的,每个地域的山石、甚至每座山,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南北方的差异非常明显。
但初学画者,特别是学古画入门的,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概念化,把山石一层一层简单堆叠在一起,如大大小小的坟堆或馒头,或如整齐排列的石碑,看不出它的特点,南北都一样,毫无生气,这叫不尊重大自然。
2、石浮于水由于用笔漂浮,或者不懂得处理石头与水流的虚实关系,不知道如何画好水纹线,导致石头画得如同打水漂飞过的石头,轻飘飘的,就是沉不到水里去,这也导致水也流动不起来。
3、桥不连岸由于对点景不重视,把桥直接画在悬空的山石上,或把桥搁在尖锐的石头上,或画在草丛灌木枝顶上,或桥的一边是悬崖高山,或桥过长中间没有支撑物,这些都是“危桥”,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桥,这都是缺乏生活所至。
4、瀑如挂巾很多初学者把瀑布直接画在山顶上,然后一块墨刷下来,好像挂着一块毛巾,其实这是违反大自然的规律的,虽然现实中是有这样视角下的瀑布,但极少,一般来说,水要有源头,正常的瀑布是不太可能这样从山顶直接下来的,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
5、风向凌乱画画特别讲求画面整体的“势”,但初学者往往不注意这一点,比如同一个画面,右边的柳条向左飘,左边的柳条却向右飘,或把画中的帆船画得向右飘,左右风向凌乱不统一,既不符合大自然规律,也破坏了整体画面的“势”。
6、进出无路初学者经常把房屋、亭台或寺庙画在悬崖或瀑布之上,或山项,或深山,但却没有交待有进出的路,这个虽然没有绝对,现实生活中可能有这种情况,但一般情况下,进出的路要有所交待,才显得有生活气息,否则,就是凭空想象。
7、远近混沌画群山、树木最讲究层次、明暗、虚实,一般来说,前景写实、清晰,墨色较重,中远景次之,尤其远景,淡墨一抹一勾即可,不能过分刻画。
山水画的构成
![山水画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cde5e4d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9.png)
山水画是中国水墨画中的一种,通过墨色的淋漓表现,将自然风光中的山川河流、岩石树木、雨雪云霞等具体形象与意境相结合,造就了一幅又一幅意蕴深远、意境优美的视觉作品。
下面是山水画的构成要点:
1. 构图:山水画的构图需要注意整体平衡和局部对比,忌讳追求零散的细节,而应把握大整体。
山水画的构图往往以三分之一原则为主,如将画面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或左中右三个部分,用来安排画面的空间。
2. 主题:山水画的主题以山水自然景观为主,如巍峨的高山、险峻的峡谷与峭壁、清澈的溪流和奔腾的瀑布以及远方连绵不断的山峦。
此外,还包括人文景观和动物等元素的融入,如房屋、桥梁、牛羊、马匹等,都可以作为山水画的主题。
3. 用笔:山水画的用笔要以浑厚、自然为主,追求墨色的淋漓,并注重笔力与用笔的变化。
山水画中用笔、墨色及水的运用是关键,要用相对滋润的笔触表现山石的复杂形态,同时又要表现出笔画的自然流畅感。
4. 色彩:色调应以黑白灰为主,如山石的石纹、树木的枝叶、草木的纹理、云雾的层次等均应凭借墨色和水的自然流动来表现。
5. 意境:山水画不仅要表现物象本身,更要融入意境,通过墨色的堆积和渲染、构图的布局和变化,使观者产生心境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启迪,达到“以墨入道”的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山水画的构成包括构图、主题、用笔、色彩和意境等方面,要全面考虑这些要素的相互配合,才能创作出一幅优美、富有意蕴的山水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画构图前应思考的几个问题
历代画家对构图布局都十分重视,唐代张彦远说:“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
”山水画的构图对于整幅画面效果至关重要,不论是布景山水、全景山水、边角山水还是界画山水,主旨立意与形式须以构图来完成。
因此,山水画的构图应意在笔先,构图前应先掌握中国画的透视法、山水画构图的形式及原则。
一、山水画构图的透视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同样,山水画的构图是完成一幅画的起始,起到基石的作用。
构图对一幅山水画影响很大,要想充分运用构图的方法,使画面的布局合理,首先应了解中国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的观察方法和中国画的透视法。
中国人有着“细细观,面面看”“看得透,窥其穿”的习惯要求,观察山要从山前、山后、山上、山下看,还要从山里、山外看,尽览大自然之山,领悟山林之意境。
运用在构图上,中国画经营,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因构图需要,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移形换位,按照画者对大自然的体验和创作经验重新布置,构建想要的画面效果。
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
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
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散点透视、无点透视,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二、山水画构图的形式及原则
五代至北宋时期一个很大的特色是“舒展为宏图而无余,消缩为小景而不少”。
要做到这一点,不可能用平铺直叙的、单纯的对景写生来达到,它需要运用东方的“型”的思维方式。
所谓“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画家对自然要有所选择,这个选择的原则是“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
《林泉高致》对于布局上提出的“三远”理论认为:山有三远,自山上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观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并且进一步指出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更强调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其人物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
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此三远也。
这在全景式构图中更为明显。
全景式构图在唐五代一直是山水画的主流形式,在北宋也得到很大发展,走向成熟。
如范宽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体现了全景式构图的形式和特点,画中大山高耸正中而立,顶天立地,给人以饱满充盈之感。
元代王蒙的多幅作品采用的是全景式构图,他以繁密的特点来布置千岩万壑、房舍树木;繁而有序,使整个画面呈现丰富繁密之感,览之不尽。
在以后的山水画发展中,它仍然在不断发展和趋向成熟。
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边角景构与全景式构图不同,它有自己的独立性。
边角景构的特点是,主体形象少,画面简洁洗练,留白面积较大,
多用“计白当黑”的手法,有效地利用边角相互呼应,利用对角线保持平衡感,虚实对比强烈,它在提炼景物时,求劲求少,以很少的景物来衬托意境而不是直接用景物去“画”意境。
南宋四家中,李唐最早在构图上打破了北宋山水画表现层峦叠翠的全景式构图,塑造出优美的局部景观,马远和夏圭把边角构图推向了一个高峰。
边角之景构图在不断发展中趋向成熟,且影响着现代人的审美生活。
三、山水画构图应意在笔先
“画固首气韵,然位置丘壑,亦和可不讲?譬如屋宇堂奥,前后颠倒,虽文榱雕瓮,庸足道乎?固江上外史云:画工有其形而气韵不生,士夫得其意而位置不稳。
惟神明于规矩者,自能变而通之。
画有四难:笔少画多,一难也;境显意深,二难也;险不入怪,平不类弱,三难也;经营惨淡,结构自然,四难也。
”位置经营在中国山水画中异常重要。
只掌握熟练的笔墨技巧,没有巧妙的构图,是画不出好作品的,只能说是笔墨技法的演练,不能成为作品。
在绘画前要将目之所及、心之所感,经过琢磨、组织、取舍与提炼,从而把自然的美景加工成为优美的绘画作品。
为避免杂乱毫无章法,作画之前,先将要入画的景物,统一布局,突出表现物象,让草木、山、石、水、云都有合理的位置。
还要注意留白的位置,以便表现空间。
在胸有成竹后,再落笔作画。
这个周密思考最后定局的过程就是构图。
在构图思考过程中,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立意。
就是确定画作
的主题,将心中的情感经由周密思考而确定下来。
沈周《庐山高图》右上自题篆文“庐山高”并古体长诗一首,末署“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笔法缜密细秀,气势沉雄苍茫。
可见画中有对师长仰望敬慕之意。
2.提炼取舍。
说话要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画画也一样,主要景物是画面的视觉重点,次要景物起铺垫、烘托作用;从不同时空存在的景物中提炼取舍想画的景物,再确定下来。
3.主题,就是表达作画的意图和传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倪云林的画就表现出一种清幽、洁净、静谧、恬淡的美。
4.留白、虚实。
画面留白是营造空间和意境的一种手段。
画面黑白结合,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营造厚实中要空灵,景实而意虚的效果。
5.比例。
高下相形,长短相绌。
画面中各部景物的大小,相互比较,大小、高矮、宽窄均要适当合理,同时还要兼顾画的立意,如有一处失当,则会破坏全局。
6.造势。
耸峙山岛、对出两岸,清泉飞瀑、雨雪烟岚总体画面的走向延续,疏密与多少的变化关系,物象表态等,均能影响画面的气势,要画出气派气势来就是造势。
7.动静。
自然界是绝对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两种状态的对立统一。
运动富于变化而生气,静止显得统一而安定。
正如,山本静也,水流则动;水本动也,入画则静。
静存乎心,动存乎手。
心不静,则乏领悟之神;手不动,则短活泼之机。
动根乎静,静极则动,动斯活,活斯脱矣。
在构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注意气的流动,动静的结合。
8.明暗与轻重。
自然界物象有远有近、有明有暗,景
物有强有弱、有清有浊,故而必然产生虚实变化,反映在构图上从整体到局部必然有虚实、隐显、明晦、藏露、浓淡这几方面的考虑。
从上述几点内容来看,构图之前,应该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注:本文为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名称:中国山水画研究,项目编号:2012cxs012)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责任编辑: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