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构图前应思考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画构图前应思考的几个问题

历代画家对构图布局都十分重视,唐代张彦远说:“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山水画的构图对于整幅画面效果至关重要,不论是布景山水、全景山水、边角山水还是界画山水,主旨立意与形式须以构图来完成。因此,山水画的构图应意在笔先,构图前应先掌握中国画的透视法、山水画构图的形式及原则。

一、山水画构图的透视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同样,山水画的构图是完成一幅画的起始,起到基石的作用。构图对一幅山水画影响很大,要想充分运用构图的方法,使画面的布局合理,首先应了解中国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的观察方法和中国画的透视法。中国人有着“细细观,面面看”“看得透,窥其穿”的习惯要求,观察山要从山前、山后、山上、山下看,还要从山里、山外看,尽览大自然之山,领悟山林之意境。运用在构图上,中国画经营,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因构图需要,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移形换位,按照画者对大自然的体验和创作经验重新布置,构建想要的画面效果。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散点透视、无点透视,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二、山水画构图的形式及原则

五代至北宋时期一个很大的特色是“舒展为宏图而无余,消缩为小景而不少”。要做到这一点,不可能用平铺直叙的、单纯的对景写生来达到,它需要运用东方的“型”的思维方式。所谓“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画家对自然要有所选择,这个选择的原则是“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林泉高致》对于布局上提出的“三远”理论认为:山有三远,自山上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观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并且进一步指出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更强调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此三远也。这在全景式构图中更为明显。

全景式构图在唐五代一直是山水画的主流形式,在北宋也得到很大发展,走向成熟。如范宽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体现了全景式构图的形式和特点,画中大山高耸正中而立,顶天立地,给人以饱满充盈之感。元代王蒙的多幅作品采用的是全景式构图,他以繁密的特点来布置千岩万壑、房舍树木;繁而有序,使整个画面呈现丰富繁密之感,览之不尽。

在以后的山水画发展中,它仍然在不断发展和趋向成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边角景构与全景式构图不同,它有自己的独立性。

边角景构的特点是,主体形象少,画面简洁洗练,留白面积较大,

多用“计白当黑”的手法,有效地利用边角相互呼应,利用对角线保持平衡感,虚实对比强烈,它在提炼景物时,求劲求少,以很少的景物来衬托意境而不是直接用景物去“画”意境。

南宋四家中,李唐最早在构图上打破了北宋山水画表现层峦叠翠的全景式构图,塑造出优美的局部景观,马远和夏圭把边角构图推向了一个高峰。边角之景构图在不断发展中趋向成熟,且影响着现代人的审美生活。

三、山水画构图应意在笔先

“画固首气韵,然位置丘壑,亦和可不讲?譬如屋宇堂奥,前后颠倒,虽文榱雕瓮,庸足道乎?固江上外史云:画工有其形而气韵不生,士夫得其意而位置不稳。惟神明于规矩者,自能变而通之。画有四难:笔少画多,一难也;境显意深,二难也;险不入怪,平不类弱,三难也;经营惨淡,结构自然,四难也。”位置经营在中国山水画中异常重要。只掌握熟练的笔墨技巧,没有巧妙的构图,是画不出好作品的,只能说是笔墨技法的演练,不能成为作品。在绘画前要将目之所及、心之所感,经过琢磨、组织、取舍与提炼,从而把自然的美景加工成为优美的绘画作品。为避免杂乱毫无章法,作画之前,先将要入画的景物,统一布局,突出表现物象,让草木、山、石、水、云都有合理的位置。还要注意留白的位置,以便表现空间。在胸有成竹后,再落笔作画。这个周密思考最后定局的过程就是构图。

在构图思考过程中,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立意。就是确定画作

的主题,将心中的情感经由周密思考而确定下来。沈周《庐山高图》右上自题篆文“庐山高”并古体长诗一首,末署“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笔法缜密细秀,气势沉雄苍茫。可见画中有对师长仰望敬慕之意。2.提炼取舍。说话要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画画也一样,主要景物是画面的视觉重点,次要景物起铺垫、烘托作用;从不同时空存在的景物中提炼取舍想画的景物,再确定下来。3.主题,就是表达作画的意图和传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倪云林的画就表现出一种清幽、洁净、静谧、恬淡的美。4.留白、虚实。画面留白是营造空间和意境的一种手段。画面黑白结合,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营造厚实中要空灵,景实而意虚的效果。5.比例。高下相形,长短相绌。画面中各部景物的大小,相互比较,大小、高矮、宽窄均要适当合理,同时还要兼顾画的立意,如有一处失当,则会破坏全局。6.造势。耸峙山岛、对出两岸,清泉飞瀑、雨雪烟岚总体画面的走向延续,疏密与多少的变化关系,物象表态等,均能影响画面的气势,要画出气派气势来就是造势。7.动静。自然界是绝对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两种状态的对立统一。运动富于变化而生气,静止显得统一而安定。正如,山本静也,水流则动;水本动也,入画则静。静存乎心,动存乎手。心不静,则乏领悟之神;手不动,则短活泼之机。动根乎静,静极则动,动斯活,活斯脱矣。在构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注意气的流动,动静的结合。8.明暗与轻重。自然界物象有远有近、有明有暗,景

物有强有弱、有清有浊,故而必然产生虚实变化,反映在构图上从整体到局部必然有虚实、隐显、明晦、藏露、浓淡这几方面的考虑。从上述几点内容来看,构图之前,应该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注:本文为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名称:中国山水画研究,项目编号:2012cxs012)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责任编辑:曹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