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
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
![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5525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e.png)
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调查,探讨了这些活动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总结了目前在家乡存在的业余文化活动类型以及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一、引言家乡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作为一名社区发展者,了解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对社区居民的影响和作用对于改善社区文化氛围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了解目前在家乡存在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类型、分布和问题。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覆盖尽可能多的居民意见和信息。
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问卷涵盖了个人基本信息、对文化活动的参与情况、对文化活动的期望和对文化活动问题的看法等内容。
三、调查结果1. 文化活动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家乡的文化活动类型丰富多样,包括艺术展览、演出、书法绘画、武术、戏曲表演等。
其中,艺术展览和演出是居民最青睐的两种文化活动。
2. 参与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居民表示会参与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
其中,年轻人和学生参与度较高,老年人和农民参与度较低。
3. 参与意愿: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居民表示希望开展更多的业余文化活动。
他们认为此类活动对于提高生活质量、丰富业余生活、促进社交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4. 问题存在:调查结果显示,在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活动形式单一、宣传不到位、参与门槛较高和场地不足等。
四、讨论与建议1. 多样化活动形式:丰富文化活动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例如举办戏曲表演、民间舞蹈展示等。
2. 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对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利用社交媒体、线上平台等渠道,提高家乡文化活动的知名度。
3. 降低参与门槛:提供更多的免费或低价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居民参与,特别是老年人和农民。
4. 增加场地资源:争取政府和社区资源,增加文化活动的场地,解决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场地不足问题。
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范文
![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094a4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f.png)
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范文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范文1家乡不仅是生活的地方,也是文化熏陶的场所。
伴随着祖国发展的日益繁荣和人们生活的日益富足,举国上下,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彩。
我的家乡在山东__,这片共和国年轻的土地在伴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中也越来越显现出人们在精神文化生活层面上的热烈追求。
今年的国庆假期,我回姥姥家和奶奶家,听她们讲起自己的业余生活,走进她们平时的文化活动社区,就强烈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接下来,我把这次的调查活动汇总如下:1、调查对象:姥姥、奶奶、小区文化活动负责人2、调查内容:关于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认识、理解、活动形式和满意程度作为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活跃分子,姥姥无比专业的告诉我我市从20__年开始,就组织开展了“百团千场乐万家”社会文艺团体巡演活动,从最初的每年20__场深化为20__年的10000场,200万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不间断的文艺演出,已成为演出中坚力量的社会文艺团体。
姥姥参与过无数次这样的文艺汇演,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社区文化活动负责人告诉我,在__200多万人口中,有许多人生活在村、社区这些最基层的地方,以前他们只能从电视上或者偶尔几次即兴、集中的送文化下乡中看到那些精彩的演出。
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20__年__市创建成为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__年成功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这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
20__年9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__市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百团千场乐万家”社会文艺团体巡演活动。
按照“一村(社区)一年一场戏”的公益服务目标,在全市1900多个村庄、社区巡回演出,做到演出全覆盖、无盲区,受到城乡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据负责人介绍说,“百团千场乐万家”活动以“文化惠民服务群众”为主题,自每年10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结束。
农民休闲娱乐情况的调查报告日志
![农民休闲娱乐情况的调查报告日志](https://img.taocdn.com/s3/m/020d848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1.png)
农民休闲娱乐情况的调查报告日志
日期:(填写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填写调查地点,如某农村、某乡镇)
调查人员:(填写调查人员姓名)
一、调查目的:
1. 了解农民的休闲娱乐习惯和方式。
2. 探索农村休闲娱乐的发展潜力和需求。
二、调查内容:
1. 农民的休闲时间分配情况。
2. 农民常见的休闲娱乐活动。
3. 农民对现有休闲娱乐设施的满意度和需求。
三、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的农民进行访谈和观察。
四、调查结果:
1. 农民的休闲时间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和晚间。
2. 常见的休闲娱乐活动包括打牌、聚餐、观影、唱歌跳舞等。
3. 农民普遍对农村的休闲娱乐设施缺乏,希望能够增加公园、游乐设施、文化活动等。
五、调查分析:
1. 农村休闲娱乐活动相对单一,需要丰富多样化。
2. 农民对农村休闲娱乐设施的需求较高,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六、建议和展望:
1. 加大对农村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农民的休闲娱乐水平。
2. 发挥乡村资源优势,丰富农村休闲娱乐内容,促进乡村旅游和农村经济发展。
七、总结:
通过调查发现,农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不断增加,农村休闲娱乐市场潜力巨大,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
编写人:(填写调查人员姓名)。
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调查报告
![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6a7804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5.png)
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调查报告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农村是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对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和分析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现状及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举措提供参考。
二、研究主题和目标本调查报告主要研究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现状和问题,具体目标如下:1. 调查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方式和内容;2. 分析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3. 探讨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4. 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促进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居民进行,涵盖社会经济状况、文化娱乐需求、时间利用状况等方面内容。
访谈对象主要是农村有关部门的官员和文化娱乐从业人员,通过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查结果分析1. 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方式和内容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方式包括:集体活动(如乡村集市、庙会)、村民自发活动(如闹小年、夜市)和家庭娱乐(如看电视、聚餐)。
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传统文化表演、体育娱乐比赛、电视剧、电影等。
2. 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经过调查发现,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收入水平、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程度、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传、社交网络的发展等。
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多样化、个性化和数字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也日益增长,希望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娱乐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
3. 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娱乐设施不完善、文化娱乐资源匮乏、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传统文化的丧失和外来文化冲击等。
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
![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886ab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a.png)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引言•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现状•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影响•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建议和展望•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引言背景介绍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
研究目的和意义01了解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现状和特点。
02分析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03为推动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研究范围和方法研究范围本次调查范围为家乡的社区、街道、村镇等基层单位。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和信息,并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现状活动类型及分布情况艺术展览阅读活动书法、绘画、摄影等。
读书会、朗诵会等。
文艺比赛文艺演出体育活动歌唱比赛、舞蹈比赛、戏曲比赛等。
传统艺术表演、现代艺术表演等。
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参与人群广泛,包括学生、工人、农民、白领等各个社会阶层。
参与人群年龄跨度大,从儿童到老年人都有参与。
参与人群性别比例均衡,男女均可参与。
活动参与人群及其特征活动举办单位和频率活动举办单位多样化,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活动频率较高,每周都有新的活动推出,有些活动会定期举办,如每月一次或每季度一次。
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影响促进社会和谐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能够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推动经济发展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等,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的幸福感。
增强社交能力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能够提供人们一个良好的社交平台,增加人们的人际交往机会,提高人们的社交能力。
关于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农村
![关于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农村](https://img.taocdn.com/s3/m/bdd8ffa859eef8c75ebfb375.png)
关于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现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农村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关于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现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农村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华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情势,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现状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现状调研报告一、农民文化生活的现状今年上任不久,我对农民文化生活现状和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民文化生活的现状令人担忧。
具体的状况表现为:1、文化生活贫乏。
通过对89名不同文化程度村民的问卷调查,他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方式主要有看电视和打牌(含扑克、麻将、字牌等)两种。
其中,93%的被调查者表示,看电视是日常最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
除了看电视之外,最普遍的就是打牌,一走进农村,闲散无事的农民三五成群玩扑克、打麻将的情况随处可见,而且没有不带彩的,其带彩数额一般在1-10元不等,一次牌局的输赢大部分在几十元以上。
其他的像棋类、球类之类的活动开展得很少,玩电脑游戏和进行业余文艺创作的人更少,很多35岁以上的人甚至不知道上网是怎样一回事,家庭上网为空白。
2、三难问题突出。
这里讲的三难问题是指农民看电影难、看戏难和看书难。
从问卷统计和谈话了解的情况来看,90%的农民过去一年没有看过电影和戏剧演出,看过的也仅限于一两场,并且大多是到外村观看的,是条件好的人家办红白喜事请来的。
政府虽然每年都开展三下乡活动,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说,一年有限的活动确实是杯水车薪。
以前活跃在农村文化市场的电影和戏曲如今却成了农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奢侈品。
通过调查,八成以上的的农民因为在家门口看不到电影、戏剧和其他形式的文艺演出而对文化生活感到不满意。
此外,从调查情况来看,有70%的农民没有阅读习惯,不经常学习新的农业技能和科技知识。
在其中有阅读习惯的人中,有55.6%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其阅读主要目的是获取农业科技知识,而年轻人阅读则是主要是为了娱乐。
关于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73c7c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c.png)
关于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标题:关于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状况,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一手数据。
以下将详细介绍本次调查的设计、实施、分析和结论。
二、调查设计及实施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城市和农村的各个区域进行分层抽样,以保障样本的代表性。
问卷主要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业余文化生活的时间分配、活动类型、消费状况以及对文化设施的满意度等方面。
此外,我们还对部分被访者进行了深度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业余时间分配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在工作之余仍能保持较为充裕的休闲时间。
其中,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居民最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业余时间分配更倾向于户外活动和劳动。
2.活动类型与消费调查发现,居民参与的文化活动类型多样,包括阅读、电影、音乐会、体育健身等。
然而,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收入越高,参与的文化活动种类越多,消费也越高。
3.文化设施满意度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被访者普遍对图书馆、公园等设施表示满意。
但对于一些需要较高投入的文化设施,如剧院、博物馆等,部分居民表示不满,认为其票价过高,难以承担。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虽然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文化生活的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
2.居民的文化活动类型虽然多样,但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消费差距。
3.公共文化设施的供给与居民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设施的票价过高,限制了居民的参与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均衡发展。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三篇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5f444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8.png)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三篇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完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北京的农村到各地的农村,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着,农村在我国的新时代发展中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之一,所以时刻关注农村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这也是为全面了解掌握农户的家庭经济和生产经营情况,建立完善农户档案,推进新农村信用建设,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更好地为新农村经济发展而服务。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家乡的发展状况来了解家乡的变化及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从中感受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带给中国农民的好处。
三、调查方法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对比目前的家乡,找出两者的区别,分析原因。
2、走访老人,询问他们对家乡这几十年变化的经历及感受。
3、各处走走,比较家乡与自己记忆里的区别。
4、到家乡周围调查,看看家乡周围的变化。
四、调查结果1、经济发展我的家乡在××××××××,村民努力勤奋,朴实待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
耕地不再是农民获得财富的唯一途径,务工、个体私营、公司、合作社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并且它们已经日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农民工日益崛起。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以此成为谋生的主要手段。
目前,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以务工收入为主、种地为辅。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农村农业经济也在大力发展。
人民生活条件正在逐渐提升至新的层次。
2、村容村貌这两年村容村貌的变化是最大、最明显的,主要体现在村级公路的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几个方面。
村级公路的修建,由乡里统一出资修建了通过村里与各个村子连接的柏油路,并通上了公交客车,因此外出再也不用走几里路才能坐车了,村内的道路由村里出资也由原来的土路修成砂石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门了。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模板及范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模板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af80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1.png)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模板及范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乡文化生活也日新月异。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家乡的文化活动、文化设施以及居民的文化生活状况,以期为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家乡居民,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0份。
三、调查结果文化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家乡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文艺演出、民俗活动、读书会等。
其中,文艺演出最受欢迎,占比达到50%;其次是民俗活动,占比为30%。
此外,居民对于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较高,70%的居民表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文化活动。
文化设施家乡的文化设施较为完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
其中,图书馆是居民最常去的文化设施,每天平均接待读者2000人次。
然而,部分设施存在老化、设备陈旧等问题,需要更新和升级。
居民文化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文化生活状况总体良好。
大部分居民认为家乡的文化氛围浓厚,对文化活动的满意度较高。
但是,也有部分居民反映文化活动收费过高,影响参与积极性。
四、建议与对策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增加文化活动种类和数量,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居民需求;更新和升级文化设施,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文化活动收费标准,增加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比例;加强文化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家乡的文化生活状况总体良好,但仍有提升空间。
通过增加文化活动种类和数量、更新升级文化设施、降低收费标准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同时,加强文化宣传力度,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
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
![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8d6ad7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4.png)
04
对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 的建议
增加活动数量
定期举办活动
可以定期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举办不同类型的群众 性业余文化活动,如音乐会、展览、文化讲座等,让 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丰富活动内容
可以增加活动的种类和形式,如文艺比赛、民俗文化 展示、手工艺大赛等,吸引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群参与 。
吸引更多人群参与
活动频率与时间安排
活动频率
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频率各不相同,其中文艺演出类活动每季度举办一次,体育比赛类活动每半年举办一次, 阅读推广类活动每个月举办一次,手工艺品展示类活动每年举办一次。
时间安排
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其中文艺演出类活动一般安排在节假日或者周末的晚上 ;体育比赛类活动一般安排在节假日或者周末的白天;阅推广类活动一般安排在周末的下午;手工艺品展示 类活动一般安排在节假日或者周末全天。
。
目的和意义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家乡群众性业余文 化活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VS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有关部门制 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 据。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主要涉及家乡的公园、广场、社区等公共场所 。
对参加业余文化活动的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获取更全面 的信息。
02
调查方法与过程
参与人群与年龄分布
参与人群
这些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学生、教 师、工人、农民等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群。
VS
年龄分布
从年龄分布来看,参与这些文化活动的主 要以年轻人为主,其中18-40岁年龄段的 人最多,占总数的50%;其次是40-60岁 年龄段的人,占总数的30%;而60岁以 上的老年人参与人数较少,占总数的20% 。
农村娱乐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
![农村娱乐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aa431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0.png)
农村娱乐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农村娱乐情况调查报告《关于家乡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农村文化娱乐情况调查报告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只停留在对物质的满足上。
本文通过对李老庄的娱乐文化现状的调查,发现其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的传统观念、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农民的文化素质都有很大的联系,并存在娱乐设施不完善、农民传统观念对新兴娱乐文化的抵触、青少年的娱乐方式个人化等问题,需要采取完善农村的娱乐设施、注重青少年教育、提高娱乐文化质量等措施来满足农民的娱乐文化需求。
关键词:李老庄;农村;文化娱乐实践日期:2010年7月16至7月22日一、研究内容及方法调查对象即为李老庄全体村民。
调查样本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村民进行调查,将调查对象分为六类:老年、成年、青壮年、青少年、儿童、幼儿,每类人群再按性别差异加以区分,每类抽取样本4~5进行调查。
二、李老庄娱乐文化现状(一)忙季和闲季的具体时间划分李老庄是沈丘县内的一个小村庄,大部分农户以种植蔬菜、粮食为生,农闲时间大概在三月底——四月底、七月下旬——八月初、九月上旬、十一月下旬——第二年的二月(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后)四个时间段。
(二)各个人群的娱乐文化方式1.老年人(年龄在60岁以上)在农村老年人只要体力较好就可以一直劳动到六七十岁,自然休闲时间较短。
对于不再劳动的男性老年人来说,主要的娱乐方式有聊天、玩牌、下棋、听广播、看电视、钓鱼、看书报。
不再劳动的女性老年人一般就留在家里为子女做饭,照看小孩儿,腿脚好的还可以去赶集。
2.中年人(40—60岁)常在村的中年人一般的娱乐文化方式有看电视、连天、玩牌,这也是其最主要的娱乐方式。
空闲时一般男性中年人会分散到几个比较集中的地方赌博,90%都是赌博性质的,甚至有人将其作为一种赚钱的方式。
女性中年人的娱乐方式主要有聊天、看电视、逛街、玩牌和仍在劳动的女性老年人相似。
而看电视也只是在晚上及农闲时,偶尔去县城,不过大部分时候是陪子女去买衣服、食品等。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6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f9da3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a.png)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6篇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有必要仔细地调查清楚,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
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本文是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6篇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的相关范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篇一调查时间:20××年×月×日调查方式:查资料,询问长辈。
调查目的:了解春节习俗。
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较重视的节日。
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从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
调查内容:春节是一年的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
春节的前奏要数小年了。
1、小年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祓除不祥。
2、除夕除夕又称大年三十、除夜、岁除。
除夕是一年中较后一天,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一般指农历二十九或三十。
这天,一早起床,男子准备贴对联、福字等。
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
家中女子便开始忙碌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我们年夜饭中一般都有鸡、鱼、肉、汤圆这四道菜,鱼的意思是年年有余,汤圆的意思是团团圆圆。
吃年夜饭的时候是春节家家户户较愉快较热闹的时候,一桌丰盛的菜,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
对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e2381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1.png)
03
可以考虑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个案研究、参与观察等,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农 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具体情况和问题。
THANKS
05
结论
主要发现
1
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样,包括看电视 、打牌、打麻将、看戏、参加文艺比赛等。
2
不同年龄段、性别和文化层次的农村居民在业 余文化生活上存在差异。
3
农村居民对于文化设施的需求较为强烈,但目 前文化设施的供给尚不足。
研究局限与不足
01
本调查只选取了部分农村地区作为样本,可能不能代表全部农 村地区的情况。
制度保障
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也是影响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缺 乏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难以确保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04
对策建议
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认识
加强对农村居民文化生活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 民对文化生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 自信。
加强对农村居民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不同地区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农村居民,制定不同的宣传教育 方案。
《对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 调查报告》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分析 • 影响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因素 • 对策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调查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 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了解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 提高农村精神文化水平,本次调查针对农村居民进行了深入 的研究。
活动类型与频次
活动类型
农村居民参与的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棋牌游戏、歌舞表演、健身锻炼等。然而,相 较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参与的文化活动种类相对单一。
关于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e1e895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c.png)
关于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和意义:最近党提出了要进行文化改革,所以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了解在当今基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现状和文化建设的进展,增强我们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我们深入基层、深入民众,激发我们参与文化建设以及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热情,增强我们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
加深我们对于自己家乡的认识,使得自己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做一下贡献,使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又迈进一小步。
调查过程:在遂溪过年的那段时间去向基层人民了解一下他们在业余时间有什么文化生活可以进行,以及对于自己文化生活的看法,和觉得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他们自己又希望有些怎样的文化生活。
基本情况与分析:纵观这几年遂溪人的文化生活,随着国家对人民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遂溪的文化建设在这几年得到了蓬勃地发展和显示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其中,居民的文化生活也逐渐日益丰富化、多样化,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演唱会、看电影、打麻将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到20xx年一月份,在我所调查的遂溪家庭里,以前的黑白电视已经是人们记忆中的东西了,现如今他们大部分都有彩色电视、液晶电视,甚至是最近刚刚流行的3D电视都出现在普通居民的家中了。
另外随着遂溪电视台的改革,以前是模拟信号电视的家庭都升级为有线数字电视,电视节目也由原来的40多个台增加到了80多个。
VCD或DVD似乎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是更加先进的EVD 了。
电脑也在普通家庭中得到了普及,手提电脑的比例越来越高。
值得留意的一件事是当今的居民文化生活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主要分为了年轻派和守旧派两个部分。
8岁到30岁的新生代,他们趋向于一些新事物,他们喜欢上网,听歌、看演唱会、溜冰;30岁到50岁之间的成年人,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就普通多了,例如: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读书看报、搓麻将、下象棋等;而那些高于50岁的成年人,他们则对看大戏、粤剧、雷剧,舞狮子等活动情有独钟。
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aef0a7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2.png)
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为了解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特定农村地区的居民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内容包括农村居民的文化参与情况、文化活动偏好、文化设施需求等。
三、调查结果1.文化参与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在过去一年内有参与文化活动的经历,如参观博物馆、阅读图书、观看影视剧等。
其中,观看影视剧是最主要的文化参与方式,约占比例的60%以上。
2.文化活动偏好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于文化活动的偏好较为多样化,但农村音乐会、戏曲演出和舞蹈展演是较受欢迎的文化活动形式。
此外,农村居民也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3.文化设施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于文化设施的需求较为迫切。
约有70%的被调查者希望能够建设更多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
此外,一些被调查者也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机会和场所。
四、调查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对于文化生活的参与意愿较高,但缺乏相应的场所和机会。
由于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相对较少,农村居民只能通过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了解和接触文化活动。
因此,在农村地区建设更多的文化设施,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机会,是提高农村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此外,农村居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护和传承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也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
五、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向相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机会。
2.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文化宣传,提高居民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关注度。
3.组织更多的文化活动,如农村音乐会、戏曲演出等,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参与需求。
4.增强农村居民对于文化活动的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提升农村文化生活的质量。
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57360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6.png)
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调查报告摘要:随着农村发展的不断推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业余文化生活逐渐受到重视。
本调查报告通过对多个农村地区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和发展。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发展情况,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居民对于业余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文化活动种类和质量等方面。
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并随机选择了5个地区进行实地走访。
二、调查结果分析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结果:1. 农村居民对于业余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较高。
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农村居民参与过某种形式的业余文化活动,其中以农民画、舞蹈和书法为最受欢迎的文化活动。
2. 农村业余文化活动的种类丰富多样。
在调查的农村地区,我们发现了农村居民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包括戏曲演出、文艺晚会、农民书画展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平台。
3. 农村业余文化活动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农村居民对于业余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较高,但是在质量方面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活动组织者缺乏专业性,导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居民对于文化多样性的需求。
三、问题和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在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改善。
以下是我们提出的几点建议:1. 加强农村文化活动组织者的培训。
提高组织者的专业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组织和规划文化活动,提高活动的质量。
2. 扩大业余文化活动的种类。
除了传统的农民画和舞蹈等活动外,可以引入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活动,如摄影、音乐会等,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3. 加强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村文化设施的不足是制约农村业余文化发展的一大瓶颈,需要加强投资,改善设施条件。
关于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74b0e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e.png)
关于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一、引言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是一个社会的综合表现,它涵盖了人们的思想素养、文化娱乐、艺术创作、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
本调查旨在了解居民在业余时间内的文化生活水平和需求,以便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内容包括居民的个人信息、文化类活动参与情况、文化类活动偏好、文化需求等。
三、调查结果1.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参与情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95%的受访者在平时会积极参与各类文化类活动,其中最多的活动为看电影(60%)、读书(55%)、听音乐(45%)等。
2.居民文化活动偏好在文化活动偏好方面,调查发现受访者最喜欢的活动是看电影(65%)、演唱会(45%)、展览(40%)、读书(35%)等。
这些活动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值得注重。
3.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调查中还关注了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社区应加强文化设施建设(60%)、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0%)、提供文化教育培训(40%)等。
这些需求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规划和发展至关重要。
四、讨论与建议1.提高文化设施的建设水平针对居民需求中对文化设施建设的需求,社区应优先考虑提高文化设施的建设水平。
例如增加图书馆的藏书、扩大展览馆的空间、改善影院的设备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学习和娱乐需求。
2.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根据居民对文化活动的偏好,社区应加大对演唱会、展览等高质量文化活动的引进力度。
同时,也可举办各类文艺汇演、亲子活动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居民的文化参与度。
3.引导居民主动参与文化活动除了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社区还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居民主动参与文化活动。
可以通过社区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文化活动的信息,提醒居民合理安排业余时间,参与更多的文化活动。
同时,社区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培训课程,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和需求。
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范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cb9e573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d.png)
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范文(精选)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为了了解和分析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旨在探索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繁荣和发展。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主要对象为家乡居民,调查范围包括各个年龄段、职业和教育程度的人群。
三、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男性250份,女性250份。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文化活动参与情况、参与原因和满意度等。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1. 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25-45岁之间,占总样本的60%,其次是45岁以上的人群,占总样本的30%。
男性和女性比例接近1∶1。
调查对象的职业主要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等,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居民的教育程度为中学或以下。
2. 文化活动参与情况调查显示,近一年内参与过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人群占总样本的40%,其中参与频率较高的有观看电影、参观博物馆、画展和戏曲表演等。
尽管近年来文化活动的种类增多,但由于时间和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参与率并不高。
3. 参与原因和满意度调查显示,参与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丰富生活、提升文化素养和获得精神享受。
约55%的被调查者表示参与后感到有益,对文化活动的满意度较高。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内容提出了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认为活动过于单一和缺乏新意。
五、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1. 调查对象的职业和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文化活动的参与率不高。
建议:加强对农民和工人群体的文化教育,鼓励他们参与文化活动,并提供一些经济支持和福利措施,以增加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 文化活动种类有限,缺乏新意。
建议: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培育和引进更多高水平的文化活动。
鼓励和支持群众自发组织文化活动,如社区书画展、戏曲演出等。
3. 部分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内容有待提高。
2023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2023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d8902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6.png)
2023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2023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根据本专业的暑假学习要求和安排,这里以本人所在的五里村为调查对象,进行关于农村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通过对村民平时生活的观察和相关情况的询问,结合政府官方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文化现状首先,从整体上来看,文化生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占一定的地位,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引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宣传党的群众路线,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等等。
从村务显示的信息来看,文化活动涉及教育、道德思想、方针路线、生产等多个方面。
因此农村文化生活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景象。
但是从细节上来看,文化建设较为粗糙,文化工作者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不突出。
第一,从村务反映的信息来看,关于文化方面的新闻活动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从时间上看每年的数量大概只有五篇左右,其对象往往是党员干部,与村民真正相关的活动数量有限,例如最近一篇关于文化活动的报道是村老年协会在老年活动室举办的“迎新春”书画创作及展示。
第二,有一定的文化团体,但是对于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变化,能参与其中的村民有限。
从政府官方了解到,村中有舞蹈团,合唱队,腰鼓队等等,对于普通村民来说并不知道这些团体的存在,也没有办法加入其中。
所以这些文化团体没有形成很好地带头作用,村民的文化生活状况也是参差不齐的。
第三,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娱乐、体育设施等方面,缺少像图书阅览室,农村书屋之类的场所,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村中有活动中心供村民健身,近期还新建了一个大型的羽毛球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创建了农村文化的新亮点。
结合本人多年在村中的生活经历,以及现在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可以看出村民有一定的文化建设的意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相当高。
例如傍晚时分可以看到村中两个大型的小区门口分别有两批广场舞的队伍,几乎每天都准时在规定的场地尽情地舞蹈。
与此同时踏入村中的商业街可以看到很多村民自发的出门带着一定的器具找空旷的场地进行小团体的休闲娱乐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08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作者郑英系别经济与经管科学系专业会计学年级 2008级学号 0828150084 成绩指导教师2010年8月3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关于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社会实践主要内容:通过对温县部分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方面的寻访以及对一些的问卷调查,我从中归纳出我县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城乡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情况,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农村业余文化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执行不迅速、贯彻不全面、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所以丰富农村居民业余生活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为此我归纳总结出了一些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语: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评定教师签字:年月日关于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问卷调查一、调查人员的个人情况1、姓名:()2、性别:□男□女3、年龄:□30岁以下□30~40岁□40~50岁□50岁以上4、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2~5万元□5~10万元□10万元以上5、职业:□事业单位□个体、私营□农民□无业□其他6、文化程度:□大专或大本□硕士或硕士以上□大专□高中以下7、所在城市()二、经常参与或感兴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多选)1、报刊杂志()2、玩麻将、纸牌游戏()3、看电视、听广播()4、看戏剧演出()5、遨游网络()6、看电影、唱卡拉OK()7、跳舞()8、收藏()9、其他方式的娱乐()三、每月平均用于文化生活的时间的选择率1、15小时以下()2、15~30小时()3、30~60小时()4、60~90小时()5、90~120小时()6、120小时以上()四、每月平均用于文化生活的支出情况1、5元以下()2、5~20元()3、20~40元()4、40~60元()5、60~80元()6、100元以上()五、更喜欢哪种文化娱乐活动1、外地或城里的文艺团体送戏下乡()2、能够亲身参与的活动()3、当地农民自编自演的节目()4、观看反映基层群众生活的影视剧作品()六、当地有无文化站或文化室等活动场所1、有()2、无()3、不清楚()七、对当地文化站或文化室等文化活动态度1、满意()2、不满意()3、无所谓()八、对当地文化娱乐活动的建议如何1、创建一些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和场所()2、积极开展科教文卫“三下乡”活动()3、发掘群众自创和表演自娱自乐的兴趣和能力()论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郑英摘要:农民群体是我国社会一个有特殊身份的群体,这个群体处于中国社会底层,因生存压力而充满活力,是中国社会的底层精英。
这一群体对农村社区建设和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关键词:业余生活现状原因对策正文:一当前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状况(一)当前农民工文化生活总体上贫乏根据本次对城区、城乡结合部、各乡镇、等地农民200余人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并通过对158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农民群体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
农民在干活之余的主要活动分别是:睡觉(35%)、看电视(34.7%)和聊天(25%),此外还有15.1%的人读书看报,15.1%的人将闲暇时间花费在打牌或打麻将上,11.7%的人听收音机。
较少农民工上网(9.1%)、看电影(5.3%)、看录像(3.9%)和上歌舞厅(2.8%)。
从上可以看出,由于农民群体在工余不存在组织和其他的约束,所以他们从事较多的文化休闲活动与他们的意愿基本保持一致。
虽然业余文化生活比较缺乏,但并不能掩盖农民工群体对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农民工群体渴望能够在业余从事一些自己喜爱的文化休闲活动,按照喜爱的程度排列依次是:看电视(33%)、睡觉(19.9%)、聊天(18.4%)、读书看报(18.2%)、打牌打麻将(13.6%)和上网(11.0%)。
值得注意的是,有11%的农民工喜欢上网,伴随着大量的青年人加入到打工一族、农民工文化程度的逐年提高和网络的普及,特别是网络虚拟世界可能弥补农民工的情感需求,农民工上网的比例将会稳步增长。
调查表明,农民工的文化消费水平低、文化生活匮乏单调是一种普遍现象,农民工群体即便有些许文化消费也基本上属于娱乐消遣型。
(二)不同农民亚群体的文化生活图式差异性较小我们在开展这项研究之前,有一个重要研究假设:不同性别、年龄段、行业和地区的农民工,在文化生活方面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但是,数据分析的结果是,不同性别、年龄段、行业和地区的农民工亚群体在文化生活方面尽管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仅仅是强弱的差异,整体而言,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图式基本趋同。
这个原因可能是在农民群体文化生活普遍贫乏的情况下,不同亚群体很难在满足程度上和文化消费需求上拉开档次,从而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区别。
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农民工作时间长、经济收入较低,尚无暇或无力顾及文化生活。
无论是农民业余生活的偏好取向还是他们的文化需要,都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脱离其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的文化需要,对他们而言是不现实的。
只有他们的经济状况得到切实改善以后,他们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农民所在地方政府给农民提供的免费或便宜的文化设施、文化生活工程太少,农民文化生活现实的选择空间较小,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除了看电视、读书看报以外还难以承受其他的文化消费。
农民文化生活供给的严重匮乏,也是导致不同性别、年龄段、行业和地区农民工文化生活图式基本趋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当前农民群体文化需求旺盛,供给不足2地方政府和社区的文化供给倾向于简单供给,缺乏高层次文化供给调查统计显示,地方政府提供给农民的文化设施或文化工程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只是在提供“招工就业信息”、“阅报栏”上基本达到了农民工的需要),且所提供的文化设施、工程也比较单一、匮乏。
22.7%的农民反映所在政府或社区给他们提供了阅报栏,除此以外,政府或社区依次提供了招工就业信息(19.5%)、图书室(11.7%)和技术培训(1.41%)等文化设施或文化工程。
而农民则希望政府和社区提供技术培训(39.5%)、免费或便宜的电影、文艺活动(分别占27.9%、26.5%)、图书室(29.7%)和阅报栏(26.3%)、电视录像厅(27.5%)等文化工程、文化设施二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特点及其原因分析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贫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如果从理论上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则当前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具有以下特点。
(一)农民群体具有文化上的封闭性农民群体文化交往封闭性的形成,具有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的因素。
外在因素是,几十年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是一种制度结构,而且经过长期的积累演化为一种与这一制度结构相配备的制度意识形态,沉积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
由于现阶段城乡壁垒尚未完全打破。
出于自卑和自尊,农民的交往对象也局限于和他们身份类似的其他农村居民。
农民与城市居民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心理的鸿沟”。
内在的因素是,农民群体本身存在文化素质上的局限,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存在文化上的困难,与城市居民的交往难以实现。
本次调查显示:在158份有效问卷中,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21.8%,初中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55.0%,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19.5%,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3.8%。
农民工群体文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交往的障碍,也造成了他们进入城[FS:PAGE]市文化生活圈的障碍,这是导致其选择具有相同生活背景、相同文化层次的“圈内人”交往、形成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活圈的主要原因。
(二)农民群体面临文化上的边缘化(三)农民群体文化消费意愿弱、期望值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第一,农民自身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地位是影响农民文化消费意愿的最直接原因。
从根本上讲,消费水平决定于经济收入,文化消费作为一种具有选择性的消费行为,农民文化消费水平与意愿受农民自身经济条件与经济地位的强烈制约。
第二,繁重的体力支出和强大的生存压力,客观上对农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产生了极大的抑制作用。
第三,农民身份归属感弱,上升通道窄,流动性强,身份的边缘化扼杀了这一群体的文化消费意愿。
三对策与建议调查研究成果和现有经验表明,农民问题的解决,必经依赖于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
政府既是新制度的供给者,也是传统制度的改革者。
农民群体文化生活问题因为涉及计划体制框架内的一些根本性的制度设计,因此,解决农民文化生活缺乏的问题必须是一种系统的改革技术方案。
(一)调整职能,创新体制,将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政府公共文化经管范围(三)明确主体,加大投入,办好与农民文化生活相关的文化事业以政府文化部门为主体,面向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动如文化部门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发挥文化工作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作用;组织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民集中区进行专场演出;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文化经营单位和文艺工作者为他们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会同财政、劳动、农业、公安等有关部门,推动农村居民自身文化建设,鼓励农民创作和表演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艺节目,倡导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FS:PAGE]方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文化经营活动,净化农民文化生活环境等。